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8541被引量52890H指数82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78年9月创刊。是我国检验医学和各科医学实验室诊断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高级学术核心期刊,其读者面之广,发行量之大为本领域第一位,位居中华系列杂志前位。2000年由《中华医学...查看详情>>
  • 曾用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9-9158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4452/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8,5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肝病人群重症化早期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1
作者 徐亚洲 陈文君 胡波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2-258,共7页
目的建立慢性肝病患者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后的早期临床预测模型, 快速评估患者发生重症肝炎的概率。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抗-HEV IgG、抗-HEV IgM抗体双阳性的慢性肝病患者87例, ... 目的建立慢性肝病患者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后的早期临床预测模型, 快速评估患者发生重症肝炎的概率。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抗-HEV IgG、抗-HEV IgM抗体双阳性的慢性肝病患者87例,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等将患者分为重症组(TBIL>171 μmol/L且PTA<40%)53例与非重症组(TBIL<171 μmol/L且PTA>40%)34例。使用LASSO回归及最优子集建模等方法筛选影响重症肝炎发生的独立变量并绘制列线图评估重症肝炎发生概率。分别通过曲线下面积(AUC)及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等方法评估模型效果。结果重症组患者血清总胆汁酸[240.00(183.30, 268.70)μmol/L]水平高于非重症组患者[93.40(20.10, 271.70)μmol/L, U=269.00, P=0.002], 载脂蛋白A1[0.32(0.18, 0.48)g/L]、尿酸[156.15(117.00, 202.00)umol/L]水平显著低于非症重症组患者APOA1[0.77(0.63, 1.06)g/L, U=71.00, P<0.001]、UA[334.05(243.70, 401.00)μmol/L, U=83.00, P<0.001];载脂蛋白A1和尿酸为患者重症化的独立变量;为提高模型效果, 将两个独立变量联合总胆汁酸纳入模型绘制列线图, AUC为0.963(95%CI 0.927~0.998), 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4。列线图临界值为129分,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0%和88.2%。结论通过回顾分析, 建立早期快速评估慢性肝病患者重叠感染HEV后重症化概率的列线图模型, 可准确有效的预测患者重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属 肝炎 慢性 重叠感染 列线图
原文传递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字医学与健康》创刊
2
作者 《数字医学与健康》编辑部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5-285,共1页
为适应医疗和健康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推动我国数字医学和健康领域学术进步,优化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学科体系,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数字医学与健康》杂志(... 为适应医疗和健康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推动我国数字医学和健康领域学术进步,优化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学科体系,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数字医学与健康》杂志(CN10-1909/R,ISSN2097-3349)正式创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进步 中国科协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数字医学 健康领域 国家新闻出版署 智能化发展 ISSN
原文传递
血清(浆)类固醇激素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质量保证专家共识
3
作者 中国质谱学会临床质谱专家委员会 蒋黎 +1 位作者 潘柏申 王成彬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90,共12页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在人体血清(浆)类固醇激素检测中展现出优于传统免疫学方法的特异性高、分析测量范围宽、多标志物同时检测等特点, 已成为国际内分泌学领域相关疾病实验室诊断的首选方法。目前, 国内医学实验室开展血清(浆...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在人体血清(浆)类固醇激素检测中展现出优于传统免疫学方法的特异性高、分析测量范围宽、多标志物同时检测等特点, 已成为国际内分泌学领域相关疾病实验室诊断的首选方法。目前, 国内医学实验室开展血清(浆)类固醇激素LC-MS/MS检测多参考已发表学术论文和仪器厂家说明书提供的通用操作和检测程序。然而, 血清(浆)类固醇激素LC-MS/MS检测的技术难度大, 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大多数缺少质谱领域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 而通用程序缺乏针对性和实操性, 尤其我国尚无针对该检测程序和质量保证的系统性文件, 导致实验室间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阻碍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为规范我国血清(浆)类固醇激素LC-MS/MS检测, 共识从检验前、中、后程序及其质量保证进行详细说明, 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为实验室开展该检测项目提供参考, 以推动我国血清(浆)类固醇激素LC-MS/MS检测的临床应用和结果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法 类固醇激素 标准化 质量保证
