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8211被引量39889H指数62
《浙江社会科学》(月刊)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原名《探索》,1990年改为现刊名),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查看详情>>
  • 曾用名 探索(浙江)
  • 主办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4-2253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3-1149/C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8,2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大数据思维下宏观调控的理论分析
1
作者 何大安 许益怀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0,156,157,共14页
宏观调控是政府为解决信息不完全导致市场失灵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信息不完全的问题,这些技术正在驱动着政府运用大数据思维进行宏观调控。我们分析政府大数... 宏观调控是政府为解决信息不完全导致市场失灵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信息不完全的问题,这些技术正在驱动着政府运用大数据思维进行宏观调控。我们分析政府大数据思维及大数据思维下的宏观调控,首先要在理论上解读信息和大数据的关系,其次是说明政府大数据思维的形成过程,再次是解说政府宏观调控的操作程序和过程,最后对政府大数据思维下的宏观调控效用进行评价。大数据思维的本质仍然是因果思维,但大数据时代的因果逻辑思维模式与工业化时代的因果逻辑思维模式不是一回事。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行为主体,从大数据思维进入大数据分析这一过程,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可考虑从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相互融合的角度对其逻辑分析框架展开探讨。有了这样的逻辑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描绘出政府对未来数字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有可能展现的一般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大数据思维 宏观调控 互联网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回忆:重复哲学的认知之维
2
作者 杨艳 黄擎 《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5期99-106,159,共9页
重复引发了回忆与记忆两种认知形式。现代哲学强调回忆的无意识性,旨在突出其生成性与创造性。在基于同一性的重复观与基于差异性的重复观主导下,分别产生了面向过去的回忆与朝向未来的回忆,二者的核心分歧在于对存在的认知差异。在差... 重复引发了回忆与记忆两种认知形式。现代哲学强调回忆的无意识性,旨在突出其生成性与创造性。在基于同一性的重复观与基于差异性的重复观主导下,分别产生了面向过去的回忆与朝向未来的回忆,二者的核心分歧在于对存在的认知差异。在差异性重复作用下,回忆的想象性在回旋复生的过程中得以显扬,产生了超越现实的认知功能。文学作为一种富有想象性的艺术,通过以差异性重复为核心的回忆书写模糊了思维与存在的界线,甚至在人的生存维度展开,构造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 回忆 认知 存在 想象
下载PDF
《浙江社会科学》编辑委员会
3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现代性的社会空间地形学:从齐美尔到克拉考尔
4
作者 李健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7,F0003,共10页
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早期的审美现代性进程为背景,西方空间观念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可以通过由齐美尔到克拉考尔所开创的社会空间地形学得到深刻的揭示。作为文化研究的一种早期范式,这一研究路径不仅与时间向度的空间话语生成、现代主体... 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早期的审美现代性进程为背景,西方空间观念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可以通过由齐美尔到克拉考尔所开创的社会空间地形学得到深刻的揭示。作为文化研究的一种早期范式,这一研究路径不仅与时间向度的空间话语生成、现代主体身份的空间症候等社会转型议题息息相关,而且有助于我们从美学角度更全面地阐释这一时期现代性进程的丰富意涵。其空间思想史层面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也可以由此得到必要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地形学 现代性 现代主义 齐美尔 克拉考尔
下载PDF
电车难题与自动驾驶系统算法设计中的伦理考量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戈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47,67,156,共13页
