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环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11917被引量94156H指数96
《中国环境科学》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中国重大环境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态、环境地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环境法、环境管理、环境规...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6923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2201/X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1,9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_(3)N_(4)/Pd/Bi_(2)WO_(6)光催化剂协同降解苯扎贝特机理研究
1
作者 尹泽 高博熠 +1 位作者 刘愿强 高爱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2024年第5期2504-2513,共10页
利用贵金属Pd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和形貌可控Bi2WO6的光催化协同作用,通过低温水热法设计合成具有高效可见光活性的花状g-C_(3)N_(4)/Pd/Bi_(2)WO_(6)异质结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异质结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BZF的去除率均高于g-C_(... 利用贵金属Pd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和形貌可控Bi2WO6的光催化协同作用,通过低温水热法设计合成具有高效可见光活性的花状g-C_(3)N_(4)/Pd/Bi_(2)WO_(6)异质结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异质结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BZF的去除率均高于g-C_(3)N_(4),g-C_(3)N_(4)/Bi_(2)WO_(6),Pd/g-C_(3)N_(4)和Bi_(2)WO_(6),其中,50%g-C_(3)N_(4)/Pd/Bi_(2)WO_(6)对BZF的去除率为96%,是Pd/g-C_(3)N_(4)的1.8倍,g-C_(3)N_(4)和Bi_(2)WO_(6)的2.7倍.基于表征分析可知,g-C_(3)N_(4)/Pd/Bi_(2)WO_(6)复合催化剂中Bi_(2)WO_(6)呈现中心辐射花状纳米结构,并与层状Pd/g-C_(3)N_(4)连接;贵金属Pd可作为电子传输的介质,促进g-C_(3)N_(4)和Bi_(2)WO_(6)Z型异质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协同提升可见光催化活性.淬灭实验和EPR表征证实了·OH是g-C_(3)N_(4)/Pd/Bi_(2)WO_(6)催化降解BZF的主要活性物质,LC-MS/MS分结果表明羟基化作用取代贝特链是BZF降解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贝特 Pd g-C_(3)N_(4) Bi_(2)WO_(6) 异质结
下载PDF
纳米气泡对枝孢菌锰氧化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
2
作者 朱丽娜 刘蕴思 李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141-6148,共8页
以锰氧化枝孢菌Cladosporium sp.XM0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纳米气泡水配制的培养基中枝孢菌的锰去除速率和表观形态,探究纳米气泡对单菌种锰氧化枝孢菌锰氧化过程的影响,并通过枝孢菌在不同浓度的纳米气泡培养下基因表达结果... 以锰氧化枝孢菌Cladosporium sp.XM0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纳米气泡水配制的培养基中枝孢菌的锰去除速率和表观形态,探究纳米气泡对单菌种锰氧化枝孢菌锰氧化过程的影响,并通过枝孢菌在不同浓度的纳米气泡培养下基因表达结果探究其机理.结果表明,由于纳米气泡的缓释性和富氧作用,7.49×10^(6)particles/mL的低浓度纳米气泡能促进枝孢菌的锰氧化过程;而浓度为7.49×10^(7)particles/mL的高浓度纳米气泡则可能因高氧压力抑制枝孢菌的锰氧化过程.因此,可利用低浓度纳米气泡高效获取生物锰氧化物.这一发现在提高制备生物锰氧化物的效率和经济性的同时拓展了纳米气泡和生物锰氧化在环境领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气泡 生物锰氧化 枝孢菌 基因表达 经济性 机理
下载PDF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卫星遥感研究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戴刘新 梁明珺 +6 位作者 张莹 谢一凇 刘兴润 李莉 张新伟 樊程 李正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81-2094,共14页
