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语言学研究》

作品数36被引量2H指数1
《中国语言学研究》是一年两辑的连续出版物,刊载海内外优秀学者对中国版图上曾经使用和正在使用的语言文字以及中国语言文字在海外使用状况的原创性、高品质研究鸿文。该书首次突破性地将“中国语言研究”的范围拓展...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出版周期半年刊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腊罗彝语被动义的表达方式
1
作者 卜维美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262-280,共19页
腊罗彝语是话题型语言,其动词不存在被动态,被动义采用特定的句式结构来表达。腊罗彝语中最常用的被动结构为“受事+受事标记di31+施事+谓语部分”。使用受事标记是为了区分施受关系,明确动词的题元分配方式。除了使用特定的语序和受事... 腊罗彝语是话题型语言,其动词不存在被动态,被动义采用特定的句式结构来表达。腊罗彝语中最常用的被动结构为“受事+受事标记di31+施事+谓语部分”。使用受事标记是为了区分施受关系,明确动词的题元分配方式。除了使用特定的语序和受事标记之外,腊罗彝语被动结构对谓语具有强制性语义要求,即被动结构的谓语部分必须凸显受事的受影响性,结构上需要由动补结构、动词套用或动词重叠式这三种复杂谓语形式充当。由这些复杂谓语构成的被动结构,体现了两种性质不同的OSV(PAV)语序:一种是在相应的主动句基础上通过话题化的句法操作形成的语用性OSV;另一种是句法性的OSV语序,没有对应的主动句,其中位于句首的受事本质上具有话题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罗彝语 被动结构 受事标记 复杂谓语
下载PDF
《说文解字》研究史略(下)
2
作者 蒋冀骋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82-131,共50页
本文运用形音义互求,尤其是形义匹配、音义匹配的方法对清代和现当代《说文解字》研究者对《说文解字》的研究情况进行评述,概括出各家在《说文解字》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指出其取得成就的原因,并论其不足,指出其错讹产生的原因以及对... 本文运用形音义互求,尤其是形义匹配、音义匹配的方法对清代和现当代《说文解字》研究者对《说文解字》的研究情况进行评述,概括出各家在《说文解字》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指出其取得成就的原因,并论其不足,指出其错讹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后人治学的启示。本文认为,一代有一代的学术,不能苛求前人,也不能自愧于前人。要超越前人,就必须在治学目标、治学方法上有所改变,不能亦步亦趋。清代四大家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学术的进步,有赖于新方法的发明和采用,也有赖于新材料的发现和使用,新方法、新材料会推动一代学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校勘研究 甲骨文 金文
下载PDF
彝语嘎斯颇话概述
3
作者 马海布吉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281-303,共23页
嘎斯颇是彝族支系之一,他称“红彝”,分布在四川盐边县、会理县和会东县,人口较少。嘎斯颇人有自己的方言土语,但使用人口很少,约1500人。迄今未见到有关嘎斯颇话的调查报告。语音方面,嘎斯颇话有29个声母和11个元音,声母以清音为主,无... 嘎斯颇是彝族支系之一,他称“红彝”,分布在四川盐边县、会理县和会东县,人口较少。嘎斯颇人有自己的方言土语,但使用人口很少,约1500人。迄今未见到有关嘎斯颇话的调查报告。语音方面,嘎斯颇话有29个声母和11个元音,声母以清音为主,无鼻冠音,无清鼻音,元音单元音、有卷舌元音,不区分松紧,复元音较多。核心词大部分仍保留传统说法,一般词汇以汉语借词为主。词的结构、句子的语序等受汉语影响较深。嘎斯颇话总体上应属于彝语东部方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语方言 嘎斯颇 语音 词汇 语法
下载PDF
《周易音义》校读札记
4
作者 杨军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32-148,共17页
