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医正骨》

作品数13873被引量40078H指数46
《中医正骨》杂志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河南省正骨研究院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医骨伤科学术性期刊,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和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本刊具有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河南省正骨研究院;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6015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1-1162/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3,8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基于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治疗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易林 热米拉·艾买提 +3 位作者 张文豪 向文远 邓迎杰 方锐 《中医正骨》 2023年第9期49-52,共4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过程,与OA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中药在改善OA症状方...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过程,与OA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中药在改善OA症状方面疗效显著,而中药治疗OA的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关系密切。本文概述了NF-κB信号通路,探讨了NF-κB信号通路与OA的关系,对中药基于NF-κB信号通路治疗OA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中药 NF-ΚB 信号传导 综述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腰腹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证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萌 张向东 +1 位作者 楚天云 赵明宇 《中医正骨》 2023年第4期70-71,80,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腰腹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收治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证患者。男18例,女21例。年龄35~70岁,中位数49岁。椎间盘突出节段位于L_(3~4)8例、L_(4~5)1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腰腹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收治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证患者。男18例,女21例。年龄35~70岁,中位数49岁。椎间盘突出节段位于L_(3~4)8例、L_(4~5)15例、L5S116例。病程8~50个月,中位数31个月。均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腰腹肌功能锻炼治疗,穴位贴敷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腰腹肌功能锻炼包括臀桥、交叉支撑法、腹肌收缩训练、卷腹训练和腰腹肌协同训练,持续锻炼30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即刻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腰部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量表评价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治疗结束后,39例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前[(4.54±1.12)分,(1.95±0.86)分,t=16.748,P=0.000],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高于治疗前[(12.16±2.84)分,(22.94±4.10)分,t=3.697,P=0.000]。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腰腹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证,能有效减轻腰部疼痛和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穴位贴敷疗法 运动疗法
下载PDF
基于脂质代谢探讨中医从脾论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黎金羽 梁祥翰 +3 位作者 吴晓航 李飞龙 谢平金 柴生颋 《中医正骨》 2023年第3期37-41,共5页
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学理论认为,该病的发生离不开肝脾肾三脏,其中后天之本脾脏在该病的进程中尤为重要。但目前中医从脾论治骨关节炎只有单纯经典理论支撑,而从脾脏出发得到的脂质代谢与骨... 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学理论认为,该病的发生离不开肝脾肾三脏,其中后天之本脾脏在该病的进程中尤为重要。但目前中医从脾论治骨关节炎只有单纯经典理论支撑,而从脾脏出发得到的脂质代谢与骨关节炎关系的研究成果有助于阐明中医学从脾论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本文从脾与脂质代谢的关系、脂质代谢与骨关节炎的关系及从脾论治骨关节炎的中医理论3个方面,对中医从脾论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脂类代谢 脾(中医)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电磁导航系统在股骨干A型骨折闭合复位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王海涛 田刚 +2 位作者 孙炳龙 崔云芬 丛海波 《中医正骨》 202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电磁导航系统在股骨干A型骨折闭合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提取3例股骨干A型骨折患者(A1型、A2型、A3型各1例)的CT数据并进行三维重建,采用3D打印机打印股骨干骨折模型。每种骨折类型打印8个骨折模型。在电磁导航系统辅助下,... 目的:探讨电磁导航系统在股骨干A型骨折闭合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提取3例股骨干A型骨折患者(A1型、A2型、A3型各1例)的CT数据并进行三维重建,采用3D打印机打印股骨干骨折模型。每种骨折类型打印8个骨折模型。在电磁导航系统辅助下,术者以显示器上的三维动态影像为参考,采用正骨手法进行骨折闭合复位实验。复位固定后,记录骨折复位时间,测量复位固定后骨折端的侧方移位距离、轴向分离距离、内外翻角、前后成角、内外旋角。结果:24个股骨干A型骨折模型均顺利复位,复位时间(163.71±22.47)s,侧方移位距离(1.25±0.62)mm,轴向分离距离(0.26±0.20)mm,内外翻角1.53°±0.48°,前后成角2.85°±0.25°,内外旋角2.51°±0.97°。结论:采用电磁导航系统辅助股骨干A型骨折闭合复位,复位时间短,复位效果满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正骨手法 闭合复位 电磁导航系统
下载PDF
《中医正骨》2024年广告业务范围及收费标准
5
《中医正骨》 2023年第12期64-64,共1页
