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5845被引量38483H指数52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8年,是由南京林业大学主办以林业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200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2-1161/S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5,8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烧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氮形态和含量的初期影响
1
作者 左壮 张韫 崔晓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4,共8页
【目的】阐明轻、中、重度火烧区土壤全氮与矿质氮(NH_(4)^(+)-N与NO_(3)^(-)-N)供给水平、形态特征及空间格局变化,综合反映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恢复初期土壤氮营养生境特征,为寒温带针叶林火烧迹地改造与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阐明轻、中、重度火烧区土壤全氮与矿质氮(NH_(4)^(+)-N与NO_(3)^(-)-N)供给水平、形态特征及空间格局变化,综合反映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恢复初期土壤氮营养生境特征,为寒温带针叶林火烧迹地改造与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在杜香(Ledum palustre)-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地,以网格法布设固定样地,人工点烧控制林火强度,于火烧前和火烧1 a后采用土钻法采集土样,测定土壤全氮、NH_(4)^(+)-N与NO_(3)^(-)-N含量,计算各指标变化率和各形态氮素比率,并绘制空间格局图。【结果】火烧1 a后:(1)土壤全氮含量及其变化率呈明显阶段性变化。轻、中度火烧区土壤全氮量升高,全氮量空间格局与火烧强度空间格局相关性不显著,但其变化率格局与之正相关;重度火烧区土壤全氮量下降,全氮量及其变化率空间格局均与火烧强度空间格局负相关。(2)土壤NH_(4)^(+)-N含量增加。空间上,NH_(4)^(+)-N含量及其变化率空间格局均与火烧强度格局相关性不显著。(3)土壤NO_(3)^(-)-N含量显著增加。空间上,NO_(3)^(-)-N含量及其变化率空间格局均与火烧强度格局正相关。(4)土壤供氮形态始终表现为明显的NH_(4)^(+)-N供给优势,但其优势度(NH_(4)^(+)-N与NO_(3)^(-)-N的含量比)显著降低,该比值及其变化率的空间格局均与火烧强度空间格局负相关。【结论】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恢复初期,各强度火烧区土壤矿质氮含量与形态变化并未构成原生植被类型恢复的障碍因素;然而,重度火烧区土壤全氮量下降有可能导致长时间尺度上土壤氮供给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林火 土壤氮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白蜡花粉最佳离体萌发培养基筛选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蓉 吴德军 +4 位作者 王因花 任飞 李丽 燕丽萍 周晓锋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76,共7页
【目的】筛选白蜡(Fraxinus sp.)花粉最适离体培养基,能够为后续的授粉受精和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绒毛白蜡‘金箭’(F.velutina‘Jinjian’)和美国红梣‘鲁蜡5号’(F.pennsylvanica‘Lula 5’)的花粉,比较固... 【目的】筛选白蜡(Fraxinus sp.)花粉最适离体培养基,能够为后续的授粉受精和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绒毛白蜡‘金箭’(F.velutina‘Jinjian’)和美国红梣‘鲁蜡5号’(F.pennsylvanica‘Lula 5’)的花粉,比较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花粉的萌发情况,选用适宜的离体培养法观察培养时间对花粉萌发情况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离体萌发培养基。【结果】(1)固体培养基上‘金箭’的花粉萌发率均显著高于液体培养基,02和03号固体培养基上‘鲁蜡5号’的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液体培养基。(2)培养2.5 h左右的花粉适宜进行生活力的观测。(3)正交试验表明:‘金箭’花粉的最适萌发培养基为150 g/L蔗糖+20 mg/L硼酸+30 mg/L氯化钙,‘鲁蜡5号’花粉的最适萌发培养基为150 g/L蔗糖+40 mg/L硼酸+30 mg/L氯化钙。【结论】采用150 g/L蔗糖+20 mg/L硼酸+30 mg/L氯化钙的固体培养基培养2.5 h后适宜统计两种白蜡花粉的萌发情况,但不同种的花粉萌发率与花粉管长度的相关性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 花粉 离体培养 培养基
原文传递
一种优化森林仿真的碰撞检测及响应算法研究
3
作者 王林龙 张怀清 +7 位作者 杨廷栋 张京 雷可欣 陈传松 张华聪 刘洋 崔泽宇 左袁青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7,共9页
