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4210被引量12345H指数38
本刊创刊于1958年,出版15期后,于1960年夏休刊。1980年1月,重新恢复办刊,改为季刊出版,仍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1987年底,刊物转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主办至今。2008年初,在刊物创办50周...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人民音乐出版社有限公司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0512-7939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1665/J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4,210篇文章
< 1 2 2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美音乐理论前沿动态述评——以《音乐理论期刊》《音乐分析》《音乐理论纵览》为例
1
作者 刘鹏 刘洋 《音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23,共12页
以欧美地区三本代表性学术期刊《音乐理论期刊》《音乐分析》《音乐理论纵览》十年(2008-2018)所刊文章为研究对象,从欧美音乐理论研究概况、研究主要内容与新兴的研究趋势等三个宏观角度,并从历史时期、学科类别和分析方法为切入点,来... 以欧美地区三本代表性学术期刊《音乐理论期刊》《音乐分析》《音乐理论纵览》十年(2008-2018)所刊文章为研究对象,从欧美音乐理论研究概况、研究主要内容与新兴的研究趋势等三个宏观角度,并从历史时期、学科类别和分析方法为切入点,来梳理欧美音乐理论研究的变化发展,归纳其研究倾向、热点及趋势,从多维度呈现欧美音乐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从三本期刊所刊文章的研究内容来看,音乐理论本体分析与20世纪音乐作品个案研究仍占据核心位置,热点问题包括跨学科交叉研究、早期音乐理论以及流行音乐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音乐理论 外文期刊 音乐理论期刊 音乐分析 音乐理论纵览
原文传递
广陵琴社创社及其早期琴学活动
2
作者 胡斌 《音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69,F0002,共11页
学界对广陵琴社创社的时间存有多种观点,但由孙绍陶于1912年创社并任首任社长的说法一直占据主流。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广陵琴社相关史料的挖掘与整理,对广陵琴社创始时间、首任社长及创社社址等问题进行考证,得出广陵琴社由高治平于193... 学界对广陵琴社创社的时间存有多种观点,但由孙绍陶于1912年创社并任首任社长的说法一直占据主流。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广陵琴社相关史料的挖掘与整理,对广陵琴社创始时间、首任社长及创社社址等问题进行考证,得出广陵琴社由高治平于1934年创社并任社长、孙绍陶于1936年接任社长的结论,并梳理广陵琴社创社后的早期琴学活动,为广陵琴史补充新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陵琴社 高治平 孙绍陶
原文传递
应用民族音乐学视域下的中国音乐博物馆
3
作者 吴洁 《音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0,71,共8页
中国专门的音乐博物馆虽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发展很快。中国已建和在建的音乐博物馆在定位、藏品的数量、陈列的方式和社会化的程度上尚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分类分析中国的音乐博物馆,强调音乐博物馆的历史叙事与音乐叙事;历史定位与... 中国专门的音乐博物馆虽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发展很快。中国已建和在建的音乐博物馆在定位、藏品的数量、陈列的方式和社会化的程度上尚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分类分析中国的音乐博物馆,强调音乐博物馆的历史叙事与音乐叙事;历史定位与文化定位;角色功能与发展趋势;学术属性与社会属性;展览过程中物质、声音与表演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五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民族音乐学 音乐博物馆 乐器收藏 乐器展览
原文传递
南京图书馆藏钞本《中国音乐书举要》作者考
4
作者 杨胜祥 《音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0-75,88,F0003,共8页
