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5185被引量31798H指数51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医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药学及...查看详情>>
  • 曾用名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1-167X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4691/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5,1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合并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特点
1
作者 马会超 李军 王永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66,共7页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病例妊娠前、妊娠期及哺乳期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22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IBD并分娩的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按照妊娠前、妊娠期及哺...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病例妊娠前、妊娠期及哺乳期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22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IBD并分娩的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按照妊娠前、妊娠期及哺乳期的疾病状态分为疾病活动组和缓解组,比较两组妊娠前咨询、营养状况、妊娠及分娩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共纳入妊娠合并IBD 33位,其中7位分娩二胎,共40例分娩,包括自然受孕36例(90.0%)和辅助生殖4例(10.0%)。40例分娩中,妊娠前、妊娠期及哺乳期IBD持续处于缓解期21例(52.5%),活动期19例(47.5%),其中8例(42.1%)因自行停用药物或未按医嘱规律服药疾病发生活动。疾病缓解组与活动组相比,妊娠前咨询率更高(57.1%vs. 15.8%,P=0.010),血红蛋白[(112.67±8.53) g/L vs.(102.84±5.23) g/L,P<0.001]、血清总蛋白[(66.58±6.34) g/L vs.(60.83±6.25) g/L,P=0.006]、血清白蛋白[36.4(35.1,38.3) g/L vs. 34.3(31.1,35.6) g/L,P=0.006]、血钙[(2.25±0.10)μmol/L vs.(2.13±0.15)μmol/L,P=0.004]水平更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更低(0 vs. 31.6%,P=0.007)。40例中经阴道分娩27例(67.5%),剖宫产13例(32.5%)。新生儿结局分析结果表明,足月产38例,早产2例;巨大儿1例,小于胎龄儿1例,低出生体重儿1例,出生缺陷3例;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0例,其中新生儿感染4例,新生儿黄疸2例。结论:妊娠前咨询和评估对IBD患者至关重要,经过妊娠期精细管理,大多数病例可以得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妊娠结局 疾病管理 妊娠营养
下载PDF
5种椅旁三维颜面扫描技术正确度的初步评价
2
作者 温奥楠 刘微 +4 位作者 柳大为 朱玉佳 萧宁 王勇 赵一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3-350,共8页
目的:量化评价5种椅旁三维颜面扫描技术的正确度,为口腔临床诊疗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传统专业型三维颜面扫描仪Face Scan采集受试者三维颜面数据,作为本研究的参考数据。分别使用4种便携式三维颜面扫描仪(Space Spider、LEO、EVA和D... 目的:量化评价5种椅旁三维颜面扫描技术的正确度,为口腔临床诊疗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传统专业型三维颜面扫描仪Face Scan采集受试者三维颜面数据,作为本研究的参考数据。分别使用4种便携式三维颜面扫描仪(Space Spider、LEO、EVA和DS-FScan)及iPhoneⅩ手机(Bellus3D颜面扫描APP),采集受试者三维颜面数据。在Geomagic Studio 2013中通过数据配准、偏差分析等功能计算上述5种椅旁三维颜面扫描技术的整体三维偏差和面部分区三维偏差,评价其正确度的表现。扫描过程中同时记录扫描时间,并对受试者舒适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评价5种三维颜面扫描技术的扫描效率和患者接受度。结果:测试数据与参考数据间平均整体和平均分区三维偏差最小者均为DS-FScan(分别为0.334 mm和0.329 mm),最大者均为iPhoneⅩ手机(分别为0.483 mm和0.497 mm)。Space Spider获取的三维颜面数据的细节特征表现力最好。扫描效率最高和受试者接受度最高者均为iPhoneⅩ手机,平均扫描时间为14 s,受试者扫描舒适度的VAS评分为9分。结论:5种椅旁三维颜面扫描技术中,4种便携式设备的扫描数据正确度没有显著差异,均优于iPhoneⅩ手机的扫描数据,iPhoneⅩ扫描技术的受试者体验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三维成像 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
下载PDF
DRD2基因rs2587552多态性对儿童肥胖干预效果的影响:一项前瞻性、平行对照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敬 肖伍才 +2 位作者 单蕊 宋洁云 刘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6-441,共6页
