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藏舞蹈学》

作品数24被引量0H指数0
《藏舞蹈学》是由绵阳师范学院中国藏舞蹈学研究院主办,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以藏族舞蹈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辑刊,力求构筑中国特色藏舞蹈学理论平台。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绵阳师范学院中国藏舞蹈学研究院
  • 出版周期年刊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藏族舞蹈作品创作研究
1
作者 王利桥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178-191,357,共15页
本文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四川地区创作的藏族舞蹈作品为对象,对藏族舞蹈作品创作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同时,又从四川藏族舞蹈作品创作呈现的特点和四川藏族舞蹈作品与舞蹈编导人才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研究,以求探索出具... 本文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四川地区创作的藏族舞蹈作品为对象,对藏族舞蹈作品创作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同时,又从四川藏族舞蹈作品创作呈现的特点和四川藏族舞蹈作品与舞蹈编导人才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研究,以求探索出具有四川地区特色的舞蹈创作之路,并为藏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藏族 舞蹈作品 创作
下载PDF
解释学视域下的藏族舞蹈口述史研究——西藏热巴舞艺人达瓦的口述个案
2
作者 吴倩颖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80-98,349,350,共21页
本文以解释学和口述史研究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它们在研究藏族舞蹈口述史方面的交点和关联。解释学研究理解和解释的过程,强调主体性和历史性的影响,通过解释学的方法可以深入理解文本、历史事件和人类行为。口述史通过收集个人或群体的... 本文以解释学和口述史研究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它们在研究藏族舞蹈口述史方面的交点和关联。解释学研究理解和解释的过程,强调主体性和历史性的影响,通过解释学的方法可以深入理解文本、历史事件和人类行为。口述史通过收集个人或群体的口头回忆和经历,揭示历史事件和社会经验,关注个体的经验和感知。解释学和口述史相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口述史的故事和意义,以及个体的经历和文化背景。本文以西藏热巴舞艺人达瓦的口述访谈为个案,运用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达瓦的口述访谈,从而深入研究藏族舞蹈口述史。通过MAXQDA软件,笔者对达瓦的口述访谈数据进行质性分析,探讨了他对热巴舞蹈的个人经历和意义的解释。研究结果揭示了热巴舞蹈的动作形式和人文内涵的关系,以及达瓦在传习过程中注重身体在场和文化内涵的传递。研究的启示和讨论部分探讨了个人传习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兼顾对于舞蹈教学和学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结合解释学和口述史的视角,提供了对西藏热巴舞艺人达瓦口述访谈的深入理解,为藏族舞蹈口述史的研究提供了实证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学 藏族舞蹈 口述史 个案 热巴舞艺人达瓦
下载PDF
藏舞蹈学视野下的白马藏族探源
3
作者 田开元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38-52,345,346,共17页
主要生活于甘川交界处的白马藏族,过年盛行跳舞,这些古老的舞蹈是傩舞的遗存,尽管距今久远,但仍然蕴藏着一些关于族源的珍贵信息。为此,本文尝试着从藏舞蹈学入手,探讨白马藏族的族属。
关键词 白马藏族 傩舞 春节 氐羌 平周
下载PDF
集体记忆与文化自觉——山南藏族歌舞“昌珠阿谐”的当代建构
4
作者 张歆冉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322-335,370,371,共16页
身体作为集体记忆的载体,在传衍民间舞蹈过程中并非以“活化石”般的方式去表述记忆。无论是身体形态或是集体记忆其所具有的时代性在不断发生变化。实践者在传承过程中通过发挥主体能动性,为传统舞蹈赋予了当代意义,推进历史文化与现... 身体作为集体记忆的载体,在传衍民间舞蹈过程中并非以“活化石”般的方式去表述记忆。无论是身体形态或是集体记忆其所具有的时代性在不断发生变化。实践者在传承过程中通过发挥主体能动性,为传统舞蹈赋予了当代意义,推进历史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此外得益于文化自觉意识的不断增进,民间歌舞在应对多元文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时,在保留文化根基之上呈现出更加灵活、多变的姿态。文章在此基础上,将依托于身体分析与田野考察,进一步阐释出附着在舞蹈身体中的族群记忆,并对传承主体所展开的建构路径进行批判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珠阿谐 集体记忆 文化自觉 当代建构
下载PDF
沙里淘金:西藏舞蹈史的碎片化研究
5
作者 穆杰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53-64,346,347,共14页
