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写作》

作品数5441被引量1827H指数9
《写作》杂志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是中国写作学会会刊、写作学科核心期刊。杂志力求探寻写作学科学术研究的新动态,及时反映写作界的最新成果,传播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查看详情>>
  • 曾用名 写作(上)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2-7343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2-1088/H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5,4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论的新契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24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1
作者 刘纯友 《写作》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3月15-18日,“中国文论的新契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24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顺利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主办,武汉大学文学院承办,遵义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大学协办。来自140余所高等... 2024年3月15-18日,“中国文论的新契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24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顺利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主办,武汉大学文学院承办,遵义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大学协办。来自14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和出版机构的27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共提交论文近240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遵义师范学院 武汉大学 新契机 学术研讨会 高等院校 文学院
下载PDF
疼痛的生命诗学——罗振亚诗歌创作的精神样本与审美品格
2
作者 吴井泉 《写作》 2023年第1期63-71,共9页
罗振亚的诗歌具有生命本源的质素与崇高品格,是以疼痛的生命形态凝结的诗歌美学。其生命疼痛的精神样本多元繁复,表现了诗人对话世界的开放与真诚的情怀。“敞开”是罗振亚诗歌创作的特点,即把情感、生命、生活向读者和世界敞开。其写... 罗振亚的诗歌具有生命本源的质素与崇高品格,是以疼痛的生命形态凝结的诗歌美学。其生命疼痛的精神样本多元繁复,表现了诗人对话世界的开放与真诚的情怀。“敞开”是罗振亚诗歌创作的特点,即把情感、生命、生活向读者和世界敞开。其写作视角融合了内、外两个视域,呈现出“我”与“他”浑然相融、和谐共生的精神合体。在艺术传达上,他的诗歌以捕捉细节、节制抒情和构筑崇高见长,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别开一路的审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振亚 当代诗歌写作 诗歌美学 生命疼痛 崇高
下载PDF
科幻写作是探索宇宙本源的重要方式——韩松访谈
3
作者 赵文杰 韩松 《写作》 2023年第6期5-12,114,共9页
从小对宇宙本源的向往构成了韩松内在的创作力量,对他而言,科幻写作是寻找宇宙真相途中的一沓厚重日志,而“独立、自由、多元”的武汉大学校园氛围,则为他个体思想生长提供了丰沛的水源,也使其能够在关切真实与刻画幻象之间觅得一处天... 从小对宇宙本源的向往构成了韩松内在的创作力量,对他而言,科幻写作是寻找宇宙真相途中的一沓厚重日志,而“独立、自由、多元”的武汉大学校园氛围,则为他个体思想生长提供了丰沛的水源,也使其能够在关切真实与刻画幻象之间觅得一处天地。奇异性、陌生性、神奇感贯穿了韩松的科幻创作。尽管韩松在作品中营造了由幽深人性交织而成的空间,现实世界里的他依然相信远处有着开阔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松 武汉大学 科幻 先锋性
下载PDF
通识写作教育与“对话思维”的培养——美国说理写作教育的启示
4
作者 薛亘华 《写作》 2023年第4期109-117,共9页
在通识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国的高校相继开设面向本科生的通识写作课程。目前学界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总结美国通识写作课程的经验,但不可忽视的是,中美两国的大学写作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学情并不相同。为了客观看待美国写作课的经验,教... 在通识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国的高校相继开设面向本科生的通识写作课程。目前学界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总结美国通识写作课程的经验,但不可忽视的是,中美两国的大学写作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学情并不相同。为了客观看待美国写作课的经验,教育者有必要了解中美大一新生在入学前的写作“前知识”——中学的说理写作教学之间的区别。透过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视角来看,美国中学的写作教育秉承着“对话思维”理念,这种“对话思维”在实践中体现在各学科知识间的对话、与学术共同体的对话、在交际语境中的对话等多个维度,写作的方法和内容强调对话精神,写作的意义在语言的交际中生成。从大中衔接的角度来看,我国开设的面向大一新生的通识写作课程,有必要帮助学生培养、强化对话式的写作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说理写作 巴赫金 对话思维 大中衔接
下载PDF
论严平的“非虚构”写作
