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作品数120被引量116H指数5
  •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中心
  • 出版周期年刊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面正义纷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的价值定位与发展路径——以赫德利·布尔的正义理论为分析起点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志云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2年第1期105-141,共37页
在冷战结束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NGOs)等非国家行为体日益活跃,包括环境、人权、恐怖主义在内的各种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对以民族国家为核心以及国家主权为基石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提出了很大的... 在冷战结束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NGOs)等非国家行为体日益活跃,包括环境、人权、恐怖主义在内的各种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对以民族国家为核心以及国家主权为基石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包括'个人正义'、'全球正义'在内的各种价值观不断冲击着以'国家间正义'为核心的当代国际法体系。而正义与秩序的冲突,成为当代国际法进一步发展必须克服的最大障碍之一。无疑,在当代国际关系格局下,'国家间正义'仍然是当代国际法的合理价值定位,但适当兼容'个人正义'与'全球正义',以及修正'国家间正义'已是大势所趋。同时,对正义价值观的修正以及与秩序的冲突的协调所带来的相应的规则改造问题也必须得到妥善处理。其中,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即赫德利·布尔(Hedley Bull)有关正义的观点,包括正义的类型以及关系、正义与秩序的冲突与协调等,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的价值定位以及处理正义与秩序的冲突,提供了良好的分析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德利·布尔 国际法 价值定位 正义理论 全球化 罗尔斯
原文传递
“阿卜杜拉兹克诉加拿大外交部长和司法部长案”评述
2
作者 宋杰 张璐璐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7年第1期135-158,共24页
'1267制裁机制'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正当程序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或区域法院的质疑和挑战。本文以有代表性的'阿卜杜拉兹克诉加拿大外交部长和司法部长案'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加拿大联邦法院... '1267制裁机制'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正当程序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或区域法院的质疑和挑战。本文以有代表性的'阿卜杜拉兹克诉加拿大外交部长和司法部长案'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加拿大联邦法院的推理过程,重点分析判决中对'1267制裁机制'的质疑和挑战,探讨联合国安理会对前述缺陷已作出的改进和完善,以及对现有制裁机制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理会 恐怖主义 1267制裁机制 公正审判权
原文传递
中国海外撤离行动的“领事保护”属性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许育红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6年第1期91-108,共18页
尽管国际社会尚未形成统一的'领事保护'概念,但各国驻外使领馆执行领事保护职务已形成国际惯例。中国海外撤离行动,作为'领事保护'或'护侨'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有时被称作'撤侨'。近年来,骚乱、战乱或自... 尽管国际社会尚未形成统一的'领事保护'概念,但各国驻外使领馆执行领事保护职务已形成国际惯例。中国海外撤离行动,作为'领事保护'或'护侨'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有时被称作'撤侨'。近年来,骚乱、战乱或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为保护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驻外使领馆依照国际公约、双边条约和国内法规多次成功地实施了海外撤离行动。鉴于国际法的渊源包括惯例和条约,为推进法治中国和国际法治的进程,文章以领事保护的基本含义为起点,以领事保护的国籍原则、当事人自愿原则和用尽当地救济原则为切入点,以宏观国际法学为视角,就中国海外撤离行动的'领事保护'属性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为中国领事保护立法研究乃至完善国际领事保护法律制度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国际法学 中国海外撤离行动 撤侨 领事保护 护侨
原文传递
卷首语
4
作者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编辑部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联系紧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相辅相成,在学术发展史上两个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两个学科的联结被割裂近半个世纪后,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跨学科研究再度兴起,并迅速成为这两个学科最新...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联系紧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相辅相成,在学术发展史上两个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两个学科的联结被割裂近半个世纪后,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跨学科研究再度兴起,并迅速成为这两个学科最新发展的闪亮之处。目前,跨学科研究趋势正从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表层联系深入彼此关联的基础性问题,从知识点的互通深入方法论上的互借等。为了进一步推动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构建跨学科的科研平台势在必行,《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以下简称《学刊》)正由此而创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学 国际关系学 卷首语 科研平台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 学术发展史 基础性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原文传递
