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水产科技情报》

作品数7234被引量9628H指数29
《水产科技情报》创刊于1973年,是由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学会主办的水产技术类杂志,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2004、2008、2011年版)收录,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1994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1-1250/S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7,2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全球海产品贸易额1640亿美元
1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4期234-234,共1页
根据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编制的最新海产贸易地图和报告显示,全球市场对渔业和水产养殖产品的需求飙升,使海产品成为全球贸易最多的动物蛋白,2021年贸易额为1640亿美元,2011-2021年的10年间复合年增长率(CAGR)超过2.4%。
关键词 复合年增长率 动物蛋白 海产品 水产养殖产品 全球贸易 贸易额 贸易地图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古鱼类研究获新进展
2
作者 宋喜群 王冰雅 +1 位作者 吴雪娇 徐承旭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3期142-142,共1页
近日,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闫德飞教授团队发现古裂腹鱼属新种——曙光古裂腹鱼。据悉,闫德飞教授团队对采自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渐新统中一批新的裂腹鱼类化石(距今约3000万年)进行研究,通过与相关现生及化石类群的骨骼... 近日,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闫德飞教授团队发现古裂腹鱼属新种——曙光古裂腹鱼。据悉,闫德飞教授团队对采自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渐新统中一批新的裂腹鱼类化石(距今约3000万年)进行研究,通过与相关现生及化石类群的骨骼形态对比,将其鉴定为古裂腹鱼属的一个新种:曙光古裂腹鱼。该研究根据化石记录与分子生物学证据认为,现代原始等级裂腹鱼类可能在渐新世时期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腹鱼 矿产资源 地质科学 青藏高原北部 化石记录 骨骼形态 渐新统 兰州大学
下载PDF
黑龙江所成功突破哲罗鲑三倍体制种技术
3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第4期238-238,共1页
哲罗鲑(Hucho taimen)是鲑科、哲罗鲑属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鱼类,俗称大红鱼,是中国高寒地区山溪河流的名贵特产鱼类之一,是黑龙江8种名优鱼类“三花五罗”之一,有“水中东北虎”之称。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哲罗鲑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 哲罗鲑(Hucho taimen)是鲑科、哲罗鲑属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鱼类,俗称大红鱼,是中国高寒地区山溪河流的名贵特产鱼类之一,是黑龙江8种名优鱼类“三花五罗”之一,有“水中东北虎”之称。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哲罗鲑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历经近20年的深入研究,实现了人工繁殖,形成了规模化增养殖技术体系,该鱼已成为我国鲑鳟鱼产业重要的土著养殖品种,也是珍稀濒危鱼类资源恢复的重要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研究所 增养殖技术 哲罗鲑 濒危动物 鱼类资源 冷水性 生态环境 高寒地区
下载PDF
鲈鲤苗种培育及苗种生长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建明 姚金忠 +1 位作者 姜伟 郭文涛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第1期7-13,共7页
为研究鲈鲤(Percocypris pingi)苗种的生长特性,开发鲈鲤育苗技术,采用水泥池流水单养模式,在自然水温条件下,开展了10日龄至110日龄鲈鲤苗种培育试验。经过100 d的培育,鲈鲤鱼苗体质量从(46.45±4.03)mg增加到(2600.09±105.18... 为研究鲈鲤(Percocypris pingi)苗种的生长特性,开发鲈鲤育苗技术,采用水泥池流水单养模式,在自然水温条件下,开展了10日龄至110日龄鲈鲤苗种培育试验。经过100 d的培育,鲈鲤鱼苗体质量从(46.45±4.03)mg增加到(2600.09±105.18)mg,平均体长从(16.22±0.46)mm增长到(50.78±2.97)mm,平均成活率为82.00%;体质量变异系数在4.05%~24.80%,体长变异系数在2.49%~7.32%,体质量变异系数大于体长变异系数;体质量变异系数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体长变异系数整体变化较为平缓,在整个培育阶段,鲈鲤种群生长离散呈现从加剧到减弱的变化规律;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在(0.91±0.49)%/d~(7.75±2.18)%/d,体长特定生长率在(0.47±0.29)%/d~(1.94±1.46)%/d,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大于体长特定生长率;在水温16.8~23.0℃条件下,鲈鲤生长状况良好,特定生长率相对较高,当水温高于23.0℃之后,特定生长率呈降低趋势,表明16.8~23.0℃是鲈鲤鱼苗适宜的生长水温范围;肥满度变化范围在(1.09±0.10)~(2.85±0.18)g/cm^3,肥满度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体长(x)和体质量(y)的拟合方程为y=0.0015x^3.7566(R^2=0.9806),b值为3.7566;全长(y)和体长(x)的拟合方程为y=1.223x-0.5055(R^2=0.9908)。试验结果表明,鲈鲤苗种在水泥池流水单养模式及自然水温条件下生长状况良好,16.8~23.0℃是鲈鲤苗种的适宜生长水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鲤 苗种培育 生长特性