自动驾驶汽车是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全面、综合应用的产业领域,涉及到算法自动化决策与人的自主性和尊严之间的潜在冲突。由于法律本身的回应性和救济性特征,导致它无法提前介入到算法设计过程之中,因而无法为算法设计提供向善的指引。我... 自动驾驶汽车是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全面、综合应用的产业领域,涉及到算法自动化决策与人的自主性和尊严之间的潜在冲突。由于法律本身的回应性和救济性特征,导致它无法提前介入到算法设计过程之中,因而无法为算法设计提供向善的指引。我国虽然越来越重视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并为此设立了相关机构,制定了相关规则,但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讨论却停留在科技向善、以人为本等抽象原则的层面,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自动驾驶汽车算法伦理。本文通过对德国交通与数字基础设施部伦理委员会报告、伦理学中的电车难题讨论和道德心理学领域的“道德机器试验”的介绍和分析,讨论了为自动驾驶汽车装上伦理方向盘的必要性和可能的推进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算法伦理 电车难题 道德机器试验 伦理委员会 伦理原则
下载PDF
行政允诺裁判思路的体系整合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怡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65,93,156,157,共11页
学界和实务界的通常观点认为,行政允诺的司法审查是在将行政允诺认定为单方行政行为,并且在允诺本身和兑现允诺相分离的基础上进行的履责之诉。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在公报案例上的崔龙书诉丰县人民政府行政允诺一案,法院打破了行政... 学界和实务界的通常观点认为,行政允诺的司法审查是在将行政允诺认定为单方行政行为,并且在允诺本身和兑现允诺相分离的基础上进行的履责之诉。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在公报案例上的崔龙书诉丰县人民政府行政允诺一案,法院打破了行政允诺基于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二分法审查框架,将行政允诺直接认定为行政协议,进而适用行政协议的相关规则展开审查,法院由此形成了基于行政法律关系的一分法审查模式。行政允诺与行政协议具有共通性,以行政协议的相关规定审查行政允诺有其适用逻辑。法院以行政允诺法律关系—履行义务之诉的框架审查行政允诺更具妥当性,能够更好地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衡平行政允诺双方的法律地位,实现行政允诺的公共服务或者行政管理目标。在该审查框架之下,行政机关首次判断权理论不会成为法院认定行政允诺法律关系成立的阻碍;在履行允诺义务判决中,法院判决的具体内容依据是否存在裁量空间以及裁量空间的大小而作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允诺 法定职责 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协议
下载PDF
司法权话语的复调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廖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0-58,156,157,共11页
理解司法权的本质,可以通过话语分析的方法获得新的进路。布尔迪厄的司法场域理论,揭示了司法权话语实践的斗争逻辑,展现了司法权话语基于多元主体的动态生成图景。结合实例加以理论观察,政治塑型、理论构造和大众衍义是司法权话语生成... 理解司法权的本质,可以通过话语分析的方法获得新的进路。布尔迪厄的司法场域理论,揭示了司法权话语实践的斗争逻辑,展现了司法权话语基于多元主体的动态生成图景。结合实例加以理论观察,政治塑型、理论构造和大众衍义是司法权话语生成的几个关键环节。在当代中国司法场域中,政治家的基调设定、法学家的曲谱建构、大众的文化响应交织一体。其指向一种司法权话语的复调叙事模型,包含言说主体区隔、母题事件统一、杂语对话均衡等特点,由此生发司法权威话语、权力话语和权能话语的解释框架。这些话语有不同的逻辑起点、表达方式、情感诉求,各自独立、彼此区隔,但又统一于司法权本质探究的母题事件。它们本身是多种表达的杂样话语,进行着意见交换的整体对话,可以形成权威话语和权能话语互为基础、权威话语和权力话语上下嵌合、权力话语和权能话语前后相序的关系图景。司法权话语的复调模型,实质上是一种有关司法权本质的认知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权 话语 司法场域 复调
下载PDF
“信息”何以变“新闻”?--一项基于新闻本体论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臻 谢轶菲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155,151,F0003,共6页
“新闻属于信息”是新闻学界普遍认可的观点,但随着移动传播的发展,“新闻信息”似乎成了专有名词,信息被直接当做新闻使用,模糊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把关人”的把关是“信息”变“新闻”的关键,它经历了从人到“机器+人”的变化。变化... “新闻属于信息”是新闻学界普遍认可的观点,但随着移动传播的发展,“新闻信息”似乎成了专有名词,信息被直接当做新闻使用,模糊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把关人”的把关是“信息”变“新闻”的关键,它经历了从人到“机器+人”的变化。变化之下不变的是转换规律和转换条件,信息始终要满足包括劳动需要、政治需要、受众需要在内的三个层次的人的需要,始终要符合传播者视角及新闻价值等条件,才能更利于传播,最终成为新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新闻 把关人 需要理论
下载PDF
