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作品数130被引量35H指数3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版周期半年刊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打工诗歌在英语世界的研究、翻译与新闻报道
1
作者 罗斌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107-112,155,共7页
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文学现象,打工诗歌近年来引起国内文学界和评论界广泛关注和讨论,不仅如此,打工诗歌也逐渐引起国际学术界和文学评论界的关注。本研究将综述目前英语世界有关打工诗歌的学术研究、打工诗歌的翻译及有关... 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文学现象,打工诗歌近年来引起国内文学界和评论界广泛关注和讨论,不仅如此,打工诗歌也逐渐引起国际学术界和文学评论界的关注。本研究将综述目前英语世界有关打工诗歌的学术研究、打工诗歌的翻译及有关打工诗歌的媒体报道,旨在梳理出打工诗歌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情况。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国内打工诗歌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工诗歌 打工诗歌研究 打工诗歌翻译 新闻报道
原文传递
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 被引量:4
2
作者 曹顺庆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1-19,158,共20页
'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的确立,是从比较文学学科领域的现状、文学发展的历史实践以及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拓展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的。比较文学变异学将比较文学的跨越性和文学性作为自己的研究支点,它通过研究不同... '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的确立,是从比较文学学科领域的现状、文学发展的历史实践以及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拓展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的。比较文学变异学将比较文学的跨越性和文学性作为自己的研究支点,它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学现象交流的变异状态,以及研究没有事实关系的文学现象之间在同一个范畴上存在的文学表达上的异质性和变异性,来探究文学现象差异与变异的内在规律性所在。比较文学变异学,是中国比较文学在基本观念层面上一个革命性的变革,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将对全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变异学 异质性 变异性 话语建构
原文传递
“糟糕的好趣味”——论诗人贝奇曼的建筑审美
3
作者 陈敏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50-54,110,共6页
在通过文学作品为保护建筑文化遗产而出力的作家中,英国桂冠诗人约翰·贝奇曼(1906-1984)是一位典范。其钟爱的教堂建筑就占据其作品(包括诗歌及散文)主题的大部分,也正是他游走各地教堂的文学产出。而他作品中体现的建筑审美旨趣... 在通过文学作品为保护建筑文化遗产而出力的作家中,英国桂冠诗人约翰·贝奇曼(1906-1984)是一位典范。其钟爱的教堂建筑就占据其作品(包括诗歌及散文)主题的大部分,也正是他游走各地教堂的文学产出。而他作品中体现的建筑审美旨趣与其同时代崛起的去繁就简的现代主义建筑风尚往往相抵触。本文认为,贝奇曼不以一时兴盛的美丑观论英雄,表面上与现代主义背道而行,实际上在维护英国国教的基础上消解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体现了对英国文化共同体的全局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贝奇曼 建筑 英国特性 英国国教 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中国参与的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文学关系和多元文化对话
4
作者 龙瀛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137-144,152,共9页
