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微生物前沿》

作品数212被引量173H指数6
《微生物前沿》是一本关注微生物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中文期刊,主要刊登微生物学领域内最新学术进展和发展动态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为了给世界...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汉斯出版社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2327-0810
  • 出版周期季刊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收法测定纺织品抗菌性能的不确定度评定
1
作者 胡凌云 射本康夫 《微生物前沿》 2021年第4期202-210,共9页
目的:建立纺织品抗菌性试验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方法:以吸收法测定纺织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值为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采用A类或B类方法评定各分量的不确定度;根据测量模型和不确定度传播律,求灵敏系数、相关系数,计算合成不确定度... 目的:建立纺织品抗菌性试验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方法:以吸收法测定纺织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值为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采用A类或B类方法评定各分量的不确定度;根据测量模型和不确定度传播律,求灵敏系数、相关系数,计算合成不确定度,确定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当抑菌值为3.13时,吸收法测定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73。结论:本文可为抗菌性吸收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性 测量不确定度 吸收法 纺织品
下载PDF
蛹虫草菌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敬 罗俊杰 +5 位作者 方祥娜 张莹 吴琼 陈依婷 贺斌 刘新平 《微生物前沿》 2020年第2期51-59,共9页
蛹虫草菌分有性和无性两个生育阶段,因其属子囊菌,遗传性状相对不稳定,极易退化。基因组学为解决蛹虫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基因和其产业化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测序流程、基因组评估、基因组组装与预测、基因注释、结构基因组查询、... 蛹虫草菌分有性和无性两个生育阶段,因其属子囊菌,遗传性状相对不稳定,极易退化。基因组学为解决蛹虫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基因和其产业化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测序流程、基因组评估、基因组组装与预测、基因注释、结构基因组查询、代谢系统分析、比较基因组分析等方面,对蛹虫草菌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了总结,并对产业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菌 基因组学 生物信息学 产业前景
下载PDF
粒毛盘菌胞外多糖体外降血糖和降血脂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玉婷 王进 +1 位作者 叶明 李井雷 《微生物前沿》 2019年第1期22-32,共11页
多种真菌活性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生物活性作用。粒毛盘菌经深层发酵可以产生胞外多糖,前期研究显示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研究首先采用大罐发酵粒毛盘菌YM240,再对其发酵液进行胞外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果显示粒毛盘菌胞外多... 多种真菌活性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生物活性作用。粒毛盘菌经深层发酵可以产生胞外多糖,前期研究显示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研究首先采用大罐发酵粒毛盘菌YM240,再对其发酵液进行胞外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果显示粒毛盘菌胞外多糖(LEP)的提取率为0.14 g/L,主要组分推测为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然后对LEP降血糖、降血脂活性进行了体外活性检测,发现LEP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体外降血糖活性;同时,LEP可以抑制脂肪酶活性,并且可以显著结合胆酸盐,表现出较强的体外降血脂活性。通过以上研究,表明了LEP在体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和降血脂活性,为进一步阐明作用机理提供了科学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粒毛盘菌 降血糖 降血脂
下载PDF
锰氧化菌筛选、特性分析及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
