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舞蹈学》

作品数97被引量2H指数1
  • 主办单位绵阳师范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绵阳师范学院舞蹈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 出版周期不定期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色文化与陕北舞蹈元素的融合与创新--从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谈起
1
作者 李念 《中国舞蹈学》 2022年第1期302-310,363,364,共11页
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是一部以延安革命战争时期为创作背景,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党的干部、红军战士和当地老百姓为保护养育革命战士后代而付出的母爱情怀,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和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它是一堂生动且有... 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是一部以延安革命战争时期为创作背景,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党的干部、红军战士和当地老百姓为保护养育革命战士后代而付出的母爱情怀,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和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它是一堂生动且有意义的思政教育课。本文通过分析舞台剧中出现的陕北舞蹈元素与红色经典文化的艺术弘扬,旨在传承和发展陕北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保育院 陕北舞蹈 红色文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舞剧《天路》创作特征探析
2
作者 韩悦 《中国舞蹈学》 2022年第2期349-359,433,434,共13页
舞剧《天路》是由国家大剧院倾心打造的一部现实题材精品力作,集视听效果与时空效果于一身,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本文拟从舞剧背景、舞段音乐和舞美道具几方面来论述其创作特征,希望能够深入领悟剧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与时代精神内... 舞剧《天路》是由国家大剧院倾心打造的一部现实题材精品力作,集视听效果与时空效果于一身,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本文拟从舞剧背景、舞段音乐和舞美道具几方面来论述其创作特征,希望能够深入领悟剧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与时代精神内涵,以及剧中所传递的“天路精神”,为广大舞蹈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也为进一步发展民族原创舞剧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天路》 创作 特征
下载PDF
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传统歌舞艺术比较研究
3
作者 包文华 唐馨婷 王宝松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2期113-130,343,344,共20页
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居于黑龙江、嫩江(两江)流域,是我国东北边疆独有的民族。他们的语言均属于阿尔泰语系,其中达斡尔族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他三个民族均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他们的传统歌舞既有鲜明的艺术风... 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居于黑龙江、嫩江(两江)流域,是我国东北边疆独有的民族。他们的语言均属于阿尔泰语系,其中达斡尔族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他三个民族均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他们的传统歌舞既有鲜明的艺术风格特点,又有许多相似性的共性特征,是我国北方东北边疆独具特色的歌舞艺术。共同或相近的地理空间、相同或相近的族源关系,使得这些民族传统歌舞艺术在其发展的审美实践中,形成了具有生命力的审美优势和美学特质,蕴涵在民族歌舞中的经过历史检验和筛选的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取向,在今天尤其应该得到继承和强化。民族传统歌舞贯穿了民族生产生活的全部领域,是他们狩猎、驯鹿、渔猎、农耕等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东北边疆民族舞蹈与其生存的自然生态和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传统歌舞艺术 地域特色 比较
下载PDF
舞蹈艺术与人:文化素养的催发
4
作者 周星 刘丽珺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1期196-204,354,355,共11页