下载PDF
痛宁凝胶外用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肾虚筋脉瘀滞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昱新 葛继荣 +10 位作者 刘文刚 杨俊兴 何承建 卢敏 沈霖 尹宏 陈永强 李智斌 孙庆 谢利民 詹红生 《中医正骨》 2022年第6期17-24,共8页
目的:评价痛宁凝胶外用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肾虚筋脉瘀滞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共纳入576例轻中度膝骨关节炎肾虚筋脉瘀滞证患者,痛宁凝胶组432例、安慰剂组144例。痛宁凝胶组于膝... 目的:评价痛宁凝胶外用治疗轻中度膝骨关节炎肾虚筋脉瘀滞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共纳入576例轻中度膝骨关节炎肾虚筋脉瘀滞证患者,痛宁凝胶组432例、安慰剂组144例。痛宁凝胶组于膝关节疼痛处外涂痛宁凝胶,安慰剂组于膝关节疼痛处外涂痛宁凝胶模拟剂;2组均每日2次外涂皮肤,每次3g,疗程3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周、2周、3周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疼痛评分、僵硬评分、日常活动功能评分及总评分,于治疗开始后3周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受试者退出情况。痛宁凝胶组1例患者因未按要求治疗而退出。②WOMAC疼痛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66.662,P=0.000);2组患者WOMAC疼痛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48.461,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WOMAC疼痛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823,P=0.022);2组患者WOMAC疼痛评分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36.72±12.97)分,(31.93±12.22)分,(26.49±11.50)分,(20.29±11.79)分,F=148.461,P=0.000;(35.47±13.38)分,(33.44±13.11)分,(32.63±13.79)分,(31.61±15.00)分,F=8.574,P=0.000];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周,2组患者的WOMAC疼痛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94,P=0.322;t=1.262,P=0.207);治疗开始后2周、3周,痛宁凝胶组的WOMAC疼痛评分均低于安慰剂组(t=4.813,P=0.000;t=8.241,P=0.000)。③WOMAC僵硬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80.764,P=0.000);2组患者WOMAC僵硬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7.734,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WOMAC僵硬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时间效应(F=1.920,P=0.148);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周,2组患者的WOMAC僵硬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93±15.76)分,(23.38±16.24)分,t=0.362,P=0.717;(21.22±14.74)分,(22.00±15.93)分,t=0.530,P=0.594];治疗开始后2周、3周,痛宁凝胶组的WOMAC僵硬评分低于安慰剂组[(17.50±13.20)分,(20.95±15.75)分,t=2.374,P=0.019;(13.84±11.85)分,(20.21±15.87)分,t=5.103,P=0.000]。④WOMAC日常活动功能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59.442,P=0.000);2组患者WOMAC日常活动功能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45.611,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WOMAC日常活动功能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7.790,P=0.000);2组患者WOMAC日常活动功能评分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34.11±11.51)分,(29.71±11.04)分,(24.42±10.37)分,(19.36±10.80)分,F=145.611,P=0.000;(32.65±11.94)分,(30.77±11.90)分,(29.66±12.46)分,(28.64±13.38)分,F=8.764,P=0.000];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周,2组患者的WOMAC日常活动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10,P=0.191;t=0.983,P=0.328);治疗开始后2周、3周,痛宁凝胶组的WOMAC日常活动功能评分均低于安慰剂组(t=4.554,P=0.000;t=7.542,P=0.000)。⑤WOMAC总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77.900,P=0.000);2组患者WOMAC总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50.622,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WOMAC总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861,P=0.001);2组患者WOMAC总评分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33.81±11.34)分,(29.47±10.88)分,(24.27±10.26)分,(19.09±10.61)分,F=150.622,P=0.000;(32.46±11.72)分,(30.60±11.66)分,(29.55±12.23)分,(28.55±13.16)分,F=8.694,P=0.000];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周,2组患者的WOMAC总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24,P=0.223;t=1.063,P=0.289);治疗开始后2周、3周,痛宁凝胶组的WOMAC总评分均低于安慰剂组(t=4.662,P=0.000;t=7.820,P=0.000)。⑥综合疗效。治疗开始后3周,痛宁凝胶组临床控制29例、显效66例、有效248例、无效88例,安慰剂组临床控制2例、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122例;痛宁凝胶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安慰剂组(Z=12.310,P=0.000)。⑦依从性和安全性。除痛宁凝胶组1例患者退出外,其余患者依从性均较好,均按照医嘱完成治疗。痛宁凝胶组1例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出现局部皮肤轻度过敏;安慰剂组4例出现局部皮肤轻度过敏;均未做特殊处理,停药后转氨酶恢复正常,皮肤过敏自行消退。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93,P=0.058)。结论:痛宁凝胶外用能减轻轻中度膝骨关节炎肾虚筋脉瘀滞证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和僵硬,改善患膝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痛宁凝胶 临床试验
下载PDF
