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3162被引量18619H指数38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前身为《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创刊于1960年,主要刊登石油专业领域中具有创造性或创新性的学术与技术论文、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前沿问题的讨论与争鸣,突出反映石油天然气工业...查看详情>>
  • 曾用名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 主办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4-508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51-1718/TE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3,162篇文章
< 1 2 1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油藏储层测井挖掘效应的综合分析
1
作者 王伟俊 刘红岐 +2 位作者 朱光亚 辛炯垄 王友净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4,共12页
H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由于构造变化大,岩性复杂,在流体识别及流体界面的划分中出现了很多矛盾。对于气体识别,采用补偿中子测井挖掘效应在有些区块有效,而有些区块是无效的,因此,需要对挖掘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H油田碳酸... H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由于构造变化大,岩性复杂,在流体识别及流体界面的划分中出现了很多矛盾。对于气体识别,采用补偿中子测井挖掘效应在有些区块有效,而有些区块是无效的,因此,需要对挖掘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H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然后,分析了其中的KA、KB储层孔渗等物性特征;并通过多口井的测井曲线,总结了中子测井和密度测井在气层所形成的挖掘效应响应特征,分析了形成真假挖掘效应的原因;从理论上阐述了密度测井与中子测井的相互关联性,推导了两种测井响应的关联方程,从井眼扩径、孔隙结构、孔渗物性及饱和度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挖掘效应的因素影响的机理,最后,给出了综合利用挖掘效应判断气层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判断真假挖掘效应的几条依据。根据这一方法,较好地完成了H油田K油藏流体识别,可为后续H油田以及类似的碳酸盐岩复杂油气藏准确识别流体类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油田 碳酸盐岩油藏 测井评价 气层识别 挖掘效应
下载PDF
PDC磨损齿切削破岩过程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杨迎新 谢松 +2 位作者 蔡灿 曹煜磊 李邦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0-188,共9页
为探究深部钻井PDC钻头切削齿在磨损状态下的切削破岩过程,选取深部钻井PDC钻头上不同磨损程度的PDC齿开展单齿切削实验,借助应力测试系统、高速摄影机和热红外成像仪分析磨损齿的受力状态、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岩石裂纹扩展过程。结果表明... 为探究深部钻井PDC钻头切削齿在磨损状态下的切削破岩过程,选取深部钻井PDC钻头上不同磨损程度的PDC齿开展单齿切削实验,借助应力测试系统、高速摄影机和热红外成像仪分析磨损齿的受力状态、温度变化规律以及岩石裂纹扩展过程。结果表明,与未磨损齿相比,磨损齿所受切削力更大、温度变化更明显,且更易产生大体积岩屑,这将导致钻头在井下振动加剧,磨损急剧加快,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切削花岗岩时切削力和温度大幅上升的问题更加突出,但更容易发生体积破碎,产生较大块的块状岩屑。研究成果将有助于重新认识真实井底磨损齿切削破岩及温度变化规律,并为钻头设计及井下寿命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齿 单齿切削 破岩过程 温度变化 工作性能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纳米封堵型低伤害压裂液研究
3
作者 谭佳 刘殷韬 潘宝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9-147,共9页
针对常规胍胶压裂液对致密砂岩气藏伤害大的难题,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和正交实验,研制了一种纳米封堵型低伤害压裂液,在致密气藏压裂施工中能封堵部分压裂液于储层基质外,施工后液体能快速返排,从而有效降低稠化剂分子的滞留吸附与液相伤... 针对常规胍胶压裂液对致密砂岩气藏伤害大的难题,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和正交实验,研制了一种纳米封堵型低伤害压裂液,在致密气藏压裂施工中能封堵部分压裂液于储层基质外,施工后液体能快速返排,从而有效降低稠化剂分子的滞留吸附与液相伤害。该压裂液在35~140℃、170 s^(-1)条件下剪切120 min,终黏度大于80 mPa.s:能彻底破胶,残渣含量低,破胶液表面张力为25.91 mN/m,对致密砂岩岩芯伤害率低于15%,封堵性能及其他综合性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该压裂液在ZJ125井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施工后液体返排快,返排率高达75.94%,比邻井提高47%,天然气产量1.6475×10^(4)m^(3)/d,是邻井JS316HF井产量的两倍,显示了其在致密砂岩气藏中良好的低滞留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气藏 纳米封堵 低伤害 压裂液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气驱动态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
