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9757被引量10231H指数23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电视》杂志已经创刊三十余年。《中国电视》作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电视艺术领域具有权威性、指导性, 是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证的中...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2-4751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2750/J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9,7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视频平台的演化规律与层级递进发展策略
1
作者 朱旭光 梁静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100,共8页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网络视频平台沿着产品、技术、市场融合的方向实现了功能迭代与演化升级,迈向跨平台发展阶段。面对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视频平台不应囿于内部发展,而应在更大的平台生态圈范围内寻求跨界协作与红利连接。因此,本文在...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网络视频平台沿着产品、技术、市场融合的方向实现了功能迭代与演化升级,迈向跨平台发展阶段。面对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视频平台不应囿于内部发展,而应在更大的平台生态圈范围内寻求跨界协作与红利连接。因此,本文在分析网络视频行业互联网平台属性的基础上,总结网络视频平台的演化规律,提出未来包络发展模式应围绕三方面:强化“小”平台系统中的主导地位,推进“中”平台系统的资源整合,探索“大”平台系统的发展路径,最后基于这三个层面提出层级递进发展策略,以期为网络视频平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视频平台 演化规律 包络发展模式 层级递进发展策略
原文传递
“说者”与“被说”的新变:近年来剧集叙述视角的创新
2
作者 戴清 王泳苓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2-79,共8页
叙述视角作为剧集创作的叙事要素,具有多重的审美功能。近年来剧集中叙述视角不断出新,形成内聚焦视角突出、多重有限同源视角转换两大创作趋势,这一新变在提升人物丰富性与主体性、增强情节悬疑感和戏剧性、拓展主题抒情性与深邃感等... 叙述视角作为剧集创作的叙事要素,具有多重的审美功能。近年来剧集中叙述视角不断出新,形成内聚焦视角突出、多重有限同源视角转换两大创作趋势,这一新变在提升人物丰富性与主体性、增强情节悬疑感和戏剧性、拓展主题抒情性与深邃感等方面发挥了多重审美价值,但创作者围绕其开展的艺术创新并不总是成功和恰当的,如叙述视角“露迹”不当导致刻板生硬、令人出戏,因过于追求艺术创新而忽略了叙述逻辑等,都是因叙述视角的选择、重组及视听呈现不适配造成的创新失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视角 视觉聚焦 听觉聚焦 内聚焦
原文传递
“叙述”中国与“中国”叙述——节庆文化类节目的底层实践逻辑
3
作者 张斌 李智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26,共6页
近年来,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代表的节庆文化类节目持续“破圈”,构成了视听领域引人关注的文化现象。本文基于对节庆文化类节目的历时性梳理与共时态分析,将其始终以传统文化为根脉“叙述”中国的原因,归于主流媒体的时代使命... 近年来,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代表的节庆文化类节目持续“破圈”,构成了视听领域引人关注的文化现象。本文基于对节庆文化类节目的历时性梳理与共时态分析,将其始终以传统文化为根脉“叙述”中国的原因,归于主流媒体的时代使命与理念坚守,以及节庆蕴藏的民族生命意识与伦理情感。同时,联动生产的模式创新与“游观”体验的叙事创新,促成了该类节目对“文化中国”的崭新表达。节庆文化类节目形成的“中国”叙述映射着文化认同的“感知结构”,也是其遵循的底层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庆文化类节目 “中国”叙述 感知结构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开端:中国电视剧事业诞生时期的记忆
4
作者 林卉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95,共5页
对中国早期电视剧的研究,受影像、文字资料缺乏的影响,关注热度一直有待提升,而口述历史档案以其丰富的叙事维度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由“开端”这一时间节点延展开,通过对第一代电视人的口述资料进行梳理辨析,“电视剧”一词的... 对中国早期电视剧的研究,受影像、文字资料缺乏的影响,关注热度一直有待提升,而口述历史档案以其丰富的叙事维度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由“开端”这一时间节点延展开,通过对第一代电视人的口述资料进行梳理辨析,“电视剧”一词的首提者究竟为何人,早期电视剧承担着怎样的功能定位,“电视放映点”“小电影”“抬马小组”等短暂存在过的词汇又是如何出现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厘清,填补了传统史料中语焉不详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电视剧研究 口述历史 电视放映点
原文传递
茶文化纪录片的影像呈现与文化功能
5
作者 李琦 闫志成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91,共5页
