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10179被引量49821H指数56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创刊于1992年3月,创刊时以《普通外科杂志》命名,1993年1月国家科委正式下文批准为《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文件号为(93)国科发信字015号。创刊...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5-6947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43-1213/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0,1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在慢性肝病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方开晗 彭秀达 费书珂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丝氨酸蛋白酶,在胃肠道、胰腺、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也有表达。PCSK9参与脂质代谢调节的肝细胞内外分子靶点众多,在肝脏中主要通过与肝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结合靶...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丝氨酸蛋白酶,在胃肠道、胰腺、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也有表达。PCSK9参与脂质代谢调节的肝细胞内外分子靶点众多,在肝脏中主要通过与肝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结合靶向溶酶体降解,升高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既往PCSK9在家族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肿瘤等疾病中得到广泛关注,并促进PCSK9抑制剂的快速研发,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PCSK9研究的深入及慢性肝病发病率的逐渐提高,PCSK9与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也逐渐被揭示。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阐述PCSK9在多种临床常见慢性肝脏疾病(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以及肝癌)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慢性肝脏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前蛋白转化酶9 脂类代谢 综述
原文传递
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肝血管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吴嘉兴 邓维沛 +3 位作者 赵东康 蒋建晖 张俊艳 姚红兵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背景与目的: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肝血管瘤临床罕见,容易误诊误治。笔者报告的1例成人ITP合并肝血管瘤患者的诊治经过,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成人ITP合并肝血管瘤... 背景与目的: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肝血管瘤临床罕见,容易误诊误治。笔者报告的1例成人ITP合并肝血管瘤患者的诊治经过,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成人ITP合并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诊治特点。结果:患者为46岁女性,因“全身皮肤黏膜出血1个月余,血小板减少1 d”入住血液内科。血细胞分析血小板计数4.0×10^(9)/L,凝血功能正常,骨髓穿刺活检提示巨核细胞相对增多,血小板少见,高度疑似ITP。经激素等治疗后皮肤黏膜出血好转,血小板升高至59×10^(9)/L。上腹部增强CT提示右肝巨大血管瘤,转至肝胆胰外科行肝血管瘤切除,术后术区渗血明显,阴道流血,血小板逐步降低至3.0×10^(9)/L,右侧胸腔大量积液,但凝血功能正常。经止血、输血、调节免疫、抗感染、胸腔穿刺引流处理后逐步恢复。术后第13天患者血小板升高至220×10^(9)/L。随访32个月,患者皮肤黏膜不再出血,血小板计数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成人ITP,需警惕合并肝血管瘤,处理血管瘤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但需做好围术期管理以使患者顺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瘤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经肛视角直肠中动脉的出现率与解剖学特征分析
3
作者 顾磊 蒋春晖 +1 位作者 刘晔 徐庆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4-519,共6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手术的推广,对直肠周围血管以及经肛入路的解剖标志进行不同角度的辨别与再认识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旨在从经肛门视角对直肠中动脉(MRA)的发生和解剖位置进行分析,为taTME手术经肛操作部分进... 背景与目的:随着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手术的推广,对直肠周围血管以及经肛入路的解剖标志进行不同角度的辨别与再认识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旨在从经肛门视角对直肠中动脉(MRA)的发生和解剖位置进行分析,为taTME手术经肛操作部分进行理论指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6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术前MDT讨论后行taTME手术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MRA的发现率以及术中MRA出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将86例行taTME的患者纳入分析,taTME术中共发现MRA 61例(70.9%),其中双侧MRA 49例(57.0%),均行走于直肠侧韧带中。在对直肠侧韧带解剖分离过程中,在61例存在MRA的病例中共发生出血10例(16.4%),其中8例为双侧病例,2例为单侧病例。10例出血病例中,使用电钩操作8例,超声刀2例;9例通过电钩电凝或超声刀止血,仅1例选用Hemoloc止血。结论:MRA走行于直肠侧韧带中,经肛门视角对MRA发现更为精准。这一解剖学定位既可保证更好地根治肿瘤,也可对周围正常组织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中动脉 解剖标志
原文传递
