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11956被引量32840H指数50
《临床皮肤科杂志》是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主办的一本皮肤性病学的专业性期刊。本刊创办于1972年,原名《皮肤病防治研究通讯》,1981年改名为《临床皮肤...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4963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2-1202/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1,9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波西肉瘤免疫相关机制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予 李婷婷 +1 位作者 康晓静 沈晓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卡波西肉瘤是一种与免疫抑制、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感染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的多中心性肿瘤。KSHV可作用于宿主免疫系统,通过调节模式识别受体、补体系统及免疫细胞功能活性等方式来促进卡波西肉瘤的发生发展。基于对卡波... 卡波西肉瘤是一种与免疫抑制、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感染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的多中心性肿瘤。KSHV可作用于宿主免疫系统,通过调节模式识别受体、补体系统及免疫细胞功能活性等方式来促进卡波西肉瘤的发生发展。基于对卡波西肉瘤免疫相关机制的研究,抗血管生成免疫调节剂、细胞因子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疗法有望成为预防及治疗卡波西肉瘤的新方法。该文将重点阐述KSHV作用于宿主免疫系统的致病机制以及卡波西肉瘤免疫治疗临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宿主免疫 免疫调节剂 细胞因子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原文传递
基底细胞样毛囊错构瘤
2
作者 徐超 胡建红 +2 位作者 张慧 程丽芳 吴玉青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共2页
患儿男,4岁。主诉:颈部褐色丘疹1年。现病史: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颈部出现一粟粒大褐色丘疹,无痒痛等症状。皮损缓慢增大至绿豆大,无破溃,未行任何治疗。为明确诊断,于2020年8月13日来我科就诊。既往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 患儿男,4岁。主诉:颈部褐色丘疹1年。现病史: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颈部出现一粟粒大褐色丘疹,无痒痛等症状。皮损缓慢增大至绿豆大,无破溃,未行任何治疗。为明确诊断,于2020年8月13日来我科就诊。既往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全身各系统检查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错构瘤 基底细胞样 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儿童
原文传递
获得性趾甲纤维角皮瘤(Ip型)1例
3
作者 龙声志 吴贤波 +5 位作者 胡森 陈晨 毛微 曾维 贾敏 文昌晖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6-297,共2页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0岁。因左足拇趾趾甲根部赘生物2年余于2019年12月16日至我科就诊。患者2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左足拇趾趾甲根部出现一丘疹样皮色赘生物,无疼痛瘙痒等不适,自行用指甲刀将其刮除,其后又反复生长,后患者未予处理,皮损逐渐...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0岁。因左足拇趾趾甲根部赘生物2年余于2019年12月16日至我科就诊。患者2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左足拇趾趾甲根部出现一丘疹样皮色赘生物,无疼痛瘙痒等不适,自行用指甲刀将其刮除,其后又反复生长,后患者未予处理,皮损逐渐增大至黄豆大,有压痛,并压迫甲板出现一纵向凹槽。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局部外伤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趾甲纤维角皮瘤 趾甲根部 趾甲凹槽 高频电离子手术
原文传递
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研究
4
作者 王忱 张佳琳 +2 位作者 张玉丽 姚越 张国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对1例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患者进行家系调查,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标本,应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检测先证者突变基因,Sanger测序验证法对核心家庭成员相应目标... 目的:对1例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患者进行家系调查,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标本,应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检测先证者突变基因,Sanger测序验证法对核心家庭成员相应目标基因区域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共调查该家系5代18人,发现仅有先证者1人发病,该家族中没有与先证者类似临床症状者。发现先证者及其父亲EDAR基因212号核苷酸由鸟嘌呤G变为腺嘌呤A(c.212G>A),为致病突变。同时先证者及其母亲第2号染色体EDAR基因exon2-12缺失。结论:EDAR基因212号核苷酸错义突变c.212G>A为此例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有利于明确先证者的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叶发育不良 无汗型 基因检测 EDAR基因
