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植物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7938被引量40726H指数65
《植物保护》创刊于1963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类刊物。主要刊载植物保护学科各领域原始研究性论文和具有创新性、实用性技术成果文章。本刊为全国中文...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0529-1542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1982/S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7,9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寄生侵染广宁红花油茶过程的组织解剖学观察
1
作者 练涛 郭业先 +5 位作者 田龙艳 柳军 徐金柱 杨华 邱华龙 秦长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2,共9页
本研究通过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从组织解剖学水平观察了广寄生Taxillus chinensis侵入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的过程。结果表明:广寄生侵入寄主有2种形式,一种是种子侵入,另一种是缠绕根侵入。种子侵入主要是通过自身分泌的... 本研究通过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从组织解剖学水平观察了广寄生Taxillus chinensis侵入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的过程。结果表明:广寄生侵入寄主有2种形式,一种是种子侵入,另一种是缠绕根侵入。种子侵入主要是通过自身分泌的胶状物质在寄主细胞间流动并包裹寄主细胞,随后降解寄主细胞形成多个微小的囊状结构,同时寄主形成愈伤组织,逐渐将广寄生种子包裹到体内。缠绕根侵入则是通过“膨胀螺丝结构”将寄主皮层撑开,同时吸根组织不断分泌胶状物质进入寄主组织降解寄主细胞,并逐渐生长进入寄主体内。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广寄生的致病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寄生 广宁红花油茶 侵染 吸根 组织解剖
下载PDF
高效氯氟氰菊酯与烯啶虫胺增效混配剂的筛选及其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2
作者 杨恒力 李红宝 +3 位作者 董文阳 王翠翠 史雪岩 梁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37,共6页
为了延缓麦蚜抗药性和降低杀虫剂使用量,本研究筛选了具有增效作用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复配比例,并研究了增效复配剂对麦蚜的田间防治效果。浸叶法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麦蚜的LC_(50)为25.01 mg/L,烯啶虫胺对麦蚜的LC... 为了延缓麦蚜抗药性和降低杀虫剂使用量,本研究筛选了具有增效作用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复配比例,并研究了增效复配剂对麦蚜的田间防治效果。浸叶法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麦蚜的LC_(50)为25.01 mg/L,烯啶虫胺对麦蚜的LC_(50)为28.21 mg/L。通过最佳增效配比的筛选,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有效成分比为1.3∶1、1∶1.1、1∶1.7、1∶10.2时,对麦蚜的毒效比分别为1.28、1.49、1.64、1.50,表现为增效作用。深入研究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有效成分为1∶4.5、1∶7.5和1∶10.2的混配组合的共毒系数均显示了显著增效作用,其中,当高效氯氟氰菊酯与烯啶虫胺有效成分比为1∶7.5时,混配剂的LC_(50)为5.22 mg/L,共毒系数达到532.61。按有效成分比1∶7.5,将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与2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混用后,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后1、3 d和7 d,混配剂的防效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单剂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在药后1 d,混配剂的防效高于烯啶虫胺单剂的防效,在药后3 d及7 d,混剂与烯啶虫胺单剂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混配剂的防效在药后7 d内不断上升,其中药后7 d防效达到92.98%。混配剂的使用可以达到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减量的目的,同时保证了对麦蚜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氟氰菊酯 烯啶虫胺 混配 麦蚜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草铵膦、草甘膦及其代谢物在水和土壤中的残留
3