原文传递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利奈唑胺血清药物浓度方法学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桑奕雯 陈萌 +5 位作者 刘波 俞攀 李翔 张巩 陶志华 戴海斌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8-813,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检测伏立康唑(VRC)、泊沙康唑(PCZ)和利奈唑胺(LNZ)血清药物浓度方法。方法方法学验证。收集2022年6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服用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利奈唑胺的重症感染患者标... 目的建立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检测伏立康唑(VRC)、泊沙康唑(PCZ)和利奈唑胺(LNZ)血清药物浓度方法。方法方法学验证。收集2022年6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服用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利奈唑胺的重症感染患者标本分别为155、44和59例。以利奈唑胺-[2H3]为内标,准确称量和配制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和利奈唑胺工作液,采用ACE PFP色谱柱,梯度洗脱,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质谱分析采用正离子电喷雾离子化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MRM)。根据CLSI中C62-A文件指南和液相色谱质谱临床应用建议指南评价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最低检测限和回收率等。结果VRC和PCZ线性范围均为0.10~10.00 mg/L,最低检测限均为0.01 mg/L;LNZ线性范围为0.50~50.00 mg/L,最低检测限为0.05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均>0.99)。VRC批内变异系数(CV)≤8.30%,批间CV≤6.99%;PCZ批内CV≤9.78%,批间CV≤7.98%;LNZ批内CV≤6.14%,批间CV≤7.14%。VRC、PCZ和LNZ回收率分别为90.96%~103.18%、91.84%~99.17%和97.04%~100.41%。血药浓度VRC155例、PCZ44例和LNZ59例。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LC-MS/MS法同时检测VRC、PCZ和LNZ血清药物浓度,该方法检测可靠实用,满足临床治疗药物监测(TDM)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 伏立康唑 泊沙康唑 利奈唑胺 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影响两类间接法建立34项生物化学分析物参考区间一致性的原因探讨
5
作者 马超超 尹逸丛 +5 位作者 刘荔 刘茜 刘欣 张颖 夏良裕 邱玲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83-1093,共11页
目的比较两类间接法建立34项生化分析物参考区间的差异,并探索影响两种方法一致性的可能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基于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体检的个体的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 目的比较两类间接法建立34项生化分析物参考区间的差异,并探索影响两种方法一致性的可能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基于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体检的个体的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钙(Ca),胆碱酯酶(ChE),氯(Cl),肌酐(C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直接胆红素(DBil),游离脂肪酸(FFA),糖化白蛋白(GA),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钾(K),乳酸脱氢酶(L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钠(Na),磷(P),前白蛋白(P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总二氧化碳(TCO_(2)),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尿酸(UA),尿素(UR)的数据,使用Box-Cox算法改善数据分布后采用Tukey法识别异常值。建立方差成分模型并计算标准差比(SDR)以判断34项生化分析物是否需要按照年龄或性别分区建立参考区间。同时采用非参数法和kosmic算法建立34项生化分析物的参考区间及其90%的置信区间,比较两种方法参考区间界限值90%置信区间的重合情况。结果ALP(男性,女性18~59)、ALT、AST、hsCRP、DBil、GGT、Lp(a)、TBA、TBil、TG、Glu、HDL-C(男性)以及老年组CysC、GA、UR偏度系数偏离0,其峰度系数也偏离3,这些生化分析物使用两种方法建立的参考区间点估计差异大、90%的置信区间无重合。对于正态性较好的分析物Alb、ApoA1、ApoB、Ca、ChE、Cl、Cr(E)、CysC(18~59)、FFA、GA(18-59)、HDL-C(女性)、K、LDL-C、Na、P、PA、SOD、TC、TCO_(2)、TP及UR(18~59岁),2种方法参考区间点估计差异小且除钙外的分析物的界限值2种方法90%置信区间有重合,一致性好。结论数据正态性会影响不同间接法的一致性,正态性好的生化分析物2种方法的一致性好,反之2种方法的结果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生物标志物 参考值
原文传递
更正
6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8-688,共1页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年第46卷第5期第448页右栏第44行,原文“刘双全(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检验医学中心)”,应改为“刘双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医学中心)。特此更正。
关键词 检验医学 刘双全 医院检验 南华大学 医学杂志 医学院 更正 附属第一医院
原文传递
CTNNB1基因相关的伴有痉挛性双瘫和视觉缺陷的神经发育障碍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7
作者 孟庆杰 赵培伟 +1 位作者 张蕾 向赟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0-414,共5页
