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工程勘察》

作品数6713被引量23137H指数38
《工程勘察》杂志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和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共同主办,为中文核心期刊。《工程勘察》杂志涵盖四大专业: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地下水资源与水文地质、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查看详情>>
  • 曾用名 勘察技术资料
  •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1433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2025/TU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6,7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湿循环作用下泥质红砂岩软化及崩解特性试验研究
1
作者 张艳林 王聪 +1 位作者 汤禧龙 吴远达 《工程勘察》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新近系地层中,岩体的工程性质较差,季节性降雨后易出现大变形破坏。为揭示该地层岩石特殊的水理特性,以典型的宿迁组红砂岩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耐久性和软化性进行测定,然后开展了干湿循环试验和循环后试样的... 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新近系地层中,岩体的工程性质较差,季节性降雨后易出现大变形破坏。为揭示该地层岩石特殊的水理特性,以典型的宿迁组红砂岩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耐久性和软化性进行测定,然后开展了干湿循环试验和循环后试样的力学特性试验,最后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干湿循环过程中试样的孔隙特征进行检测,分析其力学性能的劣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红砂岩吸水软化特征明显,但耐久性好,软化系数ω=0.75,二次崩解指数I_(d2)=0.96;干湿循环过程中试样的强度不断降低,干湿循环10次后的单轴抗压强度为饱和状态下的52.3%;干湿循环过程中红砂岩内部产生了大量的微裂隙,孔隙率增加也较为明显,胶结结构的破坏是导致干湿循环过程中红砂岩强度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软化性 耐崩解性 T_(2)谱
原文传递
土岩二元基坑不同材质腰梁对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秘金卫 白晓宇 +2 位作者 闫楠 刘作岩 章伟 《工程勘察》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为研究土岩二元基坑不同材质腰梁对锚索预应力损失影响的时变规律,本文依托青岛某土岩基坑工程,开展了GFRP腰梁和双背槽钢腰梁作用下的锚索预应力损失监测的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材质的腰梁各具优势,GFRP腰梁对锚索短期预应力损... 为研究土岩二元基坑不同材质腰梁对锚索预应力损失影响的时变规律,本文依托青岛某土岩基坑工程,开展了GFRP腰梁和双背槽钢腰梁作用下的锚索预应力损失监测的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材质的腰梁各具优势,GFRP腰梁对锚索短期预应力损失更有利,而双背槽钢腰梁长期损失率更低;双背槽钢腰梁作用下锚索预应力变化趋势更加平缓,浮动范围更小;GFRP腰梁可以有效减少锚索预应力在快速下降阶段的预应力损失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锚索 土岩二元基坑 GFRP腰梁 预应力损失
原文传递
富水砂层双线盾构施工中地表隆起规律与控制指标
3
作者 厉风 袁方龙 许艺腾 《工程勘察》 2023年第10期17-21,共5页
地表竖向位移是盾构法隧道最重要的监测项目之一,在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常出现地表隆起现象,主要原因是区间多为双线跟进施工,先行盾构的同步注浆对沉降槽范围内的土体补强加固后,后行盾构的再次注浆会对共同影响区的土体重复挤压。当隆... 地表竖向位移是盾构法隧道最重要的监测项目之一,在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常出现地表隆起现象,主要原因是区间多为双线跟进施工,先行盾构的同步注浆对沉降槽范围内的土体补强加固后,后行盾构的再次注浆会对共同影响区的土体重复挤压。当隆起控制值(控制指标)设计不合理时,频繁响应“假预警”的管理流程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严重影响工程进度。针对富水砂层地质,通过收集6个区间工程1564个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统计出数据最终值在各档区间的分布情况,从数理统计和施工原因两方面解释了隆起预警数据出现的合理性,给出了监测控制值的一般调整方法,有效提高了工程进度和项目管理水平,为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砂层 盾构施工 地表隆起 数理统计 控制值
原文传递