原文传递
斯氏放线棒菌所致腹股沟脓肿感染
5
作者 王辉 李燕 +4 位作者 燕鹏荣 毕晓清 赵国伟 罗莹 王爱琴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80,共3页
报告1例斯氏放线棒菌所致腹股沟脓肿感染。患者女,36岁。腹股沟出现无痛性肿物10余年。肿物逐渐变大,就诊10 d前表面破溃,局部红肿伴疼痛。皮肤科检查:右侧腹股沟一2 cm×3 cm皮下包块,皮损及周围皮肤红肿呈紫红色,皮损中央可见2处... 报告1例斯氏放线棒菌所致腹股沟脓肿感染。患者女,36岁。腹股沟出现无痛性肿物10余年。肿物逐渐变大,就诊10 d前表面破溃,局部红肿伴疼痛。皮肤科检查:右侧腹股沟一2 cm×3 cm皮下包块,皮损及周围皮肤红肿呈紫红色,皮损中央可见2处破溃,内有棕褐色液体渗出。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脓液革兰染色显示大量白细胞和少量革兰氏阳性杆菌。厌氧条件下在富含血液的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可见灰色菌落,过氧化氢酶反应阴性,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斯氏放线棒菌。诊断:斯氏放线棒菌致腹股沟脓肿感染。治疗: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多西环素治疗3周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感染 斯氏放线棒菌
原文传递
鼻旁牙源性皮瘘1例
6
作者 邹晴 曾磊 +1 位作者 李卫峰 周开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5-485,共1页
患者男,76岁。鼻部左侧结节半年,于2021年4月22日到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鼻部左侧出现红色丘疹,约绿豆大,无自觉症状,未诊治。后丘疹逐渐增大至约黄豆大,就诊前1个月出现红肿及疼痛,伴溃疡及渗液,在当地医院诊断“皮肤... 患者男,76岁。鼻部左侧结节半年,于2021年4月22日到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鼻部左侧出现红色丘疹,约绿豆大,无自觉症状,未诊治。后丘疹逐渐增大至约黄豆大,就诊前1个月出现红肿及疼痛,伴溃疡及渗液,在当地医院诊断“皮肤脓肿”给予抗炎治疗(具体不详)后疼痛好转,但结节未消退。既往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长期服用氨氯地平及氯沙坦钾,血压及血糖控制良好,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瘘 牙源性
原文传递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在皮肤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
7
作者 赵国花 金珊 +1 位作者 郑振龙 金哲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33-435,共3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激素核受体家族中的配体激活受体,包含3个不同亚型--PPARα、PPARβ/δ和PPARγ。PPARs分布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当其与特异性配体结合后,调节基因表达,细胞的增殖、分化,影响皮肤的免疫、炎症和脂...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激素核受体家族中的配体激活受体,包含3个不同亚型--PPARα、PPARβ/δ和PPARγ。PPARs分布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当其与特异性配体结合后,调节基因表达,细胞的增殖、分化,影响皮肤的免疫、炎症和脂质代谢等。该文中对PPARs和PPAR激动剂及PPAR拮抗剂在皮肤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角质形成细胞 皮肤屏障 皮肤炎症
原文传递
手足皮肤反应与手足综合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易 张芊 +2 位作者 张雅芝 张春雷 郭金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近年来,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肿瘤内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手足皮肤反应(HFSR)是该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然而,手足皮肤反应与传统细胞毒化疗药物引起的手足综合征(HFS)容易混淆。虽然二者均有感觉异常,但在发病率、发病机制、临... 近年来,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肿瘤内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手足皮肤反应(HFSR)是该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然而,手足皮肤反应与传统细胞毒化疗药物引起的手足综合征(HFS)容易混淆。虽然二者均有感觉异常,但在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等方面均不相同。HFSR及HFS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社交,甚至导致抗肿瘤药物减量或提前停药,延误肿瘤治疗。因此,针对同时使用两类药物的肿瘤患者,二者的鉴别对于指导相应药物的剂量调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十分重要。该文对HFSR和HFS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分级评估标准、预防治疗及生存期等方面的异同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细胞毒化疗药物 手足皮肤反应 手足综合征
