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孔学堂》

作品数491被引量422H指数5
《孔学堂》(中国思想文化评论)创刊于2014年8月,由当代传媒集团主管主办、《孔学堂》杂志社编辑出版,以“立足当代弘扬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对话多元文明”为办刊宗旨,是全球第一份中英双语对译弘扬、传播中华...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2095-853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52-5035/C
  • 出版周期季刊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佛教学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维中 Matt B.Orsborn Hou Jian 《孔学堂》 2018年第3期15-28,158-166,共15页
中国的佛教学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1978年之后,随着我国政治生活领域拨乱反正以及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在党的宗教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宗教学研究,特别是佛教学术研究逐渐发展、壮大,成果不断涌现。本文拟以历史分期为线索综述改... 中国的佛教学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1978年之后,随着我国政治生活领域拨乱反正以及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在党的宗教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宗教学研究,特别是佛教学术研究逐渐发展、壮大,成果不断涌现。本文拟以历史分期为线索综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佛教学术研究(不包含藏传佛教研究)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再辅之以方法论的总结与反思,以来展现中国大陆佛教学术研究的成就,展示出国内的佛教学术研究日益成为佛教研究中最重要的一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四十年 中国大陆 佛教学术研究 反思
下载PDF
张载及关学的历史地位、精神境界和人格节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学智 Wang Xiaonong 《孔学堂》 2018年第2期25-32,132-143,共9页
张载不仅是关学的创始人,亦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者,他建立了"自孟子以来,未之有也"(冯从吾语)的儒学思想体系,尤以其思想的深邃、博大、精严而成为宋明理学史上第一座高峰。其"四为"的使命意识、"民... 张载不仅是关学的创始人,亦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者,他建立了"自孟子以来,未之有也"(冯从吾语)的儒学思想体系,尤以其思想的深邃、博大、精严而成为宋明理学史上第一座高峰。其"四为"的使命意识、"民胞物与"的胸怀和境界以及在他影响下煅铸而成的关学学人特有的独立人格和气节操守,形成了在整个理学史上颇有特色的学派品格。这些品格在今天仍然对关中人的精神风貌、行为方式和文化性格发生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关学 “四为” 民胞物与 人格节操
下载PDF
“以礼为教”:张载教育哲学主题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林乐昌 Wang Xiaonong 《孔学堂》 2017年第1期59-66,68-79,共8页
张载在宋代以"尊礼"著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礼学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教育哲学和教学实践的宗旨。程颐最早使用"以礼为教"概括张载教育哲学的主题。张载教育哲学的主题意识及教学思想特征,也正是基于此而展现的。本... 张载在宋代以"尊礼"著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礼学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教育哲学和教学实践的宗旨。程颐最早使用"以礼为教"概括张载教育哲学的主题。张载教育哲学的主题意识及教学思想特征,也正是基于此而展现的。本文首先考察作为张载教育哲学形成背景的北宋重教兴学运动,然后探究张载以礼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原理,最后论析张载礼教"以礼成德"和"用礼成俗"的实践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以礼为教” 教育哲学主题 “以礼成德” “用礼成俗”
下载PDF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被引量:1
4
作者 叶小文 Tong Xiaohua 《孔学堂》 2017年第4期13-17,共5页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强调文化自信,为了民族复兴.强化民族自信,支撑民族复兴.现在我们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距离已可以丈量.要保持持续、良性增长,整个国家必须持续保持振奋的民族精神和旺盛的创新活力,实现民族复...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强调文化自信,为了民族复兴.强化民族自信,支撑民族复兴.现在我们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距离已可以丈量.要保持持续、良性增长,整个国家必须持续保持振奋的民族精神和旺盛的创新活力,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一定要有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复兴 文化自信 民族自信 创新活力 民族精神 文化根基 中国梦 国家
下载PDF
《孔学堂》杂志约稿函
5
