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CSCD

作品数5655被引量13919H指数23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密切关注和配合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前沿、学科交叉的发展需求,集成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家优势和信息优势,依靠专业定位,在满足学科专业创新发展需求的基础...查看详情>>
  • 曾用名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 主办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3-632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3-1239/TG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5,6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复杂资源造锍熔炼过程中MgO对铜锍和二氧化硅饱和铁硅渣相平衡的影响
1
作者 田苗 王琼琼 +2 位作者 王亲猛 李伟 郭学益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3544-3559,共16页
采用高温平衡实验及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方法研究铜复杂资源中MgO对造锍熔炼平衡体系铜锍及熔炼渣成分(FeO_(x)-SiO_(2)-MgO)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00℃、p(SO_(2))=10kPa熔炼条件下,增加熔炼渣中MgO含量可降低渣中FeO的活度,进而降低渣中... 采用高温平衡实验及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方法研究铜复杂资源中MgO对造锍熔炼平衡体系铜锍及熔炼渣成分(FeO_(x)-SiO_(2)-MgO)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00℃、p(SO_(2))=10kPa熔炼条件下,增加熔炼渣中MgO含量可降低渣中FeO的活度,进而降低渣中氧分压(p(O_(2)))、减少铜在渣中化学溶解损失量;同时,渣中FeO活度降低可促进铜锍中FeS氧化进渣,提高铜锍品位。在高硅渣型中,过量MgO易在渣中形成固相夹杂颗粒(Mg_(2)SiO_(4)-Fe_(2)SiO_(4)),导致渣黏度升高、增加渣中铜损失。当熔炼温度由1200℃升至1300℃及p(O_(2))为10-6kPa时,FeO_(x)-SiO_(2)-MgO渣中MgO的最大溶解量由3%增至8%(质量分数);渣中MgO含量增加时,可通过添加SiO_(2)熔剂调整渣型、升高熔炼温度,进而降低渣中固相析出物含量,改善熔渣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 铁橄榄石渣 铜锍熔炼 相平衡 元素分布
下载PDF
增材制造高熵合金复合材料综述
2
作者 Hamza OSMAN 柳林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24,共24页
高熵合金复合材料是一种由高熵合金基体和第二相(如碳化物、硼化物、氮化物)组成的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近年来,高熵合金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在传统铸造高熵合金复合材料中会发生严重的成分偏析,这极大制... 高熵合金复合材料是一种由高熵合金基体和第二相(如碳化物、硼化物、氮化物)组成的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近年来,高熵合金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在传统铸造高熵合金复合材料中会发生严重的成分偏析,这极大制约了高熵合金复合材料的发展。目前,新兴的3D打印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制备出复杂形状的零件,因此,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并有大量相关文献报导。本文总结了截止目前3D打印高熵合金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首先,对高熵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做了介绍,并总结了目前高熵合金复合材料粉末的制备方法(气雾化法和机械合金化法)。其次,介绍了几种常用于成形高熵合金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粉末床熔化法和直接金属沉积技术),并对其相应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比了3D打印高熵合金复合材料、3D打印高熵合金及其铸件的力学性能,并对其硬度抗磨损、腐蚀和氧化性能进行了探讨。最后,对3D打印高熵合金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复合材料 增材制造 增强相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D2EHPA萃取法从钒页岩高氯浸出液中制备钒电解液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红 张一敏 +3 位作者 刘涛 黄晶 陈黎明 胡幼文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594-1608,共15页