原文传递
组织驻留记忆性T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在白癜风复发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姚俊 李强 +3 位作者 张悦 丁明 池佼妮 王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01-504,共4页
白癜风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提示与“免疫记忆”有关。最近在皮损组织中发现记忆T细胞(tissue resident memory T cells,Trm)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研究提示,Trm细胞在银屑病、白癜风及固定性药疹等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白癜风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提示与“免疫记忆”有关。最近在皮损组织中发现记忆T细胞(tissue resident memory T cells,Trm)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研究提示,Trm细胞在银屑病、白癜风及固定性药疹等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复发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Trm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可为阻断白癜风复发的药物开发提供潜在的靶点。该文就Trm细胞在皮肤组织中的生物学特性及在白癜风复发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驻留记忆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15 白癜风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着色性干皮病并发巨大鳞状细胞癌
10
作者 陈旭娥 盛良 马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6-288,共3页
报告1例着色性干皮病并发巨大鳞状细胞癌。患儿男,10岁。因面部褐色斑疹十年并左眼周、鼻部溃疡3年就诊。皮肤科检查:面部针尖到绿豆大褐色、暗棕色色素沉着斑,多发性边缘不规则深在性溃疡,多个菜花状增生物,左睑丧失正常形态,左下睑外... 报告1例着色性干皮病并发巨大鳞状细胞癌。患儿男,10岁。因面部褐色斑疹十年并左眼周、鼻部溃疡3年就诊。皮肤科检查:面部针尖到绿豆大褐色、暗棕色色素沉着斑,多发性边缘不规则深在性溃疡,多个菜花状增生物,左睑丧失正常形态,左下睑外翻,结膜充血。组织病理示:真皮内部分浸润细胞核大、深染,可见散在核分裂相,部分区域有角珠形成,考虑鳞状细胞癌。诊断:着色性干皮病并发巨大鳞状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性干皮病 鳞状细胞
原文传递
色素型基底细胞癌
11
作者 路文华 赵爽 +2 位作者 陈明亮 朱武 粟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9-260,共2页
患者男,75岁。主诉:右小腿黑色半球形肿块10年。现病史:患者10年前发现右狈切、腿伸侧有一黄豆大黑色肿块,无自觉症状。2019年6月初自行搔刮后出现破溃出血,并逐渐增生至樱桃大。皮肤镜检查考虑基底细胞癌,但不能排除恶性黑素瘤。遂就... 患者男,75岁。主诉:右小腿黑色半球形肿块10年。现病史:患者10年前发现右狈切、腿伸侧有一黄豆大黑色肿块,无自觉症状。2019年6月初自行搔刮后出现破溃出血,并逐渐增生至樱桃大。皮肤镜检查考虑基底细胞癌,但不能排除恶性黑素瘤。遂就诊于我院皮肤科。患者病程中精神、饮食、睡眠及大小便均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有高血压病、静脉曲张和前列腺手术史。否认局部有虫咬、外伤或疗肿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 皮肤镜 黑素瘤
原文传递
小汗腺螺旋腺瘤1例
12
作者 黄晖 吕源源 易忠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42-542,共1页
患者男,50岁。因背部皮肤球状结节无痛痒3年于2020年9月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背部出现一丘疹,无痛痒,初始为正常肤色,略突出于皮面,米粒大,未在意,未就诊治疗,渐增大至弹珠大,皮色渐变为暗红色,形似血管瘤,压迫或... 患者男,50岁。因背部皮肤球状结节无痛痒3年于2020年9月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背部出现一丘疹,无痛痒,初始为正常肤色,略突出于皮面,米粒大,未在意,未就诊治疗,渐增大至弹珠大,皮色渐变为暗红色,形似血管瘤,压迫或衣物摩擦到皮疹后略有疼痛,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螺旋腺瘤
原文传递
结节状汗腺瘤
13
作者 孙丽囡 惠奕 +3 位作者 刘伟 陆晓君 高远 尹兴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74-676,共3页
报道1例结节状汗腺瘤。患者女,41岁,左膝关节伸侧结节2年。皮肤科检查:左膝关节伸侧见一暗红色结节,质地较硬,顶端破溃结痂,挤压有少许浆液性分泌物排出。局部麻醉下完整切除皮损,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结节状汗腺瘤。术后随... 报道1例结节状汗腺瘤。患者女,41岁,左膝关节伸侧结节2年。皮肤科检查:左膝关节伸侧见一暗红色结节,质地较硬,顶端破溃结痂,挤压有少许浆液性分泌物排出。局部麻醉下完整切除皮损,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结节状汗腺瘤。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瘤
原文传递
小切口包膜内剥离浅表及肌间脂肪瘤的并发症及复发率分析
14