下载PDF
采用化学氧化法降解贝类养殖水中扑草净残留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洪艳 王婷婷 +2 位作者 王婕 徐龙杰 刘佳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第4期220-225,共6页
为去除贝类养殖过程中残留的农药扑草净,研究了不同处理(正常、超声波震荡、紫外线照射和不同pH)条件下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对扑草净的降解效果。结果显示,次氯酸钠对扑草净的降解率最高,其降解效果不受紫外线照射、超声波震... 为去除贝类养殖过程中残留的农药扑草净,研究了不同处理(正常、超声波震荡、紫外线照射和不同pH)条件下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对扑草净的降解效果。结果显示,次氯酸钠对扑草净的降解率最高,其降解效果不受紫外线照射、超声波震荡以及水体pH变化的影响。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对扑草净的降解率较低,超声波震荡和紫外线照射辅助处理对降解效果没有影响,但当水体pH为10时,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对扑草净的降解率显著提高。研究还对次氯酸钠降解扑草净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扑草净的氧化降解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养殖水 扑草净 氧化降解
下载PDF
虹鳟源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分离及16S rRNA基因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郭中钢 王恒 李良玉 《水产科技情报》 2020年第1期33-36,40,共5页
从发病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肾脏组织中分离到了1株优势菌HZS-01,将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和16S rRNA基因鉴定分析。结果显示,HZS-01株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反应结果符合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特... 从发病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肾脏组织中分离到了1株优势菌HZS-01,将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和16S rRNA基因鉴定分析。结果显示,HZS-01株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反应结果符合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属同一分支,同源性达99%以上。综合菌株HZS-01的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强力霉素、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新生霉素、阿奇霉素敏感度高,对生产用药预防和治疗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嗜水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 16S rRNA 基因鉴定
下载PDF
2020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全文发布 被引量:8
7
《水产科技情报》 2020年第4期229-229,共1页
近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联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发布《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重点对2019年度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全面分析了产业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总结各... 近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联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发布《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重点对2019年度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全面分析了产业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总结各地发展经验和特点,预测发展形势,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技术推广 渔政管理 中国水产学会 小龙虾产业 形势和任务 《报告》 全文发布
下载PDF
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8
作者 张皓迪 孙瑜 《水产科技情报》 2019年第6期332-337,共6页
2018年从重庆某水产养殖场患有典型细菌性败血症的鲤鱼肝脏中分离到两株细菌(P-H1和P-B1),经菌体形态观察、回归感染试验、生化鉴定和16S rDNA分析,确认两株致病菌均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对健康鲤鱼进行回归感染试验,结... 2018年从重庆某水产养殖场患有典型细菌性败血症的鲤鱼肝脏中分离到两株细菌(P-H1和P-B1),经菌体形态观察、回归感染试验、生化鉴定和16S rDNA分析,确认两株致病菌均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对健康鲤鱼进行回归感染试验,结果与原病源鱼发病症状一致,且发现P-H1菌株的致病速度、致病强烈程度明显高于P-B1菌株。本研究可为鲤鱼细菌性败血症诊断和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败血症 奇异变形杆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不同海拔拉萨裸裂尻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建设 曾本和 +4 位作者 王且鲁 王万良 牟振波 王金林 张驰 《水产科技情报》 2019年第3期130-134,共5页
