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茶叶学报》

作品数444被引量1287H指数14
茶叶学报创刊于1960年,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科技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查看详情>>
  • 曾用名 茶叶科学技术;茶叶科学简报
  • 主办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2096-0220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5-1330/S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44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叶学报》征订征稿启事
1
《茶叶学报》 2023年第2期50-50,共1页
《茶叶学报》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学类学术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2023年起改为双月刊。主要刊发茶叶科学领域学术和技术研究成果,为茶叶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信息交流平台,服务茶叶科学研究工... 《茶叶学报》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学类学术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2023年起改为双月刊。主要刊发茶叶科学领域学术和技术研究成果,为茶叶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信息交流平台,服务茶叶科学研究工作与学科发展。适合茶叶科技工作者和茶叶爱好者阅读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学术信息交流 茶叶科学 茶叶研究所 学术期刊 技术研究成果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征订
下载PDF
土家族茶史、茶事和茶歌的内在逻辑
2
作者 王传历 《茶叶学报》 2022年第3期222-229,共8页
经考证,巴是我国(乃至世界)茶的发源地,作为巴人后裔的土家族承袭了其厚重的茶文化历史。土家人不仅把茶作为饮(食)品和药材,还尊崇其为神灵,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在日常的劳作、休闲和祭祀活动中,出于娱乐和宗教信仰的目的,... 经考证,巴是我国(乃至世界)茶的发源地,作为巴人后裔的土家族承袭了其厚重的茶文化历史。土家人不仅把茶作为饮(食)品和药材,还尊崇其为神灵,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在日常的劳作、休闲和祭祀活动中,出于娱乐和宗教信仰的目的,土家人又创作了璀璨的茶歌。研究认为,土家族茶史、茶事和茶歌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逻辑:悠久的茶史为茶事提供了养分;丰富的茶事为茶歌提供了素材;璀璨的茶歌又为茶史和茶事传播提供了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族 土家族 茶歌 茶史 茶事 内在逻辑
下载PDF
“工匠精神”茶学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武夷学院茶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侯大为 叶国盛 +3 位作者 徐新丽 丁丽萍 王丽 郑慕蓉 《茶叶学报》 2020年第4期207-210,共4页
中国茶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茶学专业人才,通过对工匠精神茶学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理论框架分析,阐述了工匠精神茶学人才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并通过实践验证工匠精神茶学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精益求精的... 中国茶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茶学专业人才,通过对工匠精神茶学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理论框架分析,阐述了工匠精神茶学人才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并通过实践验证工匠精神茶学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为地方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茶学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不同机采处理对乌龙茶树冠生长和品质影响试验初报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芝芝 张文锦 +3 位作者 朱留刚 陈玉真 杨如兴 余文权 《茶叶学报》 2017年第4期193-197,共5页
以不修剪或树冠面修齐作对照,设最大树幅处剪平、最大树幅处与冠顶(树冠面最高处)的垂直距离1/2处剪平等2个处理,比较对芽梢性状、鲜叶产量、茶叶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处理1每(33.3 cmX33.3 cm)X 10 cm叶层范围内春、秋茶发芽密度... 以不修剪或树冠面修齐作对照,设最大树幅处剪平、最大树幅处与冠顶(树冠面最高处)的垂直距离1/2处剪平等2个处理,比较对芽梢性状、鲜叶产量、茶叶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处理1每(33.3 cmX33.3 cm)X 10 cm叶层范围内春、秋茶发芽密度2年平均分别达154个和58个,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百芽重处理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处理1的春、秋茶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对照的乌龙茶花香显,味醇爽,汤色金黄明亮,平均加权得分高于其他处理0.1~1.5分,品质最佳;春茶酚氨比均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机采 树冠培养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古丈毛尖绿茶冷泡饮用方法初探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秀萍 朱海燕 刘恋 《茶叶学报》 2015年第3期170-178,共9页