汲冢争讼与流失简真伪之辨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书灿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6-143,F0003,共9页
《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汲冢竹书出土以来,长期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然迄今为止,汲冢书出土的年代、汲冢墓主及位置等若干关键性问题,仍存在着诸多无法破解的谜团。在材料并不具备、信息并不完整、证据并不充分的情况下,总体上先... 《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汲冢竹书出土以来,长期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然迄今为止,汲冢书出土的年代、汲冢墓主及位置等若干关键性问题,仍存在着诸多无法破解的谜团。在材料并不具备、信息并不完整、证据并不充分的情况下,总体上先入为主地判定汲冢为战国晚期墓葬,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包括《穆天子传》《竹书纪年》在内的汲冢书的写定年代,则未免显得过于绝对和武断。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来历不明、出土背景不清的各种流失简陆续整理出版。这些流失简的整理出版为中国古典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新材料,同时引发了关于上博简、浙大简、清华简、北大简等流失简真伪的质疑、辨伪及若干答辩和反击。从学术史视角观察,以上论辩基本上是在学术层面展开的,但论辩的性质却颇为复杂,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汲冢 墓主 位置 《穆天子传》 流失简
下载PDF
基于治理视角的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崔娜 梁向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1-86,158,共7页
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的提出不仅体现了满足人民需要、实现全民共享的工具理性,更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理性回归。基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历程与实践,借鉴Penchansky和Thomas对可及性提出的五个维度,提出可获得... 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的提出不仅体现了满足人民需要、实现全民共享的工具理性,更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理性回归。基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历程与实践,借鉴Penchansky和Thomas对可及性提出的五个维度,提出可获得性、可承受性、可匹配性的三维模式,分析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产品供需不匹配、公共服务不均等、人才队伍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以价值引导为主线,从提高可获得性、保障可匹配性、完善可承受性三个层面,形成关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的路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公共文化服务 可及性 公共性 均等化
下载PDF
当代文学应该如何进行整体性、复杂性书写——基于“历史化”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秀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7-137,160,161,共13页
当代文学历史化是建立在对大量的历史性文本合历史合逻辑的理性判断基础之上。它不仅需要做具体切实的知识谱系工作,同时还要对之作立足高远的整体观照和会通融合。而在这方面,整体性、复杂性无疑是其通向幽深层次的两个重要关键词或曰... 当代文学历史化是建立在对大量的历史性文本合历史合逻辑的理性判断基础之上。它不仅需要做具体切实的知识谱系工作,同时还要对之作立足高远的整体观照和会通融合。而在这方面,整体性、复杂性无疑是其通向幽深层次的两个重要关键词或曰切入点。如何站在史识的高度观照把握"一体"与"异质"相互缠绕的整体历史,在呈现其复杂同时还历史以应有的澄明,这是研究者的一种责任。只有确立整体深邃的分析框架,并给予化繁为简的清晰解读,才能达到对当代文学历史更确当也更为深刻的评判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 复杂性 历史化
下载PDF
教师空间意识:意涵、阻碍与构建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雄英 吕狂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9-154,74,160,共8页
教师空间意识彰显了教师在教育空间变革中的主体性地位,它既是一种基于教师对教育空间的本质、功能和特征等的认识和理解的专业意识,也是一种同时包含了物理、关系和精神三维意识的复合体。现今教师空间意识的发展同时面临着来自外在教... 教师空间意识彰显了教师在教育空间变革中的主体性地位,它既是一种基于教师对教育空间的本质、功能和特征等的认识和理解的专业意识,也是一种同时包含了物理、关系和精神三维意识的复合体。现今教师空间意识的发展同时面临着来自外在教育空间的挟持和内在空间意识的褊狭这两方面的阻隔。重构教师的空间意识,需要教师以真实的体验觉醒自己的空间意识,并以虚实意识的转化养成整全的空间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空间意识 教育空间 物理空间 关系空间 精神空间
下载PDF