提出一种从钒页岩中回收有价元素并制备钒电解液的工艺。结果表明,在料液pH值为2.6、萃取剂D2EHPA浓度为20%、相比(O/A)为1:1、萃取时间为8 min、H2SO4浓度为4 mol/L及反萃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钒萃取率为99.3%,反萃率为99.8%。对制备... 提出一种从钒页岩中回收有价元素并制备钒电解液的工艺。结果表明,在料液pH值为2.6、萃取剂D2EHPA浓度为20%、相比(O/A)为1:1、萃取时间为8 min、H2SO4浓度为4 mol/L及反萃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钒萃取率为99.3%,反萃率为99.8%。对制备的电解液组成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详细研究。溶液化学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浸出液中氯离子可以与钒离子络合,促进钒的萃取。采用本研究提出的工艺能实现钒页岩的综合利用,并避免钒电解液制备过程中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潜在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页岩 溶剂萃取 钒电解液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纯Sn焊料表面高温氧化膜的腐蚀演化行为
4
作者 赵晖 孙旭 +2 位作者 郝龙 王俭秋 杨景梅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3998-4013,共16页
对150℃高温时效条件下纯锡焊料表面氧化膜形貌、组成、厚度及耐蚀性的演化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时效加速焊料表面原有自然氧化膜层中的Sn(OH)_(4)向SnO_(2)转变,同时加速新鲜Sn基体的氧化,从而使纯Sn焊料表面氧化膜厚度和粗糙... 对150℃高温时效条件下纯锡焊料表面氧化膜形貌、组成、厚度及耐蚀性的演化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时效加速焊料表面原有自然氧化膜层中的Sn(OH)_(4)向SnO_(2)转变,同时加速新鲜Sn基体的氧化,从而使纯Sn焊料表面氧化膜厚度和粗糙度随时效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然而,表面氧化膜层的耐蚀性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强而后减弱的趋势。此外,还对纯Sn焊料表面氧化膜层的成膜机制及膜层演化机制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锡焊料 氧化膜层 高温时效 耐腐蚀性
下载PDF
焊接温度和热处理对Mg-6Gd-3Y合金真空扩散焊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平义 陈旭 +2 位作者 韩兴 罗志强 彭赫力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2205-2215,共11页
在焊接压力6 MPa、保温时间90 min、不同焊接温度(400~480℃)下对Mg-6 Gd-3Y铸态镁合金进行真空扩散焊试验,对焊后接头进行(495℃,14 h)固溶和(200℃,30 h)时效处理,并对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 在焊接压力6 MPa、保温时间90 min、不同焊接温度(400~480℃)下对Mg-6 Gd-3Y铸态镁合金进行真空扩散焊试验,对焊后接头进行(495℃,14 h)固溶和(200℃,30 h)时效处理,并对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聚集在焊接界面上,阻碍晶界向焊接界面另一侧迁移。由于晶粒粗化和固溶强化的综合影响,焊接态和热处理态接头的抗拉强度均随初始焊接温度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除焊接温度400℃处理后的接头外,其他焊接态及固溶处理态的接头均断于母材,而所有接头经固溶时效处理后均断于焊接界面。焊接温度为440℃时的接头经固溶时效处理后的抗拉强度最高(279 MPa),此时断后伸长率为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GD-Y合金 真空扩散焊 焊后热处理 焊接界面 焊接强度
下载PDF
Ti-35421合金在β单相区的热变形行为及动态再结晶机制
6
作者 路通 淡振华 +3 位作者 李凯 易丹青 周廉 常辉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2889-2907,共19页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Ti-3Al-5Mo-4Cr-2Zr-1Fe(Ti-35421)合金进行β单相区等温压缩实验,研究该合金在变形温度为820~900℃、应变速率为0.001~1 s^(-1)的热变形行为和显微组织演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的不连续屈服现象和流...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Ti-3Al-5Mo-4Cr-2Zr-1Fe(Ti-35421)合金进行β单相区等温压缩实验,研究该合金在变形温度为820~900℃、应变速率为0.001~1 s^(-1)的热变形行为和显微组织演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的不连续屈服现象和流变软化受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的影响。确定Ti-35421合金的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和动力学模型,并建立Arrhenius本构模型,该本构模型可准确预测Ti-35421合金在β相转变温度以上的流变行为。EBSD结果证明,变形软化机制为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此外,确定热变形中的再结晶机制为连续动态再结晶,并建立再结晶晶粒尺寸的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发现,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实验值和预测值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表明该模型可精确预测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Al-5Mo-4Cr-2Zr-1Fe合金 显微组织演化 Arrhenius本构模型 变形软化 连续动态再结晶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砂型铸造Al−2Li−2Cu−0.5Mg−0.2Sc−0.2Zr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晋硕 钟晓祥 +2 位作者 张亮 吴国华 刘文才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411-423,共13页