目的探讨CTNNB1基因变异所致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在武汉儿童医院诊断的6例CTNNB1基因异常患儿的临床表现。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ES)对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Sange... 目的探讨CTNNB1基因变异所致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在武汉儿童医院诊断的6例CTNNB1基因异常患儿的临床表现。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ES)对患儿进行基因变异分析,Sanger测序技术对变异位点进行验证;检索文献及数据库总结CTNNB1基因异常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纳入6例患儿,3例男性患儿、3例女性患儿;年龄(17.8±11.1)个月。患儿均以语言或运动落后就诊;临床主要表现为面容异常、小头畸形肌张力亢进或痉挛、语言运动落后、眼睛内斜视以及足外翻等症状。WES检测发现6例患儿均携带CTNNB1基因新发变异,分别为c.1057delA、c.14931494insA、c.418424del、c.19851988del、c.1420C>T以及c.1550T>C,患儿父母均未见异常。结论CTNNB1基因异常导致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异常;本研究发现5个未见报道的变异,增加该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CTNNB1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CD27在多发性骨髓瘤微环境T细胞中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歆雅 刘爱春 +2 位作者 郭秀臣 贾垂明 全丽娜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9-655,共7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子(CD)27在多发性骨髓瘤(MM)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及CD27-/CD27+T细胞比值与骨髓瘤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 目的分析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子(CD)27在多发性骨髓瘤(MM)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及CD27-/CD27+T细胞比值与骨髓瘤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03例初治MM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三药联合方案治疗。治疗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骨髓标本中CD27分子在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根据CD27表达水平将MM患者分为高表达组(CD27表达≥20%)和低表达组(CD27表达<20%),比较CD27表达水平不同组间的MM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差异。统计患者生存及临床信息,分析影响MM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103例MM患者中,CD27高表达68例(66.0%),CD27低表达35例(34.0%)。CD27高表达组中骨髓浆细胞百分比[54.4%(37/68)比22.9%(8/35),χ^(2)=9.352,P=0.002]和β2-微球蛋白(β2-MG)[58.8%(40/68)比37.1%(13/35),χ^(2)=4.348,P=0.037]显高于CD27低表达组,CD27高表达组国际分期系统(ISS)Ⅱ~Ⅲ期比例更高[79.4%(54/68)比60%(21/35),χ^(2)=4.399,P=0.036]。经4周期三药联合治疗后,CD27低表达组客观缓解率(ORR=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部分缓解)显著高于CD27高表达组[82.9%(29/35)比38.2%(26/68),χ^(2)=18.489,P<0.01],CD27低表达组相对治疗的深度反应率(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更高[48.6%(17/35)比27.9%(19/68),χ^(2)=4.326,P=0.038],且无进展生存期更长(21个月比14.1个月,t=18.655,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CD27-/CD27+T淋巴细胞比值、ISS分期Ⅱ~Ⅲ期、年龄≥65岁、β2-MG≥3.5 mg/L、浆细胞比例≥30%均与MM患者预后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D27-/CD27+T淋巴细胞比值是影响MM患者2年总生存期(HR=2.425,95%CI 1.216~4.835,P=0.012)和无进展生存期(HR=1.881,95%CI 1.085~3.260,P=0.024)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M患者骨髓中T细胞上CD27的表达水平与疾病分期及治疗反应相关;CD27-/CD27+T淋巴细胞比值是具有独立预后判断作用的指标,对MM预后、治疗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流式细胞术 预后分析
原文传递
尿液细胞计数候选参考测量程序的建立与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的多中心性能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岳育红 高志琪 +6 位作者 王萍 乔艳 吕长俊 刘杰 崔丽艳 曹永彤 王清涛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8-392,共5页
目的建立尿液细胞颗粒计数候选参考测量程序,并应用于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多中心性能评估。方法方法学建立。依据尿液细胞颗粒计数人工镜检方法和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发布的尿液颗粒计数参考方法,建立了基于未离心尿液细胞颗粒计... 目的建立尿液细胞颗粒计数候选参考测量程序,并应用于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多中心性能评估。方法方法学建立。依据尿液细胞颗粒计数人工镜检方法和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发布的尿液颗粒计数参考方法,建立了基于未离心尿液细胞颗粒计数的候选参考测量程序。4家三甲医院检验科,每家3位经过培训的技师应用该程序,分别检测同1份标本,每份标本重复计数5次,得到尿液细胞颗粒计数的定量结果。4家医院分别使用建立的候选参考测量程序和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本单位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尿液标本40~60份,对建立的参考测量程序进行应用评估,并对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性能评估。结果每家医院3位技师采用候选参考测量程序获得的检测结果变异系数符合要求(红细胞≤6.98%,白细胞≤6.99%,上皮细胞≤13.94%)。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性能评估结果显示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检测结果正确度符合要求(偏倚≤4.98%),与参考测量程序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R2≥0.989)。结论成功建立了尿液细胞颗粒计数候选参考测量程序,精密度和准确性符合要求;应用该程序对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进行了多中心性能评估,准确性和一致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 细胞颗粒计数 参考方法 性能评估
原文传递
临床实验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与能力建设专家共识 被引量:6