4
作者 刘梦凡 王华伟 《微生物前沿》 2022年第2期156-161,共6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锰氧化菌在环境修复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锰氧化菌是一类能够将Mn(II)氧化成Mn(III/IV)等难溶性生物氧化锰的微生物,而生物氧化锰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在环境修复中的重要作用。不同锰氧化菌的生存条件和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锰氧化菌在环境修复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锰氧化菌是一类能够将Mn(II)氧化成Mn(III/IV)等难溶性生物氧化锰的微生物,而生物氧化锰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在环境修复中的重要作用。不同锰氧化菌的生存条件和性能均不相同,对污染物的固定效率和降解能力也不相同,因此,研究锰氧化菌及其诱导生物氧化锰的矿物特征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环境修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介绍了锰氧化菌的筛选、特性分析及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锰氧化菌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为后续其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氧化菌 矿物特征 生物锰氧化物 环境修复
下载PDF
A/O-混凝组合工艺处理选矿药剂生产废水研究
5
作者 李会娟 单明军 +2 位作者 王艳秋 杨鹏 寇丽红 《微生物前沿》 2013年第1期41-47,共7页
本研究采用A/O工艺生物处理方法和混凝沉淀法处理选矿药剂生产废水,依据厌氧–好氧去除有机物机理和混凝沉淀的絮凝效果,通过控制工艺运行参数,最终得到试验的研究结论。结果表明,该组合方法可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浊度和氨氮... 本研究采用A/O工艺生物处理方法和混凝沉淀法处理选矿药剂生产废水,依据厌氧–好氧去除有机物机理和混凝沉淀的絮凝效果,通过控制工艺运行参数,最终得到试验的研究结论。结果表明,该组合方法可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浊度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7%、97.2%、98.7%。出水水质完全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二级标准)。根据实验运行情况,提出A/O工艺和混凝沉淀的合理布置及运行参数,用于现场工艺改进及设计提供参考[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工艺 深度处理 选矿药剂
下载PDF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常用的技术手段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8
6
作者 郎曼 邹蕴 +1 位作者 宛红娥 杨文新 《微生物前沿》 2019年第2期89-92,共4页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维持社会稳定和谐与人民生命安全,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测与控制在维持全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应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常用的技术手段,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见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分析、食品微生物多种检...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维持社会稳定和谐与人民生命安全,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测与控制在维持全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应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常用的技术手段,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见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分析、食品微生物多种检验方法分析,分析、探讨常用的技术手段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及管理的措施能力。加强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工作,确定食品检验检测的标准,保证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控制 常用技术手段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羊栖菜岩藻甾醇提取物的抗氧化生物活性研究
7
作者 赵琳 王韦 卢延斌 《微生物前沿》 2017年第4期124-130,共7页
