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8418被引量40418H指数57
《中国青年研究》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主办的致力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研究的学术期刊。 自1989年创刊以来,《中国青年研究》始终坚持科研为本、实用特色的办刊理念,以了解青...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2-9931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2579/D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8,4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越时空的爱恋”:青年音乐节狂欢现象的社会学解释
1
作者 刘森林 欧阳跃明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4,共10页
音乐节以其娱乐、社交等多重属性及其反日常的特殊氛围,成了当下青年热烈追捧的线下集体休闲娱乐活动形式,被喻为“生活避难所”一般的存在。深入分析青年群体音乐节狂欢现象的表征及形成机制,探索青年群体“狂欢式生活”的成因及实践,... 音乐节以其娱乐、社交等多重属性及其反日常的特殊氛围,成了当下青年热烈追捧的线下集体休闲娱乐活动形式,被喻为“生活避难所”一般的存在。深入分析青年群体音乐节狂欢现象的表征及形成机制,探索青年群体“狂欢式生活”的成因及实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代青年群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与此同时,以音乐节为载体的青年群体娱乐方式可能导致的群体极化现象需要重视并加以预防,该现象中所透露的青年亚文化极端化现象也应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理论 青年 音乐节 全景敞视主义
下载PDF
垂直领域的精准陪伴:青年新型社交样态的叙事图景和引导路径
2
作者 梁丹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1,119,共9页
垂直领域的精准陪伴系青年社交需求的应景更迭,是特定情感需求在青年群体中所折射出的现代亚文化社交景观,大众化、精准化、轻盈化勾勒了垂直领域精准陪伴的叙事图景,映射出社交环境变迁、社交媒体倦怠以及青年群体对舒适临场体验和社... 垂直领域的精准陪伴系青年社交需求的应景更迭,是特定情感需求在青年群体中所折射出的现代亚文化社交景观,大众化、精准化、轻盈化勾勒了垂直领域精准陪伴的叙事图景,映射出社交环境变迁、社交媒体倦怠以及青年群体对舒适临场体验和社交边界感的渴求。为实现这一新型社交样态与主流文化的融合共振,克服其所催生的浅社交化、圈层茧化、社交陷阱以及交往方式逐利化等社交束缚症候,应合理引导青年群体的社交需求,助推圈层裂变融合,规制社交平台运营机制,塑造理性社交心态,推动其在动态演进中迈向适度与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领域 精准陪伴 搭子 社交心态
下载PDF
青年审美的时代融合与再造——以主旋律影视作品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鑫磊 林樾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4,104,共8页
主旋律影视作品与青年受众的审美视点在网络提供的沟通渠道中逐渐相融,从电视机前仪式化的观赏到通过网络参与影视剧的传播,青年群体在与艺术作品的相互审美交流中互为参照,彼此走近。尤其是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青年群体对... 主旋律影视作品与青年受众的审美视点在网络提供的沟通渠道中逐渐相融,从电视机前仪式化的观赏到通过网络参与影视剧的传播,青年群体在与艺术作品的相互审美交流中互为参照,彼此走近。尤其是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青年群体对祖国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了空前高峰,他们的审美态度也更加理性、客观,开始主动参与到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审美再创造中。作为主流文化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只有主动转变创作理念,尊重青年视角,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让青年受众在接收和观看主旋律影视作品中开启“双向奔赴”的审美征程,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青年审美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 青年群体 审美态度
下载PDF
“风”与“疯”: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的审美狂欢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寒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7,61,共8页
审美本应是着眼于精神满足的理性活动,但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审美实践呈现出狂欢的态势,并有出现异化的可能。通过对审美活动作出分类与比较,本研究聚焦于青年短时效性的审美行为。网络社会的泛娱乐化、社交媒体的双向互动、青年群体的情... 审美本应是着眼于精神满足的理性活动,但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审美实践呈现出狂欢的态势,并有出现异化的可能。通过对审美活动作出分类与比较,本研究聚焦于青年短时效性的审美行为。网络社会的泛娱乐化、社交媒体的双向互动、青年群体的情绪需求,促成审美狂欢;异化边缘的审美活动对个体、群体,以及主流文化造成威胁;狂欢式的审美体验,既是欲望的投射,更是温和的抵抗,诸多审美实践由此得到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审美狂欢 审美异化 社会心理
