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武汉仲裁》

作品数192被引量58H指数3
  • 曾用名 商事仲裁
  • 主办单位武汉仲裁委员会(武汉国际仲裁中心);湖北省法学会仲裁法研究会
  • 出版周期半年刊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约稿启事
1
作者 《武汉仲裁》 2014年第1期96-96,共1页
《商事仲裁》是一份刊载仲裁理论与实践问题文章的专业公开出版物,包括专论、仲裁实务、思考与争鸣、仲裁论坛、域外撷英、仲裁员手记、英文特稿和书评等栏目。《商事仲裁》提倡通过理论研究解决仲裁实践中的问题,提倡和尊重有见地的观... 《商事仲裁》是一份刊载仲裁理论与实践问题文章的专业公开出版物,包括专论、仲裁实务、思考与争鸣、仲裁论坛、域外撷英、仲裁员手记、英文特稿和书评等栏目。《商事仲裁》提倡通过理论研究解决仲裁实践中的问题,提倡和尊重有见地的观点和争鸣。文章的题材可以不局限于研究仲裁方面的问题。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一、来稿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缜密,材料翔实,行文简洁流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约稿 商事 问题 特稿 仲裁 文章
原文传递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被引量:2
2
作者 《武汉仲裁》 2019年第1期155-166,共12页
(中办发[2018]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各大单位、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关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见》已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 (中办发[2018]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各大单位、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关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见》已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裁公信力 仲裁制度 《关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原文传递
仲裁协议形式要件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影响——以《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2006年修订为基础
3
作者 韩欢欢 《武汉仲裁》 2011年第1期27-34,共8页
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基础,作为一种特殊的契约,国际立法和各国国内法都对其形式作了一定的限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仲裁协议形式创立新的标准成为必然要求。2006年,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通过了修正案,对《国际商事示范法》第7... 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基础,作为一种特殊的契约,国际立法和各国国内法都对其形式作了一定的限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仲裁协议形式创立新的标准成为必然要求。2006年,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通过了修正案,对《国际商事示范法》第7条'仲裁协议的定义和形式'进行了修改,重新解释了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的含义,甚至放弃了对其书面形式的要求,反映了国际商事仲裁晚近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也扩大了对书面形式的理解,但是与《示范法》仍有差异,我国应适应社会的需求,进一步放宽对仲裁协议的形式要求,促进仲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裁协议 书面形式 示范法
原文传递
商事仲裁中涉外因素之初探
4
作者 李章波 张如利 《武汉仲裁》 2009年第1期27-33,共7页
当今世界'全球化'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趋势,这促使国际民商交往进一步频繁,从而带来了新的更为复杂的国际私法问题,这也为我国在涉外民商事立法、司法及仲裁实践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结合国际私法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认为对涉... 当今世界'全球化'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趋势,这促使国际民商交往进一步频繁,从而带来了新的更为复杂的国际私法问题,这也为我国在涉外民商事立法、司法及仲裁实践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结合国际私法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认为对涉外因素的概念应作扩大性的解释,在商事仲裁的实践当中,应把当事人为外商投资企业及港澳台企业的仲裁案件作为具有涉外因素的案件进行处理,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亦应尽快出台司法解释对涉外案件作出明确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民事关系 涉外因素 最密切联系原则 外商投资企业
原文传递
当事人身份是否适格等重大问题的忽略与后果
5
作者 黄雁明 《武汉仲裁》 2010年第1期63-79,共17页