10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 府伟灵 +2 位作者 王传新 邓昆 张晓丽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4,共1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临床实验室作为病原微生物检测第一线,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疫情的发现和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研究型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围绕临床实验室应急能力与体系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参照国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临床实验室作为病原微生物检测第一线,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疫情的发现和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研究型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围绕临床实验室应急能力与体系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参照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指南规范等相关文件,制定本共识。聚焦临床实验室应急管理的实际问题,对临床实验室应急队伍建设和管理、应急设施配置和管理、应急通讯和信息管理、应急生物安全管理、应急准备和响应机制相关要求进行阐述和介绍,旨在提升全国各级临床实验室的应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验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能力 应急管理体系
原文传递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鑫 胡炎伟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63-568,共6页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为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键分子,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单核细胞黏附,诱导泡沫细胞和血栓形成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oxLDL能够作为循环生物标志物,用于AS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为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键分子,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单核细胞黏附,诱导泡沫细胞和血栓形成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oxLDL能够作为循环生物标志物,用于AS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该文阐述oxLDL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作为AS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心血管疾病 生物学标记
原文传递
2015-2020年河南省患者来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流行特征分析
12
作者 炊慧霞 戚浩彧 +6 位作者 邱正勇 李薇薇 贾松树 王干一 张秀丽 廖兴广 韩志伟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9-754,共6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患者来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血清学和分子分型,了解河南省李斯特菌病流行情况,构建患者分离株分子溯源数据库,为李斯特菌病溯源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参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河南省单核... 目的分析河南省患者来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血清学和分子分型,了解河南省李斯特菌病流行情况,构建患者分离株分子溯源数据库,为李斯特菌病溯源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参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河南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病例专项监测从16家哨点医院监测李斯特菌病阳性病例71例,采集阳性病例标本80份进行检测,对获得的阳性菌株71株进行分子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血清分型方法(SN/T 2521-2010)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诊断血清使用说明书对获得的8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参照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使用手册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FGE)聚类分析。结果共监测到71例李斯特菌病阳性病例,其中38例为围产期病例,33例为非围产期病例。80份李斯特菌病阳性病例标本58.75%(47/80)来自围产期病例,20.00%(16/80)来自非围产期有基础病病例;来自于非围产期年龄>1个月~≤5岁、>5~≤60岁和>60岁人群分别为7.50%(6/80)、12.50%(10/80)和1.25%(1/80)。标本类型分为5类,73.75%(59/80)为血液,15.00%(12/80)为脑脊液,粪便、宫腔拭子、痰液各占3.75%(3/80)。对获得的8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分属3个血清型,1/2b型、1/2a型和4b型分别占61.25%(49/80)、35.00%(28/80)和3.75%(3/80);7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经AscⅠ酶切,获得58种带型,每种带型包括1~4株菌株,相似度为60.8%~100%。GX6A16HA0005、GX6A16HA0011、GX6A16HA0030、GX6A16HA0023、GX6A16HA0029和GX6A16HA0054为优势带型,依次包括4、4、4、3、2和2株菌;GX6A16HA0005带型包括的4株菌分离自2016、2018和2020年,其中2016年(1株)和2018年(1株)均来自濮阳市;GX6A16HA0011带型包括的4株分离自2016、2018和2020年,其中2020年2株均来自洛阳市;GX6A16HA0030带型包括的4株均分离自2018年,分别来自洛阳市、商丘市和郑州市;GX6A16HA0023带型包括的3株菌分离自2017和2018年,其中2017年中1株和2018年1株均来自洛阳市;GX6A16HA0029带型包括的2株菌均分离自2018年,分别来自开封市和濮阳市;GX6A16HA0054带型包括的2株菌均分离自2020年,分别来自平顶山市和安阳市;4株不同血清型菌株PFGE带型相同。结论河南省李斯特菌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围产期、老幼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类型主要是侵袭性感染;流行菌株血清型为1/2a、1/2b和4b,菌株PFGE分型结果呈现多样化,出现跨年度或者同年度不同地区、同年度同地区不同时间带型一致现象;应将多种分型技术联合应用在溯源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菌病 血清学 分子分型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名单
