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作品数7710被引量82H指数2
提示思维活动、创新活动的规律,介绍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成功智慧和能力。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河北行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6-3587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3-1196/B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7,7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享受等待
1
作者 朵拉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第4期13-13,共1页
人的一生,花在等待上的时间太长了。从出生开始,一生人都在等。等长大,等成人,等结婚,等孩子出生,等孩子长大,等孩子结婚,等孙子出生,然后发现,等啊等的,怎么竞然等到老了?既然人生需要等,那么在等待的过程中,就要学会好... 人的一生,花在等待上的时间太长了。从出生开始,一生人都在等。等长大,等成人,等结婚,等孩子出生,等孩子长大,等孩子结婚,等孙子出生,然后发现,等啊等的,怎么竞然等到老了?既然人生需要等,那么在等待的过程中,就要学会好好掌握,不要随便浪费等待的光阴。等待令人不耐烦。尤其对于急性子的人,跟着等待而来的往往是生气。因此在排车龙时,出现了路霸。那是一个觉得只有自己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人。曾经读过一个等待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享受 孩子 时间 结婚 生气 此在
原文传递
利己与利人
2
作者 星云大师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第6期21-21,共1页
穷人拿着唯一的一块铜钱买食品,店员接过一看,发现钱是假的,不肯卖给他。穷人急得直掉眼泪。正好一位军人经过,问明原委,就拿出一块钱给他,把假铜钱往口袋里一放,就走了。穷人感激涕零,买了食品回家,军人随后上前线了。
关键词 利己 穷人 食品 铜钱 军人 感激
原文传递
茶,我爱看
3
作者 谢慧敏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第8期30-31,共2页
我很好茶,不是说说而已。 曾经有一度,我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茶罐,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普洱,它们是一支雄赳赳的队伍。
关键词 种茶 乌龙茶 白茶
原文传递
家训原本没有训味
4
作者 刘海涛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第1期7-7,共1页
家训是中华文化史上的独特景观,是涵养家风、养护心灵的精神食粮。家训,训乎?很多人认为,家训应该是严厉的。就像现在一些领导人讲话所提的要求。非也!他们泽被后世。传诵至今,靠的决不是高高在上的训味,而是暖暖的爱意,满满的... 家训是中华文化史上的独特景观,是涵养家风、养护心灵的精神食粮。家训,训乎?很多人认为,家训应该是严厉的。就像现在一些领导人讲话所提的要求。非也!他们泽被后世。传诵至今,靠的决不是高高在上的训味,而是暖暖的爱意,满满的情味,深深的哲思。事实上,家训原本没有训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训 原本 精神食粮 文化史 领导人
原文传递
人生可以从宽处理
5
作者 莉萍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第2期8-8,共1页
这两天看香港作家亦舒的文集,其中有篇文章很合我心意,题目叫《从宽处理》。
关键词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原文传递
心悦糊图
6
作者 张歆悦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原文传递
大自然织就自己的地毯
7
作者 庄雨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第5期28-29,共2页
看了ABC电视台的一则报道,了解了什么是仿生学。人们可以研究植物的叶子如何吸收太阳能,并把能量转化以后储存起来。如果动物也拥有这种本事,就可以避免弱肉强食的悲剧,天下岂不太平很多?研究如何让谷物像野草那样自由生长,不用... 看了ABC电视台的一则报道,了解了什么是仿生学。人们可以研究植物的叶子如何吸收太阳能,并把能量转化以后储存起来。如果动物也拥有这种本事,就可以避免弱肉强食的悲剧,天下岂不太平很多?研究如何让谷物像野草那样自由生长,不用人力操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自然 地毯 能量转化 电视台 ABC 仿生学 太阳能 植物
原文传递
遵从生命
8
作者 冯骥才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第2期17-17,共1页
—位记者问我:“你怎样分配写作和作画的时间?”