因某协议的争议,一方两次提请仲裁。次案仲裁员发现,首案中被申请人系非适格的主体,从受理案件到结案历经18个月,仲裁员未意识到此问题的存在;当事人尤其是被申请人自己及其律师,始终没有觉察此问题;机构内接触案卷的有关专业人士,在审... 因某协议的争议,一方两次提请仲裁。次案仲裁员发现,首案中被申请人系非适格的主体,从受理案件到结案历经18个月,仲裁员未意识到此问题的存在;当事人尤其是被申请人自己及其律师,始终没有觉察此问题;机构内接触案卷的有关专业人士,在审核裁决书时也忽略了这一重要问题。此外,被申请人也没有善用时效的问题作抗辩。在次案中,仲裁员意识到,点明这一必须应对的问题,可能动摇首案裁决的效力,虽然这并非次案仲裁员的本意,但也爱莫能助。另外,本文也简单涉及一事不再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适格 丧失时效 一事不再理
原文传递
仲裁的最低正当程序简析
6
作者 李庆明 《武汉仲裁》 2006年第1期16-21,共6页
仲裁程序在越来越精细、制度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染上程序繁琐的弊病——'仲裁诉讼化',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仲裁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引进仲裁的最低正当程序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仲裁的最低正当程序意味着仲裁庭应该遵守... 仲裁程序在越来越精细、制度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染上程序繁琐的弊病——'仲裁诉讼化',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仲裁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引进仲裁的最低正当程序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仲裁的最低正当程序意味着仲裁庭应该遵守最低的程序要求,同时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仲裁。这样,可以平衡仲裁的公正性与效率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裁 效率 最低正当程序
原文传递
关于新加坡国际仲裁的对话 被引量:1
7
作者 葛黄斌 邹鲲 《武汉仲裁》 2013年第1期87-93,共7页
邹:葛总监,您好。认真拜读了您《中国企业境外仲裁的优选平台—新加坡国际仲裁地》一文,我对新加坡仲裁制度终于略知一二。相比大陆的仲裁法及相应规定以及内地的仲裁规则,新加坡仲裁制度存在太多不同甚至让人不解之处。葛:新加坡仲裁... 邹:葛总监,您好。认真拜读了您《中国企业境外仲裁的优选平台—新加坡国际仲裁地》一文,我对新加坡仲裁制度终于略知一二。相比大陆的仲裁法及相应规定以及内地的仲裁规则,新加坡仲裁制度存在太多不同甚至让人不解之处。葛:新加坡仲裁制度成熟健全,广泛采纳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及其仲裁规则,易于各国当事人和仲裁从业人员把握操作。近年伦敦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新加坡仲裁地名列亚洲首选、位居世界三甲。中国企业在遇到境外纠纷时,可以结合中国国情和商业谈判优势,充分运用新加坡仲裁特有的解纷理念和仲裁文化,利用新加坡仲裁地的中立性和国际开放性,便捷有效地解决涉外合同分歧和债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制度 规则 解纷 仲裁 企业 新加坡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内地与台湾地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 被引量:1
8
作者 宋连斌 《武汉仲裁》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内地与台湾地区有关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规定,有分歧也有共性。从两岸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实践看,其局限性逐渐显露。为更好地运用仲裁手段调整两岸经贸关系,两岸应有意识地借鉴《纽约公约》的实体内容及内地与香港特别... 中国内地与台湾地区有关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规定,有分歧也有共性。从两岸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实践看,其局限性逐渐显露。为更好地运用仲裁手段调整两岸经贸关系,两岸应有意识地借鉴《纽约公约》的实体内容及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使两岸相互认可与执行仲裁裁决的制度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裁裁决 认可与执行 两岸关系
原文传递
紧急仲裁员程序的本土化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建华 《武汉仲裁》 2016年第1期34-43,共10页
紧急仲裁员程序为国际商事仲裁中涉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需要有效及时的保护。美国、瑞典、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相关制度,而我国对此尚存制度空白。但我国具有逐步丰富的理论支撑,可供借鉴的制度资源以及司法实践也对填... 紧急仲裁员程序为国际商事仲裁中涉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需要有效及时的保护。美国、瑞典、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相关制度,而我国对此尚存制度空白。但我国具有逐步丰富的理论支撑,可供借鉴的制度资源以及司法实践也对填补权利保护的漏洞提出了现实要求。同时,构建紧急仲裁员程序需要具备宪法学、诉讼法学和法哲学上的理论根基,并具有实现程序正义和经济效益的价值。为此,可从紧急仲裁员的定义、资格、指定、权力、义务、责任、刑事责任以及紧急性临时保全措施裁令的作出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商事仲裁 紧急仲裁员 程序正义
原文传递
浅析新《保险法》第17条之明确说明义务
10