南京图书馆藏钞本《中国音乐书举要》,未详其作者,著录中国音乐书314种,其性质和价值尚未被揭示。通过分析钞本《中国音乐书举要》的内容,结合相关史料,可以判定钞本《中国音乐书举要》是原北平图书馆袁同礼的稿本。钞本《中国音乐书举... 南京图书馆藏钞本《中国音乐书举要》,未详其作者,著录中国音乐书314种,其性质和价值尚未被揭示。通过分析钞本《中国音乐书举要》的内容,结合相关史料,可以判定钞本《中国音乐书举要》是原北平图书馆袁同礼的稿本。钞本《中国音乐书举要》的成书与《乐书汇目》相关并与“抗战”时期“制礼作乐”计划出版的《乐学丛书》有关。先请人据抗战前成书于北平的《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本是袁同礼《中国音乐书举要》抄录成册,再由袁同礼亲自校改,形成文中所讨论的钞本《中国音乐书举要》。钞本《中国音乐书举要》有助于了解所载音乐文献“抗战”期间在后方的存藏情况,完善袁同礼著述的收集工作,为目录学史和音乐史研究提供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书举要》 袁同礼 蒋复璁 制礼作乐
原文传递
中国历史上的横笛及其渊源探究
5
作者 赵维平 《音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5,102,F0002,I0001,I0002,共10页
笛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被记载为“篴”。篴是一种竖吹类管乐器,与我国现行的横吹笛有着不同的演奏方法。“横笛”一词初出于北齐时期,它与丝绸之路上传来的乐器横笛关系密切。通过梳理横笛相关资料得出这一乐... 笛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被记载为“篴”。篴是一种竖吹类管乐器,与我国现行的横吹笛有着不同的演奏方法。“横笛”一词初出于北齐时期,它与丝绸之路上传来的乐器横笛关系密切。通过梳理横笛相关资料得出这一乐器由古代印度传入中国,中国流行的横吹竹笛是其后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笛 羌笛
原文传递
戏曲音乐理论话语的历史演变及体系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海震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46,76,共11页
戏曲音乐理论话语是个动态的概念和实践,古今一脉相承,但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话语又有明显差异。古典戏曲音乐理论话语以“五音、四声、吐字、收音”等概念为重点,关注的是唱曲;近代戏曲音乐理论话语更重视“韵味、板眼、说白、身段”等... 戏曲音乐理论话语是个动态的概念和实践,古今一脉相承,但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话语又有明显差异。古典戏曲音乐理论话语以“五音、四声、吐字、收音”等概念为重点,关注的是唱曲;近代戏曲音乐理论话语更重视“韵味、板眼、说白、身段”等术语,唱戏是其论说的中心;而“改革”和“创作”则是现代戏曲音乐理论话语的关键词。注释梳理古典戏曲音乐理论话语,对近代戏曲音乐理论话语做文化阐释和对现代戏曲音乐理论话语进行社会历史分析,是建构戏曲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途径和方法。戏曲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的意义并不限于戏曲音乐,它既是戏曲艺术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音乐理论体系建构的必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理论话语 历史演变 体系建构
原文传递
论“钟体核心数据”对商周铙形制研究的意义
7
作者 叶春 孔义龙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33,F0003,共21页
铙的钟体形制影响乐钟的音响性能,体现乐钟的演奏方式,展现古人的铸造技术,对研究铙至关重要。“钟体核心数据”是根据青铜乐钟的形制结构特点测算的六个数据,能较为直观、具象地呈现乐钟钟体形制特点。以统计学为主要研究方法,以钟体... 铙的钟体形制影响乐钟的音响性能,体现乐钟的演奏方式,展现古人的铸造技术,对研究铙至关重要。“钟体核心数据”是根据青铜乐钟的形制结构特点测算的六个数据,能较为直观、具象地呈现乐钟钟体形制特点。以统计学为主要研究方法,以钟体核心数据为切入点,统计和分析了出土的157件商周铙和33件早期甬钟的钟体核心数据。通过分析数据,探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铙的形制特点与规范性,以及铙与甬钟形制的传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制特点 钟体核心数据
原文传递
“以国子习二舞”:宋徽宗复古礼乐的尝试及其意义
8
作者 赵艺兰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62,共8页
北宋时期,雅乐制度历经多次改革。徽宗即位后,为使祭祀乐舞合乎《周礼》制度,命蔡京等创制大晟乐,并颁行于天下。同时,为实现以国子为先的教育理念,且恢复三代古制中以乐舞“尊祖”“侑神”的本义,徽宗摒弃以乐工为祭祀舞者的祖宗成法,... 北宋时期,雅乐制度历经多次改革。徽宗即位后,为使祭祀乐舞合乎《周礼》制度,命蔡京等创制大晟乐,并颁行于天下。同时,为实现以国子为先的教育理念,且恢复三代古制中以乐舞“尊祖”“侑神”的本义,徽宗摒弃以乐工为祭祀舞者的祖宗成法,下诏选国子生学习二舞以备释奠之礼。然而,一方面朝中各党派借事起端,争论不断,徽宗政令执行不畅,另一方面由于宋代教育逐渐平民化,朝廷取士以科举为主,“国子”已非世卿子弟,“以国子习二舞”的诏令与历史潮流背道而驰,种种因素导致徽宗的尝试最终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晟乐 国子 二舞 释奠
原文传递