氧化亚氮(N_(2)O)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氮氧化物污染与治理也成为我国“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重点,气候变化评估与环境保护均对N_(2)O卫星遥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回顾了N_(2)O卫星遥感的主要进展,卫星载荷方面,从天底、临边、掩... 氧化亚氮(N_(2)O)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氮氧化物污染与治理也成为我国“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重点,气候变化评估与环境保护均对N_(2)O卫星遥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回顾了N_(2)O卫星遥感的主要进展,卫星载荷方面,从天底、临边、掩星3种观测方式介绍了N_(2)O卫星观测的历史进程;反演算法方面,根据观测方式的不同分别介绍了最优估计算法、剥洋葱算法、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法.相较于国际上N_(2)O卫星遥感起步早且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我国的N_(2)O卫星遥感监测能力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研究现状的梳理和总结,提出了N_(2)O卫星遥感的发展趋势和建议,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2)O 卫星遥感 反演算法 温室气体
下载PDF
水稻田垂直剖面土壤稀土元素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价——基于锶钕同位素示踪结合MixSIAR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劼 闫钰 +5 位作者 于瑞莲 翁铂森 胡恭任 崔建勇 颜妍 黄华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02-3012,共11页
为研究水稻田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来源及生态风险,采集了福建省东南部地区3个水稻田垂直剖面土壤及周边潜在源样品,分析测定垂直剖面土壤和潜在源中稀土元素含量及锶钕同位素组成.在垂直剖面土壤和潜在源稀土元素含量、地球化学特... 为研究水稻田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来源及生态风险,采集了福建省东南部地区3个水稻田垂直剖面土壤及周边潜在源样品,分析测定垂直剖面土壤和潜在源中稀土元素含量及锶钕同位素组成.在垂直剖面土壤和潜在源稀土元素含量、地球化学特征定性分析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来源的基础上,利用锶钕同位素结合MixSIAR模型定量计算各潜在源对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具体贡献,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与MixSIAR模型计算贡献率结果相结合,得出潜在源对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结果表明,P1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层,稀土元素达到中等生态风险水平;P2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受化肥影响较大,浅层土壤中稀土元素生态风险大于深层土壤;P3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稀土元素生态风险较小.垂直剖面土壤中稀土元素生态风险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同时自然来源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钕同位素 MixSIAR模型 稀土元素 垂直剖面土壤 生态风险
下载PDF
河北省中南部二氧化碳浓度的飞机探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文琪 姚波 +3 位作者 吴国明 董航宇 麦榕 许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5-531,共7页
为探究河北省中南部CO_(2)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空中国王350飞机搭载高精度CO_(2)分析仪和相关辅助设备,对石家庄、邢台城市上空(600~5600m)CO_(2)浓度进行飞机探测,探测期间共飞行4架次,取得7组CO_(2)浓度垂直廓线数据,探测期间CO_(2)浓... 为探究河北省中南部CO_(2)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空中国王350飞机搭载高精度CO_(2)分析仪和相关辅助设备,对石家庄、邢台城市上空(600~5600m)CO_(2)浓度进行飞机探测,探测期间共飞行4架次,取得7组CO_(2)浓度垂直廓线数据,探测期间CO_(2)浓度最小值为398.3×10^(-6),最大值为414.6×10^(-6),多架次垂直方向上平均浓度为(401.4~403.9)×10^(-6).CO_(2)浓度随高度的增加,无明显规律性变化.边界层顶位于1000~2000m左右高度,在边界层顶以下受近地面排放源的影响较大.2500m高度上,其浓度随高度变化均存在一个短暂减小的趋势,高空基本不受近地面污染源的影响,CO_(2)浓度接近地面本底浓度.在同一高度上,白天CO_(2)浓度均略高于夜间.夜间CO_(2)在混合层聚集,混合层顶浓度达最大.邢台上空的CO_(2)与CH_(4)的浓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90,表明邢台CO_(2)与CH_(4)可能具有相同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浓度 飞机观测 垂直廓线 石家庄 邢台
下载PDF
城市湿地水生植物对附生轮虫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梁迪文 刘璐 +7 位作者 黄春荣 叶蓁 孙双双 许睿 杨宇峰 董家华 梁明易 钟志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5-265,共11页