本文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周易音义》中陆德明所称“师”为张讥,校勘术语“本今”为后人校语,指出单音字注“某某之某”有限制词义的作用。《释文》反切用字不与声母“类隔”“音和”有关,其中不乏后人对“类隔”反切的改造... 本文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周易音义》中陆德明所称“师”为张讥,校勘术语“本今”为后人校语,指出单音字注“某某之某”有限制词义的作用。《释文》反切用字不与声母“类隔”“音和”有关,其中不乏后人对“类隔”反切的改造。本文认为,前贤分析反切当以法伟堂最为精到。对《释文》中重字反切作了梳理,提出辨别重字反切与讹误的方法。本文还根据前人不能引后人说指出《经典释文考证》《经典释文汇校》的一处失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勘术语 注音类目 反切 《周易音义》
下载PDF
基本核心词词义的数量及其内部关系——对50种语言词义数据的分析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可 冉启斌 李坤怡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47-81,共35页
本文收集50种语言中60个基本核心词的词义,通过数量分析、引申能力赋分、网络图谱等方法对其词义数量和关系进行探索。文章认为,基本核心词义项数量均值为2~3个(最多达到28个)。动词、形容词平均义项数量最多,名词、否定副词随后,数词... 本文收集50种语言中60个基本核心词的词义,通过数量分析、引申能力赋分、网络图谱等方法对其词义数量和关系进行探索。文章认为,基本核心词义项数量均值为2~3个(最多达到28个)。动词、形容词平均义项数量最多,名词、否定副词随后,数词、代词较少。对不同引申深度的义项进行赋分后,6个词类的分值顺序与义项数量相同,但具体词排名不完全一样。词义网络图谱中,基本核心词被聚为12小类,词类对聚类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动、名、形3个词类形成较大词团,词类内通过[±趋向](动词)等特征聚为小类。大、小类之间,有些词有连接不同类别词的作用,如hand连接动词、身体部位名词等;其他一些基本核心词也可以跨词类引申,但没有类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类型 基本核心词 词义引申 数据库 可视化
下载PDF
论史官在语言文字学上的贡献
6
作者 王启涛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334-371,2,共39页
史官在整个中华文化史上,对历代中央王朝的通用语言文字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行政实质上是文书行政,文书行政中最重要的人员就是“史”,史官们是文书的起草者、宣读者、诠释者、誊写者、保管者、传播者,自然也是文书... 史官在整个中华文化史上,对历代中央王朝的通用语言文字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行政实质上是文书行政,文书行政中最重要的人员就是“史”,史官们是文书的起草者、宣读者、诠释者、誊写者、保管者、传播者,自然也是文书载体——通用语言文字的确立、整理、规范、研究、传承、推广、普及者。本文对“史”字本义进行了梳理,认为“史”就是“手持文书囊或文书之人”。文章对一系列“史”类词语——“史”“内史”“外史”“御史”“大史”“小史”“守藏史”“柱下史”“祝史”“令史”“书令史”“主事令史”“兰台令史”“通事令史”所体现的史官职能进行了文献考释,发现他们起草各类公文(包括礼仪、祭祀、占卜、法律等),书写王朝历史,传译各类文书,编写语言规范教材与童蒙识字课本。史官们博通经史子集,擅长文学创作,精于应用文书,精通文字训诂。文章还考证“史”“吏”“事”“治”“使”“士”“职”同源。文章认为,各级各类从事文书写作的史官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语言文字的统一与规范是中国大一统文化背景下治国安邦的重要国策。由于史官们拥有绝对的行政权力,具备崇高的社会威望,自然而然会通过这些权力和威望,对王朝的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对王朝的文字整理与语言研究倾注毕生精力和施加影响。因此,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史,尤其是研究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史,绝不能够忽视史官们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官 语言文字学 语言文字
下载PDF
《朱子語類》“性”詞義系統考探
7
作者 徐時儀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20-138,共19页
性是人内在的基礎屬性,“性”是多義詞,有“本性”“天赋”“性质或性能”等义。《朱子語類》以“性”爲構詞語素的複音詞傳承單音節詞“性”的多義性而凝合發展有各自的詞義,從而使“性”作爲語素參與構詞時意義有多重指向而又和諧統一... 性是人内在的基礎屬性,“性”是多義詞,有“本性”“天赋”“性质或性能”等义。《朱子語類》以“性”爲構詞語素的複音詞傳承單音節詞“性”的多義性而凝合發展有各自的詞義,從而使“性”作爲語素參與構詞時意義有多重指向而又和諧統一,大致形成《朱子語類》中以“性”爲構詞語素的詞語聚合。這些以“性”爲語素構成的詞語聚合不僅反映了“性”詞義古今傳承的演變,而且體現了朱熹的理學思想,尤其是從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詞中可見朱熹有關“性”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語類》 詞義系統
