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地质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2592被引量23000H指数63
本刊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在国内久负盛誉的、综合反映地质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学术期刊,本刊力求及时快捷地反映地质学领域内具有较高水平的新理论、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新进展,特别关注...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0563-5020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1937/P
  • 出版周期季刊
共找到2,592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对四川盆地油气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鹏成 杨光 +4 位作者 陈新伟 苑保国 赵学钦 程晓敢 陈汉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14,共15页
四川盆地具有演化历史长、沉积盖层厚度大、油气资源丰富等特点,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上扬子地区中、晚二叠世之间的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改变了四川盆地古地理格局,造成地壳的快速抬升,盆地西南地区地壳抬升幅度最大,呈现古剥蚀高地... 四川盆地具有演化历史长、沉积盖层厚度大、油气资源丰富等特点,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上扬子地区中、晚二叠世之间的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改变了四川盆地古地理格局,造成地壳的快速抬升,盆地西南地区地壳抬升幅度最大,呈现古剥蚀高地,往北东方向的影响逐渐减弱,从而导致沉积环境自西南向北东由单一的海相依次转变为陆相、海陆过渡相至海相沉积。本文讨论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过程及对四川盆地油气储层的影响,认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对四川盆地油气储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阶段、3种影响作用方式。两个阶段是指中二叠世末期和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时期。3种方式是指峨眉山地幔柱导致的地壳抬升对下伏中二叠统灰岩储层的改造作用,表现为地幔柱核心区(大理—永仁)中二叠世地层发育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火山喷发旋回对火山岩储层的空间发育的控制作用,发育了火山岩储层;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控制的晚二叠世盆地构造格架对上覆沉积储层的控制作用,导致了峨眉山地幔柱外围伸展区(川东北—西北)发育海槽,控制了晚二叠世礁滩相沉积的发育等。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过程不仅形成了优质的火山岩储层,同时也影响了沉积岩相的空间分布、改造了下伏碳酸盐岩的孔隙特征,进而控制了四川盆地的油气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四川盆地 油气储层 控制作用 二叠系
下载PDF
《地质科学》历史沿革与发展刍议
2
作者 李晓杰 王军芝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2-632,共11页
通过查阅《地质科学》自1958年7月创刊至今64年来的文献资料,简要回顾了《地质科学》期刊的创刊历史和发展历程。通过对2002年~2021年《地质科学》刊文数据进行统计,利用关键词分析、第一作者附属研究机构分布、作者信息汇总等分析,总... 通过查阅《地质科学》自1958年7月创刊至今64年来的文献资料,简要回顾了《地质科学》期刊的创刊历史和发展历程。通过对2002年~2021年《地质科学》刊文数据进行统计,利用关键词分析、第一作者附属研究机构分布、作者信息汇总等分析,总结了《地质科学》近年来刊发文章的研究热点,稿源分布特点及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而对办刊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科学》 创刊 学术窗口 词云 挑战 建议
下载PDF
《地质科学》投稿细则
3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62-962,共1页
一、来稿要求1.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资料可靠,文字简练。论文必须包括:1)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2)文首的中文摘要(约500字),关键词3-8个;3)首页地脚处的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从事专业和E-... 一、来稿要求1.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资料可靠,文字简练。论文必须包括:1)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2)文首的中文摘要(约500字),关键词3-8个;3)首页地脚处的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从事专业和E-mail地址)、资助来源(注明编号):4)文末的参考文献;5)文后所附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英文摘要 地质科学 中文摘要 作者姓名 投稿细则 参考文献 职称
