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作品数312被引量67H指数3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半年刊)是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出版的学术辑刊,每年2辑。本辑刊旨在为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欢迎学界同行赐稿。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
  • 出版周期半年刊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寻外交史研究的新领域——对《外交史》“音乐外交:战略、议程及关系”特别论坛的评介
1
作者 赵继珂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4年第1期373-380,共8页
2008年2月,纽约爱乐乐团访问朝鲜,并在东平壤大剧场举行了一场成功的演出。作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来美国文化组织的首次到访,当时海内外媒体都倾向于将之视为一场'音乐外交',并高度评价它对提升美朝关系可能具有... 2008年2月,纽约爱乐乐团访问朝鲜,并在东平壤大剧场举行了一场成功的演出。作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来美国文化组织的首次到访,当时海内外媒体都倾向于将之视为一场'音乐外交',并高度评价它对提升美朝关系可能具有的重要作用。但5年之后重新回顾该事件,人们却发现,喧嚣之后一切仍复归沉寂,所谓的'音乐外交'不过是一个噱头。不过,是否可以因为这样一个独立事件就将音乐外交的作用彻底抹杀?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毕竟,历史上不乏音乐外交发挥作用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 战略 外交史 事件 关系 音乐 美朝
原文传递
试析福特政府对韩国的核不扩散政策——兼与卡特政府对巴基斯坦的核政策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丁思齐 徐银婷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9年第1期168-192,共25页
由于来自朝鲜的安全威胁的上升和来自美国的安全承诺的下降,韩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秘密发展核武器。为了迫使朴正熙政府放弃核武开发,美国福特政府不惜对朴正熙政府'威胁抛弃',即威胁彻底取消对韩国的安全承诺,迫使朴正熙政... 由于来自朝鲜的安全威胁的上升和来自美国的安全承诺的下降,韩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秘密发展核武器。为了迫使朴正熙政府放弃核武开发,美国福特政府不惜对朴正熙政府'威胁抛弃',即威胁彻底取消对韩国的安全承诺,迫使朴正熙政府在美国的安全承诺和核扩散之间二选一。在福特政府的压力下,朴正熙政府最终于1976年年底暂停了核武器开发。而通过进一步比较福特政府对韩国的核不扩散政策和卡特政府对巴基斯坦的核不扩散政策后可以发现,美国对其盟国的核不扩散政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对盟国的关系目标是'无核优先'还是'关系优先',即美国在处理同其盟国的双边关系时是更为看重其盟国的无核化还是与盟国之间的双边关系。而这很大程度上又由其盟国在美国的地缘战略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所决定,即战略地位重要时,为'关系优先';反之,则'无核优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不扩散政策 福特政府 卡特政府 韩国 巴基斯坦
原文传递
评《转型中的北约:新盟国、新任务与新能力》
3
作者 成振海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5年第1期337-343,共7页
后冷战时代,北约不但依然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军事联盟组织,同时也是国际关系领域研究中最为广泛的课题之一。作为冷战的产物,自两极格局结束以来,尽管就北约是否应该继续存在的问题曾有过各种争论,但是从现实来看,北约不仅继续存在着... 后冷战时代,北约不但依然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军事联盟组织,同时也是国际关系领域研究中最为广泛的课题之一。作为冷战的产物,自两极格局结束以来,尽管就北约是否应该继续存在的问题曾有过各种争论,但是从现实来看,北约不仅继续存在着,而且成员国数量不断扩大(现为28国),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仍有重大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盟国 两极 课题 世界 不断扩大 任务 现存 北约
原文传递
20世纪上半期英法对中东的争夺及其影响——评《瓜分沙洲:英国、法国与塑造中东的斗争》
4
作者 成振海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20年第1期331-341,共11页
一中东地区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并且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一直为世界大国所重视并力图控制之。19世纪90年代末至20世纪40年代末,是欧洲帝国主义强国在中东的竞争逐渐激化,并达到白热化的关键时期。其中英法两大传统殖民强国在中东的竞争和冲... 一中东地区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并且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一直为世界大国所重视并力图控制之。19世纪90年代末至20世纪40年代末,是欧洲帝国主义强国在中东的竞争逐渐激化,并达到白热化的关键时期。其中英法两大传统殖民强国在中东的竞争和冲突尤其具有代表性。至今,国内外学界对这一时期英法两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关系虽然有过一些研究,但总体数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问题 世界大国 英法 中东地区 20世纪上半期 总体数量 油气资源