独活寄生颗粒治疗大鼠肩周炎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文全 苏进益 +2 位作者 陆红日 张洪彬 赖伟伟 《中医正骨》 2022年第6期1-8,24,共9页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颗粒治疗大鼠肩周炎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从50只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建立肩周炎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肩周炎模型组、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独活寄生颗...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颗粒治疗大鼠肩周炎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从50只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建立肩周炎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肩周炎模型组、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每天按照3g·kg^(-1)独活寄生颗粒进行灌胃,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每天按照3g·kg^(-1)独活寄生颗粒、3mg·kg^(-1)脂多糖进行灌胃,均以生理盐水制成5mL溶液;正常对照组和肩周炎模型组以5mL生理盐水灌胃;每天灌胃1次,持续5周。干预结束后第1天,进行旷场实验,并记录大鼠中央停留时间及活动总路程。旷场实验结束后大鼠禁食禁水12h,处死,切取肩关节组织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肩关节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肩关节组织中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4、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蛋白表达量。结果:①模型建立及分组结果。成功建立肩周炎模型大鼠32只,肩周炎模型组10只、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11只、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11只。②大鼠运动能力评价结果。4组大鼠中央停留时间、活动总路程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8±0.52)s,(40.37±4.14)s,(24.81±2.63)s,(33.19±3.51)s,F=253.430,P=0.000;(1587.43±160.12)cm,(1008.65±104.17)cm,(1321.71±135.87)cm,(1156.08±120.54)cm,F=35.836,P=0.000]。肩周炎模型组、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大鼠的中央停留时间均长于正常对照组(LSD-t=26.670,P=0.000;LSD-t=23.143,P=0.000;LSD-t=24.930,P=0.000),活动总路程均短于正常对照组(LSD-t=9.581,P=0.000;LSD-t=4.113,P=0.001;LSD-t=7.017,P=0.000);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大鼠的中央停留时间均短于肩周炎模型组(LSD-t=10.385,P=0.000;LSD-t=4.300,P=0.000)、活动总路程均长于肩周炎模型组(LSD-t=5.878,P=0.000;LSD-t=2.984,P=0.008);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大鼠中央停留时间长于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LSD-t=6.337,P=0.000),活动总路程短于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LSD-t=3.024,P=0.000)。③病理学观察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肩关节肌细胞、肌纤维排列整齐,肌组织结构完整,未见增生的毛细血管及炎性细胞;肩周炎模型组大鼠肩关节肌细胞、肌纤维排列混乱,肌组织结构不完整,可见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及炎性细胞;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大鼠肩关节肌细胞、肌纤维排列及肌组织结构较肩周炎模型组有所改善,增生的毛细血管及炎性细胞较肩周炎模型组少,且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大鼠肩关节肌细胞、肌纤维排列及肌组织结构改善程度大于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增生的毛细血管及炎性细胞少于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④炎症相关指标检测结果。4组大鼠肩关节组织中TNF-α、IL-1β、PGE2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8±0.62)pg·mL^(-1),(11.23±1.34)pg·mL^(-1),(7.81±0.91)pg·mL^(-1),(9.03±1.03)pg·mL^(-1),F=63.048,P=0.000;(102.23±11.02)pg·mL^(-1),(153.14±15.71)pg·mL^(-1),(119.59±12.02)pg·mL^(-1),(135.76±13.61)pg·mL^(-1),F=27.584,P=0.000;(185.43±19.01)pg·mL^(-1),(379.15±39.26)pg·mL^(-1),(276.71±28.04)pg·mL^(-1),(310.43±31.21)pg·mL^(-1),F=71.207,P=0.000]。肩周炎模型组、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大鼠肩关节组织中TNF-α、IL-1β、PGE2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NF-α:LSD-t=12.958,P=0.000;LSD-t=8.145,P=0.000;LSD-t=10.245,P=0.000;IL-1β:LSD-t=8.389,P=0.000;LSD-t=5.126,P=0.000;LSD-t=9.652,P=0.000;PGE2:LSD-t=14.044,P=0.000;LSD-t=12.365,P=0.000;LSD-t=8.335,P=0.000);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大鼠肩关节组织中TNF-α、IL-1β、PGE2含量均低于肩周炎模型组(TNF-α:LSD-t=6.901,P=0.000;LSD-t=5.746,P=0.000;IL-1β:LSD-t=5.528,P=0.000;LSD-t=16.352,P=0.000;PGE2:LSD-t=6.932,P=0.000;LSD-t=12.687,P=0.000);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大鼠肩关节组织中TNF-α、IL-1β、PGE2含量均高于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LSD-t=2.944,P=0.008;LSD-t=2.954,P=0.008;LSD-t=2.666,P=0.015)。⑤疼痛相关指标检测结果。4组大鼠肩关节组织中5-HT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2.14±24.73)ng·mL^(-1),(219.58±29.20)ng·mL^(-1),(180.33±21.37)ng·mL^(-1),(201.44±25.49)ng·mL^(-1),F=13.301,P=0.000]。