下载PDF
玄應《一切經音義》校訂瑣記
8
作者 真大成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75-189,共15页
玄應《一切經音義》流傳久遠,版本衆多,訛文錯字不在少數。徐時儀教授《一切經音義三種校本合刊》、黄仁瑄教授《大唐衆經音義校注》發誤正訛,厥功至巨;但校書如掃落葉,《一切經音義》中的訛誤仍未能盡,校訂工作仍待進一步展開。文章刺... 玄應《一切經音義》流傳久遠,版本衆多,訛文錯字不在少數。徐時儀教授《一切經音義三種校本合刊》、黄仁瑄教授《大唐衆經音義校注》發誤正訛,厥功至巨;但校書如掃落葉,《一切經音義》中的訛誤仍未能盡,校訂工作仍待進一步展開。文章刺舉41例,可爲進一步整理《一切經音義》提供一些參考資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應 《一切經音義》 校訂
下载PDF
大型字書《木部》疑難字新考
9
作者 楊寶忠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39-158,共20页
利用“形用義音序五者互相求”考字方法,以《漢語大字典》《中華字海》爲線索,對唐宋以來大型字書《木部》收録的20個疑難字進行了考釋。考釋内容主要包括俗訛字未與正字溝通者、音義未詳者、異體字認同失誤者、同形字未加别異者、已有... 利用“形用義音序五者互相求”考字方法,以《漢語大字典》《中華字海》爲線索,對唐宋以來大型字書《木部》收録的20個疑難字進行了考釋。考釋内容主要包括俗訛字未與正字溝通者、音義未詳者、異體字認同失誤者、同形字未加别異者、已有考釋尚可補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字書 《木部》 疑難字
下载PDF
对比语言学视野下的《老乞大》句尾“有”字
10
作者 晁瑞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304-333,共30页
《原本老乞大》句尾多“有”字,具有元代蒙汉语言接触痕迹。蒙古语表示“存在”和“领有”的动词a-/bu-类似于汉语动词“有”,这是双方语言适配的前提。由于蒙古语的存在动词是多功能语法虚词,因此元代汉语“有”功能繁多。通过对比分... 《原本老乞大》句尾多“有”字,具有元代蒙汉语言接触痕迹。蒙古语表示“存在”和“领有”的动词a-/bu-类似于汉语动词“有”,这是双方语言适配的前提。由于蒙古语的存在动词是多功能语法虚词,因此元代汉语“有”功能繁多。通过对比分析《原本老乞大》《老乞大谚解》《清语老乞大》《蒙语老乞大》并追溯《蒙古秘史》,认为汉语“有”复制了中世纪蒙古语存在动词的存在义、领有义、判断义、时体标记义、确定语气义等诸多意义,并复制了蒙古语里有同类语法功能的助动词意义,如形容词谓语句以及数量结构助动词bol-。句尾“有”是“汉儿言语”特征词。元代特殊判断句证明蒙古语对北京话造成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乞大》 “有”字 元代汉语 汉儿言语 语言接触
下载PDF
西夏《文海》和中原韵書
11
作者 聶鴻音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1期261-273,共13页
西夏政府編纂的《文海》雖可歸入“韵書”一類,但其主要目的在於規範文字的寫法而非規範詩歌用韵。《文海》的編寫體例大致與《廣韵》相同,只是調整了卷内各韵和韵内各同音字組的排列次序以便檢索。新的排列法借鑒自中原的某種小學著作... 西夏政府編纂的《文海》雖可歸入“韵書”一類,但其主要目的在於規範文字的寫法而非規範詩歌用韵。《文海》的編寫體例大致與《廣韵》相同,只是調整了卷内各韵和韵内各同音字組的排列次序以便檢索。新的排列法借鑒自中原的某種小學著作,以漢語等韵學爲基礎思想。編者盲目沿襲唐宋官韵的表面形式,這限制了其對西夏語言的認識,導致《文海》未能如實表現西夏語的聲韵系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書 字典 西夏 党項語
下载PDF
道孚語的音系概況
12
作者 根呷翁姆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1期309-331,共23页
道孚語又稱道孚話,是藏緬語族中語音結構非常復雜的一種語言。在語音、辭彙和語法結構方面較多地保留了原始藏緬語、古藏語時期的古老面貌特徵,是研究構擬原始藏緬語珍貴的“活化石”。因此,本文選取道孚語作爲研究對象,分别從道孚語的... 道孚語又稱道孚話,是藏緬語族中語音結構非常復雜的一種語言。在語音、辭彙和語法結構方面較多地保留了原始藏緬語、古藏語時期的古老面貌特徵,是研究構擬原始藏緬語珍貴的“活化石”。因此,本文選取道孚語作爲研究對象,分别從道孚語的輔音音位和聲母、元音音位和韵母,以及音節結構類型等方面入手,對道孚語的音位系統進行了系統的描寫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緬語族 道孚語 音系