4
作者 朱桂良 宋传真 +2 位作者 张慧 程倩 张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70,共9页
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气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但不同气驱井组增油效果差异大,现场亟需气驱井网构建技术以指导现场注气,提高注气受效井组比例。但缝洞型油藏气驱井网如何构建、评价,目前尚没有公开报道。基于不同岩溶背景实际井网分析... 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气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但不同气驱井组增油效果差异大,现场亟需气驱井网构建技术以指导现场注气,提高注气受效井组比例。但缝洞型油藏气驱井网如何构建、评价,目前尚没有公开报道。基于不同岩溶背景实际井网分析及注气波及规律的认识,明确了缝洞型油藏气驱动态立体空间结构井网构建原则。将气驱井网影响因素分为基础地质条件主控因素和气驱井网优劣主控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了3大岩溶背景基础地质条件主控因素及评价方法,提出气驱控制程度、气驱动用程度、气驱动用储量、平面均衡驱替程度、纵向均衡驱替程度和注采层位交错程度等6大气驱井网优劣评价指标,基于6大因素对提高采出程度的影响,建立了气驱井网优劣评价方法及标准。考虑现场实际,提出气窜井组动态调整方法,并形成了缝洞型油藏气驱动态立体空间结构井网构建方法及流程。气驱井网构建方法应用于W-1实际气驱井组,该井组累计增油达6×104t,方气换油率达0.6 t,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井网构建 动态 立体空间结构 地质条件 井网优劣 缝洞型油藏
下载PDF
水平井调流控水完井技术及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宋显民 兰少坤 +2 位作者 王兴 田晶蒙 宋利彬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6-174,共9页
针对浅层疏松砂岩油藏边底水突进导致水平井高含水问题,国内一些油田采用自适应调流控水筛管完井技术进行控水增油,但分段控水完井理论研究较少,相关参数设计采用常规喷嘴型控水阀的经验,无法满足水平井自适应控水筛管完井的设计科学性... 针对浅层疏松砂岩油藏边底水突进导致水平井高含水问题,国内一些油田采用自适应调流控水筛管完井技术进行控水增油,但分段控水完井理论研究较少,相关参数设计采用常规喷嘴型控水阀的经验,无法满足水平井自适应控水筛管完井的设计科学性要求,影响了现场实施效果。研究了水平井自适应调流控水技术原理和分段工艺技术,建立了水平井各段存在流体性质差异、渗透率差异时的控水阀阀孔尺寸设计方法,优选了冀东油田浅层油藏的防砂筛管精度,形成了水平井自适应调流控水完井技术及优化设计方法,在冀东油田浅层边底水油藏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延长中低含水采油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流控水 水平井 完井 优化设计 可靠分段
下载PDF
钻井机器人偏心流道冲蚀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肖晓华 代继樑 +1 位作者 朱海燕 赵建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7-177,共11页
为解决大位移水平井连续油管钻井管柱屈曲的难题,提出了钻井液驱动的"钻井机器人+动力钻具"的连续油管钻井新方法。依据机器人外形尺寸、水力压耗、内部结构、加工制造等优化设计出了三段式偏心圆流道结构。提出了三段式偏心... 为解决大位移水平井连续油管钻井管柱屈曲的难题,提出了钻井液驱动的"钻井机器人+动力钻具"的连续油管钻井新方法。依据机器人外形尺寸、水力压耗、内部结构、加工制造等优化设计出了三段式偏心圆流道结构。提出了三段式偏心圆流道冲蚀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钻井机器人三段式偏心圆流道流固耦合冲蚀数值模型,分析了粒径参数、速度参数等对冲蚀速率的影响规律;其次,开展了钻井机器人偏心流道冲蚀实验,校准了钻井机器人三段式偏心圆流道流固耦合冲蚀数值模型;基于此进一步开展了钻井机器人三段式偏心圆流道数值仿真研究。研究表明,钻井机器人三段式偏心圆流道最佳倾角为5°,当流道壁厚5 mm时,偏心流道寿命超过300 h,满足一般井下工具的工作寿命要求;流道主要冲蚀点位置和冲蚀形态数值仿真与实验基本符合。研究为钻井机器人结构设计及工程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促进连续油管钻井技术在大位移水平井的推广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钻井 钻井机器人 流道设计 冲蚀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通用性星树状油气管网布局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周军 周柳玲 +2 位作者 梁光川 陈川 周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7,共9页