肩周炎模型组、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大鼠肩关节组织中5-HT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LSD-t=6.813,P=0.000;LSD-t=2.802,P=0.011;LSD-t=4.489,P=0.000);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大鼠肩关节组织中5-HT含量均低于肩周炎模型组(LSD-t=4.892,P=0.000;LSD-t=2.777,P=0.012);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大鼠肩关节组织中5-HT含量高于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LSD-t=2.105,P=0.048)。⑥炎症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检测结果。4组大鼠肩关节组织中TLR4、TLR2、MyD88蛋白表达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8±0.02,0.89±0.07,0.28±0.03,0.47±0.04,F=520.473,P=0.000;0.22±0.02,0.91±0.09,0.30±0.03,0.63±0.05,F=353.545,P=0.000;0.13±0.01,1.15±0.12,0.37±0.04,0.84±0.08,F=386.907,P=0.000)。肩周炎模型组、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大鼠肩关节组织中TLR4、TLR2、MyD88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LR4:LSD-t=30.840,P=0.000;LSD-t=23.541,P=0.000;LSD-t=21.147,P=0.000;TLR2:LSD-t=23.667,P=0.000;LSD-t=26.985,P=0.000;LSD-t=29.654,P=0.000;MyD88:LSD-t=26.787,P=0.000;LSD-t=30.142,P=0.000;LSD-t=25.333,P=0.000);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大鼠肩关节组织中TLR4、TLR2、MyD88蛋白表达量低于肩周炎模型组(TLR4:LSD-t=26.409,P=0.000;LSD-t=20.145,P=0.000;TLR2:LSD-t=21.264,P=0.000;LSD-t=19.874,P=0.000;MyD88:LSD-t=20.393,P=0.000;LSD-t=22.987,P=0.000);独活寄生颗粒联合脂多糖干预组大鼠肩关节组织中TLR4、TLR2、MyD88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独活寄生颗粒干预组(LSD-t=12.603,P=0.000;LSD-t=18.770,P=0.000;LSD-t=17.428,P=0.000)。结论:采用独活寄生颗粒治疗大鼠肩周炎,能够缓解疼痛、抑制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周围炎 独活寄生颗粒 信号传导 类Toll受体 髓样分化因子88 大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超声骨刀截骨和高速磨钻截骨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郭亮兵 潘玉林 +6 位作者 郭小伟 李宝田 张猛 焦云龙 张怀栓 杨广辉 刘晓曦 《中医正骨》 2021年第8期23-27,42,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骨刀截骨和高速磨钻截骨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 目的:比较超声骨刀截骨和高速磨钻截骨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术中采用超声骨刀截骨24例(超声骨刀截骨组)、采用高速磨钻截骨22例(高速磨钻截骨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及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改善率。结果:①一般指标。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21±19.33)min,(158.42±28.10)min,t=1.543,P=0.101;(180.00±56.26)mL,(204.55±60.92)mL,t=1.412,P=0.162];超声骨刀截骨组术后引流量少于高速磨钻截骨组[(155.43±73.06)mL,(224.37±84.11)mL,t=2.209,P=0.039]。②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术前及术后1周,2组患者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3.1)分,(9.1±3.4)分,t=1.024,P=0.313;(14.5±1.2)分,(14.3±1.4)分,t=0.113,P=0.901];术后1周,2组患者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均高于术前(t=320.327,P=0.002;t=128.604,P=0.005)。③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改善率。术后1周,2组患者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12±16.32)%,(61.44±17.17)%,t=0.733,P=0.421]。④安全性。2组均未发生神经损伤、脑脊液渗漏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骨刀截骨和高速磨钻截骨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早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前者术后引流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板成形术 超声骨刀 高速磨钻 临床试验
下载PDF
颈椎曲度改变与胸椎侧凸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陈威烨 华永均 +2 位作者 杨晴雨 陈金洪 朱利民 《中医正骨》 2021年第12期11-13,26,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改变与胸椎侧凸的关系。方法:2020年3-12月招募30例颈椎病患者(颈椎病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无颈椎病组)。所有受试者均拍摄颈、胸椎X线片,观察颈椎生理曲度和胸椎冠状位形态,测量颈椎曲线深度(cervical curve depth,C...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改变与胸椎侧凸的关系。方法:2020年3-12月招募30例颈椎病患者(颈椎病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无颈椎病组)。所有受试者均拍摄颈、胸椎X线片,观察颈椎生理曲度和胸椎冠状位形态,测量颈椎曲线深度(cervical curve depth,CCD)和胸椎顶椎偏距(thoracic 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T-AVT)。结果:颈椎病组30例均存在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和冠状位胸椎序列偏移,无颈椎病组3例存在颈椎生理曲度改变、24例存在冠状位胸椎序列偏移;颈椎病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发生率和冠状位胸椎序列偏移发生率均高于非颈椎病组(χ^(2)=49.091,P=0.000;P=0.024)。颈椎病组的CCD小于无颈椎病组[(1.5±1.1)mm,(12.4±2.6)mm,t=2.362,P=0.025],T-AVT大于无颈椎病组[(8.2±3.7)mm,(4.1±1.8)mm,t=2.175,P=0.038]。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椎病组患者的CCD与T-AVT呈负相关(r=-0.541,P=0.043)。结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与胸椎侧凸有关,胸背部慢性劳损引起的颈、胸部生物力学失衡可能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柱侧凸 胸椎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骨折联络服务模式防治老年髋部脆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悦 钟辉 +2 位作者 戴蓉丹 徐文斌 庄伟 《中医正骨》 2021年第5期40-46,共7页