中国式的快板——兼论中西方音乐速度的现象及其与社会的交互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次炤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速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中国传统音乐在速度的表现上有其独特的手法,快板是其中最有特点的手法之一。中国式的快板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体现,主要有四个特点,分别是:1/4节拍所体现的永远的强音;纯粹的锣鼓节奏;紧拉慢唱的&q... 速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中国传统音乐在速度的表现上有其独特的手法,快板是其中最有特点的手法之一。中国式的快板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体现,主要有四个特点,分别是:1/4节拍所体现的永远的强音;纯粹的锣鼓节奏;紧拉慢唱的"速度对位";慢起渐快或快起渐慢的速度张力。中国式的快板和西方音乐的速度现象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交替与持续""平稳与张驰",以及"对比与渐进"之间的差别。中国式的快板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社会审美心理基础之上音乐表现方式,也是中国传统"心的文化"和"感性文化"思维方式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板 永远的强音 速度对位 速度张力
原文传递
21世纪前20年俄罗斯学院派多媒体作品研究——以伊·克法利季斯与尼·波波夫为例
10
作者 彭程(译) +1 位作者 夏云静(译) 孙宁(校)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137,共10页
21世纪初的欧洲音乐,出现了一个新的方向,对此,需要进行理论性研究与实践性分析。在很多音乐学术文献中,该方向被称为Multimedia,其字面意思是“多媒体”。这一术语本身所展现出的多义性需要大量的研究来阐释。比如,在尼古拉斯·库... 21世纪初的欧洲音乐,出现了一个新的方向,对此,需要进行理论性研究与实践性分析。在很多音乐学术文献中,该方向被称为Multimedia,其字面意思是“多媒体”。这一术语本身所展现出的多义性需要大量的研究来阐释。比如,在尼古拉斯·库克(Nikolas Cook)的英文著作《多媒体音乐分析》①中,“多媒体”这一概念适用于20世纪初斯克里亚宾的《普罗米修斯》与勋伯格的《幸运之手》;安妮特·戴维森(Annette Davison)同样在自己的电影和舞台音乐的标题中使用了“多媒体”一词。②然而,这些例子要么应视为本文“多媒体”概念的“先声”,要么应视为广义的“多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斯克里亚宾 波波夫 戴维森 理论性研究 英文著作 尼古拉斯 勋伯格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
11
作者 王次炤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3-143,共1页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内容包括:文化学、美学视野下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对文人士大夫的音乐观念、实践活动与中国哲学美学关系的研究;对京剧音乐“悲情性”的审美特征研究;...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内容包括:文化学、美学视野下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对文人士大夫的音乐观念、实践活动与中国哲学美学关系的研究;对京剧音乐“悲情性”的审美特征研究;通过“乐感”培养和表达,对南音的社会、文化根源和传承的美学研究;通过分析农村社会关系中傩戏音乐形态、表演与生存状况及其社会成因,对傩戏音乐进行的美学研究。本书将中国传统音乐思想观念、审美观念,与中国传统音乐表现形态和艺术实践放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做系统性综合考察,总结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征和美学特征,有力推动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相结合的综合研究领域的发展,对丰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具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出版 国家社科基金 中国传统音乐 项目研究成果 文人士大夫 农村社会关系 同一文化背景 综合考察
原文传递
《出口外歌》丝路北线流传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塔里木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4,F0002,共21页
《出口外歌》是清末至民国年间在丝绸之路北线流传的一部中篇民间说唱音乐作品,产生于清季陕甘人口大规模移民新疆的特定时期。作品以移民视角、民间语言和说唱形式,演述了旧日丝路北线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万象。本文依据文献和田野调查... 《出口外歌》是清末至民国年间在丝绸之路北线流传的一部中篇民间说唱音乐作品,产生于清季陕甘人口大规模移民新疆的特定时期。作品以移民视角、民间语言和说唱形式,演述了旧日丝路北线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万象。本文依据文献和田野调查材料,对该作品的“产生与流传背景”“内容”“版本形态与源流”“音乐构造与词曲关系”“演唱记录”等方面进行描述与分析。这种官方文献基本不记录的民间音乐文化信息,为我们打开了清代官方记录未及的一片盲区,对整体认识清代新疆移民背景下中原文化沿丝路北线西去的传播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北线 清末新疆移民 说唱音乐 出口外歌
