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亚太传统医药》

作品数20523被引量57914H指数40
《亚太传统医药》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在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传统医药行业发展与学术研究性期刊,由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本刊秉承“弘扬传统医药文明、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3-2197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2-1727/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20,5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柏稳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经验
1
作者 彭旎 游柏稳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138-141,共4页
游柏稳教授认为,慢性咳嗽病因繁杂,易反复发作,但究其因不外乎内外两端。该病总属正虚邪实,病位主要在肺脏,以肺、脾、肾多脏腑功能失常为多见。治疗以扶正驱邪为总则,治法以补肺健脾益肾为主,兼以止咳化痰祛湿。强调灵活辨证,多脏同治... 游柏稳教授认为,慢性咳嗽病因繁杂,易反复发作,但究其因不外乎内外两端。该病总属正虚邪实,病位主要在肺脏,以肺、脾、肾多脏腑功能失常为多见。治疗以扶正驱邪为总则,治法以补肺健脾益肾为主,兼以止咳化痰祛湿。强调灵活辨证,多脏同治,疗效可观。附医案二则,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名家经验 游柏稳
原文传递
“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理论探析
2
作者 王浩悦 李慢 +1 位作者 符秦飞 贾颖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180-183,共4页
针对“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的争议,首先溯源《温病条辨》与吴氏“十二字”的形成;然后从温病的始发部位、与人体素质关系、初始治疗、偏离叶天士“十二字”原义及“王雨三”与吴氏“十二字”等几方面进行质疑和辨析;再从文字... 针对“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的争议,首先溯源《温病条辨》与吴氏“十二字”的形成;然后从温病的始发部位、与人体素质关系、初始治疗、偏离叶天士“十二字”原义及“王雨三”与吴氏“十二字”等几方面进行质疑和辨析;再从文字与行文逻辑上,对“温病起于手太阴论”、管窥“王雨三”与吴氏“十二字”存在的一定合理性进行辨析。结果发现,吴氏“十二字”并不适用所有温病,只有在中医辨证思维下才能深刻理解吴氏“十二字”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手太阴 吴氏“十二字” 王雨三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苦参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刘林潇 全德森 +4 位作者 马晶鑫 谢珂 杜京晏 李中正 蔡琨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24-30,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苦参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Uniprot对苦参的有效成分和靶点进行筛选;使用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收集AS相关靶点。将AS相关靶点与苦参有效成分靶点的交集作为苦参...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苦参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Uniprot对苦参的有效成分和靶点进行筛选;使用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收集AS相关靶点。将AS相关靶点与苦参有效成分靶点的交集作为苦参防治AS的潜在作用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和Cytoscape 3.9.1软件的CytoNCA绘制PPI图,利用DAVID 2021数据库和微生信平台进行GO和KEGG可视化分析。构建高脂饮食诱导的AS小鼠模型,酶法检测血脂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其结果。结果:筛选出苦参中含有45个活性成分及116个AS潜在作用靶点,其中蛋白互作显示IL-6、ICAM1、AKT1、PPARG等是苦参防治AS的关键靶点;KEGG显示苦参主要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来发挥防治AS的作用。苦参能够下调血清中TC、TG、LDL-C的水平,下调PI3K、AKT、mT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这与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一致。结论:初步探讨了苦参治疗AS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减轻AS的进展,为该药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苦参 PI3K-AK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理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4
作者 黄云凌 孙增涛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9期98-102,共5页
目的:观察理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sST-2/IL-33炎症轴阐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西医诊断且中医诊断属痰浊阻肺证的64例患者,按随机化方... 目的:观察理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sST-2/IL-33炎症轴阐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西医诊断且中医诊断属痰浊阻肺证的64例患者,按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理痰汤,持续10d,观察两组患者CAT、mMRC、血气、血清IL-33、sST2、IL-4、IL-10及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治疗后CAT、mMRC均降低,治疗组CAT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其中,咳嗽、咳痰、喘息、腹胀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理痰汤能有效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sST-2/IL-33炎症轴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痰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痰浊阻肺证 sST-2/IL-33轴
原文传递
中药及经典名方在抗运动性疲劳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学芬 郭承军 +2 位作者 马艳妮 李峰 史磊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0期206-210,共5页