研究了羊栖菜岩藻甾醇提取物的抗氧化生物活性。实验以VC和BHT作为阳性对照,分别对三种物质的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 自由基以及?OH自由基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20~200 &#181;g/mL的实验浓度范围内,羊栖菜岩藻甾醇提取物表现出... 研究了羊栖菜岩藻甾醇提取物的抗氧化生物活性。实验以VC和BHT作为阳性对照,分别对三种物质的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 自由基以及?OH自由基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20~200 &#181;g/mL的实验浓度范围内,羊栖菜岩藻甾醇提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岩藻甾醇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污泥中温厌氧消化过程中多溴联苯醚的生物降解研究
8
作者 牛刚 盛大超 +4 位作者 王虹 刘志刚 陈玲 戴晓虎 孟祥周 《微生物前沿》 2016年第4期55-65,共11页
多溴联苯醚(PBDEs)是城市污泥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残留浓度与生态风险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但关于污泥处置过程中PBDEs归宿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建立小型规模实验装置,连续运行60天,考察了典型城市污泥中温厌氧消化... 多溴联苯醚(PBDEs)是城市污泥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残留浓度与生态风险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但关于污泥处置过程中PBDEs归宿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建立小型规模实验装置,连续运行60天,考察了典型城市污泥中温厌氧消化过程中PBDEs的生物降解过程,并初步分析了导致PBDEs降解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经过两个泥龄阶段(40天)的运行,厌氧消化反应达到稳定状态。污泥中主要的PBDEs同系物BDE-209的质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整个厌氧消化过程中,降解率达67.5%。其它PBDEs同系物则在第III泥龄阶段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三种九溴化合物BDE-206、207和208。根据九溴化合物的增加量及其化合物分子结构,发现BDE-209脱溴降解主要发生在邻位和间位溴原子上,同时也有其它含溴化合物的生成。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表明,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丰度较高,多样性较大,其中脱卤球菌科(Dehalococcoidaceae)有可能在PBDEs的降解中起到一定作用。这为进一步分离筛选和培养污泥中厌氧降解PBDEs的优势菌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多溴联苯醚 厌氧消化 微生物降解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肠膜明串珠菌基因失活体系的建立
9
作者 莒晓艳 张舟 +1 位作者 成文玉 金红星 《微生物前沿》 2014年第3期57-63,共7页
构建肠膜明串珠菌的基因失活体系。四环素抗性基因表达盒连接到pTA2 T载体上,在T载体的左右多克隆位点上分别定向插入ack(乙酸激酶)的上、下游同源臂,构建成自杀性同源重组载体,转化明串珠菌,使染色体的ack失活,得到突变型。检测突变型... 构建肠膜明串珠菌的基因失活体系。四环素抗性基因表达盒连接到pTA2 T载体上,在T载体的左右多克隆位点上分别定向插入ack(乙酸激酶)的上、下游同源臂,构建成自杀性同源重组载体,转化明串珠菌,使染色体的ack失活,得到突变型。检测突变型产乙酸的量并利用PCR验证ack失活。与原始菌株相比,突变型的乙酸产量减少49.1%;突变型的ack PCR扩增产物比原始菌株的大1200 bp左右。成功地使ack基因失活,说明肠膜明串珠菌基因失活体系的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串珠菌 基因失活 同源重组 乙酸激酶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茴香醛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林谦 《微生物前沿》 2021年第4期161-166,共6页
八角是著名的香料和中药,在食品和医药有广泛应用。广西作为八角的主产区,八角及其提取物茴香油是目前主要的产品形式,在深加工方面仍然薄弱,附加值低。茴香油中的主要成分是反式茴脑,用生物合成法将反式茴脑转化生成的茴香醛可归为天... 八角是著名的香料和中药,在食品和医药有广泛应用。广西作为八角的主产区,八角及其提取物茴香油是目前主要的产品形式,在深加工方面仍然薄弱,附加值低。茴香油中的主要成分是反式茴脑,用生物合成法将反式茴脑转化生成的茴香醛可归为天然香料,对提高广西八角产业的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发现多种真菌、细菌可以合成茴香醛,相关的酶主要包括反式茴脑加氧酶、芳基醇氧化酶、染料脱色过氧化物酶、依赖于Mn3+的蛋白酶。菌体合成茴香醛的代谢途径、酶的反应机制也有少量报道。总体来看,虽然已经发现多种能够合成茴香醛的微生物,但相关的酶、代谢途径研究仍然偏少,微生物合成茴香醛的产量、时空产率仍然偏低,国内关于这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尤其缺乏。由于茴香醛对微生物本身具有毒性,与茴香醛合成相关的酶仍有很多未被发现,在利用微生物合成茴香醛时,一方面发掘更多的反式茴脑加氧酶,实现酶的高效表达及固定化;另一方面,建立原位产物分离工艺,探索高效的茴香醛生物合成与分离方法,这对八角产业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香醛 反式茴脑 反式茴脑加氧酶 八角茴油 微生物