作者 葛振桦 《武汉仲裁》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新《保险法》第17条明确了保险公司关于说明义务在形式和实质内容上的履行方式。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 新《保险法》第17条明确了保险公司关于说明义务在形式和实质内容上的履行方式。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因此,明确说明义务的正确履行是保险公司需要应对的新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保险法》 免责条款 投保单 明确说明义务
原文传递
商事仲裁机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路径之探析——以非营利性法人的机构定性为分析框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毅 《武汉仲裁》 2019年第1期56-74,共19页
科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是商事仲裁机构健康运转的重要内容。就商事仲裁机构而言,在法律框架内合理的治理结构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意味着公信力的提升。商事仲裁机构作为非营利法人,在内部治理结构上应体现一定的特殊性,按照决策权、执行权... 科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是商事仲裁机构健康运转的重要内容。就商事仲裁机构而言,在法律框架内合理的治理结构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意味着公信力的提升。商事仲裁机构作为非营利法人,在内部治理结构上应体现一定的特殊性,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有效制衡的、权责对等的原则来设计。完善商事仲裁机构内部治理机构,应修改和完善仲裁委员会的章程示范文本,探索仲裁委员会与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相互分离,健全仲裁机构内部监督机制和推进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事仲裁机构 治理结构 非营利法人 公信力
原文传递
纠纷发生后仲裁协议达成的终点确定及其效力
12
作者 孙瑞玺 《武汉仲裁》 2010年第1期42-46,共5页
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是事后达成仲裁协议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又包括两种情况:事先无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而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和事先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而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如何确定纠纷发生后仲裁协议达成... 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是事后达成仲裁协议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又包括两种情况:事先无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而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和事先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而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如何确定纠纷发生后仲裁协议达成的起点和终点,特别是终点的确定问题,在仲裁实务中存在争议。笔者认为,纠纷发生后仲裁协议可以在仲裁裁决作出前的任意之日达成,并区分不同情形,证成其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 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达成的终点确定
原文传递
刚柔并济,合作共赢——证券行政执法中的和解制度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升义 《武汉仲裁》 2014年第1期13-20,共8页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提高监管效率成为中国证监会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分析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相关立法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引进证券行政执法和解制度的建议与构想。
关键词 证券执法和解 比较 立法
原文传递
仲裁案外人的权利保护和救济
14
作者 唐云峰 《武汉仲裁》 2012年第1期40-47,共8页
仲裁案外人权利的保护和救济是当前仲裁需要研究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相关典型案例,对仲裁当事人侵害案外人合法权益的成因、案外人权利保护和救济的法律困境进行了具体分析,设计了相应的路径,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 仲裁案外人 权利保护 损害救济 法律制裁
原文传递
论我国《仲裁法》中“仲裁地”的概念
15
作者 徐伟功 赖宛仪 《武汉仲裁》 2022年第1期3-25,共23页
我国1995年《仲裁法》没有明确规定仲裁地的概念,引发了仲裁裁决国籍的认定混乱、对境外仲裁机构在我国作出仲裁裁决司法监督缺失、阻碍在线仲裁发展等问题。仲裁地的缺失不仅影响仲裁的法律适用,而且影响仲裁的司法监督以及承认与执行... 我国1995年《仲裁法》没有明确规定仲裁地的概念,引发了仲裁裁决国籍的认定混乱、对境外仲裁机构在我国作出仲裁裁决司法监督缺失、阻碍在线仲裁发展等问题。仲裁地的缺失不仅影响仲裁的法律适用,而且影响仲裁的司法监督以及承认与执行问题。我国《仲裁法》确立仲裁地的概念,有利于境外仲裁机构在我国开展仲裁业务、解决我国仲裁裁决国籍认定上的实践以及我国打造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我国《仲裁法》今后的修改应明确仲裁地的认定方法、明确“仲裁地”与“庭审地”的区别、确立仲裁地作为仲裁裁决国籍的认定标准以及明确仲裁地法院行使仲裁裁决的撤销权。如此才能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法律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裁地 仲裁的法律适用 仲裁裁决的国籍 仲裁机构所在地
