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8654被引量47521H指数66
本刊主要发表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关注当今热点问题的研究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8263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2-1302/C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8,6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人推荐
1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李程骅南京大学博导、兼职教授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格局下,准确研判国际经济形势,对于我们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至关重要。陈文玲研究员的《关于2023年国际经济形势的儿个判断》一文从全球经济运行周期与世界各国对世纪疫情管控放开... 李程骅南京大学博导、兼职教授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格局下,准确研判国际经济形势,对于我们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至关重要。陈文玲研究员的《关于2023年国际经济形势的儿个判断》一文从全球经济运行周期与世界各国对世纪疫情管控放开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格局 兼职教授 南京大学 陈文玲 国际经济形势 经济运行周期 战略举措
原文传递
论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空间话语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健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30,148,共10页
空间话语在西方现代性进程中的衍生发展,是一个蕴含着深刻历史逻辑和一系列张力关系的建构过程。立足于审美现代性这一特定视域,其建构过程与现代艺术实践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不仅历经19世纪的知觉系统重构、现代主义的抽象空间表... 空间话语在西方现代性进程中的衍生发展,是一个蕴含着深刻历史逻辑和一系列张力关系的建构过程。立足于审美现代性这一特定视域,其建构过程与现代艺术实践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不仅历经19世纪的知觉系统重构、现代主义的抽象空间表达和后现代以观念溢出方式呈现的多元化空间形态等历史阶段;而且可以借助社会史、思想史和艺术史三重彼此印证的历史逻辑,得到跨学科综合视野的有效说明。其中蕴含的由时间与空间、精英与大众两组对应概念所构成的双重张力结构,则既是进一步揭示空间话语建构过程必不可少的考察路径,亦是对其历史生成性予以强调的应有辩证立场。这也将为我们面向本土语境反思更具现实指向性的空间议题,提供十分有益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 空间话语 历史逻辑 张力结构
原文传递
公共精神的哲学追问与共同体的当代重建
3
作者 陈飞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50,共10页
公共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形态形成于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生活世界之中。共同性和差异性是公共精神的两个基本向度,二者关系的不同意味着公共精神形态的不同。现代社会的个人本位原则具有消极的社会效应,削弱了共同体的价值和整体性的公共精... 公共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形态形成于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生活世界之中。共同性和差异性是公共精神的两个基本向度,二者关系的不同意味着公共精神形态的不同。现代社会的个人本位原则具有消极的社会效应,削弱了共同体的价值和整体性的公共精神。公共精神和共同体是一种双向互构的关系,一种新型公共精神为建构人与人之间彼此共享、互助共进的共同体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切入点,不断生成的新型共同体又为公共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提供了新的载体和空间。哲学对公共精神的反思和追问,并在这一基础上建构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需要确立新型的哲学观、主体观和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精神 共同体 共同性 差异性
原文传递
从知晓到理解的新闻知识转向:形态演变、模式生成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建峰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5-124,共10页
新闻作为知识,在“知晓类知识”和“理解类知识”组成的“连续集”上位置并不固定,早期传统新闻阶段偏向于“知晓类知识”,随着传播技术发展以及新新闻形态出现,新闻开始逐渐向“理解类知识”偏移。从“知晓类知识”到“理解类知识”的... 新闻作为知识,在“知晓类知识”和“理解类知识”组成的“连续集”上位置并不固定,早期传统新闻阶段偏向于“知晓类知识”,随着传播技术发展以及新新闻形态出现,新闻开始逐渐向“理解类知识”偏移。从“知晓类知识”到“理解类知识”的新闻知识转向,为新的新闻模式生成创造了条件。本研究尝试在传统信息模式和故事模式之外,基于新闻知识形态演变提出一种新模式——“知识模式”。该模式以传递偏实践的“理解类知识”为主要功能,试图把新闻报道从庞杂的现象罗列中解放出来,赋予新闻构建“认知权威”的新角色。“知识模式”发展路径包括:从记者作为“被动连接者”到“知识创造者”的新闻理念创新,以解决“认知危机”“交往危机”为面向的新闻实践创新,从“准确记录社会”到“准确报道社会”的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知识转向 知晓类知识 理解类知识 新闻知识模式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中国问题”的诞生
5
作者 谷鹏飞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8-126,共9页
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中国问题”的产生,宏观背景在于它所处的独特“中国语境”,“中国语境”既为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中国问题”提供了发生学前提,也为其提供了意义的本体论依据。在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中国问题”的诞生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中国问题”的产生,宏观背景在于它所处的独特“中国语境”,“中国语境”既为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中国问题”提供了发生学前提,也为其提供了意义的本体论依据。在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中国问题”的诞生过程中,民族革命内部富有弹性的政治共同体的逐渐形成为其时的“中国问题”提供了制度前提。进化论的广泛传播所引发的近代自然科学观念取代天理世界观,为“中国问题”提供了知识前提。现代文学理论内部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及其最终赢获的唯物主义支配性地位,“文学革命”“革命文学”所带来的文学意义及其功能整体性变革等,则为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的“中国问题”的诞生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理解前提。而毛泽东基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时代社会语境相结合而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中国问题”的主导性表现形式,宣告了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中国问题”的正式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 中国问题 中国化
