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黄河之声》

作品数34613被引量25019H指数21
《黄河之声》杂志创刊于1958年,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认定的音乐艺术类学术期刊,是我国音乐艺术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期刊以关注音乐人事,探讨音乐理论,挖掘音乐新人,展示音乐成果为宗旨。创办六十年来,为中国...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山西文化艺术传媒中心有限公司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4-6127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4-1039/J
  • 出版周期半月刊
共找到34,6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析古筝音乐在川剧乐队中的运用策略
1
作者 闫安安 《黄河之声》 2024年第4期162-165,共4页
川剧是中国四大地方戏曲之一,历史悠久,其音乐伴奏一直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古筝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族乐器,因其独特的音色和广泛的音域,被越来越多地融入川剧的音乐伴奏中。古筝的音域跨度... 川剧是中国四大地方戏曲之一,历史悠久,其音乐伴奏一直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古筝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族乐器,因其独特的音色和广泛的音域,被越来越多地融入川剧的音乐伴奏中。古筝的音域跨度大,低音部分深沉而有力,中音清晰而柔和,高音悠扬而明亮,这使得古筝在表现川剧音乐的时候可以承担多种角色,无论是作为独奏乐器还是与笙、锣鼓等传统乐器的合奏,都能产生丰富多彩的听觉效果。特别是在新编的川剧作品中,古筝的加入不仅为剧种带来了新的气息,更为伴奏编配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得川剧音乐的表现力更加细腻和立体。这种跨界的艺术尝试,不仅丰富了川剧的音乐语言,也体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创新趋势,为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筝音乐 川剧应用 调式技法 应用策略
下载PDF
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基诺族音乐为例
2
作者 王珮 《黄河之声》 2024年第4期16-19,共4页
本文以民族音乐学的视野,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基诺族音乐为例,分析了基诺族音乐的特点、传承体系、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以及在数字化时代和商业化过程中的创新与适应。本文认为,基诺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 本文以民族音乐学的视野,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基诺族音乐为例,分析了基诺族音乐的特点、传承体系、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以及在数字化时代和商业化过程中的创新与适应。本文认为,基诺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多元性,是基诺族人的生活、信仰、习俗和情感的表达。基诺族音乐在传承和保护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和适应,利用现代技术和市场的机会,拓展其传播和保存的渠道和范围,增加其社会影响力和认同感,同时也注意保持其原始和真实的特质,维护其社区和仪式的功能和意义。本文希望通过对基诺族音乐的研究,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 中国传统音乐 基诺族音乐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肖邦《f小调第四叙事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
3
作者 宋袁鑫 郝洁 《黄河之声》 2023年第2期152-155,共4页
肖邦一生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大致写在1831—1842年之间,正是肖邦正值壮年时所创作,充满着祖国波兰特色的民族风格,此阶段也是他创作高峰时期。其中《f小调第四叙事曲》思想内容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旋律最优美,情感最真挚,最具代表性。... 肖邦一生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大致写在1831—1842年之间,正是肖邦正值壮年时所创作,充满着祖国波兰特色的民族风格,此阶段也是他创作高峰时期。其中《f小调第四叙事曲》思想内容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旋律最优美,情感最真挚,最具代表性。本文将对叙事曲的起源与发展、《f小调第四叙事曲》的音乐结构分析以及《f小调第四叙事曲》的演奏技巧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对作品有更深入地理解和帮助演奏者熟练掌握此作品的演奏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邦 钢琴作品 《f小调第四叙事曲》 作品风格 演奏技巧
下载PDF
我们的三峡
4
作者 钟秀灵(词) 陈旭(曲) 《黄河之声》 2023年第6期180-181,共2页
下载PDF
浅析陈银淑协奏曲作曲技法--以《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笙协奏曲》为例
5
作者 范荆婷 《黄河之声》 2023年第9期86-89,共4页
本文是以当代韩裔著名作曲家陈银淑(UnsukChin1961-)的《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笙协奏曲》三首协奏作品为例进行研究,主要从曲式结构、配器、音高组织等作曲技法上进行分析。论文将作品的曲式结构分为带有并列性、回旋性和... 本文是以当代韩裔著名作曲家陈银淑(UnsukChin1961-)的《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笙协奏曲》三首协奏作品为例进行研究,主要从曲式结构、配器、音高组织等作曲技法上进行分析。论文将作品的曲式结构分为带有并列性、回旋性和再现性三种,从而对三首作品的作曲技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银淑 协奏曲 作曲技法
下载PDF
请收下这一颗心
6
作者 潘丽(词/曲) 《黄河之声》 2023年第8期168-168,共1页