【目的】针对森林碰撞检测研究中存在碰撞检测对象冗余、碰撞响应模式单一性等问题,研究突破碰撞检测算法时间复杂度高、响应模式缺乏与环境因子交互的技术瓶颈,实现虚拟森林场景快速碰撞检测与真实响应。【方法】以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目的】针对森林碰撞检测研究中存在碰撞检测对象冗余、碰撞响应模式单一性等问题,研究突破碰撞检测算法时间复杂度高、响应模式缺乏与环境因子交互的技术瓶颈,实现虚拟森林场景快速碰撞检测与真实响应。【方法】以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山下林场的典型林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选择碰撞检测总消耗的时间t_(1)、包围盒交叉测试时间t_(2)、包围盒构建时间t_(3)、包围盒更新时间t_(4)作为评价指标,比较单一包围盒树(axis-alignedboundingbox,AABB)、混合包围盒树体(mixedboundingvolumetree,MBVT)算法及引入最近4株树搜索法的MBVT优化算法的碰撞检测效率,分析不同规模大小(20、50、100、200、400、600、800、1000)及林分株行距(1m×1m、2m×2m、3m×3m、4m×4m)双因子对碰撞检测效率的影响机制,最后模拟验证考虑光照因子碰撞响应策略的可行性。【结果】①相对MBVT算法,基于最近4株树搜索法的混合包围盒层次树MBVT优化算法耗时缩短了13.75ms,约为原MBVT算法耗时的29%,能有效减少层次包围盒(boundingvolume hierarchies,BVHs)交叉测试时间消耗t_(2)与BVHs构建消耗时间t_(3),而更新时间t_(4)无明显差异。相对单一包围盒层次树AABB,MBVT算法与基于最近4株树搜索法的MBVT优化算法,分别缩短了124.93、138.68ms,约为单一包围盒层次树法AABB总耗时的73%、81%。②种群规模大小与BVHs碰撞检测总消耗时间t_(1)、BVHs交叉测试时间t_(2)及构建时间t_(3)均表现为正相关性;株行距大小与碰撞检测总耗时间t_(1)与相交测试时间t_(2)呈负相关性,与BVHs构建时间t_(3)无明显关联性;随种群规模增大,株行距减小,总碰撞时间消耗t_(1)、BVHs交叉测试时间t_(2)呈增加趋势,而BVHs构建时间t_(3)几乎没有变化。③相比传统的碰撞响应模式,提出的顾及光照因子碰撞响应模式,考虑了植物的趋光性生长特征,模拟的杉木林虚拟场景更为真实。测试虚拟场景的帧率为8.6帧/s,准确度为100%,能很好地实现相邻树木之间碰撞检测及其响应。【结论】引入最近4株树搜索法的MBVT优化碰撞算法,优化混合包围盒层次树法MBVT的碰撞检测对象数量,减少了BVHs交叉测试和构建消耗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杉木林虚拟场景的碰撞检测效率;顾及树木生长趋光性的相邻树木碰撞响应算法,通过兰伯特光照模型Lambert Model计算碰撞点周围的光照强度,结合碰撞响应函数完成树木碰撞后可能发生的趋光生长情景模拟,有效解决了森林碰撞响应缺乏与环境因子交互的问题,提高了杉木林虚拟场景的真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仿真 碰撞检测 碰撞响应 混合包围体层次树 杉木林
原文传递
“碳中和”背景下碳输入方式对森林土壤活性氮库及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谢君毅 徐侠 +1 位作者 蔡斌 张惠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共11页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碳源和碳汇双重功能,调控森林中碳输入方式对于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森林土壤有机碳(SOC)的主要来源,不同碳(C)输入方式(如地上凋落物、地下植物根系等)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N)循环的影响一直是...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碳源和碳汇双重功能,调控森林中碳输入方式对于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森林土壤有机碳(SOC)的主要来源,不同碳(C)输入方式(如地上凋落物、地下植物根系等)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N)循环的影响一直是相关学者的研究重点。笔者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不同C输入方式对土壤活性N库、土壤N矿化、硝化过程及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现状,分析了森林土壤活性N库及N转化过程对不同C输入变化的响应,发现:(1)地上C排除可以降低土壤有效态氮(主要包括NH_(4)^(+)-N和NO_(3)^(-)-N)的含量,但地下C排除却增加了土壤NH_(4)^(+)-N含量。C输入方式的改变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这可能与生态系统类型、树种组成、时间尺度等因素相关。此外,地下C排除对土壤可溶性氮(DON)含量的影响较地上C排除的大,地下根系可能是影响土壤DON含量的主要贡献者。(2)地上C输入对土壤N矿化及硝化速率的影响在短期内较大,而长期影响较小。其主要是通过间接改变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了土壤N矿化及硝化过程,地下C排除增加了土壤N矿化速率,且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表现更加明显。(3)地上C输入通过改变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的可利用C源而间接影响了N_(2)O的排放,且受到树种影响显著,而地下C输入对N_(2)O的影响因根系质量等的差异而发生改变。综上可知,森林土壤活性N库及N循环过程对不同C输入具有不同的响应机制,且受生态系统类型、物种、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目前关于两种乃至多物种不同C的输入对森林土壤N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定性研究较为普遍;对优化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地下C输入动态模型和精准预算不足,尚未建立完整的碳减排生态补偿机制。今后的研究亟须定量了解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的C输入及其两者或者多物种之间的交互影响对土壤N的影响机制,且需更多地考虑在时间尺度上的长期变化过程;需要提升核算与预测森林地上地下碳中和能力,加快森林碳中和技术研发,为提前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凋落物及根系C输入 土壤活性N库 N矿化 N_(2)O排放 N循环 碳中和
原文传递
云南广西蒜头果适生区预测及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2
5
作者 龚茂佳 王娟 +4 位作者 付小勇 寇卫利 鲁宁 王秋华 赖虹燕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52,共9页
