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岩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11242被引量105149H指数111
《岩土工程学报》创刊于1979年,是我国第一份岩土工程学科全国性、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振...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4548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2-1124/TU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1,2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粗颗粒动态演化过程的高铁填料振动压实机理研究
1
作者 谢康 陈晓斌 +4 位作者 尧俊凯 李泰灃 王业顺 邓志兴 吕鑫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3-813,共11页
为了揭示高铁粗粒土填料振动压实机理,以典型的高铁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自行研制的大型振动压实仪,建立连续干密度ρ_(rd)、动刚度Krb以及修正地基系数K20的压实质量评估体系;然后利用X-CT对压实过程中的级配碎石... 为了揭示高铁粗粒土填料振动压实机理,以典型的高铁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自行研制的大型振动压实仪,建立连续干密度ρ_(rd)、动刚度Krb以及修正地基系数K20的压实质量评估体系;然后利用X-CT对压实过程中的级配碎石进行扫描,从粗颗粒动态演化角度揭示级配碎石的压实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压实过程中,不同土体类型的级配碎石ρ_(rd)均呈现出急速上升-缓慢上升的趋势,而Krb和K20却呈现出急速上升-缓慢下降的趋势。进一步,提出压实嵌锁点Tlp以量化出级配碎石的压实性能拐点特征。振动压实过程中当60%的粗颗粒长轴趋于水平排布时(处于Tlp状态),即呈现出振动压实稳定态;而后进一步压实,易导致粗颗粒发生以表面研磨为主的破碎现象,破坏骨架稳定性,降低压实性能。最终通过离散元模拟验证该机制的正确性。研究成果可从细观层面揭示振动压实机理,为高铁智能碾压质量评估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路基 级配碎石 压实机理 X-CT 动态演化 量化表征
原文传递
长锚杆/锚索改善深埋大跨度隧道初支结构受力试验研究
2
作者 周阳 来弘鹏 +3 位作者 王兴广 孔军 李志磊 洪秋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3-863,共11页
针对深埋大跨度软岩隧道拱脚及拱顶处初支开裂、钢架变形过大问题,提出了局部增设长锚杆或锚索的支护技术,以实现对该类隧道初支结构受力的调节改善。基于课题组自主研发的隧道结构性能测试平台,对比分析了同等围岩荷载作用下系统锚杆... 针对深埋大跨度软岩隧道拱脚及拱顶处初支开裂、钢架变形过大问题,提出了局部增设长锚杆或锚索的支护技术,以实现对该类隧道初支结构受力的调节改善。基于课题组自主研发的隧道结构性能测试平台,对比分析了同等围岩荷载作用下系统锚杆支护与多类长锚杆/锚索支护方案的初期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征,研究了不同环向间距与布设范围的长锚杆/锚索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常规支护时,大跨度隧道初期支护整体呈压扁趋势,拱顶内侧与拱脚外侧承受结构最大弯矩而最先开裂,仰拱内侧拉裂后模型加速变形进而引起结构整体失稳破坏;(2)4种增设长锚杆或锚索支护方案下,初支拱顶处结构安全系数分别为常规支护体系的4.59,2.12,1.96,1.80倍,拱脚处结构安全系数分别为常规支护的5.23,2.80,2.34,2.37倍;(3)在拱部120°范围以2 m环向间距布设长锚杆对初支结构内力改善效果最佳,支护点轴向强拉力产生的局部负弯矩组合效应抵消了拱顶处较大正弯矩;(4)不同位置长锚杆/锚索支护力整体呈从拱顶处至拱肩侧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大跨度隧道 长锚杆/锚索 模型试验 破坏特征 支护效果
原文传递
温度影响下罗布泊盐岩路基填料变形特性研究
3
作者 王朝辉 陈绍昌 +2 位作者 宋亮 问鹏辉 陈浩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6-727,共12页
为探明温度影响下盐岩路基填料变形特性,保障盐岩路基稳定性,促进盐岩在路基工程中资源化应用,全面分析了卤水及盐岩相变特征,基于正交试验方法探究了单次降温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盐岩填料的变形规律,系统研究了多次冻融循环后盐岩填料盐... 为探明温度影响下盐岩路基填料变形特性,保障盐岩路基稳定性,促进盐岩在路基工程中资源化应用,全面分析了卤水及盐岩相变特征,基于正交试验方法探究了单次降温多因素交互作用下盐岩填料的变形规律,系统研究了多次冻融循环后盐岩填料盐胀累积规律,并基于试验段现场监测综合评价了盐湖区盐岩路基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卤水降温曲线均未出现明显过冷阶段,其降温曲线平衡及波动维持时间极为短暂,同时卤水相变温度随浓度增加而升高。盐岩填料的降温曲线存在显著的过冷及温度跳跃阶段,其相变温度随拌和卤水浓度增加而下降。单次降温作用下盐岩填料变形量介于-0.09~0.18 mm,各因素对盐岩填料变形的影响顺序为:上覆荷载>含卤水率>最大粒径>压实度。冻融循环作用下拌合卤水浓度越低,盐岩填料盐胀量越大;上覆荷载对盐岩填料盐胀抑制作用较强。实体工程现场监测表明随着监测时间增长盐岩路基变形呈现正弦波式周期性变化,且变形沿深度方向呈减小趋势,同时盐岩路基变形与温度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盐岩填料 拌和卤水 相变温度 变形监测