下载PDF
“游戏的人”:青年的剧本杀游戏狂欢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森林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92,共8页
剧本杀游戏凭借其娱乐性、表演性、互动性以及社交属性,成为当下仅次于看电影、运动健身的最受青年群体喜爱的线下娱乐活动形式,并且形成一种新兴的文化消费业态。深入分析青年群体在剧本杀游戏中的狂欢表征及其形成机制,洞悉青年群体... 剧本杀游戏凭借其娱乐性、表演性、互动性以及社交属性,成为当下仅次于看电影、运动健身的最受青年群体喜爱的线下娱乐活动形式,并且形成一种新兴的文化消费业态。深入分析青年群体在剧本杀游戏中的狂欢表征及其形成机制,洞悉青年群体在社会结构变迁中与市场消费过程中的亚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行为特征与代际更替的群体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本杀 游戏 亚文化 青年
下载PDF
受欺凌青少年的“沉默真相”及其行动逻辑——基于代际情感互动的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吕鹏 刘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70,共8页
受欺凌青少年向父母保持"沉默",隐瞒被欺凌经历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从代际情感互动视角出发,通过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发现,当子代向亲代部分或全部披露欺凌事件,亲代继续实践日常情感互动模式会产生"虚假情感理解"... 受欺凌青少年向父母保持"沉默",隐瞒被欺凌经历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从代际情感互动视角出发,通过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发现,当子代向亲代部分或全部披露欺凌事件,亲代继续实践日常情感互动模式会产生"虚假情感理解"甚至对子代进行身体惩罚,此外长时间的不良代际情感互动会导致受欺凌子代产生负面预期,为避免痛苦"再生产",理性的个体以向亲代保持"沉默"来进行自我保护。代际情感共同体建构是受欺凌子代实现共有感受期望的前提,代际情感互动的时空界限是真实理解受欺凌子代情感需求的基础,消解或转移受欺凌子代负性情感是打破沉默的关键,进而有助于家长理性参与校园欺凌干预,防范校园欺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凌 青少年 沉默真相 代际情感互动
下载PDF
“该生”妈妈为何不生?——基于重庆市10位母亲的深度访谈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纬 罗敏敏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4,共11页
在"育儿难""育儿贵"的诉求下,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措施主要是围绕托育、教育、医疗、税收等方面展开,力图回应青年父母"想生却不敢生"的问题。女性作为生育的主要承担者,她们中有部分经济条件较好、抚... 在"育儿难""育儿贵"的诉求下,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措施主要是围绕托育、教育、医疗、税收等方面展开,力图回应青年父母"想生却不敢生"的问题。女性作为生育的主要承担者,她们中有部分经济条件较好、抚育支持较多、工作对生育较为友好的"该生"妈妈却连二孩都不愿生。为探究影响她们生育决策的因素,本文对重庆市10位"该生"妈妈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发现,这批妈妈对职场发展、孩子陪伴、亲密关系、个人生活四方面均存在较高期待,而在母职功能教育化、配偶育儿缺位、夫妻关系淡漠、孕育身体体验不佳等因素的影响下,女性认为生育之路更像一个人的旅程,充满风险与孤独。本文认为这批女性的生育决策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交织的"马赛克模式",在个体化的背景下,唯有尊重她们的主体性,创造出深度情感联结和支持才能使"该生"妈妈的二孩生育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该生”妈妈 个体化 密集母职 亲密关系
下载PDF
“起跑线”的内卷:新生代妈妈的教育焦虑 被引量:5
8
作者 鄂翌婷 杨建科 张骏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8-75,共8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焦虑日益渗透到中国各个社会阶层,已成为全民聚焦的话题。文章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重点关注中国城市新生代妈妈这个群体,探究“起跑线”的内卷产生的社会表征、影响、成因及其后果。研究发现,资本的扩张、中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焦虑日益渗透到中国各个社会阶层,已成为全民聚焦的话题。文章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重点关注中国城市新生代妈妈这个群体,探究“起跑线”的内卷产生的社会表征、影响、成因及其后果。研究发现,资本的扩张、中产阶层的地位维系、科学话语下养育方式和线上与线下的社群互动等因素均在不同层面上制造了新生代妈妈的教育焦虑。“起跑线”的内卷不仅使得新时代的妈妈的母职实践被规训,而且孩子的童年过早被“规划”,导致了阶层不平等的隐秘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妈妈 教育焦虑 母职实践