《孔学堂》 2015年第2期103-103,247,248,共3页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4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贵州省设立"孔学堂书局",创办《孔学堂》杂志(国际刊号:ISSN2095-8536,国内刊号:CN52-5035/C)。《孔学堂》(中国思想文化评论)以"立足当代...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4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贵州省设立"孔学堂书局",创办《孔学堂》杂志(国际刊号:ISSN2095-8536,国内刊号:CN52-5035/C)。《孔学堂》(中国思想文化评论)以"立足当代弘扬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对话多元文明"为办刊宗旨,是全球唯一一份中英双语对译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交流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性杂志,2014年8月创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稿函 中国思想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 孔学 创造性转化 向海 中华优秀文化 堂书 SUBMISSION 论文集名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下的阳明学的意义
6
作者 陈立胜 Wang Keyou 《孔学堂》 CSSCI 2021年第4期35-46,V0044-V0054,共23页
阳明学经王阳明一生之经营,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已成为"显学",其时代"意义"充分展示于中晚明日趋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之中。清末民初,与西方世界遭遇,"世纪"意识觉醒,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阳明学经王阳明一生之经营,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已成为"显学",其时代"意义"充分展示于中晚明日趋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之中。清末民初,与西方世界遭遇,"世纪"意识觉醒,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阳明学在"东亚文化圈"迈向现代性的征途中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历史效应"。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将阳明学的精神拓展与上升至"世界"的意义,是当今阳明学研究者的不容推辞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致良知 万物一体 生人之道 全球化时代
下载PDF
Invitation for Manuscript Submission Confucian Academy(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Review)
7
《孔学堂》 2018年第3期252-253,共2页
Officially launched in August 2014,the journal Confucian Academy(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Review)[ISSN 2095–8536,CN 52–5035/C]is a leading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scholarly journal dedicated to traditional Chi... Officially launched in August 2014,the journal Confucian Academy(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Review)[ISSN 2095–8536,CN 52–5035/C]is a leading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scholarly journal dedicated to traditional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in prompting conversations among world civiliz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Review Invitation for Manuscript Submission Confucian Academy
下载PDF
Briefing of 2016 Confucius Academy Events
8
《孔学堂》 2016年第4期107-109,共3页
下载PDF
钟泰与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
9
作者 田文军 Wang Xiaonong 《孔学堂》 2015年第4期78-86,221-236,共25页
钟泰继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之后,在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史上第一个写出了完整的通史性的中国哲学史著作。钟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力主"命名释义,一用旧文",视中国哲学史研究对西方学术方法的借鉴吸纳为"强为比附... 钟泰继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之后,在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史上第一个写出了完整的通史性的中国哲学史著作。钟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力主"命名释义,一用旧文",视中国哲学史研究对西方学术方法的借鉴吸纳为"强为比附","牵扯之谈"。钟泰这种方法学意识,不仅表现出与胡适一类学者所主张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对立倾向,实际上也弱化了自己的哲学史著作的时代价值。但是,学术方法的对立与更新,推动着学术的进步与发展,这是学术发展的内在理则与思想逻辑。钟泰依凭自己的方法意识,使其《中国哲学史》构成了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建构过程的一个环节,确立了其著作真实的学术价值与历史地位,也为今天我们深化中国哲学史研究留下了重要的方法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科 研究方法 学术价值
