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华糖尿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4004被引量26265H指数53
2009年由中华医学会创办。依托中华医学会百年的办刊经验,秉承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客观的学术导向,以广大糖尿病相关医务工作者及科研人员为读者对象,及时报道糖尿病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全面介绍新观点、新进展、...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674-5809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5791/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4,004篇文章
< 1 2 2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中心11例青春期及成人早老症临床与基因特征分析
1
作者 陈欣悦 余洁 +6 位作者 崔云英 阳洪波 刘赫 于淼 冯凯 张化冰 李玉秀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27,共7页
目的探讨早老症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8月至2023年6月住院的11例早老症患者,提取相关临床资料,包括青春发育情况、糖代谢、脂代谢及既往心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瓣膜病、心肌病)和治疗情况。分... 目的探讨早老症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8月至2023年6月住院的11例早老症患者,提取相关临床资料,包括青春发育情况、糖代谢、脂代谢及既往心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瓣膜病、心肌病)和治疗情况。分析早老症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特征、实验室检查、青春发育状况,并对患者的糖脂代谢及心血管疾病进行评估。结果11例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4例,起病中位年龄3岁(1例为成人起病,其余为出生时或儿童青少年起病)。11例患者中半数以上有不同程度青春发育延迟,大部分患者有糖脂代谢异常,以胰岛素抵抗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表现突出。心血管病变多见,3例患者为心肌广泛病变致心力衰竭,3例患者出现快速型或缓慢型心律失常,2例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5例患者完善基因检测,4例为核纤层蛋白A/C(LMNA)基因突变,均为非典型突变位点,分别为c.139G>T、c.1444C>A、c.398G>T、c.1045C>T,其中c.1444C>A尚未被报道;1例为RecQ3解旋酶(WRN)基因c.3913C>T突变。治疗上主要以针对糖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等对症治疗为主。结论早老症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青春期及成人患者需进行青春发育、糖脂代谢及心血管病变评估,早期积极采取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衰 青春发育 胰岛素抵抗 心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合并活动期夏科神经骨关节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系统综述》的解读
2
作者 徐俊 许樟荣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糖尿病患者合并活动期夏科神经骨关节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系统综述》(以下称系统综述)是形成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发布的2023版《糖尿病患者合并活动期夏科神经骨关节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基础,系统综述将符合入排标准的临床研究纳入,... 《糖尿病患者合并活动期夏科神经骨关节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系统综述》(以下称系统综述)是形成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发布的2023版《糖尿病患者合并活动期夏科神经骨关节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基础,系统综述将符合入排标准的临床研究纳入,从诊断(皮温、影像学改变)、治疗(减压、药物和外科手术)、识别缓解(皮温和影像学)和复发的预防四个角度以临床问题形式提出,使用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回答。该文对其全文进行摘译与解读,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科学研究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夏科神经骨关节病变 活动期 解读
原文传递
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毛林浩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5-27,共3页
报道1例在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经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后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为54岁男性,主因发现血糖升高5年,乏力、口干1个月入院,5年前明确诊断为T2DM,... 报道1例在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经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后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为54岁男性,主因发现血糖升高5年,乏力、口干1个月入院,5年前明确诊断为T2DM,长期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欠佳。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联合二甲双胍0.5 g(2次/d)口服降糖,逐步简化治疗方案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18剂量单位(1次/d)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满意出院。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有1次低血糖发作。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好,出院1、3个月复诊,糖化血红蛋白6.5%,体重减轻约2 kg,复查各项代谢指标较入院时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二甲双胍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的N-糖组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顾启馨 刘学恩 庄辉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5,共5页