下载PDF
血吸虫抗原变异和免疫调节的研究
11
作者 向会耀 王劲松 方华舟 《微生物前沿》 2013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前公认的血吸虫免疫逃避机制主要是免疫调节和抗原改变。免疫调节主要是血吸虫通过合成神经分子、蛋白酶、细胞因子及其他小分子物质,阻断宿主补体的激活,抑制宿主的免疫细胞功能,从而下调宿主的免疫功能;抗原改变主要是血吸虫抗原的... 目前公认的血吸虫免疫逃避机制主要是免疫调节和抗原改变。免疫调节主要是血吸虫通过合成神经分子、蛋白酶、细胞因子及其他小分子物质,阻断宿主补体的激活,抑制宿主的免疫细胞功能,从而下调宿主的免疫功能;抗原改变主要是血吸虫抗原的模拟、变异和伪装,使宿主的免疫监视功能敏感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改变 免疫逃避 免疫调节
下载PDF
荣昌猪γ干扰素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及其抗病毒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凯 杨洋 +4 位作者 余秋寒 黄石磊 谢录异 冉玲 宋振辉 《微生物前沿》 2019年第1期40-50,共11页
本试验通过扩增、克隆荣昌猪的IFN-γ基因,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构建含有荣昌猪IFN-γ完整开放阅读框的供体质粒pFastBacTM Dual-IFN-γ,转化至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杆状病毒重组穿梭质粒Bacmid-IFN-γ,转染对数... 本试验通过扩增、克隆荣昌猪的IFN-γ基因,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构建含有荣昌猪IFN-γ完整开放阅读框的供体质粒pFastBacTM Dual-IFN-γ,转化至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杆状病毒重组穿梭质粒Bacmid-IFN-γ,转染对数生长期的sf9昆虫细胞得到重组杆状病毒rBac-IFN-γ。在有感染重组杆状病毒的猪肾细胞(PK-15)上接种TGEV后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并利用PT-PCR技术对rPoIFN-γ能否抑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PK-15细胞上的增长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通过SDS-PAGE、Western-blot证明了重组蛋白(rPoIFN-γ)在重组杆状病毒(Bac-IFN-γ)感染的sf9昆虫细胞中得到表达,在抗病毒活性试验中显示rPoIFN-γ能一定程度抑制TGEV在PK-15细胞上的复制。说明重组猪γ-干扰素有成为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乃至其他猪传染病的蛋白类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昌猪γ-干扰素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抗病毒活性
下载PDF
大蒜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
13
作者 朱琳琦 邵世和 《微生物前沿》 2018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研究大蒜素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以及毒力因子的分泌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方法:将大蒜素稀释至不同浓度后,分别作用于处于生长对数前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试管法测定大蒜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 目的:研究大蒜素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以及毒力因子的分泌是否存在抑制作用。方法:将大蒜素稀释至不同浓度后,分别作用于处于生长对数前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试管法测定大蒜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生长曲线测定法分析大蒜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凝固酶,a-溶血素实验测定大蒜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分泌的影响,采用测序技术以及Blast比对的方法测定大蒜素作用下a-溶血素基因的变化。结果:大蒜素对金黄色葡萄球的MIC为15.625 μg/mL,MBC为62.5 μg/mL;大蒜素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凝固酶的效价和a-溶血素的活性明显降低(P < 0.01);a-溶血素的DNA序列无明显改变。结论:大蒜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和毒力因子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长曲线 凝固酶 a-溶血素
下载PDF
底播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肠道可培养细菌动态分析
14