作者 姬乐园 王平平 +4 位作者 朱丽珍 毛连纲 张兰 蒋红云 刘新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39,共5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HPLC-MS/MS),结合固相萃取净化建立了在水和土壤中同时快速测定草甘膦、草铵膦及其6种代谢物的多残留分析方法。前处理采用Oasis MCX和Oasis MAX固相萃取柱提取,2%甲酸甲醇-水(体积比为1∶1)洗脱,旋干后...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HPLC-MS/MS),结合固相萃取净化建立了在水和土壤中同时快速测定草甘膦、草铵膦及其6种代谢物的多残留分析方法。前处理采用Oasis MCX和Oasis MAX固相萃取柱提取,2%甲酸甲醇-水(体积比为1∶1)洗脱,旋干后0.1%氨水定容,UHPLC-MS/MS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0.5 mg/L;在水中添加水平为0.0001 mg/L和0.001 mg/L时,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的回收率为72.8%~94.2%,RSD为2.3%~16.1%;土壤中添加水平为0.001 mg/kg和0.01 mg/kg时,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的回收率为70.6%~88.5%,RSD为3.6%~12.8%。本方法准确、灵敏、全面,适用于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在水土环境中的残留检测及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和土壤 草铵膦 草甘膦 代谢物 UHPLC-MS/MS 残留检测
下载PDF
云南省3个海拔区域滇牡丹主要叶部病害发生动态分析
4
作者 潘悦 杨贵钗 +3 位作者 陈婉东 刘建福 王俊威 王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8-266,共9页
为了解云南省滇牡丹叶部病害的发生动态,本研究开展了3个海拔区域滇牡丹主要叶部病害周年调查及病原真菌初步鉴定,并探讨海拔高度、温度和降雨量对滇牡丹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海拔区域滇牡丹主要叶部病害为黑斑病、红斑病和炭疽... 为了解云南省滇牡丹叶部病害的发生动态,本研究开展了3个海拔区域滇牡丹主要叶部病害周年调查及病原真菌初步鉴定,并探讨海拔高度、温度和降雨量对滇牡丹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海拔区域滇牡丹主要叶部病害为黑斑病、红斑病和炭疽病,病原菌分别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枝孢属Cladosporium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真菌。其中黑斑病和炭疽病在稗子乡(2000 m)发病较重,其次是梁王山(2400 m)和香格里拉(3400 m),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下降的趋势。此外,稗子乡的病害发生动态与月平均温度、降雨量的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且3种病害的发病程度与月平均温度、降雨量显著相关。综上所述,低海拔且温湿度较大的区域滇牡丹叶部病害发生较重,本研究为滇牡丹病害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滇牡丹 海拔区域 叶部病害 动态分析
下载PDF
李小食心虫生物学特征研究
5
作者 徐兵强 张齐武 +4 位作者 宋博 吾尔肯·叶尔肯 艾合买提·沙吾提 杨森 朱晓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2-275,302,共5页
为了高效防控果园李小食心虫,本文研究了李小食心虫羽化规律、化蛹场所、成虫寿命、产卵习性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在1天之中有40.39%的李小食心虫在上午8:00-12:00羽化,羽化后第4天成虫开始产卵,并有2个产卵高峰期,分别在羽化后第5~6... 为了高效防控果园李小食心虫,本文研究了李小食心虫羽化规律、化蛹场所、成虫寿命、产卵习性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在1天之中有40.39%的李小食心虫在上午8:00-12:00羽化,羽化后第4天成虫开始产卵,并有2个产卵高峰期,分别在羽化后第5~6天和第8~9天;雌成虫平均寿命为8.60~9.08 d,雄成虫为7.40~8.11 d,不同营养对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但对产卵量有显著影响,取食10%蜂蜜水的雌成虫产卵量最高,平均达51.56粒/雌,与不取食的雌成虫产卵量有显著性差异;有83.34%的卵产在果实上,显著高于在其他部位的产卵量;产卵后第2天便有幼虫孵化,第3天的卵孵化率为43.81%,显著高于其他日龄卵的孵化率;有47.40%的幼虫在0~3 cm深土壤中化蛹,显著高于其他场所的化蛹量;6月之前幼虫没有滞育现象,7月上旬有53.58%的幼虫进入滞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小食心虫 羽化 产卵 孵化 滞育 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我国黄曲条跳甲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肖勇 吴雨洪 +2 位作者 靖湘峰 张杰 李振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31,64,共11页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十字花科作物害虫,遍布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近年来,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暴发成灾,并逐步向北扩张,给我国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概述了黄曲条跳甲生物学特征、寄主...