原文传递
微生物加固钙质砂地基电阻率特性试验研究
4
作者 史金权 王磊 +5 位作者 张轩铭 赵航 吴秉阳 赵航行 刘汉龙 肖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53,共10页
微生物加固砂土地基存在加固不均匀的问题,采用自主研发的多通道电阻率测量技术对微生物加固钙质砂地基的电阻率分布规律开展了试验研究,研究了菌液和反应液在注入土体后对电阻率幅值及变化规律的影响,最后根据电阻率分布情况,探讨了微... 微生物加固砂土地基存在加固不均匀的问题,采用自主研发的多通道电阻率测量技术对微生物加固钙质砂地基的电阻率分布规律开展了试验研究,研究了菌液和反应液在注入土体后对电阻率幅值及变化规律的影响,最后根据电阻率分布情况,探讨了微生物加固钙质砂地基空间上加固程度的差异性,以及利用电阻率法监测微生物加固过程和加固效果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加固钙质砂地基的电阻率受土体密度,菌液与反应液影响较大,其中,反应液对电阻率的影响程度最高。整体上电阻率随着加固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深部土体电阻率显著低于上部土体,第七至第八次加固后,土体电阻率开始增加,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为土体中的孔隙在多次加固后逐渐被生成的碳酸钙填充,土体中的离子交换通道减少导致电阻率增加,此时碳酸钙填充孔隙对电阻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电阻率 钙质砂 菌液 反应液
原文传递
复合成层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土体变形计算研究
5
作者 魏纲 朱德涵 +3 位作者 王哲 齐永洁 姜海波 项鹏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2024年第5期919-926,共8页
为解决盾构上部多层水平覆土且开挖面内上下水平分层的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问题,在统一土体解析解法的基础上对其中土质条件影响参数进行修正,使其可以进行复合地层条件下的土体变形计算,并对土体移动焦点范围进行了... 为解决盾构上部多层水平覆土且开挖面内上下水平分层的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问题,在统一土体解析解法的基础上对其中土质条件影响参数进行修正,使其可以进行复合地层条件下的土体变形计算,并对土体移动焦点范围进行了重新的划分。将修正后的统一土体解析解法与类随机介质理论相结合,得到可以解决盾构开挖面上存在多种土层情况的计算方法,并且可适用于任意开挖面形状的盾构施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组工程案例验算,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开挖面上某一土层厚度等量增加会使土体变形发生非线性变化;由于土体损失比变形传递路径对土体变形的影响更大,相同洞径比下的土体变形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层 盾构施工 土体变形 统一土体解析解法 类随机介质理论
原文传递
《岩土工程学报》征订启事
6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5-795,共1页
《岩土工程学报》创办于1979年,是我国水利、土木、力学、建筑、水电、振动等六个全国性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土力学、岩石力学领域中能代表当今先进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科学... 《岩土工程学报》创办于1979年,是我国水利、土木、力学、建筑、水电、振动等六个全国性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土力学、岩石力学领域中能代表当今先进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等。报道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欢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的研究成果向本刊投稿,倡导和鼓励有实践经验的作者撰稿,并优先刊用这些稿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刊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征订启事 学术性科技期刊 岩石力学 土力学 全国性学会 实践成果
原文传递
表征雨水在土体裂隙内优势入渗过程的解析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昭 祝良玉 +5 位作者 李光耀 袁昊钰 高帅东 韩华强 刘奉银 齐吉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31-1840,共10页