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砂型铸造Al−2Li−2Cu−0.5Mg−0.2Sc−0.2Zr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三级固溶处理方案((460℃,32 h)+(520℃,24 h)+(530/540/550℃,4/12/24/32 h))和不同温度(125,175,225℃)时效处理方案用于比较。采用光... 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砂型铸造Al−2Li−2Cu−0.5Mg−0.2Sc−0.2Zr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三级固溶处理方案((460℃,32 h)+(520℃,24 h)+(530/540/550℃,4/12/24/32 h))和不同温度(125,175,225℃)时效处理方案用于比较。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显微组织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最佳固溶处理((460℃,32 h)+(520℃,24 h)+(530℃,12 h))可溶解大部分晶界第二相。透射电镜结果表明,经175℃时效8 h后,δ′(Al_(3)Li)颗粒均匀分布于基体中,并伴有少量板条状S′(Al_(2)CuMg)和片状T_(1)(Al_(2)CuLi)相。采用最佳热处理方案((460℃,32 h)+(520℃,24 h)+(530℃,12 h)+(175℃,8 h))可获得屈服强度为376 MPa、极限抗拉强度为458 MPa和伸长率为4.1%的最佳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i−Cu合金 砂型铸造 热处理 析出相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拜耳法Na-S-Fe-H_(2)O系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雪娇 谭飞 +4 位作者 陈永利 尹建国 夏文堂 黄青云 高绪东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2046-2060,共15页
构建Na−S−Fe−H_(2)O系热力学图,分析拜耳法生产过程中硫和铁的行为。溶出后,铁最可能以Fe_(3)O_(4)和Fe_(2)O_(3)的形式进入赤泥,部分铁以Fe(OH)_(3)^(−)、HFeO_(2)^(−)、Fe(OH)_(4)^(−)和Fe(OH)_(4)^(2−)的形式转入液相。硫的优势物种... 构建Na−S−Fe−H_(2)O系热力学图,分析拜耳法生产过程中硫和铁的行为。溶出后,铁最可能以Fe_(3)O_(4)和Fe_(2)O_(3)的形式进入赤泥,部分铁以Fe(OH)_(3)^(−)、HFeO_(2)^(−)、Fe(OH)_(4)^(−)和Fe(OH)_(4)^(2−)的形式转入液相。硫的优势物种是S^(2−),其次是SO_(4)^(2−),然后是SO_(3)^(2−)和S_(2)O_(3)^(2−)。热力学分析结果与实验测得的溶液中铁和硫的形态分布一致。当温度降低时,硫和铁会结合析出。控制低电位和降低温度均有利于将硫和铁从溶液中脱除。XRD谱表明,NaFeS_(2)·2H_(2)O、FeS和FeS_(2)广泛存在于赤泥以及黄铁矿和高硫铝土矿溶出液的析出物中。热力学分析可用于指导拜耳法同步除硫和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铝土矿 Na−S−Fe−H_(2)O系 热力学分析 同步脱除 拜耳法
下载PDF
单轴压缩作用下不同高宽比硬岩试样的破坏模式与板裂破坏机理
9
作者 赵宇喆 黄麟淇 +3 位作者 李夕兵 黎崇金 陈正红 曹芝维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3699-3713,共15页
为了研究板裂破坏与试件高宽比(H/W)之间的关系以及板裂破坏的发生条件、破坏特征和力学机理,对6组花岗岩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利用应变监测仪和高速摄影仪记录试样的破坏全过程,通过分析应力、应变以及声发射的监测结果确定裂纹的发... 为了研究板裂破坏与试件高宽比(H/W)之间的关系以及板裂破坏的发生条件、破坏特征和力学机理,对6组花岗岩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利用应变监测仪和高速摄影仪记录试样的破坏全过程,通过分析应力、应变以及声发射的监测结果确定裂纹的发生和扩展路径。结果表明,H/W的变化可以改变试样的宏观破坏模式。当H/W降低至0.5时,试样破坏模式以板裂破坏为主;板裂破坏发生时试样承载力降低,裂纹拓展方向近似平行于加载方向。此外,发生板裂破坏的试样的裂纹扩展过程和声发射信号均呈典型拉伸破坏特征,表明板裂破坏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拉伸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 破坏模式 板裂破坏 声发射 拉伸翼裂纹
下载PDF
微量Ag对挤压态Mg-Gd-Y-Zr合金析出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冬冬 刘楚明 +2 位作者 蒋树农 万迎春 陈志永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394-3404,共11页
通过拉伸试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扫描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微量Ag元素对Mg-7.5Gd-1.5Y-0.4Zr(质量分数,%)合金析出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0.5%Ag(质量分数)的Mg-GdY-Zr合金挤压后存在á0001?//挤压... 通过拉伸试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扫描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微量Ag元素对Mg-7.5Gd-1.5Y-0.4Zr(质量分数,%)合金析出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0.5%Ag(质量分数)的Mg-GdY-Zr合金挤压后存在á0001?//挤压方向的织构组分。在225℃时效过程中,添加Ag元素不会形成新相,而是通过Ag偏聚加速析出动力学,细化β′相并增加其密度。此外,含0.5 wt.%Ag的Mg-Gd-Y-Zr合金峰时效后具有最好的强度和塑性协同性(抗拉强度为408 MPa;屈服强度为265 MPa;伸长率为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Ag MG-GD-Y-ZR合金 β′相 析出强化