【目的】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是一种兼有很高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濒危植物。本研究旨在揭示云南、广西蒜头果的潜在适生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明确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蒜头果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调查、... 【目的】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是一种兼有很高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濒危植物。本研究旨在揭示云南、广西蒜头果的潜在适生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明确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蒜头果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数字标本植物馆、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等方式获取了蒜头果样本136个。选取常见的20个主要环境因子作为参数,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了蒜头果潜在适生区预测模型,模拟蒜头果在云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潜在适生区。【结果】笔者构建的MaxEnt模型预测得到蒜头果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为104°~107°E及22°~26°N,预测适生区验证结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的面积(AUC)均超过0.9。MaxEnt预测的蒜头果潜在适生区前4个环境影响因子及贡献率依次为: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因子(39.6%)、等温性因子(16.7%)、平均气温因子(13.7%)、气温年较差因子(11.5%)。【结论】云南文山州东南部以及广西西部是蒜头果的集中分布区,温度是影响蒜头果分布的主要因素,MaxEnt模型在蒜头果适生区预测中表现出极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该研究将为蒜头果资源保护利用和人工繁育选址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 MaxEnt模型 适生区 环境因子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基于连清数据的广州市1979—2012年森林生态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钱春花 赵邑晨 +1 位作者 李明阳 李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5-212,共8页
【目的】高效的森林经营必须建立在生态合理性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尺度的森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及驱动因素,可为制定森林经营规划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市为研究对象,以1979—2012年148块8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 【目的】高效的森林经营必须建立在生态合理性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尺度的森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及驱动因素,可为制定森林经营规划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市为研究对象,以1979—2012年148块8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构建生态功能指数基础上,进行研究区生态功能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结果】(1)1979—2012年,研究区森林生态功能指数提高的样地数多于降低的样地数,中高等级样地数的比例呈稳步增加趋势,低等级样地比例呈现阶梯状下降趋势;(2)1979—2012年,研究区森林生态功能的空间聚集性呈现先增大后急剧下降、又缓慢增强的复杂变化历程,生态功能高值点地理分布中心呈现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偏移的趋势;(3)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研究区森林生态功能空间差异性的前4个主要驱动因素大小依次为海拔>植被覆盖度>坡度>人均GDP。【结论】城市化、工业化引发的林地占用与退化,林业政策法规变动对林农森林经营积极性的影响,是导致区域森林生态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加强森林经营与林地保护,是提高区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功能 连清数据 驱动因素 广州市
原文传递
假俭草EoNLA基因克隆与其转基因拟南芥在不同磷水平下的表型鉴定
7
作者 何青青 刘传强 +5 位作者 李建建 王晶晶 姚祥 周圣浩 陈英 王浩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4-142,共9页