髋部脆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经治疗后仍极易发生二次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骨折联络服务(fracture liaison services,FLS)模式是集脆性骨折患者识别、评价和治疗于一体的全面... 髋部脆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因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经治疗后仍极易发生二次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骨折联络服务(fracture liaison services,FLS)模式是集脆性骨折患者识别、评价和治疗于一体的全面诊疗体系,是国外应用于诊疗髋部脆性骨折的常用诊疗模式。该模式可以显著提高骨质疏松的防治率,降低二次骨折的发生率,节约公共医疗成本,但目前国内对FLS模式的研究甚少。本文简述了FLS模式的产生、基本要素和类型,概述了FLS模式在我国的研究现状,总结了FLS模式的创新与改进,分析了低资源FLS模式的出现,介绍了其他不同模式的FLS项目,并概括分析了该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在我国开展和推广该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联络服务 骨质疏松 老年人 综述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分期功能锻炼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冬华 赵玉凤 《中医正骨》 2021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分期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因前交叉韧带损伤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6例患者,自术前2d开始,按照自拟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分期功能锻炼方案进行锻炼,初期为术... 目的: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分期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因前交叉韧带损伤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6例患者,自术前2d开始,按照自拟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分期功能锻炼方案进行锻炼,初期为术前2d至术后1周、中期为术后2~4周、后期为术后5~12周。术后测定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分、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术后1周、4周、12周,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97±0.65)分、(1.65±0.49)分、(0.85±0.57)分,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分别为85.3°±7.57°、110.6°±7.84°、120.8°±4.28°,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72.52±7.61)分、(79.27±5.46)分、(83.27±5.46)分。结论: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分期功能锻炼,可以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功能锻炼 围手术期
下载PDF
3种不同手术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姚明锋 蒋晖 +2 位作者 潘育强 戴龚成 丁辉 《中医正骨》 2021年第10期16-22,共7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手术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后正中入路组、经皮入路组及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每组45例。3组患者由同一主刀医生进行手术,术中分别采用不同的手... 目的:比较3种不同手术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后正中入路组、经皮入路组及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每组45例。3组患者由同一主刀医生进行手术,术中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植入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骨折。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测量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和伤椎后凸Cobb角,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术后行动能力与生活能力。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当天,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水平。结果:①一般结果。3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96±0.85)cm,(2.11±0.56)cm,(12.13±3.94)cm,F=206.542,P=0.000;(94.87±9.32)min,(66.72±8.49)min,(53.58±9.97)min,F=180.208,P=0.000;(114.87±14.32)mL,(81.29±11.17)mL,(67.23±9.81)mL,F=189.815,P=0.000;(10.17±2.47)d,(7.38±1.88)d,(6.08±1.69)d,F=47.207,P=0.000;(5.85±1.17)个月,(5.16±1.02)个月,(4.30±0.89)个月,F=25.429,P=0.000]。经皮入路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后正中入路组短(P=0.000,P=0.000,P=0.002;P=0.000,P=0.000,P=0.000),术中出血量均较后正中入路组少(P=0.000,P=0.000)。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经皮入路组短(P=0.000,P=0.000,P=0.000),术中出血量较经皮入路组少(P=0.000)。经皮入路组患者切口长度较后正中入路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短(P=0.000,P=0.000),后正中入路组患者切口长度较椎旁肌间隙入路组短(P=0.000)。②疗效评价结果。术前3组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ODI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2.15±7.31)%,(61.88±7.45)%,(62.54±6.97)%,F=0.094,P=0.910;22.15°±1.77°,21.88°±1.55°,21.68°±1.38°,F=0.970,P=0.382;(35.62±2.32)%,(36.37±2.57)%,(35.98±2.11)%,F=1.155,P=0.318]。