解释雨水入渗裂隙土体时出现优势流现象的关键,在于定量描述雨水优势入渗土体裂隙的过程。为此,先基于Green-Ampt入渗模型构建表征雨水在团粒-裂隙双区域运动特征的解析模型。其次,引入无量纲参数对解析模型进行概化,使之可预测在降雨... 解释雨水入渗裂隙土体时出现优势流现象的关键,在于定量描述雨水优势入渗土体裂隙的过程。为此,先基于Green-Ampt入渗模型构建表征雨水在团粒-裂隙双区域运动特征的解析模型。其次,引入无量纲参数对解析模型进行概化,使之可预测在降雨强度不变时的优势入渗量与湿润锋深度,描述雨水入渗分区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雨水入渗分区在团粒表面出现积水与裂隙被水充满时会发生变化;优势入渗量所占比例随降雨强度和裂隙体积均呈单调递增趋势;裂隙内的湿润锋深度随其体积呈单调递减趋势。最后,对比分析解析模型与基于Richards方程的HYDRUS-1D数值模拟对雨水优势入渗3种含裂隙土的计算结果可知:解析模型与HYDRUS-1D的优势入渗量计算曲线趋势较为吻合,为定量描述雨水在土体裂隙内的优势入渗特征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粒 裂隙 优势入渗 双区域模型
原文传递
强夯置换的ALE法仿真与夯击参数研究
8
作者 李岳 刘文俊 +3 位作者 蔡靖 戴轩 水伟厚 董炳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71-1479,共9页
为揭示强夯置换动态变形特征与地基加固变化规律,将基于有限差分原理的ALE法引入强夯置换仿真分析,建立三维ALE法强夯置换动力分析模型,模拟单次夯击与连续强夯置换地基加固过程,分析不同夯击参数对高能级强夯置换加固效果影响并应用于... 为揭示强夯置换动态变形特征与地基加固变化规律,将基于有限差分原理的ALE法引入强夯置换仿真分析,建立三维ALE法强夯置换动力分析模型,模拟单次夯击与连续强夯置换地基加固过程,分析不同夯击参数对高能级强夯置换加固效果影响并应用于工程实例。结果表明:ALE法可描述碎石填料夯击流动变形,实现连续强夯置换仿真;回填碎石对夯击能吸收作用可削弱夯击地基加固效果,故采取“少填多夯”方式较合理;针对8000 kN·m高能级强夯置换,采用2.5 m夯锤直径有利于地基加固深度向下发展;夯锤高径比在0.3~0.5时能充分利用夯击能形成承载力均衡的复合地基结构,研究结论可为夯击参数比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置换 ALE法 静接地压力 置换墩 地基加固深度
原文传递
中国已建成在建坝高最大的10座堆石坝
9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14,共1页
原文传递
土工模型箱超重力场夹层空间温度传递特性研究
10
作者 陈红永 张晨 +4 位作者 黎启胜 王东 沈展鹏 方叶 何琴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83-86,共4页
寒区工程超重力试验设计与土工模型箱空气夹层空腔温度传递相关。通过建立夹层-土体的对流换热模型,基于Rayleigh-Benard对流模型和CFD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超重力环境下,不同夹层厚度、不同超重力加速度对土体表面及夹层内部温度分布的影... 寒区工程超重力试验设计与土工模型箱空气夹层空腔温度传递相关。通过建立夹层-土体的对流换热模型,基于Rayleigh-Benard对流模型和CFD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超重力环境下,不同夹层厚度、不同超重力加速度对土体表面及夹层内部温度分布的影响,解释了超重力场对对流换热过程涡环成因及发展的现象。结果表明涡环的稳定分布与流场速度、压力及界面换热系数、温度等直接相关;不同间隙及过载下,努塞尔数均随时间降低;在传热初始阶段,夹层流场努塞尔数变化较大;在不同间隙状态下,随着超重力过载值变大,界面对流换热降低。研究获得了超重力对夹层热对流的影响,开展超重力场下试验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夹层尺度、超重力加速度等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 超重力 RAYLEIGH-BENARD对流 涡环
原文传递
水盐相变对硫酸盐渍土基质吸力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泽岸 朱霖泽 +1 位作者 侯振荣 董晓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35-1941,共7页
硫酸盐渍土是中国西北寒旱区盐渍土的主要类型,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水分和盐分的相变会引起盐渍土基质吸力发生改变。以硫酸钠盐渍黄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降温过程中的水盐相变对土体基质吸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土体尚未发生相变时,... 硫酸盐渍土是中国西北寒旱区盐渍土的主要类型,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水分和盐分的相变会引起盐渍土基质吸力发生改变。以硫酸钠盐渍黄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降温过程中的水盐相变对土体基质吸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土体尚未发生相变时,土体的基质吸力随温度的降低线性增加,而当土体中存在冰或者水合盐结晶时,土体的基质吸力在相变点处发生突变,盐渍土的基质吸力与土体的液态水含量息息相关。由于硫酸钠盐渍土在降温过程中会发生二次相变,二次相变使得盐渍土的基质吸力在二次相变点处同样产生突变,二次相变量的多少也会直接影响土体基质吸力的增加量。基于试验结果,进一步分析了不含盐素土基质吸力的预测方法,并讨论了硫酸钠盐渍土在冻结过程中的水分迁移驱动力。该研究不仅为深刻理解盐渍土水分迁移驱动力提供重要的参考,而且为盐渍土多场耦合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渍土 基质吸力 pF meter 相变 Clapeyron方程
原文传递
堤防险情演化机制与隐患快速探测及应急抢险技术装备 被引量:4
12