国际文学关系是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伴随着文化地位的提高,人们倍加关注文学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的作用问题。将凭借文学进行文化对话或者交流的活动置于全球化的进程中考察我们会发现,在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其... 国际文学关系是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伴随着文化地位的提高,人们倍加关注文学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的作用问题。将凭借文学进行文化对话或者交流的活动置于全球化的进程中考察我们会发现,在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其文学囿于主客观的原因,对全球化的进程本身所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如今,在中国和平发展的背景下,在中国比过去更主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的背景下,对中国而言的借助文学而进行的文化对话更具有了可挖掘的新的特点。中国的文明对话应该是一种包含了自我意识但却具有更加宏阔意识的对话,这种更加宏阔的意识和今天全球化进程中倡导的人类意识、全球意识不谋而合,将这样的观念运用于中国的文学创作和中国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中,也会进一步促进中国参与到有中国理想的全球化的进程中,这不仅有助于中国也将有助于世界和全球化进程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全球化进程 多元文化 对话
原文传递
劳伦斯文学与普拉斯诗歌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丁礼明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127-132,151,共7页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自白派诗人的代表,她与艾米莉·迪金森和伊丽莎白·毕肖普并称为美国近代文学史上三位最重要的女诗人。长期以来,研究普拉斯诗歌的国内外学者都过于看重她与诗坛情侣英国诗人特德·...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自白派诗人的代表,她与艾米莉·迪金森和伊丽莎白·毕肖普并称为美国近代文学史上三位最重要的女诗人。长期以来,研究普拉斯诗歌的国内外学者都过于看重她与诗坛情侣英国诗人特德·休斯在诗歌内涵上的互文关系,却很少有人关注她与英国作家劳伦斯的诗歌渊源。事实上,劳伦斯的小说和诗歌对普拉斯在诗歌创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她的诗歌意象群布置、象征主义观点的运用上,还表现在普拉斯的诗歌主题选择以及诗歌语言的文字编排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白派诗人 作家劳伦斯 诗歌渊源 诗歌创作
原文传递
理雅各对朱熹《诗集传》定为“淫诗”的接受与批评
6
作者 龚垚娟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20年第2期21-25,86-87,共7页
将理雅各《诗经》翻译置于经学传统之下,势必要追问依归汉学还是宋学的问题。若是出汉入宋,理雅各对朱熹的观点接受如何。本文以《诗集传》定为“淫诗”的诗篇为例,比对理雅各与朱熹对诗主旨的解读,发现理雅各不求言外之意,无意道德训诫... 将理雅各《诗经》翻译置于经学传统之下,势必要追问依归汉学还是宋学的问题。若是出汉入宋,理雅各对朱熹的观点接受如何。本文以《诗集传》定为“淫诗”的诗篇为例,比对理雅各与朱熹对诗主旨的解读,发现理雅各不求言外之意,无意道德训诫,更倾向于接受朱熹的自然、紧贴文本字面意思的解读,对溢出言外的说法多持批评态度,转而寻求更多元的解释,如友谊、信任。理雅各对朱熹观点的接受与批评源于译者的身份,所接受的训练以及信奉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雅各 朱熹 淫诗 接受 译者身份
原文传递
《白雪公主》的后现代叙事艺术
7
作者 孙慧 张瑞瑞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60-64,148,共6页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堪称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作家巧妙运用了后现代主义叙事艺术,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混乱不堪的美国社会及人们无所适从的精神困境。本文依托后经典叙事理论,试图从小说的独特叙事结构、多元的叙事视角与非线...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堪称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作家巧妙运用了后现代主义叙事艺术,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混乱不堪的美国社会及人们无所适从的精神困境。本文依托后经典叙事理论,试图从小说的独特叙事结构、多元的叙事视角与非线形的叙事话语等方面,探究小说的叙事艺术,希冀引发学界对当下置身于后现代境遇中个体的关注,同时也启发我们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 后经典叙事 后现代
原文传递
科幻视域下的身份建构问题——以《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为例
8
作者 许珂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20年第2期61-66,88,共7页
安吉拉·卡特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中最具独创性的女作家之一,其于1972年出版的第六部长篇小说《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集中体现了卡特写作的独创性和前瞻性。在该小说中,安吉拉·卡特将科幻、神话、东方哲学、女性立场和现实... 安吉拉·卡特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中最具独创性的女作家之一,其于1972年出版的第六部长篇小说《霍夫曼博士的魔鬼欲望机器》集中体现了卡特写作的独创性和前瞻性。在该小说中,安吉拉·卡特将科幻、神话、东方哲学、女性立场和现实批判等元素充分融为一体,以主人公德赛得里奥的几段奇幻游历为主线,展示了一个个理性与感性、科幻与现实并存的二元对立场景,而对自我主体性的追问又串联起了小说中的两次“献祭”。借助这部小说,卡特想要探讨的是当科技日益发展到足以挑战现有政治秩序时、当科技足以成为统治人的力量时,我们应当如何确立自我主体性、实现自我建构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科幻小说 主体性 身份建构 神话