原文传递
日本的冷战史研究——再论亚洲冷战
5
作者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5年第2期2-15,共14页
关于冷战史的研究,如果与欧美相比,亚洲依然处于落后的状态。迄今为止,妨碍我们认识东亚冷战史研究以及在现代史的脉络中理解冷战史的主要原因在于冷战时期形成的固化的历史认识。因此,弄清基于上述认识所形成的'东亚冷战'的脉... 关于冷战史的研究,如果与欧美相比,亚洲依然处于落后的状态。迄今为止,妨碍我们认识东亚冷战史研究以及在现代史的脉络中理解冷战史的主要原因在于冷战时期形成的固化的历史认识。因此,弄清基于上述认识所形成的'东亚冷战'的脉络,是日中冷战史研究的共同课题。对于亚洲冷战的起源这一共同课题,日本与中国的学者有必要对战后苏联的亚洲观、斯大林的冷战观共同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旨在对日本的冷战研究作简要回顾,以拙著《亚洲冷战史》一书中提出的'意识形态''地政学''核'这三个变数,针对这一课题提出笔者个人的几个主要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冷战的起源 苏联的亚洲观 意识形态 地缘政治
原文传递
近年来学术集刊中国际关系史研究论文综目(二) 被引量:1
6
作者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3年第1期272-350,共79页
学术集刊之异军突起,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文化现象之一,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①这些学术集刊虽风格不同,但其中论文不乏精品。由于以书的形式出版,专业性强,且很少纳入各种检索系统,故而流传不广,利用也比较困难。②基于这种现象,... 学术集刊之异军突起,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文化现象之一,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①这些学术集刊虽风格不同,但其中论文不乏精品。由于以书的形式出版,专业性强,且很少纳入各种检索系统,故而流传不广,利用也比较困难。②基于这种现象,《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第二辑曾刊登了近年来学术集刊中有关国际关系史研究的论文目录,本辑继续刊登,以方便同仁检索利用。本综目按地域来划分,连同国际关系理论、史料选编、学术动态和书评等专题,共分九大部分。每部分按内容多少再分细目。每条书目收入论文名、作者、集刊名、集刊期号、起止页码等内容。本目录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重点项目(SZ201010028010)、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BaLS054):《国际关系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一期)阶段性成果。需要说明的是,本目录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国际关系史档案整理小组'集体合作的结果。小组指导老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姚百慧在选题确定、资料查找、目录分类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小组成员狄安略、李云霄、余薇、艾荣荣、孙梦婕、赵媛媛参加了整理工作。外交学院的聂文娟老师协助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内容进行了分类;中国政法大学的杨玉圣教授对学术集刊目录的整理对本目录的制作起到很大帮助作用,在此,一并致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录 关系史 学术 国际 集刊
原文传递
“胜利”计划——战时美国的综合性战略计划
7
作者 耿志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7年第2期50-63,共14页
美国军方于1941年9月完成的'胜利'计划,其不仅仅是一份关于美国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后勤或动员方面的总体规划,还是一份对于战时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手段和方式进行界定和阐述的综合性文件,涵盖了政治、经济、... 美国军方于1941年9月完成的'胜利'计划,其不仅仅是一份关于美国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后勤或动员方面的总体规划,还是一份对于战时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手段和方式进行界定和阐述的综合性文件,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胜利'计划不断地得到调整修改。尽管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但该计划成为了美国战时综合性的战略指导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计划 阿尔伯特·魏德迈 美国战时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文传递
中俄关系——从“同盟”崩溃到谋求新型国际关系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殷志强(译) 崔金柱(译)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6年第1期2-33,共32页
前言何谓'同盟'?国际法学会所编《国际关系法辞典》第二版(三省堂,2005年)曾做出如此定义:'同盟是国家之间安全保障合作的约定,或者说是为达此目的之制度'(土山实男执笔)。其他的词典中大体也做出了诸如此类的定义。
关键词 核武器问题 美日 华核 多边核力量 聂荣臻 双城子 空间技术领域 中苏同盟 苏共中央 苏方
原文传递
编者按
9
作者 徐蓝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6年第1期1-1,共1页