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十字花科作物害虫,遍布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近年来,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暴发成灾,并逐步向北扩张,给我国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概述了黄曲条跳甲生物学特征、寄主植物偏好性特点和抗药性现状等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包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行为调控和抗药性治理在内的黄曲条跳甲综合治理研究进展。并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和困难,提出了未来黄曲条跳甲研究重心和方向,为黄曲条跳甲可持续治理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 十字花科 综合治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解淀粉芽胞杆菌YB114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生防效果及发酵条件优化
7
作者 王书翰 谢学文 +6 位作者 李磊 孙炳学 朱广雪 柴阿丽 范腾飞 李宝聚 石延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138,共8页
解淀粉芽胞杆菌YB114为本研究团队筛选出的一株对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leaf spot)具有较高活性的生防菌株。为加快其产业化进程,本试验研究了该菌株的生物活性及发酵条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00倍发酵稀释液处理对黄瓜棒孢叶斑... 解淀粉芽胞杆菌YB114为本研究团队筛选出的一株对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leaf spot)具有较高活性的生防菌株。为加快其产业化进程,本试验研究了该菌株的生物活性及发酵条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00倍发酵稀释液处理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治疗及预防效果分别为85.72%和42.29%,100倍发酵上清稀释液的治疗及预防效果分别达到74.14%和33.25%,菌株发酵液和上清液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治疗效果好于预防效果。YB114发酵液对黄瓜植株有促生效果,叶面喷施后黄瓜茎长、根长、叶面积及地上部生物量增加,叶片中叶绿素、生长素和玉米核苷素含量显著增加。发酵最优培养基为10 g/L果糖、17 g/L水溶性花生饼粉、1 g/L磷酸二氢钾。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4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6%(体积分数)、pH 7.0,转速180 r/min,温度32℃,发酵时间24 h。优化发酵条件后YB114对棒孢叶斑病的防效提升了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黄瓜棒孢叶斑病 生防作用
下载PDF
紫花苜蓿田春季阔叶杂草除草剂筛选及安全性评价
8
作者 苏旺苍 薛飞 +3 位作者 吴仁海 徐洪乐 孙兰兰 杨共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2-329,370,共9页
为明确适用于紫花苜蓿田防除春季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本研究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筛选了对紫花苜蓿安全且对春季阔叶杂草防效好的除草剂。室内试验表明,供试的11种除草剂中仅有唑草酮、吡草醚、乙羧氟草醚等3种除草剂对紫花苜蓿具有较好的... 为明确适用于紫花苜蓿田防除春季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本研究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筛选了对紫花苜蓿安全且对春季阔叶杂草防效好的除草剂。室内试验表明,供试的11种除草剂中仅有唑草酮、吡草醚、乙羧氟草醚等3种除草剂对紫花苜蓿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发现,40%唑草酮WG 30~66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和10%乙羧氟草醚ME 75~90 g/hm^(2)处理对春季阔叶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株防效为83.68%~97.32%,鲜重防效为73.18%~95.62%,且对紫花苜蓿有较好的安全性,增产12%以上。综上所述,在紫花苜蓿返青期进行唑草酮和乙羧氟草醚处理可用于紫花苜蓿田春季阔叶杂草防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防除 紫花苜蓿 春季阔叶杂草 除草剂 安全性 防效