术后3个月,3组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ODI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4.87±5.49)%,(89.91±4.63)%,(93.38±4.57)%,F=34.192,P=0.000;7.55°±1.13°,6.43°±1.19°,5.69°±1.05°,F=28.234,P=0.000;(5.25±1.33)%,(4.53±1.17)%,(3.82±1.12)%,F=15.711,P=0.000]。经皮入路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较后正中入路组高(P=0.000,P=0.000),伤椎后凸Cobb角均较后正中入路组小(P=0.000,P=0.000),ODI均较后正中入路组低(P=0.008,P=0.000);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比较经皮入路组高(P=0.000),伤椎后凸Cobb角较经皮入路组小(P=0.002),ODI较经皮入路组低(P=0.004)。③安全性评价结果。术前,3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0.87±21.32)单位·L^(-1),(162.41±22.57)单位·L^(-1),(161.53±20.97)单位·L^(-1),F=0.057,P=0.944;(100.79±18.31)ng·mL^(-1),(103.19±17.37)ng·mL^(-1),(101.89±15.97)ng·mL^(-1),F=0.218,P=0.804;(108.38±18.77)单位·L^(-1),(111.36±16.35)单位·L^(-1),(113.81±17.08)单位·L^(-1),F=1.095,P=0.337]。术后当天,3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52.77±57.73)单位·L^(-1),(254.39±42.53)单位·L^(-1),(251.08±44.62)单位·L^(-1),F=63.193,P=0.000;(240.55±25.49)ng·mL^(-1),(192.53±19.63)ng·mL^(-1),(189.39±20.17)ng·mL^(-1),F=76.981,P=0.000;(190.55±21.43)单位·L^(-1),(163.23±19.19)单位·L^(-1),(160.33±20.21)单位·L^(-1),F=31.292,P=0.000]。经皮入路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3项指标均较后正中入路组低(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而这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8,P=0.456,P=0.487)。后正中入路组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内固定断裂1例,经皮入路组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内固定断裂1例,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内固定断裂1例;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0,P=0.918)。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虽然椎旁肌间隙入路切口长度较长,但采用该入路进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较经皮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更有利于椎体高度和脊柱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补肾活血汤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奕松 俞桂松 +2 位作者 唐振坤 肖鲁伟 童培建 《中医正骨》 2020年第3期26-34,共9页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汤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建库至2019年2月收录的所有补肾活血汤治疗ONFH的随机对照研...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汤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建库至2019年2月收录的所有补肾活血汤治疗ONFH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筛选文献后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和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9篇文献,涉及1717例ONFH患者。19篇文献研究质量均较低,Jadad评分均≤2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I^2=0%,OR=3.53,95%CI(2.63,4.75)];治疗后的Harris评分总分、Harris髋关节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活动度评分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I^2=98%,WMD=10.62,95%CI(5.55,15.69);I^2=87%,WMD=5.03,95%CI(3.02,7.04);I^2=98%,WMD=0.82,95%CI(0.06,1.58);I^2=47%,WMD=5.17,95%CI(3.60,6.75)];治疗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低于对照组[I^2=31%,WMD=-0.47,95%CI(-0.66,-0.27);I^2=50%,WMD=-0.31,95%CI(-0.51,-0.12);I^2=0%,WMD=-0.16,95%CI(-0.23,-0.10)];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值、全血黏度低切值和红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I^2=0%,WMD=-0.20,95%CI(-0.27,-0.12);I^2=80%,WMD=-0.75,95%CI(-1.24,-0.26);I^2=96%,WMD=-1.43,95%CI(-3.12,-0.25);I^2=76%,WMD=-3.29,95%CI(-4.63,-1.95)];治疗后的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I^2=0%,WMD=-1.65,95%CI(-1.82,-1.48)];5篇文献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了说明,其中只有2篇文献描述了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2=0%,OR=1.00,95%CI(0.34,2.98)]。以总有效率进行发表偏倚分析,偏倚漏斗图显示两侧分布不均,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采用补肾活血汤治疗ONFH,能有效缓解患者的髋关节疼痛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血脂及血浆黏度,临床疗效确切;现有研究对干预措施的安全性重视程度不够,关于补肾活血汤治疗ONFH的安全性仍需更多临床研究予以验证;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证据等级强度不足,所得结论需要更多高质量文献和更加科学合理的证据加以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补肾活血汤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纯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联合手术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 被引量:3
14
作者 娄磊 俞光荣 +2 位作者 倘艳锋 苏攀 马源 《中医正骨》 2020年第12期25-30,共6页
