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煤炭转化》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2586被引量11968H指数39
《煤炭转化》1978年创刊,原名《煤炭综合利用译丛》,1992年更名为《煤炭转化》。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17年1月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 办刊宗旨:跟踪世界煤炭转化、煤炭综合利用的最新发展,...查看详情>>
  • 曾用名 煤炭综合利用译丛
  • 主办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4-4248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4-1163/TQ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2,586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eaxFF MD模拟的生物质三组分共热解气相产物析出特性研究
1
作者 徐思佳 胡雨燕 +1 位作者 胡维杰 张鹏飞 《煤炭转化》 CAS 2024年第3期13-26,共14页
生物质能的有效利用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生物热解技术是研究热点之一,从分子尺度上理解热解过程和产物析出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 MD)模拟结合热重(TG)分析和微型热解实验,研究了生物质三... 生物质能的有效利用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生物热解技术是研究热点之一,从分子尺度上理解热解过程和产物析出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 MD)模拟结合热重(TG)分析和微型热解实验,研究了生物质三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共热解行为和气相产物析出特性。结果表明:ReaxFF MD模拟得到的三组分单独热解及共热解过程的热失重特性与TG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基于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共热解的活化能实际值比线性叠加的理论值降低约14.67%,表明共热解对化学键的断裂具有正向协同效应;在三组分共热解过程中,低温下析出气体主要为水蒸气(H_(2)O)、二氧化碳(CO_(2))、甲酸乙酯(C_(3)H_(6)O_(2))和呋喃(C_(4)H_(4)O),来自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热解,而在高温下,主要析出气体变为甲烷(CH_(4))、一氧化碳(CO)和氢气(H_(2)),源自木质素热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单独热解时,无机气体按产率由大到小排序为:H_(2)O,CO_(2),CO,H_(2),对于木质素热解,无机气体按产率排序则变为:H_(2)O,CO,CO_(2),H_(2),三组分共热解时无机气体产率排序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热解时无机气体产率排序一致;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分别促进木质素热解产生CH_(4),三组分共热解则促进乙酸(C_(2)H_(4)O_(2))裂解和甲醛(CH_(2)O)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xFF 生物质 共热解 协同效应 动力学
下载PDF
油坊梁煤加压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黄勇 高亚男 +2 位作者 刘丹 刘巧霞 孔少亮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41,共11页
为考察不同热解条件对煤加压热解产物分布和产品品质的影响,利用加压热重装置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10℃/min,20℃/min,30℃/min,40℃/min)、压力(1.0 MPa,2.0 MPa,3.0 MPa,4.0 MPa)和气氛(100%N_(2),100%CO_(2),50%CO_(2)+50%H_(2))对油... 为考察不同热解条件对煤加压热解产物分布和产品品质的影响,利用加压热重装置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10℃/min,20℃/min,30℃/min,40℃/min)、压力(1.0 MPa,2.0 MPa,3.0 MPa,4.0 MPa)和气氛(100%N_(2),100%CO_(2),50%CO_(2)+50%H_(2))对油坊梁煤加压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终温800℃、升温速率30℃/min、100%N_(2)条件下,受加压抑制挥发分的逸出与扩散的影响,失重曲线、失重速率曲线及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峰温整体向高温侧移动,失重率由1.0 MPa时的24.52%减小至4.0 MPa时的19.46%。与100%N_(2)气氛相比,100%CO_(2)和50%CO_(2)+50%H_(2)气氛下失重率分别增加2.29%和1.32%。受高氢分压下较多的氢分子参与自由基的加氢饱和、高压促使挥发分发生二次反应,以及CO_(2)与重质焦油发生重整反应的影响,压力由1.0 MPa升高至4.0 MPa时,焦油的碳的质量分数由82.12%增加至85.02%,氢的质量分数由6.44%增加至7.18%,n(H)∶n(C)由0.078增加至0.084。焦油中轻油、酚油和萘油的质量分数增加,沥青质的质量分数下降。焦油中脂肪烃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降低2.08%,芳香烃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3.28%和1.87%,焦油的轻质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热解 热解条件 产物分布 焦油 热解气