【目的】磷元素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NLA(nitrogen limitation adap-tation)蛋白是一种RING型E3泛素连接酶,参与磷转运蛋白的泛素化调控,在植物体的磷素平衡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假俭草这类天然... 【目的】磷元素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NLA(nitrogen limitation adap-tation)蛋白是一种RING型E3泛素连接酶,参与磷转运蛋白的泛素化调控,在植物体的磷素平衡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假俭草这类天然适应低磷土壤条件的植物为研究材料,通过研究假俭草EoNLA的磷高效转运分子机制,为草坪草适应酸性土壤生境的磷高效转运分子育种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RACE方法克隆获得EoNLA基因,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基因的全长序列及编码氨基酸序列,采用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确定EoNLA蛋白膜定位;通过qRT-PCR方法分析EoNLA基因低磷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进行基因功能鉴定。【结果】EoNLA基因序列全长1 353 bp,编码一个长度为331个氨基酸的蛋白。该蛋白具有NLA蛋白典型的RING结构域和SPX结构域,EoNLA蛋白定位于细胞膜,EoNLA基因在根组织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茎和叶的表达。【结论】EoNLA基因具有根组织表达特异性,且基于拟南芥转基因植株进行的功能鉴定,进一步显示EoNLA基因具有磷素调控相关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俭草 磷素调控 EoNLA 功能分析
原文传递
‘黄樽’薄叶金花茶组培苗生根与移栽技术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吴丽君 游云飞 +2 位作者 陈达 陈文荣 李文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7-122,共6页
【目的】优化组培苗生根和移栽技术,提高‘黄樽’薄叶金花茶组培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方法】以苗龄60 d的继代芽苗为材料,在优选基本培养基(1/2 B5、3/4 B5、B5)与植物生长调节剂(ABT、IBA)组合的基础上,研究2种培养基质[(V细河沙:V蛭... 【目的】优化组培苗生根和移栽技术,提高‘黄樽’薄叶金花茶组培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方法】以苗龄60 d的继代芽苗为材料,在优选基本培养基(1/2 B5、3/4 B5、B5)与植物生长调节剂(ABT、IBA)组合的基础上,研究2种培养基质[(V细河沙:V蛭石=1∶1)(河沙蛭石基质)、琼脂]与2种附加物(白糖、活性炭)形成的5种组合对生根率的影响;以河沙蛭石基质+1/2 B5+ABT0.5 mg/L+IBA 0.5 mg/L为生根培养基,培养35 d,分别补充白糖15.0 g/L、K2HPO415.0 mg/L、白糖15.0 g/L+K2HPO415.0 mg/L及对照组(CK)等4种处理,培养65 d后,将生根苗移栽到V细河沙∶V蛭石=3∶1的基质上,研究4种处理对芽苗生根率、移栽成活率、芽苗茎粗和黄化率的影响。【结果】在优选的培养基1/2B5+ABT 0.5~1.0 mg/L+IBA 0.5~1.0 mg/L+白糖15 g/L+琼脂6.0 g/L,芽苗生根率仅41.1%~42.2%;培养基质与附加物的5种组合对生根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河沙蛭石基质+白糖0 g/L和河沙蛭石基质+白糖15 g/L的生根率分别为84.4%和68.9%,高于传统的琼脂白糖组合;生根培养后期,4种处理对生根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移栽成活率影响极显著,补充白糖15 g/L+K2HPO415.0 mg/L,克服了芽苗黄化,提高芽苗质量,进一步提高了芽苗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1.1%和93.3%。【结论】‘黄樽’薄叶金花茶采用传统的白糖琼脂培养方式,其组培生根及组培苗移栽效果不理想。生根培养前期用河沙蛭石基质+1/2B5+ABT 0.5~1.0 mg/L+IBA 0.5~1.0 mg/L的无糖培养,培养后期补充白糖15 g/L+K2HPO415.0 mg/L,是提高‘黄樽’薄叶金花茶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的有效方法,也为其他组培生根困难的植物,尤其是金花茶组植物离体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樽’薄叶金花茶 组培快繁 生根率 移栽成活率 ABT 吲哚丁酸
原文传递
槭树属常见树种翅果性状多样性与风传播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红 燕丽萍 +3 位作者 李成忠 夏群 周霞 赵宝元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10,共8页
【目的】研究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性状,探究果实性状和风传播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为深入研究槭树属植物果实的风传播机制和种群扩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为材料,在分析种子长度、种子宽度、果翅长度、果翅宽度、种... 【目的】研究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性状,探究果实性状和风传播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为深入研究槭树属植物果实的风传播机制和种群扩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为材料,在分析种子长度、种子宽度、果翅长度、果翅宽度、种子长宽比和种子长/果翅长特征等参数的基础上,模拟果实的传播特征(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比较15种果实性状和风传播特性间的相关性。【结果】(1)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开张角度对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的影响最大,种子宽度影响较弱;(2)15种槭树属树种翅果沉降速度为69.14~224.06 cm/s,扇叶槭最慢,梣叶槭最快;扇叶槭果实的水平传播距离最远,梣叶槭最近;(3)15种槭树属植物果实沉降速度与种子长度、果翅长度、果翅宽度、种子长宽比和种子长/果翅长正相关,与果实两翅开张角度和种子宽度负相关;水平传播距离与果实两翅开张角度、种子长、果翅长、果翅宽、种子长宽比和种子长/果翅长均呈负相关,而与种子宽度正相关,果实水平传播距离与其沉降速度呈负相关,果实沉降速度和水平传播距离受多种性状影响;(4)对15种槭树翅果的8个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2.911%,基于8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知,当欧氏距离为10时,15种槭树可分为4类。