为了研究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为该鱼的资源保护和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对采自雅鲁藏布江4个海拔江段的33尾拉萨裸裂尻鱼样本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计算遗传距离、核苷酸位点变异... 为了研究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为该鱼的资源保护和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对采自雅鲁藏布江4个海拔江段的33尾拉萨裸裂尻鱼样本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计算遗传距离、核苷酸位点变异、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构建单倍网络图和系统发育树。经检测,33个样本均获得有效16S rRNA基因扩增片段,片段大小为563 bp,从33个个体中共检出8种单倍型,其中海拔为4 565 m的拉萨裸裂尻9尾,4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 002 07和0. 833,平均核苷酸差异数最大,为1. 167;海拔为4 005 m的拉萨裸裂尻10尾,4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 001 89和0. 644,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1. 067;海拔为3 609 m的拉萨裸裂尻10尾,2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 000 71和0. 37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最小,为0. 400;海拔为2 909 m的拉萨裸裂尻4尾,1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 000 89和0. 500,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0. 500。分析结果表明,拉萨裸裂尻不同海拔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其相应海拔的人类干预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 海拔 16SrRNA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美洲鲥鱼种运输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施永海 严银龙 +3 位作者 张海明 谢永德 刘永士 税春 《水产科技情报》 2019年第2期86-90,共5页
通过对人工繁育的美洲鲥夏花鱼种(体长3~5 cm、体质量0.5~1.5 g)和5月龄大规格鱼种(100~150 g)的运输试验,研究了运输美洲鲥商品鱼苗及大规格鱼种的技术参数。试验结果:采用车载氧气袋运输美洲鲥夏花鱼种,有效水体为8~10 L,水温为18... 通过对人工繁育的美洲鲥夏花鱼种(体长3~5 cm、体质量0.5~1.5 g)和5月龄大规格鱼种(100~150 g)的运输试验,研究了运输美洲鲥商品鱼苗及大规格鱼种的技术参数。试验结果:采用车载氧气袋运输美洲鲥夏花鱼种,有效水体为8~10 L,水温为18~20℃,密度低于50尾/L,从装载到放养的运输时间为2.5~3.5 h,运输成活率在95%以上;采用车载水箱运输夏花鱼种,有效水体为700 L,水温为22~23℃,运输密度在6.93~7.14尾/L,运输时间为2.5~3.0 h,成活率在99.70%以上;采用车载水桶运输5月龄大规格鱼种(100~150 g),有效水体为25 L,水温为8~10℃,运输密度在0.24~0.28尾/L,上下车装运及运输总计时间在20~30 min,成活率在92%~95%。关于运输方式的选择,建议:对于美洲鲥夏花鱼种距离在100~200 km、时间在2~3 h的中途运输,采用车载氧气袋(有效水体8~10 L)或水箱(有效水体700 L)的方式,运输水温分别控制在18~20℃和22~23℃,长距离运输采用氧气袋空运;对于大规格鱼种(体质量为100~150 g)的运输,短途(运输时间在20~30 min)采用车载水桶(有效水体25 L),长途采用车载水箱(有效水体700 L以上),纯氧充气。运输过程中,适当提高水体盐度或者使用适量麻醉剂可提高美洲鲥鱼种运输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 鱼种 运输
下载PDF
一株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艳侠 刘变枝 +5 位作者 董小林 林雅云 王蔚淼 唐家毅 张家学 刘猛 《水产科技情报》 2019年第2期91-95,共5页
以一株自筛选的光合细菌为试验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浓度处理组(菌液添加浓度分别为7.5×10~2、1.5×10~3、3×10~3、6×10~3、9×10~3、1.2×10~4、1.5×10~4 cell/mL),并以无添加组为空白对照,检测其对罗非... 以一株自筛选的光合细菌为试验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浓度处理组(菌液添加浓度分别为7.5×10~2、1.5×10~3、3×10~3、6×10~3、9×10~3、1.2×10~4、1.5×10~4 cell/mL),并以无添加组为空白对照,检测其对罗非鱼池塘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及氨态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含量的影响,研究其对水产养殖水质的净化效果。试验周期为9 d。结果显示:各处理组水体的COD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NH^+_4-N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NO^-_2-N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结果表明,该光合细菌以1.5×10~3~3×10~3 cell/mL施用时,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水体的COD和NH^+_4-N含量,但是对于NO^-_2-N没有降解或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水质净化 化学需氧量 氨氮 亚硝酸盐
下载PDF
新修订的《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12
作者 农业农村部网站 《水产科技情报》 2019年第1期52-52,共1页