原位开窗与体外预开窗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治疗不良近端锚定区主动脉弓部病变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周保宁 化召辉 +2 位作者 张帅 马珂 李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92-1900,共9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开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开窗技术可分为原位开窗与体外预开窗,两者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本研究对比分析原位开窗与体外预开窗技术用于不良(短或不健康)近端锚定区主动脉弓病变左锁骨下动脉... 背景与目的:目前,开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开窗技术可分为原位开窗与体外预开窗,两者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本研究对比分析原位开窗与体外预开窗技术用于不良(短或不健康)近端锚定区主动脉弓病变左锁骨下动脉(LSA)重建的早期及中期疗效,并总结开窗方式的选择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利用原位开窗或体外预开窗技术重建LSA治疗的215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4例采用原位开窗(原位开窗组),101例采用体外预开窗(体外预开窗组),对比分析两组间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及随访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等。结果:原位开窗组技术成功率为93.9%(开窗失败3例、Ia型内漏3例、入路血管损伤1例);1例术后4 d发生双侧多发急性脑梗死,经保守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30 d内主动脉相关死亡3例,2例分别于术后10 d和25 d死于夹层累及内脏动脉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2 d死于腹主动脉夹层破裂。体外预开窗组技术成功率为94.1%(1例因支架移位LSA被覆盖、Ⅲ型内漏3例、Ⅰa型内漏2例);1例术后1 d发生右侧急性脑梗死,经内科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主动脉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原位开窗组26(10~46)个月、体外预开窗组19(10~44)个月。随访期间原位开窗组术后6个月发生分支支架闭塞1例、术后3个月Ⅰa型内漏2例;体外预开窗组术后3个月近端夹层动脉瘤形成1例、术后3个月Ⅰa型内漏2例,两组均未发生主动脉相关死亡。两组技术成功率、围术期及随访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位开窗与体外预开窗技术重建LSA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根据患者解剖条件及疾病情况进行个体化术式选择可提高技术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血管内操作 锁骨下动脉 开窗术
原文传递
普通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盛昌 贺爱兰 +4 位作者 万凌燕 王伟 黄建华 杨璞 唐红英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0-858,共9页
背景与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普通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目前的评估工具无法对LDVT患者进行更加细致的风险分层。因此,本研究探讨普通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LDVT的影响因素,并建... 背景与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普通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目前的评估工具无法对LDVT患者进行更加细致的风险分层。因此,本研究探讨普通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LDVT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可靠的预测工具,从而为LDVT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良好设计的纳入、排除标准对病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使用已经较明确的LDVT的影响因素和一些重要临床特征作为分析变量,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用以评估LDVT的影响因素以及筛选模型的预测因子。应用编程软件制作基于Logistic回归的列线图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性能,校准曲线用以评估预测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比较预测模型与其他单一指标临床应用价值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42例患者,其中LDVT组167例,对照组175例。单变量分析显示,1个月内有手术创伤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放疗史、ICU住院时间、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凝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注RBC、术中输注血浆、手术方式与LDVT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1个月内有手术创伤史、FDP、凝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注RBC、术中输注血浆是术后LDVT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将独立影响因素作为预测因子建立模型,预测术后2周LDVT风险列线图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 (95%CI=0.787~0.874,P<0.001)。校准曲线中的Hosmer-Lemeshow检验统计量为0.973;DCA分析显示了列线图比单一指标有更好的净效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在LDVT高危人群中进行风险再分层,从而制定个性化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了检验和提高模型的外部效度,未来还需要对预测模型进行多中心、前瞻性、智能算法设计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原文传递