茶文化纪录片以茶为核心意象、以空间为叙事的主导逻辑,建构崇尚自然的审美意境,寄寓茶文化朦胧多义的文化意蕴。茶叶以草木之躯,承载人间真情。茶文化纪录片以人物命运为焦点,展演个体因茶而与他者、往昔、自然的情感联结。在跨文化传... 茶文化纪录片以茶为核心意象、以空间为叙事的主导逻辑,建构崇尚自然的审美意境,寄寓茶文化朦胧多义的文化意蕴。茶叶以草木之躯,承载人间真情。茶文化纪录片以人物命运为焦点,展演个体因茶而与他者、往昔、自然的情感联结。在跨文化传播的话语实践中,茶文化纪录片有效地消解了低语境文化范畴中文化他者的解码障碍,通过国际化叙事与文化共同体建构的编码策略,向世界展示了悠远深广的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纪录片 空间美学 情感联结 跨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女性情感观察类综艺的主要特征及价值影响——以《妻子的浪漫旅行》《女儿们的恋爱》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慧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3-97,共5页
《妻子的浪漫旅行》《女儿们的恋爱》等女性情感观察类综艺聚焦恋爱婚姻、夫妻相处、代际关系等现实问题,引起一些观众的共鸣。节目所选择的嘉宾能够有效提升话题热度,通过不同情景之间互动丰富观众的情感体验,还原出嘉宾最真实的生活状... 《妻子的浪漫旅行》《女儿们的恋爱》等女性情感观察类综艺聚焦恋爱婚姻、夫妻相处、代际关系等现实问题,引起一些观众的共鸣。节目所选择的嘉宾能够有效提升话题热度,通过不同情景之间互动丰富观众的情感体验,还原出嘉宾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融入人文关怀,彰显女性魅力。这两档节目所呈现出的婚恋观与女性观,对社会风气与青年观众有着积极的价值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观察类综艺 《妻子的浪漫旅行》 《女儿们的恋爱》
原文传递
台网联动效应下精品短剧的破圈传播——以“芒果季风”剧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郑华平 胡盈盈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19,共4页
从2014年至今,湖南广电媒体融合大致分为"台输血网、网反哺台、深度融合"三个阶段,作为内容深度融合的产物,芒果TV与湖南卫视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台网联动周播剧场—"芒果季风"剧场,推出一系列精品短剧,有些实现了... 从2014年至今,湖南广电媒体融合大致分为"台输血网、网反哺台、深度融合"三个阶段,作为内容深度融合的产物,芒果TV与湖南卫视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台网联动周播剧场—"芒果季风"剧场,推出一系列精品短剧,有些实现了热度与口碑双丰收。本文以短剧行业市场、"芒果季风"剧场为分析对象,解读精品短剧实现"破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季风”剧场 短剧 媒体融合 破圈
原文传递
危机与转机:2020年的中国电视综艺 被引量:4
8
作者 孔令顺 张思思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27,共5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下的中国电视综艺在"危机"之中酝酿"转机"。电视人用理性和坚守,或顺势探索新颖形式,或借机打造新锐节目,或对传统品牌进行优化升级,以积极稳健的心态追求更专业权威、垂直细分的精品电视综...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下的中国电视综艺在"危机"之中酝酿"转机"。电视人用理性和坚守,或顺势探索新颖形式,或借机打造新锐节目,或对传统品牌进行优化升级,以积极稳健的心态追求更专业权威、垂直细分的精品电视综艺,与网络综艺错位竞争,力争逆势突围、转危为安。然而,为迎合受众市场不断扩充的浅层娱乐,客观上也导致了电视文化空间的部分让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综艺 转危为机 融合传播 深度娱乐
原文传递
在中华美学精神层面寻得共鸣——解析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国涛 欧阳沛妮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29,共7页
2021年可谓河南卫视的"出圈年",继河南春晚一炮而红之后,元宵节、清明节和端午节三档文化类节目接续"出圈",这主要在于河南卫视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同时,精准挖掘与弘扬了博大精深而独... 2021年可谓河南卫视的"出圈年",继河南春晚一炮而红之后,元宵节、清明节和端午节三档文化类节目接续"出圈",这主要在于河南卫视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同时,精准挖掘与弘扬了博大精深而独具魅力的"中华美学精神",使得节目与生于中华、长于盛世且越发文化自信的观众产生了灵魂深处的"精神共鸣",这值得电视媒体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以及创新文化类节目时借鉴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 中华美学精神 传统文化 《唐宫夜宴》
原文传递
实景体验与文化传承:从《了不起的长城》看文化体验类节目的创新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晨 石磊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53,共4页
《了不起的长城》作为一档文化体验类节目,依托有着超强共识、自带流量的超级文化符号—长城,深耕具象化和实景体验,突出垂直创新和多元呈现;开创"综艺+文化+游历"三位一体的文化体验类节目新模式,实现从符号呈现到价值认同... 《了不起的长城》作为一档文化体验类节目,依托有着超强共识、自带流量的超级文化符号—长城,深耕具象化和实景体验,突出垂直创新和多元呈现;开创"综艺+文化+游历"三位一体的文化体验类节目新模式,实现从符号呈现到价值认同的创新性表达;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加强内涵创新,以现代艺术表现为手段加强形式创新,以融合传播为路径提升节目价值,助推文化类综艺节目从1.0时代的诗词、2.0时代的场景向3.0时代的实景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体验类节目 《了不起的长城》 实景体验 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当下体育竞技类电视剧的创作特点、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祥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7-91,共5页