西藏舞蹈历史是中国舞蹈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舞蹈历史中亟待保护与挖掘的重点对象。本文借助艺术史研究方法中的碎片化研究方式,通过对单一舞蹈地域属性、单一历史时段舞蹈风格及单一舞蹈流布路径的探析来挖掘散落于中国古代历史... 西藏舞蹈历史是中国舞蹈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舞蹈历史中亟待保护与挖掘的重点对象。本文借助艺术史研究方法中的碎片化研究方式,通过对单一舞蹈地域属性、单一历史时段舞蹈风格及单一舞蹈流布路径的探析来挖掘散落于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西藏舞蹈,继而希望补全西藏舞蹈历史的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西藏舞蹈史 碎片化研究
下载PDF
《藏舞蹈学》征稿启事
6
作者 《藏舞蹈学》编辑部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373-375,共3页
《藏舞蹈学》(བོད་ཀྱི་ཞབས་བྲོ་རིག་པ།)是由绵阳师范学院中国藏舞蹈学研究院主办,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以藏族舞蹈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辑刊,力求构筑中国特色藏舞蹈学理论平台。2023年1月创刊,开本170... 《藏舞蹈学》(བོད་ཀྱི་ཞབས་བྲོ་རིག་པ།)是由绵阳师范学院中国藏舞蹈学研究院主办,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以藏族舞蹈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辑刊,力求构筑中国特色藏舞蹈学理论平台。2023年1月创刊,开本170×240。每年5月10日截止收稿。主编扎西江措教授,携本辑刊全体成员欢迎学界专家、学者赐稿。具体要求与投稿方式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学 绵阳师范学院 学界专家 应用理论研究 理论平台 征稿启事 投稿方式 专业性
下载PDF
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之路:以马奈锅庄为例
7
作者 杨婷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156-167,354,355,共14页
数量众多的非遗项目,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性与独特性,而舞蹈艺术有着活态传承的特殊符号,离不开学、授、用、产、研等系统性的保护,在不断推进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工作中,时代性、教育性、多元化等功能得到显著彰显,通过... 数量众多的非遗项目,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性与独特性,而舞蹈艺术有着活态传承的特殊符号,离不开学、授、用、产、研等系统性的保护,在不断推进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工作中,时代性、教育性、多元化等功能得到显著彰显,通过传统记忆的梳理、记录、整合,是非遗文化更好融入现代社会、展示当代价值、助力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索之一。因此,如何在社会生态环境的变迁中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遗产、保护现有的民族舞蹈文化,是一个值得深思且意义非凡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活态传承 舞蹈 马奈锅庄
下载PDF
甘南地区藏族舞蹈创作述评
8
作者 梁丁月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192-203,358,共13页
在当今社会,文化传承和创新已经成为重要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文化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发展。而对于少数民族而言,他们的传统文化更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其中,藏族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 在当今社会,文化传承和创新已经成为重要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文化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发展。而对于少数民族而言,他们的传统文化更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其中,藏族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表现手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将从甘南地区的藏族舞蹈创作的角度出发,对甘南地区的藏族舞蹈创作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为藏族舞蹈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 藏族舞蹈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敦煌石窟中吐蕃乐舞图像学研究
9
作者 李婷婷 张雅莉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65-79,347,348,共17页