互联网应用与我国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伟 赵嘉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13,22,155,共12页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产业与企业层面技术进步的偏向。本文借助已有技术进步偏向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应用的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效应的作用机理,并做了实证。研究显示:可将互联网应用作为信息中间品纳入现有模...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产业与企业层面技术进步的偏向。本文借助已有技术进步偏向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应用的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效应的作用机理,并做了实证。研究显示:可将互联网应用作为信息中间品纳入现有模型进行拓展;互联网的普及倾向于强化技术进步的劳动要素偏向,弱化资本要素偏向。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也印证了这个理论推断。这个结论的现实意义是:互联网的普及对于就业和劳动者收入的提升具有促进效应,但对于资本效率的提升促进不明显。这一点也印证了学术界如下发现:近年我国投资效率及资本产出率持续下降。研究的政策寓意是,政府政策应当着力于提升资本产出效率,校正技术进步劳动偏向增强所隐含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技术进步偏向 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创新与创意空间的生产——杭州大运河沿线旧厂房文创园演化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佳 龚嘉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3-80,157,共9页
旧厂房转型成创意空间是城市更新的一种典型类型。基于演化和空间生产理论,从演化群体和演化机制两方面,研究了文创园区在杭州大运河沿线旧厂房中萌芽、自发发展、协同发展三个阶段的演化过程。通过对各个阶段群体变化和空间相应变化的... 旧厂房转型成创意空间是城市更新的一种典型类型。基于演化和空间生产理论,从演化群体和演化机制两方面,研究了文创园区在杭州大运河沿线旧厂房中萌芽、自发发展、协同发展三个阶段的演化过程。通过对各个阶段群体变化和空间相应变化的研究,发现沿运旧厂房创意空间生产的影响因素从最初的租金优势和空间特征转变为政府群体的管治能力和文创园经营群体的知识技能。最后,提出沿运旧厂房创意空间未来发展的三重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空间生产 创新 沿运旧厂房 演化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是理解和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根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12,共3页
《求是》杂志第10 期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一文,可谓意义深远。我认为一个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新发展理念提供了一把理解和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当社会主要矛盾从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求是》杂志第10 期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一文,可谓意义深远。我认为一个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新发展理念提供了一把理解和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当社会主要矛盾从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换到新时代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转换的根据何在? 又如何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其答案就在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从五大维度告诉我们: 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式的转换决定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新发展理念
下载PDF
司法治理中的决策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霄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34,共16页
伴随着司法权能的扩散,司法治理问题凸显,成为热议话题。如今在许多国家、地方及跨国层面的治理进程中,已经很难忽略司法的角色。把法院和法官的司法角色仅描述为一个单纯的"法律执行者",界定为"只是传达法律的口舌&quo... 伴随着司法权能的扩散,司法治理问题凸显,成为热议话题。如今在许多国家、地方及跨国层面的治理进程中,已经很难忽略司法的角色。把法院和法官的司法角色仅描述为一个单纯的"法律执行者",界定为"只是传达法律的口舌",已经不太符合现实。司法决策的政治维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承认。对于法官在司法决策中展现出的不同行为模式,可以作出类型化界定,即司法决策的法律模型、态度模型、策略模型和历史-制度主义模型,用以描述法院是如何介入到治理之中,发挥出重要的角色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决策 法律模型 态度模型 策略模型 历史-制度主义模型