下载PDF
仲巴微地体的构造亲缘性:来自藏南马攸木地区志留系—石炭系碎屑锆石年代学的制约 被引量:2
4
作者 林超 张进江 +2 位作者 黄天立 王晓先 张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4-597,共24页
仲巴微地体夹持在拉萨地块和特提斯喜马拉雅之间,两侧均被蛇绿混杂岩带所围限,是雅鲁藏布江西段重要的地质单元。揭示其构造亲缘性对于探讨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和青藏高原多地体拼合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仲巴微地体中段马攸木地区较好地出... 仲巴微地体夹持在拉萨地块和特提斯喜马拉雅之间,两侧均被蛇绿混杂岩带所围限,是雅鲁藏布江西段重要的地质单元。揭示其构造亲缘性对于探讨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和青藏高原多地体拼合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仲巴微地体中段马攸木地区较好地出露一套志留系—石炭系沉积地层,其中志留系为片理化钙质片岩、大理岩夹砂岩,泥盆系为一套片理化的结晶灰岩夹钙质片岩,石炭系为一套砂岩、粉砂岩夹钙质片岩的碎屑岩组合。碎屑锆石年代学数据表明,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均表现出约530 Ma和950 Ma的特征年龄峰值,年龄分布样式与西羌塘地体和喜马拉雅地体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缺乏拉萨地体以约1170 Ma的特征的年龄峰值。结合区域地层对比,认为在志留纪—石炭纪,仲巴微地体具有明显的喜马拉雅亲缘性,其构造位置临近印度大陆北缘,是西羌塘—大印度—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体系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巴微地体 构造亲缘性 碎屑锆石 年代学
下载PDF
南大西洋东岸尼日尔三角洲大型重力滑动构造东南缘的断裂和泥构造 被引量:4
5
作者 苏玉山 陈占坤 +4 位作者 李曰俊 赵岩 李程 赵巍 赵甜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5-625,共11页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南大西洋东岸被动大陆边缘之上,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为主要构造特征。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的东南缘位于喀麦隆境内,断裂和泥构造都很发育。这里的断裂包括重力滑动构造后缘伸展形成的正断层、侧翼剪切形成的撕裂断层和泥...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南大西洋东岸被动大陆边缘之上,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为主要构造特征。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的东南缘位于喀麦隆境内,断裂和泥构造都很发育。这里的断裂包括重力滑动构造后缘伸展形成的正断层、侧翼剪切形成的撕裂断层和泥底辟成因的断层。泥柱和泥墙是研究区的两种类型的泥构造。泥柱代表主动泥底辟;泥墙是撕裂断层控制下被动泥底辟的结果。研究区重力滑动构造相关的断裂活动起始于中新世中期,随后,在上新世和第四纪各有一个断裂活动的加速期。每个断裂活动的加速期都伴随有泥底辟。中新世中期有一次泥底辟,上新世和第四纪各有两次泥底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泥底辟 重力滑动构造 尼日尔三角洲 南大西洋东岸
下载PDF
基于GPS速度场的四川地区1999~2018年应变场特征演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白卓立 张学刚 +3 位作者 薛二峰 张希 李瑞莎 秦珊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15-1326,共12页
基于1999~2018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数据,解算并分析了四川“Y”形构造区各周期网格速度场、地壳应变率场,并讨论了近20年尺度的地壳应变场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2008年汶川地震前1999~2007期GPS速度场相对稳定,整体“Y”型构造区地壳运... 基于1999~2018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数据,解算并分析了四川“Y”形构造区各周期网格速度场、地壳应变率场,并讨论了近20年尺度的地壳应变场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2008年汶川地震前1999~2007期GPS速度场相对稳定,整体“Y”型构造区地壳运动变化不大,但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发生较大变化,由4.0 mm/a增至10.0 mm/a。