吐蕃乐舞是多元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乐舞艺术,在藏族文化发展历史中有着重要地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艺术魅力。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敦煌壁画乐舞呈现出千姿百态、造型独特、具有明显吐蕃化的民族性元素,是吐蕃文化的视觉化表现形式,在题... 吐蕃乐舞是多元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乐舞艺术,在藏族文化发展历史中有着重要地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艺术魅力。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敦煌壁画乐舞呈现出千姿百态、造型独特、具有明显吐蕃化的民族性元素,是吐蕃文化的视觉化表现形式,在题材、形式、风格特征等方面均呈现多样发展态势。本文以敦煌石窟中的吐蕃乐舞图像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像学、形态学及舞蹈学方法对吐蕃乐舞图像进行文化“深描”与互证,解读吐蕃统治时期壁画乐舞特质背后的文化内蕴,最终讨论吐蕃乐舞图像活态语汇建构的当代意义价值,以及在重构过程中应关注的文化、精神理念原则,以期为敦煌壁画乐舞研究与敦煌舞实践创新提供研究参考与创作依据,从而推进敦煌文化艺术的活态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吐蕃乐舞 图像学 当代舞蹈重构
下载PDF
身体视域下的青海玉树依舞探究——以民间舞蹈“巾迪出禄雅嗦”为例
10
作者 徐敏杰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265-275,364,365,共13页
本文从身体视域出发,对青海玉树“依舞”进行多维度的探究,以民间舞蹈“巾迪出禄雅嗦”为例,探究了青海玉树“依舞”下的“文化”身体并从中分解出地域文化的身体、服饰的身体和劳作的身体。在“美”的身体层面提炼出身体的节奏律动之... 本文从身体视域出发,对青海玉树“依舞”进行多维度的探究,以民间舞蹈“巾迪出禄雅嗦”为例,探究了青海玉树“依舞”下的“文化”身体并从中分解出地域文化的身体、服饰的身体和劳作的身体。在“美”的身体层面提炼出身体的节奏律动之美、身体动作的重复之美和联袂踏歌下男女的身体互动之美。然后,从“技术”的身体升华中提炼出“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技术”身体和“巾迪出禄雅嗦”舞蹈高潮部分时的“技艺”身体。最后从“合一”的身体层面出发,在青海玉树“依舞”所呈现的“具身”身体和“歌舞一体”身体出发,进而上升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的“身心合一”“人物合一”和“天人合一”的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青海玉树 依舞 藏族舞蹈
下载PDF
藏族舞蹈口述史研究方法的价值初探
11
作者 杨晋良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99-111,351,共14页
将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引入藏族舞蹈研究,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现时所需,亦是推进藏族舞蹈深入研究的有益尝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学术价值。本文认为藏族舞蹈口述史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艺术价值、族群价值、历史价... 将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引入藏族舞蹈研究,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现时所需,亦是推进藏族舞蹈深入研究的有益尝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学术价值。本文认为藏族舞蹈口述史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艺术价值、族群价值、历史价值和时空价值,我国民族舞蹈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成果能够有力推动藏族舞蹈的保护、研究与发展,更有效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舞蹈 口述史 价值
下载PDF
藏族舞蹈屈伸动律的教学解构
12
作者 蔡艳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253-264,363,364,共14页
2019年底始发的新冠疫情对教育的重大影响导致包括线上教学模式的全面普及。笔者在线上教学中发现,隔空教学更加模糊了藏族舞蹈屈伸动律的“屈伸”和“颤”两种动律的区别,导致学生学得困惑,教师教得艰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 2019年底始发的新冠疫情对教育的重大影响导致包括线上教学模式的全面普及。笔者在线上教学中发现,隔空教学更加模糊了藏族舞蹈屈伸动律的“屈伸”和“颤”两种动律的区别,导致学生学得困惑,教师教得艰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藏族舞蹈两种动律的“图示”,并通过“图示描述”辨析出藏族舞蹈两种动律不同的关键点在相同时域内“重力点”的一前一后,因此揭开了藏族舞蹈屈伸动律学习困难的奥秘,并制作成微课运用于教学实践,很好地化解了单纯由教师示范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困惑,收获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案例,满足了新时代学生习舞时更需要从细微处获得舞蹈解释的需要,打开了一个促进舞蹈文化理解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舞蹈 屈伸元素 图示描述
下载PDF
略论“吐蕃乐舞”历史文化及艺术特色