日前,修订后的《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经农业农村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据悉,修订后的《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本着“依法规范、简政放权、强化监管”的原则,将渔船分类、分级、分区管控的新规定和“放管服”改... 日前,修订后的《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经农业农村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据悉,修订后的《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本着“依法规范、简政放权、强化监管”的原则,将渔船分类、分级、分区管控的新规定和“放管服”改革的新要求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捕捞 管理 修订 制度化
下载PDF
科技创新助推星云湖珍稀濒危鱼种保护
13
作者 余红 周杰 《水产科技情报》 2019年第1期53-54,共2页
近年来,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开展星云湖珍稀濒危鱼种的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试验研究。经过不断试验总结和探索,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头鲤、星云白鱼等星云湖土著鱼种的人工繁殖相继获得成功,并荣获了多项国家、省... 近年来,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开展星云湖珍稀濒危鱼种的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试验研究。经过不断试验总结和探索,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头鲤、星云白鱼等星云湖土著鱼种的人工繁殖相继获得成功,并荣获了多项国家、省、市专利,创新成果的推广有效保护了星云湖珍稀濒危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物种 鱼种保护 科技创新 星云湖 人工繁殖 技术试验 试验总结 野生动物
下载PDF
上海松江蟹塘不同深度水温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凯 马旭洲 +2 位作者 王友成 郎月林 李星星 《水产科技情报》 2017年第3期150-153,共4页
为探究河蟹生态养殖池塘的水温变化特征,于2015年6~10月对上海松江地区典型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不同水层和气温进行了连续监测,对水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气温相比,蟹塘水温的日振幅较小,日最高温度到达的时间滞后,且随着水... 为探究河蟹生态养殖池塘的水温变化特征,于2015年6~10月对上海松江地区典型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不同水层和气温进行了连续监测,对水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气温相比,蟹塘水温的日振幅较小,日最高温度到达的时间滞后,且随着水深的增加,水温日振幅逐渐减小;晴天时水温的日振幅最大,多云天次之,雨天最小;20 cm深水层日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最早,60 cm深处次之,100 cm深处最晚。试验期间每7 d积温特征表明,随着水深增加,河蟹养殖池塘积温不断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松江 河蟹养殖池塘 水深 水温
下载PDF
配合饲料在拟穴青蟹-脊尾白虾混养模式中的应用效果初探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凡 陈丽芝 +3 位作者 王鼎南 贝亦江 孟庆辉 丁雪燕 《水产科技情报》 2017年第5期248-251,共4页
为研究配合饲料在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混养模式中的应用效果,选取面积为5亩(15亩=1 hm2,下同)的青蟹-脊尾白虾混养池塘2口,分别投喂配合饲料+鲜杂饵料(试验塘)和鲜杂饵料(对照塘),开展为期... 为研究配合饲料在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混养模式中的应用效果,选取面积为5亩(15亩=1 hm2,下同)的青蟹-脊尾白虾混养池塘2口,分别投喂配合饲料+鲜杂饵料(试验塘)和鲜杂饵料(对照塘),开展为期70 d的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塘青蟹产量较对照塘增加33.5%,亩均效益提升28.3%,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试验塘青蟹的肌肉水分显著低于对照塘(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塘(P<0.05);试验塘青蟹胃蛋白酶的活性相比于对照塘也有显著提升(P<0.05)。试验表明,配合饲料在青蟹养殖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蟹 配合饲料 生长 营养组成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我国水产养殖领域第一个化学类新兽药研发成功
16
《水产科技情报》 2017年第3期162-163,共2页
日前,上海海洋大学宣布,由该校与长沙拜特生物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复方甲霜灵粉(美婷)被农业部核准为四类新兽药。这是我国水产养殖领域第一个化学类新兽药,它填补了世界各国在孔雀石绿禁用后长期无水霉病有效治疗药物的... 日前,上海海洋大学宣布,由该校与长沙拜特生物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复方甲霜灵粉(美婷)被农业部核准为四类新兽药。这是我国水产养殖领域第一个化学类新兽药,它填补了世界各国在孔雀石绿禁用后长期无水霉病有效治疗药物的空白,为解决孔雀石绿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化学类 兽药 研发 食品安全问题 孔雀石绿 海洋大学 生物科技
下载PDF
江苏渔业水域水质总体良好
17