关键词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原文传递
翠色和烟老
9
作者 章铜胜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第10期61-61,共1页
缤纷的春花,在十里春风、万千雨丝里,挤挤挨挨、绵绵密密地热闹了一场,也就匆匆地谢了。春天需要这样的一场匆忙,春天也需要这样时光浅意的表达,它让你眼花缭乱,也让你莫名地生出些许怜惜和伤感的情绪。在桃红柳绿的浅意阑珊里,... 缤纷的春花,在十里春风、万千雨丝里,挤挤挨挨、绵绵密密地热闹了一场,也就匆匆地谢了。春天需要这样的一场匆忙,春天也需要这样时光浅意的表达,它让你眼花缭乱,也让你莫名地生出些许怜惜和伤感的情绪。在桃红柳绿的浅意阑珊里,春天渐渐有了稳重的模样。近处,艳丽纷繁的花谢了,只剩了深深浅浅的翠绿,一派清明的景象。远山空明,在天际,随意涂抹着浓浓淡淡的翠蓝,却是明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原文传递
世态有炎凉,而我无嗔喜
10
作者 姚远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第2期30-31,共2页
欧阳修原本在朝中担任高官,每日高朋满座,很多人都声称与他是知己、世交!后来,欧阳修被人诬陷,皇帝一纸诏书将他发配到偏远的地方。离京时,他门庭冷落,竟无一人来相送。跟随他的老仆感叹道:
关键词 世态 欧阳修 知己
原文传递
夏日炎炎品竹联
11
作者 钟芳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第10期63-63,共1页
“竹香满幽寂,粉节涂生翠。”竹文化是中国特有文化。竹子笔直、挺拔、青葱翠绿,象征着高洁、虚心、坚贞等品格,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古今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竹对联,读来妙趣横生。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十分爱竹... “竹香满幽寂,粉节涂生翠。”竹文化是中国特有文化。竹子笔直、挺拔、青葱翠绿,象征着高洁、虚心、坚贞等品格,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古今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竹对联,读来妙趣横生。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十分爱竹,深得其高风亮节的清韵。他吟出的“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文化 有文化 苏东坡 文学家
原文传递
“波澜”与“淡定”
12
作者 赵汀生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第9期6-7,共2页
前些日子是杨绛女士逝世一周年,许多人又忆起那些充满人生大智慧的话语:“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 前些日子是杨绛女士逝世一周年,许多人又忆起那些充满人生大智慧的话语:“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足常乐 净化心灵 大智慧 人生 他人
原文传递
最美丽的表情
13
作者 林清玄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第10期9-9,共1页
已看惯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睛圆缺,习惯了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轻云淡。经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将开心当成了一种习惯,于是我发现我的开心感染了很多... 已看惯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睛圆缺,习惯了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轻云淡。经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将开心当成了一种习惯,于是我发现我的开心感染了很多人。人们问我为什么的时候,我只说:开心是一种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原文传递
赤足走在田埂上
14
作者 朱秀坤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6年第3期49-49,共1页
夏天的田埂,我们去得很勤。蛙鼓声声的夜晚,远处滚过阵阵闷雷,燠热得干脆就穿一条短裤头,手上的电筒却一节一节伸得老长,电筒照到哪儿,目光炯炯地就紧跟到哪儿,根本不顾田间的蠓虫与蚊蚋。“看,多长的一条!”伙伴的话音刚落,... 夏天的田埂,我们去得很勤。蛙鼓声声的夜晚,远处滚过阵阵闷雷,燠热得干脆就穿一条短裤头,手上的电筒却一节一节伸得老长,电筒照到哪儿,目光炯炯地就紧跟到哪儿,根本不顾田间的蠓虫与蚊蚋。“看,多长的一条!”伙伴的话音刚落,我手里带锯齿的大竹夹已快速夹了上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原文传递
生香
15
作者 秦淮桑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6年第10期32-32,共1页