目的:在我国儿童中探索DRD2基因rs2587552多态性与肥胖干预效果的关联,为将来开展基于遗传背景的个性化儿童肥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一项儿童肥胖干预研究的多中心整群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北京地区8所小学的38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在我国儿童中探索DRD2基因rs2587552多态性与肥胖干预效果的关联,为将来开展基于遗传背景的个性化儿童肥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一项儿童肥胖干预研究的多中心整群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北京地区8所小学的38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唾液,提取DNA,检测DRD2基因rs2587552多态性,并分析基因与干预措施对儿童肥胖干预效果(包括体质量、体重指数、体重指数Z评分、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和体脂百分比指标)的交互作用。结果:干预组中未发现rs2587552多态性与儿童臀围和体脂百分比的变化相关(P>0.05),而在对照组中,携带rs2587552位点A等位基因的儿童相比于非携带儿童,其臀围和体脂百分比升高更多(P<0.001)。DRD2基因rs2587552多态性与干预措施对儿童臀围和体脂百分比存在交互作用(P分别为0.007和0.01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携带A等位基因的儿童相比于非携带儿童,臀围下降(-1.30 cm,95%CI:-2.25~-0.35,P=0.007),体脂百分比下降(-1.34%,95%CI:-2.42~-0.27,P=0.015)。显性与加性遗传模型的结果较为一致(臀围下降:-0.66 cm,95%CI:-1.28~-0.03,P=0.041;体脂百分比下降:-0.69%,95%CI:-1.40~0.02,P=0.056)。未发现rs2587552多态性与干预措施对其他儿童肥胖相关指标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在DRD2基因rs2587552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的儿童对干预措施更加敏感,干预期间在臀围和体脂百分比指标上获得更多改善,提示未来可基于儿童rs2587552位点的基因型开展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肥胖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生活方式 干预效果
下载PDF
两种硅酸钙类材料用于成熟恒牙牙髓切断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4
作者 钱锟 潘洁 +3 位作者 朱文昊 赵晓一 刘畅 雍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目的:评价两种硅酸钙类材料——生物陶瓷材料iRoot和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在成熟恒牙牙髓切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就诊患者,对龋源性露髓的成熟恒... 目的:评价两种硅酸钙类材料——生物陶瓷材料iRoot和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在成熟恒牙牙髓切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就诊患者,对龋源性露髓的成熟恒前磨牙、磨牙行牙髓切断术,随机分组,使用iRoot(iRoot组,n=22)和MTA(MTA组,n=21)作为盖髓剂,并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通过临床检查(温度测试和电活力测试)及影像学检查评价临床疗效。对患者、评价者采用盲法,但由于两种盖髓剂性状有明显差异,因此对实施治疗者(接诊医师)未能采用盲法。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牙列及牙位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失访7例(iRoot组4例,MTA组3例)。两组各有1例在3个月复查时出现一过性敏感,而在6个月复查时牙髓活力正常。iRoot组有1例在12个月复查时出现一过性敏感。两组12个月随访时的成功率均为100%,治愈率分别为94.4%(iRoot组)及100%(MT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oot组无病例发生明显的牙冠变色,而MTA组有3例患牙出现明显牙冠变色。结论:12个月观察期内,iRoot用于成熟恒牙活髓保存治疗取得与MTA相似的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iRoot不易造成治疗后牙齿变色且操作便利,因此拥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切断术 成熟恒牙 生物陶瓷材料 三氧化矿物凝聚体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熔化打印可摘局部义齿圆环形卡环固位力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珂楠 陈虎 +3 位作者 沈妍汝 周永胜 王勇 孙玉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比评价不同设计的选择性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打印钴铬、纯钛、钛合金(Ti-6Al-4V)可摘局部义齿圆环形卡环的固位力,并分析卡环在脱位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方法:设计A(体部宽度/厚度为1.9 mm/1.1 mm...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比评价不同设计的选择性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打印钴铬、纯钛、钛合金(Ti-6Al-4V)可摘局部义齿圆环形卡环的固位力,并分析卡环在脱位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方法:设计A(体部宽度/厚度为1.9 mm/1.1 mm,卡环臂聚合度为0.8)和B(尺寸A的1.2倍)两种圆环形卡环尺寸,再针对上述尺寸分别设计进入0.25 mm(A1,B1)和0.50 mm(A2,B2)两种倒凹深度,建立上述4种形态的卡环和基牙的有限元模型,将测量得到的SLM金属(钴铬、纯钛、钛合金)的密度和弹性模量赋予卡环,将釉质的密度、弹性模量、泊松(Poisson)比赋予基牙。设置卡环臂尺寸为A且进入0.25 mm倒凹的铸造钴铬合金卡环为对照组(C),并在有限元模型中赋予铸造钴铬合金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所有金属的泊松比设定为0.33。在有限元模型中,沿脱位方向对卡环施加5 N的初始载荷,计算卡环沿脱位方向的最大位移,若卡环没有完全脱位,则每次在卡环上重新施加比上一次多5 N的载荷,直至卡环能够完全脱位,从而得出不同组卡环的固位力区间。经过上述有限元模型测试,筛选出与对照组卡环固位力区间相同的SLM金属卡环,进一步进行实体的就位/脱位实验验证,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其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有限元分析发现B1、B2形态的SLM金属(钴铬、纯钛、钛合金)卡环,A2形态的SLM钴铬卡环的固位力均大于对照组卡环。A1形态的SLM纯钛和钛合金卡环的固位力小于对照组卡环。A1形态的SLM钴铬卡环、A2形态的SLM纯钛和钛合金卡环的固位力与对照组卡环相当(15~20 N),进一步的实体测试表明,这3组SLM金属卡环固位力分别为(21.57±5.41)N、(19.75±4.47)N、(19.32±2.04)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3组卡环中,除SLM钛合金卡环外,SLM钴铬和纯钛卡环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均超过各自的屈服强度。结论:对于SLM工艺加工制作的卡环,卡环臂尺寸和进入倒凹深度均相同的钴铬卡环的固位力大于纯钛和钛合金卡环,可通过调整进入倒凹深度和卡环臂尺寸来调整SLM金属卡环的固位力。考虑到义齿在患者口内的长期稳定使用,如采用SLM工艺加工卡环,建议设计卡环臂尺寸为A,进入倒凹量为0.50 mm,并采用钛合金材料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参数 选择性激光熔化 圆环形卡环 固位 口腔修复体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分层及其特征的横断面研究