作者 徐承旭 《水产科技情报》 2016年第2期107-107,共1页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日前公布了《2015年江苏省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据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2015年组织对省内主要湖泊、长江干流江苏段、海洋重要渔业水域进行的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监测显示:省内主要湖泊、长江干流江苏段和江苏...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日前公布了《2015年江苏省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据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2015年组织对省内主要湖泊、长江干流江苏段、海洋重要渔业水域进行的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监测显示:省内主要湖泊、长江干流江苏段和江苏近岸海域重要渔业水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太湖、涌湖、洪泽湖、骆马湖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高宝邵伯湖劣于地表水Ⅲ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水域 水质状况 江苏省 环境状况公报 渔业资源监测 长江干流 渔业生态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海水二氧化碳含量高使鱼“迷路”影响全球渔业
18
作者 徐承旭 《水产科技情报》 2016年第3期146-146,共1页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人员近日称,随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海中鱼类迷失方向的现象会比此前的预期提前出现,这将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新南威尔士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麦克尼尔小组以人类未做减排为假设做出了最差...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人员近日称,随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海中鱼类迷失方向的现象会比此前的预期提前出现,这将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新南威尔士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麦克尼尔小组以人类未做减排为假设做出了最差的预测结果。研究人员利用一个全球数据库进行研究,该数据库包含近30年各种海洋学项目收集的海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含量 海水 鱼类 新南威尔士 渔业 二氧化碳排放 海洋生态系统 二氧化碳浓度
下载PDF
鱼、虾和蟹塘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分析与讨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晏军 张玉平 +4 位作者 孙振中 刘金金 李晓蓓 张丹 赵冉 《水产科技情报》 2015年第4期169-174,共6页
为研究不同生态类型养殖池塘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探讨浮游甲壳动物对不同生态类型和水环境营养状况的响应情况,于2014年对上海地区的鱼、虾和蟹3种类型养殖池塘中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结果共检出1... 为研究不同生态类型养殖池塘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探讨浮游甲壳动物对不同生态类型和水环境营养状况的响应情况,于2014年对上海地区的鱼、虾和蟹3种类型养殖池塘中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结果共检出18种浮游甲壳动物,隶属于11科14属,蟹塘、虾塘和鱼塘出现的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数分别为16、15和12种。蟹塘浮游甲壳动物的年平均生物量最高,虾塘次之,鱼塘最低,依次分别为35.2、28.9和7.4 mg/L;年平均丰度也是蟹塘>虾塘>鱼塘,分别为348、302和72 ind./L;3种池塘共同的优势种为广布中剑水蚤、微型裸腹溞和无节幼体。群落多样性指数方面,蟹塘的浮游甲壳动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最高(1.17,0.84),虾塘次之(1.15,0.65),鱼塘最低(1.06,0.60);鱼塘浮游甲壳动物种间均匀分布程度(0.58)较蟹塘(0.48)和虾塘(0.48)高。水质理化指标方面,3种养殖池塘水体在盐度和CODMn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数与总磷呈显著负相关,丰富度与BOD5呈显著负相关。参照生物多样性指标结果,并结合富营养状态的综合评价方法,评判上海地区3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为:蟹塘最轻,鱼塘次之,虾塘最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池塘 浮游甲壳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理化指标 富营养化
下载PDF
中华鲟或正开辟“第三产卵场”
20
《水产科技情报》 2015年第3期160-160,共1页
长江口发现幼鱼,终结连续两年零产卵的担忧,专家推测——中华鲟或正开辟“第三产卵场”。 关键时刻,拥有1.4亿年进化史的“水中活化石”再现超凡适应力。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获悉,4月16日,该所科研人员在长... 长江口发现幼鱼,终结连续两年零产卵的担忧,专家推测——中华鲟或正开辟“第三产卵场”。 关键时刻,拥有1.4亿年进化史的“水中活化石”再现超凡适应力。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获悉,4月16日,该所科研人员在长江口长兴岛南部、长江隧桥东部水域监测到一尾野生中华鲟幼鱼。专家表示,在连续两年发布长江上游零产卵报告的背景下,这一重大发现预示着中华鲟很可能正在远离葛洲坝的下游开辟新的产卵场,抑或顺应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在原地提前产卵,物种延续重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卵场 中华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水产研究所 长江口 科研人员 长江上游 适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