原文传递
1949年以来中国音乐史学中唯物史观的回顾与思考
13
作者 程兴旺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5,73,共10页
1949年以来,中国音乐史学在遵循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秉持唯物史观指导思想、操守唯物史观方法论前提下展开,以“接受尝试、谨慎前行、大胆创见、恢复发展、多元并举、创新推进”等六个阶段,组成了一幅唯物史观之于中国音乐史学建设70年... 1949年以来,中国音乐史学在遵循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秉持唯物史观指导思想、操守唯物史观方法论前提下展开,以“接受尝试、谨慎前行、大胆创见、恢复发展、多元并举、创新推进”等六个阶段,组成了一幅唯物史观之于中国音乐史学建设70年史诗长卷。它深深启示我们: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针对性,是坚持唯物史观科学指导运用的前提基础;笃定唯物史观的基本价值指向,是掌握唯物史观科学指导运用的根本;遵循唯物史观与时俱进的内在本质要求,是坚持唯物史观科学指导运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年以来 改革开放 唯物史观 中国音乐史学 科学指导运用
原文传递
试论海昏侯刘贺墓编钮钟的编列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清雷 徐长青 +2 位作者 曹葳蕤 李文欢 杨军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64,共7页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大量的音乐文物,包括编钮钟、编甬钟、铁编磬、锌于、镯、瑟、琴、排箫、建鼓和乐俑。2017年2月25日-2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清雷副研究员第一次赴南昌,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大量的音乐文物,包括编钮钟、编甬钟、铁编磬、锌于、镯、瑟、琴、排箫、建鼓和乐俑。2017年2月25日-2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王清雷副研究员第一次赴南昌,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徐长青院长就海昏侯墓音乐文物的整理与研究事宜进行洽谈,并对该墓出土的音乐文物做了初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研究院 音乐文物 文物考古 研究员 江西省 出土 建鼓
原文传递
人文精神 史家之笔——读刘再生《嘤鸣集》兼论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艺楠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2,共7页
读书人阅读新著总喜欢先浏览“目录”和“后记”。当我看到《嘤鸣集》时,便被其吟咏赋诗般的众多标题所吸引,如“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甲子风云,异军突起”“琴弦上的梦幻”“方闻华夏之根音,又浮敦煌音画景”……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史学研究 中国音乐 刘再生 史家 读书人 华夏 敦煌
原文传递
阐微发幽之心精研覃思之作--评读《琴律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俊晖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古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魏晋以降,随着琴徽的使用和记谱法的改进,对古琴形制、调弦定律、旋宫犯调等问题的理论探讨也逐渐由寡及众、自浅而深,先后有朱熹、汪芝、朱载埔、钱塘、邹敬甫、刘沃森等琴家的相关研究成果问世。由于受... 古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魏晋以降,随着琴徽的使用和记谱法的改进,对古琴形制、调弦定律、旋宫犯调等问题的理论探讨也逐渐由寡及众、自浅而深,先后有朱熹、汪芝、朱载埔、钱塘、邹敬甫、刘沃森等琴家的相关研究成果问世。由于受到各类条件的制约,这些论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良莠不齐、菁芜互见的现象,虽经王光祈、杨荫浏、查阜西、沈知白、缪天瑞、黄翔鹏等多位现当代前辈学者爬梳剔抉、剖析辨证,但在琴律学研究领域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学研究 古琴 评读 研究成果 记谱法 王光祈 杨荫浏 查阜西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协奏曲中的传统音乐结构思维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正君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7,共10页