集输管网结构复杂、投资大,是油气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集输管网布局方案是油气田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之一。由于星树状管网在集输系统中被广泛使用,针对星树状管网最优布局问题,开展了星树状管网布局优化模型的研究,重点关注了集... 集输管网结构复杂、投资大,是油气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集输管网布局方案是油气田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之一。由于星树状管网在集输系统中被广泛使用,针对星树状管网最优布局问题,开展了星树状管网布局优化模型的研究,重点关注了集输站处理容量和集输半径的约束限制,建立了 Q模型、R模型、QR模型等含有大量离散变量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通用模型。以实际的油气田为例,运用分支定界法求解上述模型,得到各方案下的拓扑结构、集输站设施位置、中央处理设施位置等系统最优解,证明了模型与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分级优化策略和整体优化结果的对比分析,整体求解星树状管网模型的总投资更低。提出的通用性星树状油气管网布局优化模型,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最优管网布局,有效指导油气田地面工程设计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网 通用性模型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布局 优化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扩大波及体积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魏云云 刘建军 +2 位作者 罗莉涛 刘先贵 杨正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5-184,共10页
利用微观刻蚀、层间非均质平板、层内非均质平板模型驱油实验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扩大波及体积性能。结果表明,残余油多以膜状、岛状、喉道、盲端、柱状、簇状等6种形式存在。微观上,二元驱转向水驱无法波及的含油孔隙区域内驱... 利用微观刻蚀、层间非均质平板、层内非均质平板模型驱油实验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扩大波及体积性能。结果表明,残余油多以膜状、岛状、喉道、盲端、柱状、簇状等6种形式存在。微观上,二元驱转向水驱无法波及的含油孔隙区域内驱替残余油;宏观上,其对高渗透区域产生封堵,迫使其进入渗流阻力较小的低渗透区域内驱替残余油,扩大波及体积效果显著,提高采收率13.4%~14.3%。二元驱通过聚合物增加驱替液黏度,使其吸附及滞留在孔隙中,降低驱替相渗透率,驱替相流度减小;二元驱对油黏度影响很小,油聚集在驱替液前缘,增加油相渗透率,油相流度变大。由此,两相流度比减小,克服注水指进,增加吸水厚度,提高波及系数,进而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 残余油 黏度 波及体积 采收率
下载PDF
高浓度聚驱采出液乳化行为及电化学脱水方法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宏奇 刘扬 +1 位作者 王志华 徐萌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7-184,共8页
针对高浓度聚驱采出液油水分离效率及其给常规交直流电场带来的冲击,开展了该类采出液的乳化行为及脱水方法研究,研究中综合了集输工况条件下的采出液转相特征、电负性、乳化油珠粒径分布、界面性质、乳化体系的微观形态及瓶试法油水分... 针对高浓度聚驱采出液油水分离效率及其给常规交直流电场带来的冲击,开展了该类采出液的乳化行为及脱水方法研究,研究中综合了集输工况条件下的采出液转相特征、电负性、乳化油珠粒径分布、界面性质、乳化体系的微观形态及瓶试法油水分离实验,并基于所建立模拟装置评价了脉冲供电脱水对高浓度聚驱采出液破乳脱水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高浓度聚驱采出液复杂的乳化行为与含聚浓度直接相关,含聚浓度上升使其电负性增强,转相点呈不同程度降低,且由于促进了黏弹性界面膜的形成,乳化粒子聚并和相分离的难度增大;辅以化学破乳的脉冲供电电场脱水工艺能有效改善分离效果,提高脱水操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聚合物驱 乳化特性 破乳脱水 采出液 大庆油田
下载PDF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的润湿性对降压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春华 刘卫东 苟斐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改变油藏润湿性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是解决低渗/特低渗油田注水压力高问题的有效方法。而室内驱替实验时,表面活性剂浓度不仅影响油水界面张力,还会影响岩石表面润湿性能,无法准确评价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对降压效果的影响。格子Boltzm... 改变油藏润湿性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是解决低渗/特低渗油田注水压力高问题的有效方法。