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2473被引量6035H指数25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主要报道凝聚态物理学、光学、量子物理、粒子加速器物理学、高能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固 体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学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有重要意义的成果。查看详情>>
  • 曾用名 中国科学:G辑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4-7275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5848/N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2,473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征稿简则
1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简介:《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Astronomy (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物理学、力学和天文学基础研究与... 简介:《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Astronomy (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物理学、力学和天文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广泛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月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刊物 《中国科学》 中国科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征稿简则 最新研究成果 物理学 杂志社出版
原文传递
类星体径向和横向的Mg^(+)吸收研究
2
作者 陈哲耕 陈志福 +1 位作者 王志文 庞婷婷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7-185,共9页
天球上靠近的两个高红移类星体(也称为背景类星体)与低红移类星体(也称为前景类星体)组成一对类星体对.本文利用斯隆数字巡天光谱数据,获得22对类星体对,其前景类星体的径向方向(视线方向)和横向方向(垂直视线方向)都探测到成协的MgⅡλ... 天球上靠近的两个高红移类星体(也称为背景类星体)与低红移类星体(也称为前景类星体)组成一对类星体对.本文利用斯隆数字巡天光谱数据,获得22对类星体对,其前景类星体的径向方向(视线方向)和横向方向(垂直视线方向)都探测到成协的MgⅡλλ2796;2803吸收线,其中,横向方向的吸收线通过背景类星体光谱探测,径向方向的吸收线通过前景类星体光谱探测.这22对类星体对在前景类星体处的投影距离范围是101.7-473.9 kpc.研究发现,前景类星体横向方向的MgⅡλλ2796;2803吸收线由前景类星体宿主星系晕的吸收介质主导,但是径向方向的吸收线可能起源于类星体外流、宿主星系以及宿主星系晕.如果径向方向的吸收线起源于类星体宿主星系或宿主星系晕,其吸收线强度、宽度和相对类星体中心的视向速度都与横向方向的吸收线类似.但是,如果径向方向的吸收线起源于类星体外流,其吸收线强度、宽度和相对类星体中心的视向速度在较高概率上都可能与横向方向的吸收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星体 吸收线 横向 径向
原文传递
天问一号专题·编者按
3
作者 景益鹏 季江徽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共1页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2021年2月10日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科学探测. 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器搭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端. 5月22日,祝融号成...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2021年2月10日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科学探测. 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器搭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端. 5月22日,祝融号成功驶离着陆器平台,对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11月8日,天问一号环绕器顺利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截至2022年2月4日,天问一号在轨工作561天,目前各系统工作状态正常.天问一号开启了中国行星探测的新征程,实现了在深空探测领域的自主创新与技术跨越,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航天事业 航天发射场 火星探测器 行星探测 科学探测 着陆器 海南文昌 火星表面
原文传递
基于着陆器地基测量的火星定向参数确定
4
作者 杨轩 鄢建国 +4 位作者 Le Maistre Sebastien Dehant Véronique 叶茂 金炜桐 李斐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37,共12页