下载PDF
德彪西《水中倒影》的音乐特性及演奏探究
7
作者 李贝贝 《黄河之声》 2023年第2期84-87,共4页
印象主义音乐流派的诞生离不开著名作曲家德彪西(法)的努力,终其一生他都在追求一种创新的乐思及创作手法,其作品大多结构精巧、层次丰富,在配器方面总能出乎意料,使用的和声织体变化多端、营造的氛围朦胧飘然,正因为使用了创造性十足... 印象主义音乐流派的诞生离不开著名作曲家德彪西(法)的努力,终其一生他都在追求一种创新的乐思及创作手法,其作品大多结构精巧、层次丰富,在配器方面总能出乎意料,使用的和声织体变化多端、营造的氛围朦胧飘然,正因为使用了创造性十足的音乐语言才得到了如梦似幻的音响效果,最终带领听众进入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水中倒影》出自《意象集》,作为第一首钢琴曲,完美诠释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及特点,准确地捕捉到了光影及色彩的瞬时变化,借助音乐生动地描绘了“水”与“光”,极具梦幻色彩,使人耳目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彪西 《水中倒影》 音乐特性 演奏技巧
下载PDF
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研究
8
作者 赵奕博 《黄河之声》 2023年第3期60-63,共4页
黄国艺术歌曲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在我国出现,30年代便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艺术歌曲作品。其中最具艺术性的,当属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黄自艺术歌曲开创了中国音乐理论及作曲技法的先河。黄自通过其自身深厚的音乐创作功底,将西方作... 黄国艺术歌曲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在我国出现,30年代便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艺术歌曲作品。其中最具艺术性的,当属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黄自艺术歌曲开创了中国音乐理论及作曲技法的先河。黄自通过其自身深厚的音乐创作功底,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诗歌进行了完美的融合,这一举动无疑促进了西方作曲技法和演唱技巧的中国化。黄自的艺术歌曲在音乐表达、艺术创作、歌曲演唱技巧都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本文从黄自所处在的生活环境入手了解其艺术创作背景及创作历程对他今后艺术创作风格的影响;重点分析其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和演唱风格。通过对黄自艺术歌曲的旋律、诗词等方面着手分析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自 艺术歌曲 创作特征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普通话吟诵的旋律性与即兴性
9
作者 任咪咪 《黄河之声》 2023年第9期4-8,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盖道德情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礼仪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体,它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吟诵,作为一种集语言美、音乐美、文学美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一种读书方法,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经典传承的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盖道德情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礼仪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体,它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吟诵,作为一种集语言美、音乐美、文学美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一种读书方法,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经典传承的一种媒介。普通话吟诵的成型与我国普通话推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伴随着传统吟诵的发展逐步形成不同的风格与分支。本文将采用文献法、对比研究法从普通话吟诵名家所吟诵的作品入手,围绕吟诵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音乐性特点,主要从旋律与即兴变化两个方面的对国内几位普通话吟诵名家的作品谱例进行分析并予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吟诵 音乐性
下载PDF
丁善德艺术歌曲《槐花几时开》的审美探究与钢琴伴奏分析
10
作者 周昌印 《黄河之声》 2023年第15期74-77,共4页
《槐花几时开》是我国四川地区的土家族民歌,其歌词为四川宜宾的地方方言,旋律是传统的中国民族五声音阶。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丁善德先生将其改编成艺术歌曲,在他的再次创作之后,配上了堪称完美的钢琴伴奏,让音乐、人声和... 《槐花几时开》是我国四川地区的土家族民歌,其歌词为四川宜宾的地方方言,旋律是传统的中国民族五声音阶。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丁善德先生将其改编成艺术歌曲,在他的再次创作之后,配上了堪称完美的钢琴伴奏,让音乐、人声和钢琴融为一体,其作品的艺术高度得到了升华。文章从丁善德先生简介及其钢琴与艺术歌曲的创作,剖析艺术歌曲《槐花几时开》中歌词、旋律等所蕴含的美的元素,并分析其钢琴伴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花几时开》 艺术歌曲 审美探究 钢琴伴奏
下载PDF
西洋乐器演奏中国音乐作品的要点探究
11
作者 李欢伟 《黄河之声》 2023年第16期84-87,共4页