6
作者 蔡文心 李仕成 +11 位作者 刘一鸣 梁如玉 李静 郭建萍 胡凡磊 孙晓麟 李春 刘栩 叶华 邓立宗 李茹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8-1073,共6页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分层及其特征,为RA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和转归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2021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RA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关节受累部位及数量、关节外表现、合并症...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临床分层及其特征,为RA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和转归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2021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RA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关节受累部位及数量、关节外表现、合并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采用统计及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以受累关节部位、有无系统受累或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进行临床分层,并对各亚型患者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11例RA患者,平均年龄(48.84±15.17)岁,其中女性346例(84.2%)。患者被分为小关节型(74,18.0%)、全关节型(154,37.5%)、系统型(100,24.3%)、重叠型(83,20.2%)4个亚型。小关节型者无中大关节受累,其中35.1%有系统表现,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和血小板计数较其他亚型低,而IgA及IgG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较高;全关节型者中大关节和小关节均可受累,关节外表现少见,晨僵发生率和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亚型,而ESR及CRP水平相对较高;系统型者以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和口、眼干燥症状常见,病情活动指数高;重叠型至少合并另一种风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桥本甲状腺炎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最为常见,与其他亚型相比,女性多见,高免疫球蛋白血症、低补体血症和斑点型ANA为其特征。结论: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可初步将其分为小关节型、全关节型、系统型、重叠型4个亚型,各有其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RA和为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分层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无症状中国年轻人颈椎矢状位曲度正常值及其与全脊柱平衡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唐彦超 赵文奎 +1 位作者 于淼 刘晓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2-718,共7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中国年轻人颈椎矢状位曲度的正常值及其与全脊柱平衡的关系。方法: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招募并选择年龄18~30岁的志愿者行全脊柱侧位X线检查,在X线片上测量指标包括C_(0)-C_(2)角、从C_(2)-C_(3)到C_(6)-C_(7)的间盘... 目的:探讨无症状中国年轻人颈椎矢状位曲度的正常值及其与全脊柱平衡的关系。方法: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招募并选择年龄18~30岁的志愿者行全脊柱侧位X线检查,在X线片上测量指标包括C_(0)-C_(2)角、从C_(2)-C_(3)到C_(6)-C_(7)的间盘角、从C_(3)到C_(7)的椎体角、T_(1)倾斜角、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C_(2)-C_(7)矢状轴向垂线(C_(2)-C_(7)sagittal vertical axis,C_(2)-C_(7)SVA)、头重心至C_(7)的矢状位轴向垂线(center of gravity of head to C_(7)SVA,CGH-C_(7)SVA)、C_(7)到S 1的矢状位轴向垂线(C_(7)-S 1SVA)。依据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进行Roussouly分型,比较不同Roussouly分型下的颈椎曲度及形态。结果:共纳入126名志愿者参与研究,其中男性67名,女性59名,平均年龄(21.4±2.3)岁。C_(0)-C_(7)前凸角平均为26.0°±12.8°,其中C_(0)-C_(2)前凸角平均为15.2°±6.7°,C_(2)-C_(3)到C_(6)-C_(7)间盘前凸角总和平均为9.1°±12.1°,C_(3)到C_(7)的椎体前凸角总和平均仅为1.4°±10.2°。C_(2)-C_(7)SVA(18.6±7.9)mm和CGH-C_(7)SVA[(22.9±12.3)mm]由C_(7)-S 1SVA[(-21.6±31.0)mm]完美代偿。不同的Roussouly分型间颈椎曲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椎曲度与T_(1)倾斜角(P<0.01)、胸椎后凸角(P<0.01)有显着相关性。从T_(1)倾斜角到C_(0)-C_(2)角,相邻节段间盘角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测量并计算了无症状中国年轻人颈椎椎体角和间盘角的正常值,发现颈椎前凸主要发生在C_(0)-C_(2)和椎间盘水平,这些角度受到其他脊柱部位形态(T_(1)倾斜角、胸椎后凸角和Roussouly分型)的影响,且相邻间盘角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矢状位曲度 间盘角 椎体角 全脊柱平衡