下载PDF
三塔式循环流化床中鼓泡流化床半焦水蒸气-氧气气化过程㶲评价
3
作者 魏健 张忠林 +3 位作者 刘叶刚 陈东良 杨景轩 郝晓刚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37,共9页
为提高半焦气化所产气体的能量、优化半焦气化的气化条件,以陕西榆林褐煤中低温热解得到的固体产物半焦为原料,以Na_(2)CO_(3)和K_(2)CO_(3)为催化剂,在三塔式循环流化床(TBCFB)系统-鼓泡流化床气化装置上,开展了半焦水蒸气-氧气气化实... 为提高半焦气化所产气体的能量、优化半焦气化的气化条件,以陕西榆林褐煤中低温热解得到的固体产物半焦为原料,以Na_(2)CO_(3)和K_(2)CO_(3)为催化剂,在三塔式循环流化床(TBCFB)系统-鼓泡流化床气化装置上,开展了半焦水蒸气-氧气气化实验。利用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水蒸气与半焦质量比(0.3,0.6,0.9,1.2,1.5,2.1)、氧气当量比(0.20,0.25,0.30,0.35,0.40)和催化剂负载量(负载10%Na_(2)CO_(3)、负载10%K_(2)CO_(3)和负载5%K_(2)CO_(3)-5%Na_(2)CO_(3))对半焦气化合成气的值分布和目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蒸气与半焦质量比由0.3升高至2.1时,各成分气体按其对合成气值的贡献关系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H_(2),CO,CH_(4),CO_(2);在水蒸气与半焦质量比为1.5时,合成气的总值和目的效率都达到最大。当氧气当量比由0.25提升到0.40时,各成分气体按其对合成气值的贡献关系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CO,H_(2),CO_(2),CH_(4);当氧气当量比为0.30时目的效率最大,为12.33%。加入催化剂K_(2)CO_(3)和Na_(2)CO_(3)可以明显改善半焦气化效果,提高气化合成气的值和目的效率,当半焦负载复合催化剂5%K_(2)CO_(3)-5%Na_(2)CO_(3)时,半焦气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塔式循环流化床 鼓泡流化床 半焦气化 㶲分析 合成气
下载PDF
两条煤制油与石油路线的技术环境和经济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潇潇 张媛媛 +3 位作者 李俊杰 卜庆佳 田亚峻 许德平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国液体燃料的生产严重依赖石油,为了缓解石油高度对外依存带来的风险,中国正在积极探索石油的替代路线。在中国“富煤贫油”的情况下,煤制油有望成为缓解石油供应安全风险的重要替代途径。利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from cradle to gate... 中国液体燃料的生产严重依赖石油,为了缓解石油高度对外依存带来的风险,中国正在积极探索石油的替代路线。在中国“富煤贫油”的情况下,煤制油有望成为缓解石油供应安全风险的重要替代途径。利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from cradle to gate)从能耗、碳排放和经济性三个角度对煤直接液化(direct coal liquefaction,DCL)和煤间接液化(indirect coal liquefaction,ICL)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炼油(oil refining,OR)路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DCL和ICL路线的生命周期能耗分别是OR路线生命周期能耗的2.4倍和2.8倍,碳排放分别是OR路线碳排放的8倍和10倍。当油价低于45美元/桶时,无论是DCL还是ICL均难以与OR路线竞争;当油价在35美元/桶~65美元/桶,煤价在低于400元/t时,ICL有较好的竞争力;而当油价高于75美元/桶时,即使煤价高达700元/t,DCL仍具较好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油 生命周期评价 能耗 碳排放 经济
下载PDF
KOH添加方式对煤热解活化气固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罗云焕 张天开 +3 位作者 吕学枚 张永发 王影 刘俊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6,共9页
以陕西低阶烟煤为原料,研究了在低碱煤质量比(mKOH∶mcoal=1∶1)下,不同温度时浸渍法、超声法和干混法三种KOH添加方式对煤热解活化过程中气相产物CH4,CO和CO2释放规律及固相产物中活性炭和碳纳米管混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法中KOH... 以陕西低阶烟煤为原料,研究了在低碱煤质量比(mKOH∶mcoal=1∶1)下,不同温度时浸渍法、超声法和干混法三种KOH添加方式对煤热解活化过程中气相产物CH4,CO和CO2释放规律及固相产物中活性炭和碳纳米管混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法中KOH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煤颗粒内部孔隙,KOH充分分散与煤接触良好,活化反应剧烈,所制备固相产物的比表面积为1081.31 m^2/g(40℃),远大于超声法制备的固相产物的比表面积(880.39 m^2/g)和干混法制备的固相产物的比表面积(425.66 m^2/g);气相产物中CO和CO2累积量由大到小的KOH添加方式依次为浸渍法、超声法、干混法,CH4累积量由大到小的KOH添加方式依次为干混法、超声法、浸渍法;KOH在活化煤过程中,使煤中固有Fe等矿物元素暴露出来,二者共同催化煤热解过程中产生的CH4等烃类气体转化为碳纳米管,固相产物碳纳米管的表观含量由大到小的KOH添加方式依次为浸渍法、超声法、干混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活性炭 KOH活化 低碱法 碳纳米管 煤中矿物质元素
下载PDF