火星定向参数的精确测定对约束火星内部结构以及极区干冰变化的建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未来的火星着陆任务,仿真分析了利用双程多普勒与距离测量方法直接跟踪着陆器,解算火星定向参数所能达到的精度.结果表明,通过双程多普勒和双程测距... 火星定向参数的精确测定对约束火星内部结构以及极区干冰变化的建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未来的火星着陆任务,仿真分析了利用双程多普勒与距离测量方法直接跟踪着陆器,解算火星定向参数所能达到的精度.结果表明,通过双程多普勒和双程测距直接跟踪火星着陆器超过200个工作日,将显著提高火星岁差、章动以及日长变化参数的精度,约800个工作日后,岁差参数精度可较目前提高5–10倍,章动参数精度可达到10–30 mas,日长变化与钱德勒摆动参数精度可收敛至5–10 mas,这一精度水平可以满足研究火星内部结构与大气物质交换的需要.通过分析不同纬度着陆器的解算结果,发现高纬度的着陆器有必要进行距离测量,以保持岁差和章动参数的解算精度.此外,研究还发现,当火星星历误差小于75 m时,双程多普勒数据解算火星定向参数的精度不受影响,而对于双程测距数据来说,只有当火星历表精度优于0.15 m时,定向参数的解算结果才具有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着陆器 火星定向参数 多普勒 距离测量
原文传递
北斗三号系统互操作实现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卢鋆 宿晨庚 +4 位作者 胡敏 唐祖平 袁海波 徐君毅 申建华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35,共14页
针对当前国际卫星导航应用从单一GPS时代发展到多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时代带来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本文从星座互操作、信号互操作、时间互操作和坐标互操作四个方面开展北斗三号系统与其他GNSS系统间的互操作设计.在星座设计方面,北斗... 针对当前国际卫星导航应用从单一GPS时代发展到多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时代带来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本文从星座互操作、信号互操作、时间互操作和坐标互操作四个方面开展北斗三号系统与其他GNSS系统间的互操作设计.在星座设计方面,北斗三号的星座轨道高度与倾角设计与GPS,GLONASS和Galileo三大系统的星座充分互补,全球导航卫星PDOP平均可提升37.9%;在信号体制方面,北斗三号通过相同频率相似频谱设计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互操作,并签署了兼容与互操作协议,可确保用户在不改变硬件设计的情况下同时使用各大系统导航服务;在时间基准与坐标基准方面,北斗三号系统建立与维持了与国际上高度一致的基准体系,实现与国际UTC,GLNT等时差偏差保持在50 ns以内,并与国际ITRF 2014坐标参数精度保持一致.因此,北斗三号系统通过四个方面的努力,实现了与其他GNSS的互操作,可联合美俄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 互操作 星座 信号 时间 坐标
原文传递
对太阳物理发展趋势的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鹏飞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6-140,共5页
今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近期,风云E3气象卫星搭载的望远镜成功地对太阳进行了极紫外成像观测, CHASE和ASO-S两颗太阳观测卫星也即将发射,多台2 m级的地面望远镜也已出光或正在研制,我国的太阳物理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近期,风云E3气象卫星搭载的望远镜成功地对太阳进行了极紫外成像观测, CHASE和ASO-S两颗太阳观测卫星也即将发射,多台2 m级的地面望远镜也已出光或正在研制,我国的太阳物理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本文简要概述对太阳物理发展的浅见,包括将太阳物理研究定位在四个重要领域:太阳内部与大气的结构、太阳爆发活动的物理机制、太阳爆发对行星际空间的影响,以及太阳活动与恒星活动的比较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物理 磁场 太阳爆发 空间天气
原文传递
GECAM卫星有效载荷介绍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新乔 文向阳 +23 位作者 安正华 徐岩冰 梁晓华 杨生 孙希磊 刘晓静 高旻 汪锦州 张大力 龚轲 刘雅清 赵小芸 彭文溪 朱玥 李刚 乔锐 郭东亚 廖进元 卢红 王辉 李延国 陈刚 张帆 熊少林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0-96,共17页
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ravitational wave high-energy Electromagnetic Counterpart All-sky Monitor,GECAM)卫星旨在实现对引力波事件的高能电磁对应体的全天监测,并监测全天的快速射电暴的高能辐射、特殊伽马暴以及磁... 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ravitational wave high-energy Electromagnetic Counterpart All-sky Monitor,GECAM)卫星旨在实现对引力波事件的高能电磁对应体的全天监测,并监测全天的快速射电暴的高能辐射、特殊伽马暴以及磁星爆发等高能天体爆发事件,为相关的物理研究提供能谱、光变及定位等观测数据.GECAM由两颗共轨共轭运行的卫星组成,卫星均采用反地心指向,实现视场的全天覆盖.卫星有效载荷包括两种探测器:伽马射线探测器(Gamma-Ray Detector,GRD)和荷电粒子探测器(Charged Particle Detector,CPD).GRD采用溴化镧晶体匹配SiPM(Silicon PhotoMultiplier)技术探测8 keV–2 MeV的X/γ射线,通过两颗星多探头联合探测实现对伽马暴等爆发事件的定位;CPD利用塑料闪烁体匹配SiPM技术探测300 keV–5 MeV的荷电粒子,同GRD联合可鉴别和排除空间粒子事件.有效载荷的载荷处理器(Electronics Box,EBOX)具有在轨触发定位能力,将通过北斗短报文准实时下传触发时间和定位等信息,从而引导其他望远镜进行后随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波事件 伽马暴 溴化镧 SIPM 在轨触发定位