舞蹈艺术的美妙在于基于人的自身,运用人的身体与心灵在虚实之间表现一种预想的精神期望的艺术境界。而以人为核心的舞蹈艺术的精湛,不仅体现为肢体间技能技巧的娴熟,而且凝聚着肢体外化的修养、素养和文化。本文对于舞蹈艺术长期以来... 舞蹈艺术的美妙在于基于人的自身,运用人的身体与心灵在虚实之间表现一种预想的精神期望的艺术境界。而以人为核心的舞蹈艺术的精湛,不仅体现为肢体间技能技巧的娴熟,而且凝聚着肢体外化的修养、素养和文化。本文对于舞蹈艺术长期以来在学术伸张上的缺失,认为在“新文科”建设的触动下,必然会对舞蹈艺术产生新的认知,培育出新一代文舞双修的舞蹈人。因此,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强化对舞蹈艺术理论和舞蹈文化趣味的认知,而且要强化对艺术审美价值的认定和文化审美意义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艺术 文化素养 新文科
下载PDF
热贡地区藏族乐舞评述
5
作者 刘亚雄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2期288-299,359,360,共14页
热贡地区作为河湟流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发展地区,其乐舞文化具有多元视角,如大量的可取文本素材和在唐卡中的符号显现。本文着眼热贡地区藏族乐舞的发展,通过人本视角、文本视角、热贡艺术视角,在立足舞蹈本体论的本质上参考民族学研... 热贡地区作为河湟流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发展地区,其乐舞文化具有多元视角,如大量的可取文本素材和在唐卡中的符号显现。本文着眼热贡地区藏族乐舞的发展,通过人本视角、文本视角、热贡艺术视角,在立足舞蹈本体论的本质上参考民族学研究基础理论探索艺术创作维度,对热贡地区藏族文化、信仰、艺术等方面显现出的乐舞文化进行梳理与美的探索,盼为藏族乐舞的文化发展提出可鉴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贡地区 乐舞 多元化 文化展现
下载PDF
征稿
6
作者 《中国舞蹈学》编辑部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2期365-367,共3页
《中国舞蹈学》(CHOREOLOGY IN CHINA)是由绵阳师范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绵阳师范学院舞蹈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辑刊,主编扎西江措教授携本辑刊编委会全体成员欢迎学界专家、学者赐稿。
关键词 绵阳师范学院 舞蹈学 学界专家 中华传统文化 辑刊 编委会
下载PDF
玉树地区伊舞与卓舞的异同辨析
7
作者 刘秋彤 邱雅慧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2期179-195,349,350,共19页
玉树,由藏语音译而来,其含义为遗址。玉树藏族自治州是连接青海与西藏的要津,此外,东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互通,南与西藏昌都和那曲交界,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比邻,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歌舞多达四百余种记录在册,由“伊”“卓”... 玉树,由藏语音译而来,其含义为遗址。玉树藏族自治州是连接青海与西藏的要津,此外,东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互通,南与西藏昌都和那曲交界,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比邻,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歌舞多达四百余种记录在册,由“伊”“卓”“热巴”“热伊”“弦子舞”“锅哇”等庞大舞蹈体系组成。其中“伊舞”和“卓舞”由于无鼓、剑等特殊道具的使用,二者舞蹈时都以水袖呈现,对于许多非藏区的舞蹈者而言易混淆,伊舞和卓舞有相似却不相同,对于二者具体的异同有待于详细辨析。本文将从个性到共性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形成两者的异同辨析一览表,以便后续学者们对玉树地区的藏族舞蹈做进一步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 伊舞 卓舞 藏族舞蹈
下载PDF
丹青斑驳舞春风
8
作者 滕莹 闫蓝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1期180-195,353,354,共18页
龟兹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寺之一;是丝绸之路上我国境内建造最早的大型石窟群,其间保留着丰富的壁画资料,有关乐舞内容的,几乎占据所有壁画的一半之多,从而印证了乐舞在当时、当地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龟兹学研究者用“丹青斑驳”一词形容... 龟兹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寺之一;是丝绸之路上我国境内建造最早的大型石窟群,其间保留着丰富的壁画资料,有关乐舞内容的,几乎占据所有壁画的一半之多,从而印证了乐舞在当时、当地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龟兹学研究者用“丹青斑驳”一词形容历史遗存的光辉已毋庸置疑、层见迭出。《舞春风》本为历史中龟兹地区一首体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经典音乐作品遗存,此处假借曲名以“舞”为切入点探寻龟兹历史文物与现时当地民族舞蹈风格之关系。“春风”意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新时代民族团结思想内涵之春风。本文以“撼首弄目与抃指”为历史印记板块;以“折腰蹉步与跷足”为交融呼应板块;以“两情相望铸共荣”为文化赓续之思考板块,以“手”“足”“情深”三部分为“手足情深”事实,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石窟壁画 舞蹈形态 历史与现实
下载PDF
文县白马藏族祭祀舞蹈池哥昼溯源及其流变