过渡金属硝酸盐浸渍对和丰煤表面形貌及热解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钟梅 赵渊 +1 位作者 马凤云 李显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6,共8页
采用SEM和FTIR技术分析浸渍过渡金属硝酸盐的脱灰和丰煤样(DC)的表面结构变化特征,利用TG-MS和固定床研究煤样的热解和气体逸出行为,探讨金属组分对半焦结构和焦油组成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Fe3+,Ni(2+(和Co2+的硝酸盐后,煤样表... 采用SEM和FTIR技术分析浸渍过渡金属硝酸盐的脱灰和丰煤样(DC)的表面结构变化特征,利用TG-MS和固定床研究煤样的热解和气体逸出行为,探讨金属组分对半焦结构和焦油组成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Fe3+,Ni(2+(和Co2+的硝酸盐后,煤样表面疏松并重构,热解半焦产率增加,焦油产率下降,其中在Fe组分的作用下,焦油产率比DC热解焦油产率低53.71%。Fe3+有利于CO和CO2的生成。XRD结果表明:Ni盐经由分解为NiO和还原生成Ni的过程来影响煤样的热解行为,而Fe和Co的作用形态主要为Fe2O3和Co3O4。在Ni和Co组分的催化作用下,半焦的不饱和度增加。与DC热解焦油相比,Fe,Ni和Co组分均可增加焦油中的轻质组分含量,促进沸点高于300℃的长链烷烃分解,使得C≥17组分含量分别比无金属组分作用时降低23.12%,11.90%和18.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硝酸盐 热解行为 焦油产率 半焦结构 沥青
下载PDF
微波功率对褐煤与玉米芯共热解产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柯萍 何选明 +2 位作者 刘靖 冯东征 秦林波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31,共6页
采用自行改造的微波共热解装置,探究微波功率对褐煤与玉米芯共热解产物特性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共热解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共热解气产率和... 采用自行改造的微波共热解装置,探究微波功率对褐煤与玉米芯共热解产物特性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共热解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共热解气产率和焦油产率均呈上升趋势,半焦产率呈下降趋势;当微波功率由220W增加到700W时,共热解气中CO,CH4和H2的体积分数均逐渐增大;焦油中脂肪族和酚类的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12.35%和12.14%,杂原子的质量分数降低了9.37%;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半焦表面更粗糙,裂纹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功率 褐煤 玉米芯 共热解 焦油
下载PDF
印尼褐煤与玉米芯低温共热解焦油的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柯萍 何选明 +1 位作者 冯东征 刘靖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7,64,共6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低温干馏装置,将不同配比下的褐煤-玉米芯混合物进行低温共热解实验.结果表明:当玉米芯配入量为30%(质量分数,下同)时,焦油产率达到最大值11.70%,比褐煤单独热解提高了53.75%.对褐煤、玉米芯及褐煤与玉米芯配入量为30%的... 采用自行设计的低温干馏装置,将不同配比下的褐煤-玉米芯混合物进行低温共热解实验.结果表明:当玉米芯配入量为30%(质量分数,下同)时,焦油产率达到最大值11.70%,比褐煤单独热解提高了53.75%.对褐煤、玉米芯及褐煤与玉米芯配入量为30%的混合样进行热重分析可知,玉米芯的添加降低了煤热解初始温度,整个TG曲线向低温区移动,表现出明显的促进热解作用.对热解焦油进行GC-MS检测,发现添加30%的玉米芯后热解焦油的脂肪类和酚类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27.79%和193.96%,酸类和杂原子类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26.42%和55.19%,轻质油含量由原来的4.68%提高到27.13%.玉米芯的添加实现了热解焦油大幅度轻质化和高品质焦油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玉米芯 低温共热解 焦油 轻质化
下载PDF
重质油添加量对低变质粉煤共热解过程产品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赵玲玲 宋永辉 +2 位作者 尹宁 陈瑶 兰新哲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2,共6页
进行了低变质粉煤(SJC)与重油(HS)、煤沥青(LQ)、焦煤(JM)的共热解实验,主要研究了HS添加量对共热解过程中产品组成与结构的影响规律.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对固体焦、热解焦油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表征... 进行了低变质粉煤(SJC)与重油(HS)、煤沥青(LQ)、焦煤(JM)的共热解实验,主要研究了HS添加量对共热解过程中产品组成与结构的影响规律.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对固体焦、热解焦油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表征.研究表明:HS的加入可有效改善低变质煤共热解过程中热解产品的产率与结构组成.随着HS添加量的增加,固体焦收率逐渐降低,而焦油收率先增大后减小,煤气收率先减小后增大;固体焦表面酚类、醇类官能团质量分数有所增加;热解煤气中CH_4体积分数逐渐增大,H_2体积分数则逐渐减少.