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作品数508被引量2085H指数21
《全球传媒学刊》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正式学术期刊,201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具体承担编辑工作。《全球传媒学刊》邀请到学界顶尖的新闻与传播学者组建编委会,并...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2095-951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0-1270/G2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50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创新“失败”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刘战伟 刘蒙之 《全球传媒学刊》 2023年第4期113-129,共17页
新闻研究重视成功而漠视失败,让失败成为新闻创新研究中的盲点,遮蔽了新闻业的“真问题”。本研究立足新闻创新的实践,采取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四个新闻创新遭遇困境、挫折与失败的典型案例进行深描,同时就新闻创新中存在的“自主造... 新闻研究重视成功而漠视失败,让失败成为新闻创新研究中的盲点,遮蔽了新闻业的“真问题”。本研究立足新闻创新的实践,采取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四个新闻创新遭遇困境、挫折与失败的典型案例进行深描,同时就新闻创新中存在的“自主造血”功能缺陷、法律与监管合规风险、跟风式的技术模仿、漠视原创内容生产、支撑性人才流失等问题进行分析,形成一个理解新闻创新困境与失败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创新 我们视频 梨视频 看点快报 趣头条
下载PDF
《全球传媒学刊》征订启事
2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19年第1期151-151,共1页
CN 10-1270/G2 ISSN 2095-9516主办清华大学学术组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思想性与学术性并重——重点发表来自国内和国际学者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
关键词 清华大学 世界前沿
下载PDF
走在新旧中国之间——美国记者西蒙·托平及夫人奥黛丽·托平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希光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19年第2期4-25,共22页
98岁的托平和93岁的奥黛丽是在新旧中国之间旅行的历史记录者和现代中国历史转折点的见证者。这对结婚70年的新闻伴侣几乎走遍了世界每一个地区采访报道,但是,在他们的新闻生涯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和最有意义的报道几乎都发生在中国... 98岁的托平和93岁的奥黛丽是在新旧中国之间旅行的历史记录者和现代中国历史转折点的见证者。这对结婚70年的新闻伴侣几乎走遍了世界每一个地区采访报道,但是,在他们的新闻生涯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和最有意义的报道几乎都发生在中国。托平不仅是报道国共两党淮海大决战的唯一外国记者,还是第一个报道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外国记者。托平预见并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奥黛丽的家族见证了从封建社会到新中国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在'文革'期间,奥黛丽是到中国进行采访报道的第一个和唯一的美国主流媒体记者,她的专题报道《红色中国之旅》和《回到变化中的中国》成为《时代》和《国家地理》封面文章。奥黛丽也是第一个向全世界报道西安兵马俑的记者。本文由过去20年间作者在中国、美国和非洲等地追随托平夫妇所做的十多次访谈笔记整理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 新中国 淮海战役 美国记者 新旧中国
下载PDF
记者与非虚构:从时效性报道到沉浸式写作——兼评《非虚构:时代记录者与叙事精神》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敏 杜娜 《全球传媒学刊》 2017年第3期164-170,共7页
由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周逵编著的《非虚构:时代记录者与叙事精神》一书,集纳了13位有着丰富媒体从业经历的新闻人谈非虚构写作的经验,该书在探讨非虚构写作技巧与规范的同时,更回应了一些重要的时代命题:其一,记者作为非虚构写作主体之... 由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周逵编著的《非虚构:时代记录者与叙事精神》一书,集纳了13位有着丰富媒体从业经历的新闻人谈非虚构写作的经验,该书在探讨非虚构写作技巧与规范的同时,更回应了一些重要的时代命题:其一,记者作为非虚构写作主体之一,他们有抵达新闻现场、获得戏剧性故事素材、具备专业采访写作技能等优势,但也面临时效性的新闻报道与沉浸式非虚构写作要求之间的矛盾;其二,非虚构写作在浅层次描述社会现象、报道新闻事件之外,亟须融入科学的社会调查方法,深层次反映社会现实;其三,商业转化对于非虚构写作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赞助和转化机制,如何有效鼓励普通人特别是记者从事非虚构写作,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记者 叙事技巧 叙事精神
