期刊文献+

《中国兽医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4448被引量13413H指数27
《中国兽医科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类期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兽医科学的研究进展和水平,推广兽医科学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兽医科学研究动态,探讨新的兽医学理论和研究...查看详情>>
  • 曾用名 中国兽医科技
  •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3-469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62-1192/S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4,448篇文章
< 1 2 2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结合胶体金试纸条检测新城疫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唐豪 赵子惠 +1 位作者 张登基 贺泂杰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8-303,共6页
本研究旨在根据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F基因序列,利用Oligo 7设计RPA引物以及nfo探针,建立快速检测新城疫病毒的结合胶体金试纸条的RPA检测方法。在试验中,对探针浓度、引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并将检... 本研究旨在根据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F基因序列,利用Oligo 7设计RPA引物以及nfo探针,建立快速检测新城疫病毒的结合胶体金试纸条的RPA检测方法。在试验中,对探针浓度、引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并将检测结果与荧光RT-PCR商品化试剂盒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本方法采用50μL体系,37℃20 min即可对新城疫病毒F基因进行快速检测。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检测结果与荧光RT-PCR商品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一致,为养殖场检测新城疫病毒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 新城疫病毒 胶体金试纸条
下载PDF
热应激对猪睾丸Spo11表达与定位及其诱导DNA双链断裂的影响
2
作者 李东晓 李佳容 +4 位作者 赵子惠 常倩雯 白涛 范小瑞 贺俊平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00-1206,共7页
为探究热应激对猪睾丸Spo11、DNA双链断裂分子标记γH2AX和DNA重组修复分子标记Rad51表达和定位的影响,笔者构建了环境热应激(37℃环境温度,每日加热3 h,连续7 d)和睾丸局部热应激(42℃,局部阴囊加热1 h)的猪动物模型,未处理组猪睾丸作... 为探究热应激对猪睾丸Spo11、DNA双链断裂分子标记γH2AX和DNA重组修复分子标记Rad51表达和定位的影响,笔者构建了环境热应激(37℃环境温度,每日加热3 h,连续7 d)和睾丸局部热应激(42℃,局部阴囊加热1 h)的猪动物模型,未处理组猪睾丸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和qRT-PCR等方法检测Spo11、Rad51和γH2AX在猪睾丸中的表达和定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生精小管内可见各级生精细胞,Spo11和Rad51主要定位于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核,γH2AX免疫阳性染色见于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核。与对照组相比,环境热应激组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核Spo11和γH2AX免疫阳性着色无明显差异,Rad51免疫阳性着色较弱;局部热应激组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核Spo11、Rad51和γH2AX免疫阳性着色较强,细胞定位未发生变化。Western-blot和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环境热应激组Spo11蛋白、m RNA和γH2AX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Rad51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局部热应激组Spo11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Rad51蛋白、m RNA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环境热应激对睾丸Spo11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下调Rad51表达水平,提示DNA双链断裂后修复受损;局部热应激上调初级精母细胞Spo11、Rad51和γH2AX表达水平,提示DNA双链断裂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11 DNA双链断裂 RAD51 γH2AX 热应激
下载PDF