5
作者 徐宏任 《写作》 2023年第4期58-68,共11页
随着当今社会文化语境的不断变迁,文艺“多元化”和文学创作的“跨文体”特征愈发明显。在严平的非虚构作品中,呈现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微观书写和独特的文本叙事美学特点。严平以创作主体的在场亲历性和史料调查整理,丰富和深化了... 随着当今社会文化语境的不断变迁,文艺“多元化”和文学创作的“跨文体”特征愈发明显。在严平的非虚构作品中,呈现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微观书写和独特的文本叙事美学特点。严平以创作主体的在场亲历性和史料调查整理,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现当代微观文学史的内容,又以其诗化语词和女性化叙事美学,弥补了近年来“非虚构”写作文学价值的不足,突破了国内“非虚构”写作历史的和美学的意义局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平 非虚构 文学史 叙事美学
下载PDF
江西省写作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江西省第十七届大学生写作大赛评审会隆重召开
6
作者 《写作》 2022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8月20日,由江西写作学会主办,在江西景德镇召开2022年写作学术年会,来自省内外30余名会员及高校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本次大会由学会会长冯昊教授主持。大会开始,冯昊介绍了这次学术年会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并在大会上宣读了前会长沈... 8月20日,由江西写作学会主办,在江西景德镇召开2022年写作学术年会,来自省内外30余名会员及高校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本次大会由学会会长冯昊教授主持。大会开始,冯昊介绍了这次学术年会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并在大会上宣读了前会长沈世豪教授和邬乾湖教授发来的贺信。冯昊指出写作学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老一代学者的巨大贡献,并对年轻的写作教师给予厚望,望其今后为写作方面的发展做出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年会 江西景德镇 高校教师 评审会 大学生 写作教师 江西省 背景和意义
下载PDF
《朝花夕拾》:文学的个人史(之二)——《朝花夕拾》分篇解读(上)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俊 《写作》 2021年第3期9-20,共12页
本文是作者有关鲁迅及围绕《朝花夕拾》探讨的书稿内容,在本刊连载的第二篇,主体是解读《朝花夕拾》的前五篇。主旨是遵循作品叙述行文的脉络和逻辑,从文体修辞上分析作品的写作趣味、内蕴和技巧;同时作为“文学的个人史”,作品也是鲁... 本文是作者有关鲁迅及围绕《朝花夕拾》探讨的书稿内容,在本刊连载的第二篇,主体是解读《朝花夕拾》的前五篇。主旨是遵循作品叙述行文的脉络和逻辑,从文体修辞上分析作品的写作趣味、内蕴和技巧;同时作为“文学的个人史”,作品也是鲁迅个人生活的一种内心真实呈现,审美导向的还是人生经验和人格世界。《朝花夕拾》后6-8篇的解读,请待本刊下期连载发表。本刊目前已定发表的三篇文章,约占全部书稿的四分之一篇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个人史 《朝花夕拾》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下载PDF
回顾与前瞻:写作教学研究70年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罡 《写作》 2021年第3期120-128,共9页
70年来的写作教学研究,接续中国传统写作经验,接轨国际语言教育前沿,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富的成果。通过写作的祛魅,在“应需”与“应性”、实用与文学、体系化与微型化的争议中,写作教学的“可为”得以明确。通过“缺教”“虚假”的... 70年来的写作教学研究,接续中国传统写作经验,接轨国际语言教育前沿,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富的成果。通过写作的祛魅,在“应需”与“应性”、实用与文学、体系化与微型化的争议中,写作教学的“可为”得以明确。通过“缺教”“虚假”的问题解决,写作教学研究逐步聚焦于功能取向与过程指导,写作教学的“当为”得以强调。通过写作课程的建设与写作知识的开发,写作教学的“有为”得以筹划,这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写作教学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教学 写作课程 写作知识 写作范式
下载PDF
创意写作在中国:复旦大学模式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宏图 《写作》 2020年第3期14-19,共6页
复旦大学2007年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下面设立了文学写作的硕士方向,2009年则在全国设立首个以戏剧冠名的创意写作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对创意写作专业较为重视,每位学生配备校内、校外导师,招录的学生多为有一定写作积累的文学... 复旦大学2007年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下面设立了文学写作的硕士方向,2009年则在全国设立首个以戏剧冠名的创意写作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对创意写作专业较为重视,每位学生配备校内、校外导师,招录的学生多为有一定写作积累的文学爱好者。硕士点主要有小说叙事研究与实践、散文与传记创作研究与实践两个方向,总体课程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写作个案分析在教学中占有中心地位。邀请了一些知名作家和艺术家前来授课,在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展示、实践基地的建设和使用、研究生教育创新等方面有所创新,该专业研究生获奖情况比较可观。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从起步创立到一步步发展完善,在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作了有益的探索,成为中国创意写作发展的一个鲜明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写作 复旦大学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王安忆