下载PDF
年龄-劳动-技术视野下的农民工代际划分与就业选择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超海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8-96,共9页
产业工人空心化引发全社会对青年农民工就业选择和劳动去向的热议。本文基于生命周期-劳动周期-技术适应的交互,将农民工群体划分为成长型农民工、稳定型农民工和退出型农民工。调查研究表明,农民工的劳动选择和就业去向呈现出明显的代... 产业工人空心化引发全社会对青年农民工就业选择和劳动去向的热议。本文基于生命周期-劳动周期-技术适应的交互,将农民工群体划分为成长型农民工、稳定型农民工和退出型农民工。调查研究表明,农民工的劳动选择和就业去向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成长型农民工为生活而工作,是个体化生活的行动者,作为信息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她)们因应技术升级所带来的劳动机遇,纷纷选择离开工厂转入平台经济就业;稳定型农民工为家庭而劳动,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主义践行者,既追求收入稳定又寻求收入增长,具有较强的技术适应和技术使用能力,在维持厂内就业的同时积极参与平台兼业;退出型农民工从为家庭谋生存转向为个人退休谋出路,是忘我奉献家人的终生劳动者,由于处在生命-劳动周期的衰退阶段,在技术升级的挤压下空有劳动意愿而陷入“无工可打、无业可就”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劳动-技术 农民工 代际差异 就业选择
下载PDF
沉默的中坚——基层青年公务员的特质审视、现实困境与自我重构 被引量:7
10
作者 邓磊 杨燕 何鑫兴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30,37,共8页
"中坚青年"是位于代际社会起承转合处的"中间"一代,也是体现主流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中坚"力量。从我国的社会结构来看,基层公务员自律自强的职业特质使其成为"中坚青年"的典型代表,但在公... "中坚青年"是位于代际社会起承转合处的"中间"一代,也是体现主流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中坚"力量。从我国的社会结构来看,基层公务员自律自强的职业特质使其成为"中坚青年"的典型代表,但在公共空间中也因矜持自守的话术范式而成为"沉默的中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新生代已成为最积极活跃的社会参与者,而资本引导下的消费主义正无孔不入地对公共价值和社会心理施以深层影响,并导致"丧""佛系""内卷"等亚文化在青年群体中泛滥,加剧了社会焦虑,削弱了奋斗意识。作为主流价值的承载者和守护者,基层青年公务员需要走出集体失语的困境,重新审视自我和社会的认同,通过提升具身认知、再造社会关系和转变叙事方式来完成自我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坚青年 基层公务员 自我重构
下载PDF
成才与成人:小城学生的家庭教养策略探究——对8名精英大学学生的个案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越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92,共8页
家庭教养策略是家庭传递优势资源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来自精英大学A大学的8名小城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发现:与大城市中产阶层家长类似,这些家长同样采取了协作式的教养策略,重视子女教育且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通过有组织的... 家庭教养策略是家庭传递优势资源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来自精英大学A大学的8名小城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发现:与大城市中产阶层家长类似,这些家长同样采取了协作式的教养策略,重视子女教育且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通过有组织的日常生活、持续的亲子交流和积极的家校沟通等实践活动来提升子女各项能力的发展;随着子女的学习和内化,他们获得了内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高度自律与自主的学习习惯、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以及平和淡定的心态,上述过程体现了文化资本被激活及其传递的逻辑。同时,其特殊性在于,小城的课外活动安排相对单一,与父母自身相关的教养理念、知识水平等文化资本对兴趣班、作业、学习计划等赋予的多重意义被凸显;小城家庭的教育动机具有相对较少的工具理性色彩,在关心子女"成才"的同时,更加注重他们的"成人"问题。这引发我们在教育日趋功利化的今天,对回归教育最朴实目标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学生 精英大学 家庭教养策略 习得过程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追梦路上的“青春情结”——基于大学课堂的青春叙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权福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3-90,共8页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课堂上的青春叙事以及相关的文本作业进行了深度分析。