于2021年6~10月对海珠湿地连通水系水区及三类水生植物体表附生的轮虫群落结构开展研究,分析水生植物附生轮虫多样性及群落动态特征.研究期间共记录轮虫70种,其中水生植物水区最多,记录47种.水生植物均有大量轮虫附生,变化范围在108~582... 于2021年6~10月对海珠湿地连通水系水区及三类水生植物体表附生的轮虫群落结构开展研究,分析水生植物附生轮虫多样性及群落动态特征.研究期间共记录轮虫70种,其中水生植物水区最多,记录47种.水生植物均有大量轮虫附生,变化范围在108~5826ind./gdw之间,且附生轮虫丰度呈现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的变化趋势.水生植物附生群落、无植物水区和水生植物栽培区3种生境轮虫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明显.水生植物附生群落中游动能力较弱的腔轮虫、镜轮虫、鞍甲轮虫等敏感类群占据优势,而无水生植物区和水生植物水区群落中以游泳能力较强的多肢轮属、龟纹轮属和臂尾轮属等耐污类群占据优势.3类型水生植物附生轮虫群落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s均匀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无植物栽培水区(P<0.05).3类水生植物均为轮虫提供了生境支持,有效提高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浮游动物 城市生态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庐山地区黑碳气溶胶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刘诚 邓力琛 +5 位作者 钱悦 闫爱军 方小珍 潘媛媛 郭威 谢亚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12-4524,共13页
利用2018~2020年庐山观测站的黑碳气溶胶(BC)浓度,结合气象数据、污染物数据及后向轨迹模型,对该地区BC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0年庐山BC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3a BC年平均浓度为(0.606±0.474)μg/m^(3)... 利用2018~2020年庐山观测站的黑碳气溶胶(BC)浓度,结合气象数据、污染物数据及后向轨迹模型,对该地区BC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0年庐山BC平均浓度呈下降趋势,3a BC年平均浓度为(0.606±0.474)μg/m^(3),但BC本底浓度每年增加约0.035μg/m^(3).从月变化上来看,BC浓度最小值出现在7月(0.455±0.184)μg/m^(3),最大值出现在1月(0.742±0.603)μg/m^(3).BC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在正午及午后出现最大值,各个季节BC浓度在周末均高于工作日,与城市地区结果明显相反.观测期间,BC/PM_(2.5)占比随PM_(2.5)浓度增加而减小(5.2%减少至2.4%),平均占比为3.4%.BC与SO_(2)和NO_(2)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和0.26,但与CO无显著相关,表明庐山地区局地源排放其自身影响较小,BC主要与区域输送或山下垂直传输等气象过程相关.后向轨迹和PSCF潜在源贡献结果表明庐山BC来源存在季节差异,冬春季主要受来自西北和华北气团影响,潜在贡献源主要在陕西−河南−湖北一带及长三角地区.秋季气团主要来自长三角和华北地区,而夏季气团主要来自东南沿海,对应的潜在源贡献区呈类似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黑碳气溶胶 污染物 气象条件 潜在源贡献 背景站
下载PDF
中国水环境协同治理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治水流程闭环与协同机制统筹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宁 李海洋 +2 位作者 张俊飚 汪子晨 江梦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763-6777,共15页
基于“前端管控、中端处理、末端保护”的治水流程闭环思路,从水资源禀赋、水污染防治及水资源保护三个维度构建了水环境治理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及空间核密度模型探究了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水环境治理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 基于“前端管控、中端处理、末端保护”的治水流程闭环思路,从水资源禀赋、水污染防治及水资源保护三个维度构建了水环境治理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及空间核密度模型探究了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水环境治理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基于此,依据“空间-政策-经济”(S-P-E)协同矩阵划分协同治理区域并测度其协同治理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水环境治理水平呈现“东部领、中西追、整体升、省域差异波动扩增”的时空演化特征.现阶段我国可划分8个具有“空间邻近、政策扩散、经济关联”协同特征的水环境协同治理区域,各区域间治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上均表征为“S”型波动上升态势,且进一步发现水环境治理发展优势是区域水环境协同治理提升的必要条件.农、工业结构、农业机械化及经济发展对水环境协同治理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对外开放、城市化及人口密度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工业密度与技术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效应,且水环境协同治理自身具备明显的“动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协同治理 时空演化特征 影响因素 治水流程闭环 协同机制统筹