9
作者 曹忠文 《中国舞蹈学》 2022年第1期155-167,349,350,共15页
白马藏族又称“白马人”,是生活在甘肃南部及川北接合地带的一支独特部族,由于地处汉藏之间,其部族文化呈现出多民族融合的鲜明特点。白马藏族每年正月都要举行隆重的池哥昼表演,其源头为苯教驱魔撵鬼的仪式,在300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完... 白马藏族又称“白马人”,是生活在甘肃南部及川北接合地带的一支独特部族,由于地处汉藏之间,其部族文化呈现出多民族融合的鲜明特点。白马藏族每年正月都要举行隆重的池哥昼表演,其源头为苯教驱魔撵鬼的仪式,在300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完全融入本族文化的血脉之中,并赋予了许多新的文化内涵。2008年,池哥昼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扩展项目,进一步加强池哥昼的传承保护工作,意义重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池哥昼 苯教 流变
下载PDF
剧场作品影像化——评荷兰NDT舞团多学科舞蹈电影新作MIST
10
作者 刀娜塔吉 黄大广 杨开周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1期327-338,369,370,共14页
舞蹈剧场的概念形式自20世纪20年代由库特·尤斯创造使用以来,再由皮娜鲍什于舞台上重建构造,使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有机。发展至今,同新兴多媒体技术的融合,通过多种学科跨界交流,舞蹈剧场作品与电影艺术相结合,呈现出剧场... 舞蹈剧场的概念形式自20世纪20年代由库特·尤斯创造使用以来,再由皮娜鲍什于舞台上重建构造,使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有机。发展至今,同新兴多媒体技术的融合,通过多种学科跨界交流,舞蹈剧场作品与电影艺术相结合,呈现出剧场作品影像化的趋势,且国际艺术潮流也在积极助推舞蹈影像节的开展。而在全球疫情常态下,线上艺术更成为各艺术团体的“一线生机”,多元化异彩纷呈的舞蹈视听觉艺术通过艺术家的个体角度被创造发展出来,让观者了解到舞蹈本体的自然趣味以及人自身与世界万物、自然天地间的联结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剧场 舞蹈影像 新媒体 媒介 多学科跨界
下载PDF
莫高窟第61窟乐舞图像的空间性研究
11
作者 穆杰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2期160-178,347,348,共21页
本文主要通过图像学和宗教学的方法对莫高窟五代时期所建造的第61窟中乐舞图像进行空间视角下的解读。按照潘诺夫斯基的“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及“图像学”三重图像分析序列将莫高窟第61窟中所出现的图像进行分步骤描述,并在海德... 本文主要通过图像学和宗教学的方法对莫高窟五代时期所建造的第61窟中乐舞图像进行空间视角下的解读。按照潘诺夫斯基的“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及“图像学”三重图像分析序列将莫高窟第61窟中所出现的图像进行分步骤描述,并在海德格尔所提出“不是图像在空间中,而是图像构成空间”的哲学观点映照下,对窟内壁画的乐舞图像进行探究,从而追寻乐舞图像于整体空间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学 经变画 乐舞图像
下载PDF
林怀民的舞蹈创作研究
12
作者 赵志强 《中国舞蹈学》 2022年第2期369-378,436,共11页
林怀民是享誉国际的中国台湾编舞家,其舞蹈创作深受时代环境、人生经历和个人性格特征的影响。按照时间来划分,林怀民的舞蹈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总的来看,林怀民的舞蹈创作思想具有鲜活明亮的民族底... 林怀民是享誉国际的中国台湾编舞家,其舞蹈创作深受时代环境、人生经历和个人性格特征的影响。按照时间来划分,林怀民的舞蹈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总的来看,林怀民的舞蹈创作思想具有鲜活明亮的民族底色,蕴含包容开放的现代精神,彰显着生生不息的自然哲学,其舞蹈创作呈现出“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生命意识,“包罗万象,融会贯通”博大胸襟,“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怀民 舞蹈创作 云门舞集
下载PDF
中国民族民间舞田野“舞蹈”概念的确认与反思
13
作者 王昕 《中国舞蹈学》 2022年第1期15-31,338,339,共19页
对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而言,艺术院校、文艺院团呈现的“舞蹈”与田野中的“那一个”,同名并不同质,某种程度上也不是一回事,田野中用乐舞、戏舞、歌舞、舞仪、综艺定义或许更为准确。如何摆脱西方“舞蹈”概念、术语的理论束缚,客观、... 对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而言,艺术院校、文艺院团呈现的“舞蹈”与田野中的“那一个”,同名并不同质,某种程度上也不是一回事,田野中用乐舞、戏舞、歌舞、舞仪、综艺定义或许更为准确。如何摆脱西方“舞蹈”概念、术语的理论束缚,客观、理性、中立、宏观地探索与认知田野中的“那一个”,跳脱削足适履、作茧自缚学术研究与舞蹈实践的窠臼,是本文论述研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民间舞 田野 舞蹈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气息”--国宝展演题材舞蹈创作的经典传承与融合创新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冠庄 《中国舞蹈学》 2022年第1期234-246,355,356,共15页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宝藏不仅有着数量众多的实体遗存,在叠加前沿的视觉呈现科技中焕发对我国国宝展演题材舞蹈的新生命和新景象的同时,也形象地反映了跨界文化推广下符合当代中国视角的审...