基坑支护设计优化案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宏民 朱磊 吴梦龙 《工程勘察》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甲方对成本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因此基坑支护设计优化越来越普遍。既有的优化思路常常以节省直接成本为主,在原支护型式上通过减少工程量来达到此目的。文章依托杭州一实际工程案例,详细阐述了其优化思路。... 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甲方对成本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因此基坑支护设计优化越来越普遍。既有的优化思路常常以节省直接成本为主,在原支护型式上通过减少工程量来达到此目的。文章依托杭州一实际工程案例,详细阐述了其优化思路。实际工程优化结果表明:设计优化不单要追求直接成本的减少,也要追求因节省工期等产生的间接成本;在优化过程中,应充分了解甲方需求,积极使用新工艺新工法,实现节约工期、降低造价和方便施工的目的,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同类工程的方案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案优化 优化思路 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 节省工期 方便施工
原文传递
多功能塑料钻头在非开挖管线探摸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董教社 张文卓 +2 位作者 杨鹏 冯凯 罗凌云 《工程勘察》 2023年第3期27-32,共6页
在非开挖管线专项探测方面,目前常规钻探法探摸时易破坏地下管线,施工风险高,而水冲法的设备机械化程度低,施工手段原始,效率低下;这两种方法施工时均由远及近逐步成孔探摸,常需要4~8个钻孔,甚至更多,且施工效果欠佳。笔者及其团队经过... 在非开挖管线专项探测方面,目前常规钻探法探摸时易破坏地下管线,施工风险高,而水冲法的设备机械化程度低,施工手段原始,效率低下;这两种方法施工时均由远及近逐步成孔探摸,常需要4~8个钻孔,甚至更多,且施工效果欠佳。笔者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基于自主研发专利产品多功能塑料钻头,探索出了一种非开挖管线的探摸施工新方法,该方法中所成的探摸孔垂直度高、孔壁完整性好,可作为验证孔,能有效保护需要探明的管线;结合孔内物探仪器探测,能快速确定管线位置和埋深,解决了目前非开挖管线专项探测中遇到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开挖管线 管线探测 多功能塑料钻头 管线保护
原文传递
桩锚支护基坑开挖对邻近浅基础建筑影响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姚君 谭鑫 +2 位作者 刘文智 刘晓明 黄明华 《工程勘察》 2022年第2期1-6,78,共7页
为了研究桩锚支护深基坑开挖对邻近浅基础框架建筑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本文针对某基坑工程进行了现场地表沉降和支护结构位移的实测分析,并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建立了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相互作用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数值模... 为了研究桩锚支护深基坑开挖对邻近浅基础框架建筑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本文针对某基坑工程进行了现场地表沉降和支护结构位移的实测分析,并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建立了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相互作用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对桩锚支护深基坑开挖影响下地层应力、围护结构变形以及邻近浅基础框架结构的附加内力演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桩锚支护方案及施工参数能较好地控制地层变形并保障邻近既有浅基础建筑结构的安全。桩锚支护基坑开挖不仅导致浅基础结构产生差异沉降,还会引起基础水平位移。桩锚支护基坑开挖后结构柱附加弯矩趋向于集中在框架底层,建议类似工程中结构安全监测重点布置在紧临开挖侧的低楼层板柱连接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桩锚支护 浅基础 地层变形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大厚度强湿陷性黄土区长短桩地基处理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平军 《工程勘察》 2022年第8期17-21,51,共6页
以大厚度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长短桩复合地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区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400kPa压力下,复合地基沉降随荷载增大近似呈线性变化,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 以大厚度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长短桩复合地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区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400kPa压力下,复合地基沉降随荷载增大近似呈线性变化,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CFG桩(长桩)与桩间土应力比随着荷载增大而增大,当荷载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曲线趋于平缓。水泥土挤密桩(短桩)与桩间土的应力比随荷载的增大变化不大。静载试验中,CFG桩最大桩土应力比在20.5~26,水泥土挤密桩桩土应力比在1.5左右。在同一级荷载的情况下,桩身轴力在桩头位置较大,在桩体上半部分变化明显,且随着桩深度的增加,桩身轴力越来越小,变化趋势减弱;CFG桩的侧摩阻力在桩体上部某一深度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呈抛物线形分布,即先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增大,再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长短桩 现场试验 大厚度强湿陷性黄土
原文传递
一种改进SVM优化模型的沉降预测方法