下载PDF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第10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8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垫底树脂和固位深度对树脂基纳米陶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磨牙抗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智 徐永祥 +1 位作者 包旭东 王晓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比较有无垫底树脂和不同固位深度对树脂基纳米陶瓷髓腔固位冠修复下颌磨牙抗折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40颗完整离体下颌磨牙随机分为5组(①对照组:完整牙,②无垫底树脂组,③固位深度2 mm组,④固位深度3 mm组,⑤固位深度4 mm组),对组... 目的:比较有无垫底树脂和不同固位深度对树脂基纳米陶瓷髓腔固位冠修复下颌磨牙抗折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40颗完整离体下颌磨牙随机分为5组(①对照组:完整牙,②无垫底树脂组,③固位深度2 mm组,④固位深度3 mm组,⑤固位深度4 mm组),对组②~组⑤进行根管治疗、牙体预备与髓腔固位冠设计制作和粘固。所有样本包埋后使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断裂强度,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样本折裂模式,扫描电镜观察修复体断裂面微观特征结构。结果:组①~组⑤样本断裂强度分别为(3069.34±939.50)N、(2438.04±774.40)N、(3537.18±763.65)N、(2331.55±766.39)N、(2786.98±709.24)N。使用垫底树脂和不同固位深度对树脂基纳米陶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磨牙断裂强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①~组⑤样本可修复型折裂分别为2/8、1/8、1/8、2/8、0/8。有垫底树脂时(固位深度2、3、4 mm)修复体断裂面上止裂线和细小的扭转扭曲较多,裂纹均向根方扩展。无垫底树脂修复体断裂面还可见较多平行于咬合面的横向裂纹,自髓腔固位体中心指向外侧。结论:使用树脂基纳米陶瓷髓腔固位冠修复磨牙时,进行树脂垫底和固位深度2 mm,其断裂强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腔固位冠 固位深度 垫底树脂 抗折性能 树脂基纳米陶瓷
下载PDF
泌尿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肌炎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应沂岑 唐琦 +7 位作者 杨恺惟 米悦 范宇 虞巍 宋毅 何志嵩 周利群 李学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4-651,共8页
目的:分析泌尿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相关性肌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8例泌尿肿瘤ICI治疗后免疫相关性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分析泌尿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相关性肌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8例泌尿肿瘤ICI治疗后免疫相关性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人口学特征、用药方案、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肌电图检查、病理表现、治疗转归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包含女性2例、男性6例,中位年龄68岁,均因泌尿肿瘤接受ICI治疗,包括2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3例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和3例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a)。首次ICI治疗至发现免疫相关性肌炎的中位时间为39.5 d,中位疗程为2个疗程。主要症状为肌肉酸痛乏力,5例伴眼睑下垂,3例继发横纹肌溶解,5例合并心肌炎,1例合并重症肌无力,1例合并肠炎。发现合并免疫相关性心肌炎的患者首次接受ICI治疗至肌炎起病的间隔时间更短(P=0.042)。8例患者均有转氨酶及肌酶谱指标显著升高,5例患者出现自身抗体阳性。3例患者完善了肌肉活检,表现出典型的骨骼肌炎性肌病样病理改变,伴CD3^(+)、CD4^(+)、CD8^(+)、CD20^(+)淋巴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浸润。诊断免疫相关性肌炎后8例患者均立即停用ICI治疗,使用甲泼尼龙单独或合并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后病情均好转。结论:ICI治疗后免疫相关性肌炎是具有独特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常见合并心血管不良反应,立即停用ICI并开始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及时改善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泌尿肿瘤 肌炎 心肌炎
下载PDF
基于多中心数据库的10年上尿路修复手术术式及术型变化趋势 被引量:3
11
作者 左炜 高菲 +13 位作者 袁昌巍 熊盛炜 李志华 张雷 杨昆霖 李新飞 刘靓 魏来 张鹏 王冰 谷亚明 朱宏建 赵峥 李学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2-698,共7页