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宝藏不仅有着数量众多的实体遗存,在叠加前沿的视觉呈现科技中焕发对我国国宝展演题材舞蹈的新生命和新景象的同时,也形象地反映了跨界文化推广下符合当代中国视角的审美精髓。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精品国画及本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美学思想,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灼灼其华。本研究通过文本细读、个案分析等方法总结国家宝藏中的国画传承精髓,以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编创的舞蹈诗剧作品为例,探究其以剧场舞蹈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意义,讴歌文艺工作者和文化传承者的时代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宝展演题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画创编 审美
下载PDF
非遗传承视域下青龙满族自治县乡村舞蹈美育路径研究
15
作者 肖丹彤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2期226-240,353,354,共17页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近年来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我国最早的美育教育雏形可以追溯到周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学校美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近年来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我国最早的美育教育雏形可以追溯到周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学校美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美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价值功能日益凸显。非遗舞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美育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中小学美育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乡村美育发展现状的分析来研究如何将非遗舞蹈文化融入乡村舞蹈美育建设。以非遗舞蹈助力乡村美育振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非遗舞蹈和乡村美育的共赢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美育 非遗舞蹈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武舞的幻化与交融——传统文化中“道”与“和”的诉求与摹写
16
作者 董立晶 《中国舞蹈学》 2022年第1期43-50,340,341,共10页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武术与舞蹈就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此文化传承之下,电影的表达方式也有武术片、舞蹈片、武侠片,融入了“由武到舞”“以舞代武”“武舞相融”的发展历程和话语表达,在此影像书写和镜像运动中书写身体的曼妙与...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武术与舞蹈就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此文化传承之下,电影的表达方式也有武术片、舞蹈片、武侠片,融入了“由武到舞”“以舞代武”“武舞相融”的发展历程和话语表达,在此影像书写和镜像运动中书写身体的曼妙与身心的合一,述说着“道”与“和”的诉求与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片 舞蹈片 武侠片 心诉求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舞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场“邂逅”
17
作者 刘亚雄 《中国舞蹈学》 2023年第1期217-229,356-358,共1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时提道:“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文化发展的“异文化”融合现象,也是构建中国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时提道:“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文化发展的“异文化”融合现象,也是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它使中国多元性文化更有了一份搭建国际文化交融的职能和担当。纵横交贯,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随着人类族群的迁移,发生着传播、融合、再生、寻根,文化的多元交融促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异文化”的多元结合,并共同推动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西方现代舞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并在历史长河中同中国传统文化的“邂逅”产生的文化反哺现象,在经过一场文化冲突与融合后,以一种新的样式走出国门对外输出与传播。阐扬光大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信仰和价值,更好地与世界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现代舞 反哺