目的:观察纯富血小板血浆(pureplatelet-richplasma,P-PRP)关节腔注射联合手术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单纯手术组采用微骨折术或松质骨植骨... 目的:观察纯富血小板血浆(pureplatelet-richplasma,P-PRP)关节腔注射联合手术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单纯手术组采用微骨折术或松质骨植骨术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单纯手术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PRP关节腔注射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form36healthsurveyquestionnaire,SF-36)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2组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0±1.14)分,(6.20±0.52)分,t=0.712,P=0.481];术后12个月,联合治疗组踝关节疼痛VAS评分小于单纯手术组[(2.20±0.70)分,(3.15±0.58)分,t=3.730,P=0.001],2组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小于术前(t=15.698,P=0.000;t=19.874,P=0.000)。②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术前2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75±3.85)分,(41.20±5.28)分,t=0.993,P=0.327];术后12个月,联合治疗组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大于单纯手术组[(90.45±2.31)分,(74.55±6.73)分,t=7.220,P=0.001],2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大于术前(t=48.562,P=0.000;t=15.583,P=0.000)。③SF-36评分。术前2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75±7.74)分,(64.00±7.20)分,t=0.317,P=0.753];术后12个月,联合治疗组SF-36评分大于单纯手术组[(90.45±1.76)分,(83.80±4.58)分,t=2.410,P=0.021],2组患者SF-36评分均大于术前(t=15.187,P=0.000;t=11.230,P=0.000)。④安全性。单纯手术组2例出现切口周围皮肤麻木,未做特殊处理,术后6个月逐渐改善;联合治疗组1例出现关节过度增生,患者拒绝做特殊处理;2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采用P-PRP关节腔注射联合手术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能更好地缓解踝关节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两者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距骨 软骨损伤 富血小板血浆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中医正骨》杂志投稿须知(2020年版)
15
《中医正骨》 2020年第1期I0002-I0003,共2页
《中医正骨》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河南省正骨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医骨伤科学术性期刊,是T2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和中华中医药学... 《中医正骨》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河南省正骨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医骨伤科学术性期刊,是T2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本刊具有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性强、办刊定位准确、发行量大、图文并茂等特点。本刊的宗旨是:反映学术进展,引领学科发展;突出中医特色,兼顾中西医结合;交流新经验,报道新成果,传递新信息;介绍新技术、新器械;探讨新理论、新方法;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以理论探讨和临床研究为主,兼顾基础研究;为弘扬中国传统医学,提高中医骨伤科学术水平和医疗、科研、教学质量,促进中医骨伤科现代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传统医学 中医骨伤科 中医特色 中医正骨 办刊定位 学术性期刊 临床实用性
下载PDF
论文中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6
《中医正骨》 2020年第8期56-56,共1页
1对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搜集资料应严密遵守随机抽样设计,保证样本从同质的总体中随机抽取,除了对比因素外,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应尽可能齐同或基本接近,以保证组间的齐同可比性。因此,应对样本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证明... 1对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搜集资料应严密遵守随机抽样设计,保证样本从同质的总体中随机抽取,除了对比因素外,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应尽可能齐同或基本接近,以保证组间的齐同可比性。因此,应对样本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证明组间的齐同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线资料 统计学分析 随机抽样 需要注意的问题 可比性 统计学处理 搜集资料 随机抽取
下载PDF
成人桡骨头半脱位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邬强 钟佳根 李丹丹 《中医正骨》 2020年第6期73-74,共2页
桡骨头半脱位多见于1~4岁儿童,多由牵拉伤所致,又称"牵拉肘""保姆肘"[1-4]。成人桡骨头半脱位临床较为少见[5-6],属于中医学"骨错缝"范畴[7]。2019年12月我们收治1例成人桡骨头半脱位患者,现报告如下。患... 桡骨头半脱位多见于1~4岁儿童,多由牵拉伤所致,又称"牵拉肘""保姆肘"[1-4]。成人桡骨头半脱位临床较为少见[5-6],属于中医学"骨错缝"范畴[7]。2019年12月我们收治1例成人桡骨头半脱位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3岁,因左肘疼痛2 h就诊。2 h前患者在按摩过程中左侧上肢不慎被拉伤,出现肘部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休息后病情仍未缓解,遂来我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脱位 成年人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多探头联合应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国林 陈红卫 +5 位作者 黄洪斌 陈超丽 林忠凯 任安龙 何元诚 黄民锋 《中医正骨》 2020年第9期18-22,34,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多探头联合应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要求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常规冲击波组应用普通探头(R15)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多探头冲击波组在普通探头(R15)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另...