8
作者 容静 王凯 +3 位作者 王文贯 范亚军 刘立龙 谢劭峰 《工程勘察》 2021年第9期46-49,59,共5页
筑路建设里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就是控制路基沉降,而动态、复杂的路基沉降预测系统导致其沉降数据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和"小量级、大波动"的敏感性,采用单一、传统的预测手段难以实现对路基沉降预测精确度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 筑路建设里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就是控制路基沉降,而动态、复杂的路基沉降预测系统导致其沉降数据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和"小量级、大波动"的敏感性,采用单一、传统的预测手段难以实现对路基沉降预测精确度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常用的、针对路基沉降序列时序性和偶然性的角度出发,比较多种方法的属性原理、优缺点和普适性后,引入数据预处理来提取固有潜在信息与残差修正最优化的概念,结合相空间重构改变时序数据的关系结构来构造嵌入维数以及改进的灰狼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强大的跟踪、追捕功能,建立了小波与时间序列分析基础上的PSR-IGWO-SVM变形预测模型。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使单项模型原本暴露出的形态稳固、指向性强、适应性弱等普遍预测缺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预测精度处于较高水平,优化模型符合建模工况原型,可以作为路基中长期沉降预测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沉降预测方法 模型试验 沉降数据 改进的灰狼算法
原文传递
春之眼商业中心超大深基坑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颖 刘克文 《工程勘察》 2020年第9期41-45,共5页
深大基坑工程工期长、耗资巨大,如何将基坑工程与主体结构施工紧密有机地结合,是深大基坑工程需要审慎考虑的问题。昆明市春之眼商业中心项目基坑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严格控制地下连续墙和支撑体系施工精度实现了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 深大基坑工程工期长、耗资巨大,如何将基坑工程与主体结构施工紧密有机地结合,是深大基坑工程需要审慎考虑的问题。昆明市春之眼商业中心项目基坑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严格控制地下连续墙和支撑体系施工精度实现了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设计目的;通过合理划分基坑开挖面积、开挖深度和开挖顺序,减小了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形;通过精心组织,基坑降水方案得到顺利实施,确保了基坑工程和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和主体结构的安全。本工程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经验可为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深基坑 土方开挖 降水 支挡结构 监测
原文传递
土质边坡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的渗流场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洪伟 《工程勘察》 2019年第5期1-7,13,共8页
在FLAC^(3D)计算模型中利用FISH语言自编模块实时修改非饱和区单元的表观渗透张量以实现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实时改变边界条件以考虑降雨入渗过程中的不定边界。以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为参数,并考虑地表径流形成的水膜对渗流场的影响,... 在FLAC^(3D)计算模型中利用FISH语言自编模块实时修改非饱和区单元的表观渗透张量以实现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实时改变边界条件以考虑降雨入渗过程中的不定边界。以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为参数,并考虑地表径流形成的水膜对渗流场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下饱和—非饱和均质土质边坡渗流场的分布规律。通过实例计算得出:降雨过程中,基质吸力变化范围主要集中于浅层地表,降雨强度越大,降雨历时越长,受降雨影响的范围越大;地表雨水容易达到的区域的基质吸力最先开始变化,且经历初始缓慢变化、加速变化和稳定不变三个阶段,雨强越大,基质吸力变化越快,最终稳定值越大;地表径流形成的不同厚度的水膜对暂态饱和区的影响显著;降雨停止后,随着坡体内孔隙水的消散,渗流场依然具有很明显的变化。研究成果与已有结论进行定性对比,验证了自编模块适用于降雨入渗条件下饱和—非饱和土质边坡的渗流计算,为利用FLAC^(3D)解决非饱和土体的流—固耦合问题开拓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边坡 降雨入渗 饱和—非饱和渗流 不定边界条件
原文传递
免像控无人机航测技术在风电场测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曹红新 单龙学 《工程勘察》 2019年第3期59-61,66,共4页
当前大面积的场地测量工程中,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最为合理的选择,而无人机技术则为传统的航测技术注入了更加便捷的活力。而本文在工程实践中,采用了一种免像控的无人机航测技术,为传统的航测技术带来了更为高效的解决方案,且经过... 当前大面积的场地测量工程中,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最为合理的选择,而无人机技术则为传统的航测技术注入了更加便捷的活力。而本文在工程实践中,采用了一种免像控的无人机航测技术,为传统的航测技术带来了更为高效的解决方案,且经过实践验证,得出了该技术方案的精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测 免像控 无人机