下载PDF
重返20世纪80年代:重谈《黄河三部曲》诞生背景与成因
18
作者 王峙文 《中国舞蹈学》 2022年第1期265-273,358,359,共11页
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寻根热潮”是艺术史及思想史中值得反复研讨的现象,在这个多元艺术共同繁荣的特殊年代,其衍生出的美学价值、话语建构、意义系统都值得当代艺术界反复考究。本文主要从热潮的宏大背景中聚焦黄河流域山西地区出现... 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寻根热潮”是艺术史及思想史中值得反复研讨的现象,在这个多元艺术共同繁荣的特殊年代,其衍生出的美学价值、话语建构、意义系统都值得当代艺术界反复考究。本文主要从热潮的宏大背景中聚焦黄河流域山西地区出现的“黄河歌舞艺术”——《黄河三部曲》,重新将其放置于横向对比与纵向研究中,探讨其诞生的时代背景与成因,从而为当代山西民间舞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学术指引与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 寻根 黄河三部曲 山西民间舞
下载PDF
达斡尔族传统舞蹈传承与保护的实施策略研究
19
作者 李美虹 《中国舞蹈学》 2022年第1期86-100,345-347,共18页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舞蹈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特征与民族性格,尤其是达斡尔族传统歌舞“哈库麦勒”(也称“鲁日格勒”)在2006年获批列入国家首批非遗舞蹈名录。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舞蹈文化资源。如何在新时代...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舞蹈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特征与民族性格,尤其是达斡尔族传统歌舞“哈库麦勒”(也称“鲁日格勒”)在2006年获批列入国家首批非遗舞蹈名录。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舞蹈文化资源。如何在新时代借助各方力量对达斡尔族传统舞蹈进行联动保护与活态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对黑龙江省达斡尔族传统舞蹈的传承和保护的现状剖析入手,从三个维度研究、分析、总结出三个不同层面的实施方案,通过传承的形式把它列入学校的教学培养计划及社会群众舞蹈文化中,为黑龙江省达斡尔族传统舞蹈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出相应对策。这不仅能够丰富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研究,让大众更了解从中映射出的不同民族历史文化、民族性格、地域文化、宗教文化、习俗文化等,在促进民族文化认同感与弘扬本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更是在建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学科及丰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达斡尔族 传统舞蹈 传承保护 实施策略
下载PDF
中国“红色舞蹈”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念 《中国舞蹈学》 2022年第2期256-297,427,428,共44页
中国的“红色舞蹈”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的产物。追溯其本源应是古代“纪功象武”的军事风格舞蹈。自1927年红军的建立到新世纪的头二十年,“红色舞蹈”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逐渐成长和发展起来,且走过了一... 中国的“红色舞蹈”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的产物。追溯其本源应是古代“纪功象武”的军事风格舞蹈。自1927年红军的建立到新世纪的头二十年,“红色舞蹈”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逐渐成长和发展起来,且走过了一条艺术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展现出了强有力的生命力。战争年代,由于作战的需要,红色舞蹈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是宣传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专业化的建设与发展,红色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得以彰显,发展成为纯粹的肢体语言舞蹈。经过长期的发展,红色舞蹈形成了特殊的风格特色和审美形态,丰富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军事风格舞蹈,引领着中国现当代舞蹈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舞蹈 历史渊源 艺术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