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8380被引量24386H指数51
本刊办刊宗旨是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服务,同时发表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1953年创刊以来,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本刊为全国中文...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0257-282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1454/G4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8,3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技术条件下生产网络的特征与影响——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秦臻 王生升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11,共13页
生产网络是适应垄断资本增殖需要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依托信息技术革命,集中化的大企业实现了分散化改组,中小企业和个体劳动者大量涌现,形成了相对扁平的网络化组织结构。生产网络中资本所有权的分散化并没有否定控制权的集中,构成关... 生产网络是适应垄断资本增殖需要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依托信息技术革命,集中化的大企业实现了分散化改组,中小企业和个体劳动者大量涌现,形成了相对扁平的网络化组织结构。生产网络中资本所有权的分散化并没有否定控制权的集中,构成关键节点的大企业提高了自身的垄断效率;通过弹性雇佣模式,劳动对资本的隶属程度得到加强;垄断资本和小资本、资本和劳动、积累和消费等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多重矛盾也进一步加深。生产网络同时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局限性再次得到凸显,社会主义将通过这种组织方式获得超越资本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网络 弹性 垄断 社会化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规律性探索与遵循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耀灿 孙清华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4-82,共9页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具有独立性的学科,自1984创立以来不断发展和壮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获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注重探索并遵循规律的优良传统。回顾近40年的学科建设史,理应将宝贵的学科建设规律性认识加以提炼和阐发。具体而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具有独立性的学科,自1984创立以来不断发展和壮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获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注重探索并遵循规律的优良传统。回顾近40年的学科建设史,理应将宝贵的学科建设规律性认识加以提炼和阐发。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需要准确把握学科性质、坚持正确的学科定位,遵循方向保障律、明确定位律、二重服务律;要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创新学科研究范式,遵循全面建构律、交叉融合律和范式发展律;要加强优质队伍建设、协同推进人才培养,遵循梯队完善律、协同共进律、系统建设律。并在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赓续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面向时代、面向实践、面向群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建设 规律
原文传递
恩格斯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及其当代价值
3
作者 单文鹏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88,共10页
恩格斯围绕"如何认识传统文化、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创新发展传统文化"这一问题,阐释了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了以批判、转化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科学态度。在廓清"两个彻底决裂"基本内涵、厘清传... 恩格斯围绕"如何认识传统文化、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创新发展传统文化"这一问题,阐释了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了以批判、转化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科学态度。在廓清"两个彻底决裂"基本内涵、厘清传统文化与传统观念关联、坚持辩证否定观而不是文化虚无主义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批判态度;在遵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兼顾"共同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其转化态度;在建设发展无产阶级先进文化、遵循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其发展态度。深刻理解恩格斯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对于系统回答"怎样扬弃一切人类传统文化""为何用马克思主义来审视传统文化""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传统文化 科学态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论我国农业农村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孔祥智 赵昶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4,共10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一就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农业农村是国家治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一就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农业农村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关键,这就必须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大趋势,即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户兼业化不可逆转、村庄数量持续减少。在小规模农户长期存在的前提下,采取合作社等方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在宏观上加快主要农产品价格改革和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稳定并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宏观治理体系;微观上切实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强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乡村治理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原文传递
文明治理和治理文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方向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立华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51,共12页