为促进国际关系研究学者之深入学术交流,在中日学者的提议下,设立了国际关系史工作坊。工作坊第1期、第2期活动由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分别于2013年9月和2014年11月在中国首都北京召开。2015年12月,第3期工作坊由日本京都产业... 为促进国际关系研究学者之深入学术交流,在中日学者的提议下,设立了国际关系史工作坊。工作坊第1期、第2期活动由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分别于2013年9月和2014年11月在中国首都北京召开。2015年12月,第3期工作坊由日本京都产业大学承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方法 王立新 法兰克 非殖民化 兰克学派 我不知道 还给我 外交文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 投资场所
原文传递
在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2019年年会上的致辞
10
作者 胡德坤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20年第1期65-67,共3页
尊敬的于文秀副校长、尊敬的李凤飞理事长、尊敬的徐蓝会长,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由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主办,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共同承办的"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2... 尊敬的于文秀副校长、尊敬的李凤飞理事长、尊敬的徐蓝会长,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由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主办,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共同承办的"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2019年年会",今天在黑龙江大学开幕了。我代表中国二战史研究会向黑龙江大学等承办单位和所有为会议服务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与会的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 黑龙江大学 副校长 二战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 尊敬
原文传递
1960-1962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老挝局势的评估和预测
11
作者 温荣刚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9年第1期49-65,共17页
在1960—1962年的老挝危机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针对老挝的局势发展情况提交了一系列评估报告。这些评估文件主要介绍老挝内部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情况,预测老挝未来的政局走向。事实证明,中情局所提交的这些情报评估文件的内容... 在1960—1962年的老挝危机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针对老挝的局势发展情况提交了一系列评估报告。这些评估文件主要介绍老挝内部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情况,预测老挝未来的政局走向。事实证明,中情局所提交的这些情报评估文件的内容与老挝局势发展的事实存在一定偏差,与当时美国政府的政策方向也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情报局 老挝 美国外交
原文传递
战争信息署档案选译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可攀 魏煜星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7年第1期124-153,共30页
一、战争信息署的组织结构~①作者:小莱斯特·G·霍克金斯(Lester G.Hawkins,Jr),乔治·S·费迪(George S.Fettee)(一)除非战争和因战争而生的美国政策出现无法预测的进展,否则我们不可能在和平来临前对战争信息署做出... 一、战争信息署的组织结构~①作者:小莱斯特·G·霍克金斯(Lester G.Hawkins,Jr),乔治·S·费迪(George S.Fettee)(一)除非战争和因战争而生的美国政策出现无法预测的进展,否则我们不可能在和平来临前对战争信息署做出近乎完整的评价。那时权威的研究报告将不得不将管理战争信息的历史当作整个美国战争管理进展的一部分进行研究。不过,要超越这种一般意义上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战 委员会
原文传递
有限的霸权:一战后美国在中东的石油扩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时雨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20年第2期80-105,共26页
早在20世纪初,中东地区就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其中,英国的英波石油公司与土耳其石油公司作为当时的石油巨头,抢占了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石油租让权。截至一战结束时,英国几乎垄断了中东地区所有的石油资源... 早在20世纪初,中东地区就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其中,英国的英波石油公司与土耳其石油公司作为当时的石油巨头,抢占了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石油租让权。截至一战结束时,英国几乎垄断了中东地区所有的石油资源。一战结束后,美国迫于本国石油资源可能枯竭的压力,尝试打着“门户开放”与“商业机会均等”的旗号,支持本国资本积极进军中东的石油市场,却在初期遭到英国方面的强大阻力。此后,美英双方为了中东地区的石油权益展开多次博弈:经过多年的外交磋商,美英各方终于在1928年7月签署关于中东地区石油开发的《红线协定》,美国历经多年成功在中东确立自己的石油权力。一战后美国在中东的石油扩张,是一种有限的霸权,是以开拓海外市场为主要目的的“经济帝国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美英关系 中东石油 门户开放 《红线协定》