康德“永久和平”思想的双重解读——哲学的和历史的视角
5
作者 王开明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3年第1期3-38,共36页
根据康德的哲学,'永久和平'首先是一项道德义务,其次表现为法律(政治)义务及其践行问题;但在本质上,永久和平义务内在地根源于人类纯粹实践理性的一个理想。康德对人类永久和平所作的哲学规划具有如下品格:必要的现实妥协性、... 根据康德的哲学,'永久和平'首先是一项道德义务,其次表现为法律(政治)义务及其践行问题;但在本质上,永久和平义务内在地根源于人类纯粹实践理性的一个理想。康德对人类永久和平所作的哲学规划具有如下品格:必要的现实妥协性、崇高的道德实践性、非凡的时代超越性和伟大的历史启迪性。这正是康德'永久和平'思想的持久魅力和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哲学 永久和平理念 道德义务 目的论 共和主义 伦理共同体
原文传递
“执行模式”在国际法遵守机制中的机理与效果
6
作者 高云端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5年第1期95-167,共73页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有一类国际法遵守现象可以称为'协作性博弈',即个体自法律遵守中所得之利益与集体共同遵守法律所得之利益相互冲突;个体由于'搭便车'和机会主义倾向,违法动机强烈;要遏制个体之违法动机,促成'协...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有一类国际法遵守现象可以称为'协作性博弈',即个体自法律遵守中所得之利益与集体共同遵守法律所得之利益相互冲突;个体由于'搭便车'和机会主义倾向,违法动机强烈;要遏制个体之违法动机,促成'协作性博弈'中国际法的遵守,方法是增加个体违法的成本直至超过违法收益,令其选择集体共同遵守法律的'帕累托最优'之决策,而放弃个体违法。国际法的'执行模式'正是通过制裁增加违法国家之行为成本,促成国际社会的法律遵守。但是,'执行模式'在实际运作中受制于被执行主体的偏差;被执行国家承受能力的偏差以及国际法执行者的制裁意愿不足和制裁能力偏差,效果往往不佳。完善'执行模式',并探索不同于以强制为基本特点的'执行模式'的新的国际法遵守方法是加强国际法遵守机制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性博弈 执行模式 管理模式 实证主义法学派
原文传递
国际金融稳定法律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真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4年第1期218-253,共36页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引起人们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深刻制度反思。尽管次贷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国际金融稳定法律机制的缺失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金融体系并不具有内生的稳定性,...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引起人们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深刻制度反思。尽管次贷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国际金融稳定法律机制的缺失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金融体系并不具有内生的稳定性,金融稳定的维护必须依靠一套外生的机制来实现。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机制是化解国际金融体系内生及外生的不稳定因素、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有效途径。在'后危机时代',构建国际金融稳定法律机制应当成为新一轮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国际金融秩序重构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金融稳定法律机制是实现全球金融体系总体稳定的一系列法律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总称,它具有组织性、协调性、系统性和可预见性。危机带来灾难,也催生变革,促使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超越传统和滞后的国际合作框架,以一种新的集体监管方式应对危机,搭建全球'金融维稳'的组织平台。国际金融稳定法律机制的运作模式可以概述为:以二十国集团首脑峰会为指导,以金融稳定理事会为核心,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金融部门评估项目为支持,各专业性国际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和相互配合的网状治理结构。一个合理而有效的国际金融稳定法律机制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评估机制,二是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机制,三是国际金融标准实施协调机制,四是跨境风险应急管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国际金融稳定法律机制 金融稳定理事会
原文传递
网络治理中的管辖权扩张及对策——以GDPR域外适用为视角
8
作者 杜沁怡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20年第1期353-365,共13页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数据成为国家不可或缺的隐形资产,网络空间中管辖权的国际博弈逐渐升级。欧盟GDPR第3条第2款的"靶向标准"反映了属地管辖权和效果原则扩张运用的趋势。互联网的虚拟性使传统管辖权难以在其中直接适用,而目...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数据成为国家不可或缺的隐形资产,网络空间中管辖权的国际博弈逐渐升级。欧盟GDPR第3条第2款的"靶向标准"反映了属地管辖权和效果原则扩张运用的趋势。互联网的虚拟性使传统管辖权难以在其中直接适用,而目前的网络国际法规则中又尚无管辖权方面的规定,导致网络治理中管辖权的行使处于无序状态。合理运用管辖权是网络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因此网络语境下属地管辖权的管辖依据亟待厘清,效果原则的行使前提也应得到明确,限制管辖权扩张方可消弭网络治理中的管辖权冲突,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地管辖权 效果原则 管辖权扩张 网络治理
原文传递