13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I0023-I0023,共1页
原文传递
免疫球蛋白糖基化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小莉 张国元 胡朝军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68-872,共5页
糖基化是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最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免疫球蛋白糖基化可通过调节抗体稳定性和影响其与不同FcγRs的相互作用,发挥抗炎和促炎活性。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免疫球蛋白异常糖基化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 糖基化是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最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免疫球蛋白糖基化可通过调节抗体稳定性和影响其与不同FcγRs的相互作用,发挥抗炎和促炎活性。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免疫球蛋白异常糖基化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其产物如糖链结构和/或糖基化蛋白,利用凝集素微阵列等技术进行检测,有望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新型血清标志物,在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预后评估以及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类 糖基化 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球蛋白G
原文传递
食源性腹泻弯曲菌快速鉴定方法评估及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畅 杨静 +4 位作者 赵建玉 周倩倩 隋文君 杨会娟 鲁辛辛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1-826,共6页
目的研究并评估适合临床实验室开展的食源性腹泻弯曲菌检测方法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分为预实验和大样本验证。(1)预实验: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京地区某三甲医院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400份。采用双孔滤膜培养法及... 目的研究并评估适合临床实验室开展的食源性腹泻弯曲菌检测方法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分为预实验和大样本验证。(1)预实验: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京地区某三甲医院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400份。采用双孔滤膜培养法及改良头孢哌酮-木炭-脱氧胆酸盐(CCD)琼脂培养法在微需氧环境中培养48 h,挑选可疑菌落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同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空肠弯曲菌及结肠弯曲菌。(2)大样本验证: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北京不同地区不同级别3家医院肠道门诊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 062份,进行qPCR检测及培养。阳性菌株按照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及美国国家肠道细菌耐药监测中心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及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进行结果判读。采用卡方检验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及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一致性。结果预实验中qPCR、双孔滤膜培养法及改良CCD琼脂培养法检测弯曲菌(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的检出率分别是9.0%(36/400)、5.0%(20/400)和3.5%(1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2,P<0.01)且qPCR阴性,培养法均为阴性。大样本验证中,qPCR的检出率为8.1%(168/2 062),其中空肠弯曲菌7.0%(144/2 062),结肠弯曲菌1.2%(24/2 062)。qPCR阳性标本进行双孔滤膜培养法培养,阳性率为61.9%(104/168),其中空肠弯曲菌为58.3%(84/144),结肠弯曲菌为83.3%(20/24),与预实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94.0%(94/100)和100.0%(24/24),对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6/100)和33.3%(8/24),两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结论 qPCR快速、灵敏、操作简单,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开展。双孔滤膜培养法检出率显著高于改良CCD琼脂培养法,弯曲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显示出极高的耐药率,已不适用于北京地区弯曲菌食源性腹泻的治疗,应选择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菌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培养 药物敏感性试验 纸片扩散法 琼脂稀释法