原文传递
文化资本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基于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6
作者 车树林 石奇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8-158,共11页
文化资本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和最终变量。本文尝试从多个维度构建衡量文化资本水平的综合指标,在考虑区域异质性和个体异质性的基础上,采用2010—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 文化资本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和最终变量。本文尝试从多个维度构建衡量文化资本水平的综合指标,在考虑区域异质性和个体异质性的基础上,采用2010—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文化资本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文化资本对城市生产率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文化资本会通过技术创新效应、要素创新效应和制度创新效应三种渠道提高城市创新活力,提升城市生产率。进一步检验发现,文化资本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主要存在于东中部地区、大中型城市以及新入选或复审保留的全国文明城市,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本文建议应科学把握文化资本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努力疏通文化资本影响城市生产率提升的传导渠道,着力破解文化资本影响城市生产率的“马太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本 城市生产率 创新效应 异质性
原文传递
反思传播研究中的视觉中心主义:身体现象学及其可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志远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视觉中心主义使得早期传播研究偏向于主体认知世界的分离,并在研究方法上强调量化、可观测、图式化,将人类传播行为图像化、类型化、简约化。在媒介—技术问题上,视觉中心主义忽视了传播中的其他身体知觉问题,局限了传播研究的问题与方... 视觉中心主义使得早期传播研究偏向于主体认知世界的分离,并在研究方法上强调量化、可观测、图式化,将人类传播行为图像化、类型化、简约化。在媒介—技术问题上,视觉中心主义忽视了传播中的其他身体知觉问题,局限了传播研究的问题与方向。当下媒介技术越来越强调交互式传播、沉浸传播,“元宇宙”近年来更成为显学,本文旨在通过身体现象学的理论视角反思传播研究中的视觉中心主义传统,重新发现身体知觉对于生活世界的交往价值,并从具身关系角度关注人—技术—世界的传播交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中心主义 传播研究 身体现象学 沉浸传播 元宇宙
原文传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基层政府的预警困境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玉倩 李扬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82,共8页
基层政府位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报告的最前端,提高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预警能力,有助于为整体防控赢得宝贵时间。然而政治承包责任制、理性官僚制和知识—权力制的三重委托—代理,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带来了现实困境... 基层政府位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报告的最前端,提高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预警能力,有助于为整体防控赢得宝贵时间。然而政治承包责任制、理性官僚制和知识—权力制的三重委托—代理,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带来了现实困境,并且博弈分析证实了消极预警通常是优先策略。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压力和结构性张力,需要遵循建设责任型政府和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能力两条基本路径,实现绩效型政府与责任型政府的统一,优化基层政府治理绩效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知识—权力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 预警能力 委托代理 责任型政府
原文传递
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行动体系与效能转化 被引量:7
9
作者 黄科 王婷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6,共7页
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实质上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战略性行动,通过一系列制度化的行动安排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凸显出来,进而提升党对国家治理体系的领导力和行动力。本文聚焦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行动... 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实质上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战略性行动,通过一系列制度化的行动安排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凸显出来,进而提升党对国家治理体系的领导力和行动力。本文聚焦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行动体系,从改革的行动目标、行动布局、行动方式和行动保障四个层面剖析了不同层面改革行动所彰显出的制度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耦合机理。研究表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行动目标、行动布局、行动方式、行动保障四个层面充分彰显了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党政军群系统性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等,深化改革需要立足于改革行动体系的不同层面,不断完善与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相耦合的效能转化机制,继而全方位提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行动体系