2)1999~2007年,整个四川“Y”型构造区应变场演化特征微弱,而汶川地震之后的两个周期,最大剪应变自龙门山山前断裂向西到汶川一带,形成了由高到低、平行于龙门山断裂带走向的高密度梯度带。龙门山断裂带以ES或EES向的主压应变为主,其量值变化范围为5.0×10^-8/a^12.0×10^-8/a;鲜水河断裂由震前主拉应变,改为震后近EW向的主压应变特征。面膨胀结果则显示龙门山断裂带由震前低密度梯度带瞬间变为平行于龙门山断裂带走向的高密度变化区。3)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是最为重要的时刻分割点。近20年的应变率场变化,更似一个“时间—地壳构造运动”的大轮回,目前四川“Y”型构造区整体处于2008年汶川地震前较为稳定的活动周期。龙门山断裂带仍值得我们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速度场 主应变 最大剪应变 面膨胀 演化特征
下载PDF
大别山东缘郯庐断裂带造山后左行平移活动时间: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的限定
7
作者 王勇生 杜辉 +2 位作者 胡召齐 田自强 白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836,共19页
郯庐断裂带在造山阶段之后发生了明显的左行平移活动,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其发生时间仍存在较大争议。大别山东缘郯庐断裂带内存在一系列花岗质、基性岩脉,其形成与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对其形成年龄的测定可以为断裂带左... 郯庐断裂带在造山阶段之后发生了明显的左行平移活动,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其发生时间仍存在较大争议。大别山东缘郯庐断裂带内存在一系列花岗质、基性岩脉,其形成与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对其形成年龄的测定可以为断裂带左行平移时间提供限定。本次工作在大别山东缘郯庐断裂带内糜棱岩及岩脉中采集了6个样品开展锆石LA-ICP-MS年龄测定。两个花岗质糜棱岩样品均得到了新元古代和印支期两组年龄结果,但并未得到早白垩世年龄结果,可能指示了强烈的构造变形抑制了锆石的生长。与断裂带左行平移活动同期的基性岩墙侵位时间为128 Ma左右;斜切糜棱岩面理的基性岩墙侵位于127 Ma 左右;发生韧性变形形成糜棱岩的二长花岗岩侵位时间为128 Ma左右;仅出现NE向劈理的钾长花岗岩侵位于126 Ma。综合以上结果,大别山东缘郯庐断裂带与下扬子地区存在类似的构造背景,其早白垩世左行平移事件的发生时间为128 Ma之前,之后断裂带在区域伸展背景下转变为正断层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造山后左行平移 锆石定年 多期活动
下载PDF
柴达木西北缘牛鼻子梁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指导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建军 刘会文 +2 位作者 李加好 赵明福 李玉龙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55-1465,共11页
牛鼻子梁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属于典型的高原荒漠景观,开展大比例尺的地球化学测量,能获取更为真实地球化学信息,大大提高了地球化学信息的收集和地质找矿的效果。通过对牛鼻子梁地区的成矿地质特征及重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 牛鼻子梁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属于典型的高原荒漠景观,开展大比例尺的地球化学测量,能获取更为真实地球化学信息,大大提高了地球化学信息的收集和地质找矿的效果。通过对牛鼻子梁地区的成矿地质特征及重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是晚泥盆世基性-超基性岩,断裂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地球化学异常中Cr、Co、Ni、La、Au等元素异常特征明显,结合内已有的成矿事实,表明寻找与基性-超基性岩体相关的铜镍矿、与韧性剪切带相关的金矿及稀有稀土矿的潜力较大,建议下一步优先对此类异常区进行详细查证和工程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鼻子梁 基性-超基性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指导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钾质斑脱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卢斌 邱振 +4 位作者 周杰 董大忠 王红岩 薛华庆 周尚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6-202,共17页