N-糖组学主要是研究机体内N-聚糖结构和功能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N-糖组改变与各种疾病相关性研究日益增多。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体内普遍出现多种病理生理学变化及代谢紊乱,以糖代谢紊乱最为突出。目... N-糖组学主要是研究机体内N-聚糖结构和功能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N-糖组改变与各种疾病相关性研究日益增多。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体内普遍出现多种病理生理学变化及代谢紊乱,以糖代谢紊乱最为突出。目前有较多研究报道,糖尿病与N-糖组改变相关,糖尿病患者血清中N-糖蛋白的数量、结构和免疫球蛋白G N-聚糖发生了改变,并表明N-聚糖有可能作为糖尿病生物标志物。该文就目前糖尿病的N-糖组学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组学 N-聚糖 免疫球蛋白G
原文传递
血管新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丁蕊 冯皓月 +1 位作者 颜大为 岳仁宋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7-1171,共5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生与神经微血管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有证据表明,DPN神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先于神经结构功能的改变。早期的神经微血管改变表现为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等,这些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生与神经微血管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有证据表明,DPN神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先于神经结构功能的改变。早期的神经微血管改变表现为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等,这些病变诱发了神经微循环障碍,造成神经内缺血缺氧,引起能量代谢障碍、山梨醇累积和氧化应激等效应导致DPN的发生发展。血管新生是组织恢复血液供应的重要方式,DPN的血管新生处于抑制状态,周围神经组织无法通过正常的血管新生过程来恢复血液供应、修复受损神经。基于以上研究基础,诱导血管新生促进神经血流恢复的方法被提出用于DPN的治疗。该文强调了微血管对周围神经的重要性,论述了DPN的血管新生抑制现象及可能机制,对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在DPN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梳理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微血管 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12型1例
6
作者 黄珂 张红 +2 位作者 华杨 石守森 张艳芳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94-1297,共4页
报道1例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12型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为44岁男性,以"发现血糖升高18年余,四肢麻疼4年"为主诉入院。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空腹及餐后30、60、120、180 min C肽分别为1.45及1.88、2.43、3.72、3.82... 报道1例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12型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为44岁男性,以"发现血糖升高18年余,四肢麻疼4年"为主诉入院。完善相关检查,结果显示空腹及餐后30、60、120、180 min C肽分别为1.45及1.88、2.43、3.72、3.82 ng/ml,线粒体基因检测为阴性,基因测序检测结果为ABCC8基因突变所致的MODY12亚型。应用格列美脲(2 mg,2次/d)、达格列净(10 mg,1次/d)联合利拉鲁肽(1.8 mg,1次/d)控制血糖,血糖控制良好,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该文通过对该患者的报道进行ABCC8基因突变所致的MODY12亚型相关文献复习,同时提醒临床应注意对于难以鉴别的糖尿病类型,合理应用基因检测技术,以提高特殊类型糖尿病诊断率,并进行及时有效的个体化诊疗措施,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患者获得临床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12型 ABCC8基因
原文传递
胰高糖素样肽-1与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互补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吴霞 马建华 孔小岑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21-1326,共6页
肠促胰素是由胃肠道产生的内分泌因子,包括胰高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肠促胰素效应是减弱或消失的。单独应用GIP不能降低T2DM患者血糖,... 肠促胰素是由胃肠道产生的内分泌因子,包括胰高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肠促胰素效应是减弱或消失的。单独应用GIP不能降低T2DM患者血糖,但其与GLP-1联合使用时,产生协同作用,通过对胰岛β细胞双重作用来增强胰岛素分泌,对大脑两种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产生更强烈的抑制食欲作用,同时GIP增强脂肪组织的脂质缓冲能力,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降糖、减重和降脂的疗效,且不良反应更少。该文回顾了GIP和GLP-1在治疗T2DM中的协同作用,尤其是GIP在调控脂质代谢方面复杂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肠促胰素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 白色脂肪组织 双重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原文传递
《中华糖尿病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8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原文传递
《中华糖尿病杂志》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期刊”)