【结论】果实形态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5种槭树果实形态特征对沉降速度的影响依次为:两翅张开角度>种子长/果翅长>种子长度>果翅长度>种子长宽比>果翅宽度>种子宽度。果实的水平传播距离受多种因子的综合制约。千粒质量、两翅张开角度、种子长/果翅长可作为槭树分类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槭树属 翅果性状 沉降速度 水平传播距离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农林复合经营工程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圆 梁子瑜 +5 位作者 汪贵斌 贾卫国 郑文江 陆兴安 郭起荣 曹福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8-235,共8页
【目的】农林复合经营是解决当前资源枯竭、用地矛盾等问题的可持续土地管理模式,在我国继续推行农林复合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助于明确研究现状,找准自身定位和方向,进而提高研究水平。【方法】基于Web of Scie... 【目的】农林复合经营是解决当前资源枯竭、用地矛盾等问题的可持续土地管理模式,在我国继续推行农林复合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助于明确研究现状,找准自身定位和方向,进而提高研究水平。【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平台,应用CiteSpace科学引文分析方法和中国工程院ISS系统对检索到的全球农林复合经营领域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并对该领域所涉及的主要研究技术、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结果】农林复合经营研究的热度随地区的经济水平提高而增加;全球研究主要热词为系统、经营管理、多样性保护和林分生长;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前沿为培育研究、多样性研究、空间分布研究、能量流动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结论】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应增进广泛的国际合作,促进全球化的宏观研究;运用低成本、低破坏手段获取高精度林分结构参数,全面理解植物之间的作用机制和化感等互作效应将是未来研究的挑战和机遇;农林复合系统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经营 知识图谱 战略咨询智能系统(ISS) 资源 种间关系
原文传递
林木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1
作者 康向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共10页
林木遗传育种是研究森林遗传和林木良种选育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其因林木地理变异规律研究而萌芽,伴随着遗传学基本理论体系形成完成奠基,在不断推动遗传改良以满足人工林高效培育的良种急需中实现林木遗传育种现代理论和技术体系构建,... 林木遗传育种是研究森林遗传和林木良种选育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其因林木地理变异规律研究而萌芽,伴随着遗传学基本理论体系形成完成奠基,在不断推动遗传改良以满足人工林高效培育的良种急需中实现林木遗传育种现代理论和技术体系构建,并在进入21世纪之后开启了分子设计育种的深入发展阶段。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创新发展,林木遗传育种形成了一个适合树木生物学特点、遗传基础研究与育种创新应用紧密结合并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其中,基于轮回选择不断推进以选择、交配、遗传测定为核心的育种循环,完成更高轮次的基本群体、育种群体、选择群体和生产群体建设,是可持续遗传改良的根本所在。在此基础上,或通过远缘杂交选育杂种优势突出的林木品种;或基于有性多倍体化开展多倍体育种,综合利用杂种优势和倍性优势,实现林木多目标性状改良;或采用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分子育种技术,进一步改良已有林木品种或优异种质等。而林木良种生产仍然依赖传统的种子园制种和无性系制种,其中体胚发生技术实用化将是进一步实现种子繁殖树种遗传改良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推动林木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提高育种效率和效果,选育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抗逆性更强、适应性更广的林木良种并应用于生产,保证用更少的人工林面积生产更多的木材及林产品,以减少对天然林的依赖,林木遗传育种在未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 育种 轮回选择 育种循环 良种
原文传递
Cd诱导土壤ALP的Hormesis效应: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明星 徐传红 +1 位作者 朱咏莉 李萍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3-180,共8页