胰腺癌免疫治疗研究热点的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杜丽文 杨峻峰 +1 位作者 叶舰 刘建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7-365,共9页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因其起病隐匿,早期常无典型症状,且肿瘤的侵袭性较强,故预后较差。随着对胰腺癌分子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治疗已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焦点。文献计量学是一种分析某一领域文献、直...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因其起病隐匿,早期常无典型症状,且肿瘤的侵袭性较强,故预后较差。随着对胰腺癌分子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治疗已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焦点。文献计量学是一种分析某一领域文献、直观地总结文献的趋势并预测研究热点的常用方法。本文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胰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方向。方法: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提取相关出版物从开始到2022年5月发表的有关胰腺癌免疫治疗的文献,使用CtieSpace和VOSviewer等软件对该领域文献的国家、机构、作者、参考文献和关键词进行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2009—2022年发表与胰腺癌免疫治疗相关的英文文献2230篇,自2016年文献数量每年都在稳定增长。这些文献的7365位作者来自75个国家/地区的884个机构,共有7943篇共被引参考文献。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n=964),其次是中国(n=552);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n=67)和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n=65);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ElizabethMJaffee(n=41)和LeiZheng(n=31)。共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为“Genomicanalyses identify molecular subtypes of pancreatic cancer”(n=161),共被引参考文献时间线图显示,聚类“肿瘤微环境”是从2016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热点。关键词的突发检测揭示了胰腺癌免疫治疗领域的发展,最初的热点主要是“疫苗”,而近年来重点转移到“伊匹单抗”“检查点阻断”“上皮间质转化”“星状细胞”“巨噬细胞”“错配修复缺陷”和“肿瘤微环境”等。结论:与胰腺癌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呈持续上升趋势,是胰腺癌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美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相关研究表明独特的肿瘤微环境可能是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且对放化疗不敏感的主要原因,深入研究胰腺癌肿瘤微环境(TME)的致病机理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除此之外,聚焦于“上皮间质转化”和“免疫检查点抑制”等的研究较为普遍,现有的研究表明单一的治疗手段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有限,免疫联合疗法或化疗联合免疫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是未来临床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免疫疗法 文献计量学 数据可视化 肿瘤微环境
原文传递
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荷瘤门静脉流域分析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肖亮 谭盛 +4 位作者 米星宇 苏文欣 莫蕾 杨瀚睿 周乐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9,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解剖性肝切除术(AH)是以荷瘤门静脉流域为目标的肝切除,它符合精准肝切除的理念,已经逐步成为肝细胞癌(HCC)患者腹腔镜肝切除的主流。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术界对于HCC患者行AH在肿瘤学获益方面是否优于非解剖性肝... 背景与目的:解剖性肝切除术(AH)是以荷瘤门静脉流域为目标的肝切除,它符合精准肝切除的理念,已经逐步成为肝细胞癌(HCC)患者腹腔镜肝切除的主流。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术界对于HCC患者行AH在肿瘤学获益方面是否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NAH)仍有争议,而产生这种争议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传统的手术依据—Couinaud肝脏分段法与患者现实肝脏脉管解剖学上的偏差,导致未能完全清除所有的荷瘤门静脉流域。三维(3D)可视化技术的普及可帮助外科医师在术前更加直观和充分地了解患者的肝内脉管走行及变异情况,做出最贴合实际的荷瘤门静脉流域分析,指导制定个体化的精准AH。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介绍腹腔镜下实施AH的步骤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肝脏外科2022年收治的2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为单个肿块,累及相邻2个肝段。术前通过专业软件进行肝脏及肿块的3D成像分析,将荷瘤门静脉及其流域设定为切除范围,同时兼顾手术标本能够满足最小安全切缘(1 cm),否则需要纳入邻近1~2支门脉分支及其流域,适当扩大切除范围以满足安全切缘。术中采用3D腹腔镜,在低中心静脉压和全入肝血流阻断下,充分利用肝脏膜结构解剖出荷瘤肝蒂(必要时劈开部分肝实质以利肝蒂显露),将其阻断后再恢复入肝血流,在肝表面标记缺血/切除范围,用术中超声再次确定切除范围及切缘是否符合术前规划。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解剖出目标肝蒂后,腔镜下超声确认肝表面缺血范围均符合术前规划。术后剖检标本,切缘距离肿瘤至少1 cm。病理检查确认为高分化HCC,未见肿瘤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随访6~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生活质量良好。结论:3D可视化技术联合荷瘤门静脉流域分析可帮助临床医师在术前明确HCC患者AH的范围,同时兼顾至少1 cm的安全切缘,即可达到临床上可接受的最小范围的AH。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同时累及2个相邻肝段的单个肿块切除。而当肿块贴近肝内大血管(如中肝静脉或右肝静脉)时,可能行更大范围的AH能取得更好的肿瘤学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T1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张倩 彭帅 +3 位作者 王晓敏 王潇潇 张航豪 廖立秋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1-770,共10页