9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50-1050,共1页
2018年9月6日,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正式通知:《中华糖尿病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内科学”类的核心期刊,在此特向作者及广大读者报喜!本刊全体同仁对近十年来一路陪伴《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年9月6日,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正式通知:《中华糖尿病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内科学”类的核心期刊,在此特向作者及广大读者报喜!本刊全体同仁对近十年来一路陪伴《中华糖尿病杂志》成长和发展的各位编委、审专家、作者和广大读者表示衷心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糖尿病 成长和发展 北大 中华 编委会
原文传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渗高血糖状态致横纹肌溶解1例
10
作者 柳彬彬 母玉洁 +1 位作者 张琨 肖建中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77-979,共3页
该文报道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高渗高血糖状态(HHS)导致横纹肌溶解(RM)的临床诊治过程,并对DKA、HHS导致RM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该患者DKA合并高渗状态,病程中肌酸激酶峰值超过正常上限300倍,伴茶色尿,诊断横纹肌溶解,给予大量... 该文报道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高渗高血糖状态(HHS)导致横纹肌溶解(RM)的临床诊治过程,并对DKA、HHS导致RM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该患者DKA合并高渗状态,病程中肌酸激酶峰值超过正常上限300倍,伴茶色尿,诊断横纹肌溶解,给予大量补液、胰岛素降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碱化尿液等治疗,预后良好。通过整理该病例的诊治过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导致RM的认识,加强对肌酶谱的常规筛查,避免漏诊误诊,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横纹肌溶解征 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原文传递
脂肪组织:一个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可塑性的内分泌和免疫器官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凤英 胡雯婧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69-1474,共6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脂肪组织不再被认为是一个被动的能量存储仓库,而是能主动分泌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复杂内分泌和免疫器官。研究发现,脂肪组织除了经典的白色脂肪(WAT)和棕色脂肪(BAT)外,还有散在分布于WAT中的可诱导的米色脂...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脂肪组织不再被认为是一个被动的能量存储仓库,而是能主动分泌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复杂内分泌和免疫器官。研究发现,脂肪组织除了经典的白色脂肪(WAT)和棕色脂肪(BAT)外,还有散在分布于WAT中的可诱导的米色脂肪和存在于妊娠和哺乳期乳腺中的粉色脂肪。脂肪组织中除了成熟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和干细胞外,还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包括天然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以及脂肪组织相关淋巴细胞集簇(FALC)和淋巴结。脂肪组织不仅能分泌600多种脂肪细胞因子,还能分泌包括脂质、代谢产物、非编码RNA和细胞外小泡(EV)在内的多种物质,在脂肪组织局部或者远距离调节机体能量平衡。另外,脂肪组织还具有部位特异性、高度可塑性和异质性。脂肪组织依赖自身的表型重塑、结构重塑和代谢重塑,在维持机体能量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现在认为脂肪组织是一个具有高度异质性、可塑性、能动态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内分泌和免疫器官。脂肪组织的这些新认识,为未来减肥和改善糖脂代谢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可塑性 异质性 白色脂肪棕色化 免疫细胞 脂肪细胞因子 部位特异性
原文传递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署名规范
1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7-447,共1页
为尊重作者的署名权,弘扬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精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署名应遵守以下规范。一、作者署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 为尊重作者的署名权,弘扬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精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署名应遵守以下规范。一、作者署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书面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学术诚信 亲笔签名 书面证明 作者署名 论文作者 署名权 署名规范
原文传递
司美格鲁肽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玲娇 何升林 李小凤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55-57,共3页
回顾性分析1例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后取得良好疗效的诊疗过程。患者为55岁男性,因“发现血糖高20年,视物模糊、四肢浮肿3年,双足麻木2个月”入院。患者长期一日4次皮下注射... 回顾性分析1例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后取得良好疗效的诊疗过程。患者为55岁男性,因“发现血糖高20年,视物模糊、四肢浮肿3年,双足麻木2个月”入院。患者长期一日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胰岛素用量大,血糖控制差;入院后明确诊断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予以调整治疗方案,加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降糖,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血糖控制平稳,患者满意。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中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司美格鲁肽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利拉鲁肽联合降糖治疗糖尿病合并多种并发症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阳诚 袁艺 +1 位作者 陈燕 邓武权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59-162,共4页