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文化开始陆续传入中国,而器乐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类键盘和管弦乐器纷纷在中国亮相。而中国音乐工作者则秉承民族化发展理念,植根于民族音乐文化,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作品,有力加速了西洋乐器在中国的普... 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文化开始陆续传入中国,而器乐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类键盘和管弦乐器纷纷在中国亮相。而中国音乐工作者则秉承民族化发展理念,植根于民族音乐文化,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作品,有力加速了西洋乐器在中国的普及和传播。因作品具有中西融合特征,所以在演奏方面也包含多项要点。对此本文结合多类西方乐器和多部经典作品,就演奏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起到相应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乐器 中国作品 演奏要点
下载PDF
《黄河之声》约稿函
12
《黄河之声》 2023年第11期1-1,共1页
《黄河之声》杂志创刊于1958年(国内统一刊号:CN14-1039/J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6127),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评定的音乐艺术类学术期刊,是我国音乐艺术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创办六十余年来,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 《黄河之声》杂志创刊于1958年(国内统一刊号:CN14-1039/J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6127),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评定的音乐艺术类学术期刊,是我国音乐艺术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创办六十余年来,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得了众多业内权威专家的首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统一刊号 国际标准刊号 国家新闻出版署 学术期刊 音乐事业 学术阵地 ISSN 约稿函
下载PDF
富有魅力的三句式乐段
13
作者 雷永亮 《黄河之声》 2023年第20期64-67,共4页
乐段是完整曲式的最小单位,乐段结构以两句式与四句式最为常见。三句式乐段中,三个乐句规模大致相当,材料构成有aaa、aab、abb、abc、aba五种类型。从发展逻辑方面三句式乐段可分为三阶段与两阶段两种类型。三阶段在“起承转合”四阶段... 乐段是完整曲式的最小单位,乐段结构以两句式与四句式最为常见。三句式乐段中,三个乐句规模大致相当,材料构成有aaa、aab、abb、abc、aba五种类型。从发展逻辑方面三句式乐段可分为三阶段与两阶段两种类型。三阶段在“起承转合”四阶段基础上省略一部分,体现为“起开合”或“正反合”;二阶段又分为“一上两下”式与“两上一下”式两种。三句式乐段与两乐句、四乐句方正性乐段不同,它通过非偶数的乐句数达到一种不平衡美。这种不平衡,使作品内部富有动力,由于材料之间大多有重复或再现,主题得到强调,加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三句式乐段和其他非方正句法结构的乐段,是方正句法乐段结构必要的补充,体现出独特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段 三句式 材料 发展逻辑 魅力
下载PDF
歌剧《波吉与贝丝》的经典唱段《summertime》的演唱版本研究——以芭桃与卡娜娃两位歌唱家演唱版本为例
14
作者 陈丽因 《黄河之声》 2023年第8期118-123,共6页
《summertime》是歌剧《波吉与贝丝》中的一首咏叹调,由乔治·格什温作曲和杜柏斯·海沃德作词,1935年8月30日在波斯顿首次公开演出。《波吉与贝丝》改编于小说《波吉》,是首部美国民间歌剧,在创作的手法上打破了歌剧的传统形式... 《summertime》是歌剧《波吉与贝丝》中的一首咏叹调,由乔治·格什温作曲和杜柏斯·海沃德作词,1935年8月30日在波斯顿首次公开演出。《波吉与贝丝》改编于小说《波吉》,是首部美国民间歌剧,在创作的手法上打破了歌剧的传统形式,将爵士音乐运用到歌剧创作中,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感。首先,通过《波吉与贝丝》的创作特点和艺术价值研究作品的历史意义,然后以歌唱家凯瑟琳·芭桃与基莉·迪·卡娜娃的两个演唱版本为例进行共性分析和个性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一些思考与在声乐学习中的感悟,用辩证与多元的思维去看待每一位歌唱家不同的演绎,学会欣赏与借鉴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mertime》 《波吉与贝丝》 演唱研究
下载PDF
历史人类学视域下新干“莲花落”的传承与保护
15
作者 谢林玲 《黄河之声》 2023年第15期24-27,共4页
新干“莲花落”是一种传统的曲艺艺术,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作为一种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的曲艺文化,既有着简单的表演形式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记录了当地的社会变迁与历史现象,是研究庐陵文化乃至整个赣文化的重要... 新干“莲花落”是一种传统的曲艺艺术,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作为一种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的曲艺文化,既有着简单的表演形式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记录了当地的社会变迁与历史现象,是研究庐陵文化乃至整个赣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传统的曲艺文化在当下也面临着市场萎缩、后继无人、音响文本资料遗失等生存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因而加大对新干“莲花落”的研究力度,提出合理的传承与保护策略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人类学 新干“莲花落” 传承与保护
下载PDF
黄自艺术歌曲《春思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16
作者 徐娟 石瑾琪 《黄河之声》 2023年第8期150-153,共4页
本文主要选取《春思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从其创作的背景、艺术的特征以及其演唱的技巧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内容分为三个主要章节,第一章主要简述黄自的生平,了解黄自先生的音乐经历和人生,介绍《春思曲》的主要创作艺术背景。第二章... 本文主要选取《春思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从其创作的背景、艺术的特征以及其演唱的技巧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内容分为三个主要章节,第一章主要简述黄自的生平,了解黄自先生的音乐经历和人生,介绍《春思曲》的主要创作艺术背景。第二章主要简述了春思曲的各种艺术背景和特征,从各种曲式的结构、词曲的结合、钢琴伴奏三方面的分别进行论述。第三章就春思曲演唱时对气息的控制,语言的咬字,情感的表达和把握来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自 艺术歌曲 艺术特征 演唱技巧