原文传递
张炜的时代误诊病例——论《艾约堡秘史》中的荒凉病
9
作者 赵京强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61-70,91,共11页
张炜长篇小说中的许多重要角色都患有一种时代性的精神病症,在《艾约堡秘史》中,张炜名之为“荒凉病”,这可谓一种误诊。淳于宝册跟张炜之前小说中的一系列“守护者”并无质的不同。其实,他们都是热病患者。“荒”源于物质文明的疯长,... 张炜长篇小说中的许多重要角色都患有一种时代性的精神病症,在《艾约堡秘史》中,张炜名之为“荒凉病”,这可谓一种误诊。淳于宝册跟张炜之前小说中的一系列“守护者”并无质的不同。其实,他们都是热病患者。“荒”源于物质文明的疯长,“热”源于不肯退却的抗争与坚守,而“病”正是从二者悖谬的夹缝中滋生和繁衍。医者难自医,对荒凉的世界和冷漠的人群而言,它是病,对身为“病人”的作家而言,它是不可丢弃的良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时代误诊” 《艾约堡秘史》 荒凉病 荒热病
原文传递
“驯化激情,感化理性”:阿兰·布鲁姆论“诗教”艺术
10
作者 梁庆标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59-66,160,共9页
阿兰·布鲁姆可被视为一位'文学教育家',其教育理念与古典政治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即强调古典意识、精英化、知识与人格的整全,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训练、引导与提升,反对过度民主化或对学生的顺从,充满人文关怀与现实色彩。其... 阿兰·布鲁姆可被视为一位'文学教育家',其教育理念与古典政治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即强调古典意识、精英化、知识与人格的整全,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训练、引导与提升,反对过度民主化或对学生的顺从,充满人文关怀与现实色彩。其独特之处在于,将文学即广义的'诗'引入到政治哲学教育过程中,以达到'诗教'的目的,其'文学教育'基本理念大致可以概括为:在驯化激情、培育理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与创造能力,在诗即文学艺术中理解人生与社会,并得以在文学艺术中表达自我,从而避免理性的过度工具化和实用化,实现教育的'诗化'及'教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布鲁姆 人文教育 文学经典 政治哲学
原文传递
主编的话
11
作者 彭青龙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3-4,共2页
在学界同仁的帮助下,《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第一期终于化蛹成蝶,与读者见面了。带着感恩,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在西方由来已久,但时下遭遇逆风,前者被部分国外学者渲染成'死亡'学科,后者陷入'... 在学界同仁的帮助下,《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第一期终于化蛹成蝶,与读者见面了。带着感恩,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在西方由来已久,但时下遭遇逆风,前者被部分国外学者渲染成'死亡'学科,后者陷入'文化泛论'的困境。比较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危机四伏',从法国中心主义的比较文学论调,到美国的'文学性'美学观点,再到'文化转向'和'学科之死'的纷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研究 比较文学
原文传递
评贾平凹的《带灯》及其他
12
作者 陈众议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23-30,151,共9页
贾平凹的《带灯》是一部写给未来的小说,尽管它所蕴含的精神是显性的;同时,它又是一曲理想主义的挽歌,因为它所唱响的未来之歌是悲观的。这在新旧全球化时代交替、中国逐渐进入世界舞台中心的当下,不能不说是一种隐性的悖论。而作家的... 贾平凹的《带灯》是一部写给未来的小说,尽管它所蕴含的精神是显性的;同时,它又是一曲理想主义的挽歌,因为它所唱响的未来之歌是悲观的。这在新旧全球化时代交替、中国逐渐进入世界舞台中心的当下,不能不说是一种隐性的悖论。而作家的任务首先是提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灯》 “未来主义” 理想主义
原文传递
一战百年的反思:走向多元取向的世界主义
13
作者 王宁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1-10,145,共11页