体育竞技类电视剧创作伴随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不断创新更迭,从早期单纯依赖真人经历改编到当下更加注重融入国家体育强国梦想、更加注重挖掘体育精神内涵、更加注重探索竞技类型多元化等新特点,在艺术本体上更加独立和成熟。体育竞技类电... 体育竞技类电视剧创作伴随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不断创新更迭,从早期单纯依赖真人经历改编到当下更加注重融入国家体育强国梦想、更加注重挖掘体育精神内涵、更加注重探索竞技类型多元化等新特点,在艺术本体上更加独立和成熟。体育竞技类电视剧要开掘具有时代特色的新题材,以更突出的专业性深入展现体育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竞技类电视剧 体育精神 价值取向 专业性
原文传递
性别平等视野下国产女主剧的发展道路探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胜利 张维肖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33,共6页
与女性主义相关联,国产女主剧可大致分为两个时期:2010年之前虽有各类女主剧推出,但评论界鲜有谈论女性主义的话题,2010年之后,将女性主义与"她经济"融合在一起、主要为迎合女性观众市场的"大女主剧"成为时尚。但... 与女性主义相关联,国产女主剧可大致分为两个时期:2010年之前虽有各类女主剧推出,但评论界鲜有谈论女性主义的话题,2010年之后,将女性主义与"她经济"融合在一起、主要为迎合女性观众市场的"大女主剧"成为时尚。但冷静反思,2010年之前同样具有优秀的女性主义作品;2010年之后不少大女主剧看似标榜女性独立,但真正的女性主义内涵有限。未来的女主剧创作,应内化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强化女性角色的主体性,以反哺现实大众的观念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主剧 女性主义 性别平等
原文传递
论新世纪以来国产历史剧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导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浩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68,共5页
新世纪以来,国产历史剧不仅类型丰富,在数量上也节节攀升。然而从整体来看,有些历史剧在收视上取得不菲成绩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批判与质疑,剧中对于史实的改编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戏说历史与解构历史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当下的历史剧... 新世纪以来,国产历史剧不仅类型丰富,在数量上也节节攀升。然而从整体来看,有些历史剧在收视上取得不菲成绩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批判与质疑,剧中对于史实的改编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戏说历史与解构历史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当下的历史剧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唯物史观维度、历史真实维度与美学维度的"三维"统一原则,肩负起正确引导受众的责任和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剧 艺术特征 价值观
原文传递
微观、当下与理性的史诗建构--电视剧《外交风云》的艺术路径选择
14
作者 陶冶 吴俐伶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49,共5页
电视剧《外交风云》首次全景式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波澜壮阔的外交历史,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创作上的突破和创新。纵观该剧,其对于国际战略竞争所采用的独特的微观人格化表达,拉近了宏大叙事与观众的距离;其高度的理性自觉,特... 电视剧《外交风云》首次全景式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波澜壮阔的外交历史,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创作上的突破和创新。纵观该剧,其对于国际战略竞争所采用的独特的微观人格化表达,拉近了宏大叙事与观众的距离;其高度的理性自觉,特别是对人物情感在叙事架构中的控制值得称道,亦使得剧中海峡两岸领导人之间的外交斗争显现为高超的智力交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表达 当下视角 理性控制
原文传递
主流媒体微纪录片对国家形象的塑造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昊 汪汉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24,共6页
新媒体环境下,作为短视频形式之一的微纪录片,在塑造国家形象这一议题上被赋予了新的特征与意涵。本文从当前我国主流媒体创作、生产微纪录片的现状出发,探讨微纪录片如何呈现国家形象,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微纪录片 国家形象 类型 功能