下载PDF
国画创作中的写意与细节塑造:传统与当代对话
17
作者 裴月强 《黄河之声》 2023年第23期151-153,共3页
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国画创作中的写意与细节塑造体现了国画艺术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也是传统与当代对话的桥梁。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国画中的写意手法与细节塑造,探讨二者在当代创作中的关... 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国画创作中的写意与细节塑造体现了国画艺术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也是传统与当代对话的桥梁。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国画中的写意手法与细节塑造,探讨二者在当代创作中的关系和应用。通过传统技法和现代观念的融合,国画在保持传统魅力的同时,也展现出时代风采。希望本文能够为在当代社会中继承和发展国画的写意精神和细节技巧,实现国画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画创作 写意 细节塑造 传统与当代
下载PDF
勋伯格十二音影响下的罗忠镕艺术歌曲《涉江采芙蓉》分析
18
作者 孙莹 桑伟 《黄河之声》 2023年第23期50-53,共4页
勋伯格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在他的第三个音列音乐时期,勋伯格创作了“无调性”的12音体系作曲技法。欧洲作曲技法的艺术歌曲在中国诞生后,中国作曲家一直在探索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性,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便是中国古诗与... 勋伯格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在他的第三个音列音乐时期,勋伯格创作了“无调性”的12音体系作曲技法。欧洲作曲技法的艺术歌曲在中国诞生后,中国作曲家一直在探索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性,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便是中国古诗与十二音作曲技法碰撞的火花,是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创作的新尝试,本文首先分析勋伯格十二音在其作品中的运用构造,进而剖析艺术歌曲《涉江采芙蓉》音乐结构,明确十二音与中国古诗融合下展现的艺术特点,为现代技法艺术歌曲的演唱与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勋伯格 罗忠镕 《涉江采芙蓉》 音乐分析
下载PDF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悲怆》第三乐章结构与创作特征分析
19
作者 王丽珍 《黄河之声》 2023年第21期88-91,共4页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被称为“乐圣”。贝多芬所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可以称为是伟大的经典之作。本论文将从贝多芬的早期作品,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三乐章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创作特征和演奏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被称为“乐圣”。贝多芬所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可以称为是伟大的经典之作。本论文将从贝多芬的早期作品,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三乐章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创作特征和演奏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出贝多芬的创作手法及思路,并探索c小调奏鸣曲《悲怆》第三乐章的艺术价值。通过了解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悲怆》的创作背景,了解贝多芬个人人生遭遇以及时代背景,进一步对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悲怆》第三乐章进行曲式和结构演奏分析,最后从和声和情感两个角度了解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三乐章创作特征。总的来说,c小调奏鸣曲《悲怆》第三乐章是一部不朽的杰作。他运用各种创作技巧将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中。表演者通过乐谱表达了作曲家的情感,描绘了一个与命运抗争的英雄形象,使听者感受到贝多芬创作c小调奏鸣曲《悲怆》第三乐章时的心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音乐 古典主义 钢琴奏鸣曲 创作 演奏分析
下载PDF
浅析崔世光钢琴曲《山泉》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雨齐 《黄河之声》 2023年第8期47-51,共5页
崔世光是中国少有的富有创作力的钢琴家,他一生都致力于创作和推广中国的钢琴作品。崔世光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与现代音乐创作技巧相融合,创作出一批富有中国音乐特点的钢琴作品。他把中国传统的音乐与西方音乐结合起来,并... 崔世光是中国少有的富有创作力的钢琴家,他一生都致力于创作和推广中国的钢琴作品。崔世光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与现代音乐创作技巧相融合,创作出一批富有中国音乐特点的钢琴作品。他把中国传统的音乐与西方音乐结合起来,并以《山泉》为主要代表。本文从音乐风格、和声曲式、触键与音色、踏板运用等方面分析崔世光作品《山泉》,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钢琴音乐,更好地掌握崔世光的钢琴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世光 《山泉》 音乐风格 演奏技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