下载PDF
6种杀菌剂对梨火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和混配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朋飞 王岩 +3 位作者 王泓力 吴曰福 陈小飞 楼兵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104,共7页
梨火疫病是梨、苹果等蔷薇科仁果类植物上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为筛选新的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比浊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梨火疫病菌的毒力,并测定了这6种杀菌剂混配成的7类35种混剂的毒力,将3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混剂及4种组成混剂的... 梨火疫病是梨、苹果等蔷薇科仁果类植物上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为筛选新的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比浊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梨火疫病菌的毒力,并测定了这6种杀菌剂混配成的7类35种混剂的毒力,将3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混剂及4种组成混剂的单剂在盆栽杜梨苗上进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梨火疫病菌均有毒力,毒力最强的是丙硫唑,EC为0.02 mg/L;35种混剂中有9种具有增效作用,其中增效作用最强的是春雷霉素∶喹啉铜=1∶9,CTC值为184。3种混剂在盆栽苗上防效显著高于4种单剂,效果最好的是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本研究结果对创制新的梨火疫病防治复配药剂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火疫病 杀菌剂 毒力 混配 增效作用
下载PDF
磷化氢熏蒸南洋臀纹粉蚧的效果及对火龙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倩 张李香 +3 位作者 李丽 张相敏 周国辉 刘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60,共9页
本文在25℃条件下,利用磷化氢熏蒸南洋臀纹粉蚧以及越南进口红心、白心火龙果4 h,研究了磷化氢熏蒸处理对南洋臀纹粉蚧的杀灭效果以及对火龙果采后储藏品质的影响。耐受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南洋臀纹粉蚧对磷化氢的耐受性... 本文在25℃条件下,利用磷化氢熏蒸南洋臀纹粉蚧以及越南进口红心、白心火龙果4 h,研究了磷化氢熏蒸处理对南洋臀纹粉蚧的杀灭效果以及对火龙果采后储藏品质的影响。耐受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南洋臀纹粉蚧对磷化氢的耐受性为雌成虫>3龄若虫=2龄若虫>1龄若虫。毒力分析试验表明,使用1.70 mg/L磷化氢熏蒸雌成虫4 h可在95%置信区间下达到99.9968%的死亡率。品质试验结果表明,使用0.55~2.21 mg/L磷化氢熏蒸处理对两种火龙果冷藏和货架期间的色泽、硬度、可溶性糖、酸度均无显著影响,但在熏蒸后短期内会提高呼吸强度,随着储存时间延长,呼吸强度恢复正常。这些结果显示,磷化氢熏蒸用于进口火龙果携带南洋臀纹粉蚧的检疫处理可达到理想效果,在25℃使用1.66~2.21 mg/L磷化氢熏蒸4 h可作为口岸检疫熏蒸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洋臀纹粉蚧 火龙果 磷化氢 熏蒸 品质
下载PDF
桑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龙辉 王继承 刘吉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51,89,共9页
为明确华南蚕区桑树细菌性枯萎病主要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从广西、广东等地桑园采集了多份桑树细菌性枯萎病病样,采用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表明... 为明确华南蚕区桑树细菌性枯萎病主要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从广西、广东等地桑园采集了多份桑树细菌性枯萎病病样,采用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表明,结合柯赫氏法则,将分离到的桑枯萎病病原菌鉴定为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编号AKKL-001(菌种保藏号GDMCC No.1.1602)。该病原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基因组全长6149586 bp,含有5792个基因,GC含量55.8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吩、链霉素、麦迪霉素等抗生素具有耐受性。本研究报道了桑细菌性枯萎病病样上分离的产酸克雷伯氏菌,为桑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全基因组测序的结果为桑细菌性枯萎病的相关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细菌性枯萎病 产酸克雷伯氏菌 全基因组