自明代冲泡饮用法推行以来,一直提倡以开水现泡现饮为佳,但相比于液态茶或其他不含酒精的饮料,此法不能满足常温下随时饮用的便利化需求。为此,以古丈毛尖绿茶为泡饮对象,设计不同的浸泡时间、茶水比,在低温或常温下浸泡,通过感官结合... 自明代冲泡饮用法推行以来,一直提倡以开水现泡现饮为佳,但相比于液态茶或其他不含酒精的饮料,此法不能满足常温下随时饮用的便利化需求。为此,以古丈毛尖绿茶为泡饮对象,设计不同的浸泡时间、茶水比,在低温或常温下浸泡,通过感官结合生化鉴定筛选出最佳的浸泡组合,为优质、方便的冷泡饮茶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古丈毛尖绿茶冷水泡饮的最优冲泡方法为:浸泡2 h—茶水比1:40—水温25℃。此外,与习惯的热泡法对比,更长时间的冷水浸泡使古丈毛尖绿茶茶汤品质成分逐渐浸出而在量上与前者差距不大,且其茶汤的鲜度与醇度也较好。因此,绿茶冷泡饮用是值得进一步研发推广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丈毛尖 绿茶 冷泡法 饮茶 机理
下载PDF
《茶叶学报》征订征稿启事
6
《茶叶学报》 2019年第2期74-74,共1页
《茶叶学报》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茶学类学术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刊发茶叶科学领域学术和技术研究成果,为茶叶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信息交流平台,服务茶叶科学研究工作... 《茶叶学报》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茶学类学术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刊发茶叶科学领域学术和技术研究成果,为茶叶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信息交流平台,服务茶叶科学研究工作与学科发展。适合茶叶科技工作者和茶叶爱好者阅读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研究所 学报 农业科学院 科学出版社 科技工作者 征稿 学术期刊 信息交流平台
下载PDF
粗茶多糖的膜-纤维素柱色谱分离过程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军国 宋振硕 +3 位作者 陈键 王丽丽 林清霞 陈林 《茶叶学报》 2018年第2期71-76,共6页
以粗茶多糖为原料,经膜分离-纤维素柱色谱法制得分级纯化茶多糖TPs-1、TPs-2和TPs-3,分析比较其清除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活性变化及其总抗氧化活性表达。结果表明,以10000~20000D的茶多糖为对照,经DEAE-纤维素52吸附分离后... 以粗茶多糖为原料,经膜分离-纤维素柱色谱法制得分级纯化茶多糖TPs-1、TPs-2和TPs-3,分析比较其清除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活性变化及其总抗氧化活性表达。结果表明,以10000~20000D的茶多糖为对照,经DEAE-纤维素52吸附分离后分级茶多糖溶液清除自由基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性减弱;纤维素柱色谱分级茶多糖之间来看,DPPH清除率TPs-2>TPs-3>TPs-1,抑制羟基能力TPs-2>TPs-1>TPs-3,抗超氧阴离子活力TPs-1>TPs-2>TPs-3,总抗氧化能力与还原力以TPs-2活性最强。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多糖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与抑制羟基能力呈显著正相关,纤维素柱色谱分级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表达源于茶多糖的含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对乌龙茶硒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江福英 吴志丹 +1 位作者 张文锦 李刚 《茶叶学报》 2017年第1期13-16,共4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对乌龙茶硒含量的影响。设计亚硒酸钠施用量CK(0g Se·hm^(-2))、S1(500g Se·hm^(-2))、S2(1000g Se·hm^(-2))和S3(2000g Se·hm^(-2))4个处理。结果表明,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对茶叶产...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对乌龙茶硒含量的影响。设计亚硒酸钠施用量CK(0g Se·hm^(-2))、S1(500g Se·hm^(-2))、S2(1000g Se·hm^(-2))和S3(2000g Se·hm^(-2))4个处理。结果表明,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对茶叶产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可以显著提高茶叶的硒含量,提高幅度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施硒处理,当年茶叶硒肥新稍吸收率在0.040%~0.066%之间,土壤施用亚硒酸钠中硒的利用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茶叶产量 硒含量