下载PDF
乡村文化变迁:阶段、维度与意义——以华县皮影为例探索民艺传承的内在困境 被引量:4
5
作者 沙垚 《全球传媒学刊》 2014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本文关注"非遗繁荣的困境",即一方面大繁荣大发展,另一方面开发一处、破坏一处。同时本文亦使用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以华县皮影为例,回归历史,分三个阶段,从社会、政治和市场三个维度,讨论乡村文化意义的建构、传播和变迁。
关键词 非遗 困境 符号 意义 乡村文化变迁
下载PDF
新闻报道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拟人化策略对受众归因的影响
6
作者 陈梁 谭心莹 《全球传媒学刊》 2023年第5期155-170,共16页
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各类媒体平台中涌现出了大量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新闻报道。本研究设计了一组线上实验(N=382),探索在不同(正面或负面)人工智能新闻事件中,报道的拟人化程度如何影响了受众对于事件责任归因的判断。... 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各类媒体平台中涌现出了大量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新闻报道。本研究设计了一组线上实验(N=382),探索在不同(正面或负面)人工智能新闻事件中,报道的拟人化程度如何影响了受众对于事件责任归因的判断。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正面报道的拟人化程度显著提升了受众对于人工智能的心智感知,受众进而倾向于将积极结果归因于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负面报道的拟人化程度提升了受众对于人工智能的心智感知,但并未显著影响受众的事件归因。此外,在负面报道中,受众的技术焦虑调节了报道拟人化程度对人工智能心智感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人化 人工智能 心智感知 责任归因 人工智能技术焦虑
下载PDF
影视剧研究前沿分析:通向体验、实证与逻辑的统一 被引量:5
7
作者 尹鸿 郝婉全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2年第1期73-92,共20页
本文从艺术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三个不同角度,分析了2019—2021年国内影视研究的主要范式和焦点话题,集中在后疫情时期的转折、数字技术的影响、主流影视的发展、全球格局中的亚洲电影等领域,对影视剧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做了评述。... 本文从艺术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三个不同角度,分析了2019—2021年国内影视研究的主要范式和焦点话题,集中在后疫情时期的转折、数字技术的影响、主流影视的发展、全球格局中的亚洲电影等领域,对影视剧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做了评述。中国影视剧研究热度高、产出多、领域广,时代感和现实性特点鲜明,但对研究范式、研究逻辑、研究方法的重视不足,突破性和体系性成果较少。影视剧研究需要通过体验、实证与逻辑的统一,寻求方法论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研究 中国电影学派 数字影像 亚洲影视
下载PDF
跨文化报道中的语言伦理批评:从中医概念的海外传播说起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华新 宋思茹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2年第6期39-52,共14页
中医概念被赋予意识形态价值由来已久。由于文化差异、政治博弈导致的科学伦理冲突,在近年来的媒体报道中,中医成为国际文化冲突的重要焦点,而这种冲突又经常呈现于媒体报道之中。回溯1949年至近年来《纽约时报》对中医概念的表述和阐释... 中医概念被赋予意识形态价值由来已久。由于文化差异、政治博弈导致的科学伦理冲突,在近年来的媒体报道中,中医成为国际文化冲突的重要焦点,而这种冲突又经常呈现于媒体报道之中。回溯1949年至近年来《纽约时报》对中医概念的表述和阐释,中医的传统底色无法消退,并长期与代表科学的、现代的西医进行映衬,从而升华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想象。通过对中医词汇英文翻译的话语分析及其概念史梳理,不仅可以发现西方媒体在文化建构过程中的霸权与偏见,也让我们觉察到现代医学正在形成一种更加差异化、平等化的文化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概念史 新闻话语 跨文化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传播 被引量:13
9
作者 贾文山 纪之文 《全球传媒学刊》 2018年第3期27-37,共11页
