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翻译论坛》

作品数410被引量291H指数6
  • 主办单位江苏省翻译协会
  • 出版周期季刊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者中心研究的认识论视域 被引量:1
1
作者 罗迪江 《翻译论坛》 2019年第2期15-20,共6页
基于对生态翻译学的认识,译者中心在总体上应该是具由译者主导、译者责任与译者发展的三个基本维度的动态的多维辩证互补模式。译者中心研究首先将对翻译的审视推到译者的人本论基底,再现翻译研究从物本论到人本论的演进过程,从而从翻... 基于对生态翻译学的认识,译者中心在总体上应该是具由译者主导、译者责任与译者发展的三个基本维度的动态的多维辩证互补模式。译者中心研究首先将对翻译的审视推到译者的人本论基底,再现翻译研究从物本论到人本论的演进过程,从而从翻译发展过程中重构译者中心的'以人为本'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中心 认识论视域 人本论
原文传递
试论京师同文馆的创办原因——以道咸时期启蒙思想家重视翻译的言论与实践为视角
2
作者 张美平 《翻译论坛》 2014年第3期84-89,共6页
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外国语学堂,它的创办是由多种因素所促成的。其中,道光、咸丰时期的一些启蒙思想家重视翻译的言论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京师同文馆的创办作了思想和舆论准备。
关键词 京师同文馆 创办原因 翻译
原文传递
论新媒体时代中国英语引发的语言革命——关于汉英翻译中直译与意译选择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伟 侯旭 《翻译论坛》 2018年第3期20-25,共6页
由于中国译界直译意译没有统一的语义界定,有关讨论自翻译理论产生便层出叠见。本文基于历史语境分析和实证研究,将直译意译之争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时间段,论证现象与结果,并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当下中国英语的跨文化交际功能进行研究,... 由于中国译界直译意译没有统一的语义界定,有关讨论自翻译理论产生便层出叠见。本文基于历史语境分析和实证研究,将直译意译之争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时间段,论证现象与结果,并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当下中国英语的跨文化交际功能进行研究,探究汉英翻译中直译和意译选择倾向与产生原因,并为未来理论研究的拓展方向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翻译 直译 意译 中国英语
原文传递
翻译地理学视域下的日本民族翻译文化研究
4
作者 许建忠 鹿彬 《翻译论坛》 2016年第4期8-14,共7页
本文从翻译地理学的视角探讨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遇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通过日本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模仿、吸收、选择、放弃以及融汇生发等特点,分析在特定空间内审视文化交融问题的各种影响和制约因素,为探索今后民族文化在... 本文从翻译地理学的视角探讨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遇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通过日本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模仿、吸收、选择、放弃以及融汇生发等特点,分析在特定空间内审视文化交融问题的各种影响和制约因素,为探索今后民族文化在全球国际交流频繁及其发展趋势积累经验和教训;同时,以日本借鉴外来中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为例,揭示翻译在文化交流渗透过程中的重要使命和价值,探索民族文化保持常青的经验教训,以供当前文化发展潮流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地理学 日本民族 翻译文化
原文传递
咏史诗《石头城》的英译批评
5
作者 李绍青 《翻译论坛》 2016年第2期57-61,共5页
文章参照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原则—参数理论框架以及汪榕培先生的'传神达意'的翻译批评原则,运用文体、节奏、用韵、诗情等基本参数,对比分析了许渊冲、孙大雨的唐诗《石头城》英译本,旨在探索咏史诗翻译的有效途径,为... 文章参照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原则—参数理论框架以及汪榕培先生的'传神达意'的翻译批评原则,运用文体、节奏、用韵、诗情等基本参数,对比分析了许渊冲、孙大雨的唐诗《石头城》英译本,旨在探索咏史诗翻译的有效途径,为其理论研究与批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则—参数理论 咏史诗 《石头城》 英译
原文传递
特殊的文类翻译研究:宗教翻译研究——任东升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玉霞 任东升 《翻译论坛》 2017年第2期16-20,共5页
宗教翻译作为中西方翻译史的起源之一,是翻译研究这个庞大课题难以绕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有幸师从国内圣经翻译研究专家任东升教授研习翻译,主攻圣经翻译研究并对他进行了采访。高:任教授,最近十年来您发表了大量关于宗教翻译,特别... 宗教翻译作为中西方翻译史的起源之一,是翻译研究这个庞大课题难以绕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有幸师从国内圣经翻译研究专家任东升教授研习翻译,主攻圣经翻译研究并对他进行了采访。高:任教授,最近十年来您发表了大量关于宗教翻译,特别是圣经翻译研究的论文,对宗教翻译研究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探讨。根据您多年的宗教翻译研究和实践经验,能否请您谈一下为何宗教翻译是特殊的文类翻译?任:从人类文本历史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研究 圣经 教授 文本 文类
原文传递
韩国外国语大学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成功案例及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苑英奕 李婷婷 《翻译论坛》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前我国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尚存在诸多问题,为提高翻译人才的教育质量,笔者走访了韩国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以其为案例从培养目标、教学方针、品牌效应打造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其成功经验,从而为国内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几点借鉴之处。