作者 林文韬 张杰 +1 位作者 申霄 贺光照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3-308,共6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对浅表及肌间脂肪瘤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及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切口长度分组,传统切口组为切口≤留体长轴,采用包膜外切除瘤体;小切口组为切口约为瘤体长轴的14-1/3,若有包膜者,采用包膜内剥离瘤体。... 目的:比较小切口与传统切口对浅表及肌间脂肪瘤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及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切口长度分组,传统切口组为切口≤留体长轴,采用包膜外切除瘤体;小切口组为切口约为瘤体长轴的14-1/3,若有包膜者,采用包膜内剥离瘤体。其中浅表脂肪瘤传统切口组49例,小切口组59例;肌间脂肪瘤传统切口组30例,小切口组23例。分别对比术后感染、血肿、血清肿、切口愈合、癜痕等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差异。结果:92.6%浅表脂肪瘤含有包膜,45.3%肌间脂肪瘤含有包膜,浅表脂肪瘤与肌间脂肪瘤包膜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脂肪瘤2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量表、瘢痕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瘢痕评估及瘢痕满意度更高;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脂肪瘤2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量表瘢痕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切口组瘢痕评估及瘢痕满意度更高。结论:保留包膜不影响术后复发率;浅层肌肉深面或肌间隙内形态规则包膜完整的肌间脂肪瘤推荐采用小切口的术式可以有效改善术后的搬痕。浅表脂肪瘤推荐采用小切口包膜内切除,可以有效改善术后的搬痕,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瘢痕 包膜 复发
原文传递
以面部水肿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淋巴结结核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明凤 张德志 +1 位作者 居哈尔·米吉提 康晓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11-613,共3页
报告1例以面部水肿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淋巴结结核。患者女,71岁。面部反复水肿半年,加重4 d。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皮肤科检查:面部水肿;双手背及双上肢肿胀,胸部水肿,胸部可见静脉曲张呈网状分布。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报告1例以面部水肿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淋巴结结核。患者女,71岁。面部反复水肿半年,加重4 d。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皮肤科检查:面部水肿;双手背及双上肢肿胀,胸部水肿,胸部可见静脉曲张呈网状分布。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阳性。胸部CT:纵隔内及双侧腋窝多发增大淋巴结。上腔静脉造影:上腔静脉旁纵隔内软组织结节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右侧颈部、纵隔内、双肺门及腹膜后区多发增大淋巴结;上纵隔上腔静脉旁一增大淋巴结压迫上腔静脉;双侧腋窝多发增大淋巴结。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肉芽肿样病变及中央干酪样坏死,形态学符合结核。诊断:多发淋巴结结核。治疗:予口服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及嗪酰胺抗痨治疗,治疗后水肿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结核 面部水肿
原文传递
雷帕霉素对HaCaT细胞IL-6、CXCL8及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关联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艳霞 张妮 苏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Rapmycin与LY294002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白细胞介素(IL)-6、趋化因子蛋白(CXCL)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寻银屑病潜在治疗药物。方法:收集我院皮肤科就诊并确诊为... 目的:通过研究Rapmycin与LY294002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白细胞介素(IL)-6、趋化因子蛋白(CXCL)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寻银屑病潜在治疗药物。方法:收集我院皮肤科就诊并确诊为银屑病的患者62例;并招募健康志愿者34人,分别取血检测血清中IL-6、CXCL8及VEGF水平。分别对人表皮永生化角质细胞(HaCaT)给与Rapmycin、LY29400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培养12 h,后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的IL-6、CXCL8及VEGF水平,用Q-PCR检测细胞中IL-6、CXCL8及VEGF的基因表达水平,用western检测Akt、S6K及4EBP1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银屑病患者体内的IL-6、CXCL8及VEGF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显著提高了细胞上清中IL-6、CXCL8及VEGF水平(P<0.05)、细胞中IL-6、CXCL8及VEGF基因水平(P<0.05),并促进了细胞中Akt、S6K及4EBP1磷酸化蛋白的水平(P<0.05)。而上述各指标的上升均被PI3K及m TORC1的抑制剂抑制(P<0.05)。结论:Rapmycin、LY294002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降低TNF-α刺激HaCaT细胞产生IL-6、CXCL8及VEGF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CAT细胞 银屑病 MTOR抑制剂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小汗腺汗孔瘤1例