全球化催生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产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又是解决逆全球化的一把钥匙。本文在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依据和三种思想基础后提出,一种新型全球传播范式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构建与实践中逐步成型。新型全球传播... 全球化催生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产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又是解决逆全球化的一把钥匙。本文在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依据和三种思想基础后提出,一种新型全球传播范式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构建与实践中逐步成型。新型全球传播范式体现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和对话式包容理念,是"撮合—磨合—融合"模式的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传播实践体现在"中式全球通化"这一范式上。在模式层面,中式全球通化的传播路径可从传播、交流、沟通、转化和融合这一循环交互路径考量。在应用层面,突出建构主义传播观;在落实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宣传、传播和沟通这三大策略各自的功能和协同共振作用,以此推动全球文明间的深度良性对话,打造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倾听的交往模式,促进多元包容开放的对话式文明范式的形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好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式全球化 中式全球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培养数字时代的新闻记者:新闻学的想象力 被引量:4
10
作者 Stephen D.Reese 刘丽霞(翻译) 戴佳(校对) 《全球传媒学刊》 2017年第4期70-74,共5页
本文通过阐述如何把新闻学想象力应用于教学、科研及知识生产等新闻学教育与实践的三个层面,提出培养数字时代的新闻记者,需要将媒体技能训练与想象力和个人创造力紧密融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将新闻工作者从信息加工者改造成具有深层次社... 本文通过阐述如何把新闻学想象力应用于教学、科研及知识生产等新闻学教育与实践的三个层面,提出培养数字时代的新闻记者,需要将媒体技能训练与想象力和个人创造力紧密融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将新闻工作者从信息加工者改造成具有深层次社会关怀的知识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想象力 教学 科研 知识工作者
下载PDF
根植在大马的土地上: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人的口述故事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玫 叶琳 《全球传媒学刊》 2015年第2期81-98,共18页
本口述历史项目采访了四位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人,他们的故事跨越了60年的时间长河,展现了华文媒体人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的心路历程。根据他们的口述故事,我们精炼出若干与身份认同相关的主题:1)我的国土,我的国家的土地(国家认同);2)我爱... 本口述历史项目采访了四位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人,他们的故事跨越了60年的时间长河,展现了华文媒体人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的心路历程。根据他们的口述故事,我们精炼出若干与身份认同相关的主题:1)我的国土,我的国家的土地(国家认同);2)我爱华文,我一生享受华文(族群文化认同);3)我自豪,我相信我们会被尊敬(媒体职业认同)等。全球化背景下,新一代华族在身份认同问题上心态变得更加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华人 华文媒体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在地化、关系性和物质性:新移动范式与数字时代的传播研究
12
作者 孔舒越 《全球传媒学刊》 2023年第5期39-55,共17页
数字时代,传播学过去那种仅仅关注静止的研究对象、强调文本表征维度的研究视角,已经难以完全囊括当下丰富的传播现象以及媒介与社会之关系。本研究试图引入“新移动范式”,为传播学开辟新的研究路径提供思路。新移动范式以“移动”为... 数字时代,传播学过去那种仅仅关注静止的研究对象、强调文本表征维度的研究视角,已经难以完全囊括当下丰富的传播现象以及媒介与社会之关系。本研究试图引入“新移动范式”,为传播学开辟新的研究路径提供思路。新移动范式以“移动”为出发点重新检视和反思了社会学的传统理论和分析视角,并基于对不同学科理论资源的整合提出了“在地化、关系性和物质性”的分析框架。本研究力图说明,数字时代的传播研究如何能够从上述分析框架中获得启示,由此重新划定研究对象和问题域,超越功能主义的认识论,并且迈向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性 传播学 在地化 关系性 物质性
下载PDF
社交网络中社交机器人行为及其影响研究——基于国外相关文献的综述 被引量:13
13
作者 洪杰文 许琳惠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1年第4期68-85,共18页