在最近这四年里,我们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后,紧接着又开始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七十周年,接下来我们又将在2018年纪念一战结束百年。两次大战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确实也留下了许多使人珍视的宝贵遗产。不少世界... 在最近这四年里,我们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后,紧接着又开始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七十周年,接下来我们又将在2018年纪念一战结束百年。两次大战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确实也留下了许多使人珍视的宝贵遗产。不少世界文学名著对这两次战争都有着栩栩如生的描写。本文主要讨论一战留给我们的遗产。作者认为,尽管中国并未在那场战争中遭受太大的灾难,但我们仍应对当时风行的普遍主义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当我们谈论普遍主义时,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同样重要的现代性这个课题,尤其是中国语境下出现的现代性。诚然,现代性代表的是所有世人的良好愿望和巨大利益,但是由于现代性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条件,因而它也表现为不同的模式。在本文中,作者在反思一战的同时,以中国为例说明现代性是如何从西方引进的,它又是如何按照中国的国情而被重新调整和建构的,因而它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作者试图证明,中国的现代性是一种另类的现代性,它一方面对全球现代性的宏大叙事有所贡献,另一方面又解构了所谓的“单一现代性”或“普遍主义的”现代性的神话。世界主义也是这样,尽管它是一个西方的概念,但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也有着与之平行的因素。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考虑到世界主义的多元发展方向。作者最后基于前人和国际同行的研究,提出了自己建构的新的世界主义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战 普遍主义 现代性 世界主义 多元取向
原文传递
论瓦努阿图殖民时期英语诗歌中文化记忆的反殖民建构
14
作者 段小莉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139-144,163,共7页
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是'一带一路'南线的一个重要地理空间2,但该国生产的英语文学却极少被我国学者关注。本文以文化记忆为研究切入点,以瓦努阿图在殖民时期的英语诗歌为文化样本,企图探究在英法殖民统治时期瓦努阿图土著诗人... 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是'一带一路'南线的一个重要地理空间2,但该国生产的英语文学却极少被我国学者关注。本文以文化记忆为研究切入点,以瓦努阿图在殖民时期的英语诗歌为文化样本,企图探究在英法殖民统治时期瓦努阿图土著诗人对土著民族文化记忆的反殖民建构的思考。研究认为,瓦努阿图殖民时期英语诗歌大致从回忆过去、审视当下和建构未来三个方面建构了土著民族的文化记忆,为建立自我、对抗殖民和走向未来提供了极具系统性的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努阿图 英语诗歌 文化记忆 反殖民主义 “一带一路”文学
原文传递
温特森《时间之间》对莎翁戏剧的当代改写——兼论经典重述与民族文化符号之建构
15
作者 李淑玲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83-90,154,共9页
温特森新作《时间之间》通过结构模仿、语言引用、情节延续、作者评论等创作手法与莎士比亚的戏剧《冬天的故事》形成了互文、元文和超文等多层次的跨文本关系,实现了对莎翁经典的主题回归、情感共鸣和精神传承。同时,小说对原剧的场景... 温特森新作《时间之间》通过结构模仿、语言引用、情节延续、作者评论等创作手法与莎士比亚的戏剧《冬天的故事》形成了互文、元文和超文等多层次的跨文本关系,实现了对莎翁经典的主题回归、情感共鸣和精神传承。同时,小说对原剧的场景、人物、叙事方式进行了陌生化处理,在其空白处展开丰富想象,挖掘行为背后的隐秘心理,探讨困扰现代人的性、生命、种族等道德伦理问题,颇具温特森风格和当代色彩。'莎翁改写'探索并展示了文学经典当代化的新做法和新趋势,对我国在全球化语境下重新审视文学经典、建构具有当代性的民族文化符号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之间》 互文 经典重述 民族文化符号
原文传递
身份焦虑及突围:论米兰·昆德拉对移民身份的超越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宪文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33-37,144,共6页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出现,移民问题日益凸显,身份“认同危机”等问题越来越为人们关注。昆德拉作为一位移民作家,其经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身份认同问题有着深入细致思考的作家。在昆德拉的创作中,身份、认同、回归等是他...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出现,移民问题日益凸显,身份“认同危机”等问题越来越为人们关注。昆德拉作为一位移民作家,其经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身份认同问题有着深入细致思考的作家。在昆德拉的创作中,身份、认同、回归等是他关注的重要话题。回归故土与完全融入移民地的双重不可能,使得昆德拉一直伴随着身份焦虑感,但他试图通过对身份的解构实现超越,并为自己创造一个家园:一是其小说创作通过对“存在”的勘探来超越民族、国家和具体时代社会的身份界定;二是通过构建“大欧洲小说史”来为自己在小说史上确立一个“位置”,以此对抗身份焦虑,获得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身份 认同危机 存在