作者 邬爱清 吴庆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10-1328,F0003,共20页
中国洪涝灾害问题突出,防洪减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堤防工程是中国防洪体系的重要基础,具有线路长、隐患多、险情频发等特点。目前,对堤防抢险仍然以人海战术为主,抢险效率低,其主要原因是对堤防险情演化机理认识不够系统... 中国洪涝灾害问题突出,防洪减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堤防工程是中国防洪体系的重要基础,具有线路长、隐患多、险情频发等特点。目前,对堤防抢险仍然以人海战术为主,抢险效率低,其主要原因是对堤防险情演化机理认识不够系统,缺乏高精度的堤防隐患探测抢险技术与装备,抢险技术装备化程度不高,难以应用抢险实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堤防险情演化机制与隐患快速探测及应急抢险技术装备”以长江、黄河、松花江等流域典型堤防工程为依托,以提高堤防工程防御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堤防隐患探测精度和应急抢险效率为关键突破点,在堤防工程安全分类、典型堤防险情演化机理、堤防工程安全运行风险评价理论、智能化监测与信息化预警、堤防隐患快速探测和应急抢险技术装备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为中国堤防防灾能力提升提供系统技术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工程 险情 隐患 抢险 装备
原文传递
法向卸荷条件下非贯通节理岩体剪切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超 蒋淏南 +3 位作者 岳六一 王乐华 骆祚森 王瑞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41-1750,F0003,共11页
实际中较多处于压剪应力状态的岩体在开挖后的受力路径为法向应力卸荷。鉴于此,通过相似材料制备不同粗糙度JRC的非贯通节理试样,开展了法向应力σ逐渐减小的卸荷直剪试验,并与常规直剪试验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两种应力路径下试... 实际中较多处于压剪应力状态的岩体在开挖后的受力路径为法向应力卸荷。鉴于此,通过相似材料制备不同粗糙度JRC的非贯通节理试样,开展了法向应力σ逐渐减小的卸荷直剪试验,并与常规直剪试验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两种应力路径下试样在破坏和强度特征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均有所不同:随着JRC的逐渐增加,法向卸荷下试样破坏表现出更强的张拉特性,常规直剪下试样则表现出更强的剪切破坏特性;无论是法向卸荷还是常规直剪,试样的强度均随JRC的增大而增大,但法向卸荷主要体现在φ值的增加上,而常规直剪则主要表现为c值的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法向卸荷下是σ逐渐减小,因此试样的爬坡效应更加明显。常规直剪则是剪应力τ逐渐增大,从而啃断效应更加明显。实际工程中应结合岩体受力路径获取强度参数,若按常规直剪试验强度参数推导法向卸荷下试样的强度,其值将远大于试样的实际强度,从而偏于不安全。最后基于Jennings强度准则提出了考虑岩桥弱化与JRC影响的修正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值误差在10%以内,表明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用于法向卸荷下非贯通节理岩体强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非贯通节理 法向卸荷 粗糙度 强度准则
原文传递
改进的Picard法在非饱和土渗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帅润 李绍红 +1 位作者 何博 吴礼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2-720,I0006,共10页
Richards方程广泛应用于非饱和渗流的数值模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在数值求解中,可以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离散,进而采用Picard方法进行迭代求解。然而,为了获得可靠准确的数值解,通常均匀网格的空间步长是很小的,特别是在一些不利的... Richards方程广泛应用于非饱和渗流的数值模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在数值求解中,可以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离散,进而采用Picard方法进行迭代求解。然而,为了获得可靠准确的数值解,通常均匀网格的空间步长是很小的,特别是在一些不利的数值条件下,比如降雨入渗于干燥土壤中,这往往使得迭代过程耗时,甚至不收敛。因此,结合Chebyshev形式的非均匀网格,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均匀网格的两层网格校正法的改进Picard迭代方法(NTG-PI)。通过3个非饱和渗流算例,并与传统方法和解析解对比,对改进方法的数值精度、收敛率和加速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Picard方法和自适应松弛Picard方法,提出的方法NTG-PI可以在较少的离散节点数下获得较高的数值精度,以及较高的计算效率。该方法可以对非饱和渗流的数值模拟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渗流 Picard迭代 数值精度 非均匀网格 两层网格校正方法