下载PDF
7种苗后除草剂对菵草的除草活性以及对小麦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涛 袁国徽 +2 位作者 钱振官 杨伟萍 范洁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3-308,共6页
为了筛选对菵草高效且对小麦安全的除草剂品种,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了7种苗后除草剂对菵草的除草活性以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5%唑啉草酯EC和15%炔草酯WP对菵草防效优异,ED_(90)仅为各自田间登记低剂量的1/3和1/2;50%异丙隆WP和7.5... 为了筛选对菵草高效且对小麦安全的除草剂品种,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了7种苗后除草剂对菵草的除草活性以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5%唑啉草酯EC和15%炔草酯WP对菵草防效优异,ED_(90)仅为各自田间登记低剂量的1/3和1/2;50%异丙隆WP和7.5%啶磺草胺WG对菵草防效较好,ED_(90)与各自田间登记高剂量相当;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30 g/L甲基二磺隆OD和70%氟唑磺隆WG对菵草的防效相对较差,ED_(90)约为各自田间登记高剂量的2.6、1.4倍和1.5倍。小麦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5%唑啉草酯EC和15%炔草酯WP在小麦和菵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最高,分别为8.7和7.0;其次是50%异丙隆WP、7.5%啶磺草胺WG和70%氟唑磺隆WG,选择性指数分别为3.3、2.3和2.2;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和30 g/L甲基二磺隆OD在小麦和菵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均小于2。综合考虑除草效果及安全性,5%唑啉草酯EC和15%炔草酯WP可作为小麦田防除菵草的优选药剂,50%异丙隆WP和7.5%啶磺草胺WG可作为小麦田防除菵草的备选或轮换药剂,而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30 g/L甲基二磺隆OD和70%氟唑磺隆WG不适合在以菵草为优势种群的小麦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菵草 小麦 茎叶处理剂 除草活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安徽省茶树细菌性梢枯病病原鉴定
13
作者 张雷 汪霞 +2 位作者 李相汉 贡长怡 张立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3-147,共5页
2017年-2018年在安徽省庐江、东至县茶园种植区发现一种茶树新病害——梢枯病,发病症状表现为顶芽枯死,嫩叶叶柄变褐,叶片枯萎。为明确庐江、东至县茶树梢枯病的病原菌,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病原,按照柯赫氏法则对病原细... 2017年-2018年在安徽省庐江、东至县茶园种植区发现一种茶树新病害——梢枯病,发病症状表现为顶芽枯死,嫩叶叶柄变褐,叶片枯萎。为明确庐江、东至县茶树梢枯病的病原菌,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病原,按照柯赫氏法则对病原细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利用细菌的表型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茶树患病叶片和茎干分离到菌落形态一致的细菌菌株共16株,选择6株代表性菌株进行回接试验,确定获得的细菌分离物为该病害的致病菌;通过对测试菌株的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和16S-23S rDNA-ITS的序列分析,以及基于16S rDNA、16S-23S 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将安徽省茶树梢枯病的病原菌鉴定为燕麦嗜酸菌燕麦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梢枯病 鉴定 燕麦嗜酸菌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豆天蛾卵的发育情况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晓峰 郭明明 +5 位作者 廖怀建 邓盼 李大维 李俊领 樊继伟 陈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4-179,共6页