加快推动文明治理和治理文明,是实现国家治理手段和目标的统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治理文明的五层内涵(文化文明、价值文明、制度文明、行为文明和器物文明)相对应,文明治理必须以治理文明为目标、以价值文明为引领、以... 加快推动文明治理和治理文明,是实现国家治理手段和目标的统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治理文明的五层内涵(文化文明、价值文明、制度文明、行为文明和器物文明)相对应,文明治理必须以治理文明为目标、以价值文明为引领、以制度文明为核心、以行为文明为基础、以器物文明为载体。治理文明和文明治理的基本特征可统一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一系列社会核心价值,是对这些价值的具体体现和真正落实。要实现文明治理,必须实现全内涵(从文化文明到器物文明)、全领域(从经济到外事)、全层次(从个体到全球)、全主体(从国家到个人)、全世代(所有世代)的文明治理,也就是"五全"文明治理。同时,要实现文明治理,还必须实现物质治理和文化治理、制度治理和价值治理、行为治理和心灵治理、一般治理和器物治理、硬治理和软治理、法制治理和民主治理、科技治理和人文治理、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大治理和小治理、境界治理和精美治理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我国国家治理才能最终形成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文明,并最终完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文明治理 治理文明 国家治理 治理现代化
原文传递
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谦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39,共7页
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对于促进时代新人成长成才、深化和谐社会构建、弘扬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内容、方式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论断,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对于促进时代新人成长成才、深化和谐社会构建、弘扬中国精神汇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内容、方式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论断,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面对新的时代特征、国内外发展实际以及青年学生特点,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积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机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想信念
原文传递
构建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非常必要并且可行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建军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27,共3页
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建设应承载中国经济思想成就,吸收国际学术前沿成果,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经济管理人才。当下,建设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非常必要,也具备可行性。接下来,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中国... 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建设应承载中国经济思想成就,吸收国际学术前沿成果,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经济管理人才。当下,建设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非常必要,也具备可行性。接下来,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中国经济学教材的建设。1.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立项为主要标志。“马工程”教材最初规划139种,后增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合计140种,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现已出版97种,其中经济学类12种,分别为《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资本论>导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区域经济学》《中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流派评析》《公共财政概论》《世界经济概论》《发展经济学》。这些教材已经在全国高校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济学教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西方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概论 中国经济史 教材体系建设 现已出版
原文传递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政论群的哲学主题
8
作者 臧峰宇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2,共8页
从1842年2月到1843年3月,马克思撰写了主题相似、内容相联的政论群,在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中开始思想的第一次转变。在始于评论普鲁士新书报检查令的这组政论群中,马克思阐扬启蒙理念与公共精神,认为报刊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新书... 从1842年2月到1843年3月,马克思撰写了主题相似、内容相联的政论群,在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中开始思想的第一次转变。在始于评论普鲁士新书报检查令的这组政论群中,马克思阐扬启蒙理念与公共精神,认为报刊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新书报检查令和林木盗窃法不符合普遍意识和社会精神。他在表明《莱茵报》思想立场的过程中做出法哲学的最初阐述,第一次遇到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为此,他尽力使思想趋向现实,进而重塑时代的观念,开启哲学的世界化视域,为后来形成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做了思想上的准备,镌刻了重要的思想路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报》 政论群 哲学主题 公共精神 哲学的世界化
原文传递
恩格斯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转向”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秀萍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24,共8页
“政治经济学转向”对于马克思一生思想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是法学,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哲学研究,还特别重视历史的学习。这些构成其思想起源期的学科背景和知识资源。但是,马克思大半生最重要的工... “政治经济学转向”对于马克思一生思想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是法学,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哲学研究,还特别重视历史的学习。这些构成其思想起源期的学科背景和知识资源。但是,马克思大半生最重要的工作却是《资本论》的写作,他是以深刻的资本批判而确立其卓越的历史地位的。认真审视马克思从“《莱茵报》--《德法年鉴》时期”逐步开始的“政治经济学转向”的思想轨迹,我们发现,恩格斯在其中起了很关键的促进作用:他早期对资本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既为马克思解决“苦恼的疑问”提供了方向性启示,也为马克思最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政治经济学转向 资本批判