ASFV毒力蛋白MGF360-9L降解宿主蛋白MATR3促进病毒复制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郝雨 杨金柯 +12 位作者 杨博 杨行 史喜绢 张大俊 赵登率 闫文倩 陈玲玲 陈国辉 别鑫恬 郑海学 刘湘涛 鲍恩东 张克山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7-544,共8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的传染性疾病。ASFV多基因家族编码的MGF360-9L已被证实是ASFV重要的毒力蛋白,是ASFV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关键之一。...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的传染性疾病。ASFV多基因家族编码的MGF360-9L已被证实是ASFV重要的毒力蛋白,是ASFV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关键之一。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基础表明,宿主细胞核基质蛋白3(Matrin 3,MATR3)可能是MGF360-9L的相互作用蛋白之一,但这种相互作用未经验证。此外,MGF360-9L和MATR3之间是否存在相互调控,对于病毒复制或宿主免疫有何意义尚不可知。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precipitation,Co-IP)验证MGF360-9L与MATR3的相互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分析ASFV野生型病毒株(ASFV-WT)、ASFV MGF360-9L缺失毒株(ASFV-ΔMGF360-9L)感染或MGF360-9L过表达对MATR3表达的影响;通过RT-qPCR、Western-blot以及分析ASFV荧光重组毒株复制产生的荧光强度去探究外源过表达MATR3对不同ASFV毒株体外复制的影响。结果,在PK-15细胞中,MGF360-9L与MATR3特异性相互作用并剂量依赖性降解MATR3;在MA-104细胞中,外源过表达MATR3显著抑制ASFV-ΔMGF360-9L体外复制,但不影响ASFV-WT体外复制。本研究证实ASFV毒力蛋白MGF360-9L通过降解宿主限制因子MATR3促进ASFV复制,拓展了MGF60-9L的宿主免疫逃逸途径,为进一步探究ASF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MGF360-9L MATR3 蛋白相互作用 宿主免疫逃逸
下载PDF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通用型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孙晓波 姜晓霞 +6 位作者 王以欣 牛超 韩言言 钟林翰 乔薪瑗 徐义刚 贾烁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4-563,共10页
为了建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通用型实时荧光RT-PCR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各型BRSV N基因序列共有保守区域设计引物,首先建立了检测BRSV的常规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常规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仅检测靶标病... 为了建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通用型实时荧光RT-PCR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各型BRSV N基因序列共有保守区域设计引物,首先建立了检测BRSV的常规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常规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仅检测靶标病毒呈阳性,检测限为1.71×10^(3) copies/μL。在此基础上,基于SYBR GreenⅠ染料建立了检测BRSV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良好,检测限为1.71×10^(1) copies/μL,其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常规RT-PCR方法。利用建立的常规RT-PCR方法和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采集的46份牛鼻拭子样本和22份牛肺脏样本进行平行检测。结果显示,常规RT-PCR方法从牛鼻拭子和肺脏样本中分别检出10份和4份呈阳性,实时荧光RT-PCR方法分别检出13份和6份呈阳性,实时荧光RT-PCR方法的阳性检测率高于常规RT-PCR方法。本研究建立的BRSV通用型实时荧光RT-PCR方法为BRSV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N基因 通用型real-time RT-PCR 样本检测
下载PDF
孕酮对脂多糖损伤的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修复机制的影响
5
作者 邵新宇 孙雯叶 +5 位作者 张晴越 董俊升 王亨 李建基 李俊 崔璐莹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21-928,共8页
为研究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GESC)发生炎性损伤时,孕酮对其修复机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μg/mL脂多糖(LPS)和不同浓度的孕酮(1、3和5 ng/mL)共处理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修复相关因子CCN2、TGFB1、GJA1和孕酮受体(PGR)的基因表达... 为研究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GESC)发生炎性损伤时,孕酮对其修复机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μg/mL脂多糖(LPS)和不同浓度的孕酮(1、3和5 ng/mL)共处理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修复相关因子CCN2、TGFB1、GJA1和孕酮受体(PGR)的基因表达,Western-blot技术检测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结果显示,LPS能够抑制CCN2的基因表达,促进TGFB1、GJA1和PGR的基因表达及PI3K/AKT通路的活化(P<0.05);孕酮能进一步抑制LPS影响下CCN2、TGFB1、GJA1和PGR的表达以及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的磷酸化(P<0.05)。