为探究豆天蛾卵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育情况,分别对不同湿度、不同温度以及不同产卵月份所产的豆天蛾卵的孵化率以及卵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温度为20℃,湿度为50%时,豆天蛾卵孵化率为92.33%,显著高于湿度为25%和75%的孵化率(P<0.05);... 为探究豆天蛾卵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育情况,分别对不同湿度、不同温度以及不同产卵月份所产的豆天蛾卵的孵化率以及卵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温度为20℃,湿度为50%时,豆天蛾卵孵化率为92.33%,显著高于湿度为25%和75%的孵化率(P<0.05);平均卵期为9.08 d,显著短于其他湿度条件下的平均卵期(P<0.05)。湿度一定时(50%),温度为30℃时孵化率最高,达97.00%;其次为25℃,孵化率达91.00%。豆天蛾卵在此两种温度下孵化率显著高于除20℃外的其他温度(P<0.05)。35℃下平均卵期最短,为5.32 d;其次为30℃和25℃,分别为5.45 d和5.70 d。此3种温度下的卵期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短于15℃和20℃下的卵期(P<0.05)。湿度、温度一定时,产自4、5、6、7、8月的豆天蛾卵中,6月的卵孵化率最高,达96.67%,显著高于其他4个月份豆天蛾卵的孵化率(P<0.05)。4-8月产的卵平均卵期分别为10.07、7.08、6.80、6.07 d和5.34 d。本研究明确了各因子对豆天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完善了人工养殖豆天蛾技术体系,为大规模、工厂化养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卵 温度 湿度 产卵月份 发育情况
下载PDF
成都平原水旱轮作田常见根结线虫调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幸 杨芳 +4 位作者 王燕平 谢家廉 李跃建 彭云良 姬红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9-265,274,共8页
调查四川省成都平原地区水旱轮作田根结线虫发生情况及种类分布,为水旱轮作田根结线虫的防治提供依据。对成都平原15个县(市、区)28个乡(镇)共159块水旱轮作田的土样进行根结线虫普遍率调查,利用线虫ITS通用引物和8对根结线虫特异性引... 调查四川省成都平原地区水旱轮作田根结线虫发生情况及种类分布,为水旱轮作田根结线虫的防治提供依据。对成都平原15个县(市、区)28个乡(镇)共159块水旱轮作田的土样进行根结线虫普遍率调查,利用线虫ITS通用引物和8对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对其中检出率高的地区重新采集的土样进行根结线虫种类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成都平原水旱轮作田根结线虫平均检出率为40.25%。重新采集的土样共鉴定出5种根结线虫:拟禾谷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各线虫的检出率分别为40.91%、34.09%、13.64%、13.64%和2.27%,其中29.55%的样品由2种以上根结线虫混合侵染。拟禾谷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为该地区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率 特异性引物PCR 拟禾谷根结线虫 花生根结线虫 混合侵染
下载PDF
茎瘤芥抗根肿病育种材料筛选与创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丽莎 沈进娟 +5 位作者 冷容 王浩 管中荣 张召荣 杨平 范永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6-291,296,共7页
为更好地防治茎瘤芥根肿病,本研究通过采用田间自然诱发和室内人工接种根肿菌的鉴定方法,对14份材料进行根肿病抗性鉴定,筛选出5份可作为茎瘤芥抗根肿病育种材料创制的抗性资源:‘中芜’‘CR云’‘华双5R’‘CR春丽’和‘CR-英雄’用两... 为更好地防治茎瘤芥根肿病,本研究通过采用田间自然诱发和室内人工接种根肿菌的鉴定方法,对14份材料进行根肿病抗性鉴定,筛选出5份可作为茎瘤芥抗根肿病育种材料创制的抗性资源:‘中芜’‘CR云’‘华双5R’‘CR春丽’和‘CR-英雄’用两种方法鉴定均表现高抗或免疫根肿病。利用‘CR云’作为抗根肿病基因的供体亲本进行茎瘤芥抗根肿病材料的创制,获得茎瘤芥和白菜种间杂交的F_(1),结合形态学鉴定和根肿病抗性鉴定确定为真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 白菜 根肿病 种间杂交
下载PDF
6种植物精油对黑腹果蝇行为影响及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照国 杨雪 +3 位作者 余帅 黄裕兵 金军 李䶮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4-209,共6页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多种水果生产中为害最为严重的害虫。植物精油可影响多种昆虫的行为。本试验提取了辣椒Capsicum annuum、小香葱Allium cepiforme、韭菜A.tuberosum、洋葱A.cepa、薄荷Mentha canadensis及大黄Rheum o...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多种水果生产中为害最为严重的害虫。植物精油可影响多种昆虫的行为。本试验提取了辣椒Capsicum annuum、小香葱Allium cepiforme、韭菜A.tuberosum、洋葱A.cepa、薄荷Mentha canadensis及大黄Rheum officinale的精油,测试了各精油对黑腹果蝇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主要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测试了5种精油中主要化合物对黑腹果蝇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植物精油均对黑腹果蝇表现出一定的驱避活性,活性次序为:薄荷>洋葱>韭菜>大黄>小香葱>辣椒。各精油中所含的主要化合物为长叶薄荷酮、草蒿脑、茴香脑、大黄酸、3-甲氧基苯酚。长叶薄荷酮、草蒿脑及茴香脑对黑腹果蝇表现出显著的驱避活性,当浓度为62.5 mg/L时,它们对黑腹果蝇的驱避率均高于90%,15.62 mg/L的大黄酸和3-甲氧基苯酚表现出显著的引诱活性,驱避率分别为-87.50%和-117.76%。长叶薄荷酮、草蒿脑、3-甲氧基苯酚具有开发为昆虫驱避剂和引诱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黑腹果蝇 行为影响 成分分析 活性化合物