背景与目的:T1期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预后良好,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具有高度侵袭性,早期容易出现复发转移与死亡等不良生存结局,预后较差。本研究探讨影响T1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旨在早期识别高风险的T1期乳腺癌患者,为... 背景与目的:T1期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预后良好,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具有高度侵袭性,早期容易出现复发转移与死亡等不良生存结局,预后较差。本研究探讨影响T1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旨在早期识别高风险的T1期乳腺癌患者,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250例T1~T3期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T1期与非T1期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T1期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及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危险因素下T1期乳腺癌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的差异,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曲线差异。结果:1250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T1期261例(20.88%),非T1期(T2和T3期)989例(79.12%)。与非T1期比较,T1期患者BMI值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少、不利生物学特性少、生存预后好(均P<0.05)。T1期患者随访期间共15例死亡,40例出现复发转移。中位OS时间为94(5~132)个月,2、5、10年OS率分别为97%,95%和94%。中位DFS时间为92(4~138)个月,2、5、10年DFS率分别为95%,88%和82%。多因素Cox风险模型结果提示,淋巴结转移(HR=4.904,95%CI=1.588~15.144,P=0.006)和不利生物学特性(HR=4.241,95%CI=1.433~12.552,P=0.009)是T1期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HR=3.118,95%CI=1.553~6.262,P=0.001),不利生物学特性(HR=2.295,95%CI=1.034~5.093,P=0.041)和Ki‑67>14%(HR=2.258,95%CI=1.079~4.723,P=0.031)是T1期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T1期患者中,伴有利生物学特性患者的OS及DFS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伴不利生物学特性的患者OS及DFS最差(均P<0.05)。结论:T1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总体预后较好,但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不利生物学特性是T1期乳腺癌患者早期复发转移及死亡的危险因素,联合生物学特性可进一步识别腋窝淋巴结阳性T1期乳腺癌高危患者,为T1期乳腺癌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危险因素 淋巴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胰胆管合流异常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附视频)
9
作者 朱垒 汪斌 +2 位作者 张爱民 陈晓燕 齐浩龙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71-1276,共6页
目的:胰胆管合流异常(PBM)为胰管与胆管在十二指肠壁之外汇合的先天性疾病,临床相对罕见,但其与众多胆胰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笔者报告1例PBM患者的诊治经过,以期为该病的诊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 目的:胰胆管合流异常(PBM)为胰管与胆管在十二指肠壁之外汇合的先天性疾病,临床相对罕见,但其与众多胆胰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笔者报告1例PBM患者的诊治经过,以期为该病的诊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PBM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PBM的诊疗原则。结果:患者为47岁女性,术前CT诊断胆囊癌,并经胆道镜证实合并PBM。经一期胆囊切除和胆道探查手术治疗后,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胰腺炎。随后接受内镜逆行胆胰管支架置入术及二期胆管囊肿切除和肝肠吻合手术。患者康复并出院,至今未出现胰腺炎再发及肿瘤复发。结论:PBM是一种罕见病症,与胆囊癌、急性胰腺炎及胆管扩张等胆胰疾病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有助于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合流异常/诊断 胰胆管合流异常/治疗 胆囊肿瘤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成人肝脏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江亚 徐文漭 +4 位作者 龙世溢 吕安亚 徐开军 康红艳 王媛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47,共5页
背景与目的:横纹肌肉瘤(RMS)是具有横纹肌分化特征的恶性肿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在成年人中罕见。本文回顾1例成人肝脏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诊治经过,结合既往文献对本病特点进行复习,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借鉴。方... 背景与目的:横纹肌肉瘤(RMS)是具有横纹肌分化特征的恶性肿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在成年人中罕见。本文回顾1例成人肝脏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诊治经过,结合既往文献对本病特点进行复习,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借鉴。方法:回顾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病理科会诊的1例肝脏ARMS,分析该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形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合前期文献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患者,男,43岁。因肝脏占位就诊于当地医院肝胆外科,术前腹部CT示肝S8段占位性病变并肝门区、腹膜后及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转移,于外院行中肝肿瘤及腹腔结节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实性片状,部分为腺泡状结构,腺泡间为纤维血管间隔。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大小较一致,胞质较少,核深染,部分瘤细胞具有纤细的空泡状染色质和小的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瘤细胞表达myogenin、MyoD1、desmin。病理诊断为ARMS,术后患者未接受辅助放化疗,术后7个月因肝脏ARMS复发并出现输尿管、脊柱及全身多发淋巴结转移死亡。结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若发现影像学和甲胎蛋白水平不能完全符合肝细胞癌诊断时,应考虑肝脏转移瘤和肝脏肉瘤的可能性,明确诊断需要病理检查。肝脏ARMS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形态学特征易与多种小圆细胞肿瘤混淆,通过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等综合分析可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诊断 横纹肌肉瘤 腺泡状 预后