目的:探究近10年上尿路修复手术的病因以及上尿路修复手术术式、术型变化趋势。方法:基于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牵头创建的多中心RECUTTER(Reconstruction of Urinary Tract:Technology,Epidemiology and Result)数据库资料,分析2010—... 目的:探究近10年上尿路修复手术的病因以及上尿路修复手术术式、术型变化趋势。方法:基于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牵头创建的多中心RECUTTER(Reconstruction of Urinary Tract:Technology,Epidemiology and Result)数据库资料,分析2010—2021年行上尿路修复手术患者的术前基本信息、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2010—2017和2018—2021两年段间上尿路修复手术术式、术型、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长、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次进行修复手术的患者比例。结果:RECUTTER数据库中共纳入1072例患者,先天因素和医源性损伤是患者进行上尿路修复手术的主要病因,其中开放手术129例(12.0%)、腹腔镜手术403例(37.6%)、机器人手术322例(30.0%)、内镜手术218例(20.3%),近10年手术量呈现逐年增高趋势,2018—2021年间机器人手术占比显著高于2010—2017年(P<0.001)。1072例上尿路修复手术患者的术型包括回肠代输尿管术124例(11.6%)、肾盂成形术440例(41.1%)、球囊扩张术229例(21.4%)、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09例(10.2%)、膀胱悬吊联合膀胱瓣手术49例(4.6%)、输尿管-输尿管吻合术60例(5.6%)、舌黏膜/阑尾补片修补术61例(5.7%)。肾盂成形术和球囊扩张术虽仍是主要术型,但补片修补术的占比显著增加(P<0.05)。此外,2018年后手术时间明显增长(P<0.05),考虑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占比升高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创手术(腔内治疗及机器人手术)是术后短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OR=0.472),可减少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多中心RECUTTER数据库在临床科研工作中有重要的数据支持价值,为国内外更大范围多中心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基础。近10年来,上尿路修复手术术式呈“微创化”、术型呈“复杂化”趋势,提示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在上尿路重建手术中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 修复外科手术 机器人手术 数据库
下载PDF
血源播散性肺结核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12
作者 李秋钰 梁瀛 +5 位作者 代妮妮 王玉湘 朱博韬 伍蕊 朱红 孙永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9-1223,共5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8岁,主因“发热2个月,鼻衄及双下肢出血性皮疹10天”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弛张热型,伴乏力,不伴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急、尿频、尿痛等不适。自行口服退热药(具体不详)后可短暂退热...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8岁,主因“发热2个月,鼻衄及双下肢出血性皮疹10天”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弛张热型,伴乏力,不伴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尿急、尿频、尿痛等不适。自行口服退热药(具体不详)后可短暂退热,但效果不佳,遂于当地医院就诊,予“头孢菌素”及“地塞米松”静脉输液(具体剂量不详)6 d,体温恢复正常,但停药后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5~40℃,未再诊治。1个月余前就诊于外院,查血常规未见异常,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予莫西沙星口服2 d(具体剂量不详),患者体温波动于38.5~40℃。18 d前患者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热门诊,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5.89×10^(9)/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123.0 g/L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103.0×10^(9)/L,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e granulocyte,Neu)百分数80.8%;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1.09μg/L;抗核抗体谱:抗Jo-1抗体和抗SSB抗体呈弱阳性;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小结节,细支气管炎?”(图1)。10 d前患者出现鼻衄、双下肢出血性皮疹,皮疹无瘙痒,伴双下肢轻度水肿,无皮肤破溃;患者仍持续高热,每日体温在38.5~40℃之间波动。患者再次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81.0 g/L)和血小板计数(1.0×10^(9)/L)明显降低,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源播散性肺结核 噬血细胞综合征 发热 肺部结节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吐温20复配体系对姜黄素的增溶和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孔维恺忻 鄢尤奇 +1 位作者 蔡文康 胡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7-231,共5页