当HS添加量为20%时,焦油收率达到最大值33%,煤气中CH_4与H_2体积分数分别增大到33.16%和19.61%,CO+CH_4+H_2总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65.54%.随着HS添加比例的增大,HS中芳香结构的加氢裂解使得焦油中芳香烃含量骤减,同时烷烃和酚类质量分数有所上升,SJC与HS之间的协同作用更加明显,酚类物质含量最大为21.87%,而芳香族物质则减少了24.20%.同时,焦油中轻质组分(C_5~C_(10))含量逐渐增大,而C_(11)~C_(19)与C≥20质量分数则有所降低,HS添加量为20%时,轻质组分含量达到最大值28.81%,而中质组分和重质组分质量分数均达到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 低变质粉煤 共热解 协同作用 傅立叶红外光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煤系腐植酸基炭/葡萄糖/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司东永 黄光许 +3 位作者 张传祥 邢宝林 陈泽华 耿乾浩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80,共8页
采用石墨化炉对腐植酸进行石墨化处理,以腐植酸基石墨化材料为原料,葡萄糖和片状石墨为中间相,经高温(750℃)炭化处理制备煤系腐植酸基炭/葡萄糖/石墨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法和电化学测试系统对该材料的形... 采用石墨化炉对腐植酸进行石墨化处理,以腐植酸基石墨化材料为原料,葡萄糖和片状石墨为中间相,经高温(750℃)炭化处理制备煤系腐植酸基炭/葡萄糖/石墨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法和电化学测试系统对该材料的形貌、微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片状石墨分散在腐植酸基石墨化材料周围,且被无定型炭包覆.C-C-2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在0.1C倍率下的首次可逆比容量为307.3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76.3%;在1C和2C倍率下,50个充放电循环后,可逆比容量分别为283.3mA·h/g和152.2mA·h/g,容量保持率分别高达97.9%和97.5%;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及大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石墨化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东胜和Yallourn褐煤等温热解煤气的性质
11
作者 王晴东 王光华 +2 位作者 李文兵 朱亦男 陈彪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29,共5页
以内蒙东胜褐煤和澳大利亚Yallourn褐煤为研究对象,应用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等温热解实验.主要对比考察了等温热解温度对两种褐煤热解气组成、产量和热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褐煤的脂肪烃类结构及含氧官能团比较... 以内蒙东胜褐煤和澳大利亚Yallourn褐煤为研究对象,应用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等温热解实验.主要对比考察了等温热解温度对两种褐煤热解气组成、产量和热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褐煤的脂肪烃类结构及含氧官能团比较多;随着等温热解温度的升高,CO和H2的含量(体积分数)增加,CO2的含量(体积分数)明显减少,热解气的产量和热值增加;东胜褐煤热解过程中获得的H2量较高,更适合作为热解制氢的原料.相同热解温度下,等温热解与程序升温相比,得到的煤气热值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获得高热值的热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红外光谱 等温热解 热解气
下载PDF
造纸污泥与煤混烧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梅 王德全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6-91,共6页
选择宁夏吴忠某造纸厂污泥为研究对象,将其与宁夏本地煤炭进行混合,用热重-质谱仪分析了室温~1 000℃时,污泥与煤混烧特性及混烧过程中NOx和SOx污染物的排放,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分别研究了燃烧前后样品中重金属Pb,C... 选择宁夏吴忠某造纸厂污泥为研究对象,将其与宁夏本地煤炭进行混合,用热重-质谱仪分析了室温~1 000℃时,污泥与煤混烧特性及混烧过程中NOx和SOx污染物的排放,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分别研究了燃烧前后样品中重金属Pb,Cr,Cu,Zn,Ni,Mn,Hg和As的迁移.结果表明,造纸厂污泥与煤混烧后,燃烧特性良好,并且燃烧后的灰渣中重金属含量符合GB 4284-1984,不会对水土造成二次污染;燃烧过程中一部分重金属迁移到烟气中去.因此,应采用吸附及除尘结合的方式对烟气进行处理,避免污泥资源化处理过程中对大气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污泥 燃烧 热重分析 重金属迁移
下载PDF
淖毛湖煤萃取分级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恩 周岐雄 +1 位作者 于忻邑 耿莉莉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共4页