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地层中斑脱岩广泛分布,蕴含着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开展相关矿物学(XRD)、主量元素(XRF),以及微量元素(ICP—MS)等分析,结合野外露头观察,对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地... 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地层中斑脱岩广泛分布,蕴含着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开展相关矿物学(XRD)、主量元素(XRF),以及微量元素(ICP—MS)等分析,结合野外露头观察,对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地层中斑脱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斑脱岩主要由伊利石、斜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2)主量元素以SiO2、Al2O3、Fe2O3、K2O为主,其中K2O/Na2O介于15.54—270之间;3)微量元素富集Th、U、Pb、Zr、Hf、Ta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Rb、Cs、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La、ce、Sr、Sm、Eu等元素;4)稀土元素∑REE介于19.58×10^-6-383.88×10^-6之间,平均值为105.43×10^-6,LREE/HREE介于0.74—12.67之间,平均值为3.93,总体表现为轻稀土(LREE)富集,而重稀土(HREE)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Eu表现出-定的负异常,而Ce未出现明显异常。综合分析认为:1)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斑脱岩具有高钾低钠的特点,与钾质斑脱岩特征相符,且五峰组与龙马溪组斑脱岩特征相似,火山灰物质来源相近;2)原岩构造环境主要为岛弧环境,同时也存在板内环境,火山灰主要来源于北部秦岭地区;3)火山灰可以提高海洋表层初级生产力,为优质页岩有机质形成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钾质斑脱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全球大陆弧玄武岩(CAB)的特征——与岛弧玄武岩(1AB)和弧后玄武岩(BAB)的对比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玉琼 张旗 +2 位作者 王金荣 刘欣雨 陈万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3-713,共21页
摘要活动陆缘玄武岩(CAB)主要出现在安第斯,早先大多认为CAB大体相当于lAB,在许多判别图中,CAB基本上与IAB在一起,只是LILE富集和HFSE亏损的程度略有差别而已。本文的研究表明,尽管CAB富集LILE,但是,Nb-Ta亏损不是非常明显。... 摘要活动陆缘玄武岩(CAB)主要出现在安第斯,早先大多认为CAB大体相当于lAB,在许多判别图中,CAB基本上与IAB在一起,只是LILE富集和HFSE亏损的程度略有差别而已。本文的研究表明,尽管CAB富集LILE,但是,Nb-Ta亏损不是非常明显。在最新的采用大数据方法厘定的判别图中,CAB不同于IAB,不是落在IAB区,而是位于IAB与OIB的过渡区域。CAB中保留了很多OIB的印记,说明板块俯冲时伴随有来自地幔深部的岩浆的加入,故CAB中保留了OIB的印记。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在安第斯弧后盆地玄武岩具有OIB的印记,而非MORB的特征。本文按照大数据的思路,讨论了CAB的特征,并与IAB、BAB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表明,CAB明显不同于lAB,CAB兼具IAB和OIB的特征,但对其深度的认识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弧玄武岩 岛弧玄武岩 弧后玄武岩 安第斯 大数据 判别图
下载PDF
《地质科学》投稿细则
11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54-654,共1页
一、来稿要求1.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资料可靠,文字简练。论文必须包括:1)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2)文首的中文(约500字),关键词3—8个;3)首页地脚处的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 一、来稿要求1.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资料可靠,文字简练。论文必须包括:1)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2)文首的中文(约500字),关键词3—8个;3)首页地脚处的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从事专业和E-mail地址)、资助来源(注明编号);4)文末的参考文献;5)文后所附英文与中文对应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科学 E-MAIL地址 投稿 作者简介 邮政编码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姓名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巴特巴克布拉克铁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俊杰 柴凤梅 +1 位作者 杨富全 张志欣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897,共19页