姜黄素是一种多酚类物质,存在于众多姜科姜黄属植物中,如姜黄、莪术、郁金等。大量实验表明,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改善免疫功能、治疗糖尿病等诸多药理作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1-3]。但研究人员通过对姜黄素药动学的研究发... 姜黄素是一种多酚类物质,存在于众多姜科姜黄属植物中,如姜黄、莪术、郁金等。大量实验表明,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改善免疫功能、治疗糖尿病等诸多药理作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1-3]。但研究人员通过对姜黄素药动学的研究发现,姜黄素不溶于水,体内吸收差,易代谢[4],所以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需要思考如何合理地提高姜黄素在水中的溶解度,促进机体吸收。万红等[5]对不同的姜黄素增溶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PVP)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具有较好的增溶作用,但仍然具有药物分散状态稳定度不高等缺点。此外,很多研究人员也使用了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对姜黄素进行增溶[6-8]。不同性质的表面活性剂之间具有协同效应,常常具有“1+1>2”的效果,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复配有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应用性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十二烷基硫酸钠 吐温20 增溶作用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第10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14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二次手术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磊 秦艳春 +3 位作者 王国良 张树栋 侯小飞 马潞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3-797,共5页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二次手术的策略和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7例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实施二次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平均(44.1±11.5)岁(28~60...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二次手术的策略和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7例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实施二次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平均(44.1±11.5)岁(28~60岁),右侧6例,左侧1例。二次手术的原因包括:(1)肿瘤切除后复发的病例2例;(2)肿瘤体积大并与血管关系密切,首次手术未能成功切除肿瘤的病例3例;(3)术前未诊断出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而没有进行药物准备,首次手术中出现血压剧烈波动而中止手术的病例2例。所有病例都进行了影像学评估、儿茶酚胺检查和充分肾上腺素能α受体阻滞剂的药物准备。手术方式包括经腹开放手术4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1例、后腹腔镜手术2例。应用的创新技术包括翻肝技术、下腔静脉切断再吻合技术、左肾静脉切断技术。结果:肿瘤平均大小(8.0±3.2)cm(3.6~13.9 cm)。二次手术距首次手术的中位时间9个月(四分位数间距:6,19个月)。二次手术中位手术时间407 min(四分位数间距:114,430 min),中位出血量1500 mL(四分位数间距:20,3800 mL)。5例手术成功,1例术中仅做探查未能成功切除肿瘤,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中输血5例,中位输注悬浮红细胞800 mL(四分位数间距:0,2000 mL),术后淋巴漏1例,保守治疗自愈。切断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切除再吻合病例,术后肾功能正常。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2±3.3)d(4~13 d)。存活6例患者中位随访33.5个月(四分位数间距:4.8,48.0个月),手术未成功病例仍带瘤生存,余病例尚无复发。结论:首次开放手术不能成功切除和复发的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二次手术难度大,出血多,手术风险高,存在手术失败和围手术期死亡风险,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二次手术 复发
下载PDF
食管胃流出道梗阻患者的病因及不同亚组食管动力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琨 徐志洁 +2 位作者 葛颖 夏志伟 段丽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8-835,共8页
目的:分析食管胃流出道梗阻(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outlet obstruction,EGJOO)患者的病因,探讨不同亚型EGJOO患者临床及食管动力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因各种症状接受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的患者,筛选EGJOO患... 目的:分析食管胃流出道梗阻(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outlet obstruction,EGJOO)患者的病因,探讨不同亚型EGJOO患者临床及食管动力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因各种症状接受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的患者,筛选EGJOO患者。分析EGJOO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病因,依据病因将患者分为解剖异常性EGJOO组(anatomic EGJOO,A-EGJOO)和功能性EGJOO组(functional EGJOO,F-EGJOO)。比较两组患者间症状、食管动力参数的差异,将差异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差异参数鉴别两个亚组患者的诊断效力。结果:EGJOO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胸痛/胸骨后不适(30.63%),其次为吞咽困难(29.73%)及反酸烧心(27.03%)。原发病因中最常见的为非糜烂性反流病(36.04%),其次为反流性食管炎(17.12%),其他病因包括食管胃交界部良、恶性病变,有部分患者为结缔组织病(6.31%)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70%),19例患者(17.12%)经完善研究流程后未发现明确病因。A-EGJOO患者的食团内压明显高于F-EGJOO患者[6.80(5.20,9.20)mmHg vs.5.10(3.10,7.60)mmHg,P=0.016],以食团内压为标准,ROC曲线下面积为0.637(P=0.016),当食团内压≥5.15 mmHg时,其从EGJOO中鉴别出A-EGJOO的敏感度为78.60%、特异度为50.70%。结论:EGJOO患者的常见症状为胸痛、吞咽困难,常见的病因除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胃交界部各类良、恶性病变外,还存在食管胃交界部腔外病变及非消化道疾病等原发病因。在食管动力特点上,A-EGJOO患者的食团内压高于F-EGJOO患者,在EGJOO亚型的鉴别诊断中,食团内压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由于ROC曲线下面积小于0.7,作为鉴别诊断指标的意义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活动障碍 食管胃接合处 胃食管反流