原文传递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价值取向与创新趋势研究——以《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尹庆民 张璐 杜建邦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文化类电视综艺以文化内涵为核心,是价值传达的有效形式和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作为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展示着我国诗词文化的艺术魅力与深远影响力,在文化类电视综艺中极... 文化类电视综艺以文化内涵为核心,是价值传达的有效形式和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作为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展示着我国诗词文化的艺术魅力与深远影响力,在文化类电视综艺中极具代表性。本文以文化类电视综艺的价值取向与创新趋势为研究对象,探析主流价值体系在文化类电视综艺中的传达与显现,分析拓展新媒体传播形式对提升文化内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文化类电视综艺的创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类电视综艺 价值取向 创新趋势 《经典咏流传》
原文传递
智能传播时代沉浸式媒介的审美体验转向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源 李芊芊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1,共5页
以VR、AR为代表的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在艺术作品的呈现和"存在"形式上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和升级,在5G技术赋能下智能传播和未来影像为主体营造出了全新的沉浸式媒介体验,一种以空间知觉为核心的审美范式被建构起来。随着叙事闭... 以VR、AR为代表的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在艺术作品的呈现和"存在"形式上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和升级,在5G技术赋能下智能传播和未来影像为主体营造出了全新的沉浸式媒介体验,一种以空间知觉为核心的审美范式被建构起来。随着叙事闭环的打破,传播主体和受众身份的转换将"间性"的美学讨论引入了沉浸式媒介语境中,从不同程度上更新着传统美学的审美原则以及审美经验获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沉浸式媒介 身体体验 空间审美范式
原文传递
突破桎梏 忠于时代——电视剧《破冰行动》影像研究
18
作者 王真 邹京耀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8-41,共4页
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视剧《破冰行动》植根于现实生活,影像制作精良,在类型化创作的同时,难能可贵地实现了艺术化与时代化表达,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以往同类题材电视剧在影像语言呈现上的桎梏,让主流价值观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深化与拓展... 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视剧《破冰行动》植根于现实生活,影像制作精良,在类型化创作的同时,难能可贵地实现了艺术化与时代化表达,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以往同类题材电视剧在影像语言呈现上的桎梏,让主流价值观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深化与拓展。本文以艺术与技术的互动为切入点,探讨该剧的影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表达 类型化创作 现实主义 主旋律影视剧
原文传递
中国谍战剧价值体系的建构原则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磊磊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11,共6页
中国谍战剧中价值体系的建构,是谍战剧精神导向的集中体现。在这个价值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善良与邪恶、进步与倒退、光明与黑暗、正义与反动这些不同的价值体现元素相互交织、相互冲突、相互转化,进而形成了一部电视剧中整个价值体系的... 中国谍战剧中价值体系的建构,是谍战剧精神导向的集中体现。在这个价值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善良与邪恶、进步与倒退、光明与黑暗、正义与反动这些不同的价值体现元素相互交织、相互冲突、相互转化,进而形成了一部电视剧中整个价值体系的历史性构成。对于谍战剧这种特殊的电视剧类型而言,除了体现出一种善良永远惩治邪恶、进步始终阻止倒退、光明必定驱赶黑暗、正义终将战胜反动、正确不断纠正错误的历史规律之外,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不能为正义而放弃人性,用一种反人性的方式去实现我们的胜利;也不能因为革命而放弃道义,用一种非道义的方式去达成我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谍战剧 价值体系 建构
原文传递
文化类纪录片的现代表达与文化品牌构建——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丹谊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106,共4页
《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工艺美术文物精品为核心,以短小精练为特色,将纪录片与艺术元素紧密融合,既富文化内涵,又不失观赏意趣,在简练生动的新型纪录片传播形式的基础上构建工艺品牌文化。本文从工艺品牌文化构建角度着手,分析《如果国宝... 《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工艺美术文物精品为核心,以短小精练为特色,将纪录片与艺术元素紧密融合,既富文化内涵,又不失观赏意趣,在简练生动的新型纪录片传播形式的基础上构建工艺品牌文化。本文从工艺品牌文化构建角度着手,分析《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文化价值定位、文化内涵及工艺品牌理念,以此为基础探寻其现代化表达形式及创新传播手段,并进一步探讨纪录片对中华传统文化情怀的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果国宝会说话》 工艺品牌文化 文化输出 文化情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