巴特巴克布拉克铁矿床赋存于上志留-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近矿围岩为石榴子石矽卡岩、角闪斜长变粒岩和浅粒岩。矿体总体顺层分布,呈似层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空间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矽卡... 巴特巴克布拉克铁矿床赋存于上志留-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近矿围岩为石榴子石矽卡岩、角闪斜长变粒岩和浅粒岩。矿体总体顺层分布,呈似层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空间上与矽卡岩密切相关。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矽卡岩阶段形成的石榴子石中发育纯气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液体包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及熔融包裹体;退化蚀变阶段发育液体包裹体和少量气体包裹体;石英-硫化物阶段主要发育液体包裹体、含液体CO2的三相包裹体及少量纯气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矽卡岩阶段均-温度变化为217℃~499℃,在255℃出现峰值,盐度(NaCleq)变化为8.68%~22.65%;退化蚀变阶段均-温度变化为181℃~432℃,在225气出现峰值,盐度变化为12.85%~22.65%;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变化为140℃~482℃,在155℃出现峰值,盐度变化为0.18%~42.40%。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的δ18OSMOW变化为1.8‰-7.1‰,δ18OH2O为-4.79‰~4.57‰,δDSMOW为-128‰--84‰,表明矽卡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混合少量大气降水;石英-硫化物阶段大气降水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方解石δ13CV-PDB变化为-3.2‰—-2.0‰,表明流体中的碳来自深部或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床 矽卡岩 流体包裹体 碳、氢、氧同位素 成矿作用 巴特巴克布拉克阿尔泰
下载PDF
湘中坳陷晚古生界储层成岩演化与天然气成藏
13
作者 朱伟 曹子剑 李彩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3-954,共12页
湘中坳陷是晚古生代南华陆表海盆在湘中的一个负向构造单元,先天成油气地质条件优厚,目前发生气喷井18口,岩心检测储层物性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属于物性较差的致密储层。本文通过铸体薄片、电镜扫描、粒度图像、粒度孔隙等资料开展... 湘中坳陷是晚古生代南华陆表海盆在湘中的一个负向构造单元,先天成油气地质条件优厚,目前发生气喷井18口,岩心检测储层物性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属于物性较差的致密储层。本文通过铸体薄片、电镜扫描、粒度图像、粒度孔隙等资料开展成岩组构镜下详细观察及孔隙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储层类型主要是孔隙型、裂缝型和孔隙一裂隙型,其中次生溶蚀孔和后期构造产生的破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下石炭统致密储层在距今约290Ma时形成,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影响较大,压实作用是使碎屑岩孔隙变差的主要控制因素,压溶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对储层物性有所改善,后期的胶结作用使储层致密性加强。结合流体包裹体测温资料及区域地质背景与地层埋藏史、油气充注期,指出该区天然气藏为先致密后成藏的天然气成藏模式,深盆气为勘探主要潜力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深盆气 天然气成藏 湘中坳陷
下载PDF
几种较特殊的地震成因软变形沉积构造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建华 倪良田 +8 位作者 邵珠福 李勇 刘选 钟福平 陈彬 毛毳 魏婷 孟玮 王金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5-683,共19页
地震形成的软沉积变形构造是一种重要的沉积构造,广泛分布于各个时代的各种地层中。近期在对宁夏固原市杨郎镇境内的寺口子下白垩统乃家河组剖面和北京南口林场中元古代剖面考察时发现了几种较特殊软沉积变形构造,分别是:软变形褶皱... 地震形成的软沉积变形构造是一种重要的沉积构造,广泛分布于各个时代的各种地层中。近期在对宁夏固原市杨郎镇境内的寺口子下白垩统乃家河组剖面和北京南口林场中元古代剖面考察时发现了几种较特殊软沉积变形构造,分别是:软变形褶皱、软变形宽U形构造、软变形宽弧形构造、软变形平卧“V”形构造、软变形“Q”形构造、球状枕状构造、软双重构造及软窗棂构造。这些构造的共同特征是:1)大部是一种连续变形,揭示它们是在未固结的塑性状态下形成的;2)几何学特征具有突变性,与正常的沉积构造极度不和谐,无法从正常沉积和构造变形的角度得到合理解释;3)都发生在粒度较细的岩层中;4)整个岩层受扰动强烈,显得很“杂乱”;5)尺度相对较大;6)一般都有一个或两个再作用面(或剪切面)。我们认为它们是被一种强烈的沉积后改造作用形成的,与地震(诱发)密切相关,是一种地震成因的软变形沉积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变形 沉积构造 成因 地震