运动性疲劳是机体在过度繁重或长时间体力劳动下引起效率降低的一种生理现象,若不及时恢复,会对人们正常的运动和生活等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产生病理性变化,而传统中医药相比西药在消除运动疲劳的治疗中有独特优势。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 运动性疲劳是机体在过度繁重或长时间体力劳动下引起效率降低的一种生理现象,若不及时恢复,会对人们正常的运动和生活等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产生病理性变化,而传统中医药相比西药在消除运动疲劳的治疗中有独特优势。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疲劳产生的原因、中药抗疲劳作用机制、具有抗疲劳作用的中药和经典名方的组成和应用等进行综述。旨在为应用中药促进疲劳恢复,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提高专业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疲劳作用 中药 经典名方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脱管散对大鼠压力性损伤创面愈合及创面组织中TNF-α、IL-6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战青 张乐乐 +2 位作者 王波 宋旭林 车莹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5期22-30,共9页
目的:观察脱管散对大鼠压力性损伤创面愈合及创面组织TNF-α、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出30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50只大鼠建造I/R损伤大鼠压力性损伤模型,判断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及... 目的:观察脱管散对大鼠压力性损伤创面愈合及创面组织TNF-α、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出30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50只大鼠建造I/R损伤大鼠压力性损伤模型,判断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及脱管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30只。分别于连续用药后第3天、7天、14天计算创面愈合率,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创面组织中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湿润烧伤膏组和脱管散各组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除用药后第3天,脱管散中剂量组无显著优势(P>0.05)外,在用药后第3天、7天、14天,脱管散低剂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均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P>0.05);脱管散低剂量组优于中、高剂量组(P<0.05)。创面组织TNF-α、IL-6表达:除空白组外,各组TNF-α、IL-6表达在用药后第3天、7天、14天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单峰”趋势,高峰出现在用药后第7天。模型组3个时间节点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湿润烧伤膏组3个时间节点均低于脱管散各组(P<0.05),与脱管散低剂量组效果相当(P>0.05);脱管散各组3个时间节点低剂量组均优于中、高剂量组(P<0.05)。结论:在不同时间点,低剂量脱管散与湿润烧伤膏均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缩小创面面积,提高创面愈合率的优势;伴随创面愈合进展,脱管散对TNF-α与IL-6的表达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创面修复早期上调TNF-α与IL-6表达以启动免疫反应、吞噬微生物及坏死组织为创面愈合营造良好微环境,创面愈合后期下调TNF-α与IL-6表达以促进创面由炎症期向增殖期过渡,对促进压力性损伤创面愈合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创面 愈合率 TNF-α IL-6 脱管散
原文传递
赵凯教授运用清通法治疗冠心病临证经验
7
作者 曾昊 张汝琪 赵凯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临床上,各医家多以宣痹通阳、益气化痰之法为主。赵凯教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脉管病学术泰斗奚九一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研究进展,对于CHD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中医...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临床上,各医家多以宣痹通阳、益气化痰之法为主。赵凯教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脉管病学术泰斗奚九一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研究进展,对于CHD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中医诊疗思路,提出“清法为主、疏泄肝胆、整体调节”的治法原则,疗效显著。介绍赵凯教授基于清通法治疗CHD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因邪致瘀 热毒损络 清通法 截断扭转
原文传递
云南春燥证分型辨治
8
作者 窦小桐 魏宁颐 杨梅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0期211-214,共4页
云南春燥证是云南地区特有的中医病证,影响着云南居民的健康状态,开展云南春燥证病因、证型特点、防治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云南春燥证的研究,从概念的提出到流行病学调查,已走过14年历程,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广泛的搜索和整理,对云南春... 云南春燥证是云南地区特有的中医病证,影响着云南居民的健康状态,开展云南春燥证病因、证型特点、防治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云南春燥证的研究,从概念的提出到流行病学调查,已走过14年历程,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广泛的搜索和整理,对云南春燥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治则治法、常用药物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云南春燥证的分型辨治,为今后进一步完善云南春燥证理论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为继续深入开展云南春燥证的防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春燥 分型辨治 病因病机 证候特征 常用药物
原文传递
“药、量、证”关系与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戴冰教授学术经验撷要
9
作者 肖望重 黄莉 +1 位作者 高元峰 戴冰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期227-230,共4页