世界政治法律化理论:兴起背景、成就以及局限
9
作者 张川华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2年第1期81-104,共24页
世界政治法律化理论产生于上世纪末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这一理论产生后,西方学界在基本理论和具体问题领域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中国理论界对世界政治法律化理论的研究刚刚起步,主要还处于翻译和介绍西方... 世界政治法律化理论产生于上世纪末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这一理论产生后,西方学界在基本理论和具体问题领域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中国理论界对世界政治法律化理论的研究刚刚起步,主要还处于翻译和介绍西方学者的成果的阶段。随着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学界有必要加强世界政治法律化理论研究,为中国参与世界政治法律化进程提供更多知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政治 法律化 跨学科研究
原文传递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文库”创立与系列成果顺利出版
10
作者 刘志云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6年第1期460-461,共2页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联系紧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相辅相成,在学术发展史上两个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两个学科的联结在整体上被割裂近半个世纪后,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跨学科研究再度兴起,并迅速成为这两个...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联系紧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相辅相成,在学术发展史上两个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两个学科的联结在整体上被割裂近半个世纪后,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跨学科研究再度兴起,并迅速成为这两个学科最新发展的闪亮之处。目前,跨学科研究趋势正从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表层联系深入彼此关联的基础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国际 联系 关系 学科 法学
原文传递
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参与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国际立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盛 刘志云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8年第1期202-318,共117页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长期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而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则因其本身货币资源的调配者之定位和能够从外部推动关联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特殊性,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下,成为当前瞩目的焦点。我国参与金融机构社会责...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长期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而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则因其本身货币资源的调配者之定位和能够从外部推动关联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特殊性,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下,成为当前瞩目的焦点。我国参与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国际立法,统筹该领域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规则,并形成内外发展之联动,不仅是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趋势、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金融机构自身市场竞争力、配合与推进中资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要求,更是协调我国'软实力'和'硬实力',打造我国良好大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际社会的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立法可以包括'国家间立法'和'非国家间立法'(私政府立法)两种类型,前者进展缓慢而后者发展迅速,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正相关关系。参与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国际立法需要政府主体和金融机构主体的共同行动,目前我国政府主体已经开始积极参与该领域规则的实践和构建,而金融机构主体作为一个'理性人',要将承担社会责任这一外在义务变成自觉行为,就必须要与其商业动机相连接。兴业银行在加入赤道原则之后产生的巨大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无疑为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国际立法提供了良好的模范效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国际立法应当遵循'国家主体参与'和'金融机构主体参与'的并行路径,而对其具体战略也需要从过去的'积极参与'转变为'参与规则'和'主导规则'并重。