下载PDF
鲁西隆起侏罗系碎屑主物源来自华北北缘:锆石U-Pb和Hf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建强 李忠 石永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99-1115,共17页
鲁西隆起保存并出露比较完整的晚中生代沉积记录,是研究华北东部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本文采用碎屑锆石LA-MC-ICP-MS测年方法分析鲁西隆起北缘淄川地区坊子组和三台组中的两个砂岩样品,以此探讨华北东部侏罗纪的沉积物源并约束... 鲁西隆起保存并出露比较完整的晚中生代沉积记录,是研究华北东部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本文采用碎屑锆石LA-MC-ICP-MS测年方法分析鲁西隆起北缘淄川地区坊子组和三台组中的两个砂岩样品,以此探讨华北东部侏罗纪的沉积物源并约束构造古地理格架。两个砂岩样品具有近似的U-Pb年龄谱。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两组U-Pb年龄及其Hf同位素组成与广泛出露于北部的华北克拉通基底一致,根据缺乏新元古代中期(850~700 Ma)岩浆年龄和三叠纪变质年龄的事实,以此可以排除扬子板块以及现今临近于鲁西隆起东南部的苏鲁造山带物源。坊子组和三台组碎屑锆石显生宙年龄(393~256 Ma)记录的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均未发现于鲁西隆起及其邻近地区,而可以与大量出露于华北北缘及其北部的兴—蒙造山带的岩浆活动进行对比。此外,相当部分的显生宙碎屑锆石(183 Ma、462 Ma和324~154 Ma)具有正的ε_(Hf)(t)值(0.9~12.7)同位素特征,也与兴—蒙造山带特征相似,且三台组砂岩中显生宙碎屑锆石及其中ε_(Hf)(t)值为正值的比例较坊子组均增多。研究认为,华北北缘及其北部的兴—蒙造山带在侏罗纪时从早到晚不断抬升、剥蚀,形成相对华北克拉通内部的高地势特点,由此大量的剥蚀产物向南输运而成为鲁西隆起侏罗系的主要碎屑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华北东部U-Pb年龄Hf同位素物源构造古地理
下载PDF
蛇绿岩就位机制及时限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冲 赵桂萍 +3 位作者 肖文交 韩春明 罗军 王忠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65-874,共10页
蛇绿岩就位机制可以划分出4种:1)碰撞仰冲型:被动大陆边缘或岛弧与洋壳碰撞时,俯冲到一定深度的硅铝质物质在浮力作用下折返,并上驮相对完整的大洋岩石圈残片到达地表;2)增生底垫型:洋底、海沟沉积物及海底较高地形的上层物质从俯冲板... 蛇绿岩就位机制可以划分出4种:1)碰撞仰冲型:被动大陆边缘或岛弧与洋壳碰撞时,俯冲到一定深度的硅铝质物质在浮力作用下折返,并上驮相对完整的大洋岩石圈残片到达地表;2)增生底垫型:洋底、海沟沉积物及海底较高地形的上层物质从俯冲板块上刮削下来,持续底垫到上覆板块之下,使大洋岩石圈残片逐渐被动抬高;3)俯冲剥离型:断裂发育相对密集的洋中脊和转换断层等大洋岩石圈薄弱带,在滑脱断层的作用下大洋岩石圈上部层位的物质被剥离,在俯冲作用的驱动下被抬升;4)角流型:从俯冲板块上刮削下来的大洋岩石圈残片被带入狭窄型或宽阔型增生楔,以管道流的方式进入深部并遭受高压变质作用,由低密度物质裹挟带出并就位至增生楔浅部。变质底板可以限定蛇绿岩就位的开始时限,后就位沉积物可以确定蛇绿岩就位的结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蛇绿岩就位机制 蛇绿岩就位时限
下载PDF
塔南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条件与4种成藏模式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绍军 李强 +2 位作者 李红英 张湘娟 王立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06-1118,共13页
本文分析了塔南凹陷岩性油藏的成藏条件,结果表明,开阔的复式箕状断陷结构使塔南凹陷形成了多凸多凹、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为岩性油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空间;南屯组多沉积中心发育的优质烃源岩为岩性油藏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沉积断... 本文分析了塔南凹陷岩性油藏的成藏条件,结果表明,开阔的复式箕状断陷结构使塔南凹陷形成了多凸多凹、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为岩性油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空间;南屯组多沉积中心发育的优质烃源岩为岩性油藏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沉积断裂及其配置关系决定了塔南凹陷具有沟谷控源、转换带控扇、断坡控砂的成盆特点,水下扇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远岸水下扇相带是最有利油气聚集相带;储层原油相态的变化、富含火山碎屑储层以及断裂的发育拓深了深部油气成藏的空间,为岩性油藏发育提供了有效的储层空间;构造活动及沉积演化形成了最优的生储盖空间配置关系,为多种岩性油藏类型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塔南凹陷已发现岩性油藏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藏特征,结合塔南凹陷各洼槽地质结构特点以及断层一坡折类型,借鉴渤海湾、二连盆地岩性油藏成藏模式的研究认识,总结出塔南凹陷断阶型陡坡坡折带成藏模式、断阶型缓坡坡折带成藏模式、断崖型陡坡坡折带成藏模式、盆内坡折带成藏模式4种岩性油藏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南凹陷 断陷盆地 复式箕状断陷 南屯组 岩性油藏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东北印度洋两类主要的深水沉积序列及其对喜马拉雅隆升的响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念乔 丁旋 +2 位作者 张振国 刘豪 魏华玲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81-1198,共18页