以淖毛湖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温高压萃取装置将原煤(RC)分级成残渣(RD)、不溶物(DP)和可溶物(SL)三种固体物质,考察了煤的添加量、温度、粒径和溶剂种类对DP和SL萃取率的影响,并对RC,RD,DP,SL作了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红外分... 以淖毛湖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温高压萃取装置将原煤(RC)分级成残渣(RD)、不溶物(DP)和可溶物(SL)三种固体物质,考察了煤的添加量、温度、粒径和溶剂种类对DP和SL萃取率的影响,并对RC,RD,DP,SL作了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当溶剂用量一定时,随着煤的添加量增加,DP萃取率增高,SL萃取率略有降低;升高温度有利于DP和SL的萃取,当温度高于375℃时,由于发生大量热解反应,SL萃取率迅速升高;粒径对萃取率影响很小.以四氢萘和1-甲基萘为溶剂时,DP和SL总萃取率相似,均高于以甲苯为溶剂时DP和SL萃取率.RC中富含羟基的物质和脂肪烃主要集中到了DP和SL中,灰分集中到了RD中,RD,DP和SL的水分均远低于RC的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淖毛湖煤 萃取 分级
下载PDF
化学链燃烧中CuO载氧体释氧吸氧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鹏 牟超 戴领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8,共5页
首先利用热重法考察了氧解耦化学链燃烧(CLOU)中CuO载氧体在不同氧气气氛以及不同温度等工况下的释氧特性、Cu2O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氧特性以及CuO载氧体的持续循环能力.最后采用Ac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方法对氧化铜在不同氧气浓... 首先利用热重法考察了氧解耦化学链燃烧(CLOU)中CuO载氧体在不同氧气气氛以及不同温度等工况下的释氧特性、Cu2O在不同温度下的吸氧特性以及CuO载氧体的持续循环能力.最后采用Ac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方法对氧化铜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拟合求解.结果表明,CuO释氧速率随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氧气浓度越高,CuO在释氧温度区间的活化能大幅增加,因此开始析出氧气的温度也越高.对于Cu2O,温度越高,反应后阶段的吸氧速率越快.经过20次循环,CuO的释氧吸氧能力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解耦化学链燃烧 释氧特性 吸氧特性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煤矸石中高岭石的脱羟基特点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圆圆 杨凤玲 程芳琴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1,共4页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煤矸石中高岭石的脱羟基特点进行研究,结合X射线衍射对煤矸石煅烧后的晶相组成进行分析,运用Coats and Redfern方法研究煤矸石中高岭石的脱羟基动力学.结果表明,煤矸石中高岭石脱羟基反应发生的温度区间为400℃~800℃,...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煤矸石中高岭石的脱羟基特点进行研究,结合X射线衍射对煤矸石煅烧后的晶相组成进行分析,运用Coats and Redfern方法研究煤矸石中高岭石的脱羟基动力学.结果表明,煤矸石中高岭石脱羟基反应发生的温度区间为400℃~800℃,在650℃左右达到脱羟基的最大失重率,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最大失重率所对应的温度向高温偏移;650℃,1h煤矸石煅烧样中,高岭石的衍射峰全部消失,完成了高岭石向偏高岭石的相转变;[(1-y)-1/3-1]2机理函数与实验数据吻合较高,且表观活化能EA为231.55kJ/mol,指前因子A为3×1011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高岭石 脱羟基 动力学
下载PDF
鑫源煤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胀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沙沙 盛清涛 +1 位作者 范济民 申峻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4,22,共5页
对不同溶胀时间、不同溶剂、矿物质、预处理和金属无机盐等实验条件下鑫源低阶烟煤的溶胀行为和溶胀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溶胀率逐渐增大,48 h溶胀基本达到平衡,溶胀特征是典型的slow-climbing-type溶胀;煤在混合... 对不同溶胀时间、不同溶剂、矿物质、预处理和金属无机盐等实验条件下鑫源低阶烟煤的溶胀行为和溶胀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溶胀率逐渐增大,48 h溶胀基本达到平衡,溶胀特征是典型的slow-climbing-type溶胀;煤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胀率大于单一溶剂中的溶胀率,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胀率大于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胀率;脱除矿质元素后,煤溶胀率增大;溶胀、酸洗和碱洗使煤溶胀率增大,烘干使煤溶胀率减小;溶胀动力学表明,该煤的溶胀行为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THN和吡啶溶剂中的表观活化能均小于20 kJ/mol,这与煤中范德华力的破坏相对应,溶胀机制是由Case-Ⅱ扩散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鑫源煤 溶胀 溶胀率 动力学
下载PDF
煤中砷在洗选过程中的迁移行为和分配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明仕 吴月晶 +1 位作者 王明娅 宋党育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16,26,共4页