作者 张媛 孙欣 +3 位作者 许晓冬 赵艳琪 梁峻 李明 《微生物前沿》 2021年第3期137-144,共8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底播虾夷扇贝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并分离潜在益生菌应用于虾夷扇贝幼体培育。实验用底播虾夷扇贝于2014年12月份底播,分别于2015年1月、4月和7月进行样品采集。以2216E培养基对肠道细菌进行分离、纯化,提取DNA... 本研究旨在研究底播虾夷扇贝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并分离潜在益生菌应用于虾夷扇贝幼体培育。实验用底播虾夷扇贝于2014年12月份底播,分别于2015年1月、4月和7月进行样品采集。以2216E培养基对肠道细菌进行分离、纯化,提取DNA并通过16S rDNA测序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所有可培养细菌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其中变形菌门占比78.9%,占绝对优势。属水平上,肠道分离可培养细菌隶属于弧菌属Vibrio,Aliivibrio,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科迪单胞菌Kordiimonas,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海洋居住菌属Pelagicola,黑杆菌属Phaeobacter,沈氏菌属Shimia,噬琼胶菌属Agarivorans,噬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海单胞菌属Marinomonas,克鲁维菌属Kluyvera,芽孢杆菌属Bacillus,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香味菌属Myroides,黄杆菌属Tenacibaculum和微球菌属Micrococcus。从多样性指数分析看,1月(4.24)和4月(4.28)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高于7月(3.96)。1月、4月和7月的Pielou指数分别为0.97、0.97和0.95,说明三个采样日的物种分布较为均匀。Bray-Curtis和S&#248;rensen相似性指数显示,7月份肠道微生物菌群与1月和4月份相似性较低(分别为0.27和0.23),随着底播时间和季节转化,底播虾夷扇贝肠道微生物变化较大,尤其夏季(7月份)与春季(4月份)和冬季(1月份)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肠道菌群 虾夷扇贝
下载PDF
高产谷胱甘肽酵母的诱变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龙倩 包浩东 +2 位作者 宁雪萍 梁家毓 凌敏 《微生物前沿》 2021年第1期7-13,共7页
为了更好的利用微生物发酵合成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本研究通过对产朊假丝酵母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并选取抗性筛选物乙硫氨酸对出发菌株进行致死率实验,筛选到一株高产谷胱甘肽突变菌株。采用5因素5水平的正交设计实验对发酵合成GS... 为了更好的利用微生物发酵合成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本研究通过对产朊假丝酵母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并选取抗性筛选物乙硫氨酸对出发菌株进行致死率实验,筛选到一株高产谷胱甘肽突变菌株。采用5因素5水平的正交设计实验对发酵合成GSH的培养条件中培养温度、摇床转速、蛋白胨和硫酸铵浓度之比、初始pH值及接种量的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6℃、200 r/min、蛋白胨和硫酸铵浓度之比5:2、初始pH值5.0及接种量10%时突变菌株的谷胱甘肽产量最高,达到了187.31 mg/L,即有利于菌体合成G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诱变育种 抗性筛选 培养条件优化
下载PDF
洛克沙胂的微生物降解总结与展望
16
作者 王祯 姜爱华 +6 位作者 王飞 谭波 江燕 刘广伟 冯晓梅 钟传青 陈淑芬 《微生物前沿》 CAS 2022年第4期223-231,共9页
洛克沙胂是目前最经济的有机胂制剂,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业中大量使用,但是由于畜禽对其吸收和转化效率低,导致大量洛克沙胂随排泄物流入到外界环境中。简单的堆肥及常规污水处理都不能完全去除,而排入水体和土壤,导致砷化合物污染... 洛克沙胂是目前最经济的有机胂制剂,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业中大量使用,但是由于畜禽对其吸收和转化效率低,导致大量洛克沙胂随排泄物流入到外界环境中。简单的堆肥及常规污水处理都不能完全去除,而排入水体和土壤,导致砷化合物污染。并且环境中的微生物或光照会把洛克沙胂降解转化为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多种砷化合物,如4-羟基-3-氨基苯砷酸(HAPA)。目前除了物理、化学方法,微生物法也具有很好的降解洛克沙胂的效果。本文综述了对洛克沙胂及其相关产物的非生物降解转化和生物降解转化的研究进展,主要结论:非生物降解转化洛克沙胂受环境因素影响极大,极易产生毒性更大的污染物;生物降解转化:微生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 微生物吸附和蓄积作用,包括可逆与不可逆过程;(2) 细菌对洛克沙胂的降解;(3) 真菌对洛克沙胂的降解;(4) 酵母对洛克沙胂的降解。最后对微生物法应用于洛克沙胂污染修复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沙胂 微生物 生物修复