下载PDF
藏羌彝走廊的羌语支语言——兼论藏缅语族语言的发生学分类
13
作者 孙宏开 石琳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26,共26页
藏羌彝走廊是中国西南地区人口迁徙、商品交换、区域战争等最频发的地区之一,其间存在一个由数百个族群组成、使用有亲缘关系语言的人群,他们于远古时期由古羌集团演化而来,至今仍可从其存活的语言中探寻共同的来源关系。本文从历史学... 藏羌彝走廊是中国西南地区人口迁徙、商品交换、区域战争等最频发的地区之一,其间存在一个由数百个族群组成、使用有亲缘关系语言的人群,他们于远古时期由古羌集团演化而来,至今仍可从其存活的语言中探寻共同的来源关系。本文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和语言学等方面进行多学科的综合调查研究,通过分析藏缅语的发生学分类依据,梳理出羌语支语言所包含的十三种语言,并厘清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旨在掌握其在藏缅语族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功能和地位,廓清藏羌彝走廊上各民族之间基于互动和交流所形成的族群关系和语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羌彝走廊 藏缅语族 羌语支语言 发生学分类
下载PDF
《中國語言學研究》
14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1期367-367,共1页
《中國語言學研究》是一年兩輯的連續出版物,由王啟濤教授擔任主編。《中國語言學研究》刊載海内外優秀學者對中國版圖上曾經使用和正在使用的語言文字以及中國語言文字在海外使用狀況的原創性、高品質研究鴻文.
关键词 出版物 文字 中國 海内外
下载PDF
身体姿势动作与状态表达的历时演变
15
作者 董秀芳 高银美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27-46,共20页
表示身体姿势的动词,比如“坐”“站”“躺”,在词汇语义上既包含动态也包含静态。姿势的产生是一个动作,而姿势产生之后就形成一种可以持续的状态。在上古汉语中,姿势动词的动作义和状态义在形式上没有特别的标志,可以用相同的词汇形... 表示身体姿势的动词,比如“坐”“站”“躺”,在词汇语义上既包含动态也包含静态。姿势的产生是一个动作,而姿势产生之后就形成一种可以持续的状态。在上古汉语中,姿势动词的动作义和状态义在形式上没有特别的标志,可以用相同的词汇形式来表达,主要借助语境来区分。到了近代汉语之后,姿势动作可以通过在动词后附加趋向词来表达,姿势状态可以通过在动词后附加体标记“着”来表达。动作义和状态义的表达有了一定的形式区分,但仍存在一些需要借助语境来区分两种含义的情况。在上古汉语中,姿势动词普遍存在致使义项,而到了现代汉语中,通过姿势动词自身表达致使义的现象走向衰落甚至消失,主要依靠致使句式来表达致使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势动词 动作 状态 词汇语义 语言演变
下载PDF
“買來的孩子”——東方人名學的一個類型
16
作者 王丁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1期274-289,共16页
古代中國人名中有一類以“買来的孩子”爲主题的人名,如“買得”“買子”“買奴”“買婢”,史籍中有記録是某人小字,但在涉及社會中下層的墓志與官私文書中卻多是作爲正式的大名來使用的,所涉及的社會階層也並不局限於下層,性别方面的... 古代中國人名中有一類以“買来的孩子”爲主题的人名,如“買得”“買子”“買奴”“買婢”,史籍中有記録是某人小字,但在涉及社會中下層的墓志與官私文書中卻多是作爲正式的大名來使用的,所涉及的社會階層也並不局限於下層,性别方面的分布也是男女均有。類似語義和構成形式的人名,在中亞近鄰民族(如古代波斯、粟特、突厥回鹘人等)中也有使用。這似乎顯示古代東方人名文化中的一個共性特征。本文彙集人名實例,分類排比,並比較同型名(如“佛得”“道得”等),試做推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名學 買得 買子/買婢 買奴
下载PDF
辭書疑義辨析六則
17
作者 張小豔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59-174,共16页
本文從字形訛誤的角度,對《漢語大字典》和《漢語大詞典》中“咴”“喭”“瑑”“■”“欀”“湤”等六字的詞義進行翔實的辨析,認爲“咴”“喭”皆爲“咳”之誤,指“小兒笑”;“瑑”係“琢”之誤,義爲雕刻;“■”是“柟”之誤,義爲楠木... 本文從字形訛誤的角度,對《漢語大字典》和《漢語大詞典》中“咴”“喭”“瑑”“■”“欀”“湤”等六字的詞義進行翔實的辨析,認爲“咴”“喭”皆爲“咳”之誤,指“小兒笑”;“瑑”係“琢”之誤,義爲雕刻;“■”是“柟”之誤,義爲楠木;“欀”係“榱”之誤,指屋椽;“湤”爲“漩”之誤,指水流轉貌。兩種辭書中所載這六字的音義均不可據,當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辭書 疑義 形誤