研究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统计数据显示,青春话题在大学生心中的分量超乎想...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课堂上的青春叙事以及相关的文本作业进行了深度分析。研究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统计数据显示,青春话题在大学生心中的分量超乎想象,“奋斗”“梦想”等成为新时代大学生解读青春的关键词,并成为一种“情结”而凝聚于新时代大学生心底。为此,新时代青年工作者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声音,正确解读“被标签化”了的“青年亚文化”现象;要真情关心青年、讲好青春故事,消解“泛娱乐化”思潮对青年的影响;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青年,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强国一代”的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工作重要思想 新时代大学生 青春叙事
下载PDF
香港青年本土派的政治崛起与走向 被引量:11
13
作者 魏南枝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8,共7页
香港青年本土派的政治崛起具有"逆全球化"时代背景和香港内外部多重原因。香港的本土意识以反内地为主要标志,既是西方中心主义仍主导香港主流民意、回归后"去殖民化"工作缺失等的结果,也是香港产业空心化、贫富悬... 香港青年本土派的政治崛起具有"逆全球化"时代背景和香港内外部多重原因。香港的本土意识以反内地为主要标志,既是西方中心主义仍主导香港主流民意、回归后"去殖民化"工作缺失等的结果,也是香港产业空心化、贫富悬殊、阶层固化和相对于内地的比较优势逐渐衰退等的产物,体现为传统的右翼势力和新兴的左翼势力的合流。香港青年本土派的政治崛起与香港多重"青年危机"的长期积累密不可分,正在朝激进化、体系化和冲击建制内等方向发展。对此,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制与政策调整,并将其纳入对港工作思路调整的整体性、系统性工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青年 青年本土派 政治崛起 国家认同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话语分析及其话语文化的理性建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习超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9,22,共7页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碰撞,拓宽了青年群体的话语空间和话语情境。本文试图运用话语分析方法,揭示我国新时代青年话语特征与个体以及群体社会认同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发现,青年话语特征与个体、群...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碰撞,拓宽了青年群体的话语空间和话语情境。本文试图运用话语分析方法,揭示我国新时代青年话语特征与个体以及群体社会认同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发现,青年话语特征与个体、群体身份认同存在内在逻辑关系,表现出明显的"向心"性和"离心"性,话语向心和离心趋势反映了话语者之间阶层定位、利益诉求、价值观念和制度批判等社会结构的差异性。本文指出,应积极引导和建构基于社会认同的理性的青年话语文化,倡导和谐之美的主流话语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分析 社会认同 话语文化 理性建构
下载PDF
老漂:城市化背景下农村代际支持的新方式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9,共6页
目前学界对农村代际支持的研究都是在"子代进城务工—父辈留守务农"的框架中展开,对农村老年流入城市为子女提供家务劳动这种代际支持方式的学理关照还不够。本文从老漂群体切入农村代际关系问题研究,对城市化背景下这种特殊... 目前学界对农村代际支持的研究都是在"子代进城务工—父辈留守务农"的框架中展开,对农村老年流入城市为子女提供家务劳动这种代际支持方式的学理关照还不够。本文从老漂群体切入农村代际关系问题研究,对城市化背景下这种特殊的代际支持方式进行学理考察。研究发现:农村青年城市化过程中,老漂群体发挥着特殊作用;老漂对子代的支持,既是传统中国代际关系中父代厚重责任的展现,又被城市化赋予了新内容。城市化给家庭功能带来的各种压力,通过代际支持来缓解和消化,这正是中国传统代际伦理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老漂 代际支持 代际关系
下载PDF
现代性下的集体改造--基于B市W吧青年“泡夜店”行为的观察与访谈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7-101,共5页
随着20世纪80年代迪斯科风潮的消退,夜店文化在中国青年一代中悄然兴起。作为"舶来品","泡夜店"(英文:Clubbing)"这种文化实践与消费行为却饱受来自社会的非议。中国语境下的夜店呈现为充满西方现代生活象征... 随着20世纪80年代迪斯科风潮的消退,夜店文化在中国青年一代中悄然兴起。作为"舶来品","泡夜店"(英文:Clubbing)"这种文化实践与消费行为却饱受来自社会的非议。中国语境下的夜店呈现为充满西方现代生活象征符号的想象空间,逐渐远离反抗与革命的迪斯科精神,却越发充斥着社会原子化危机引发的焦虑与不安。夜店参与者寻求一种"生活现代化"与"去个体化"相互排斥、最终和解的自我改造过程,而集体欢腾的仪式感却注定无法缝合人与社会之间的现代性撕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店文化 现代性 中国青年 集体欢腾