下载PDF
亨克《王阳明哲学》及其中文底本《阳明先生集要》考述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115,144,共7页
美国学者亨克的《王阳明哲学》是英语世界最早的王阳明作品选集,长期以来影响巨大。但是亨克并未交代自己所翻译的中文底本为何书,直到1964年,倪德卫才考证出亨克翻译的是明末余姚人施邦曜辑评的《阳明先生集要》,但此书在清末民国初年... 美国学者亨克的《王阳明哲学》是英语世界最早的王阳明作品选集,长期以来影响巨大。但是亨克并未交代自己所翻译的中文底本为何书,直到1964年,倪德卫才考证出亨克翻译的是明末余姚人施邦曜辑评的《阳明先生集要》,但此书在清末民国初年版本很多。本文对比了《阳明先生集要》的各种版本,最后考证出亨克所翻译的是上海明明学社铅印的《学部校正阳明先生集要》;通过与中文底本的比较,可以发现亨克《王阳明哲学》的优点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亨克 英译本
下载PDF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性能与生效样态区分论——兼及《民法总则》第136条的解读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信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7-66,共10页
在民法理论研究和法律实务中,有效与生效、有效要件与生效要件相互混淆的情况普遍存在。《民法通则》第55条(现《民法总则》第143条)也常被定位为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条件的条文。依传统观点,被撤销前的法律行为被视为有效或生效的法... 在民法理论研究和法律实务中,有效与生效、有效要件与生效要件相互混淆的情况普遍存在。《民法通则》第55条(现《民法总则》第143条)也常被定位为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条件的条文。依传统观点,被撤销前的法律行为被视为有效或生效的法律行为。效力、法律约束力也常常相混淆。但从《民法通则》、《合同法》到《民法总则》的立法表明,有效与生效、效力与法律约束力等概念并不相同。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性能与生效样态区分论的视角看,有效是一种效力性能,生效是一种生效样态;可撤销和效力待定法律行为都具有效力性能上的不确定性(两种可能性),只是二者摆脱不确定性的方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法律行为 效力性能 生效样态 区分论
下载PDF
中国宪法学如何面向现实——以秦前红等著《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研究》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少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1-154,共4页
武汉大学法学院秦前红教授在中国宪法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的演讲中说,宪法学的真正成熟与繁荣,还要在文本主义尤其是形式主义的宪法学之外,发现适应中国现实需要的、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宪法学。此论断颇值得深思。这种面向现实的中国宪... 武汉大学法学院秦前红教授在中国宪法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的演讲中说,宪法学的真正成熟与繁荣,还要在文本主义尤其是形式主义的宪法学之外,发现适应中国现实需要的、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宪法学。此论断颇值得深思。这种面向现实的中国宪法学的主张对于理解当下中国宪法秩序建设、解决宪法实践中的问题有何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学 中国 制度改革 国家监察 法学研究 武汉大学 形式主义
下载PDF
个体人格、国家目标与公共人格——受教育权与受教育义务的自洽性之破立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6-64,91,共10页
宪法第46条第1款集受教育权与受教育义务于同一主体,由此需要对其自洽性加以证立。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分别对应了教育目标的个体主义与国家主义取向。其中,个体主义取向的教育目标,其内容在于形成公民的个体人格;国家主义取向的教育目标... 宪法第46条第1款集受教育权与受教育义务于同一主体,由此需要对其自洽性加以证立。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分别对应了教育目标的个体主义与国家主义取向。其中,个体主义取向的教育目标,其内容在于形成公民的个体人格;国家主义取向的教育目标,其内容在于实现社会控制以及推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而形成公民"公共意义上的人格"这一教育目标,则兼具个体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双重性质。教育目标的个体主义与国家主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现代宪法所隐含的教育的目标虽以个体主义为核心,但同时亦可辨别出能够与个体主义相兼容的国家主义教育目标。厘定两种教育目标及其内在关系,有助于为该条款构建清晰且自洽的规范结构,亦有助于辨识出该条款所指向的法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育权 受教育义务 个体主义 国家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