下载PDF
静脉给药镇静技术在2582例口腔外科门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菲 赵阳阳 +4 位作者 关明 王晶 许向亮 刘宇 翟新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1-186,共6页
目的:分析镇静给药镇静技术用于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患者基本资料,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评价该技术用于口腔外科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统计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行静脉镇静下口腔颌面外... 目的:分析镇静给药镇静技术用于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患者基本资料,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评价该技术用于口腔外科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统计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行静脉镇静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监测数值、镇静、镇痛用药情况、手术和镇静时长、术中镇静效果及术后顺行性遗忘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年间进行静脉镇静下口腔外科手术共2582人次,患者年龄段集中于3.5岁至10岁及21~40岁。疾病种类最多的为多生牙,占38%(981/2582),阻生智牙占30%(775/2582),其他疾病共占32%。围手术期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数值在患者入室、局部麻醉、手术切开、手术开始10 min及术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独使用咪达唑仑静脉镇静占69%(1781/2582);单独使用丙泊酚占7%(181/2582);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复合镇静占24%(620/2582)。使用的静脉麻醉性镇痛药物主要为芬太尼、氟比洛芬酯、酮咯酸氨丁三醇,分别占33%(852/2582)、23%(594/2582)、6%(157/2582),未使用静脉镇痛药患者占35%(907/2582)。手术总时长平均(31.2±20.8)min,镇静给药总时长平均(38.4±19.2)min;术中总体镇静效果较好,Ramsay镇静评分多为2~4分;术后患者对局部麻醉注射、手术切开、牙钻声音的顺行性遗忘率分别为94%(2431/2582)、92%(2375/2582)、75%(1452/1936)。结论:静脉镇静下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提高了手术的舒适性,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镇静 镇痛 麻醉 口腔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37
18
作者 刘冰川 孙川 +9 位作者 邢永 周方 田耘 姬洪全 张志山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侯国进 高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0-297,共8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中青年(18~60岁)...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中青年(18~6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受伤原因、骨折侧别、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骨折线部位、Garden分型、Pauwels分型、复位方式(切开或闭合)、内固定方式及复位质量等资料。依据患者随访的X线及MRI影像资料明确ANFH的诊断。内固定方式采用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CCS)或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加或不加抗旋转螺钉)。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各因素与术后发生ANFH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共113例,包括男性63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43.17±12.34)岁,平均随访时间(25.08±16.17)个月。ASA分级包括Ⅰ级21例,Ⅱ级55例和Ⅲ级37例。受伤原因包括低能量创伤76例及高能量创伤37例。骨折侧别包括左侧61例,右侧52例。骨折线部位包括头下型37例,经颈型74例及基底型2例。Garden分型包括Ⅰ型3例,Ⅱ型46例,Ⅲ型39例及Ⅳ型25例。Pauwels分型包括Ⅰ型21例、Ⅱ型55例及Ⅲ型37例。患者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为(3.88±3.66)d,采用闭合及切开复位的患者分别有108例及5例,内固定采用CCS的患者63例,DHS的患者50例。骨折复位质量包括A级91例、B级18例、C级4例。术后共发生ANFH 18例,发生率为15.93%(18/113)。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受伤原因(OR=0.19,P<0.01)、Garden分型(OR=0.13,P<0.01)、Pauwels分型(OR=0.12,P=0.02)、内固定方式(OR=3.29,P=0.04)及骨折复位质量(OR=0.33,P<0.01)等5种因素与术后ANFH有显著相关性,将这5种因素进一步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受伤原因(OR=4.11,P=0.03)与Garden分型(OR=4.85,P=0.04)与术后ANFH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受伤原因、Garden分型、Pauwels分型、内固定方式及骨折复位质量等因素会增加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ANFH的风险,其中受伤原因和骨折Garden分型的相关性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经口暴露90天对大鼠粪便代谢组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硕 陈章健 +3 位作者 周迪 郑湃 张家赫 贾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7-463,共7页