而室内驱替实验时,表面活性剂浓度不仅影响油水界面张力,还会影响岩石表面润湿性能,无法准确评价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对降压效果的影响。格子Boltzmann方法通过控制流体和固体间作用参数能够独立控制界面张力大小,并能够模拟任意接触角变化。因此,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应用二维平板模型,考虑粗糙表面,设置微观梯形结构,研究了毛管数、邦德数及黏度比等不同无量纲数条件下润湿性改变对降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管数越小,邦德数越大、黏度比越大、接触角越小,降压率越高、降压效果越明显;接触角存在一个最佳范围,超过此范围继续降低接触角,降压效果不明显;对于多孔介质,改变润湿性对降压率影响比单通道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格子玻尔兹曼 润湿性 界面张力 接触角
下载PDF
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集空间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鸿军 张海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8,共9页
针对松辽盆地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优质储层主控因素不清的问题,研究了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含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面孔率特征及葡萄花优质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龙南地区葡萄花含油储层发育原生粒间... 针对松辽盆地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优质储层主控因素不清的问题,研究了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含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面孔率特征及葡萄花优质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古龙南地区葡萄花含油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蚀扩大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微裂缝等多种孔隙,溶蚀孔隙占总孔隙的57.4%。不同沉积微相的孔隙类型及面孔率存在差异,席状砂的孔隙最发育,以碳酸盐胶溶孔和长石溶孔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次之,河口坝砂体的原生孔隙和溶蚀孔面孔率分别为7.42%和5.33%;天然堤和决口扇砂体的孔隙相对最不发育。沉积作用、胶结作用和有机酸的溶蚀作用是控制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刚性物质含量高、结构成熟度高有利于原生孔隙的发育和保存,长石、碳酸盐等易溶物质含量高有利于溶蚀孔发育,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 主控因素 葡萄花油层 古龙南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基于潜水-承压水模型的民勤绿洲地下水位预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向丽 叶懋 蒋雨彤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8-173,共6页
基于20112012年观测数据,应用Feflow软件,构建了民勤绿洲地区的潜水承压水三维数值模型。应用该模型对研究区未来5~10 a内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目前用水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综合措施,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 基于20112012年观测数据,应用Feflow软件,构建了民勤绿洲地区的潜水承压水三维数值模型。应用该模型对研究区未来5~10 a内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目前用水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综合措施,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在未来5~10 a内,民勤地下水位依然整体以低幅度持续下降。上游坝区的地下水漏斗日益扩大,下游湖区地下水漏斗因青土湖生态泄水而得到有效恢复,但随着地下水埋深日益增大,下游红沙梁区域出现了新的地下水漏斗。另外,当地符合植物存活条件(地下水埋深小于15 m)的区域面积也在逐年减小,其中地下水埋深小于10 m的面积减小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潜水 承压水 地下水位预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稠油油藏注蒸汽储层热伤害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庞占喜 祁成祥 景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98,共6页