原文传递
考虑损伤界限模糊性的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紫蓝 史跃波 +2 位作者 李锦强 赵密 杜修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96-2205,I0025,I0026,共12页
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理论框架下,地下结构易损性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价当中结构损伤状态的划分多采用确定性的损伤状态阈值。基于传统地下结构易损性分析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考虑损伤界限模糊性的地下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以三层三跨地... 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理论框架下,地下结构易损性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价当中结构损伤状态的划分多采用确定性的损伤状态阈值。基于传统地下结构易损性分析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考虑损伤界限模糊性的地下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以三层三跨地铁车站结构为例建立二维非线性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模型,选取21条地表天然地震动反演到基岩面并调幅作为非线性增量动力分析的输入地震动,引入三角形和拟正态形隶属度函数计算不同损伤状态下最大层间位移角的隶属度得到不同地震动强度等级下的模糊失效概率,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拟合计算结果并建立考虑损伤界限模糊性的地铁车站结构易损性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性评价方法所给出的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总体上更趋于安全;考虑损伤界限的模糊性,会增加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的离散性;而且隶属度函数类型的选取对模糊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影响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结构 易损性分析 损伤界限模糊性 极大似然估计
原文传递
欢迎订阅《勘察科学技术》
16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45-2145,共1页
《勘察科学技术》是由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原冶金勘察研究总院)主办的学术—技术类双月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多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期刊。... 《勘察科学技术》是由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原冶金勘察研究总院)主办的学术—技术类双月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多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期刊。《勘察科学技术》主要介绍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及地下水资源评价、工程测量及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物探、岩土测试、工程检测及地下管网探测等专业的科研成果、生产经验、工程实录以及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成果 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国学术期刊 地理信息系统 核心期刊 工程实录 地下水资源评价 勘察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TOUGHREACT的岩石水力损伤耦合数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武 过申磊 +2 位作者 陆倩 郑连阁 袁文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06-1314,I0010,共10页
从细观力学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水-力耦合条件下岩石细观特征及其演化,结合热力学理论,建立基于TOUGHREACT的岩石细观水力损伤耦合数值模型。模型可较好地考虑任意微裂纹滑移剪胀、损伤扩展和法向压缩闭合等细观力学行为对岩石宏观变形破... 从细观力学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水-力耦合条件下岩石细观特征及其演化,结合热力学理论,建立基于TOUGHREACT的岩石细观水力损伤耦合数值模型。模型可较好地考虑任意微裂纹滑移剪胀、损伤扩展和法向压缩闭合等细观力学行为对岩石宏观变形破坏、渗透性演化和水流运动过程的影响。采用室内煤岩注水破坏试验成果对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进而开展现场尺度下岩石注水响应的应用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注水引起的岩石损伤与压力增高区的分布同时受注入流量、现场应力水平与初始微裂纹各向异性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岩石宏观水力耦合响应的模拟有赖于内部微裂纹结构的准确表征。研究成果对深化岩石水力耦合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水力损伤耦合 渗透性演化 数值分析 细观力学