目的:通过粪便代谢组学,探索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TiO2 NPs)经口染毒90 d对大鼠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2只清洁级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0和50 mg/kg体... 目的:通过粪便代谢组学,探索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TiO2 NPs)经口染毒90 d对大鼠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2只清洁级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0和50 mg/kg体质量的TiO2 NPs持续灌胃90 d,对TiO2 NPs的粒径、晶型、纯度、比表面积进行表征,并在第90天收集大鼠的新鲜粪便。经过冻干、亲水相萃取等前处理后,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系统(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exactive orbitrap-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system,UPLC-QEMS)对粪便代谢物进行非靶向测定,鉴定标注检测得到的代谢物,并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iO2 NPs染毒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粪便代谢组学共发现22种代谢物浓度发生显著改变,其中黄嘌呤、甲基腺嘌呤、羟基吡啶、蛋氨酸亚砜等15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上升,乙酰组胺、派可林酸、咪唑乳酸、缬氨酸等7种代谢物浓度显著下降。N-乙酰组胺、缬氨酸和蛋氨酸亚砜的改变倍数大于16倍。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发现,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和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通路这两个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错误发现率<0.05,通路受影响程度>0.10)。结论:TiO2 NPs经口染毒90 d可扰乱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并导致大鼠粪便中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发生显著改变,提示TiO2 NPs经口暴露对大鼠的毒性作用可能与肠道及肠道菌群代谢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代谢组学 粪便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3种口腔颌面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成血管内皮分化潜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静 赵玉鸣 +7 位作者 饶南荃 汪晓彤 方滕姣子 李晓霞 翟越 李静芝 葛立宏 王媛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0-906,共7页
目的:研究来自口腔颌面部的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和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的增殖能力及成... 目的:研究来自口腔颌面部的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和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的增殖能力及成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潜能,为血管组织工程再生种子细胞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取临床乳牙和恒牙牙髓组织及颌骨组织并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相应的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相关表面抗原的表达。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Matrigel三维培养技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通过管腔计数及real-time PCR技术比较3种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能力。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技术观察3种不同间充质干细胞新生血管能力。结果:3种干细胞均阳性表达CD73、CD90、CD105、CD146,阴性表达CD34、CD45,符合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规律。SHED和DPSC的CD146表达率多于BMSC,CCK-8法检测显示SHED的增殖能力最强。诱导后的3种细胞均可在Matrigel基质胶上形成管腔样结构,诱导后SHED和BMSC形成的血管总长度大于DPSC,SHED形成的管腔数多于BMSC和DPSC。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几种成血管相关的细胞因子在不同细胞间表达存在差别。诱导后SHED的CD31、VEGFR2、vWF表达显著高于另外两种细胞。BMSC的VEGFR1表达量高于其他组,SHED高于DPSC。VEGF的表达在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细胞在CAM上计数新生血管数目显示较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ED组血管总长度较空白对照和BMSC大。结论:SHED、DPSC及BMSC均能向成血管内皮细胞方向诱导分化且在Matrigel培养基上形成血管和管腔,SHED具有更强的分化和形成管腔的能力,同时SHED较BMSC及DPSC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 牙髓干细胞 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