下载PDF
黄薯树胶为抑制剂和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的辉钼矿与滑石浮选分离 被引量:7
11
作者 钟春晖 冯博 +2 位作者 陈渊淦 郭梦池 汪惠惠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3879-3890,共12页
探索以黄薯树胶(TG)为抑制剂,实现辉钼矿与滑石的浮选分离。浮选试验表明,以丁基黄药(PBX)为捕收剂时,辉钼矿具有良好的可浮性,而滑石则被TG完全抑制,实现两种矿物的浮选分离。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TG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吸... 探索以黄薯树胶(TG)为抑制剂,实现辉钼矿与滑石的浮选分离。浮选试验表明,以丁基黄药(PBX)为捕收剂时,辉钼矿具有良好的可浮性,而滑石则被TG完全抑制,实现两种矿物的浮选分离。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TG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吸附在辉钼矿表面。接触角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结果表明,TG在辉钼矿上的预先吸附不能阻止PBX在辉钼矿上的进一步化学吸附。由于PBX对滑石没有捕收能力,通过PBX捕收辉钼矿和TG抑制滑石实现辉钼矿与滑石的浮选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黄薯树胶 有机抑制剂 滑石 浮选分离
下载PDF
Ca含量和流变挤压铸造工艺参数对AZ91−1Ce−xCa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然 刘文才 +3 位作者 吴国华 张亮 刘保良 丁文江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572-1586,共15页
首先,研究不同Ca含量AZ91−1Ce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优化出最佳Ca含量。然后,系统研究流变挤压铸造工艺参数(包括压力和转速)对AZ91−1Ce−2Ca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含量的增加,AZ91−1Ce−xCa合金... 首先,研究不同Ca含量AZ91−1Ce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优化出最佳Ca含量。然后,系统研究流变挤压铸造工艺参数(包括压力和转速)对AZ91−1Ce−2Ca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含量的增加,AZ91−1Ce−xCa合金的显微组织细化,阻燃性能提高。但当Ca含量超过1%(质量分数)时,随着Ca含量的增加,AZ91−1Ce−xCa合金的力学性能迅速降低。在流变挤压铸造工艺中,压力和转速增加使AZ91−1Ce−2Ca合金的组织明显细化,气孔率降低,力学性能提高。与常规铸造相比,添加2%Ca(质量分数)的AZ91−1Ce合金经流变挤压铸造成形后,不仅保证合金的抗氧化性(801℃),而且提高其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 AZ91−1Ce合金 阻燃 流变挤压
下载PDF
挤压熔体浸渗法制备金属涂覆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润湿性和力学性能改善 被引量:10
13
作者 沙建军 吕钊钊 +6 位作者 沙如意 祖宇飞 代吉祥 鲜玉强 张伟 崔鼎 严从林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17-330,共14页
为了改善碳纤维与铝基体之间界面的润湿性和结合性能,采用挤压熔体浸渗法制备镍和铜涂覆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对两种不同涂层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润湿性、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和研究。显微组织结构分析表明,与无涂... 为了改善碳纤维与铝基体之间界面的润湿性和结合性能,采用挤压熔体浸渗法制备镍和铜涂覆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对两种不同涂层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润湿性、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和研究。显微组织结构分析表明,与无涂层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相比,在相同的浸渗工艺条件下,在碳纤维表面涂覆两种金属均可以显著改善碳纤维与铝基体间的润湿性,铝熔体容易进入纤维束内部;两种金属界面层涂覆在铝熔体浸渗期间均可有效抑制碳纤维与铝基体间的界面化学反应,从而更有利于保持碳纤维的原始强度和改善纤维−基体界面结合性能。单轴拉伸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铜涂覆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约为124 MPa、140 MPa和82 GPa;镍涂覆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约为60 MPa、70 MPa和79 GPa。铜涂覆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比镍涂覆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更优性能。这是由于铜具有较低的熔点,在挤压熔渗过程中易形成致密的基体和良好的纤维−基体结合界面,从而使加载过程中的载荷容易从铝基体传输到碳纤维,充分发挥碳纤维的承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金属基复合材料 CF/AL复合材料 涂层 润湿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水平单带连铸弯月面区域的传输行为