下载PDF
东北地区水稻种质资源抗纹枯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晓贺 魏松红 +4 位作者 顾鑫 姚亮亮 高雪冬 申宏波 丁俊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5-208,212,共5页
为明确东北地区水稻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收集了本地区水稻种质资源152份,在苗期和分蘖期进行离体叶片接种;在分蘖末期对79份种质进行了牙签嵌入法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52份稻种资源中,苗期离体叶片接种表现抗病的种质有2份,... 为明确东北地区水稻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收集了本地区水稻种质资源152份,在苗期和分蘖期进行离体叶片接种;在分蘖末期对79份种质进行了牙签嵌入法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52份稻种资源中,苗期离体叶片接种表现抗病的种质有2份,中抗种质有42份。分蘖期离体叶片接种表现抗病的种质2份,中抗种质8份;进行牙签嵌入法接种鉴定的79份种质中,表现中抗的种质16份。在苗期、分蘖期离体叶片接种、牙签嵌入法接种鉴定中均表现为中抗以上的种质仅有‘沈农9819’。分蘖期离体叶片接种和牙签嵌入接种法所获结果符合率最高,为77.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离体叶片接种法 牙签嵌入接种法
下载PDF
外源哌啶酸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生长发育及耐寒性的影响
19
作者 高飞 李玉艳 +6 位作者 王曼姿 于梦芹 谢应强 刘梦姚 张洪志 张礼生 艾洪木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61,77,共7页
本研究以丽蝇蛹集金小蜂及其寄主红尾肉蝇为研究对象,评价了寄主饲料中添加哌啶酸对金小蜂生长发育和耐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寄主饲料中添加哌啶酸的最适浓度为2%,无论金小蜂幼虫滞育与否,添加哌啶酸均能一定程度上降低金小蜂的鲜重、... 本研究以丽蝇蛹集金小蜂及其寄主红尾肉蝇为研究对象,评价了寄主饲料中添加哌啶酸对金小蜂生长发育和耐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寄主饲料中添加哌啶酸的最适浓度为2%,无论金小蜂幼虫滞育与否,添加哌啶酸均能一定程度上降低金小蜂的鲜重、干重、含水量、水合量及过冷却点,其中对鲜重、含水量及水合量的影响显著。添加哌啶酸也能显著缩短非滞育金小蜂成蜂的寿命,降低其繁殖力,但对其发育历期和性比无显著影响。添加哌啶酸还能显著提高金小蜂幼虫的耐寒性,其中对滞育幼虫的耐寒性提高最显著。本研究结果证明哌啶酸对金小蜂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可显著提高其耐寒性,这为深入研究哌啶酸的功能机制及促进金小蜂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蝇蛹集金小蜂 哌啶酸 滞育 生长发育 耐寒性
下载PDF
多种药剂对橘小实蝇成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抗性监测 被引量:13
20
作者 何凤梅 安长成 +2 位作者 张永魁 李远富 谭辉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0-275,共6页
为筛选出能有效防治橘小实蝇的药剂,采用药膜法测定16种药剂对橘小实蝇成虫的触杀毒力,同时测定了田间种群对6种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处理24 h后各供试药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毒死蜱>甲维盐>辛硫磷>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 为筛选出能有效防治橘小实蝇的药剂,采用药膜法测定16种药剂对橘小实蝇成虫的触杀毒力,同时测定了田间种群对6种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处理24 h后各供试药剂的毒力大小依次为:毒死蜱>甲维盐>辛硫磷>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噻虫胺>呋虫胺>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噻虫嗪>氰戊菊酯>溴氰菊酯>阿维菌素>氯氰菊酯>虫螨腈>杀虫单。抗生素类药剂随着时间的延长,触杀活力明显提高。田间抗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广西4个地区的橘小实蝇均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中等抗性,玉林和桂林地区种群对阿维菌素也达到中抗水平。本试验明确了多种杀虫剂对橘小实蝇的毒力和田间抗性水平,可为化学防治橘小实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杀虫剂 毒力测定 抗性监测 广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