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是保障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戴冰教授从事中药临床药学工作20余载,在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研究中作了大量工作,积累丰富的用药经验,尤其从“药、量、证”关系研究中提出临床遣方用药应考虑药性、药效、药方与证候相符;... 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是保障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戴冰教授从事中药临床药学工作20余载,在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研究中作了大量工作,积累丰富的用药经验,尤其从“药、量、证”关系研究中提出临床遣方用药应考虑药性、药效、药方与证候相符;在安全范围内根据证候选择中药剂量;遵循配伍禁忌原则,避免出现“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现象等学术观点,供大家学习和借鉴,以期共同提高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冰 学术经验 中药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白花前胡植物不同部位显微鉴别研究
10
作者 黄勇 杨晓彬 +3 位作者 翁玉萍 林颖 韦跃伟 何诗琴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0期49-53,共5页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茎、叶(叶表面、叶柄)、根(主根和侧根)的显微组织构造,为白花前胡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奥林巴斯BX43生物显微镜进行观察,并描述显微特征。结果:茎的油室在皮层、韧皮部、髓部均可见,维管束28~38个,叶柄维管...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茎、叶(叶表面、叶柄)、根(主根和侧根)的显微组织构造,为白花前胡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奥林巴斯BX43生物显微镜进行观察,并描述显微特征。结果:茎的油室在皮层、韧皮部、髓部均可见,维管束28~38个,叶柄维管束9~15个。叶表面有橙皮苷结晶,气孔多为不定式或不等式。根韧皮部油室较多,主根木质部大导管与小导管相间排列,侧根木质部导管径向紧密排列。结论:该研究阐明了白花前胡不同部位的组织构造特征,可作为白花前胡的鉴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前胡 不同部位 显微鉴别 显微特征
原文传递
白芷药食同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熠 那立欣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白芷作为一味富含营养的中药,在我国各省均有药用以及食用的例子,是一种典型的药食同源植物。作为制作各种药品、保健品、护肤品的原料,白芷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综述了白芷的分布、化学成分、药用历史、食用开发和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白芷作为一味富含营养的中药,在我国各省均有药用以及食用的例子,是一种典型的药食同源植物。作为制作各种药品、保健品、护肤品的原料,白芷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综述了白芷的分布、化学成分、药用历史、食用开发和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白芷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药食同源 有效成分 食用方法 栽培
原文传递
俞慎初教授运用通络四逆散治疗胸痹心痛经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德荣 陈玉鹏 罗邦水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12期136-139,共4页
胸痹心痛是一种以胸膺部憋闷疼痛为主症的疾病,与西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相类似,好发于中老年人,若未经及时治疗易危及生命。俞慎初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经验丰富,既以中医经典为准绳,又能结合自己多年的临证经验,运用气血相关理论诊治心... 胸痹心痛是一种以胸膺部憋闷疼痛为主症的疾病,与西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相类似,好发于中老年人,若未经及时治疗易危及生命。俞慎初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经验丰富,既以中医经典为准绳,又能结合自己多年的临证经验,运用气血相关理论诊治心脉瘀阻证,认为胸痹心痛多有气滞血瘀的病机特点,并根据这一病机创制经验方——通络四逆散,临床上随证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四逆散 胸痹心痛 名医经验 俞慎初
原文传递
针刺结合埋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验总结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印祈 马海鑫 +1 位作者 王希典 谭涛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8期139-143,共5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性短暂剧痛,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好、副作用少的可选治疗药物较少,同时手术治疗也存在较大局限性。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该病有诸多优势...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性短暂剧痛,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好、副作用少的可选治疗药物较少,同时手术治疗也存在较大局限性。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该病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存在方案众多、却无相应规范的问题。通过对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针灸治疗PTN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歧,并进行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埋针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理论讨论 病案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中成药治疗胸痹配伍规律及潜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昆鹏 刘起立 +4 位作者 张道平 石静 蔡子杰 蔡虎志 陈新宇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7期140-146,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治疗胸痹的中成药进行分析,探索中成药治疗胸痹的组方规律及核心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成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并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治疗胸痹的中成药进行分析,探索中成药治疗胸痹的组方规律及核心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成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并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治疗胸痹的高频药物进行靶点预测、生物学功能及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成药处方81个,涉及中药141味,归经以肝、心经居多;药物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以苦为主;药味分类以补虚药居多;获得核心药物组合4条。根据网络药理学预测出核心药物丹参、川芎、三七的有效成分77个,作用靶点242个,GO分析共获得BP(生物过程)2 509个,CC(细胞组分)112个,MF(分子功能)238个,其机制可能涉及PI3K-Akt、TNF、IL-I7、HIF-1等信号通路及PTGS2、ADRB2、NCOA1、Bcl-2、ERK、p53等靶点基因。结论:中成药治疗胸痹以扶正补虚治法为组方首选,兼顾活血、清热、理气。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组方用药规律及相关信号通路与治疗靶点,为治疗胸痹的新方组合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冠心病 数据挖掘 组方规律 网络药理学 丹参