14
作者 徐绵广 Roderick GUTHRIE Mihaiela ISAC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3124-3132,共9页
利用改进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一种基于水平单带连铸的单冲击布流系统。采用中试铸机完成物理实验,从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弯月面处的湍流行为并非来自中间包,也不是来自熔体与冷却传送带的冲击。弯月面的高... 利用改进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一种基于水平单带连铸的单冲击布流系统。采用中试铸机完成物理实验,从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弯月面处的湍流行为并非来自中间包,也不是来自熔体与冷却传送带的冲击。弯月面的高湍流能量来自传送带的移动,并且这个高湍流动能区可以搅动弯月面附近熔体。所研究的布流系统可与传送带共同构成一个缓冲区域,该区域的存在可避免工艺参数波动,尤其是中间包内熔池深度的变化。铸带底部的温度变化率比铸带表面的快大约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单带 传输行为 薄带连铸 数值模拟 弯月面
下载PDF
AlSi20/8009铝合金在加热至熔点附近温度和冷却过程中的相演变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海彬 苏华光 +2 位作者 傅定发 蒋福林 张辉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157-1168,共12页
将AlSi20/8009铝合金加热至熔点附近温度后进行冷却,利用差热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分散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外加Si对Al12(Fe,V)3Si弥散体相演变的影响。结果发现,当AlSi20/8009铝合金在580~600℃保温时,Al12(Fe,V)3Si和S... 将AlSi20/8009铝合金加热至熔点附近温度后进行冷却,利用差热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分散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外加Si对Al12(Fe,V)3Si弥散体相演变的影响。结果发现,当AlSi20/8009铝合金在580~600℃保温时,Al12(Fe,V)3Si和Si相演变成为针状Al4.5Fe Si相和富V纳米相。提高保温温度至620~640℃,Al4.5Fe Si相和纳米相逆向演变为Al12(Fe,V)3Si相和Si相,其中Al12(Fe,V)3Si相具有粗大六边形形貌。当AlSi20/8009铝合金在640℃保温后冷却至570℃或更低的温度时,Si相和粗大六边形Al12(Fe,V)3Si相演变成片状Al4.5Fe Si相和富V纳米相,这是一种不同于Al-Fe-Si三元体系的Al4.5FeSi相的新型形成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8009铝合金复合材料 相演变 冶金结合 重熔 冷却
下载PDF
金属熔体中的液−液结构转变现象及其对凝固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一轩 李金山 +1 位作者 王军 Eric BEAUGNO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9期2293-2310,共18页
液态合金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和金属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液态合金并非理想的均质液体,在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会发生不连续转变。液−液结构转变广泛存在于金属和合金中,并且对最终凝固组织和性能有着很大的影... 液态合金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和金属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液态合金并非理想的均质液体,在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会发生不连续转变。液−液结构转变广泛存在于金属和合金中,并且对最终凝固组织和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系统阐释金属熔体中液−液结构转变现象,总结液−液结构转变对最终凝固组织和宏观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利用熔体液−液结构转变可以有效调控金属及合金的组织,改善其宏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结构转变 金属及合金 热历史 凝固
下载PDF
电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铝材等离子体电解氧化膜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安凌云 马颖 +2 位作者 剡晓旭 王晟 王占营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883-895,共13页