下载PDF
‘白鸡冠’半同胞系F1代新品系性状比较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林郑和 钟秋生 +4 位作者 单睿阳 游小妹 陈志辉 陈常颂 杨军 《茶叶学报》 2017年第3期102-107,共6页
以‘白鸡冠’半同胞系F1代中13个新品系为研究对象,观测其新梢、成熟叶片等生物学性状及利用SSR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发现,与母本相比F1代新品系树型全为灌木型,树姿均为半披张,大部分为小叶种;芽叶色泽为黄绿的有8个,5个为紫绿... 以‘白鸡冠’半同胞系F1代中13个新品系为研究对象,观测其新梢、成熟叶片等生物学性状及利用SSR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发现,与母本相比F1代新品系树型全为灌木型,树姿均为半披张,大部分为小叶种;芽叶色泽为黄绿的有8个,5个为紫绿或者绿色;新梢一芽三叶重超过母本的有7个;生化测定表明各品系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差异不大;而游离氨基酸从3.5%~6.3%,变化幅度达到80%,变异幅度较大。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0309B与母本白鸡冠亲缘关系最远,而0309D与0306I与母本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鸡冠 半同胞系 新品系 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我国茶产业经济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富桥 姜爱芹 +1 位作者 杨蓓蓓 杜佩 《茶叶学报》 2016年第1期7-12,共6页
本文以中文文献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依据,对我国近百年来的茶产业经济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回顾。研究发现,我国茶产业经济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日益丰富,新的研究方法被不断引入。但是,茶产业经济研究在研究... 本文以中文文献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依据,对我国近百年来的茶产业经济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回顾。研究发现,我国茶产业经济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日益丰富,新的研究方法被不断引入。但是,茶产业经济研究在研究深度上仍与主流农业或产业经济研究有明显差距。在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经济研究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贵州山香圆平背粉虱的发生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威锐 李帅 +3 位作者 张金峰 杨文 孟泽洪 周玉锋 《茶叶学报》 2022年第2期114-119,共6页
为明确茶树新害虫山香圆平背粉虱(Crenidorsum turpiniae)在贵州的发生分布及生物学特性,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对该虫的发生分布、发生动态及生活习性、趋色性、发育历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山香圆平... 为明确茶树新害虫山香圆平背粉虱(Crenidorsum turpiniae)在贵州的发生分布及生物学特性,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对该虫的发生分布、发生动态及生活习性、趋色性、发育历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山香圆平背粉虱在贵州省3市12个县(区、县级市)有分布,其中,以遵义市红花岗区、湄潭县、余庆县和毕节市金沙县发生程度最高;全年有4个成虫发生高峰期,其中以第1个高峰期虫口量最大,高峰日百叶虫量高达1828头;成虫羽化多发生于上午,喜栖息于茶蓬上层嫩叶背面,清晨和傍晚活动力弱,中午前后最为活跃,具明显趋黄性;在25℃条件下,1~4龄若虫发育历期分别为7.9、4.3、2.7、7.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香圆平背粉虱 新害虫 茶树 发生分布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茶树新品系DG-12-6的乌龙茶香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游小妹 陈志辉 +3 位作者 林郑和 单睿阳 钟秋生 陈常颂 《茶叶学报》 2019年第1期9-13,共5页
选用DG-12-6新品系和黄棪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富集其香气物质和GC-MS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DG-12-6共检出48个组分,分为醇类(53.59%)、碳氢化合物(14.72%)、酯类(9.8%)、酮类(7.0%)、其它(13.05%)、杂氧化合... 选用DG-12-6新品系和黄棪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富集其香气物质和GC-MS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DG-12-6共检出48个组分,分为醇类(53.59%)、碳氢化合物(14.72%)、酯类(9.8%)、酮类(7.0%)、其它(13.05%)、杂氧化合物(1.3%)、醛类(1.0%)等。其中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47.76%)、吲哚(12.01%)、ɑ-法呢烯(9.03%)、己酸叶醇酯(4.05%)、β-罗勒烯(3.82%)等;DG-12-6乌龙茶感官品质总分超过对照,表现为花香显,汤中有香,味醇爽,可能与香气组分中橙花叔醇、芳樟醇、β-罗勒烯、顺-茉莉酮等含量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系 乌龙茶 香气组分