综合国外相关文献可看出,社交机器人通过模仿人类行为、促进信息扩散、与人类用户交互,使自己看起来像一个"真人",但其在账号标准特征、发布内容和情感表达上与人类用户仍存在差异。此外,社交机器人对虚假新闻传播、在线网络... 综合国外相关文献可看出,社交机器人通过模仿人类行为、促进信息扩散、与人类用户交互,使自己看起来像一个"真人",但其在账号标准特征、发布内容和情感表达上与人类用户仍存在差异。此外,社交机器人对虚假新闻传播、在线网络讨论及公众认知都产生着影响。基于此,论文提出未来的三个研究取向:一是将其对虚假新闻传播影响的研究扩至信息传播;二是开展其操纵在线讨论网络的机制研究;三是丰富其对人类用户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社交机器人 虚假新闻传播 操纵讨论 公众认知
下载PDF
后真相研究的中外对比分析及反思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小安 胡佳思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1年第2期132-151,共20页
本研究借助CiteSpaceV和Python语言工具,对国内外后真相研究的共574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后真相研究在热点分布、议题变迁、合作网络、学科结构等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国外后真相所涉及的议题除了政治哲学、新闻传播、信息... 本研究借助CiteSpaceV和Python语言工具,对国内外后真相研究的共574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后真相研究在热点分布、议题变迁、合作网络、学科结构等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国外后真相所涉及的议题除了政治哲学、新闻传播、信息技术、社会心理领域外,还涉及经济、宗教、健康、教育、环境生态等领域;国内学界对于后真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舆论治理和新闻业危机两个方面,研究学科主要集中于新闻传播学;从议题分布来看,国外学者主要围绕假新闻、情感、民主、社交媒体、特朗普和真相等议题展开;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舆论和政治传播等维度。从合作网络来看,国外学界和业界有关后真相研究的话语互动性更高;国内后真相研究的知识群较为分散,学界和业界之间研究的割裂性较为明显。后真相概念的引入推动了公共舆论理论的深度思考。近年来,围绕后真相话题,有关“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真相”、“情感”与“公共领域”的讨论在逐渐增多,这丰富了公共舆论研究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知识图谱 公共舆论 研究议题 演化过程
下载PDF
近十年来美国新闻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量化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泽坤 武志勇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1年第3期119-137,共19页
美国新闻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是研判美国新闻学研究现状的重要视角。文章对2010—2019年收录在PQDT数据库中的599篇美国新闻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展开量化分析后发现,"网络研究""报纸""社交媒体"的... 美国新闻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是研判美国新闻学研究现状的重要视角。文章对2010—2019年收录在PQDT数据库中的599篇美国新闻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展开量化分析后发现,"网络研究""报纸""社交媒体"的研究热度最高,"教育"话题备受关注。美国新闻学博士学位论文主题往往关联多个领域,学科交叉现象普遍。总体来看,美国新闻学博士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倾向于深耕中小群体,紧贴普通民众日常工作与生活。在媒介与社会互动的考察上,博士生较为关心女性问题、认同问题和文化问题。在新闻教育研究方面,个体的健康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热度不减。当前的研究前沿是社会学和健康与环境科学,其中博士生对后者的考察方兴未艾,以特定媒体为切口进行问题发掘的研究视角是新闻学博士生研究的一大特色。综合来看,美国新闻学博士生研究存在"内卷化"和批判性研究较为缺乏的问题,但其注重以人为研究主体的研究理念和"开小口,挖深井"的研究思路对中国的新闻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 美国 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主题
下载PDF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的法律解读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宁 《全球传媒学刊》 2017年第2期110-121,共12页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因应了互联网广告特点,直面互联网广告监管的难题,具有积极价值。从价值目标而言,政府对互联网广告监管本质上是对言论的一种限制,需要遵循依法行政原则、比例原则,平衡好公民的言论自由与国家利益、...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因应了互联网广告特点,直面互联网广告监管的难题,具有积极价值。从价值目标而言,政府对互联网广告监管本质上是对言论的一种限制,需要遵循依法行政原则、比例原则,平衡好公民的言论自由与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关系。《办法》属于部门规章,权限范围有限,需要处理好与《广告法》《行政处罚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广告 暂行办法 监管