孕酮单独作用于GESC细胞时,可诱导CCN2、TGFB1、GJA1和PGR基因表达,促进PI3K和AKT的磷酸化(P<0.05)。结果表明,孕酮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和CCN2、TGFB1、GJA1和PGR的基因表达,调控GESC细胞炎性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脂多糖 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生长因子 PI3K/AKT
下载PDF
凸隆病毒PLpro基因自然重组于猪肠病毒G型的发现
6
作者 黄诗婷 洪大林 +6 位作者 秦秋英 许佳乐 边金妮 陈樱 韦祖樟 黄伟坚 欧阳康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30-1436,共7页
为调查广西地区猪肠病毒G型(EV-G)基因组中是否存在PLpro基因的自然插入,并获得序列信息,本研究对2019—2021年广西区内347份临床腹泻样品进行EV-G PLpro基因的监测,发现32份EV-G阳性,其中4份EV-G阳性样品含有PLpro基因。扩增PLpro基因... 为调查广西地区猪肠病毒G型(EV-G)基因组中是否存在PLpro基因的自然插入,并获得序列信息,本研究对2019—2021年广西区内347份临床腹泻样品进行EV-G PLpro基因的监测,发现32份EV-G阳性,其中4份EV-G阳性样品含有PLpro基因。扩增PLpro基因及VP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PLpro序列与EV-G PLpro参考序列中均存在具有去泛素化酶活性的催化三联体残基,且蛋白两端都有3C蛋白酶水解位点,负责将外源蛋白水解至基因组外完成翻译。VP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分别为EV-G1、EV-G10和EV-G14基因型。本研究首次在我国发现EV-G10及EV-G14基因型毒株的基因组中存在PLpro基因的插入,该结果为初步明确广西区内EV-G-PLpro毒株的流行概况及其遗传演化特点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肠病毒G型 PLpro蛋白酶 自然重组 基因分析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7型微量凝集试验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艺婷 杨金钱 +4 位作者 丁略烜 薛云 丁轲 司丽芳 赵战勤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5-1121,共7页
近年来,7型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率明显升高。为建立该菌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副猪嗜血杆菌7型GS122株灭活菌体为抗原,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建立了微量凝集试验(MAT)抗体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凝集抗原的最佳反应浓度为2.0×10^(9)... 近年来,7型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率明显升高。为建立该菌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副猪嗜血杆菌7型GS122株灭活菌体为抗原,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建立了微量凝集试验(MAT)抗体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凝集抗原的最佳反应浓度为2.0×10^(9)CFU/m L,最佳反应温度和时间为37℃、8~9 h。采用该方法对猪瘟、猪链球菌病等9种常见猪传染病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效价≤1∶2),与4型、5型和12型有轻微的交叉反应(效价≤1∶4)。敏感性试验和疫苗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副猪嗜血杆菌7型GS122株灭活疫苗免疫仔猪后第14天的血清抗体(效价≥1∶4),首免后第21天和二免后第14天(首免后第35天)的血清抗体效价分别达到1∶16和1∶32以上。重复性试验表明,批内、批间重复性良好。利用该方法对718份临床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在河南省部分区域的猪群中存在副猪嗜血杆菌7型感染。本研究结果为副猪嗜血杆菌7型的疫苗抗体评价和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7型 微量凝集试验 抗体
下载PDF
猪瘟病毒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万颖 罗俊聪 +8 位作者 石正旺 麻园 王丽娟 杨波 宋锐 周改静 曹丽艳 田宏 郑海学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特异、敏感的猪瘟病毒(CSFV)E2抗体的胶体金检测方法,本研究将E2蛋白用胶体金颗粒标记,作为金标抗原,将E2蛋白及其单克隆抗体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NC)上,分别作为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组装成检测猪瘟E2蛋白...