自西乐东渐以来,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可谓空前繁荣,“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创作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已然成为中国作曲家们共同遵守的信条,大量融合了中西方多元文化的中国当代音乐作品正以独有的民族性风格在世界乐坛... 自西乐东渐以来,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可谓空前繁荣,“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创作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已然成为中国作曲家们共同遵守的信条,大量融合了中西方多元文化的中国当代音乐作品正以独有的民族性风格在世界乐坛大放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结构思维 传统音乐 协奏曲 音乐创作 音乐作品 中国风格 作曲技法
原文传递
咬定管子不放松——钟思第与冀中乡村考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振涛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8,4,共14页
外国学者在中国学者的记述中总是处于陪衬地位,不会成为专题,几十年前更不宜成为描述对象。现在不同了,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叙述乐意叙述的任何学者,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我之所以选择一个外国学者作为叙述对象,不仅是因为他有些特... 外国学者在中国学者的记述中总是处于陪衬地位,不会成为专题,几十年前更不宜成为描述对象。现在不同了,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叙述乐意叙述的任何学者,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我之所以选择一个外国学者作为叙述对象,不仅是因为他有些特别之处,而且是因为他进入中国乡村时所发生的那些今天看来平平常常、往日却非同寻常的故事,见证了中国音乐学转型期的一段重要时光,因而可以成为20世纪最后十年和21世纪最初十年间社会观念和学术观念伸缩度的测试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中国学者 管子 叙述对象 外国学者 学术观念 社会观念 21世纪
原文传递
民族音乐学某些观念的片面、绝对及后现代发展的极端倾向——“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及研究局限”之三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善武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85,共14页
民族音乐学从最初带有人类学倾向的音乐学研究,演变为人类学取向的文化研究,再到后现代非音乐的人类学研究;在民族音乐学的发展中,从最早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到后来的文化相对论的绝对化、文化背景决定论的极端性,再到后现代否定音乐普... 民族音乐学从最初带有人类学倾向的音乐学研究,演变为人类学取向的文化研究,再到后现代非音乐的人类学研究;在民族音乐学的发展中,从最早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到后来的文化相对论的绝对化、文化背景决定论的极端性,再到后现代否定音乐普遍本质与规律的音乐虚无与文化扩张;民族音乐学历史形成和现实存在的某些思维观念上的片面、绝对与极端,造成了这门学科极大的局限与诸多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 学科本质 后现代 文化中心主义 音乐学研究 文化相对论 人类学 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阿甫夏洛穆夫与《孟姜女》命运的浮沉 被引量:6
20
作者 衣慎思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63,共19页
1985年5月14日晚,当《孟姜女》哀感动人的《四季歌》旋律在北京海淀影剧院内缓缓响起时,姜椿芳的心境想必是颇为激动与欣慰的。为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他整整等待了四十个春秋。当年正是通过他与中共上海地下党人的共同努力,克服了... 1985年5月14日晚,当《孟姜女》哀感动人的《四季歌》旋律在北京海淀影剧院内缓缓响起时,姜椿芳的心境想必是颇为激动与欣慰的。为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他整整等待了四十个春秋。当年正是通过他与中共上海地下党人的共同努力,克服了一系列的艰难险阻,使得这部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颇具时代意义的音乐剧公演于申城的兰心大戏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四季歌》 中国现代 影剧院 姜椿芳 历史性 音乐剧 音乐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