原文传递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编辑委员会
8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原文传递
航天飞行器管路结构的动力学强度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帅 荣克林 +1 位作者 李佰灵 贾亮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96,共8页
航天飞行器管路呈现结构轻薄、力学环境恶劣、使用应力大、易产生低周疲劳的特点,曾多次发生飞行故障.随着航天飞行器向着轻质化、可重复使用、高可靠性的发展,对管路结构提出了由环境适应性定性考核向动力学强度定量评估转变的迫切要求... 航天飞行器管路呈现结构轻薄、力学环境恶劣、使用应力大、易产生低周疲劳的特点,曾多次发生飞行故障.随着航天飞行器向着轻质化、可重复使用、高可靠性的发展,对管路结构提出了由环境适应性定性考核向动力学强度定量评估转变的迫切要求.本文首先对基于Miles公式、模态均方根值等国内外管路结构动力学载荷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用其指导管路结构动力学设计.其次结合工程实际,对管路结构动力学强度分析中常用的Steinberg快速评估、基于统计模型的频域疲劳分析等理论方法及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航天领域管路结构动力学强度设计、分析与试验的研究现状,对有待于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工程和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路 强度 载荷 力学环境 试验
原文传递
石墨炔型BC_xN(x=1,2)的力学性质、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10
作者 侯循 李春梅 陈志谦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8-98,共11页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石墨炔型α-BC2N,β-BCN,γ-BC2N的结构稳定性、力学性质、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合能和声子谱验证了三种新结构是稳定存在的.研究力学性质时发现,γ-BC2N泊松比仅有0.41,垂直于平面的方向具有...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石墨炔型α-BC2N,β-BCN,γ-BC2N的结构稳定性、力学性质、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合能和声子谱验证了三种新结构是稳定存在的.研究力学性质时发现,γ-BC2N泊松比仅有0.41,垂直于平面的方向具有较好的抗压缩能力;α-BC2N,β-BCN的泊松比较大,可用作柔性薄膜材料.三种材料的带隙值分别是2.541, 0.241和1.711 e V,均是直接带隙半导体.这是因为B, N原子的介入打破了原有结构对称性,从而打开了石墨炔的带隙值.三种半导体的带隙值受应变的调控,均随应变值的增加而带隙变窄.光学性质表明新结构可对相当宽的能量范围内的光子产生响应.其中,α-BC2N和γ-BC2N的光子吸收行为从可见光区开始,而β-BCN则可吸收从红外持续到紫外能量范围内的光子.同时,三种材料的反射率都很低,光子透过率很强,可用做吸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石墨炔型BCxN(x=1 2) 力学性质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原文传递
不确定性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专题·编者按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磊 王晓军 邱志平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共2页
不确定性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理论作为传统结构设计方法的发展与延伸,已经成为现代先进产品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本专辑围绕结构不确定分析与优化设计理论,结合我国的航空、海洋、机械加工等众多工程实际领域,对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灵敏度... 不确定性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理论作为传统结构设计方法的发展与延伸,已经成为现代先进产品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本专辑围绕结构不确定分析与优化设计理论,结合我国的航空、海洋、机械加工等众多工程实际领域,对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灵敏度计算、可靠性分析,结构优化设计及其工程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优化设计 不确定性理论 结构分析 编者 专题 结构设计方法 产品结构设计 设计理论
原文传递
拓扑流及其应用专题·编者按
12
作者 李希国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共1页
物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探索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而这些规律主要表现为在某种变换下的不变性、时空变换下的不变性——能量动量守恒、以及电子场在李群的变换下导致电荷守恒和电磁场的自然存在等等.而且自然界中还存在一种比李群变换... 物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探索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而这些规律主要表现为在某种变换下的不变性、时空变换下的不变性——能量动量守恒、以及电子场在李群的变换下导致电荷守恒和电磁场的自然存在等等.而且自然界中还存在一种比李群变换更一般的变换——拓扑变换,拓扑变换下的不变性也对应某种守恒律或守恒量.物理学家在量子场论的研究中发现了磁单极、涡旋解和Skyrmion,后两者己在凝聚态中被发现.其中,Skyrmion是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在研究核子时引入的,核子的重子数是1,而Skyrmion流的荷数也是1.这些解具有拓扑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变换 编者 专题 应用 物理学家 李群变换 微观世界 动量守恒