原文传递
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复合地基处理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腊平 蒋宗鑫 《工程勘察》 2019年第10期19-24,41,共7页
为探究不同成桩方法和桩体材料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合兰州中川机场新建航站楼项目,设计不同试验方案,从湿陷性处理效果、地基承载力及土体挤密情况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筛选出最佳处理方案。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不同处... 为探究不同成桩方法和桩体材料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合兰州中川机场新建航站楼项目,设计不同试验方案,从湿陷性处理效果、地基承载力及土体挤密情况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筛选出最佳处理方案。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不同处理方案都能满足消除黄土湿陷性的要求;施工工艺对地基承载能力几乎无影响,桩体材料对其影响较大,灰土桩处理区域承载能力比素土桩处理区域高14%左右;桩体材料相同时,沉管挤密桩对土体的挤密效果优于预成孔夯扩挤密桩,四种方案中素土沉管挤密桩处理区域的挤密效果最佳,从桩体压实效果分析,灰土挤密桩压实度明显优于素土挤密桩,压实系数离散程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试验 湿陷性黄土 挤密处理 地基承载力
原文传递
黄河中下游地区大直径超长灌注桩静载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广 杨鹏 +2 位作者 侯智超 李新明 许海标 《工程勘察》 2019年第9期24-32,共9页
为实现国道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静载试验64000kN超大吨位加载,设计了拉压锚法加载反力装置。3根不同长度试桩静载试验结果表明:达到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时,对于桩长较短的试桩,桩顶沉降主要由桩端沉降控制;桩长中等的试桩,桩顶沉... 为实现国道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静载试验64000kN超大吨位加载,设计了拉压锚法加载反力装置。3根不同长度试桩静载试验结果表明:达到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时,对于桩长较短的试桩,桩顶沉降主要由桩端沉降控制;桩长中等的试桩,桩顶沉降中既有桩身压缩量,也含桩端沉降量,充分调动了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超长试桩中,桩身压缩几乎占据了桩顶沉降的全部,桩端位移很小。超长试桩桩身下部土层侧摩阻力实测值要高于规范推荐范围上限值,试桩桩身上部粉细砂土层侧摩阻力达到极限值时的桩土相对位移为3~10mm,而下部粉细砂充分发挥侧摩阻力所需桩土相对位移要高于1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超长灌注桩 拉压锚法 沉降 桩身压缩 侧摩阻力 桩土相对位移
原文传递
冻融作用下粉质黏土回弹特性劣化及微观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云 付伟 何斌 《工程勘察》 2019年第5期8-13,共6页
本文以粉质黏土填料为对象,对经历0~6个冻融循环周期的试样进行室内回弹模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试验,定量分析季冻区路基土回弹特性变化特征及劣化机理。结果表明,压实粉质黏土回弹模量随冻融循环次数呈负指数函数关系衰减,在第1~... 本文以粉质黏土填料为对象,对经历0~6个冻融循环周期的试样进行室内回弹模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试验,定量分析季冻区路基土回弹特性变化特征及劣化机理。结果表明,压实粉质黏土回弹模量随冻融循环次数呈负指数函数关系衰减,在第1~2次冻融循环时回弹模量急剧减小,随后减幅逐渐变缓,5次冻融循环后基本上趋于一个稳定值;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粉质黏土中粒径<5μm的黏性颗粒呈上升趋势,粒径>5μm粉粒减少,土颗粒和孔隙结构的排列向均匀化发展,圆形度均呈上升趋势。微观结构的不断变化,使得土颗粒间的摩擦力和咬合力下降,在宏观上表现为土的刚度和强度下降,路基土回弹模量随着冻融次数增加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路基 粉质黏土 扫描电子显微镜 回弹模量 冻融循环 微观结构
原文传递
全空间瞬变电磁法在隧道超前预报预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展荣 《工程勘察》 2018年第3期75-78,共4页
应用瞬变电磁法的基本探测原理,结合隧道超前预报预测上的实际需要,探索研究两者结合对安全生产的意义。着重论述全空间瞬变电磁技术在预报预测隧道掘进前方构造赋水的可行性,探索全空间瞬变电磁技术在公路或铁路隧道这种特殊环境应用... 应用瞬变电磁法的基本探测原理,结合隧道超前预报预测上的实际需要,探索研究两者结合对安全生产的意义。着重论述全空间瞬变电磁技术在预报预测隧道掘进前方构造赋水的可行性,探索全空间瞬变电磁技术在公路或铁路隧道这种特殊环境应用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并简单阐述瞬变电磁法在应用当中需要注意探测结论要与地质现实相结合。通过剖析实际案例,确定瞬变电磁法可以在隧道超前预测、预报中起到巨大的安全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空间 瞬变电磁法 隧道超前探 预报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新一代广州市空间测绘基准框架构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建伟 袁国辉 《工程勘察》 2017年第1期59-63,共5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日益成熟,基于该系统建立了覆盖广州市北斗卫星导航连续定位服务系统,同时将已有市控制网与广东省网进行联测,实现了与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完成了新一代广州市空间测绘基准框架的建设。