选择焦作两选煤厂的原煤及其洗选产品和洗煤水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煤中砷在洗选过程中的迁移行为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焦作原煤中砷含量较高;在所有洗选产品中,精煤中砷的含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去除,平均脱除率为54.97%,最高脱除率高达73.1... 选择焦作两选煤厂的原煤及其洗选产品和洗煤水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煤中砷在洗选过程中的迁移行为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焦作原煤中砷含量较高;在所有洗选产品中,精煤中砷的含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去除,平均脱除率为54.97%,最高脱除率高达73.19%,而洗选副产品洗矸石和煤泥中砷含量均相对富集,其富集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96.29%和64.67%;两选煤厂含砷量最低的洗煤水其砷含量为0.76×10-6,仍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因此对于煤泥的的利用和洗煤水的排放需要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选 迁移 焦作煤
下载PDF
高硫煤中硫的赋存形态及其可选性评价 被引量:14
18
作者 么秋香 杜美利 +2 位作者 王水利 刘静 杨建利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7,38,共5页
采用XPS分析了渭北高硫煤中硫的赋存形态,考察了硫分在不同粒级、不同密度级煤中的分布特征及在筛分浮沉实验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基于此进行了煤中硫可选性评价.结果表明,较高变质程度的渭北高硫煤中有机硫主要以噻吩类杂环化合物以及亚... 采用XPS分析了渭北高硫煤中硫的赋存形态,考察了硫分在不同粒级、不同密度级煤中的分布特征及在筛分浮沉实验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基于此进行了煤中硫可选性评价.结果表明,较高变质程度的渭北高硫煤中有机硫主要以噻吩类杂环化合物以及亚砜型硫等形式存在于煤的有机质结构中.借助高效的物理洗选将煤样破碎至6mm~0.5mm,能较好地改善煤中硫的可选性.将煤破碎至3mm~0.5mm,理论精煤产率为88.8%,灰分为12.0%,精煤硫分为2.3%,须借助化学方法进一步脱除其中细分散的无机硫以及大量的有机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形态 筛分 浮沉 可选性 XPS
下载PDF
大庆油页岩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苗真勇 吴国光 +2 位作者 孟献梁 李萍 郑志磊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
采用热分析方法对大庆油页岩热解特性进行研究,考察了升温速率和热解终温对油页岩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热解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挥发分产率增大;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油页岩的热解特征温度和最大热解速率都明显提... 采用热分析方法对大庆油页岩热解特性进行研究,考察了升温速率和热解终温对油页岩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热解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挥发分产率增大;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油页岩的热解特征温度和最大热解速率都明显提高.根据热失重曲线建立了大庆油页岩热解动力学模型,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对油页岩及热解半焦官能团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油页岩的主要官能团与煤接近;随着热解终温的升高,半焦含氧官能团的吸收峰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热解 升温速率 热解终温 动力学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混烧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马爱玲 谌伦建 +1 位作者 黄光许 朱孔远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0,共6页
利用TG-DTG热分析技术对煤、生物质及二者混合物的燃烧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煤种、生物质、生物质添加比例、升温速率及氧气流量等因素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的着火特性、燃尽特性和燃烧性能明显优于原煤;添加生物质可以改善... 利用TG-DTG热分析技术对煤、生物质及二者混合物的燃烧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煤种、生物质、生物质添加比例、升温速率及氧气流量等因素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的着火特性、燃尽特性和燃烧性能明显优于原煤;添加生物质可以改善原煤的燃烧特性,随着生物质添加量的增加,燃烧性能改善越显著;升温速率增加,着火特性指数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升高,燃尽性能降低;增加氧气流量,可以显著改善燃料的燃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混烧 热分析 燃烧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