下载PDF
贵阳孔学堂简介
10
《孔学堂》 2014年第1期251-251,共1页
时值举国大昌文化发展繁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之际,贵阳孔学堂于二零一二年九月竣工,巍然屹立于黔中群密,秉“古为今用、传承教化”之旨,创“传承与弘扬儒学之圣殿、教化与开启新风的基地”.
关键词 学堂 贵阳 简介 中华传统美德 文化发展 古为今用 教化 传承
下载PDF
王船山实践观的湖湘学溯源
11
作者 冯琳 Wang Xiaonong(译) 《孔学堂》 2023年第1期63-72,151-163,共23页
有别于以“理”为宇宙本体的理学和以“心”为本体的心学,湖湘学派提出了以“性”为本的哲学体系。“性”具万理,与“太极”名虽相异,实指相同。形上与形下是一体不分的,形上之道只能从形下之器中探寻,湖湘学派形成了“道不离形”“得... 有别于以“理”为宇宙本体的理学和以“心”为本体的心学,湖湘学派提出了以“性”为本的哲学体系。“性”具万理,与“太极”名虽相异,实指相同。形上与形下是一体不分的,形上之道只能从形下之器中探寻,湖湘学派形成了“道不离形”“得其体必得其用”的哲学思想,并被明末清初的大儒王船山所继承和发扬。船山将湖湘哲学的“道不离形”发展为“道不离器”“天下唯器”,否定了脱离具体事物和具体实践而存在的先验之道。建立在“道不离形”基础上的湖湘学派实践观有四个方面的特色,即“学贵力行”“致知力行互相发”“圣门实学,循循有序”“当以实事自律”,船山的实践观在这些方面皆有继承和创获。通过对王船山实践观的湖湘学溯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湖湘学派的实学特色及其思想承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湖湘学派 实践观
下载PDF
“良知”的“呈现”与“坎陷”——牟宗三“良知坎陷说”与王阳明“良知本体”的困境及疏解
12
作者 任健 聂科记 Jason T.Clower(译) 《孔学堂》 2023年第2期78-90,I0086-I0095,共23页
牟宗三早年提出的“良知坎陷说”,主要受其师熊十力的“良知是呈现”影响,但“客观的悲情”的引发也是其形成的关键。“良知坎陷说”真正的理论困境并非“良知”不能“坎陷”,而是选择以阳明“致良知”为嫁接点导致的对“工夫论”的忽... 牟宗三早年提出的“良知坎陷说”,主要受其师熊十力的“良知是呈现”影响,但“客观的悲情”的引发也是其形成的关键。“良知坎陷说”真正的理论困境并非“良知”不能“坎陷”,而是选择以阳明“致良知”为嫁接点导致的对“工夫论”的忽视并由此引发的“发生学”问题以及“良知本体”无法创生具体客观存在物的问题。而张载之“两层结构的宇宙论”正好可以从根本上对治阳明“物”的合法性问题,“物”的产生由此有了终极根源,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了形上根据。因此,从阳明回到张载,可解决“物”创生的合法性问题,也可借此思路再反思牟宗三早年的“良知坎陷说”并为其寻找一新的理论突破口,进而重新思考中国文化体系如何“开出”和安顿“科学知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知坎陷 良知 太虚 牟宗三 王阳明
下载PDF
明代中期关中士人与阳明学的学术分歧
13
作者 常新 Wang Xiaonong(译) 《孔学堂》 2020年第2期84-91,10080-10089,共18页
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的文学复古运动既是一场文学的革新运动,又引发了儒学内部的自我反思与批判。这一时期基于共同的文学追求与政治理想,关中的李梦阳、康海及王九思,与王阳明参与了文学复古运动,后王阳明专注于儒学的革新,形成... 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的文学复古运动既是一场文学的革新运动,又引发了儒学内部的自我反思与批判。这一时期基于共同的文学追求与政治理想,关中的李梦阳、康海及王九思,与王阳明参与了文学复古运动,后王阳明专注于儒学的革新,形成的“良知”说打破程朱理学在儒学内部的尊崇地位,引发了儒学的激变。面对儒学出现的大变局,关中士人对阳明的“良知”学做出了回应,显示出关中士人与阳明在“良知”“格物”“知行”“工夫”等层面的学术分歧,反映出这一时期关学的朱子学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期 关学 阳明学 学术分歧
下载PDF
屈万里《易》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詹海云 Wang Xiaonong 《孔学堂》 2016年第2期87-95,共9页
屈万里的经学研究以《诗经》《尚书》《易经》研究闻名,尤以《易经》研究创获最大,被李济赞誉为"当代中国经学第一人"。他的《易经》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将传统旧学(文字、历史、音韵、词汇、方言、经学、金石学)与当代新学(民... 屈万里的经学研究以《诗经》《尚书》《易经》研究闻名,尤以《易经》研究创获最大,被李济赞誉为"当代中国经学第一人"。他的《易经》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将传统旧学(文字、历史、音韵、词汇、方言、经学、金石学)与当代新学(民俗学、人类学、目录学、甲骨学、二重证据法、新史学、学术史)兼融的典范;他的研究反映近代学术由疑古(疑宋、疑汉、疑先秦、疑上古)到释古(重建可信的古史)的努力。屈万里是晚清到当代学风的吸收者、转化者与创见者,确实开启了新的治《易》方法与园地,但它是起步,不是结束,正待后学继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万里 易经 甲骨学 民俗学 新史学 目录学
下载PDF
当代日本阳明学研究的新路径——评山田方谷研究的两本新书
15
作者 钱明 《孔学堂》 2015年第1期71-77,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共18页
山田方谷是日本幕末维新期的著名阳明学者和财政改革家,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从理念到方法对现代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日本近年来从东京到一些地方县市掀起了一股学习山田方谷的热潮。本文选择日本思想史研究的经济人路... 山田方谷是日本幕末维新期的著名阳明学者和财政改革家,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从理念到方法对现代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日本近年来从东京到一些地方县市掀起了一股学习山田方谷的热潮。本文选择日本思想史研究的经济人路径为评论对象,以期裨益于对中国社会企业家文化的反思与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田方谷 野岛透 樋口公启 经济人路径 日本思想史