关键词 翻译 人才培养模式 MTI 韩国外国语大学
原文传递
典籍英译中的传神达意——《邯郸记》英译本赏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上荣 《翻译论坛》 2015年第1期38-41,共4页
传神达意是汪榕培教授所奉行的典籍英译标准。《邯郸记》是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汤显祖的传世巨作。本文作者对汪榕培版的《邯郸记》英译本进行了系统研析,通过翔实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在典籍英译中如何... 传神达意是汪榕培教授所奉行的典籍英译标准。《邯郸记》是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汤显祖的传世巨作。本文作者对汪榕培版的《邯郸记》英译本进行了系统研析,通过翔实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在典籍英译中如何做到传神达意,希望对有志于典籍英译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同行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神达意 《邯郸记》 典籍英译 译本分析
原文传递
翻译硕士(MTI)专业人才的术语能力培养与相关教材编写思考 被引量:9
9
作者 魏向清 《翻译论坛》 2014年第1期24-28,共5页
在翻译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翻译能力一直是很受研究者重视的关键词之一。翻译能力的准确界定以及其构成要素的合理解析关系到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以及教学评估等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诸多重要环节。这方面,以应用型、实用型... 在翻译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翻译能力一直是很受研究者重视的关键词之一。翻译能力的准确界定以及其构成要素的合理解析关系到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以及教学评估等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诸多重要环节。这方面,以应用型、实用型和职业化为基本办学取向的翻译硕士(MTI)专业人才培养更是如此。然而,就翻译能力相关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而言,翻译能力构成中非常重要的术语能力要素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与译者翻译能力构成的其他要素相比,术语能力的培养在现有翻译硕士(MTI)专业教学中还比较薄弱,相关教材的编写与研究也非常缺乏。本文作者结合《术语翻译研究导引》教材编写的实践,尝试对旨在培养翻译硕士(MTI)专业人才术语能力的相关教材编写理念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硕士(MTI) 术语能力 教材编写
原文传递
张经浩教授与纽马克教授的翻译之辩 (之一)(英文)
10
作者 张经浩 纽马克 《翻译论坛》 2019年第1期78-82,共5页
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我国外语界熟知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其代表作《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于1988年在英国第一次出版,影响广泛。张经浩教授与其就翻译的性质、翻译理论的作用、直译与意译的选择等几大问题进行... 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我国外语界熟知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其代表作《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于1988年在英国第一次出版,影响广泛。张经浩教授与其就翻译的性质、翻译理论的作用、直译与意译的选择等几大问题进行了辩论。不难看出,两人分歧较大。本刊史海钩沉,希望对读者和现阶段的翻译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家 NEWMARK 纽马克
原文传递
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英译通俗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宗豪 王宏 《翻译论坛》 2019年第1期19-21,共3页
典籍英译往往须忠实传递原作内容,并通过严谨的措辞传递原作内涵,历来被视为学术性翻译,定位专业受众,却较难走进普罗大众的视线。本文尝试通过分析王宏教授主译的《梦溪笔谈·雁荡山》英译本,探究典籍英译通俗化策略,提出传播媒介... 典籍英译往往须忠实传递原作内容,并通过严谨的措辞传递原作内涵,历来被视为学术性翻译,定位专业受众,却较难走进普罗大众的视线。本文尝试通过分析王宏教授主译的《梦溪笔谈·雁荡山》英译本,探究典籍英译通俗化策略,提出传播媒介多元化、情景化和本土目的化等三大对策,以期迎合普罗大众的审美情趣,进一步提升《梦溪笔谈》等中国科技典籍的对外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溪笔谈·雁荡山》 英译 通俗化策略
原文传递
“翻译能力”建构的相关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猛 《翻译论坛》 2016年第3期31-40,共10页
本文回顾了翻译能力建构的重要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对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基于现有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翻译能力构建的相关研究将会是一个不断趋于充容、不停学科细化、非止于理论的过程。
关键词 翻译能力 翻译能力建构 回顾 展望
原文传递
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看林语堂的自译
13
作者 张欣 卞建华 《翻译论坛》 2016年第4期19-22,共4页
自译,顾名思义,即译者和作者是同一人,功能主义目的论的首要法则是目的原则,意为只要达到预期目的,翻译不一定'忠实对等'于原文。由于译者和作者为同一人,也就意味着译者拥有较大的自由度。本文将从功能主义目的论出发,解读林... 自译,顾名思义,即译者和作者是同一人,功能主义目的论的首要法则是目的原则,意为只要达到预期目的,翻译不一定'忠实对等'于原文。由于译者和作者为同一人,也就意味着译者拥有较大的自由度。本文将从功能主义目的论出发,解读林语堂的自译散文作品,功能主义目的论为我们看待林语堂的自译现象提供了更为开放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 林语堂 自译
原文传递