针对稠油油藏注蒸汽过程中储层的热伤害问题,研究了稠油油藏热采过程注入的高温、高pH热流体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研究中利用正反向流动实验方法,研究了高温冷凝液注入疏松砂岩后引起的微粒运移作用及储层渗透率的变化特征;并利用储层矿... 针对稠油油藏注蒸汽过程中储层的热伤害问题,研究了稠油油藏热采过程注入的高温、高pH热流体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研究中利用正反向流动实验方法,研究了高温冷凝液注入疏松砂岩后引起的微粒运移作用及储层渗透率的变化特征;并利用储层矿物的水热反应实验,分析了疏松砂岩油藏注蒸汽开发过程中的微粒运移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注蒸汽过程中,稠油油藏储层渗透率随温度及pH值的升高而降低。高速流动的蒸汽及冷凝液造成储层内固相微粒的运移及滞留,使储层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同时,高温、高pH的蒸汽冷凝液既促使黏土矿物发生膨胀又造成储层矿物发生溶解与转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稠油油藏疏松砂岩储层的储层热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热伤害 微粒运移 水热反应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规划的油藏物质平衡计算
14
作者 刘应如 曾亮 +2 位作者 李欢 邓军 张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物质平衡方程是解释和预测油藏动态的基本方法之一,求解物质平衡也就成了油藏工程师面临的实际问题。现有油藏物质平衡计算往往借助于成熟商业软件来完成,其计算成本较高,而传统的物质平衡计算进行线性化处理后常需多次手工试算,计算效... 物质平衡方程是解释和预测油藏动态的基本方法之一,求解物质平衡也就成了油藏工程师面临的实际问题。现有油藏物质平衡计算往往借助于成熟商业软件来完成,其计算成本较高,而传统的物质平衡计算进行线性化处理后常需多次手工试算,计算效率较低。把油藏基本参数作为决策变量,并把物质平衡计算描述为一非线性规划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规划求解,则可以在已知少数实测油藏压力以及生产数据的情况下,自动求得较准确的油藏基本参数、水体平均压力变化情况及水侵动态。与前人研究对比后发现,该方法可操作性强,计算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工程 物质平衡 非线性规划 水侵 规划求解
下载PDF
高渗砂岩油藏水平井储层保护钻井完井液 被引量:6
15
作者 康毅力 刘燕英 +2 位作者 游利军 牛晓 罗发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储层为中孔中–高渗储层,孔隙结构呈强非均质性,潜在固相侵入、微粒运移、出砂、流体敏感性损害严重,水平井完井投产后自喷、气举困难,甚至没有产量。原井浆粒度分析、动态损害评价实验表明,原井浆对渗透率100 mD以上...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储层为中孔中–高渗储层,孔隙结构呈强非均质性,潜在固相侵入、微粒运移、出砂、流体敏感性损害严重,水平井完井投产后自喷、气举困难,甚至没有产量。原井浆粒度分析、动态损害评价实验表明,原井浆对渗透率100 mD以上的储层保护能力不佳,返排恢复率低于50%。根据屏蔽暂堵原理对原井浆进行改性,并开展了改性浆粒度分析及动态损害评价;利用FEI Quanta 450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原井浆及改性浆的滤饼结构,借助分形几何理论分析了滤饼孔隙率、孔径和分形维数等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改性钻井完井液能形成致密的滤饼,有效封堵储层孔喉,返排恢复率达90%以上。将改性配方应用到工区水平井钻井现场试验,投产后实现了开井高产自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藏 钻井液 完井液 储层保护 屏蔽暂堵 滤饼结构
下载PDF
大洋缺氧事件及其等时陆相沉积与烃源岩发育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广 曹剑 +2 位作者 胡文瑄 姚素平 刘文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共15页
大洋缺氧事件(OAE)是了解地球系统的关键事件之一,与其基本等时的陆相沉积是对海相体系内OAE研究必不可少的补充。目前关于OAE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宽泛,已经开始了对与OAE同步的陆相沉积研究和探索;研究内容越来越细化,重视不同类型有机质... 大洋缺氧事件(OAE)是了解地球系统的关键事件之一,与其基本等时的陆相沉积是对海相体系内OAE研究必不可少的补充。目前关于OAE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宽泛,已经开始了对与OAE同步的陆相沉积研究和探索;研究内容越来越细化,重视不同类型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精度越来越高,进入高分辨率和密集样品分析阶段。但OAE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存在争议;基本等时的海—陆黑色泥页岩事件之间的是否存在成因联系还不十分清楚,特别是置于精确年代学格架下的海—陆精细对比研究几乎没有。此外,与OAE相关的黑色泥页岩及其等时的陆相黑色泥页岩均是重要的烃源岩,而目前关于OAE对烃源岩的影响及石油地质意义研究较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下白垩统可望提供一个良好研究实例,其陆相—过渡相黑色泥页岩形成于113±3Ma到109±2Ma,时间上与OAE吻合;碳同位素负漂特征与OAE相似,可全球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缺氧事件 陆相沉积 早白垩世 中国东南沿海 烃源岩