原文传递
论租约仲裁条款并人提单的条件及法律效力 被引量:3
16
作者 钱程 《武汉仲裁》 2009年第1期7-12,共6页
本文将参考国际公约、借鉴主要贸易航运国家的立法和实践,就租约仲裁条款并入提单的有效条件、仲裁条款对提单持有人的效力等问题进行探讨。同时,结合我国的现行立法和海事司法实践进行分析,建议我国通过立法明确租约仲裁条款并入提单... 本文将参考国际公约、借鉴主要贸易航运国家的立法和实践,就租约仲裁条款并入提单的有效条件、仲裁条款对提单持有人的效力等问题进行探讨。同时,结合我国的现行立法和海事司法实践进行分析,建议我国通过立法明确租约仲裁条款并入提单的条件,并肯定有效并入的仲裁条款对提单持有人的法律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入条款 提单 仲裁条款 租约
原文传递
仲裁机构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潇祥 《武汉仲裁》 2019年第1期107-120,共14页
将仲裁引入基层社会治理,使基层纠纷得由民间法律组织裁决,是党和国家为仲裁事业发展谋划的新思路,也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仲裁机构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着专业化、法治化的优势,但也存在认知度低、远离基层、主动性弱等不足。... 将仲裁引入基层社会治理,使基层纠纷得由民间法律组织裁决,是党和国家为仲裁事业发展谋划的新思路,也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仲裁机构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着专业化、法治化的优势,但也存在认知度低、远离基层、主动性弱等不足。本文主要立足新的形势需要,从我国现实出发,对仲裁机构参与基层治理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吸收国外经验,对现行仲裁法律制度和组织架构提出了一些改进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仲裁机构 纠纷解决 法治
原文传递
拉丁美洲的仲裁
18
作者 何远展 玛丽·海伦·穆拉 《武汉仲裁》 2009年第1期88-93,共6页
一、导言20世纪90年代,在历经对国际仲裁100多年的抵制和敌意之后,拉丁美洲国家迅速地开始批准有关国际商事仲裁以及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现在,所有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参加了1958年《联合国关于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 一、导言20世纪90年代,在历经对国际仲裁100多年的抵制和敌意之后,拉丁美洲国家迅速地开始批准有关国际商事仲裁以及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现在,所有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参加了1958年《联合国关于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纽约仲裁公约》)和《美洲国际商事仲裁公约》(《巴拿马公约》)。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签署了《关于解决各国与其他国家国民之间投资争端的国际公约》(ICSID公约)。~①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或者修改了过去的仲裁法,或者通过了反映现代国际标准的新的仲裁法,把仲裁确认为一种合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拉丁美洲 国家 商事 仲裁 公约
原文传递
地方仲裁机构如何管理涉外仲裁
19
作者 李登华 《武汉仲裁》 2006年第1期64-69,共6页
地方仲裁机构如何管理涉外仲裁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在阐述了地方仲裁机构发展国际和涉外仲裁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从介绍武汉仲裁委员会国际仲裁院成立以来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入手,就地方仲... 地方仲裁机构如何管理涉外仲裁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在阐述了地方仲裁机构发展国际和涉外仲裁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从介绍武汉仲裁委员会国际仲裁院成立以来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入手,就地方仲裁机构如何管理涉外仲裁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仲裁机构 管理 涉外仲裁
原文传递
约稿启事
20
作者 《武汉仲裁》 2016年第1期170-170,共1页
《商事仲裁》是一份刊载仲裁理论与实践问题文章的专业公开出版物,包括专论、仲裁实务、思考与争鸣、仲裁论坛、域外撷英、仲裁员手记、英文特稿和书评等栏目。《商事仲裁》提倡通过理论研究解决仲裁实践中的问题,提倡和尊重有见地的观... 《商事仲裁》是一份刊载仲裁理论与实践问题文章的专业公开出版物,包括专论、仲裁实务、思考与争鸣、仲裁论坛、域外撷英、仲裁员手记、英文特稿和书评等栏目。《商事仲裁》提倡通过理论研究解决仲裁实践中的问题,提倡和尊重有见地的观点和争鸣。文章的题材可以不局限于研究仲裁方面的问题。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一、来稿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缜密,材料翔实,行文简洁流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约稿 商事 问题 特稿 仲裁 文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