回顾性分析1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治疗中血糖控制差、波动大,最终调整为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及口服药降糖,血糖控制良好,患者满意。利拉鲁肽是一种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增加高... 回顾性分析1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治疗中血糖控制差、波动大,最终调整为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及口服药降糖,血糖控制良好,患者满意。利拉鲁肽是一种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增加高血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抑制高血糖或正常血糖时的胰高糖素分泌,减慢胃排空防止餐后血糖大幅增加,以及减少热量的摄入和减轻体重。可与胰岛素及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外的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利拉鲁肽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风险,且可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的肾脏并发症,以及在体重控制方面的优势,在降糖药物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肥胖症 胰岛素抵抗 利拉鲁肽
原文传递
髓源性生长因子对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凯悦 徐晓丽 +4 位作者 石凌峰 孙迎 徐金玲 童佳悦 向光大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2-359,共8页
目的探讨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对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雄性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和MYDGF基因敲除(KO)小鼠12周,根据使用腺相关病毒(AAV)-MYDGF或AAV-绿色荧光蛋白(GFP)干预,将WT和KO小鼠分为WT-GFP组、WT-... 目的探讨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对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雄性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和MYDGF基因敲除(KO)小鼠12周,根据使用腺相关病毒(AAV)-MYDGF或AAV-绿色荧光蛋白(GFP)干预,将WT和KO小鼠分为WT-GFP组、WT-MYDGF组、KO-GFP组和KO-MYDGF组,普通饲料喂养的WT小鼠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小鼠的体重、日间和夜间产热量,解剖分离各组小鼠两侧附睾白色脂肪组织(eWAT)、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iWAT)和肩胛棕色脂肪组织(iBAT)并称重,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皮下脂肪棕色化相关基因[解偶联蛋白1(UC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皮下脂肪血管数量。根据噻唑蓝(MTT)实验结果,选择使用100 ng/ml重组MYDGF(rMYDGF)干预24 h的3T3-L1细胞作为实验(rMYDGF)组,未进行rMYDGF干预的细胞培养24 h作为对照(Vehicle)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细胞UCP1、PPARγ、PGC-1α、PRDM16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共纳入30只小鼠,对照组、WT-GFP组、WT-MYDGF组、KO-GFP组和KO-MYDGF组各6只。干预12周后,与WT-GFP组和KO-GFP组相比,WT-MYDGF组与KO-MYDGF组小鼠体重均降低,日间和夜间产热能力均提高,UCP1、PPARγ、PGC-1α、PRDM16的mRNA表达水平和血管数量均增高(P<0.05),小鼠eWAT和iWAT的体积和细胞均减小;与WT-GFP组相比,WT-MYDGF组的eWAT和iWAT重量均减小(P<0.05);与KO-GFP组相比,KO-MYDGF组的eWAT重量减小(P<0.05)。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并使用重组MYDGF干预的结果显示,与Vehicle组相比,rMYDGF干预组的棕色化相关基因UCP1、PPARγ、PGC-1α、PRDM16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结论MYDGF可促进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肥胖 髓源性生长因子 白色脂肪组织 棕色脂肪组织
原文传递
生长分化因子15与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筱楠 龚凤英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是一种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的蛋白质,能够参与调控肿瘤发生、炎症反应、组织损伤等多种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细胞也能分泌GDF15,并在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肥胖症患者中,GDF1...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是一种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的蛋白质,能够参与调控肿瘤发生、炎症反应、组织损伤等多种生物学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细胞也能分泌GDF15,并在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肥胖症患者中,GDF15水平代偿性升高,其不仅能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食欲、减少摄食,还能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激活迷走神经延缓胃肠排空,刺激交感神经促进脂肪分解和产热,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另外,在肥胖症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GDF15不仅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还能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分解和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因此,GDF15非常有望成为未来研发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药物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肥胖症 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原文传递