原文传递
稿约
14
作者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9年第1期421-421,共1页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是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出版的学术辑刊,每年2—3辑。本辑刊旨在为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设有专题研究、二战史研究、中外关系研究、美国外交研究、宣传与公共...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是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出版的学术辑刊,每年2—3辑。本辑刊旨在为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设有专题研究、二战史研究、中外关系研究、美国外交研究、宣传与公共外交史、法国与冷战、研究生论坛、档案文献、学术动态、书评等栏目,欢迎学界同行赐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际关系史 编辑部
原文传递
事实还是谎言?——读艾伦·阿克塞尔罗德著《兜售世界大战:美国宣传的兴起》
15
作者 王一哲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6年第2期201-209,共9页
本书是关于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机构——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 Information)的概论性著作。作者将美国对一战的宣传比作一种商业推销,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美国宣传史,为我们理解一战时期的美... 本书是关于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机构——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 Information)的概论性著作。作者将美国对一战的宣传比作一种商业推销,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美国宣传史,为我们理解一战时期的美国社会和威尔逊思想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一、本书的主要内容与作者的主要观点本书主要探讨了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的创立和各机构的基本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作者 运行机制 宣传 时期 宣传机构 委员会
原文传递
法国与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档案选编
16
作者 刘京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4年第2期302-318,共17页
硕士期间我的研究对象是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历史。该委员会是第一个处理原子能问题的专门机构,于1946年1月设立。但由于美苏冷战斗争及各自提出的针锋相对的原子能方案,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几乎未能取得任何实质结果,不得不在1952年1... 硕士期间我的研究对象是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历史。该委员会是第一个处理原子能问题的专门机构,于1946年1月设立。但由于美苏冷战斗争及各自提出的针锋相对的原子能方案,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几乎未能取得任何实质结果,不得不在1952年1月遭遇解散的命运。近读加迪斯的《冷战》一书,其中引到一句追问:'意义在哪里?'~①这恰恰也是我思考硕士期间选题乃至生活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而编译几段极为零散的档案资料,进一步让我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无论美苏在战后初期规划如何,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见证的是美苏从合作走向冲突的历史,这种历史也带来该机构彻底的失败。而正由于它的乏善可陈,因而也就遭到学术界的忽视。作为当时的美苏,怀着可以合作的期待共同缔造了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毫无疑问这对它们是有意义的。但作为后来的观察者,却选择一个失败机构的历史去研究,就要为自己辩驳了。其实,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本身虽未能取得什么成果,但研究它为什么得以如此,实为观察美苏冷战及当时大国关系的一个有用平台。该委员会提出的种种建议方案,为后来美苏核谈判提供了直接的借鉴,并部分促成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建立。即便没有这些,作为个人人生中的一段阅历,对它的研究已成为我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它所记载的,不仅有我学习历史和语言的经历,还有我对人生和世界的观察与体悟。本选编就是把这种体悟的一部分呈现给大家。~①法国是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成员国之一,和其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加拿大一起,六国构成了该委员会的常任成员国。本档案选编共从《法国外交档案》(Documents Diplomatiques Francais,DDF)选择10件档案加以翻译,主要涉及法国对美国国际管制原子能政策的出台、美苏在原子能委员会的斗争的反应与认识。毫无疑问,这些档案是非常零散的,尚不足以拼凑出法国自身的政策决定经过及大国围绕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斗争历程,但作为史料积累,仍可在部分上补充、修正我们对相关历史的认识。翻译工作像是伴娘,整理资料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这种静悄悄的后台工作,也许只有积累多了才会得到重视。但无论何时,伴娘还是要有的,嫁衣也是要做的。档案前的编号为编译者所加。注释内容,标有'——原注'为原档所有,其他为编译者后加,以期能帮助理解档案正文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苏 委员会 历史 档案 原子能