下载PDF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军 《孔学堂》 2015年第1期14-17,116,117,118,119,120,121,共10页
9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此前,习近... 9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此前,习近平同志已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个重大的文化方针。我们感到,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习近平同志提出“两创”方针, 其历史和现实意义正如毛泽东同志20世纪4 0年代提出“推陈出新”、50年代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一样,标志着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责任、使命、路径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必将对中华文化走向新辉煌发挥强有力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转化 中华优秀传统 孔子学说 文化生活 时代任务 INNOVATIVE CREATIVE 文化相 bringing 儒家思想
下载PDF
论儒者的诗意工夫——以邵雍《击壤集》为例
17
作者 郑朝晖 Liu Huawen(Translated) 《孔学堂》 2023年第3期69-78,169-182,共24页
邵雍击壤体为道学诗之代表。击壤体的诗学价值在于将诗言志的儒家诗学传统,发展为诗意工夫。诗意工夫具体展现为洗心沉吟、寡过自吟、知音和吟三个阶次的工夫操作方式,通过此三阶次的工夫使沉默世界得以语词呈现,经语意澄明而得以语句共... 邵雍击壤体为道学诗之代表。击壤体的诗学价值在于将诗言志的儒家诗学传统,发展为诗意工夫。诗意工夫具体展现为洗心沉吟、寡过自吟、知音和吟三个阶次的工夫操作方式,通过此三阶次的工夫使沉默世界得以语词呈现,经语意澄明而得以语句共振,从而形成以美为中心概念的“美[善(真)]”或“(真)美(善)”合一的清吟雅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工夫 洗心沉吟 寡过自吟 知音和吟
下载PDF
萧萐父的“早期启蒙说”与“新人学”的哲学观申论
18
作者 吴根友 Chi Zhen(译) 《孔学堂》 2023年第4期23-32,126-136,共21页
萧萐父的“早期启蒙说”在思想来源处继承了侯外庐的思想,但其“早期启蒙说”中蕴涵着对启蒙理性与现代性所衍生的弊端的反思,则可以说是超越侯先生“早期启蒙说”的新意之所在。萧萐父晚年试图以自己所建构的“诗化哲学”形式来超越西... 萧萐父的“早期启蒙说”在思想来源处继承了侯外庐的思想,但其“早期启蒙说”中蕴涵着对启蒙理性与现代性所衍生的弊端的反思,则可以说是超越侯先生“早期启蒙说”的新意之所在。萧萐父晚年试图以自己所建构的“诗化哲学”形式来超越西方哲学在中世纪所具有的宗教迷狂和现代实证主义的狭隘,凸显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其“早期启蒙说”所蕴涵的对人的全面性的追求,以及其所提出的“哲学即人学”的哲学观,对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国哲学主体性之追求,均具有思想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萐父 早期启蒙说 启蒙反思 诗化哲学 新人学
下载PDF
论易学思维的生成本质
19
作者 张春香 Wang Xiaonong 《孔学堂》 2018年第1期81-9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共25页
生成"理论源于《周易》经传,"生成"是易学思维乃至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本质特征,生成性思维成为中华民族思维形态中最普遍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把认识论、本体论、价值论统一于方法论的最一般的思维方式,同样可以成为自然及... 生成"理论源于《周易》经传,"生成"是易学思维乃至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本质特征,生成性思维成为中华民族思维形态中最普遍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把认识论、本体论、价值论统一于方法论的最一般的思维方式,同样可以成为自然及社会科学理论建构的基本思维方法。"生成"观念贯穿于《周易》思维的多个维度,如主体生成性、整体生成性、实践生成性、创造生成性、和谐生成性等,本文将围绕《周易》经传及易学哲学史多维度地探讨易学思维的生成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易学 生成 思维
下载PDF
从墨子非命观点看命运与人力作用
20
作者 杨武金 Peng Pings 《孔学堂》 2016年第3期52-57,共6页
墨子的非命尚力观点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墨子非命观点的内涵、方法和理由,指出其合理性和不足,并结合当代流行的费斯汀格法则,考察命运和人力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人可以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来尽量发挥主... 墨子的非命尚力观点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墨子非命观点的内涵、方法和理由,指出其合理性和不足,并结合当代流行的费斯汀格法则,考察命运和人力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人可以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来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探讨如何从墨子的观点来看待命运与人力作用之间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命 命运 尚力 费斯汀格法则 两而勿偏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