在碱性硅酸盐体系中对纯铝进行等离子体电解氧化处理。采用正交实验研究电压、频率、占空比及其交互作用对等离子体电解氧化膜层厚度和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Image J软件测量膜层截面以获得膜层厚度,并分别采用点滴和电化学实验评价膜层... 在碱性硅酸盐体系中对纯铝进行等离子体电解氧化处理。采用正交实验研究电压、频率、占空比及其交互作用对等离子体电解氧化膜层厚度和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Image J软件测量膜层截面以获得膜层厚度,并分别采用点滴和电化学实验评价膜层在HNO3和NaCl介质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本研究实验设计是研究电参数间交互作用的关键所在。各电参数不仅独立地影响膜层,而且其交互作用也显著影响膜层。高电压、低频率和大占空比间的交互作用使膜层厚度和耐蚀物相含量显著增加,进而改善膜层在HNO3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能;反之,低电压、高频率和小占空比间的交互作用使膜层最为致密,膜层在NaCl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解氧化 电压 频率 占空比 交互作用 正交实验 耐蚀性能
下载PDF
Cu和Mg对2014铝合金触变成形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M.A.M.ARIF M.Z.OMAR +1 位作者 Z.SAJURI M.S.SALLEH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75-287,共13页
触变成形是使金属在半固态时发生变形的一种加工方法。该工艺的优点包括具有良好的表面光洁度,细小的显微组织和优越的力学性能,然而,该工艺主要是用铝铸件生产零件,没有充分利用其真正潜力。因此,可用热力学模拟进行合金成分设计。研... 触变成形是使金属在半固态时发生变形的一种加工方法。该工艺的优点包括具有良好的表面光洁度,细小的显微组织和优越的力学性能,然而,该工艺主要是用铝铸件生产零件,没有充分利用其真正潜力。因此,可用热力学模拟进行合金成分设计。研究减少铜含量和增加硅、镁含量对2014铝合金触变成形的影响,包括模拟和实验验证两部分。结果表明,增加合金中硅含量和降低铜含量,可以降低合金的凝固区间温度,扩大特定液相分数之间的工作温度窗口,这对该工艺有利。高的固溶温度导致Mg2Si化合物的分解。Mg含量的增加导致致密π-Al8FeMg3Si6相的形成和尖片状结构β-Al5FeSi相的减少,提高合金的强度。后续T6热处理进一步提高改性合金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MatPro 锻造2014铝合金 触变成形 半固态加工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采用硫酸浸出和添加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浸出从Yahyali非硫化浮选尾矿中回收锌和铅 被引量:5
19
作者 Sait KURSUNOGLU Soner TOP Muammer KAYA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3367-3378,共12页
采用硫酸浸出和添加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浸出从Yahyali非硫化浮选尾矿中回收锌和铅。在酸浸阶段,研究pH值、固液比和温度对尾矿中锌溶出的影响。在pH值为2、温度为40°C、固液比为20%、浸出时间为2 h的条件下,锌的溶出率达到82.3%... 采用硫酸浸出和添加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浸出从Yahyali非硫化浮选尾矿中回收锌和铅。在酸浸阶段,研究pH值、固液比和温度对尾矿中锌溶出的影响。在pH值为2、温度为40°C、固液比为20%、浸出时间为2 h的条件下,锌的溶出率达到82.3%,而铁和铅的溶出率低于0.5%。硫酸消耗量为110.6 kg/t(干尾矿)。浸出温度对尾矿中锌的溶出无有益的影响。酸浸液的电积试验结果表明,阴极产物含99.8%的Zn和0.15%的Fe。在碱浸阶段,添加酒石酸钾钠时铅的溶出率略有增加,浸出温度从40°C升高到80°C时,超过60%的Pb进入浸出液中。利用XRD和XRF分析最终的浸出渣。XRD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衍射峰来自针铁矿和石英,次要衍射峰属于菱锌矿和白铅矿。XRF分析结果显示,浸出渣含有70.3%的氧化铁。基于顺序浸出实验结果,浮选尾矿中的锌和铅可以被很好地浸出,而大量的铁留在浸出渣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尾矿 顺序浸出
下载PDF
黄铜包纯铜绞线复合材料拉拔过程中横截面结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姜雁斌 李永帅 +1 位作者 雷宇 谢建新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857-1872,共16页
对采用固/液连铸复合成形工艺制备的外径8.5 mm黄铜包覆纯铜绞线复合坯进行拉拔加工,研究拉拔过程中复合材料横截面结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与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复合坯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冶金结合的黄铜/纯铜界面,断后伸长... 对采用固/液连铸复合成形工艺制备的外径8.5 mm黄铜包覆纯铜绞线复合坯进行拉拔加工,研究拉拔过程中复合材料横截面结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与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复合坯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冶金结合的黄铜/纯铜界面,断后伸长率达到53.1%。拉拔过程中,纯铜绞线与黄铜包覆层的协同变形程度较高。随着总变形量的增大,纯铜绞线发生塑性变形流入各纯铜线之间构成的三角弧形间隙区,当总变形量增大至50%时,三角弧形间隙区被纯铜填满。随着总变形量增加至63%,纯铜绞线内部先后产生位错胞、条状微晶带等组织;黄铜包覆层内部先后形成平面位错网、相互交叉的形变孪晶和切变带,主要变形机制依次为位错平面滑移、形变孪生和剪切变形机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由铸态的240 MPa增大到总变形量63%的519 MPa,而断后伸长率由铸态的53.1%降低到3.2%。"固/液连铸复合成形→拉拔"短流程加工方法可适用于制备高速铁路贯通地线用黄铜包覆纯铜绞线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连铸 复合线材 变形 显微组织演变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