原文传递
新型一体三分支支架系统用于主动脉弓部病变的FIM研究
11
作者 舒畅 何昊 +7 位作者 李全明 罗明尧 黎明 李鑫 方坤 王暾 李杰华 刘鼎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4-831,共8页
背景与目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但主动脉弓部疾病由于其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是TEVAR的难点和研究方向之一。特别是如何用微创的方式重建主动脉弓部三分支,是目前血管外科面临的一大挑战。虽... 背景与目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但主动脉弓部疾病由于其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是TEVAR的难点和研究方向之一。特别是如何用微创的方式重建主动脉弓部三分支,是目前血管外科面临的一大挑战。虽然目前有杂交技术、烟囱技术、带分支支架技术、开窗技术等新的方法用于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腔内治疗,但这些技术都有其局限性。本文总结一种新型一体式三分支支架系统(Concave Supra-arch branched stent-graft系统,简称CS系统)用于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治疗的first-in-man(FIM)研究结果,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采用CS系统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S系统的技术成功率、血管通畅率、内漏发生率和近期临床效果。结果:5例患者包括缺乏近端锚定区的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患者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1~79岁。其中2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冠心病,1例合并糖尿病,3例存在脂代谢异常。全部5例患者手术中均顺利置入CS系统。无血管破裂、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平均介入时间(72.4±16.9)min,平均总手术时间(169.4±19.6)min,平均造影剂使用量为(79.0±6.5)mL。术毕造影均显示瘤体隔绝完整,夹层破口封堵完全,未见内漏且分支支架形态良好,无狭窄闭塞。术后入住ICU时间(24.2±3.2)h。围手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100%。术后2周5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出院复查CTA检查均显示三分支支架系统位置满意,无内漏,弓上三分支血管无狭窄闭塞。5例患者随访一般情况良好,无心脑相关事件,存活率100%,其中最长随访时间已达6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支架移位,内漏,亦无二次介入情况。结论:CS系统为一款带有凹槽结构的一体化支架系统。该系统从设计上优化了主动脉弓部全腔内修复的脑保护策略,在治疗缺乏锚定区的主动脉弓部病变同时能有效保留弓部分支血管,一体化的设计也使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CS系统用于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三分支重建,其手术成功率较高,近期效果满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 血管内操作 支架 三分支重建
原文传递
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加假体联合补片乳房一期重建与保乳整形手术治疗乳腺癌比较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肖志 丁年华 +2 位作者 陈飞宇 黄隽 王守满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9-576,共8页
背景与目的: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早,保乳手术和乳腺切除术后乳房重建是避免乳腺癌患者失去乳房的合理选择。近年来保乳整形术式的推广使得小乳房患者保乳术后仍能维持较好外形。使用假体联合钛网补片(TiLoop Bra)的乳房重建技术相对... 背景与目的: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早,保乳手术和乳腺切除术后乳房重建是避免乳腺癌患者失去乳房的合理选择。近年来保乳整形术式的推广使得小乳房患者保乳术后仍能维持较好外形。使用假体联合钛网补片(TiLoop Bra)的乳房重建技术相对简单,便于推广,也能在乳房全切后较好重塑乳房外形。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估两种方法在手术效果与满足患者术后美观需求方面的优劣,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以上两种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接受保乳整形手术(保乳组)与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加假体联合补片一期乳房重建手术(乳房重建组)的患者各40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病理特征信息,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信息,使用Breast-Q量表评估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保乳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上均明显优于乳房重建组(均P<0.001)。乳房重建组乳头麻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保乳组(P<0.001);乳房重建组发生皮瓣坏死4例,保乳组无皮瓣坏死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两组间血肿、切口感染、脂肪坏死和组织挛缩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性健康及对乳房外形的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的美学效果相似。皮瓣坏死为假体联合补片一期乳房重建中的严重并发症,背阔肌肌皮瓣覆盖创面可作为补救治疗手段。满足保乳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优先考虑保乳整形的手术方式;存在保乳手术禁忌证的患者,但有乳房外形要求的,合理评估后实施保留乳头乳晕腺体切除加假体联合补片一期乳房重建也是一个可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器官保留治疗 外科 整形 假体植入
原文传递