下载PDF
‘茗科1号’等5个福建乌龙茶品种的白茶适制性鉴定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林 张应根 +3 位作者 项丽慧 王丽丽 余文权 尤志明 《茶叶学报》 2019年第2期64-68,共5页
为探明福建乌龙茶品种的白茶适制特性,本试验综合比较了5个福建乌龙茶品种(‘茗科1号’、‘黄观音’、‘黄棪’、‘奇兰’、‘梅占’)和3个传统白茶加工用种(‘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福云6号’)在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采制白... 为探明福建乌龙茶品种的白茶适制特性,本试验综合比较了5个福建乌龙茶品种(‘茗科1号’、‘黄观音’、‘黄棪’、‘奇兰’、‘梅占’)和3个传统白茶加工用种(‘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福云6号’)在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采制白茶的感官品质,并对其鲜叶原料与成品白茶主要滋味和香气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适制乌龙茶品种制成白茶虽然在外形色泽方面不及传统白茶加工用种,但将其应用于开发花香型白茶具有较为明显的内质优势。2种不同适制特性的茶树品种鲜叶制成白茶,其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有明显提高。传统白茶加工用种鲜叶及其采制白茶以碳氢化合物为其主要特征或较高含量香气成分,而适制乌龙茶品种鲜叶及其制成白茶则富含醇类、醛类、酮类及酯类等多种花香成分。该香气组成分别与传统白茶加工用种和适制乌龙茶品种采制白茶的品质特征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乌龙茶 茶树品种 适制性
下载PDF
茶小绿叶蝉CYP 6A14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良德 王定锋 +3 位作者 李慧玲 张辉 曾明森 吴光远 《茶叶学报》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是一类超家族基因,该基因对农药具有代谢解毒作用,致使昆虫产生抗药性,而CYP6是整个CYP家族中最重要的一族。本研究从前期获得的茶小绿叶蝉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了CYP6A14基因,通过RT-PCR对该基因的...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是一类超家族基因,该基因对农药具有代谢解毒作用,致使昆虫产生抗药性,而CYP6是整个CYP家族中最重要的一族。本研究从前期获得的茶小绿叶蝉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了CYP6A14基因,通过RT-PCR对该基因的序列进行了校对,并运用一系列相应软件对该基因的生物信息学进行了分析。RT-PCR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基因片长1696bp,其中包含21bp的5′端序列,1467bp的编码区序列(编码488个氨基酸)和208bp的3′端序列。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赤拟谷盗亲缘关系最近,与温室希蛛的亲缘关系最远。氨基酸比对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其他物种的保守性较差。三级结构模拟结果表明,CYP6A14蛋白主要由α螺旋组成。功能域预测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一个p450蛋白域(Pfam:p450),而无信号肽(signal peptides)和跨膜结构(transmembrane structure)。该研究获得了茶小绿叶蝉CYP6A14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明确了该基因的基本生物学信息,为后续研究茶小绿叶蝉CYP6A14的分子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转录组 CYP6A14基因 校对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茶叶学报》征订征稿启事
15
《茶叶学报》 2017年第3期114-114,共1页
《茶叶学报》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茶学类学术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刊发茶叶科学领域学术和技术研究成果,为茶叶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信息交流平台,服务茶叶科学研究工作与... 《茶叶学报》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茶学类学术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刊发茶叶科学领域学术和技术研究成果,为茶叶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信息交流平台,服务茶叶科学研究工作与学科发展.适合茶叶科技工作者和茶叶爱好者阅读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研究所 学报 农业科学院 科学出版社 科技工作者 学术期刊 信息交流平台 科学研究工作
下载PDF