【目的】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土壤对环境胁迫的潜力发生改变,以土壤碱性磷酸酶(ALP)为例,研究土壤酶的Hormesis效应,揭示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方法】采集洪泽湖河湖交汇区湿地光滩、芦苇、柳树和杨树人工林,以及农田5种土地利用类型... 【目的】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土壤对环境胁迫的潜力发生改变,以土壤碱性磷酸酶(ALP)为例,研究土壤酶的Hormesis效应,揭示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方法】采集洪泽湖河湖交汇区湿地光滩、芦苇、柳树和杨树人工林,以及农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研究自然演替和人为土地利用改变下Cd诱导ALP的Hormesis效应及其差异,解析土地利用改变的影响。【结果】光滩和芦苇两种自然覆被下,Cd诱导ALP的Hormesis效应最大刺激率(ymax)分别为8.81%和5.84%,诱导ALP表达Hormesis效应的Cd剂量范围(D1-D2)分别是0.39~3.02和0.22~3.77 mg/kg,剂量区间(Qi)为7.74和17.14,ALP应对Cd胁迫的潜能(R)为11.34和7.85。相比较而言,农田人为土地利用改变下ymax为5.22%,D1-D2为0.09~1.03 mg/kg,Qi为11.44,R为3.02。【结论】芦苇围垦为农田使得ymax、Qi和R均明显下降,这可能导致土壤对Cd胁迫伤害的补偿潜力下降。进一步分析表明,洪泽湖河湖交汇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质地、全氮以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对ALP的Hormesis效应表达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mesis效应 碱性磷酸酶 河湖交汇区(湿地) 土地利用类型
原文传递
毛竹和厚壁毛竹的核型分析及45S和5S rDNA的FISH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言利 郭起荣 +2 位作者 韩永华 于钊妍 米月颖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厚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Pachyloen’)是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栽培品种,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优特种质。对毛竹与厚壁毛竹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了解其核型特征。【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毛竹、厚壁... 【目的】厚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Pachyloen’)是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栽培品种,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优特种质。对毛竹与厚壁毛竹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了解其核型特征。【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毛竹、厚壁毛竹进行了核型分析,利用45S和5S rDNA在其染色体上进行了物理定位。【结果】毛竹、厚壁毛竹的染色体数目都为48条,毛竹的染色体相对组成为2n=48=12L+10M_2+14M_1+12S,核型公式为2n=48=32m+12sm+4st(2SAT);厚壁毛竹的染色体相对组成为2n=48=12L+8M_2+16M_1+12S,核型公式为2n=48=34m+10sm+4st(2SAT)。毛竹与厚壁毛竹的染色体不对称系数分别为61.41%和59.55%,均属于"2B"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表明:毛竹、厚壁毛竹都有2个45S rDNA位点和4个5S rDNA位点。【结论】厚壁毛竹的染色体数量为48条,补充了毛竹的染色体为48条的循证依据;获得了毛竹、厚壁毛竹45S和5S rDNA荧光原位杂交核型,两者的45S和5S rDNA位点没有明显差异,具有相似的核型,显示其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厚壁毛竹 核型分析 RDNA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江西省森林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吴国训 唐学君 +1 位作者 阮宏华 罗细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根据江西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分别估算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量碳库及其变化,并估算森林植被的固碳潜力,为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江西省1988—2011年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数据,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和... 【目的】根据江西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分别估算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量碳库及其变化,并估算森林植被的固碳潜力,为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江西省1988—2011年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数据,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平均生物量法,计算江西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变化、碳密度及固碳潜力。【结果】1998—2011年江西省森林碳储量呈增长趋势,从81.38 Tg增长至188.52 Tg,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7%;江西省森林碳密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起源和植被类型的碳密度有较大差异,天然林的碳密度比人工林的高;江西省森林植被碳汇潜力巨大,通过林业生长和再造林,固碳量可达191. 48 Tg。【结论】江西省森林面积及碳储量呈较快增长趋势,但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碳密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江西省森林以幼龄林为主,这也预示随着后续的植树造林和森林生长,江西省的森林碳汇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清查 森林类型 碳储量 碳汇潜力 江西省
原文传递