能以“three virtues”译“乂用三德”之“三德”吗?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振慧 《翻译论坛》 2016年第4期72-75,共4页
'乂用三德'是儒家经典《尚书》中的一个语词,出自篇目《洪范》。三个译本是指三个《尚书》英译本,由英国汉学家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和我国学者杜瑞清、罗志野分别于1865年、1993年和1997年翻译出版。为了叙述方便,下... '乂用三德'是儒家经典《尚书》中的一个语词,出自篇目《洪范》。三个译本是指三个《尚书》英译本,由英国汉学家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和我国学者杜瑞清、罗志野分别于1865年、1993年和1997年翻译出版。为了叙述方便,下以V1、V2、V3分别简称上述三个版本。尽管三者在许多方面存在大不同,但在翻译《洪范》'乂用三德'时,却一致将'三德'译为'three virtues'。他们这么译对吗?三者对原文的理解是否真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词 英译本 三者 篇目 尚书
原文传递
本地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构建——《本地化项目管理》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伟 《翻译论坛》 2019年第1期85-90,共6页
本地化项目管理是根据本地化项目的特性,采用现代项目管理理念,对本地化项目实施多样化管理的实践活动,提高了产品或服务的本地化速度,为本地化生产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地化项目管理》一书从综合管理、流程管理、质量管理、资源... 本地化项目管理是根据本地化项目的特性,采用现代项目管理理念,对本地化项目实施多样化管理的实践活动,提高了产品或服务的本地化速度,为本地化生产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地化项目管理》一书从综合管理、流程管理、质量管理、资源管理、技术管理、风险管理六个方面,阐述了本地化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本地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梳理与构建,对本地化从业人员以及高校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首先简述该书的知识框架,然后剖析其学术贡献,最后阐述其特色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地化 项目管理 管理实践 知识体系
原文传递
翻译教材《翻译认识与提升》的创新理念
16
作者 周领顺 裴维维 《翻译论坛》 2018年第3期89-90,共2页
在我国,翻译教材从'规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之后似乎又走向了新的盲从。翻译教材曾经受到'规划经济'思维的影响。20世纪八九十年代,翻译教学界常用的统编教材是张培基等编著的《英汉翻译教程》和喻云根等编... 在我国,翻译教材从'规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之后似乎又走向了新的盲从。翻译教材曾经受到'规划经济'思维的影响。20世纪八九十年代,翻译教学界常用的统编教材是张培基等编著的《英汉翻译教程》和喻云根等编著的《汉英翻译教程》。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师们发现了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且主要集中在内容上,因此对于新的、统编教材的呼声便甚嚣尘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技巧 翻译理论 翻译教材 翻译史
原文传递
编者的话
17
《翻译论坛》 2018年第3期95-95,共1页
《翻译论坛》由江苏省翻译协会、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编辑,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本集收录了全国各地外语界、翻译界的专家学者提供的优质稿件,全集分如下几部分:译论纵横、翻译教学、人才培养、批评鉴赏、译者研究、... 《翻译论坛》由江苏省翻译协会、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编辑,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本集收录了全国各地外语界、翻译界的专家学者提供的优质稿件,全集分如下几部分:译论纵横、翻译教学、人才培养、批评鉴赏、译者研究、史海钩沉、文化寻迹、学术争鸣、中外交流等。编辑部邮箱fanyiluntan@126.com,编辑热线025-83592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论 全集 交流 面向全国 扬州 编辑 译者 邮箱 稿件
原文传递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英语中动构式及其翻译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云娣 王力媛 《翻译论坛》 2016年第3期27-30,共4页
英语中动句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具有主动的形式和被动的意义,是语法界研究的焦点。其构式义:主语所表述事物的内在特征(能)使动词所表述的事情以修饰语所表述的方式发生,全文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分析典型和非典型中动结构的特点。典型的... 英语中动句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具有主动的形式和被动的意义,是语法界研究的焦点。其构式义:主语所表述事物的内在特征(能)使动词所表述的事情以修饰语所表述的方式发生,全文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分析典型和非典型中动结构的特点。典型的中动结构特点是施事隐含,受事/感事作主语,采用一般时态,附带修饰语。非典型的中动结构存在各种各样的变体。中文翻译也有自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中动结构 原型 家族相似性 施事隐含 受事 翻译
原文传递
汉译英中从属性还是创造性应用与策略探究
19
作者 柳亚杰 《翻译论坛》 2014年第2期19-26,共8页
本文从翻译的主体性,翻译生态学等角度来讨论分析翻译过程到底是'从属'还是'创造'的取舍,并对不同文体的汉译英给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理解 交互主体性 翻译生态学 从属性 创造性
原文传递
诗歌外译群言:问题与变通
20
作者 贾洪伟 张智中 +3 位作者 李云启 赵佼 庞秀成 熊俊 《翻译论坛》 2018年第2期41-44,共4页
近年来,中华文化典籍外译成为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呈现出一片诗歌外译的繁荣景象。这里刊登的是'译道群言'群内师友的有关讨论。
关键词 散文体 文言诗 许渊冲 外国读者 文化典籍 翻译出版 汉诗英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