下载PDF
传统写作资源的现代转换--以“故事新编”在创意写作课堂上的运用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峰 《写作》 2020年第2期115-120,共6页
"传统写作资源的现代转化",这是构建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的本源性问题。以"故事新编"为代表的传统写作方法,只要运用得当,在今天的创意写作课堂上同样可以"老树发新枝"。与时俱进,引入时代元素;刨根问底,层... "传统写作资源的现代转化",这是构建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的本源性问题。以"故事新编"为代表的传统写作方法,只要运用得当,在今天的创意写作课堂上同样可以"老树发新枝"。与时俱进,引入时代元素;刨根问底,层层递进;顺藤摸瓜,续写经典。这些都是故事新编的具体手段。三者之中,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追问"作为故事"新编""改编"或"重构"时的驱动力,以对思辨能力的训练为手段或载体,最终达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是"故事新编"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学时的关键。与此同时,教师应加强课堂讨论,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转换 故事新编 创意写作 内驱力
下载PDF
对焦虑的克服:孙文波诗歌写作的意义
11
作者 洪文豪 《写作》 2019年第4期103-111,共9页
诸多聚讼纷纭的诗学命题使得现代汉语诗歌成为一个充满焦虑的书写场域。诗歌本身的焦虑似乎超越与置换了布鲁姆所谓的强力诗人对下一代诗人所产生的焦虑。孙文波的诗歌深刻介入了现代汉语诗歌诸多意味深长的诗学命题,如诗歌本体、古典... 诸多聚讼纷纭的诗学命题使得现代汉语诗歌成为一个充满焦虑的书写场域。诗歌本身的焦虑似乎超越与置换了布鲁姆所谓的强力诗人对下一代诗人所产生的焦虑。孙文波的诗歌深刻介入了现代汉语诗歌诸多意味深长的诗学命题,如诗歌本体、古典传统与现代汉诗的关系、诗歌与现实的关系等。与此对应,其诗歌文本中凸显出语言的自我审视性、对传统的智性态度、对诗歌与介入现实的诗性思考。这些正体现了孙文波的诗歌是克服现代汉诗种种书写焦虑之后的诗意结晶。主动介入焦虑与对焦虑的克服,使得孙文波的诗歌对现代汉语诗歌写作具有宝贵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文波 焦虑 元诗 现代汉诗
下载PDF
“现代小说经典再阐释”专题
12
作者 吴晓东 《写作》 2019年第1期36-36,共1页
19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经历了一个学术转型期,也探索了许多新的研究范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对文学性的研究则可能相对薄弱一些,为什么要研究文学作品成了一个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而为什么要阅读现代小说?现代小说的意义何... 19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经历了一个学术转型期,也探索了许多新的研究范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对文学性的研究则可能相对薄弱一些,为什么要研究文学作品成了一个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而为什么要阅读现代小说?现代小说的意义何在?怎样研究与重释现代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小说 阐释模式
下载PDF
语篇分析理论在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党德强 《写作》 2018年第6期123-128,共6页
长期以来,语篇分析理论主要应用在英语课程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在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少人论及。文章从语篇分析的基本理论入手,针对当前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教学中"重格式、轻语言"的现状,指出了在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引入语篇分... 长期以来,语篇分析理论主要应用在英语课程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在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少人论及。文章从语篇分析的基本理论入手,针对当前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教学中"重格式、轻语言"的现状,指出了在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引入语篇分析理论的可行性和积极作用。结合法律文书写作课程的教学特点,从宏观分析、微观分析和实战教学三个方面提出语篇分析法在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提高法律文书写作的教学效果,提高法学专业人才的写作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分析 高职教育 法律文书 语言表达
下载PDF
大洋彼岸的“漂木”--洛夫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1
14
作者 洛夫 甘建华 《写作》 2018年第7期18-49,共32页