原文传递
采用不同中柱的单层地铁地下车站结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晟 庄海洋 +1 位作者 王伟 董正方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05-1914,I0005,I0006,F0003,共13页
针对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中柱这一抗震薄弱构件,分别采用方形钢筋混凝土柱、圆形钢筋混凝土柱,以及本文新提出的带快速连接装置的预制钢管混凝土柱,建立了土–地下结构非线性静动力耦合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采用不同中... 针对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中柱这一抗震薄弱构件,分别采用方形钢筋混凝土柱、圆形钢筋混凝土柱,以及本文新提出的带快速连接装置的预制钢管混凝土柱,建立了土–地下结构非线性静动力耦合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采用不同中柱设计对车站主体结构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方形中柱相比,等截面惯性矩的圆形中柱在地震中受到的损伤较小,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采用新提出的带快速连接装置的预制钢管混凝土柱可以有效地保证结构中柱在强地震中不受严重损伤,且具有在震后能快速更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地下车站 结构 装配式中柱 抗震性能 地震损伤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基于CSUH模型的砂/黏土不排水柱孔扩张统一解 被引量:4
19
作者 武孝天 徐永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9-1028,共10页
目前大多解答难以合理考虑密砂和超固结土的诸多力学特性,因而解答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此外可以统一描述砂土和黏土不排水柱孔扩张的解答很少。基于CSUH本构模型(Unified hardening model for clays and sands)推导了砂土和黏土中... 目前大多解答难以合理考虑密砂和超固结土的诸多力学特性,因而解答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此外可以统一描述砂土和黏土不排水柱孔扩张的解答很少。基于CSUH本构模型(Unified hardening model for clays and sands)推导了砂土和黏土中不排水柱孔扩张的弹塑性刚度矩阵[Dep]。在此基础上,联合大应变理论推导了不排水扩孔的控制方程,最后通过数值方法得到了方程的半数值半解析解。计算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不仅可以合理模拟柱孔扩张过程中松砂的液化和正常固结土的硬化,还可以模拟密砂和超固结土的剪胀、峰值强度、密实状态的衰化和特征状态等特性,因此可以合理模拟砂/黏土柱孔扩张过程中土体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孔扩张 砂/黏土 CSUH模型 不排水解
原文传递
水–岩作用下断续节理砂岩力学特性劣化机理 被引量:27
20
作者 邓华锋 齐豫 +3 位作者 李建林 姜桥 Eleyas Assefa 李新哲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4-643,共10页
在库水位周期性升降作用下,库水消落带节理岩体的损伤劣化很可能导致库岸边坡向不稳定的方向发展。基于此,开展了断续节理砂岩的水–岩作用试验,结合力学试验和微细观结构检测综合分析其劣化规律及机理。结果显示:(1)在长期水–岩作用... 在库水位周期性升降作用下,库水消落带节理岩体的损伤劣化很可能导致库岸边坡向不稳定的方向发展。基于此,开展了断续节理砂岩的水–岩作用试验,结合力学试验和微细观结构检测综合分析其劣化规律及机理。结果显示:(1)在长期水–岩作用过程中,断续节理岩样的抗压强度、变形模量劣化趋势明显,而且存在明显非均匀性,其中前3个水-岩作用周期的阶段劣化度明显较大,5个水–岩作用周期之后的阶段劣化度明显减小并趋于稳定。(2)水–岩作用下,不同节理倾角岩样的力学参数劣化幅度不一样,阶段劣化度总体呈U型分布,节理倾角在0°和90°附近时,节理岩样从明显的张性破坏逐渐向剪性破坏转变,破坏模式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对应力学参数劣化幅度较大;节理倾角为60°左右时,节理岩样总体保持顺节理面的剪切破坏,破坏模式变化特征不明显,对应力学参数劣化幅度比较小,这些变化也使得节理岩样各向异性力学特征逐渐减弱。(3)在水库长期运行过程中,消落带节理岩体的产状直接影响水–岩作用的劣化趋势和变形破坏特征,因此,在库岸边坡长期变形稳定分析中,不仅要关注消落带岩体力学性质的劣化,也要关注节理岩体的产状差异及其在水–岩作用下变形破坏模式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边坡 消落带 水–岩作用 断续节理 破坏模式 劣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