原文传递
数字化时代的空间流变与教育的家庭向度 被引量:12
10
作者 邹红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8-156,共9页
随着数字技术"云在"机制的发展,传统空间的"实在"机制及其框定的教育形式不断被解构,数字空间作为"此在"的基本存在论背景及其教育能动性逐渐凸显。空间的数字化流变意味着人类生存场域的扩大以及个体生... 随着数字技术"云在"机制的发展,传统空间的"实在"机制及其框定的教育形式不断被解构,数字空间作为"此在"的基本存在论背景及其教育能动性逐渐凸显。空间的数字化流变意味着人类生存场域的扩大以及个体生命维度的扩宽,也为教育突破"学校"这一传统空间格局、重心向家庭前移赢得了全新的可能,未来家庭将成为连接"远方教育"与"附近教育"的核心教育空间。与此同时,空间流变带出的教育转向也面临家庭教育价值认识不足、家长数字素养亟需提升等诸多现实挑战。因此,未来教育应通过重新认识家庭教育价值、不断改善家长素质结构以及大力提升家长数字素养等路径符应教育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技术 空间 教育 家庭教育
原文传递
论我国法官司法责任制度的逻辑与范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辙 杨春福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3-101,共9页
司法责任制改革旨在通过制度设计寻求制衡法官肆意行为与保障法官依法履职的平衡。但我国现有司法责任制度仍存在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制度设计系统性不足、多重责任交叉重叠相互冲突、法官惩戒制度运行空转等问题。在"让审理者裁判... 司法责任制改革旨在通过制度设计寻求制衡法官肆意行为与保障法官依法履职的平衡。但我国现有司法责任制度仍存在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制度设计系统性不足、多重责任交叉重叠相互冲突、法官惩戒制度运行空转等问题。在"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语境下,应深入审视司法责任制度的规范目的,逐步从多元责任向一元责任、从结果责任向行为责任、从惩戒为主向惩戒与保护并重理念转变,进而完善司法责任的追责事由、追责程序、责任形式等,构建符合司法规律的司法责任制改革路径及运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责任制度 责任追究 改革逻辑
原文传递
试谈“新文科”的五大理念 被引量:42
12
作者 赵奎英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7-155,共9页
立足于新文科提出的现实语境,着眼于我国新文科建设的战略目标,基于已有相关研究,论文提出新文科的五大理念:第一,新文科倡导以打破不同学科之间、学科与非学科之间界限的"超学科视野",推动文科教育的融合发展;第二,新文科呼... 立足于新文科提出的现实语境,着眼于我国新文科建设的战略目标,基于已有相关研究,论文提出新文科的五大理念:第一,新文科倡导以打破不同学科之间、学科与非学科之间界限的"超学科视野",推动文科教育的融合发展;第二,新文科呼吁以强大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学术和学科"为一体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体系的创新发展;第三,新文科重新阐发并弘扬中国传统的"大文化观念",为文科的内部融通和具有大文化素养的时代新人培养提供基础;第四,新文科以"生态人文主义"对既有人文主义进行更新,使生态文明时代的新文科具有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新内涵;第五,新文科以"新语文思维",更新对语言文字的传统认识,以推动塑造新的生态人文思维和生态审美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理念 超学科视野 强创新精神 大文化观念 生态人文主义
原文传递
从家庭伦理到社区契约:农地流转实践逻辑演变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冬亮 赵威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107,共11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地流转实践总体上呈现出从农户家庭伦理型流转向社区集体股份制契约型流转演变的特征,不同发展阶段的农地流转遵循的行为逻辑不尽相同。基于东北平原和闽中两个典型村庄的农地流转实践案例分析,探讨两村农地流转...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地流转实践总体上呈现出从农户家庭伦理型流转向社区集体股份制契约型流转演变的特征,不同发展阶段的农地流转遵循的行为逻辑不尽相同。基于东北平原和闽中两个典型村庄的农地流转实践案例分析,探讨两村农地流转历程背后的生成逻辑,分析早期农地流转和现代农地股份制流转所遵循的家庭伦理价值和社区契约价值的差异,并揭示这种差异实质上是受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农地产权结构安排及实践的影响。后续的农地流转市场化改革,必须以土地"三权分置"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农地市场化流转目标,合理祛除农地股份合作制中的乡土伦理价值约束,更充分有效地实现农地经营权的物权权能,同时也更充分保障农民的承包权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伦理型流转 社区契约型流转 土地“三权分置”制度
原文传递
“集成治理”的实现形式及其内在逻辑——以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史云桐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4-90,117,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治理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治理困境。以"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为代表的"集成治理"模式的出现,为科层体系的自我调适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基层治理改革提供了新的方案。文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治理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治理困境。以"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为代表的"集成治理"模式的出现,为科层体系的自我调适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基层治理改革提供了新的方案。文章以T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为例,着重探讨集成治理的实现形式、实际效果和内在逻辑,而后指出,借由集成治理,传统科层体制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修正,且呈现出一些"逆科层化"的改变。在此过程中,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所用,国家既为社会赋权,也被社会赋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治理 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 实现形式 内在逻辑
原文传递
新时代文化精神的主体建构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璇 曹劲松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4-172,共9页