下载PDF
猪瘟病毒E2蛋白BC抗原域的酿酒酵母表面展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小凤 汪倩 +1 位作者 罗明阳 孙金福 《微生物前沿》 2017年第3期72-78,共7页
为构建猪瘟病毒(CSFV)E2蛋白的B、C抗原域(E2BC)酿酒酵母表面展示体系,以pVEXE2为模板,用PCR克隆了E2BC基因,并插入酵母展示表达载体p1v5AG的BamH I和EcoRI位点,构建重组酵母展示表达载体,用LiAC方法转化酿酒酵母细胞W303,构建重组酵母... 为构建猪瘟病毒(CSFV)E2蛋白的B、C抗原域(E2BC)酿酒酵母表面展示体系,以pVEXE2为模板,用PCR克隆了E2BC基因,并插入酵母展示表达载体p1v5AG的BamH I和EcoRI位点,构建重组酵母展示表达载体,用LiAC方法转化酿酒酵母细胞W303,构建重组酵母菌。重组菌经培养后,对酵母菌细胞进行针对His标签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is-E2BC融合表达蛋白。结果显示,重组酵母菌表面有绿色荧光,表明E2BC蛋白成功表达于酵母表面,为开发酵母载体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表面展示 猪瘟病毒 E2BC抗原域 口服疫苗
下载PDF
褐藻胶裂合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产酶条件优化
18
作者 杨攀科 严国富 汤洁 《微生物前沿》 2018年第3期87-97,共11页
通过系统的菌种选育方法,从样品的采集开始,到样品处理,目标菌驯化富集,再到高产菌株的初筛,复筛,最优菌株发酵产酶条件优化等步骤,最终从海洋藻类马尾藻中选育出1株酶活力很高的产褐藻胶裂合酶菌株,初步鉴定为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该... 通过系统的菌种选育方法,从样品的采集开始,到样品处理,目标菌驯化富集,再到高产菌株的初筛,复筛,最优菌株发酵产酶条件优化等步骤,最终从海洋藻类马尾藻中选育出1株酶活力很高的产褐藻胶裂合酶菌株,初步鉴定为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该菌株在培养基配方为:褐藻酸钠0.8%,玉米浆干粉0.9%,硫酸铵0.3%,氯化钠3%,磷酸氢二钾0.2%,硫酸镁0.05%,余量为自来水,用氢氧化钠调节初始pH7.2,培养工艺为:150 ml三角瓶装液50 ml进行恒温振荡培养,培养温度全程控制在30℃,摇床转速设定在180 r/min的条件下,好氧发酵18~24 h酶活高达580 U/ml左右。另外通过实验鉴定该菌株所产的酶为胞外酶,具有非常好的研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裂合酶 驯化富集 初筛 复筛 发酵产酶条件优化 海洋细菌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与炎性相关疾病的免疫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泽庆 温建新 《微生物前沿》 2018年第1期12-18,共7页
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与肠道菌群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关系。近年大量研究表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风、慢性肝炎等的出现与肠道菌群的变化密切相关。健康人群和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可通过药物和饮食的作用,重新调... 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与肠道菌群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关系。近年大量研究表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风、慢性肝炎等的出现与肠道菌群的变化密切相关。健康人群和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可通过药物和饮食的作用,重新调节肠道微生物的分布与构成,有利于疾病的缓解。通过对肠道菌群变化的检测可对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免疫学的角度切入,对肠道菌群在糖尿病、炎性肠病和痛风等代谢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肠道菌群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炎性相关疾病 免疫学研究
下载PDF
醛基化玻片固定里默氏杆菌观察生物膜
20
作者 蒋姝 廖定容 +4 位作者 王白雪 黄承洪 陈虹洁 郭艳婧 胡梦婷 《微生物前沿》 2019年第1期9-14,共6页
生物膜是里默氏杆菌(RA)的毒力因子早已被证实,但目前对于RA生物膜的形成机制还研究得不清楚,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硅基底表面醛基改性处理后固定RA,并研究烘干处理和喷金等处理,直接观察RA的生物膜结构。结果表... 生物膜是里默氏杆菌(RA)的毒力因子早已被证实,但目前对于RA生物膜的形成机制还研究得不清楚,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硅基底表面醛基改性处理后固定RA,并研究烘干处理和喷金等处理,直接观察RA的生物膜结构。结果表明醛基化硅表面能有效地固定RA,经60℃烘干处理,喷金5秒可以清楚地观察到RA的生物膜结构,与常规的磷钨酸染色法相比具有耗时短、操作简便等优点,为生物膜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默氏杆菌 生物膜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