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特异、敏感的猪瘟病毒(CSFV)E2抗体的胶体金检测方法,本研究将E2蛋白用胶体金颗粒标记,作为金标抗原,将E2蛋白及其单克隆抗体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NC)上,分别作为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组装成检测猪瘟E2蛋白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结果显示,该试纸条可在5~10 min完成检测,检测健康猪血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口蹄疫A型病毒(FMDV-A)、口蹄疫O型病毒(FMDV-O)、塞内卡病毒(SVA)、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检测CSFV阳性血清的灵敏度可达1∶64(ELISA效价为1∶128);通过对田间101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商品化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比较,两者的kappa值为0.92,为高度一致;试纸条在常温(18~25℃)和4℃条件下可分别稳定保存6个月和9个月。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试纸条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便、结果容易判断等特点,因此,对猪瘟现场检测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胶体金试纸条 抗体检测方法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STING基因敲除的猪肺泡巨噬细胞系及其功能验证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佳佳 王辉 +2 位作者 夏能文 郑王龙 朱建中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7-624,共8页
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系统构建STING基因敲除的猪肺泡巨噬细胞系(PAM),并验证STING敲除细胞介导IFN-Ⅰ产生和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感染的功能变化。针对猪STING基因靶向设计向导RNA(sgRNA),将连接sgRNA的pX-458质粒转染PAM细胞,... 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系统构建STING基因敲除的猪肺泡巨噬细胞系(PAM),并验证STING敲除细胞介导IFN-Ⅰ产生和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感染的功能变化。针对猪STING基因靶向设计向导RNA(sgRNA),将连接sgRNA的pX-458质粒转染PAM细胞,利用定向筛选和有限稀释法建立STING基因敲除细胞克隆。利用DNA测序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对所获细胞克隆的STING基因和蛋白表达进行鉴定。通过RT-qPCR和Western-blot对STING敲除细胞进行功能鉴定,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STING敲除对HSV-Ⅰ复制的影响。扩增STING基因序列的测序结果表明,在该STING基因编辑位点产生碱基缺失移码突变,Western-blot结果显示,敲除细胞中STING蛋白表达消失。经poly(dA:dT)或2′3′-cGAMP刺激后,与正常PAM细胞相比,STING敲除的PAM细胞中刺激诱导的IFN-β和ISG56 mRNA表达下降;刺激诱导的P-TBK1、P-IRF3和ISG56蛋白表达也显著下调;同时HSV-Ⅰ复制水平显著上调。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STING基因敲除的PAM细胞克隆,验证了STING敲除对诱导IFN-Ⅰ相关信号及抗HSV-Ⅰ感染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STING在猪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了细胞工具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天然免疫 STING 猪肺泡巨噬细胞系 基因敲除
下载PDF
不同生理状态下牦牛乳腺组织中SREBP1的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包梅 赵生贤 +8 位作者 马悦 赵凌 何翃闳 余四九 崔燕 李一娟 杜培岩 周应聪 樊江峰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6-662,共7页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REBP1)作为一种核转录因子,与哺乳动物体内胆固醇及脂肪的生成密切相关。为了解牦牛乳腺组织中乳脂合成的机制及其特点,采集处于不同生理状态下(妊娠期、泌乳期、干...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REBP1)作为一种核转录因子,与哺乳动物体内胆固醇及脂肪的生成密切相关。为了解牦牛乳腺组织中乳脂合成的机制及其特点,采集处于不同生理状态下(妊娠期、泌乳期、干奶期)的乳腺组织样品,采用q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等技术检测SREBP1基因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泌乳期牦牛乳腺组织中SREBP1 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妊娠期和干奶期(P<0.05),且妊娠期SREBP1 m RNA表达量高于干奶期(P<0.05)。在牦牛不同生理状态下,SREBP1蛋白表达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妊娠期和泌乳期SREBP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干奶期(P<0.05)。免疫组化法定位检测结果显示,SREBP1蛋白主要分布在牦牛乳腺腺泡上皮细胞、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上述结果表明SREBP1及其编码m RNA的表达在牦牛乳腺组织中与其所处不同生理状态密切相关,妊娠期和泌乳期SREBP1的高表达,可能意味着其在牦牛乳腺发育和乳脂合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SREBP1在牦牛乳脂合成调控中的作用积累了一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EBP1 牦牛 乳腺 QRT-PCR WESTERN-BLOT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对靶动物牛的安全性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晨 董朕 +4 位作者 邱燕华 孙继超 程富胜 周绪正 张继瑜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6-655,共10页