文化精神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支撑一个文明体延续和发展的文化精髓,是内化于人们心中的精神坐标和价值追求。建立在新时代赋予个体生存与发展环境基础之上的主体文化精神的建构,需要从历史厚度、认知态度、时代向度、生命广度的"... 文化精神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支撑一个文明体延续和发展的文化精髓,是内化于人们心中的精神坐标和价值追求。建立在新时代赋予个体生存与发展环境基础之上的主体文化精神的建构,需要从历史厚度、认知态度、时代向度、生命广度的"四维"出发,坚持继承性、批判性、创新性和共生性原则,将共同的价值追求铭刻于个体的人生意义之中。从个体文化精神建构出发,需要进一步强化知行合一,通过正确的历史认知和鲜明的集体记忆,形成文化精神的实践基底;进一步强化智志合一,以完善的逻辑体系和健全的科学理性,形成文化精神的坚定自信。以学道、载道、明道、循道为基本建构路径,将中国特色文化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嵌入媒体传播、融入文学艺术、深入生活方式,不断丰富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精神 建构 原则 方法 路径
原文传递
“听觉性”的在场——论大众文化装置范式中的声音景观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健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124,共7页
声音景观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人文社科领域颇受瞩目的跨学科议题之一。作为大众文化装置范式的有机构件,它的"出场"方式及隐匿机制,皆可由"听觉性"这一核心概念体现出来。以此为据,声音景观不仅蕴含与媒介技术息息相... 声音景观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人文社科领域颇受瞩目的跨学科议题之一。作为大众文化装置范式的有机构件,它的"出场"方式及隐匿机制,皆可由"听觉性"这一核心概念体现出来。以此为据,声音景观不仅蕴含与媒介技术息息相关的现代性隐喻,而且与大众文化的视觉性面向构成一种难以割裂的交互关系。由此通过社会化再生产所形成的特定视听空间,则以装置范式的商品输出形式,集中体现了声音景观在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在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景观 听觉性 大众文化 装置范式 视听空间
原文传递
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逻辑必然与实践自觉 被引量:11
17
作者 曹劲松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7,共9页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党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建设理想社会的创造史,凝结着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不仅是中国人民选择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历史必然,而且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党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建设理想社会的创造史,凝结着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不仅是中国人民选择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历史必然,而且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引下不断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成功之真理检验,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相统一。只有以高度的历史自觉与实践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才能在新时代续写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基因 传承 逻辑 实践自觉
原文传递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思想谱系与行动逻辑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广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8-155,共8页
右翼势力曾经是日本军国主义在精神和行动上的重要支柱。日本在战败之后,右翼团体虽然被迫解散,但在美国结束对日占领之后,大量右翼势力得以死灰复燃,甚至在此后日本政治史上的某些重大事件中或明或暗地扮演了关键角色。右翼势力的动向... 右翼势力曾经是日本军国主义在精神和行动上的重要支柱。日本在战败之后,右翼团体虽然被迫解散,但在美国结束对日占领之后,大量右翼势力得以死灰复燃,甚至在此后日本政治史上的某些重大事件中或明或暗地扮演了关键角色。右翼势力的动向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关键变量之一,在历史认识、领土争端以及战争责任等领域助长了日本政府的修正主义以及政治保守化的趋势。基于上述问题意识,本文在厘清右翼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侧重对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思想谱系、政治诉求和行动逻辑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冷战后日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右翼势力的发展流变从学理意义上进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翼思想 右翼势力 右倾化 政治保守化 日本政治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对美好生活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2
19
作者 农春仕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9-53,70,共6页
虽然马克思没有提出民生的概念,但其学说里却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他的相关论述内在地阐明了民生的实质、内涵、实现路径,构成了完整的民生理论框架。从现实生活世界出发,马克思揭示了民生的实质就是“现实的人”的生活;立足于社会生... 虽然马克思没有提出民生的概念,但其学说里却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他的相关论述内在地阐明了民生的实质、内涵、实现路径,构成了完整的民生理论框架。从现实生活世界出发,马克思揭示了民生的实质就是“现实的人”的生活;立足于社会生活实践,马克思阐明了民生具有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等多方面的内涵;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角出发,马克思给出了民生得以良好实现的路径:发展生产力奠定民生基础、变革社会关系拓宽民生空间、改善政治生活促进民生发展以及丰富精神生活提升民生水平。马克思理论中蕴含的民生思想,可以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民生思想 现实的人 美好生活 启示
原文传递
韩非国画作品
20
作者 韩非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