下载PDF
纳滤膜镁锂分离机理与选择渗透性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武斌 王锦 +4 位作者 窦蒙蒙 张清云 王晓月 霍凯利 韩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83-3993,共11页
回顾了近几年关于纳滤膜分离镁锂的研究报道,主要从纳滤膜理化特征、离子电性及水合特性入手,阐述了复合纳滤膜在盐湖提锂中的主要机制.以界面聚合法为基础,梳理了近年来水相单体设计、油相单体设计、聚酰胺层表面接枝、反向界面聚合、... 回顾了近几年关于纳滤膜分离镁锂的研究报道,主要从纳滤膜理化特征、离子电性及水合特性入手,阐述了复合纳滤膜在盐湖提锂中的主要机制.以界面聚合法为基础,梳理了近年来水相单体设计、油相单体设计、聚酰胺层表面接枝、反向界面聚合、引入中间层以及支撑层改性等方法制备的复合纳滤膜分离镁锂的研究,阐述了层层自组、涂覆交联法在优化纳滤膜性能中的特点.最后,从膜的调控方法、实际环境的应用、工业上的开发等方面对NF膜分离镁锂做出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纳滤提锂等领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锂 纳滤分离 界面聚合 选择渗透 改性膜
下载PDF
区域创新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酌基 韩先锋 尹玉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55-3264,共10页
基于中国278个地级市2006~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实施对地区碳排放量与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处理效应的异质性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效驱动了碳排放的量降质升(... 基于中国278个地级市2006~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实施对地区碳排放量与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对处理效应的异质性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效驱动了碳排放的量降质升(平均值为-0.078和0.108);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通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驱动绿色技术创新以及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最终实现有效降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地区发挥了不同的政策效用,在东部与经济增速较慢地区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有成效,对中西部与经济增速较快地区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碳排放 量与质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太原市大气降尘化学组分及来源的粒径分布
11
作者 田霄 谢宇琪 +5 位作者 许博 卫昱婷 徐晗 张忠诚 冯银厂 史国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55-2762,共8页
2019年11月~2020年12月,从太原市8个监测站点采集的大气降尘样品,进行化学组分和粒径分析,研究了降尘化学组分及降尘来源的粒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太原市降尘的粒径大小受地理位置影响显著,呈现南部粒径大,北部粒径小的特点,... 2019年11月~2020年12月,从太原市8个监测站点采集的大气降尘样品,进行化学组分和粒径分析,研究了降尘化学组分及降尘来源的粒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太原市降尘的粒径大小受地理位置影响显著,呈现南部粒径大,北部粒径小的特点,且呈现秋冬季粒径偏大的季节特点,这与太原市降尘污染源的时空分布有关.此外,不同粒径大小降尘的化学组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尤其是OC、SO_(4)^(2-)和无机元素Ca、Si和Fe等组分.源解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源对太原市各粒径大小降尘样品的贡献均较高(33.7%~37.5%).同时,建筑尘源(21.8%~31.6%)和钢铁工业源(5.1%~18.1%)对中粒径和粗粒径降尘具有显著贡献,燃煤源对细粒径降尘的影响也不可忽视(14.1%~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粒径特征 受体模型 来源解析
下载PDF
混合滤料的润湿性及其过滤处理含油废水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满世德 祁军业 +1 位作者 车应龙 未碧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05-2111,共7页