原文传递
《沉沦》的爱国情感与个人情感之辨——愤世之情与被压迫感的产生
17
作者 傅智伟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39-47,146-147,共10页
不必怀疑郁达夫后来的爱国言论和行为,但他留日时期写作的《沉沦》表达的并非爱国情感,而只是个人的情感。伊藤虎丸的民族屈辱感之说虽然比爱国情感更为接近《沉沦》的事实,但它同样将《沉沦》政治化了,把主人公的情感视为民族情感。《... 不必怀疑郁达夫后来的爱国言论和行为,但他留日时期写作的《沉沦》表达的并非爱国情感,而只是个人的情感。伊藤虎丸的民族屈辱感之说虽然比爱国情感更为接近《沉沦》的事实,但它同样将《沉沦》政治化了,把主人公的情感视为民族情感。《沉沦》表达的毋宁说是属于个人性质的愤世之情和被压迫感。郁达夫视诗人为现世的被压迫者与反抗者,并以这样的诗人自居。这是郁达夫接受《夜宿》中的愤世思想的基础,也是《沉沦》表达的愤世之情的根源所在。主人公被压迫的情况实则是虚拟的,被压迫感出自于他的自我想象。郁达夫对王尔德“生活模仿艺术”的观念的接受是理解《沉沦》主人公的被迫害感的关键,主人公将自我想象为屈原一类的被迫害的诗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自我 唯美主义 爱国情感 民族情感 生活模仿艺术
原文传递
贾平凹的通感——以《老生》为个案
18
作者 陈众议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31-35,151,共6页
一如《山海经》之于古代神话传说,《老生》是对中国近百年历史沧桑的碎片化点厾。二者的主要艺术关联和逻辑交互在于通感;且后者并非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修辞来得以呈现,而是化生为了一种类似于转义的广喻或叙事方法,譬如阴阳胶合、古今会... 一如《山海经》之于古代神话传说,《老生》是对中国近百年历史沧桑的碎片化点厾。二者的主要艺术关联和逻辑交互在于通感;且后者并非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修辞来得以呈现,而是化生为了一种类似于转义的广喻或叙事方法,譬如阴阳胶合、古今会通。这在贾平凹的创作中不是首次出现,却从未自然得如此奇崛,奇崛得这般通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老生》 阴阳胶合 古今会通
原文传递
从互文并置和鲜明意象看《微暗的火》与《福楼拜的鹦鹉》中的后现代文本特征
19
作者 汪丽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100-106,150,共8页
当代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和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福楼拜的鹦鹉》均是后现代主义文本的佳作,自出版以来受到批评家和学者们的青睐与激赏,也由此吸引众多批评家乃至读者的注意从而得到众多不同... 当代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和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福楼拜的鹦鹉》均是后现代主义文本的佳作,自出版以来受到批评家和学者们的青睐与激赏,也由此吸引众多批评家乃至读者的注意从而得到众多不同的解读与阐释。后现代主义是对统一性和连续性历史、宏大叙事和确定性的质疑与挑战,作为一向被奉为后现代文本的圭臬,这两部作品共同体现出了很多相似的后现代文本特征,诸如故事内容上的不确定性,小说形式的戏仿与杂糅,文本的互文并置特点,意蕴深厚的典型意象和时空观的新阐释等。这两部作品都对文本自身进行了解构,直指虚构性的后现代创作模式及其拼贴并置的艺术创作手法。本文就其中的互文性和主要意象来分析他们所共同表现的后现代文本特色以及由此所揭橥的后现代生存状态和两作家对此所做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意象 《微暗的火》 《福楼拜的鹦鹉》 后现代文本
原文传递
学术话语与文化软实力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顺庆 李斌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46-54,152,共10页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考量标准之一。发展文化事业,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已经成为共识。我国学术话语在国内外长期处于'失语',严重阻碍提升国际话语权。建设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一方面要坚持回归中国文论,建设文论话语...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考量标准之一。发展文化事业,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已经成为共识。我国学术话语在国内外长期处于'失语',严重阻碍提升国际话语权。建设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一方面要坚持回归中国文论,建设文论话语。掌握传统话语言说方式,继承与创新,以同质性统一世界性,以异质性丰富世界性。另一方面,坚持关注国际热点,发出中国声音,做到了解学术热点更要抢占理论前沿、立足中国特色更要敢于学术创新、发现理论缺陷更要发出中国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话语 失语 文化软实力 话语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