同时,应当与时俱进,注重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之间的互动协调,构建一个具有强制性的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的常态性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金融机构社会责任 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国际立法 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国内立法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治思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志鹏 都青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8年第1期1-46,共46页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治思想是在21世纪中国自身在世界格局中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以及世界逆全球化的双重趋势促动之下形成的制度思想与文化观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观念,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治思想是在21世纪中国自身在世界格局中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以及世界逆全球化的双重趋势促动之下形成的制度思想与文化观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观念,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国所提出的关于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基本方略既有着浓厚的历史传承色彩,也有着明显的时代发展特征。这种国际法治思想从传统的中国理念文化中脱胎而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思想和国际法认知有清晰的承继关系,同时又汲取了世界各国关于国际法的优秀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酝酿成一种彰显中国特色、维护中国利益、促进世界进步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一方面明确而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对自身国际地位与国际身份的定位,另一方面也昭示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对未来国际法律体系基本原则和格局的构想。它以独立平等为底线和起点,以文明的多样共存为交往原则,以公正有效为行为方式,以互利共赢为最终目标,鲜明反映并主动引领国际社会的新格局,其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念、新方案,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 国际法 国际法治思想
原文传递
国际紧急援助的法律问题研究
13
作者 李武健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7年第1期74-96,共23页
国际紧急援助不同于一般性质的援助,其是指在一国境内突然发生大规模的不可抗力事件,例如,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等,或者出现无法预知的意外事件,例如,疾病、瘟疫、战争或者武装冲突等,而这些灾难或者事件超过该国自救能力的时候,基... 国际紧急援助不同于一般性质的援助,其是指在一国境内突然发生大规模的不可抗力事件,例如,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等,或者出现无法预知的意外事件,例如,疾病、瘟疫、战争或者武装冲突等,而这些灾难或者事件超过该国自救能力的时候,基于人道主义方面的考虑,国际社会就有必要为该国提供国际援助。尽管,目前国际援助法律体系由全球性多边公约、区域性公约、双边条约、相关国际法律文件和国内法构成,但是,在国际紧急援助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说明现阶段相关法律机制应当不断完善。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顶级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在地质、气候状况较为复杂的区域,这一区域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欠缺自救的能力,在大规模灾难突然爆发时,就需要启动国际紧急援助,在该区域构建一套积极有效的国际紧急援助法律制度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紧急援助 国际人道主义 灾难援助机制 “一带一路”国家倡议
原文传递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稿约
14
作者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4年第1期339-340,共2页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以下简称'《学刊》')是全国性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专业优秀学术著述的汇辑。《学刊》由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中心创办,旨在瞄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学科前沿,积极开展国内外同...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以下简称'《学刊》')是全国性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专业优秀学术著述的汇辑。《学刊》由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中心创办,旨在瞄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学科前沿,积极开展国内外同行学术交流,荟萃国内外跨学科研究的优秀成果,推动国内外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进步。从2011年起,《学刊》每年出版一卷,每期约35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跨学科 国际 关系 国际法 学刊
原文传递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稿约
15
作者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7年第1期288-289,共2页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以下简称'《学刊》')是全国性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专业优秀学术著述的汇辑。《学刊》由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中心创办,旨在瞄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学科前沿,积极开展国内外同...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以下简称'《学刊》')是全国性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专业优秀学术著述的汇辑。《学刊》由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中心创办,旨在瞄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学科前沿,积极开展国内外同行学术交流,荟萃国内外跨学科研究的优秀成果,推动国内外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进步。从2011年起,《学刊》每年出版一卷,每期约35万字。为此,特向全国同行征稿,并立稿约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国际法学 厦门大学法学院 国际关系学 编辑部