下载PDF
从文化霸权到媒介霸权:论葛兰西思想的美国之旅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昱含 胡翼青 《全球传媒学刊》 2015年第3期1-17,共17页
20世纪70年代,文化霸权理论被吉特林引入美国,并在美国文化研究中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文化霸权理论最初来源于葛兰西,但是吉特林将其引入美国后进行了两种修正:其一是从抽象到具象,其内涵转变成为媒介霸权;其二是化社会冲突理论的... 20世纪70年代,文化霸权理论被吉特林引入美国,并在美国文化研究中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文化霸权理论最初来源于葛兰西,但是吉特林将其引入美国后进行了两种修正:其一是从抽象到具象,其内涵转变成为媒介霸权;其二是化社会冲突理论的范式为结构功能主义的范式,以一种温和媒介批评的方式走到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反面。由于对实用主义的浸润与对马克思主义的恐惧,在美国文化研究中,文化霸权理论的批判性尽丧,葛兰西思想终于不可避免地"入乡随俗",在美国成为维护资本主义统治合法性的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特林 葛兰西 文化霸权 媒介霸权 文化研究
下载PDF
整合与适应:巡游出租车司机的数字平台驯化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媛媛 冯锐 《全球传媒学刊》 2023年第5期24-38,共15页
伴随着网络预约出行平台和传统巡游出租车的融合,数字平台成为一种外来技术开始进入巡游出租车司机的日常劳动过程。本研究基于驯化理论框架,对67位巡游出租车司机进行了观察和半结构化访谈,并对巡游出租车司机的3个社交群聊进行了参与... 伴随着网络预约出行平台和传统巡游出租车的融合,数字平台成为一种外来技术开始进入巡游出租车司机的日常劳动过程。本研究基于驯化理论框架,对67位巡游出租车司机进行了观察和半结构化访谈,并对巡游出租车司机的3个社交群聊进行了参与式观察,探究了处于平台经济形态与传统工作状态交界处的司机群体对数字平台的驯化过程。研究发现,巡游出租车司机借助技术想象与意义建构勾连接入动机,调整工作时间与空间以完成技术的物质嵌入,通过知识共享与情感共鸣实现身份共同体的重塑。巡游出租车司机对数字平台的驯化实践呈现出技术融入生活过程中的整合与适应特征,是对经典劳动过程理论中二元对立框架的回应与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化理论 数字平台 巡游出租车司机 媒介化实践
下载PDF
数字时代集体记忆的媒介重构——网络百科条目分析
19
作者 丁汉青 张曼琦 《全球传媒学刊》 2023年第2期142-161,共20页
在网络空间中,网民通过互动形成共同认可的知识,成为数字时代集体记忆构建的一种典型方式。本研究以百度百科与中文维基两大平台上的“林徽因”条目为研究个案,采用文本分析、网络分析等方法,基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向度”分... 在网络空间中,网民通过互动形成共同认可的知识,成为数字时代集体记忆构建的一种典型方式。本研究以百度百科与中文维基两大平台上的“林徽因”条目为研究个案,采用文本分析、网络分析等方法,基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向度”分析框架对比分析不同平台在民间记忆构建上的差异。研究发现,文本向度上,“林徽因”在百度百科被建构为“处于附属地位的女人”,而在中文维基百科中则被建构为“独立的人”。话语实践过程中,较之中文维基,百度百科“中区”生产者体现出较低的自我修正倾向、较弱的互惠性和较明显的集权性,“后区”讨论者的积极性更高但存在显著的话语权差异。社会实践向度上,百度百科记忆群体相对中文维基百科有着更为稳定的身份认同和更低的社会性别敏感度,且其记忆一定程度受到了媒介的重构。研究表明,互联网场域的“圈层”属性造就多个版本的民间记忆,特定记忆对象在网络空间中会有多个“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百度百科 中文维基百科 林徽因
下载PDF
生活的可能性与再隐私化: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中的大众文化批判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巍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2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有关大众文化的批判始终贯穿于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中。大众文化遮蔽了现代生活中的多种可能性,进而巩固了资本主义的存在。日常事物不再被身临其境的体验,而是被大众文化净化成中性的消息形态,民众迷失于各种幻象中。大众文... 有关大众文化的批判始终贯穿于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中。大众文化遮蔽了现代生活中的多种可能性,进而巩固了资本主义的存在。日常事物不再被身临其境的体验,而是被大众文化净化成中性的消息形态,民众迷失于各种幻象中。大众文化的“再隐私化”功能致使日常主体逐渐丧失实践维度,民众在强化的个人主义和窥视欲中走向沉沦。不过,列氏对辩证法以及日常生活非定性的坚持依然为大众文化的正面功能留下了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批判 再隐私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