下载PDF
鱼骨水平井不稳定产能分析及分支形态优化
17
作者 蒋开 李闽 +1 位作者 何志雄 薛国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132,共6页
根据气体不稳定渗流方程,通过Green函数方法和Newman乘积原理推导出气藏水平井不稳定渗流压降方程,应用坐标转换和压降叠加原理推导出平面鱼骨型水平气井不稳定产能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离散化求解,得到鱼骨型水平气井的产量和沿各井段... 根据气体不稳定渗流方程,通过Green函数方法和Newman乘积原理推导出气藏水平井不稳定渗流压降方程,应用坐标转换和压降叠加原理推导出平面鱼骨型水平气井不稳定产能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离散化求解,得到鱼骨型水平气井的产量和沿各井段的流入量。运用产能模型对鱼骨型水平气井分支摆放位置、分支角度和分支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合理的分支摆放位置、分支角度和分支数,并对各井段单位长度井筒流入量和主干井筒内流量分布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流入量剖面和流量分布规律,为鱼骨型水平井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水平井 不稳定渗流 离散化求解 产能分析 分支形态优化
下载PDF
基于最优支撑剂指数法优化低渗气藏裂缝参数 被引量:16
18
作者 郭建春 梁豪 赵志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8,共6页
现行裂缝参数设计方法没有考虑以压后有效渗透率为设计参数,也没有考虑经济允许的最佳压裂规模,因此不能确保压裂效果的长效性与经济性。基于支撑剂指数法,以经济最大化为目标,考虑非达西流动效应与压裂液伤害对裂缝渗透率的影响,结合... 现行裂缝参数设计方法没有考虑以压后有效渗透率为设计参数,也没有考虑经济允许的最佳压裂规模,因此不能确保压裂效果的长效性与经济性。基于支撑剂指数法,以经济最大化为目标,考虑非达西流动效应与压裂液伤害对裂缝渗透率的影响,结合经济因素、油藏规模、压裂规模间相互关系得到最优支撑剂指数函数,压裂已知规模气藏时,通过该关系函数可确定唯一的最优支撑剂指数及最优缝长,通过迭代求解可得到非达西流动条件下最优裂缝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非达西流动效应越严重,最优支撑剂指数越小,最优缝长越小,最优缝宽越大,降低裂缝内非达西流动效应的影响需要设计低穿透比和高导流能力的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达西流动 压裂 优化设计 最优支撑剂指数 有效渗透率
下载PDF
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藏微观气水驱替实验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朝晖 谢一婷 邓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9-144,共6页
利用岩石薄片模型,采用微观可视化技术,通过气水驱替实验模拟疏松砂岩气藏成藏过程中束缚水的形成以及开发过程中地层出水的渗流机理,进行了疏松砂岩气藏微观气水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充气完全时,储层中仅有束缚水,地层压力的降低... 利用岩石薄片模型,采用微观可视化技术,通过气水驱替实验模拟疏松砂岩气藏成藏过程中束缚水的形成以及开发过程中地层出水的渗流机理,进行了疏松砂岩气藏微观气水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充气完全时,储层中仅有束缚水,地层压力的降低导致束缚水转化为次生可动水,在驱替压差下逐渐产出,但其实际出水量较小,对气井生产几乎不会造成任何影响;(2)充气不完全时,超过束缚水饱和度的地层水在原始状态下就可动,形成原生可动水,开井后原生可动水逐渐产出,由于出水量较大,对气井生产将产生严重影响;(3)利用气驱水实验得到的初始含气饱和度以及水驱气实验得到的残余气饱和度估算涩北气田最终采收程度为64.00%,分析了次生可动水及原生可动水对气藏开发的影响、气藏的合理开发年限及最终采收率,为气藏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微观可视化 驱替实验 束缚水 可动水
下载PDF
一种提高钻井液返出流量测量灵敏度的方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任美鹏 李相方 +1 位作者 徐大融 张兴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0-167,共8页
针对目前钻井液返出管线液面不稳定,流量增加后液面高度变化不明显,不利于钻井溢流早期检测等情况,根据无压管线水力计算理论,从临界坡度及临界不淤速度概念出发,提出了圆管坡度及水平槽尺寸的设计方法和原则。通过实例计算,优化了圆管... 针对目前钻井液返出管线液面不稳定,流量增加后液面高度变化不明显,不利于钻井溢流早期检测等情况,根据无压管线水力计算理论,从临界坡度及临界不淤速度概念出发,提出了圆管坡度及水平槽尺寸的设计方法和原则。通过实例计算,优化了圆管坡度,改装了水平槽尺寸及形状,保证了钻井液液面稳定,不会出现岩屑堆积,并对比分析了改装前后钻井液液面灵敏度,表明当钻井液排量改变较小值时,改装后的水平槽中钻井液液面变化很明显。推荐使用精度较高的超声波液面检测仪,检测水平槽内钻井液液面变化,结合泥浆池液面法,实时监测钻井溢流。现场试验验证了此方案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流 钻井液返出流量 液面 圆管坡度 水平槽尺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