东北印度洋存在两种典型的深水沉积序列,它们分别分布在盂加拉深海扇与东经90°海岭。深海扇以浊流沉积和半远洋沉积作用为主,沉积组份主要来自喜马拉雅山系直接剥蚀的物质材料;海岭以远洋沉积作用为主,沉积组份主要来自海洋环境下... 东北印度洋存在两种典型的深水沉积序列,它们分别分布在盂加拉深海扇与东经90°海岭。深海扇以浊流沉积和半远洋沉积作用为主,沉积组份主要来自喜马拉雅山系直接剥蚀的物质材料;海岭以远洋沉积作用为主,沉积组份主要来自海洋环境下生成的钙质浮游生物壳体。两类沉积序列在物质组成和形成机理上存在着根本差别,但在聚积过程中都受到以喜马拉雅隆升为代表的构造运动的显著影响。本文应用DSDP218、ODP717、ODP758及其它来自东北印度洋的资料和样品,通过沉积学、微古生物学与古海洋学的综合研究,实现了9 Ma以来扇区近源相、远源相和岭区沉积记录中的事件对比。我们的工作表明,在东北印度洋所记录的众多与喜马拉雅山系隆升有关的地质事件中,3.5 Ma和0.8 Ma代表了最具规模和影响的两个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印度洋 深水沉积 喜马拉雅隆升 响应
下载PDF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水动力场特征及对油气运聚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朋岩 汪晓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9-417,共9页
在系统收集研究区及周边现今地形起伏、白垩系露头分布、地层分布、地层压力测试数据以及地层水化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回剥压实恢复方法研究了滨北地区离心流水动力特征。根据隐露头分布的时代和位置判断了不同时期大气淋滤水下渗... 在系统收集研究区及周边现今地形起伏、白垩系露头分布、地层分布、地层压力测试数据以及地层水化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回剥压实恢复方法研究了滨北地区离心流水动力特征。根据隐露头分布的时代和位置判断了不同时期大气淋滤水下渗的位置。采用盆地水动力模拟软件Basin 2再现了滨北地区水动力场的历史演化过程,研究了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淋滤水进入地层的强度和范围。采用流体势理论分析了滨北地区油气运聚规律,认为主体坳陷区水动力以压实水为主,油气由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运移;盆地边缘地区受淋滤水影响,局部改变油气运移方向或使已形成的油气藏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场 回剥法压实恢复 流体势 油气运聚 滨北地区 松辽盆地北部
下载PDF
羌塘盆地侏罗系低渗透碎屑岩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许建华 张世奇 +1 位作者 罗晓容 王准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4-444,共11页
羌塘盆地侏罗系碎屑岩主要包括三角洲相、滨海相和河流相砂体,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储层经历了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颗粒间线—凹凸接触,胶结物主要为钙质和硅质,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包括颗粒溶孔、粒间溶孔等,溶孔以中... 羌塘盆地侏罗系碎屑岩主要包括三角洲相、滨海相和河流相砂体,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储层经历了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颗粒间线—凹凸接触,胶结物主要为钙质和硅质,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包括颗粒溶孔、粒间溶孔等,溶孔以中孔和小孔为主,喉道为细喉和微喉,构造裂缝的发育对改善储层的渗透性有重要作用。物性统计表明:孔隙度大多小于5%,渗透率小于1mD,为低孔、低渗储层。结合低渗储层分类标准,将碎屑岩储集层分为3类进行了评价,认为上侏罗统雪山组储层最好,其次为中侏罗统雀莫错组,而夏里组相对较差;最有利储集层发育区主要位于北羌塘坳陷西部中央隆起带北缘和盆地东部雀莫错地区,较有利储层发育区位于北羌塘坳陷中部和东部地区,南羌塘坳陷储集层较差。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较强,后期溶蚀作用相对较弱,是造成目前低孔低渗储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碎屑岩 成岩作用 储集层 侏罗系 羌塘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