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多探头联合应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要求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常规冲击波组应用普通探头(R15)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多探头冲击波组在普通探头(R15)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另外2种型号的探头(A6和DI15)进行治疗。2组均每隔6 d治疗1次,共治疗5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测定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肩关节疾患治疗评分。结果:①肩关节活动度。治疗前2组患者的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及外旋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4.03°±16.57°,73.87°±16.73°,t=0.039,P=0.969;68.80°±16.23°,68.50°±16.52°,t=0.071,P=0.944;49.07°±5.99°,49.03°±6.13°,t=0.210,P=0.983;34.83°±2.90°,34.73°±2.88°,t=0.134,P=0.894);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前屈、外展、内旋及外旋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前屈:t=-70.026,P=0.000;t=-56.174,P=0.000;外展:t=-28.108,P=0.000;t=-54.735,P=0.000;内旋:t=-34.561,P=0.000;t=-36.690,P=0.000;外旋:t=-21.341,P=0.000;t=-21.548,P=0.000),多探头冲击波组的前屈、外展、内旋及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常规冲击波组(127.87°±18.28°,138.43°±16.92°,t=2.465,P=0.017;90.93°±14.21°,101.83°±15.38°,t=2.852,P=0.006;68.93°±4.08°,72.10°±3.21°,t=3.343,P=0.001;49.37°±6.37°,61.73°±9.53°,t=5.909,P=0.000)。②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80±10.11)分,(44.93±10.09)分,t=2.012,P=0.054];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大(t=-40.360,P=0.000;t=-52.535,P=0.000),多探头冲击波组的评分大于常规冲击波组[(70.33±9.59)分,(77.10±10.41)分,t=-13.179,P=0.000]。③JOA肩关节疾患治疗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的JOA肩关节疾患治疗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17±12.98)分,(54.10±12.93)分,t=0.348,P=0.730];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大(t=-34.281,P=0.000;t=-36.761,P=0.000),多探头冲击波组的评分大于常规冲击波组[(79.40±10.29)分,(85.00±10.97)分,t=-8.330,P=0.000]。结论:体外冲击波多探头联合应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可有效增加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关节功能,其效果优于常规体外冲击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凝症 体外冲击波疗法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基于仿真技术比较脉冲激励手法和振荡激励手法治疗腰椎疾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延海 吕杰 +7 位作者 杨戈尔 徐军 张培茗 吕强 周楠 郭婧 饶兰 张存亮 《中医正骨》 2020年第6期1-6,共6页
目的:比较脉冲激励手法与振荡激励手法治疗腰椎疾患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名无腰椎疾患的健康志愿者。由2位推拿医生分别对志愿者实施腰椎调整手法,其中一位采用作用力为脉冲力的脉冲激励手法,另一位采用作用力为振荡力的振荡激... 目的:比较脉冲激励手法与振荡激励手法治疗腰椎疾患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名无腰椎疾患的健康志愿者。由2位推拿医生分别对志愿者实施腰椎调整手法,其中一位采用作用力为脉冲力的脉冲激励手法,另一位采用作用力为振荡力的振荡激励手法。通过T4500高敏度触觉压力测量系统采集手法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力,并进行归一化处理,使2种手法作用力的最大值保持一致。假设腰椎椎体为刚体,椎间盘、韧带等周围软组织作为连接刚体的弹簧和阻尼器,建立五自由度振动系统腰椎生物力学模型,归一化的作用力作为模型的输入载荷。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模拟得到腰椎各节段在2种手法作用下的轴向位移和轴向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脉冲激励手法作用时,L1~L5节段轴向最大位移的绝对值分别为0.1541m、0.1233m、0.0925m、0.0617m、0.0309m,轴向最大加速度的绝对值分别为3.7212m·s^-2、2.9403m·s^-2、2.2067m·s^-2、1.4444m·s^-2、0.7310m·s^-2;振荡激励手法作用时,L1~L5节段轴向最大位移的绝对值分别为0.1600m、0.1281m、0.0961m、0.0641m、0.0320m,轴向最大加速度的绝对值分别为2.7883m·s^-2、2.2431m·s^-2、1.6349m·s^-2、1.1251m·s^-2、0.5361m·s^-2。在2种手法作用时,L1~L5节段的轴向最大位移绝对值相当;在脉冲激励手法作用时,L1~L5节段的轴向最大加速度绝对值均明显高于振荡激励手法。结论:采用手法治疗腰椎疾患时,在最大作用力保持一致的情况下,脉冲激励手法和振荡激励手法的有效性几乎一致,但振荡激励手法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捏脊 脉冲 振荡 生物力学 仿真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天人 马奇翰 +1 位作者 高锋 段星星 《中医正骨》 2019年第12期40-42,共3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上肢骨折,以老年女性患者多见,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外固定,其中手法复位外固定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各种外固定方法各有优缺点。夹板固定历史悠久,其微动固定的特点使其有...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上肢骨折,以老年女性患者多见,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外固定,其中手法复位外固定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各种外固定方法各有优缺点。夹板固定历史悠久,其微动固定的特点使其有利于骨折愈合;石膏固定维持桡骨长度和稳定性的效果较好,但塑形后无法根据患肢肿胀程度的变化进行调整,而且并发症较多;可塑性腕关节支具由树脂绷带制成,相比于石膏固定操作更加轻便,能根据患肢肿胀变化多次调整。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年龄、需求、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外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夹板 石膏 外科 支具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