关键词 空间测绘基准框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原文传递
无人机在高放废物处置预选区不同尺度结构面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培兴 李晓昭 宋金龙 《工程勘察》 2017年第12期40-44,共5页
对于高放废物处置预选区的不同尺度结构面有效调查,是进行稳定性分析、渗流模拟等研究的前提。传统的地调手段—"跑野外",为追索典型构造行迹,翻山越岭,有时一无所获,难窥全貌,更难获取完整的形貌与参数。考虑到传统勘测的不... 对于高放废物处置预选区的不同尺度结构面有效调查,是进行稳定性分析、渗流模拟等研究的前提。传统的地调手段—"跑野外",为追索典型构造行迹,翻山越岭,有时一无所获,难窥全貌,更难获取完整的形貌与参数。考虑到传统勘测的不足,引入高精度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开展预选区内不同尺度岩体结构面的调查应用。基于高程模型DEM与正射影像DOM中的不同尺度结构面识别并对预选区某地下实验室候选场址断裂及其影响范围划定进行了测试,通过复核检验,证实无人机摄影测量可以针对不同尺度的结构面开展有效识别与后续数字化统计。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尤其是在预选区大区域结构面参数识别提取方面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选区 不同尺度结构面 无人机摄影测量 高程模型DEM 正射影像DOM
原文传递
古建筑病害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8
作者 危双丰 张冬梅 +2 位作者 杨帆 叶梦轩 黄明 《工程勘察》 2017年第3期35-39,63,共6页
为避免以木结构为主的代表性古建筑长期处于年久失修的状态并给修缮工作提供参考,对建筑物病害信息建立精细的数字档案是切实保护建筑文化遗产的有效措施。本文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视化技术和数据库等技术,以古建筑构件作为对象,... 为避免以木结构为主的代表性古建筑长期处于年久失修的状态并给修缮工作提供参考,对建筑物病害信息建立精细的数字档案是切实保护建筑文化遗产的有效措施。本文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视化技术和数据库等技术,以古建筑构件作为对象,设计了构件的编码规则和相应的数据结构,自主开发了古建筑病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病害及属性信息的统一存储、管理和查询统计等功能,从而改善了古建筑病害普查的作业模式,提高了作业效率,更为古建筑的重建与修复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数据库 系统管理 三维可视化 病害普查
原文传递
探地雷达在地质复杂环境下对富水区的超前预报 被引量:8
19
作者 巫克霖 温春桥 蒋庆彬 《工程勘察》 2016年第10期66-71,共6页
在地质复杂环境下进行隧道的开挖建设时前期勘察和设计很难完全与实际相符,因此有必要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对不良地质进行勘察。其中水的存在往往会加剧不良地质的影响,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探地雷达是超前地质预报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对不... 在地质复杂环境下进行隧道的开挖建设时前期勘察和设计很难完全与实际相符,因此有必要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对不良地质进行勘察。其中水的存在往往会加剧不良地质的影响,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探地雷达是超前地质预报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对不良地质和水的勘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复杂环境下雷达波受到的干扰多、信息量大,这对雷达波的解译特别是对富水区的分辨带来了困难,容易引起误判、漏判。本文通过实例分析研究表明:结合本区域地质构造的雷达波形特征以及富水区探地雷达波形具有波长变长、主频降低、相位突变、能量衰减快、探测距离短等特点进行综合的分析是可以对富水区做出正确判断的。从而表明在复杂地质环境中采用探地雷达对富水区的超前地质预报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超前地质预报 介电常数 富水区 隧道建设
原文传递
关键土力学指标在国内外规范间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程瑾 闵娟玲 +2 位作者 张云冬 张乾 常金钊 《工程勘察》 2016年第3期20-27,共8页
若干关键土力学指标,如液限、塑限及土粒组划分、土命名、标准贯入试验等的试验方法与划分标准在国标、英标及美标的岩土工程相关规范间差异较大,本文通过规范间相应指标的对比分析,结合相关工程经验,初步探讨指标使用过程中的相互转化... 若干关键土力学指标,如液限、塑限及土粒组划分、土命名、标准贯入试验等的试验方法与划分标准在国标、英标及美标的岩土工程相关规范间差异较大,本文通过规范间相应指标的对比分析,结合相关工程经验,初步探讨指标使用过程中的相互转化或经验关系,有利于关键土力学指标在不同规范间之间融合,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规范 界限含水量试验 颗粒分析 标贯试验: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