为了探究两种润湿性相反的特殊润湿性滤料的耦合作用,将超疏水超亲油石英砂滤料和超亲水水下超疏油石英砂滤料均匀混合,研究了混合滤料的润湿性以及过滤除油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滤料混合组成的固体表面润湿性不满足每种滤料润湿性的加权... 为了探究两种润湿性相反的特殊润湿性滤料的耦合作用,将超疏水超亲油石英砂滤料和超亲水水下超疏油石英砂滤料均匀混合,研究了混合滤料的润湿性以及过滤除油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滤料混合组成的固体表面润湿性不满足每种滤料润湿性的加权平均关系,更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决定系数高达0.9992;交替润湿性对过滤除油效率具有耦合增强作用.混合滤料的疏水亲油性越强,其除油效率、归一化附着效率和渗透系数都越大,反之亦然.滤料粒径越小,归一化附着效率的变化斜率越大,而滤速和床深对归一化附着效率的变化斜率影响不明显.滤料的疏水性具有增阻的效应,流速的增加有助于增大滤层的渗透系数.以上研究成果可为特殊润湿性混合滤料过滤处理含油废水提供研究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滤 含油废水 润湿性 渗透系数 石英砂滤料 超疏水 超亲水
下载PDF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13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1,共1页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2017年8~9月组织权威专家,从2013~2017年发表在具有CN号的中国科技期刊上的环境学科所有论文中遴选优秀论文,推荐参加“第二届(2017年度)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并组织专家参与线下评审会,最终《中国环...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2017年8~9月组织权威专家,从2013~2017年发表在具有CN号的中国科技期刊上的环境学科所有论文中遴选优秀论文,推荐参加“第二届(2017年度)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并组织专家参与线下评审会,最终《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6期刊发的薛文博、付飞、王金南、唐贵谦、雷宇、杨金田、王跃思等人的文章“中国PM_(2.5)跨区域传输特征数值模拟研究”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是环境学科唯一入选的一篇论文,论文作者获得奖金一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协 中国科技期刊 优秀科技论文 环境学科 评审会 传输特征 跨区域 权威专家
下载PDF
磁性氧化石墨电催化活性及净化印染废水效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伏明浩 卢钧 +2 位作者 陈泉源 刘晓琛 郑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72-1680,共9页
采用高铁酸钾作为铁前驱体和氧化剂氧化石墨矿物,原位合成磁性氧化石墨(MGO)催化剂.磁性氧化石墨与碳黑(CB)混合在碳纤维布基底上制备阴极(MGO/CB),将溶解氧还原生成活性氧(ROS)氧化处理含活性红X-3B染料的模拟废水,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 采用高铁酸钾作为铁前驱体和氧化剂氧化石墨矿物,原位合成磁性氧化石墨(MGO)催化剂.磁性氧化石墨与碳黑(CB)混合在碳纤维布基底上制备阴极(MGO/CB),将溶解氧还原生成活性氧(ROS)氧化处理含活性红X-3B染料的模拟废水,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化学手段表征磁性氧化石墨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及电化学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片层状MGO表面锚定着不同晶体结构的纳米氧化铁粒子,活性成分存在协同催化作用;煅烧温度对氧化铁晶相及催化活性有一定影响,煅烧温度为300℃时制备的MGO阴极电化学降解活性红X-3B效果最佳,在阴极直接还原作用和^(1)O_(2)、·O_(2)^(-)等自由基作用下,4h脱色率达到100%,CODcr去除率达到77.1%;磁性氧化石墨性能稳定,至少可重复使用9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红X-3B 电化学氧化 磁性氧化石墨 氧化铁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区域碳储量的时空变化和预测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赫晓慧 徐雅婷 +2 位作者 范学峰 耿庆玲 田智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65-2976,共12页
为了有效评估中原城市群碳储量,运用灰色预测模型获取动态碳密度数据,结合Dyna-CLUE模型和InVEST模型,动态评估2005~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下不同情景的碳储量演变特征,以及城市发展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20年中原城市群碳储量... 为了有效评估中原城市群碳储量,运用灰色预测模型获取动态碳密度数据,结合Dyna-CLUE模型和InVEST模型,动态评估2005~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下不同情景的碳储量演变特征,以及城市发展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20年中原城市群碳储量分别为1689.59×10^(6)t、2035.36×10^(6)t、2066.34×10^(6)t和2093.05×10^(6)t,呈现持续增加趋势;2030年经济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分别为2162.45×10^(6)t、2179.39×10^(6)t和2174.28×10^(6)t,经济发展情景下碳储量最低,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最高.