洛夫(1928—2018)是当代汉语诗坛的泰斗,其诗作和诗论均是汉语文学的宝贵财富。作为洛夫先生的同乡,作者对洛夫的了解有独到之处。此次访谈涉及洛夫研究的许多重要方面,比如:先生具体的生平,如"洛夫"姓名的由来、离开衡阳去... 洛夫(1928—2018)是当代汉语诗坛的泰斗,其诗作和诗论均是汉语文学的宝贵财富。作为洛夫先生的同乡,作者对洛夫的了解有独到之处。此次访谈涉及洛夫研究的许多重要方面,比如:先生具体的生平,如"洛夫"姓名的由来、离开衡阳去台湾的经历、晚年在加拿大的生活、长诗代表作《漂木》的诞生等;著名诗刊《创世纪》的由来,与瘂弦、张默、余光中等大诗人的交往等等。访谈也涉及洛夫对两岸诗歌的了解与态度,他自己所认为的洛夫与余光中之区别,他的"天涯美学"等。可以说,此次长篇访谈是当下洛夫研究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夫 余光中 《创世记》 天涯美学 《漂木》
下载PDF
试论“作文”之法与文学价值追求——《走得遥远和阔大:张炜谈文论艺》带来的思想启示
15
作者 陈华文 《写作》 2018年第1期34-36,共3页
张炜是著名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思想者。多年来,对于文学创作,这个看似简单的话题,在《走得遥远和阔大:张炜谈文论艺》一书中,他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对于作家该如何写作、写什么,他也有鲜明的见解。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重... 张炜是著名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思想者。多年来,对于文学创作,这个看似简单的话题,在《走得遥远和阔大:张炜谈文论艺》一书中,他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对于作家该如何写作、写什么,他也有鲜明的见解。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重新思考文学的本体性问题,有利于文学走得遥远和阔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文学创作 真实质朴 新时代
下载PDF
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研究
16
作者 付传 林爽 李思然 《写作》 2017年第9期11-16,共6页
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在于决定、支配、指导课程建设主体的价值选择。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体系以及教学管理整体视角或分项领域探讨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建设,奠基了当前该... 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在于决定、支配、指导课程建设主体的价值选择。从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体系以及教学管理整体视角或分项领域探讨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建设,奠基了当前该领域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然而,从理性价值取向的高度理解、把握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特征、价值取向挑战以及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则更具概括性、解释性、指导性。这一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既关注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建设所面对的特殊性外部环境,更关注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建设所内蕴的一般性内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文写作与处理 课程建设价值取向
下载PDF
《人间词话》与李煜词
17
作者 周桢舜 《写作》 2017年第5期70-72,共3页
王国维在他的论词名著《人间词话》中,对李煜词有独到的见解和很高的肯定,本文结合王国维的词论,对李煜词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相关内容作一简单评述。
关键词 《人间词话》 李煜词
下载PDF
公文标题常见的四大错误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娟 《写作》 2017年第10期55-57,共3页
读书看皮,读文看题,标题是公文的"眼睛"和"窗口",标题的好坏决定一篇文章的成败,所以是不容小视的。通过对公文标题中常见的四大错误进行剖析,使学习者充分认识标题的重要意义,掌握公文标题的拟写规范,正确拟写标题。
关键词 公文标题 常见错误
下载PDF
“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
19
作者 周宏 《写作》 2017年第11期96-96,共1页
自从宋朝文与可提出"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后,人们常把它借到写作中来强调构思、打腹稿的重要性。到了清代,郑板桥还把它作为绘画和写作中的"定则"。这些我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同时,郑板桥又提出了"胸无成竹"的主张。这"胸无成... 自从宋朝文与可提出"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后,人们常把它借到写作中来强调构思、打腹稿的重要性。到了清代,郑板桥还把它作为绘画和写作中的"定则"。这些我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同时,郑板桥又提出了"胸无成竹"的主张。这"胸无成竹"的主张是什么意思呢?它与"胸有成竹"的要求是否矛盾?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郑板桥认为,绘画和写作一样,下笔之前必须有明确的设想和意图。有了"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无成竹” “胸有成竹” 绘画理论 郑板桥 写作 主张
下载PDF
三种角色削“文山”
20
作者 满宗洲 《写作》 2017年第9期89-90,共2页
"文山会海"是党政机关的顽症,治理"文山会海",秘书也可以有所作为。秘书可以做文件的"过滤器"、"加工厂",做好写文件的"笔杆子",使领导从文件堆里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处理大事、要事。
关键词 文山 秘书 过滤器 加工厂 笔杆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