原文传递
分子间单重态激子裂变的动力学过程与电荷转移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茜 沈成梅 +3 位作者 阎顺雅 周亮 田晓语 张勇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93,共9页
电荷转移模型是解释分子间单重态激子裂变过程的一个重要理论机制,然而对此模型的合理性仍然存在争论,对模型中涉及的电子转移过程也缺乏研究.本实验以具有激子裂变特性的红荧烯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双源共蒸发的方法制备了4个系列红荧... 电荷转移模型是解释分子间单重态激子裂变过程的一个重要理论机制,然而对此模型的合理性仍然存在争论,对模型中涉及的电子转移过程也缺乏研究.本实验以具有激子裂变特性的红荧烯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双源共蒸发的方法制备了4个系列红荧烯掺杂的混合薄膜,并在室温下分别测量了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谱及其瞬态衰减曲线.理论上,基于"S_1+S_0?1^(TT)_i?T_1+T_1"三状态反应模型,采用耦合的速率方程组对所有的发光衰减曲线进行了拟合,得到了激子裂变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速率常数.根据每种材料的摩尔质量与摩尔体积,计算了混合薄膜中红荧烯分子的平均间距.实验发现:红荧烯分子间的电子转移过程具有量子隧穿的特点,激子裂变过程的速率随分子间距的增大呈现出明显的指数下降规律.上述结果符合电荷转移模型的特征,可作为支持电荷转移模型的实验证据,这对于澄清激子裂变的微观图像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子裂变 瞬态荧光 电荷转移模型 量子隧穿
原文传递
基于地基测量数据的地月L2点探测器轨道确定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勇 李培佳 +4 位作者 樊敏 曹建峰 胡小工 王广利 郑为民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3-110,共8页
CE-5T1是探月工程三期的先导探测器,主要用于验证嫦娥五号(CE-5)飞行过程和再入返回技术,为CE-5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CE-5T1在执行完主任务之后,又飞向了地月平动点L2,并绕L2点飞行约40 d,是我国第一颗绕地月L2点飞行的探测器.本文... CE-5T1是探月工程三期的先导探测器,主要用于验证嫦娥五号(CE-5)飞行过程和再入返回技术,为CE-5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CE-5T1在执行完主任务之后,又飞向了地月平动点L2,并绕L2点飞行约40 d,是我国第一颗绕地月L2点飞行的探测器.本文利用地基测距测速和VLBI干涉测量数据,对CE-5T1绕L2点飞行期间的轨道进行了定轨计算并分析精度.轨道动力学特征决定了绕L2点飞行的探测器需要采用较长弧段数据以提高定轨精度,而由于不同类型测量数据和轨道之间的几何特征差异,VLBI系统误差对定轨精度的影响要远大于测距系统误差.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利用5–7 d的测距测速和VLBI数据,CE-5T1在L2点的定轨后位置和速度精度分别为百米和毫米每秒量级.相关分析结果可以为我国后续执行类似任务的探测器(如CE-4)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5T1 地月L2点 VLBI 定轨
原文传递
具有双向认证功能的多方量子密钥分发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崧 王宁 +1 位作者 郭躬德 刘晓芬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4,共8页
基于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态的纠缠特性,设计一个具有双向认证功能的多方量子密钥分发协议.在协议中,量子网络中的任意两个用户均可在一个半可信第三方的帮助下,共享一个安全的会话密钥.其中,利用带密钥的单向hash函数技术对每... 基于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态的纠缠特性,设计一个具有双向认证功能的多方量子密钥分发协议.在协议中,量子网络中的任意两个用户均可在一个半可信第三方的帮助下,共享一个安全的会话密钥.其中,利用带密钥的单向hash函数技术对每个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最后,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表明该协议在理论上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密码 多方量子密钥分发 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态 身份认证 半可信第三方
原文传递
面向三维机翼性能的超临界翼型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童 张宇飞 +2 位作者 陈海昕 陈迎春 张淼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4-96,共13页