碳储量变化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的下降导致其碳储量减少约250×10^(6)t,林地面积的扩张导致其碳储量增加约103.4×10^(6)t,建设用地的扩张导致其碳储量增加约87.77×10^(6)t;耕地和草地面积与总碳储量呈较弱的负相关关系,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与总碳储量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2005~2030年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的碳储量分别为11.38×10^(6)t~214.24×10^(6)t,碳储量的变化反映出城市土地碳排放在2030年之前已经达到峰值,且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情景可能更适合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土地利用 Dyna-CLUE模型 InVEST模型 碳储量
下载PDF
纳米ZnO胁迫下SBBR污染物去除性能及微生物群落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静湉 胡鹏 +2 位作者 蔡怡婷 李卫平 刘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658-3665,共8页
为探究生物膜处理系统对纳米ZnO的耐受性能,构建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开展纳米ZnO对生物膜的胁迫试验.计算纳米ZnO在生物膜中的累积量,研究其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性能影响,判定SBBR对纳米ZnO的耐受阈值.通过测定生物量、微生物... 为探究生物膜处理系统对纳米ZnO的耐受性能,构建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开展纳米ZnO对生物膜的胁迫试验.计算纳米ZnO在生物膜中的累积量,研究其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性能影响,判定SBBR对纳米ZnO的耐受阈值.通过测定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变化,分析微生物群落对纳米ZnO的响应.结果表明:低浓度(1~10mg/L)纳米ZnO对COD、NH_(4)^(+)-N、溶解性磷(SOP)去除无显著影响,但5mg/L纳米ZnO对微生物代谢速率和生物活性产生促进作用.纳米ZnO浓度逐增至50mg/L,对生物量、微生物活性抑制作用增强,COD、NH_(4)^(+)-N、SOP去除率分别下降26.45%、57.83%和43.50%.纳米ZnO的胁迫对SBBR中COD去除性能影响最小,对NH_(4)^(+)-N影响较大.COD所指示SBBR的纳米ZnO耐受阈值为911.49mg,而NH_(4)^(+)-N、SOP所指示的耐受阈值为579.83mg.纳米ZnO的胁迫降低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改变了群落结构组成,Proteobacteria和Chlorofiexi相对丰度由21.09%和7.03%分别降至8.00%和2.60%,致使NH_(4)^(+)-N去除受到显著抑制;Patescibacteria丰度由9.33%突增至56.64%,为有机物的去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污染物去除性能及微生物活性表明,SBBR生物膜系统对纳米ZnO的耐受性强于活性污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BR 纳米ZNO 耐受阈值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复杂DNAPL污染源区溶解相污染通量的升尺度计算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美钰 施小清 +2 位作者 马春龙 康学远 杜方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95-2104,共10页
重非水相液体(DNAPL)污染场地中NAPL相污染物会持续溶解于地下水中,释放出溶解相污染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准确评估DNAPL污染场地源区下游的溶解相污染通量至关重要.由于介质的非均质性常形成复杂DNAPL污染源区,其溶解相污染通量往往... 重非水相液体(DNAPL)污染场地中NAPL相污染物会持续溶解于地下水中,释放出溶解相污染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准确评估DNAPL污染场地源区下游的溶解相污染通量至关重要.由于介质的非均质性常形成复杂DNAPL污染源区,其溶解相污染通量往往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目前溶解相污染通量计算普遍采用Christ等提出的双域升尺度模型,但该模型仅适用于弱非均质性的污染源区.本文基于大量强非均质性条件下的污染源区数值算例,修正了Christ双域模型中污染源区衰减指数的经验公式,将该模型的适用范围推广至强非均质性的复杂污染源区.通过蒙特卡罗数值算例及两个二维砂箱试验数据验证了修正模型的适用性和精度.对比结果表明:修正模型可广泛适用于不同结构的复杂DNAPL污染源区,与以往的计算方法相比,修正模型计算的溶解相污染通量精度提高了约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非水相液体 溶解相污染通量 离散状和池状结构的质量比 污染源区衰减 升尺度模型
下载PDF
基于UMT模型的幸福河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6
18