头孢噻呋钠是一种专门用于动物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目前国内暂无对头孢噻呋钠在靶动物牛的安全性相关研究。为了评价该制剂对靶动物牛的安全性和剂量相关的毒性反应,确定合理的安全范围。本试验遴选32头健康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8... 头孢噻呋钠是一种专门用于动物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目前国内暂无对头孢噻呋钠在靶动物牛的安全性相关研究。为了评价该制剂对靶动物牛的安全性和剂量相关的毒性反应,确定合理的安全范围。本试验遴选32头健康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设0倍剂量组(空白组)、1倍剂量组、3倍剂量组、5倍剂量组。牛颈部肌肉注射给药,连续9 d,每日1次。试验期间,每日观察牛临床表现及不良反应,记录并分析试验前后牛的体重变化,对试验前后采集所有实验牛的血液和尿液进行检测分析,对5倍剂量组和空白组部分牛实施安乐死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各剂量组牛的采食、饮水、呼吸频率、心率以及精神状态正常,均未观察到与头孢噻呋钠相关的临床变化,粪尿排泄均正常,未有异常表现。与空白组相比,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各剂量组牛给药前后体重差异均不显著;血液学检查和血清生化学指标以及尿液指标差异均不显著;大体剖检未有显著的病理变化;与空白组相比,5倍剂量组牛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未发现显著的病理变化。每日1次,连续9 d使用5倍推荐剂量的注射用头孢噻呋钠,靶动物牛仍耐受,故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在临床使用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头孢噻呋钠 靶动物 安全性
下载PDF
猪水泡病病毒VP1蛋白的原核可溶性表达及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景伟 白满元 +2 位作者 郭慧琛 孙世琪 孙晓林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10-1315,共6页
猪水泡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SVD)与口蹄疫临床症状相似,临床中很难对该病进行快速、有效的诊断,诊断方法的建立有助于SVD的预防和控制。猪水泡病病毒(SVDV)VP1蛋白是SVD诊断试剂最常用的抗原之一,有效制备VP1抗原是诊断方法建立... 猪水泡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SVD)与口蹄疫临床症状相似,临床中很难对该病进行快速、有效的诊断,诊断方法的建立有助于SVD的预防和控制。猪水泡病病毒(SVDV)VP1蛋白是SVD诊断试剂最常用的抗原之一,有效制备VP1抗原是诊断方法建立的关键。本研究将SVDV的VP1基因插入载体pET32a(+),获得重组质粒pET32a(+)-VP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后经诱导表达条件的摸索,确定了VP1蛋白可溶性表达的最佳条件为:16℃下以0.5 mmol/L的IPTG诱导16 h。通过该条件诱导表达纯化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的SVDV VP1蛋白,且经2次柱纯化后获得的蛋白的纯度在90%以上;经Western-blot鉴定,目标蛋白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总之,本研究成功获得了高水平可溶性表达的SVDV VP1蛋白,为SVD检测方法的建立和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水泡病病毒 原核表达 可溶性表达 VP1蛋白
下载PDF
PRV和CAstV-Ⅰ及CIAV纳米PCR检测方法与常规PCR检测方法敏感度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民秀 谢芝勋 +9 位作者 邓显文 张艳芳 罗思思 谢丽基 谢志勤 刘加波 范晴 曾婷婷 黄娇玲 王盛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76-1384,共9页
为了比较PRV、CAstV-Ⅰ和CIAV的单重纳米PCR方法和单重PCR方法的敏感性,探讨靶基因GC含量和引物T_m值对纳米PCR和常规PCR的影响,本研究根据PRV的gE基因、CIAV的VP1基因和CAstV-Ⅰ的ORF1b基因设计了12对引物,运用这12对引物建立单重的纳... 为了比较PRV、CAstV-Ⅰ和CIAV的单重纳米PCR方法和单重PCR方法的敏感性,探讨靶基因GC含量和引物T_m值对纳米PCR和常规PCR的影响,本研究根据PRV的gE基因、CIAV的VP1基因和CAstV-Ⅰ的ORF1b基因设计了12对引物,运用这12对引物建立单重的纳米PCR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分别优化纳米PCR和常规PCR方法的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比较两者的敏感性。结果显示,纳米PCR和常规PCR方法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的敏感度基本一致,纳米PCR方法在敏感度上没有明显的优势;纳米PCR反应液对高GC含量靶基因的扩增比常规的PCR反应液更容易;纳米PCR的可选退火温度范围宽松,而常规PCR则需要严格的退火温度才能增强扩增效果或减少非特异性扩增;常规PCR的退火温度只与靶基因的GC含量呈现正显著相关(P<0.01),纳米PCR的退火温度与靶基因的GC含量和引物T_m值无相关性。以上数据为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于病原体检测技术的选择上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PCR 常规PCR 敏感性 退火温度