下载PDF
《安腔八音》音系及其音值構擬與其他研究
18
作者 馬重奇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1期200-238,共39页
本文着重探討閩東北片代表點福安方言音系的音值,並與閩東南片代表點福州音系進行比較,繼而與閩南南片方言點漳州方言、北片方言點泉州方言做歷史比較研究。首先,探討18世紀中末葉迄民國初年韵書《安腔八音》《七音字彙》《班華字典》... 本文着重探討閩東北片代表點福安方言音系的音值,並與閩東南片代表點福州音系進行比較,繼而與閩南南片方言點漳州方言、北片方言點泉州方言做歷史比較研究。首先,探討18世紀中末葉迄民國初年韵書《安腔八音》《七音字彙》《班華字典》的音系及其音值,發現它們的韵母系統均與現代福安韵母系統有異,最大的差異是完整保留了中古三套鼻音韵尾[-m]、[-n]、[-ŋ]和入聲韵尾韵尾[-p]、[-t]、[-k]。其次,探討《安腔八音》與《戚林八音》兩種閩東南、北片方言音系的差異,闡明二者不僅聲母系統有異,連韵母系統也有異。如《安腔八音》有“十七音”而《戚林八音》則有“十五音”,且保留了中古三套鼻音/入聲韵尾,而《戚林八音》則衹有[-ŋ/-k]一套。再次,就《安腔八音》和同時代兩種閩南方言韵書《彙集雅俗通十五音》《匯音妙悟》的音系進行共時比較,發現它們在韵母系統方面有相同之處,然而若與福安、漳泉現代音系做歷時比較,就可發現福安方音正向福州方音演變,閩南方言則是保留原來的語音特點。最後,筆者從空間、時間、社會變遷諸方面探討了兩百年來福安音韵結構迅速演變而漳泉方音仍舊不變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閩南閩東方言 中西文獻 韵母系統 歷史比較研究
下载PDF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汉语字词典的编纂与修订
19
作者 董志翘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2期207-214,共8页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字词典的内容与形式,编纂、修订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通过网络更广泛地收集字词典的编纂、修订素材,通过网络进一步协调...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字词典的内容与形式,编纂、修订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通过网络更广泛地收集字词典的编纂、修订素材,通过网络进一步协调字词典内部的知识点的联系,通过网络使单一的文本字词典成为多链接、多形式的字词典,通过网络变定时的专家编纂、修订为“在线”的专家、读者相结合的“动态”编纂、修订。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字词典的质量,才能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字词典 字词典编纂 字词典修订
下载PDF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區的語言生態建設——以昆明市順城社區爲例
20
作者 石琳 馬瑞祾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2年第1期348-365,共18页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背景下,各民族在城市中已形成“大雜居、小聚居、交錯混居”的互嵌式居住格局和社區環境,並呈現出語言資源豐富、語言生活復雜、語言兼用現象突出等特點。本文通過考察昆明市順城社區内回族群衆的語言能力、語言使用...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背景下,各民族在城市中已形成“大雜居、小聚居、交錯混居”的互嵌式居住格局和社區環境,並呈現出語言資源豐富、語言生活復雜、語言兼用現象突出等特點。本文通過考察昆明市順城社區内回族群衆的語言能力、語言使用和語言態度等個體語言情況,及其在公共場合、私人場合的語碼選擇和多語兼用等社區語言生態樣貌,分析年齡性别、出生地域、居住結構等社會變量對居民個人的語言學習與使用、家庭語言格局的形成與轉變、社區語言生態的構建與完善所形成的影響,並針對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區的語言公共服務和語言整體規劃提出積極建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鎮化 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區 語言生態 語言規劃 語言服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