午睡起,倦倦地翻几页书,读到阿浓的文章《花缘》.里面写——“只要你喜欢,你也可以带我们中的一朵归去,依附在你的襟,依附在你的鬓,伴你走一段路.伴你守一室的静,完成这一段缘”,心弦为之一动,无来由地喜欢:这一段墨韵生香... 午睡起,倦倦地翻几页书,读到阿浓的文章《花缘》.里面写——“只要你喜欢,你也可以带我们中的一朵归去,依附在你的襟,依附在你的鬓,伴你走一段路.伴你守一室的静,完成这一段缘”,心弦为之一动,无来由地喜欢:这一段墨韵生香的文字,读之,如饮甘泉,如沐清风,如同兴来醉倒落花前,一颗心,美得如宣纸上落款的一枚朱砂红,透着古拙,透着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附 文字 落款
原文传递
刻写在石头里的水草
16
作者 李集彬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6年第1期59-59,共1页
那时候,我是一个喜欢怀想的少年,放牧的间隙,像一条牛犊寻找丰美的水草一般满坡寻找古物,期冀发现数百年前、数千年前先民生活的足迹。然而,稠密的树林里、嶙峋的山坡上、阔大的田野问,寻不到一个完整的器物。偶尔捡到一枚斑驳的... 那时候,我是一个喜欢怀想的少年,放牧的间隙,像一条牛犊寻找丰美的水草一般满坡寻找古物,期冀发现数百年前、数千年前先民生活的足迹。然而,稠密的树林里、嶙峋的山坡上、阔大的田野问,寻不到一个完整的器物。偶尔捡到一枚斑驳的铜钱,或者一块青花的细瓷片,拿在阳光下端详许久,一点儿也说不清楚它理应属于的年代,只好作罢,把它丢还给它被遗弃所在的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草 石头 放牧 牛犊
原文传递
糊涂脸水聪明枕
17
作者 黄永武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6年第1期13-13,共1页
“糊涂脸水聪明枕”是什么意思?我在清朝诗人黄之隽的《詹言》里读到这一句谚语,一开始弄不懂它的含义,后来才明白,它是说:在五更睡觉初醒时,天色未明,这时无论是悔悟过去的事.还是料理将来的事,都一一了然于心,在枕头上的人... “糊涂脸水聪明枕”是什么意思?我在清朝诗人黄之隽的《詹言》里读到这一句谚语,一开始弄不懂它的含义,后来才明白,它是说:在五更睡觉初醒时,天色未明,这时无论是悔悟过去的事.还是料理将来的事,都一一了然于心,在枕头上的人是最聪明的;等到一起身盥洗,是非明辨的事,立刻十忘其五,所以说洗脸水是糊涂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原文传递
餐饮妙联赏析
18
作者 刘思龙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6年第10期59-59,共1页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载体,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张挂在餐馆酒楼的对联,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有餐饮妙联传世。现撷取数则古时餐饮妙联,以飨读者。
关键词 餐饮 赏析 文学载体 饮食文化 对联
原文传递
努力是为了尊严
19
作者 黄晓明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6年第4期52-53,共2页
我1996年进电影学院,傻不愣登地背着包进了电影学院之后,在我们班里边我有生以来头一次见到了那么多美女帅哥,然后就碰到了我的初恋。那会儿我真的觉得她很漂亮很好看,我觉得我这辈子从来没见到那么好看的女生,可是她拒绝我了。我... 我1996年进电影学院,傻不愣登地背着包进了电影学院之后,在我们班里边我有生以来头一次见到了那么多美女帅哥,然后就碰到了我的初恋。那会儿我真的觉得她很漂亮很好看,我觉得我这辈子从来没见到那么好看的女生,可是她拒绝我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拒绝我,后来她告诉我说,“因为那会儿你太胖了”——那会儿我一百五十多斤,比现在胖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严 学院 电影 美女 初恋
原文传递
家乡的土炕
20
作者 李耀岗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6年第1期48-48,共1页
南人住床,北人睡炕。 对家乡人来说,炕是他们人生的主要舞台,他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像是长在土炕上的庄稼,长了一茬,收了一茬,生生不息,绵绵不绝,从容地走过一生。对于老家人来说,炕并不只作为睡觉休息的地方,炕还是家里人... 南人住床,北人睡炕。 对家乡人来说,炕是他们人生的主要舞台,他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像是长在土炕上的庄稼,长了一茬,收了一茬,生生不息,绵绵不绝,从容地走过一生。对于老家人来说,炕并不只作为睡觉休息的地方,炕还是家里人会客、吃饭的地方,是父亲借着炕窑窑里的油灯抽旱烟锅和母亲做针线活的地方。母亲总是一有空闲就在炕头纺线、缝衣、纳鞋,缝缝补补忙个不停,无数次夜里醒来,炕头做活的母亲都笼罩在暖暖的光晕里,有人说母亲是孩子心里的佛,那时候端坐在炕头油灯光芒之中的母亲就是我们心里的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炕 家乡 母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