2020年对本刊有突出贡献的审稿专家名单
1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40-840,共1页
审稿是保证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2020年,本刊编委、通讯编委和审稿专家对于审稿工作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此,对辛勤付出的所有审稿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其中,审稿超过数量超过10篇的专家包括(按照审稿数M由高至低排序):... 审稿是保证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2020年,本刊编委、通讯编委和审稿专家对于审稿工作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此,对辛勤付出的所有审稿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其中,审稿超过数量超过10篇的专家包括(按照审稿数M由高至低排序):冯波、窦京涛、肖建中、赵一鸣、肖新华、邢小燕、吴红花、周健、陆菊明、许樟荣、薛耀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稿专家 期刊质量 审稿工作 通讯编委 肖新华 突出贡献
原文传递
《中华糖尿病杂志》对形态学图片的质量和制作要求
18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71-971,共1页
作者提供的形态学图片既应用于论文的出版,也应用于论文的评审和编辑,除图片要足够的大小外,图像要能真实反映形态的原貌和特征。图片要清晰.对比度好,色彩正常。基本要求如下。1.图片必须是原始图像或由原始图像加工成的照片,图像要能... 作者提供的形态学图片既应用于论文的出版,也应用于论文的评审和编辑,除图片要足够的大小外,图像要能真实反映形态的原貌和特征。图片要清晰.对比度好,色彩正常。基本要求如下。1.图片必须是原始图像或由原始图像加工成的照片,图像要能显示出形态特征,必要时需加提示或特指符号(如箭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图片 原始图像 箭头 对比度 形态特征 糖尿病 真实反映
原文传递
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β对糖代谢稳态和脂肪组织产热功能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琪 魏纯纯 +3 位作者 麻献华 王平 任安经 章卫平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0-617,共8页
目的:探讨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β(ChREBP-β)对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明确其在糖代谢稳态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e/loxP技术,将Rosa-LSL-ChREBP-β转基因小鼠与Adiponectin-Cre小鼠杂交,建立在脂肪组织中特异性过表达ChR... 目的:探讨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β(ChREBP-β)对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明确其在糖代谢稳态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e/loxP技术,将Rosa-LSL-ChREBP-β转基因小鼠与Adiponectin-Cre小鼠杂交,建立在脂肪组织中特异性过表达ChREBP-β的小鼠模型(AET-β);以AET-β杂合小鼠为实验组,同龄同性别不含Cre的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对小鼠进行急性寒冷暴露和长期冷训练实验,分析小鼠的耐寒能力、白色脂肪形态和产热相关基因表达,探讨ChREBP-β对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对小鼠进行普食、高糖和高脂饮食喂养,分析小鼠的血糖、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的变化,探讨ChREBP-β对糖代谢稳态的调控作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均值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急性冷暴露试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组间均数的多重比较采用最低显著性差异(LSD)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ET-β小鼠在急性寒冷暴露下的核心体温和棕色脂肪局部温度明显降低(P<0.05),在长期冷刺激训练后白色脂肪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在高脂喂养条件下的葡萄糖耐量轻微改善(P<0.05)。结论:ChREBP-β在脂肪组织中过度激活可显著抑制棕色脂肪的产热功能,而对白色脂肪棕色化以及糖代谢稳态的影响非常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代谢稳态 ChREBP-β 棕色脂肪 白色脂肪棕色化 非颤抖产热
原文传递
睡眠干预的动物研究:模拟夜班工作大鼠不同补充睡眠方式对代谢影响
20
作者 郑裴裴 郭立新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2-665,共4页
夜班工作可引起糖代谢异常。模拟夜班工作大鼠不同补充睡眠方式对代谢影响的研究是国际上首个探讨夜班工作后不同睡眠补充方式对代谢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夜班工作大鼠皮质酮浓度增加、摄食量增加、体重增量下降,并出现糖耐量受损和胰... 夜班工作可引起糖代谢异常。模拟夜班工作大鼠不同补充睡眠方式对代谢影响的研究是国际上首个探讨夜班工作后不同睡眠补充方式对代谢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夜班工作大鼠皮质酮浓度增加、摄食量增加、体重增量下降,并出现糖耐量受损和胰岛炎。通过对早期睡眠补充、晚期睡眠补充、间断睡眠补充后,与正常作息大鼠进行比较发现,夜班工作后采用间断睡眠补充方式对代谢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夜班工作 睡眠剥夺 睡眠补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