阿维菌素/乙基纤维素载药纤维的制备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健勇 于颖颖 +2 位作者 张方明 李大波 张国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6-190,共5页
【目的】在农林害虫防治过程中阿维菌素(AVM)因光解性易造成药效损失,为此开发阿维菌素/乙基纤维素(AVM/EC)载药纤维,以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AVM抗光解剂型。【方法】以乙基纤维素(EC)为载体,甲醇为溶剂,按AVM与EC质量比(m_(AVM)∶m... 【目的】在农林害虫防治过程中阿维菌素(AVM)因光解性易造成药效损失,为此开发阿维菌素/乙基纤维素(AVM/EC)载药纤维,以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AVM抗光解剂型。【方法】以乙基纤维素(EC)为载体,甲醇为溶剂,按AVM与EC质量比(m_(AVM)∶m_(EC))分别为1∶10、1∶8、1∶6、1∶4、1∶2,采用溶剂共混-加水析出的方法制备AVM/EC载药纤维,并测定了载药纤维产率、AVM利用率、载药量、光稳定性及热贮稳定性,同时对AVM/EC载药纤维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通过溶剂共混-加水析出法,可将AVM以无定形状态均匀地负载到EC中;当m_(AVM)∶m_(EC)为1∶10~1∶6时,载药纤维产率大于91. 85%,AVM利用率大于81. 18%,紫外光照射12 h光解率小于15. 80%,(54±2)℃热贮14 d后,89. 14%以上AVM未降解。【结论】通过溶剂共混-加水析出的方法制备AVM/EC载药纤维,可以将AVM以无定形状态均匀负载到EC中,提高AVM光稳定性及热贮稳定性,这可为AVM剂型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乙基纤维素 载药纤维 光稳定性 热贮稳定性 农林害虫防治
原文传递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遥感影像云检测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帆 赵增鹏 张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4-140,共7页
【目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云检测技术一直是遥感影像处理亟待解决的难题,尤其是边缘薄云和散云的检测。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成像特点,利用形态学运算、多边形简化技术,实现含云影像的准确提取。【方法】首先对影像进行高斯低通滤波平... 【目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云检测技术一直是遥感影像处理亟待解决的难题,尤其是边缘薄云和散云的检测。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成像特点,利用形态学运算、多边形简化技术,实现含云影像的准确提取。【方法】首先对影像进行高斯低通滤波平滑,取得一致均匀的明暗效果;然后将影像分为多云、少云、无云3种情况,对多云影像采用Otsu阈值分割,对少云影像采用高斯混合模型进行阈值分割;最后对云区进行形态学处理得到最终云区。【结果】高分辨遥感影像云检测方法目视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云检测精度,该方法准确率为98.60%,查全率在90%左右,错误率约为2.58%,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出厚云、薄云、散云,同时还可有效地减少对房屋、道路、裸地的误判。【结论】基于Otsu阈值分割和高斯混合模型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云检测技术算法复杂度适中,计算量小,运算速度快,检测精度高,适用性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云检测 Otsu阈值分割 高斯混合模型 云区形态学处理
原文传递
基于CA-SVM模型的莆田市城市扩张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洁 蔡逸涛 +4 位作者 杨强 何立恒 曹新晴 侯莉莉 周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8-152,共5页
【目的】利用城市用地扩张模型分析城市用地系统特征、演变过程与机制。【方法】利用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特性来定义元胞自动机的非线性转换规则,计算出各个元胞与城市中心、商业中心、大小道路、地质地貌控制边界等距离的区域空间变量,... 【目的】利用城市用地扩张模型分析城市用地系统特征、演变过程与机制。【方法】利用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特性来定义元胞自动机的非线性转换规则,计算出各个元胞与城市中心、商业中心、大小道路、地质地貌控制边界等距离的区域空间变量,并求出这些变量对每个元胞转变为城市概率的贡献,建立基于CA-SVM的城市扩张模拟模型,以揭示莆田市城市用地扩张规律。【结果】构建的CA-SVM模型在定义分类超平面的同时考虑最小化结构风险和最大距离间隔,使用该模型在莆田市城市扩张模拟中的逐点对比精度达到83%以上。莆田市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方向为东北、东南和南部沿海地区,且呈现出沿交通主干道的轴向扩张模式,在港口和码头等沿海交通网络节点处形成城市扩张的跳跃式布局。【结论】构建的CA-SVM模型可定量地反映各空间要素在研究区城市格局所起的作用,继而完成分析城市发展的主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VM模型 结构风险 距离间隔 空间变量 城市扩张
原文传递
东京野茉莉雌雄蕊的形态及显微结构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丽萍 喻方圆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40,共7页