17
作者 师绍敏 冀雅聪 +3 位作者 张艳丽 刘力超 胡焕荣 刘亚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50-750,共1页
患者男,68岁。因左足底肿物2年,于2017年10月24日就诊于我院皮肤科。患者2年前发现左足底一黄豆大淡红色丘疹,隆起于皮肤表面,无明显自觉症状。丘疹逐渐增大,偶有破溃出血,走路时因挤压有疼痛感,无其他全身症状。既往体健,发病部位无外... 患者男,68岁。因左足底肿物2年,于2017年10月24日就诊于我院皮肤科。患者2年前发现左足底一黄豆大淡红色丘疹,隆起于皮肤表面,无明显自觉症状。丘疹逐渐增大,偶有破溃出血,走路时因挤压有疼痛感,无其他全身症状。既往体健,发病部位无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左足底一直径约1.5 cm淡红色新生物,质地中等,基底有蒂,表面分叶,可见少许糜烂、破溃及黑色结痂(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孔瘤 小汗腺 足底
原文传递
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2例
18
作者 江阳 林茂 +3 位作者 余音 吕静 冯林 卢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8-290,共3页
报告2例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例1.女,30岁。左面部斑块10年余,皮肤科检查:左面部可见约9 mm×6 mm的斑块,边界清晰,周围轻度隆起,质地稍硬,中央轻度凹陷,有浸润感。例2.女,15岁。左面部丘疹1年余。皮肤科检查:左面部可见约2.4... 报告2例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例1.女,30岁。左面部斑块10年余,皮肤科检查:左面部可见约9 mm×6 mm的斑块,边界清晰,周围轻度隆起,质地稍硬,中央轻度凹陷,有浸润感。例2.女,15岁。左面部丘疹1年余。皮肤科检查:左面部可见约2.4 mm×2.5 mm的类圆形丘疹,边界清晰,轻度隆起,质地稍硬。2例患者均于2018年9月来我院门诊就诊,予局部切除并行组织病理活检。皮损组织病理有类似表现:表皮轻度增生,真皮浅层可见多数大小不一的角质囊肿及嗜碱性细胞条索,周围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并见钙化灶。该两例患者最终诊断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术后随访1年,肿瘤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增生 性毛发上皮瘤
原文传递
皮肤结核误诊为结节病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晓婷 于潮 +2 位作者 肖焱炜 孙令 王傲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93-695,共3页
报告1例误诊为结节病的皮肤结核。患者女,60岁。额部、左侧面部及右侧胸部紫红色隆起结节3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及皮下组织大量融合性肉芽肿性病变,境界模糊,可见朗格汉斯样巨细胞形成,未见坏死。患者曾于外院诊断为结节病,并予... 报告1例误诊为结节病的皮肤结核。患者女,60岁。额部、左侧面部及右侧胸部紫红色隆起结节3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及皮下组织大量融合性肉芽肿性病变,境界模糊,可见朗格汉斯样巨细胞形成,未见坏死。患者曾于外院诊断为结节病,并予糖皮质激素治疗4个月后结节缩小,但出现乏力、消瘦。肠镜检查发现肠穿孔,结肠组织病理检查提示结核。完善检查后,诊断为寻常狼疮、肠结核及肺结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结核 肠结核 皮肤结节
原文传递
伴有脊柱侧弯的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
20
作者 刘丹 晋亮 +4 位作者 王清玉 陈红 郭广进 刘玮 李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6,共4页
报告1例罕见的皮损持续存在且伴有脊柱侧弯的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患者女,19岁。背部树枝状青紫色毛细血管扩张伴脊柱侧弯19年。皮肤科检查:背部见网状或树枝状青紫色毛细血管扩张,伴局部坏死破溃、结痂、色素脱失及萎缩... 报告1例罕见的皮损持续存在且伴有脊柱侧弯的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患者女,19岁。背部树枝状青紫色毛细血管扩张伴脊柱侧弯19年。皮肤科检查:背部见网状或树枝状青紫色毛细血管扩张,伴局部坏死破溃、结痂、色素脱失及萎缩凹陷。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萎缩,棘层色素增加,表皮突向下延伸,真皮全层胶原致密、均质化,大量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管周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为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cutis marmorata telangiectatica congenita, CM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 脊柱侧弯 血管畸形 先天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