原文传递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钟佳 刘华 +1 位作者 王理槐 孙铜林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3期104-107,共4页
"传舍"源自《内经》,周仲瑛教授首倡"癌毒"学说,"癌毒传舍"是现代中医认识肿瘤复发转移的一种理论,刘华教授关于"癌毒传舍"新认识如下:"癌毒形成,亦禀自先天""传舍"之&qu... "传舍"源自《内经》,周仲瑛教授首倡"癌毒"学说,"癌毒传舍"是现代中医认识肿瘤复发转移的一种理论,刘华教授关于"癌毒传舍"新认识如下:"癌毒形成,亦禀自先天""传舍"之"舍"含肿瘤复发,"癌毒"挟"痰"而易"传",裹"瘀"而易"舍"。"癌毒传舍"理论应用于防治肺癌复发转移,核心理念是以和为贵,以平为期,治疗原则为扶正抗癌,防"传"拒"舍";脾肾互赞,先后相资;或化或消,以祛他邪;治疗重点在病证结合,中西医相辅,诸法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癌毒传舍 癌症复发 癌症转移
原文传递
苦皮藤提取物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婷婷 陈彦伶 +3 位作者 胡成刚 唐娟 陈桃香 胡家震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4期21-26,共6页
目的:制备佐剂关节炎(AA)大鼠模型,探讨苦皮藤提取物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皮藤石油醚部位高中低剂量组、二氯甲烷部位高中低剂量组和雷公藤多苷片组,每组8只。大鼠右后足趾部... 目的:制备佐剂关节炎(AA)大鼠模型,探讨苦皮藤提取物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皮藤石油醚部位高中低剂量组、二氯甲烷部位高中低剂量组和雷公藤多苷片组,每组8只。大鼠右后足趾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关节炎(AA)大鼠模型,成模后各给药组大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28d。分别观察大鼠足跖肿胀、免疫器官及关节组织病变。结果:二氯甲烷部位中、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AA大鼠足肿胀度、降低关节评分、降低胸腺指数、减轻踝关节组织病理损伤、抑制滑膜细胞增生,使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血管翳形成减少,改善关节炎的症状体征。石油醚部位低、中剂量组对AA大鼠症状改善效果不明显,高剂量组有一定效果。结论:苗药苦皮藤具有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皮藤 佐剂性关节炎 抗炎作用
原文传递
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突出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以湉 桑珍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4期8-11,共4页
作为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文化珍宝,中医药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为中医药“走出去”创造了最佳时机。目前,中医药国际化处于最好时期,对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文化内涵不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探求其原因,... 作为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文化珍宝,中医药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为中医药“走出去”创造了最佳时机。目前,中医药国际化处于最好时期,对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文化内涵不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探求其原因,提出对策与建议,强调文化内涵重要性,促进中医药更好地对外传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文化内涵 中医药国际化
原文传递
敦煌医学写本《疗服石方》研究
18
作者 刘馨遥 李应存 +1 位作者 季文达 梁永瑞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1期183-187,共5页
敦煌写本中的医学部分内容广博,历经多个朝代留存至今,甚为珍稀,其医学价值非同寻常。敦煌写本中的道家医学思想同样极具借鉴意义,道家医学现存部分中有一专门讲述由金石之毒致病的《疗服石方》,该方记载内容独有千秋,自成一格。现将敦... 敦煌写本中的医学部分内容广博,历经多个朝代留存至今,甚为珍稀,其医学价值非同寻常。敦煌写本中的道家医学思想同样极具借鉴意义,道家医学现存部分中有一专门讲述由金石之毒致病的《疗服石方》,该方记载内容独有千秋,自成一格。现将敦煌写本道家医学内容中的《疗服石方》作为研究对象,整理辨析其主体内容,总结探讨其治方思想,做到药与病应,为当今临床应用提供方法与思维,以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本 道家 疗服石方 石发证候 毒副作用
原文传递
中药醋炙法的古今演变及现代研究进展
19
作者 孙明宇 宋成 +1 位作者 单国顺 郭雨欣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7期213-217,共5页
中药醋炙法是中药炮制工艺中很重要的一种炮制方法。通过对历代醋炙法进行研究梳理,从现代辅料用醋、醋炙方法及醋炙机理3个方面进行综述,探析传统与现代醋炙法的共性与差异,为进一步完善醋炙理论及制定药物工艺参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醋炙法 中药炮制 醋炙理论 药物工艺参数 综述
原文传递
傣药鲜药的应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20
作者 刘世芳 李宜航 +4 位作者 苏晶 吕亚娜 丁璇 尹翠云 李光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8期11-15,共5页
“鲜采鲜用”是傣医最具特色的用药方式,贯穿于傣族人民的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和食疗文化之中。探讨傣药鲜药的应用现状及开发前景,整理傣医常用鲜药品种目录及习用部位,比较其在药膳、康养中的应用差异,总结鲜药用药特点、独特疗效及应... “鲜采鲜用”是傣医最具特色的用药方式,贯穿于傣族人民的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和食疗文化之中。探讨傣药鲜药的应用现状及开发前景,整理傣医常用鲜药品种目录及习用部位,比较其在药膳、康养中的应用差异,总结鲜药用药特点、独特疗效及应用前景,为傣药鲜药品种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药鲜药 疾病防治 养生保健 食疗文化 开发前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