下载PDF
革命战争年代山东青年社会动员方式对当代共青团工作的启示
17
作者 张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0-56,共7页
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优秀的齐鲁青年和英雄的山东父老一起,在党团组织领导下,以各种方式组织起来,坚定不移跟共产党走,敢于抗争、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留下了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交相辉映的沂蒙精神。在此期间,山东党团组织卓有成... 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优秀的齐鲁青年和英雄的山东父老一起,在党团组织领导下,以各种方式组织起来,坚定不移跟共产党走,敢于抗争、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留下了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交相辉映的沂蒙精神。在此期间,山东党团组织卓有成效的青年社会动员方式,对今天的共青团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战争年代 山东 青年社会动员方式 共青团工作
下载PDF
青年准市民的居住城镇化:政策趋向与可能的困境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长春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5,共6页
居住的城镇化是影响青年准市民真正实现市民化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既往的城镇化过程中,青年准市民的城市居住状况不仅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和相关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获取,也阻碍着他们融入城市社会及其市民身份的自我认同。新型城镇化强调... 居住的城镇化是影响青年准市民真正实现市民化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既往的城镇化过程中,青年准市民的城市居住状况不仅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和相关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获取,也阻碍着他们融入城市社会及其市民身份的自我认同。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只有正确理解新型城镇化,对城镇化的方式、方法和发展途径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促进青年准市民的居住城镇化,进而得以市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准市民 居住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从“一孩”到“二孩”:家庭系统的转变与调适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婷婷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30,共8页
"全面二孩"政策的启动必将推动中国家庭大规模地走向双子女结构。第二次生育不仅令家庭的规模扩张,也使家庭的关系格局发生重组,成员的身份角色被再度定义,因此是家庭系统的重要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婚姻、亲子、手足、代际等... "全面二孩"政策的启动必将推动中国家庭大规模地走向双子女结构。第二次生育不仅令家庭的规模扩张,也使家庭的关系格局发生重组,成员的身份角色被再度定义,因此是家庭系统的重要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婚姻、亲子、手足、代际等次级系统相互影响与作用,使家庭充满变迁的压力,同时家庭也通过内部调整与资源输入来适应新的要求。在当前的制度和社会背景下,中国家庭再生育还面临着一些特殊议题,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促进二孩生育的迫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二孩 家庭系统 再生育 家庭转型
下载PDF
从“空巢”心态到“集群”行为:“空巢青年”现象透视与网络映射 被引量:27
20
作者 胡玉宁 祁彬斌 朱学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6-43,84,共9页
本文通过需要、认知、情绪、价值、行动的社会心态指数描摹呈现青年群体的"空巢"心态特征,结合网络舆情事件中集群行为的规律呈现,从技术、政治经济、社会心态三个维度对网络集群行为进行归因分析。文章认为,"空巢"... 本文通过需要、认知、情绪、价值、行动的社会心态指数描摹呈现青年群体的"空巢"心态特征,结合网络舆情事件中集群行为的规律呈现,从技术、政治经济、社会心态三个维度对网络集群行为进行归因分析。文章认为,"空巢"心态隐现的相对剥夺感、底层社会认同、群体情绪感染、群体非理性信念、去个体化集体宣泄等特征,极易诱发青年群体从心态"空巢"到行为"集群"的演变。通过网络集群行为的归因分析,进一步揭示了青年群体的"空巢"心态与集群行为之间的映射效应,有助于积极培育青年群体健康心态和有效预防、引导、控制网络集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态 空巢青年 空巢心态 网络集群 归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