作者 靳春玲 李燕 +2 位作者 贡力 田洁 张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66-1476,共11页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建立包含健康之河、平安之河、富民之河、和谐之河、文化之河、宜居之河6个层级的幸福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未确知测度理论(Unascertained measure theory,UMT)与障碍诊断模型,以黄河甘肃段、宁夏段、内蒙古段为...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建立包含健康之河、平安之河、富民之河、和谐之河、文化之河、宜居之河6个层级的幸福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未确知测度理论(Unascertained measure theory,UMT)与障碍诊断模型,以黄河甘肃段、宁夏段、内蒙古段为例,分析其2015~2019年幸福河建设绩效并分别对阻碍幸福河建设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甘肃段幸福河等级由2015年的Ⅳ等级(不幸福)提升至Ⅱ等级(幸福),绩效指数从2015年的2.565提升至2019年的3.471;平安之河层级障碍度总体呈增长势,年均增长速度为10.94%,其余层级障碍度总体呈减少趋势,在未来建设中应以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水土流失治理比例为重点提升方向.宁夏段幸福河等级指数由2015年的Ⅲ等级(一般)提升至Ⅱ等级(幸福),绩效指数从2015年的2.558提升至2019年的3.302;健康之河、宜居之河、平安之河层级障碍度呈增长势,年均增长速度为7.29%、3.60%和1.98%;宜居之河层级障碍度均值达到26.870%,是制约宁夏段幸福河建设的最大障碍因子,在未来建设中应以提高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减少万元GDP用水量为重点提升方向.内蒙古段幸福河等级指数由2015年的Ⅲ等级(一般)提升至Ⅱ等级(幸福),绩效指数从2015年的2.782提升至2019年的3.387;宜居之河、健康之河、平安之河层级障碍度呈增长势,年均增长速度为8.93%、3.91%和3.71%;宜居之河层级障碍度均值达到28.90%,是制约内蒙古段幸福河建设的最大障碍因子,在未来建设中应以减少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比例为重点提升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河 马斯洛需求理论 未确知测度 障碍度 黄河
下载PDF
磁性阳离子型壳聚糖絮凝剂去除Cr(Ⅵ) 被引量:5
19
作者 郑怀礼 钟政 +4 位作者 邹宏 白莹 赵瑞 丁魏 蒋君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45-752,共8页
以二氧化硅和硅烷偶联剂(KH-570)包裹的磁性Fe_(3)O_(4)作为磁芯,壳聚糖(CS)、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作为接枝单体,通过低压紫外光引发合成新型磁性壳聚糖絮凝剂(FSCAD),研究该材料对Cr(Ⅵ)的去除性能.采用傅立... 以二氧化硅和硅烷偶联剂(KH-570)包裹的磁性Fe_(3)O_(4)作为磁芯,壳聚糖(CS)、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作为接枝单体,通过低压紫外光引发合成新型磁性壳聚糖絮凝剂(FSCAD),研究该材料对Cr(Ⅵ)的去除性能.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图谱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絮凝剂进行表征,显示材料成功制备并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系统探究了pH值、絮凝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干扰离子对絮凝性能的影响并拟合絮凝剂絮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絮凝剂絮凝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在投加量为900mg/L、pH值为3、反应时间为60min时FSCAD对低浓度Cr(Ⅵ)废水的去除效果可达到9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絮凝剂 低压紫外光 壳聚糖 接枝改性 六价铬
下载PDF
电场辅助活性炭吸附法去除水中的Cu^(2+)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新源 李爱民 +4 位作者 刘佩春 李阳 宋海鸥 刘玉斌 战树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77-683,共7页
通过电场辅助活性炭吸附水中的Cu^(2+),分析吸附机理,pH值对Cu^(2+)吸附的影响以及活性炭电极的再生性.结果表明,活性炭电极添加电场后,Cu^(2+)的去除率明显提高,当活性炭电极间施加1.0V电压时,Cu^(2+)的去除率提高了223.5%.通过Langmui... 通过电场辅助活性炭吸附水中的Cu^(2+),分析吸附机理,pH值对Cu^(2+)吸附的影响以及活性炭电极的再生性.结果表明,活性炭电极添加电场后,Cu^(2+)的去除率明显提高,当活性炭电极间施加1.0V电压时,Cu^(2+)的去除率提高了223.5%.通过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分析,添加电场后,活性炭电吸附Cu^(2+)主要是带电活性炭表面形成的双电层作用,而不仅仅是活性炭表面化学吸附点位.pH值对电场辅助活性炭吸附水中Cu^(2+)的影响极大,pH值太低时,水中H^(+)会与Cu^(2+)竞争活性炭表面化学吸附点位以及双电层点位.研究发现采用电极短接方式可提高Cu^(2+)后的脱附率及脱附速率,脱附率达到79.1%.通过FTIR图谱可知,表面官能团—COOH和—C=O吸附的Cu^(2+)难以脱附出来,但得益于此,再循环吸附-脱附2~4次时,主要以双电层静电吸附为主,脱附效率提高,电极的再生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活性炭 吸附 铜离子 脱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