原文传递
“爱国主义”意蕴论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肖群忠 李营营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5,共9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学术界常常仅从情感维度进行诠释。实际上,爱国主义作为一项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政治原则、道德原则、个人品质,其意蕴可从知、情、意、信、行即知国的认识、爱国的情感、望国的意志、信国的...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学术界常常仅从情感维度进行诠释。实际上,爱国主义作为一项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政治原则、道德原则、个人品质,其意蕴可从知、情、意、信、行即知国的认识、爱国的情感、望国的意志、信国的信念、报国的行为五个方面加以分析。知国即对祖国以及个人与祖国关系的理性认知,它是爱国主义的认知前提;爱国即炽热的爱国之情,它是爱国主义的情感寄托;望国即对祖国生存、发展、复兴充满期待,它是爱国主义的精神动力;信国即对祖国的坚定信念,它是爱国主义的信念支撑;报国即报效祖国的具体行为,它是爱国主义的行动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 意蕴 分析
原文传递
中东欧国家工会发展:共同挑战与战略选择 被引量:1
11
作者 代懋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8-58,共11页
基于历史传统和不同的政策导向,中东欧国家的产业关系可以被划分为以斯洛文尼亚为代表的社会伙伴关系模式、维谢格拉德集团模式以及波罗的海模式。受到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环境和国际化进程等类似因素的影响,中东欧国家工会的发展面临共... 基于历史传统和不同的政策导向,中东欧国家的产业关系可以被划分为以斯洛文尼亚为代表的社会伙伴关系模式、维谢格拉德集团模式以及波罗的海模式。受到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环境和国际化进程等类似因素的影响,中东欧国家工会的发展面临共同的挑战。他们从会员招募、集体谈判和抗议活动、工会重组与合作、政治参与和三方协商以及国际合作五个方面对工人权益进行维护,保护其成员免于失业,促进国内工会加强合作,使得三方协商机制更加完善,并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欧国家 工会 挑战 战略选择
原文传递
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历史维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隽鸿飞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8-35,共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人的解放为最终目标的社会历史理论。它既以历史性的反思和批判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现实社会存在问题的根源,同时又坚持以武器的批判来改变现实的世界,以实现人的解放。因此,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就以其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人的解放为最终目标的社会历史理论。它既以历史性的反思和批判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现实社会存在问题的根源,同时又坚持以武器的批判来改变现实的世界,以实现人的解放。因此,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就以其革命性和批判性带来了现实社会生活的变革,并在其传播和发展的进程中通过与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及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就需要将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实现思想发展的理论逻辑与现实社会变迁的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从而通过历史性的反思阐明当前人类社会历史状况,并从理论的高度为未来人类社会的历史提供可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理论 历史维度
原文传递
中国百年哲学通识教育的回顾与评析——以哲学概论类教材为例
13
作者 沈湘平 端木雯敬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103,共10页
中国哲学通识教育包括"内通""外通"两个方面,百年来哲学概论类课程特别是教材事实上反映了中国哲学通识教育的曲折历史。1949年前,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哲学通识教育随着现代教育的兴起而兴起,从无到有,逐渐打开格局... 中国哲学通识教育包括"内通""外通"两个方面,百年来哲学概论类课程特别是教材事实上反映了中国哲学通识教育的曲折历史。1949年前,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哲学通识教育随着现代教育的兴起而兴起,从无到有,逐渐打开格局。1949年后,马克思主义哲学长期充当哲学原理的角色,而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哲学通识教育再次发生,经过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到本世纪初的拓荒和奠基,如今哲学概论类教材已经多元多样、蔚为大观。回顾百年历史,着眼未来发展,我们发现:哲学通识教育势在必行;中国式的"概论"形式恰恰是中国哲学及其教育相对于西方的优势所在;我们要保证哲学概论类课程、教材的公共性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及其自我认同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通识 哲学概论 哲学教育 通识教育
原文传递
《资本论》的“引证方法”及其经济思想的“科学史”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海良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2,共8页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版序言"中,恩格斯对《资本论》"引证方法"及其意义作了深刻阐释,捍卫了马克思"引证方法"的科学性。从《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和第二版的近千条注释中,可以发现马克思"...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版序言"中,恩格斯对《资本论》"引证方法"及其意义作了深刻阐释,捍卫了马克思"引证方法"的科学性。从《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和第二版的近千条注释中,可以发现马克思"引证方法"在《资本论》理论阐释中的意义。在经济思想的"历史的评论"中,"引证方法"起着基本的也是关键的作用。从"科学史"上理解马克思的"引证方法",对于准确把握马克思经济思想史方法论有着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以"引证方法"展开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探索和经济思想史学术研究,从多方面拓展了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当代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引证方法 科学史
原文传递
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关于文化概念的哲学阐释 被引量:5
15
作者 盛立民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3-109,共7页