13
作者 杨向东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20-37,344,345,共20页
藏族历史上的吐蕃乐舞,风格独特、艺术精湛,其优美乐律、脍炙人口的说唱、奔放的舞蹈和自成一派的乐舞体系,在藏族乐舞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吐蕃乐舞的产生和形成,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他是一个时代文化发展的缩影,也是一个民族审美... 藏族历史上的吐蕃乐舞,风格独特、艺术精湛,其优美乐律、脍炙人口的说唱、奔放的舞蹈和自成一派的乐舞体系,在藏族乐舞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吐蕃乐舞的产生和形成,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他是一个时代文化发展的缩影,也是一个民族审美趋向和价值观的体现。因此,对吐蕃乐舞的研究实际上是对藏族历史文化的探索,也是对今天众多藏族歌舞艺术的一次寻根溯源。本文以历史上的吐蕃乐舞为论域,对吐蕃乐舞进行历史性叙述,意在探述其历史文化源脉与乐舞之间的构成关系,为系统整理和完善藏族乐舞发展史增添知识储备、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乐舞 历史文化 艺术特点
下载PDF
青海藏族舞蹈创作研究梳理(2008-2022)
14
作者 刘亚雄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204-216,359,360,共15页
青海藏族舞蹈的发展基于地域原因呈多元生态特点,这不仅仅是一个单一舞种的发展或者是基于固定艺术形态的表达,而是融入人民群众生活的精神文化展现,青海“藏族舞蹈”是记录青海藏族文化发展的“活化石”,本文对青海藏族舞蹈文化从2008... 青海藏族舞蹈的发展基于地域原因呈多元生态特点,这不仅仅是一个单一舞种的发展或者是基于固定艺术形态的表达,而是融入人民群众生活的精神文化展现,青海“藏族舞蹈”是记录青海藏族文化发展的“活化石”,本文对青海藏族舞蹈文化从2008年—2022年近15年的文化发展进行梳理,着重针对青海当地藏族舞蹈的“原生态”符号在群众文化中的发展以及艺术形态下藏族文化作品的展演为主要整理对象,以省市院团,自治县地方文工团以及文化馆等为调查基础,结合当地自治县艺术家的口头采风,进行资料梳理和整合,进一步了解针对以省为区域划分下多民族聚集地中民族舞蹈专项性发展在时代中的投入力度和引导方向,探索活态传承的新途径,并且,对于整个省文化的推动和建构会起到什么样的助力,从而强化积累中国式现代化一体格局中多民族精神文化汇聚的珍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青海藏族 舞蹈 符号
下载PDF
奔子栏锅庄的艺术要素研究
15
作者 蓝文思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112-133,352,353,共24页
云南德钦奔子栏锅庄的艺术形式,包含了相互依存的舞蹈要素、音乐要素和服饰要素等,但与其他藏族锅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根据曲调、唱腔、舞蹈的快慢,奔子栏锅庄分为“吆”(གག)、“卓金”(གེན།)、“卓草”(བྲོ་ཆེན་བྲོ་འཚབ།)和“霞卓”(ཞ... 云南德钦奔子栏锅庄的艺术形式,包含了相互依存的舞蹈要素、音乐要素和服饰要素等,但与其他藏族锅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根据曲调、唱腔、舞蹈的快慢,奔子栏锅庄分为“吆”(གག)、“卓金”(གེན།)、“卓草”(བྲོ་ཆེན་བྲོ་འཚབ།)和“霞卓”(ཞབས་བྲོ།),其词曲套路多样,唱词含义丰富多彩,舞步富有节奏、具有群体协调性,服饰华丽精美、文雅庄重。本文从母题类型、唱词内容、文本结构等音乐形态,摆脱传统锅庄“弓腰曲背”的舞蹈形态,以及男女服饰与周边藏族服饰的差异性等方面对奔子栏锅庄进行分析,以探究奔子栏人的社群归属感和地方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奔子栏锅庄 音乐形态 舞蹈形态 服饰要素 地方认同感
下载PDF
云南迪庆藏族民间舞蹈研究综述(2012-2021)
16
作者 李楚婷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217-237,360,361,共23页
迪庆州藏族民间舞蹈形式多样,蕴含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为理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推动了云南迪庆藏族民间舞蹈理论工作的系统化构建。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数理统计法,对2012年至2021年间的云南迪庆藏族民... 迪庆州藏族民间舞蹈形式多样,蕴含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为理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推动了云南迪庆藏族民间舞蹈理论工作的系统化构建。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数理统计法,对2012年至2021年间的云南迪庆藏族民间舞蹈研究进行计量分析和文本分析,总结提炼现阶段云南迪庆藏族民间舞蹈理论研究的基本趋势、发展方向和空白之处;观照云南迪庆藏族民间舞蹈艺术在新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象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与后来者共飨,以实现对已有理论成果的延续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庆藏族 民间舞蹈 锅庄 弦子 热巴舞 尼西情舞
下载PDF
新中国培养的藏族第一代著名舞蹈艺术家——阿旺克村先生
17
作者 李秀加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134-155,353,354,共24页