本文考虑超临界机翼的当地后掠角和当地曲率影响,对带梢根比后掠超临界机翼的二维翼型/三维机翼压力分布的修正转换关系进行了验证,基于此理论发展了面向三维机翼性能的翼型优化设计方法(2.75D方法),并由此获得性能良好的超临界机翼外... 本文考虑超临界机翼的当地后掠角和当地曲率影响,对带梢根比后掠超临界机翼的二维翼型/三维机翼压力分布的修正转换关系进行了验证,基于此理论发展了面向三维机翼性能的翼型优化设计方法(2.75D方法),并由此获得性能良好的超临界机翼外翼段设计.将此方法的优化设计结果与传统二维转三维设计方法(2.5D方法)以及三维机翼直接优化方法(3D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二维转三维方法,本文的2.75D方法针对当地后掠角和当地曲率进行了修正,可以体现梢根比效应,能够使得二维翼型与三维机翼外翼段相应截面的压力分布形态更加吻合,因此更好地反映三维性能,从而在优化设计中获得三维性能更优的机翼;另一方面,与三维优化设计方法相比,采用2.75D方法进行优化则大大提高了优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翼型 当地后掠角 当地曲率 二维/三维转换 优化设计
原文传递
征稿简则
17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简介:《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中文版)和SCIENCECHINA Physics,Mechanics&Astronomy(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物理学、力学和天文学基础研究... 简介:《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中文版)和SCIENCECHINA Physics,Mechanics&Astronomy(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物理学、力学和天文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月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征稿简则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 学术刊物 研究成果 基础研究 天文学
原文传递
计算气动声学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晓东 江旻 +3 位作者 高军辉 林大楷 刘黎 李小艳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4-248,共15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气动声学的起源和研究范畴,然后对计算气动声学早期进展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回顾,主要围绕高精度空间时间离散格式和无反射边界条件这两个关键要素;然后重点讨论了近五年来计算气动声学的研究热点,包括非线性无反射... 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气动声学的起源和研究范畴,然后对计算气动声学早期进展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回顾,主要围绕高精度空间时间离散格式和无反射边界条件这两个关键要素;然后重点讨论了近五年来计算气动声学的研究热点,包括非线性无反射边界条件、非均匀时间步长时间推进方法、适用于复杂几何边界的空间离散方法以及宽频时域阻抗边界条件;最后对计算气动声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简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声学 计算气动声学 高精度格式 无反射边界条件
原文传递
易轴取向对硬磁/软磁多层膜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静 赵国平 +1 位作者 张敏 左金凤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7,共9页
通过微磁学方法,系统计算了硬磁/软磁多层膜(Nd2Fe14B/-Fe多层膜)在晶轴和外场存在夹角情况下的磁矩空间分布、磁滞回线和磁能积.计算表明,在膜面内易轴的偏角对磁性多层膜的磁化反转过程以及剩磁和钉扎场的影响较大.与=0°的情况相... 通过微磁学方法,系统计算了硬磁/软磁多层膜(Nd2Fe14B/-Fe多层膜)在晶轴和外场存在夹角情况下的磁矩空间分布、磁滞回线和磁能积.计算表明,在膜面内易轴的偏角对磁性多层膜的磁化反转过程以及剩磁和钉扎场的影响较大.与=0°的情况相比,偏角不为0°时,体系没有明显的成核点.只有在剩磁状态(H=0)时,磁性多层膜内部的磁矩才会出现一致的取向(≡),随着外场的减小,软磁相内部磁矩快速偏转,并且通过界面处的交换耦合作用带动硬磁相内部磁矩的偏转.当软磁相厚度较小时,钉扎场随着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等于30o附近出现一个低谷;当软磁相厚度较大时,钉扎场随着的增大而单调增大.体系的剩磁和矫顽力随着的增加都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导致磁能积随的增加而急剧减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材料最大磁能积的实验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巨大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磁学 硬磁 软磁多层膜 磁晶易轴 磁滞回线
原文传递
星际C_(60)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琼 李爱根 +2 位作者 姜碧沩 向福元 钟建新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21-832,共12页
C60的发现起源于人们对星际尘埃的探索,肇始于1985年由Kroto等人首次在实验室合成,25年后最终于2010年在星际空间被探测到.近几年天文工作者在多种星周、星际环境观测到C60.本文综述了与天文观测和理论密切相关的C60的有关物理性质;介绍... C60的发现起源于人们对星际尘埃的探索,肇始于1985年由Kroto等人首次在实验室合成,25年后最终于2010年在星际空间被探测到.近几年天文工作者在多种星周、星际环境观测到C60.本文综述了与天文观测和理论密切相关的C60的有关物理性质;介绍了C60在星际空间中的观测特性;最后讨论了C60在星际空间的形成与激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 星际介质 星际尘埃 红外辐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