原文传递
卷首语
16
作者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1年第1期4-10,共7页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联系紧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相辅相成,在学术发展史上两个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两个学科的联结被割裂近半个世纪后,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跨学科研究再度兴起。
关键词 关系 国际 联系 法学 学科
原文传递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稿约
17
作者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编辑部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20年第1期457-458,共2页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以下简称"《学刊》")是全国性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专业优秀学术著述的汇辑。《学刊》由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中心创办,旨在瞄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学科前沿,积极开展国内外...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以下简称"《学刊》")是全国性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专业优秀学术著述的汇辑。《学刊》由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中心创办,旨在瞄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学科前沿,积极开展国内外同行学术交流,荟萃国内外跨学科研究的优秀成果,推动国内外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进步。从2011年起,《学刊》每年出版一卷。为此,特向全国同行征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学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 国际关系学 学术著述 学术交流 学科前沿 厦门大学法学院 国际法专业
原文传递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书写技术规范(暂行)
18
作者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编辑部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2年第1期368-370,共3页
为了统一《国际经济法学刊》来稿格式,特制定本规范。一、书写格式1.来稿由题目、作者姓名、内容摘要、目录、正文、作者单位与学衔及英文题目、英文姓名、英文内容摘要构成(按顺序)。2.来稿正文各层次标示顺序按一、(一)、1、(1)、①、... 为了统一《国际经济法学刊》来稿格式,特制定本规范。一、书写格式1.来稿由题目、作者姓名、内容摘要、目录、正文、作者单位与学衔及英文题目、英文姓名、英文内容摘要构成(按顺序)。2.来稿正文各层次标示顺序按一、(一)、1、(1)、①、A、a等编排。二、注释1.注释采用页下计码制,每页重新计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摘要 题目 国际 格式 书写 学刊
原文传递
内嵌自由主义的衰落、复兴与再生——理解晚近国际经济法律秩序的变迁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彦志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8年第1期65-87,共23页
'二战'后建立的内嵌自由主义国际经济法律秩序在1970年代陷入了困境,随后兴起的新自由主义进一步侵蚀了内嵌自由主义。晚近新自由主义危机和西方民粹主义兴起的深层根源在于国际市场开放与国内社会稳定之间的严重失衡。国际经... '二战'后建立的内嵌自由主义国际经济法律秩序在1970年代陷入了困境,随后兴起的新自由主义进一步侵蚀了内嵌自由主义。晚近新自由主义危机和西方民粹主义兴起的深层根源在于国际市场开放与国内社会稳定之间的严重失衡。国际经济法律秩序的未来出路在于重建内嵌自由主义。然而,在新的深度一体化的全球政治经济语境中,仅仅复兴国际市场开放与国内社会稳定之间的传统内嵌自由主义妥协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再生内嵌自由主义,将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法律秩序进一步内嵌于国际合作规制、跨国私人规制和传统道德信仰,这就是多重内嵌的古典自由主义与古典保守主义相得益彰的国际经济法律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法 国际经济秩序 新自由主义 民粹主义 内嵌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
原文传递
国际组织宪法变迁原论
20
作者 陈喜峰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4年第1期254-310,共57页
未经过宪法修改程序而发生的宪法变动,形成了宪法学意义的宪法变迁,旨在调和宪法规范、宪法现实和宪法价值之间的冲突和适应关系。源自美国宪法理论的'活的宪法'强调宪法的动态性,与其异曲同工。其理论意义在于为公权力行为的... 未经过宪法修改程序而发生的宪法变动,形成了宪法学意义的宪法变迁,旨在调和宪法规范、宪法现实和宪法价值之间的冲突和适应关系。源自美国宪法理论的'活的宪法'强调宪法的动态性,与其异曲同工。其理论意义在于为公权力行为的合宪性提供一个丰富的方法论。国际组织因履行其宗旨和职能,需要适应不断发展的国际时势和情势,具有宪法变迁的充分可能性和可行性。国际组织的宪法变迁原理,涉及其内涵和形式、国际组织的宪法解释、国际组织的宪法惯例、合法条件和界限等面向。宪法变迁是国家宪法变动的非正式方法,却是国际组织宪法成长的必须要求和必然过程。由于一般缺乏宪法解释权,国际组织的宪法变迁以宪法惯例或宪法习惯法为主要形式,国际司法机构的解释在性质上通常也是一种宪法惯例。国际组织的宪法变迁原理有助于国际组织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并揭示宪法也可能随着国际共同体整合之进程而在国际组织中生成和变迁,因而创新传统宪法产生背景之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变迁 活的宪法 国际组织 宪法解释 宪法惯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