主题茶艺“乡村振兴,直播助农”创编探研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静 李思维 +5 位作者 周国弘 黄先洲 潘玉华 吴先辉 蔡吓强 林浩云 《茶叶学报》 2022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主题茶艺“乡村振兴,直播助农”是将茶叶新媒体营销模式、社会热点问题等要素与茶艺表演相结合,以2021年福建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作品“乡村振兴,直播助农”为例,以科技特派员“直播带货”方式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对茶艺要素的... 主题茶艺“乡村振兴,直播助农”是将茶叶新媒体营销模式、社会热点问题等要素与茶艺表演相结合,以2021年福建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作品“乡村振兴,直播助农”为例,以科技特派员“直播带货”方式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对茶艺要素的选择与设计、茶艺的编排与意境营造等方面进行编创解析,展现新时代茶艺工作者的时代担当,为茶文化研究与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茶艺 乡村振兴 直播助农 创编
下载PDF
寿宁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晓岚 魏明秀 +5 位作者 卢明基 孙君 刘登勇 樊晓静 郭永春 叶乃兴 《茶叶学报》 2020年第1期10-14,共5页
对4份寿宁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地洋和芎坑茶树种质属灌木或小乔木型,树姿多为半开张;叶长7.42~12.09 cm,叶宽2.86~4.82 cm,叶色呈黄绿、绿、深绿,色系较丰富;叶型以披针形和椭圆形为主,其中地洋001、芎... 对4份寿宁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地洋和芎坑茶树种质属灌木或小乔木型,树姿多为半开张;叶长7.42~12.09 cm,叶宽2.86~4.82 cm,叶色呈黄绿、绿、深绿,色系较丰富;叶型以披针形和椭圆形为主,其中地洋001、芎坑002种质叶形呈披针形;花冠较大,直径4.22~4.54 cm,萼片数4.9~5.1枚,花瓣数6.0~8.8枚,花丝数168.0~277.9根,子房均有茸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茶树 种质资源 寿宁县 叶片 花器
下载PDF
福建省霞浦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美丽 《茶叶学报》 2016年第3期142-148,共7页
通过对福建省霞浦县柏洋、崇儒、水门3个茶叶主产乡镇221个茶园土样进行测定分析,明确茶园土壤养分丰缺情况。结果表明:霞浦县茶园土壤pH均值为4.2,其中pH值小于4.5占81%,土壤酸化严重;茶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3.1g·kg^(-1),其... 通过对福建省霞浦县柏洋、崇儒、水门3个茶叶主产乡镇221个茶园土样进行测定分析,明确茶园土壤养分丰缺情况。结果表明:霞浦县茶园土壤pH均值为4.2,其中pH值小于4.5占81%,土壤酸化严重;茶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3.1g·kg^(-1),其中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标准达87.78%,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92.3mg·kg^(-1)、6.0mg·kg^(-1)、83mg·kg^(-1),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标准比例分别为97.74%、6.33%、18.10%,土壤碱解氮含量丰富,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浦 茶园 土壤 养分
下载PDF
茶园间作圆叶决明调控茶小绿叶蝉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慧玲 张辉 曾明森 《茶叶学报》 2016年第4期205-208,共4页
为了利用茶园间作圆叶决明诱集调控茶小绿叶蝉,进行了幼龄茶园间作试验与茶小绿叶蝉室内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间作圆叶决明的茶行其芽梢的小绿叶蝉与蜘蛛数量比临近未间作的茶行多;在间作茶行喷施唑虫酰胺,药后7-21d内未能减少临近未间... 为了利用茶园间作圆叶决明诱集调控茶小绿叶蝉,进行了幼龄茶园间作试验与茶小绿叶蝉室内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间作圆叶决明的茶行其芽梢的小绿叶蝉与蜘蛛数量比临近未间作的茶行多;在间作茶行喷施唑虫酰胺,药后7-21d内未能减少临近未间作茶行的虫量。在有寄主(茶树)的情况下,小绿叶蝉不会定殖于圆叶决明,饲养中小绿叶蝉对圆叶决明极少有刺探取食现象,观察表明,圆叶决明植株长有较密的长毫毛,不利于小绿叶蝉的爬行、取食与脱皮,圆叶决明并非小绿叶蝉替代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决明 茶小绿叶蝉 间作 调控
下载PDF
马蹄留胜迹 羊角搏青云——《茶叶学报》改刊词
20
作者 刘波 《茶叶学报》 2015年第1期I0001-I0002,共2页
2015年1月27日,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核批准《茶叶科学技术》更名为《茶叶学报》。籍此顺势而上,开启新的征程。《茶叶学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自1960年创刊以来,经历了《茶叶科学简报... 2015年1月27日,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核批准《茶叶科学技术》更名为《茶叶学报》。籍此顺势而上,开启新的征程。《茶叶学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自1960年创刊以来,经历了《茶叶科学简报》、《茶叶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共出版225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研究所 学报 农业科学院 马蹄 青云 羊角 科学技术 新闻出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