原文传递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患者血清补体C1q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磊 王依屹 张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2-45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水平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风湿科收治的PM/DM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水平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风湿科收治的PM/DM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补体C1q、肌酸激酶(CK),同时检测PM/DM患者抗抗合成酶抗体(Jo-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核糖核蛋白抗体(RNP)。比较不同临床症状和抗体表达的PM/DM患者血清中补体C1q和CK水平,绘制出研究对象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补体C1q和CK诊断PM/DM的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血清中补体C1q[(241.26±26.10)mg/L vs(125.04±11.87)mg/L]和CK[(561.03±29.48)mU/ml vs(161.74±15.86)mU/ml]水平增高(t=22.201,P=0.026;t=65.331,P=0.012),但PM患者和DM患者血清中补体C1q[(254.63±29.24)mg/L vs(240.18±25.72)mg/L]及CK[(557.19±50.10)mU/ml vs(585.42±63.64)mU/m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7,P=0.165;t=1.358,P=0.185);有肌痛、四肢肌无力、雷诺现象、关节痛、向阳疹、肺间质病变、Gottron征、V字征、吞咽困难和其他脏器受累患者血清中补体C1q和CK水平高于无相应症状患者(P<0.05);Jo-1和ANCA阳性患者血清中补体C1q[(189.25±24.20)mg/L vs(352.19±30.22)mg/L;(207.31±16.29)mg/L vs(298.16±34.29)mg/L]和CK[(524.56±51.32)mU/ml vs(752.56±49.61)mU/ml;(497.36±54.28)mU/ml vs(651.22±58.26)mU/ml]水平低于阴性患者(χ^2=8.536,P=0.019;χ^2=7.694,P=0.037和χ^2=12.696,P=0.027;χ^2=10.763,P=0.046);抗RNP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补体C1q[(316.00±34.82)mg/L vs(225.46±41.38)mg/L]和CK[(624.18±26.10)mU/ml vs(468.25±24.27)mU/ml]水平高于阴性患者(χ^2=6.712,P=0.041;χ^2=11.751,P=0.038);补体C1q和CK诊断PM/DM的ROC曲线分别为0.842和0.783,约登指数分别为0.811和0.534,二者对诊断PM/DM都有一定的价值,但补体C1q的诊断价值高于CK,以231.820 mg/L作为临界值,补体C1q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5%和92.10%,均较高于CK(68.42%与85.00%)(约登指数0.811 vs 0.534,P<0.05)。结论:补体C1q在PM/DM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增高,并与PM/DM患者临床症状及抗体水平有关,可能参与了PM/DM疾病进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补体C1Q 肌酸激酶
原文传递
补体系统在荨麻疹性血管炎诊疗及预后中的价值
17
作者 刘海波 桑红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74-877,共4页
荨麻疹性血管炎(UV)是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的Ⅲ型超敏反应,其病理上表现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而补体激活在UV发病中发挥关键作用。血清补体水平检测是对UV进行诊断分型的基础,其对提示病情轻重及判断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应当重视补... 荨麻疹性血管炎(UV)是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的Ⅲ型超敏反应,其病理上表现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而补体激活在UV发病中发挥关键作用。血清补体水平检测是对UV进行诊断分型的基础,其对提示病情轻重及判断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应当重视补体成分检测在UV诊疗及预后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血管炎 补体激活 补体C1Q 自身抗体 预后
原文传递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18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I0033-I0033,共1页
原文传递
病毒性肺炎发病机制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提示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秀英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9-382,共4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所导致的冠状病毒感染疾病-19流行之际,包括核酸检测在内的实验室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出现了对检验结果的质疑,使2019-nCoV的核酸检测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将2019-nCoV的核...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所导致的冠状病毒感染疾病-19流行之际,包括核酸检测在内的实验室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出现了对检验结果的质疑,使2019-nCoV的核酸检测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将2019-nCoV的核酸检测放置在病毒性肺炎背景中,结合流行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检验前质量控制,分析常见临床问题,探讨提高核酸检测效果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 冠状病毒属 核酸类 临床实验室技术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路国涛 魏梅 李维勤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6-340,共5页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甘油三酯血症已成为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第二大原因。研究发现,高甘油三酯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包括复发)、疾病急性期严重程度以及后期胰腺修复均具有明确的影响。然而,当前高甘油三酯血症导致急性胰腺炎...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甘油三酯血症已成为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第二大原因。研究发现,高甘油三酯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包括复发)、疾病急性期严重程度以及后期胰腺修复均具有明确的影响。然而,当前高甘油三酯血症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多集中于游离脂肪酸、胰腺微循环障碍、钙超载、氧化应激、基因多态性等方面。在临床诊疗方面,也缺乏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甘油三酯血症 急性胰腺炎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