原文传递
“亲密的敌人”:《英国的德国形象:钦佩、敌对和矛盾(1860—1914)》评介
17
作者 梁啸天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22年第2期307-317,共11页
一战前的英德关系是国际关系史研究的重中之重,它对于探讨战争罪责问题和欧洲一体化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英德关系史研究往往将视线聚焦在政治层面,着力考察两国的外交政策和军事冲突。澳大利亚历史学者理查德·斯库利于201... 一战前的英德关系是国际关系史研究的重中之重,它对于探讨战争罪责问题和欧洲一体化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英德关系史研究往往将视线聚焦在政治层面,着力考察两国的外交政策和军事冲突。澳大利亚历史学者理查德·斯库利于2012年出版的著作《英国的德国形象:钦佩、敌对和矛盾(1860—1914)》^(①)(以下简称《英国的德国形象》)跳出了传统的国际关系史书写框架,从文化史的角度考察这一时期的英德关系。这本书对史料的挖掘和关注的主题都为日后的国际关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史 历史学者 军事冲突 英德关系 德国形象 政治层面 澳大利亚
原文传递
美国史学史佳作、外交史学者必备——评曲升《美国外交史学转型研究(1970—2018)》
18
作者 翟韬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20年第2期312-319,共8页
曲升教授最新著作《美国外交史学转型研究(1970-2018)》于2019年出版,是国内美国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以美国外交史学转型为研究主题,系统地追溯了“新外交史学”(转型后的外交史学)在传统范式中的源头(第一、第二章),考察了学科... 曲升教授最新著作《美国外交史学转型研究(1970-2018)》于2019年出版,是国内美国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以美国外交史学转型为研究主题,系统地追溯了“新外交史学”(转型后的外交史学)在传统范式中的源头(第一、第二章),考察了学科转型的条件和动因——新社会史方法、国际关系理论的冲击和学术制度的准备(第三、第四、第五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史学转型 新社会史 美国史研究 外交史 美国外交史学 学科转型 传统范式
原文传递
“自助互助”与“行动自由”:从北约的形成看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悖论
19
作者 陆宏谋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20年第2期106-129,共24页
杜鲁门当局决定构建北大西洋安全体系时,面临的首要障碍是美国在和平时期不与美洲以外的国家结盟的传统。为此,参议员阿瑟·范登堡协助形成了《范登堡决议案》,为美欧结盟解除了束缚。但“松绑”是有条件的,决议案设置了“自助互助... 杜鲁门当局决定构建北大西洋安全体系时,面临的首要障碍是美国在和平时期不与美洲以外的国家结盟的传统。为此,参议员阿瑟·范登堡协助形成了《范登堡决议案》,为美欧结盟解除了束缚。但“松绑”是有条件的,决议案设置了“自助互助”与“行动自由”两项原则,以保证美国不会为西欧的安全承担过分的义务,且不会自动卷入他国的战争。这两项原则最终也体现在了《北大西洋公约》的核心条款中。两项原则所体现的美国对待条约义务的态度,对于观察特朗普当局的外交政策,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登堡决议案》 “自助互助” “行动自由” 《北大西洋公约》
原文传递
略论民国时期北京使馆区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潜虞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4年第2期140-157,共18页
北京使馆区在民国时期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1—1941年),在这一阶段《辛丑条约》仍然是北京使馆区存在的法律基础,列强驻华使馆成立了管理使馆界事务公署,统一管理使馆区的公共事务。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抗战爆... 北京使馆区在民国时期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1—1941年),在这一阶段《辛丑条约》仍然是北京使馆区存在的法律基础,列强驻华使馆成立了管理使馆界事务公署,统一管理使馆区的公共事务。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抗战爆发后建立的华北傀儡政权对此情况均予以承认。第二阶段(1941—1945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北京使馆区并控制了管理使馆界事务公署。1943年,日本又将北京使馆区'交还'给中国,而实际上使馆区仍为日军所控制。第三阶段(1945—1949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成立了接收租界及北平使馆界官有资产、官有义务债务清理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关的接收办法,北京使馆区被正式收回,但接收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驻华使馆 不平等条约 修约外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