下载PDF
革兰阴性菌外膜囊泡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蒙蒙 王桂琴 徐飞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82-1189,共8页
细菌外膜囊泡是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外膜分泌的纳米粒子结构,可通过释放毒力因子、调控宿主免疫反应、外排抗生素等途径参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过程,近年来在生物、医学及农业等多个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细菌外膜囊泡的传递与防御机... 细菌外膜囊泡是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外膜分泌的纳米粒子结构,可通过释放毒力因子、调控宿主免疫反应、外排抗生素等途径参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过程,近年来在生物、医学及农业等多个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细菌外膜囊泡的传递与防御机制展开综述,可进一步了解其发挥免疫作用的靶向性通路,从而为疫苗和抗菌药物靶向递送载体的开发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外膜囊泡 传递机制 防御作用 疫苗 药物载体
下载PDF
《中国兽医科学》第三届编辑委员会
15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F0004-F0004,共1页
原文传递
棒状体蛋白在顶复门原虫疫苗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芸芸 廖申权 +10 位作者 李跃龙 吕敏娜 吴彩艳 李娟 林栩慧 胡俊菁 肖文婉 孙铭飞 张健騑 戚南山 顾有方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7-623,共7页
主要就棒状体蛋白作为疫苗候选分子为基础,综述了近年来棒状体蛋白在顶复门原虫疫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顶复门原虫 分子疫苗 棒状体蛋白 免疫保护
原文传递
牦牛MBL2基因mRNA及相关miRNAs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温东旭 张鹏宇 +3 位作者 徐业芬 王福鹏 索朗斯珠 牛家强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86-897,共12页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 binding lectin,MBL)是一种钙离子依赖的糖结合蛋白,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探究牦牛MBL2基因mRNA组织表达谱及可能靶定它的miRNAs组织表达谱。本研究首先应用RT-PCR技术分析牦牛MBL2基因mRNA...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 binding lectin,MBL)是一种钙离子依赖的糖结合蛋白,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探究牦牛MBL2基因mRNA组织表达谱及可能靶定它的miRNAs组织表达谱。本研究首先应用RT-PCR技术分析牦牛MBL2基因mRNA在牦牛肝、脾、肺、肾、后腿骨骼肌、卵巢、小肠、颌下淋巴结、大肠、肠系膜淋巴结这10种组织里的表达谱,其次使用Targetscan和miRBase软件针对可能靶定MBL2基因的miRNAs进行预测,最后利用RT-PCR技术分析可能靶定MBL2基因的miRNAs在牦牛所检测10种组织中的表达谱。试验结果显示,MBL2基因mRNA在所检测的牦牛组织中仅在肝中表达,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脾、肺、肾、后腿骨骼肌、卵巢、小肠、颌下淋巴结、大肠、肠系膜淋巴结组织(P<0.01);预测到可能靶定牦牛MBL2基因的miRNAs共有37个,从中选择了8个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发现bta-miR-143、bta-miR-193a、bta-miR-345-5p、bta-miR-2385-3p、bta-miR-2432、bta-miR-2285p、bta-miR-2284t-5p、bta-miR-126-5p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与MBL2基因的mRNA在牦牛肝中共表达。综上所述,牦牛MBL2基因可能主要由肝表达,预测筛选的8个miRNAs可能在肝中通过靶定MBL2基因发挥调节作用,但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真实的靶向关系及其靶向调节的生物学效应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 MIRNA 组织表达谱
原文传递
猪盖他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灭活疫苗免疫效力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傅宏庆 姚志兰 +2 位作者 王永娟 孙雅鑫 荣先锋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96-1404,共9页