阿旺克村,男,藏族,1938年生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共党员,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加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曾任演员、编导、业务办公室副主任,1980年任西藏艺术学校副校长,1994年于文联工作,任第四届中国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第五届中... 阿旺克村,男,藏族,1938年生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共党员,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加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曾任演员、编导、业务办公室副主任,1980年任西藏艺术学校副校长,1994年于文联工作,任第四届中国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第五届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西藏音乐舞蹈协会副主席,连续3次被评为西藏自治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是新中国培养的藏族第一代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理论家。出版有《西藏舞蹈通史》《雪域之音——才旦卓玛传》等著作,被列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艺术家词典》《当代中华舞坛名家略传》《西藏当代文化名人》等辞书和传记。文章围绕阿旺克村先生的艺术生涯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访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旺克村 艺术生涯 舞蹈
下载PDF
非遗文化从个体到群体传承人的传承路径研究——以卡斯达温为例
18
作者 罗泽龙 杨超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168-177,356,共11页
流传于四川省阿坝州黑水河流域的卡斯达温舞,2006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对比卡斯达温在成为非遗前的传承与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传承,回顾卡斯达温发展与传承的历史,探讨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文化如何更好地... 流传于四川省阿坝州黑水河流域的卡斯达温舞,2006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对比卡斯达温在成为非遗前的传承与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传承,回顾卡斯达温发展与传承的历史,探讨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文化如何更好地传承。研究自2006年以来的个体非遗传承人在卡斯达温歌舞传承中的困境,作为展演文化的卡斯达温,找出可能的传承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斯达温 黑水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香格里拉“尼西情舞”形态与发展研究
19
作者 杨娜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305-321,368,369,共19页
尼西情舞的基本特征是:以跳跃、踏步、舞袖为主,顺手顺脚,手随脚动。具有独特的舞蹈韵律及奇异的音乐风格,保存了尼西藏族的古歌古舞的神韵。整体上表现出藏羌相融的舞姿动态,为尼西所独有,对迪庆藏族多元歌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高... 尼西情舞的基本特征是:以跳跃、踏步、舞袖为主,顺手顺脚,手随脚动。具有独特的舞蹈韵律及奇异的音乐风格,保存了尼西藏族的古歌古舞的神韵。整体上表现出藏羌相融的舞姿动态,为尼西所独有,对迪庆藏族多元歌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本文以香格里拉“尼西情舞”为研究对象,结合文化生态位的相关理论,从历史变迁、地理环境、文化信仰等方面对“尼西情舞”风格特征、动作内容、功能价值、现状问题等进行相关研究分析,并尝试以对“尼西情舞”的调查研究为基础提出相应的传承保护以及创新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西情舞 文化生态位 藏族民间舞蹈
下载PDF
藏族舞蹈文化的集结点
20
作者 周密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336-342,371,372,共9页
“新时代藏族舞蹈编创人才培养”项目课程设置主要集中于四个模块,即藏族舞蹈文化的理论模块、藏族传统舞蹈的研习模块、藏族舞蹈编创模块和藏族舞蹈展演模块。学员们经历了从“学院派”学习到探寻原点的传统藏族舞蹈研习过程,经历了从... “新时代藏族舞蹈编创人才培养”项目课程设置主要集中于四个模块,即藏族舞蹈文化的理论模块、藏族传统舞蹈的研习模块、藏族舞蹈编创模块和藏族舞蹈展演模块。学员们经历了从“学院派”学习到探寻原点的传统藏族舞蹈研习过程,经历了从藏族舞蹈理论学习到藏族舞蹈编创实践的提升过程。这是一个双向过程,是一个艺术反哺的过程,学员们对藏族各地域民间舞蹈元素的学习、提升、继承、发展、转化、创新等方面具有了更深刻的文化反思和文化自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舞蹈 编创 集结点 舞蹈文化 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