【目的】了解东京野茉莉(Styrax tonkinensis)花部及雌雄蕊的形态及内部显微结构,探寻其花粉败育原因。【方法】运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其雌雄蕊内外部形态特征、显微结构和超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1)每朵两性花中有雄蕊10枚,... 【目的】了解东京野茉莉(Styrax tonkinensis)花部及雌雄蕊的形态及内部显微结构,探寻其花粉败育原因。【方法】运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其雌雄蕊内外部形态特征、显微结构和超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1)每朵两性花中有雄蕊10枚,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丝宽(0.38±0.12)mm,长(8.24±0.72)mm,成熟花药由2个狭长圆形的药室组成。成熟花粉在扫描电镜下可见3或4个萌发沟,外壁有细网状纹饰,还发现有形态皱缩发育不良的花粉。透射电镜显示发育良好的花粉壁有2层,细胞内质浓厚,含有高尔基体、较多的线粒体、高电子致密物质和淀粉粒等结构。(2)雌蕊1枚,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柱头上有"Y"形裂沟和椭球状乳突,传粉后,柱头上有分泌物。花柱中空。子房3室,多枚倒生胚珠;发育后期,只有1~2个发育为种子,其余退化。【结论】东京野茉莉花部特征符合安息香科特征,花粉粒3种形态;柱头湿型,胚珠倒生;可育花粉粒和珠被细胞内细胞质浓,细胞器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野茉莉 雌雄蕊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原文传递
上海崇明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曹莹 汤臣栋 +1 位作者 马强 薛建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对崇明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核算,一方面为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核算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为崇明县湿地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方法】基于上海市第2次(2011—2013年)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将崇明县湿地... 【目的】对崇明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核算,一方面为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核算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为崇明县湿地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方法】基于上海市第2次(2011—2013年)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将崇明县湿地划分为3类10型;根据《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结合崇明县实际,将崇明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4大类共13项,并估算了崇明县湿地的价值。【结果】崇明县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24.13亿元。在各湿地类型中,近海与海岸湿地的服务功能价值最大为5153亿元,其次是人工湿地的服务功能价值为24.74亿元,沼泽湿地的服务价值最小仅为2.61亿元;湿地生态系统的各项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调节服务价值(48.25亿元)>支持服务价值(43.81亿元)>供给服务价值(22.57亿元)>文化服务价值(9.50亿元)。【结论】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是崇明县湿地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因此,在坚持优先保护的原则下,合理高效利用湿地资源,可提高该县湿地服务总价值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评价 上海崇明县
原文传递
速生杉木优良无性系三阶段选择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建亮 赵林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60,共7页
【目的】根据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131个无性系26 a的调查数据,探讨优良无性系幼龄期、半伐期和伐期选择的优劣。【方法】当无性系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时,按无性系的单株立木材积大于对照(湖南金洞林场杉木初级嫁... 【目的】根据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131个无性系26 a的调查数据,探讨优良无性系幼龄期、半伐期和伐期选择的优劣。【方法】当无性系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时,按无性系的单株立木材积大于对照(湖南金洞林场杉木初级嫁接种子园种子培育出来的1年生健壮苗)30%的标准在6、13和26 a时分别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并把6、13 a时选出的无性系与26 a选出的无性系进行比较,凡与26 a所选相同的无性系认定为选择准确的优良无性系。【结果】3种林龄阶段优良无性系选择的选准率:6 a是53.33%,13 a是86.67%,26 a是100.00%。在26 a时,优良无性系的H=19.46 m、D1.3=30.43 cm、V=0.703 2 m3,而CK的H=16.19 m、D1.3=22.87 cm、V=0.339 6 m3;优良无性系现实增益ΔH=20.20%、ΔD1.3=33.06%、ΔV=107.07%。【结论】因试验时间已达到了能使目标产品的经济性状充分表现出来的长度,伐期时的选择结果是准确的;最早、最适选择年龄应是半伐期,虽仍有错选和漏选,但可提前1/2轮伐期就获得和利用优良品系,大大缩短育种世代,提高单位时间所获得的遗传增产效益;幼龄时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其错选和漏选比例很高,会给增产效益带来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优良无性系 三阶段 选择年龄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