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的主旨在于对文化的定义及对文化作用的理解。本文通过对"文化"进行关键词解释学的考察归纳出"理想的"、"文献的"和"社会的"文化三种类型,将"作为整体生... 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的主旨在于对文化的定义及对文化作用的理解。本文通过对"文化"进行关键词解释学的考察归纳出"理想的"、"文献的"和"社会的"文化三种类型,将"作为整体生活方式的文化"视为其文化理论的基本主张和研究文化问题的根本方法,奠定了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在此基础上可以更深入地认识文化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蒙德·威廉斯 文化唯物主义 整体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马克思经济学的民生向度——兼议改善和发展中国民生问题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鹏 李萍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57,共8页
本文基于价值、制度、机制和愿景四个向度解析了马克思经济学中蕴含的丰富的民生思想。马克思经济学致力于人类民生问题的科学求解,关切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思想贯穿马克思经济学体系始终。马克思经济学主张通过以生产资料所有制... 本文基于价值、制度、机制和愿景四个向度解析了马克思经济学中蕴含的丰富的民生思想。马克思经济学致力于人类民生问题的科学求解,关切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思想贯穿马克思经济学体系始终。马克思经济学主张通过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变革,构建以发展、就业、分配为基础性机制,以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为兜底性机制,以财政税收为调节性机制的民生实现的系统的经济机制,逐步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民生愿景。当前以民生为导向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本文研究旨趣在为构建中国民生经济学提供一个理论框架,以期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制定重大的民生战略和民生政策提供新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民生向度 民生经济学
原文传递
“生命政治”论的隐秘线索: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被引量:20
17
作者 吴冠军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62,共10页
晚近十几年来,生命政治已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关键词,乃至在欧陆思想中形成了一个"生命政治的转向"。生命政治论惯常被追溯到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本文则将它再往上推半个世纪。从20世纪20年代的生命政治的"... 晚近十几年来,生命政治已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关键词,乃至在欧陆思想中形成了一个"生命政治的转向"。生命政治论惯常被追溯到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本文则将它再往上推半个世纪。从20世纪20年代的生命政治的"史前史"入手,这个研究旨在揭开一条思想史上的隐在线索。尽管福柯与阿甘本是生命政治的两个核心思想家,但他们在学理层面的关系,并非一种简单的承继与发展关系,相反充满着深层次的对立与抵牾。只有从生命政治的"史前史"出发,才能疏理出生命政治论发展的内在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政治 科耶伦 福柯 阿甘本 纳粹主义
原文传递
发展型国家论的研究传统与新李斯特主义的管理学基础 被引量:6
18
作者 宋磊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5,共8页
新李斯特主义的前景取决于其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但是,这一流派的研究者目前主要关注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后者。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产业政策为中心,通过对于发展型国家论——与新李斯特主义具有学术渊源的理论流派或李斯特主义... 新李斯特主义的前景取决于其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但是,这一流派的研究者目前主要关注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后者。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产业政策为中心,通过对于发展型国家论——与新李斯特主义具有学术渊源的理论流派或李斯特主义的政治学版本——的早期文献的重新解读,梳理出发展型国家论的两个重要研究传统,并以这样两个研究传统为出发点,对于强化产业政策效果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整理,确认新李斯特主义的管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李斯特主义 发展型国家论 产业政策 管理学基础
原文传递
综合的社会起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两个方案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永康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2,共8页
认识理论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马克思本人只提出了一个简明纲领,并未系统展开。这为后人理解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造成困难,同时也留下了广阔的解释空间。在20世纪哲学中,至少已存在两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解释方案,二者... 认识理论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马克思本人只提出了一个简明纲领,并未系统展开。这为后人理解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造成困难,同时也留下了广阔的解释空间。在20世纪哲学中,至少已存在两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解释方案,二者均可以视为对康德认识批判的回应和深化。一是哈贝马斯提出的劳动综合的解释方案,可以视为沿着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方向对康德的先天综合命题之可能性问题的回答;二是雷特尔提出的社会综合的解释方案,可以视为在新康德主义的先验方法指导下对知识的先天综合问题的回答。这两个解释方案均存在着困难,而要克服这些困难,就有必要首先建立一种具体的主体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综合 劳动 社会
原文传递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新文化之建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左玉河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18,共5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新文化建构的奠基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逐渐深化,确定了全面效法西方以建构中国现代新文化的方向和"再造文明"的目标;二是摧毁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固有文化体系,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新文化建构的奠基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逐渐深化,确定了全面效法西方以建构中国现代新文化的方向和"再造文明"的目标;二是摧毁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固有文化体系,动摇了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念,确定了以民主与科学作为中国现代新文化建构的核心价值;三是提出了以个性主义为建构中国现代新文化基石的思路;四是提出了以研究问题、输入西学、整理国故来建构中国现代新文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 建构 核心价值 途径 目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