为分离、鉴定猪盖他病毒(GETV)并对其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进行评价,本研究对猪腹泻病样品进行了二代测序,用Vero细胞分离病毒并进行了qRT-PCR和IFA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用该分离株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在猪体进行了免疫抗体... 为分离、鉴定猪盖他病毒(GETV)并对其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进行评价,本研究对猪腹泻病样品进行了二代测序,用Vero细胞分离病毒并进行了qRT-PCR和IFA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用该分离株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在猪体进行了免疫抗体水平测定和免疫攻毒保护研究。结果显示,二代测序检测出腹泻样品中存在GETV;经细胞分离、qRT-PCR和IFA鉴定证实,成功分离到一株猪源GETV,将其命名为GETV JS18株;该分离株与我国其他猪源分离株同属于基因Ⅲ型,与我国2017年分离株AH9192株的亲缘性最近,序列同源性为99.7%。GETV JS18株以0.005 MOI接种Vero细胞48 h毒价最高,达7.6±0.2 Log_(10)TCID_(50)/m L;该毒株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仔猪,可有效阻止GETV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和平均日增重(ADWG)下降,降低GETV感染引起的病毒血症并阻止排毒和组织带毒,对攻毒保护率为100%;疫苗免疫后的平均中和抗体滴度最高可达9.8±0.8 Log2,且持续较高水平至少7个月。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分离了一株猪源基因Ⅲ型GETV JS18株,其油佐剂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力和免疫持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他病毒 分离鉴定 灭活疫苗 免疫效力 中和抗体
原文传递
适合鸭瘟病毒弱毒增殖的MHC单倍型鸭胚肝间充质干细胞的建立
19
作者 佟相慧 问婉欣 +1 位作者 陈洪岩 韩凌霞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3-188,共6页
为了建立适于鸭瘟病毒(DPV)弱毒增殖的细胞系,利用4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单倍型鸭品系,体外分离鸭胚肝细胞,在干细胞因子、白细胞抑制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下,获得鸭胚肝间充质干细胞(DuLMSC)。接种DPV疫苗株C-KCE后,结... 为了建立适于鸭瘟病毒(DPV)弱毒增殖的细胞系,利用4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单倍型鸭品系,体外分离鸭胚肝细胞,在干细胞因子、白细胞抑制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下,获得鸭胚肝间充质干细胞(DuLMSC)。接种DPV疫苗株C-KCE后,结果显示:F1~F10代均能稳定出现CPE;将F10病毒接种细胞24 h后,通过扫描电镜在胞质、胞核及细胞间隙均能够观察到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F1至F10代均能扩增出DPV UL2基因片段,序列测定结果表明F1、F5、F10代的扩增产物与NCBI中公布的DPV株(EU082088)的核苷酸同源性为100%;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和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源自B4系单倍型鸭的DuLMSC细胞系增殖DPV的病毒含量明显高于B1、B2和B3系。本研究为稳定培养鸭瘟病毒提供了优良稳定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鸭胚肝间充质干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单倍型
原文传递
家兔出血症病毒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制及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均华 刘伟 +8 位作者 王同燕 韩水仲 宋欢欢 白晨雨 陈凌燕 吴洪超 石晶 习向锋 田克恭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89-994,共6页
为研究重组杆状病毒RHDV-VP60株表达VP60蛋白及其效果的情况,将RHDV-VP60株接种Sf9细胞制备家兔出血症病毒样颗粒蛋白,与铝胶佐剂混合制成灭活疫苗,进行安全检验、最小免疫剂量测定及免疫持续期研究。结果显示,3批VP60蛋白病毒样颗粒抗... 为研究重组杆状病毒RHDV-VP60株表达VP60蛋白及其效果的情况,将RHDV-VP60株接种Sf9细胞制备家兔出血症病毒样颗粒蛋白,与铝胶佐剂混合制成灭活疫苗,进行安全检验、最小免疫剂量测定及免疫持续期研究。结果显示,3批VP60蛋白病毒样颗粒抗原液的血凝效价为1∶218~1∶219。3批疫苗以超剂量(每只2.0 mL)免疫家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对兔的最小免疫剂量为每只0.5 mL;免疫后第14天,血清RHDV HI效价为1∶16~1∶64,攻毒后5/5健活;疫苗免疫持续期达210 d。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重组杆状病毒RHDV-VP60株可高效表达VP60蛋白并能形成病毒样颗粒,用其制备的疫苗安全性及免疫效果良好,解决了传统疫苗生产过程所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以及重组蛋白表达量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出血症病毒 病毒样颗粒 疫苗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