甲状腺副神经节瘤伴微小乳头状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常远 李杰 +1 位作者 孙浩杰 马冲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48-1552,共5页
背景和目的:甲状腺副神经节瘤(TPG)属于不具备分泌儿茶酚胺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并存的情况十分罕见,本文对1例TPG合并PTMC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等进行总结分析。方法:详细回顾吉... 背景和目的:甲状腺副神经节瘤(TPG)属于不具备分泌儿茶酚胺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并存的情况十分罕见,本文对1例TPG合并PTMC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等进行总结分析。方法:详细回顾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新民院区收治的1例TPG合并PTMC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资料,总结TPG合并PTMC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结果:患者为33岁女性,因发现右侧甲状腺肿物来院就诊。术前甲状腺彩超报告:右叶中下极浅侧面可见2.5 cm×1.3 cm×1.6 cm实质性低回声。于全麻下行右叶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提示:圆形细胞肿瘤。术后石蜡切片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会诊后示:右叶TPG并发右叶PTMC,术后予以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定期随访1年,无声音嘶哑、手脚麻木和饮水呛咳等并发症,甲状腺功能调整良好,辅助检查未查及复发和转移。结论:对于TPG合并PTMC患者,在PTMC无手术相关的高危因素,病灶局限在单个甲状腺叶的TPG,手术治疗可仅行甲状腺单侧腺叶部分切除,无需扩大至甲状腺全叶或者完整单侧腺叶切除术,即可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副神经节瘤 甲状腺癌 乳头状
原文传递
智能化辅助调药系统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内分泌抑制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承坤 陶玄斌 +9 位作者 张颖超 邓先兆 郭伯敏 丁政 李鸣 周健 包玉倩 沈力 郑元义 樊友本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7-607,共11页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快速上升,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长期内分泌抑制治疗是降低复发的重要手段,然而,患者多次往返门诊明显增加了医疗负荷和医疗费用,且不同医师间可能存在调药标准的差异,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辅助调药系统来方...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快速上升,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长期内分泌抑制治疗是降低复发的重要手段,然而,患者多次往返门诊明显增加了医疗负荷和医疗费用,且不同医师间可能存在调药标准的差异,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辅助调药系统来方便精准调药。本研究中,笔者自主研发设计了一套智能化的术后内分泌抑制治疗辅助调药系统,以方便和简化临床调药过程。方法: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原理及相关指南构建TSH抑制治疗的药物调整目标及药物调整细则,编辑成计算机语言,结合网络服务器、客户端与用户终端构建成调药软件系统。纳入2021年2月—2022年1月期间门诊就诊的PTC术后患者,根据术后时间分为初治期(<1年)和随访期(≥1年)。在患者入组时收集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范围、复发风险分层;调药时记录的参数指标包括:术后复查时间、甲状腺功能指标、甲亢或甲减相关症状发生的例数、调药达标(即TSH值处于目标范围内)的例数。智能化辅助系统的调药程序包括在记录入组时医师调药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随后的两次计算机辅助调药。首先根据患者入组时记录的参数,应用系统自动化生成新的用药方案,患者按照新的方案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直至第2次复查。在第2次复查时再记录调药后产生的新的参数指标,应用系统再次生成新的调药方案,患者按此新的方案再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直至第3次复查,记录调药后产生的新参数指标即随访结束。分别比较分析两次系统调药结果与系统调药前的医师调药结果之间的达标率,及其他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研究共纳入初治期患者99例,失访2例(2.0%),97例完成调药随访。与单纯医师调药比较,两次系统调药达标率均更高(57.7%vs.34.0%,P=0.001;63.9%vs.34.0%,P<0.001);患者主诉甲亢或甲减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1、P=0.267)。纳入随访期患者50例,均完成调药随访,第1次系统调药与医师调药的TSH抑制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vs.36.0%,P=0.143),但第2次系统调药较医师调药的TSH抑制达标率更高(66.0%vs.36.0%,P=0.007);患者主诉甲亢或甲减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P=0.180)。按性别、BMI、手术范围、复发风险分层的亚组分析结果与总体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在初治期患者与随访期患者间比较,医师调药及两次系统调药的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TC术后内分泌抑制治疗过程中,与单纯医师调药相比,智能化的辅助系统调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TSH抑制达标率,可以更好地辅助临床医师进行PTC患者术后左旋甲状腺素片的精准剂量调整。但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内分泌抑制治疗 智能化调药系统
原文传递
紫杉醇涂层球囊与普通球囊治疗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红松 赵亚恒 +10 位作者 郑丽华 张磊 张峰 贺新奇 彭军路 何兆鹏 张立科 杨艳 杨立新 赵珩 刘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97-1604,共8页
背景与目的: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已逐渐广泛应用,但目前主要集中在冠脉血管领域,在外周血管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跨关节的腘动脉的研究更是罕见。因此,本研究比较DCB与普通球囊(CB)用于腘动脉硬化闭塞... 背景与目的: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已逐渐广泛应用,但目前主要集中在冠脉血管领域,在外周血管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跨关节的腘动脉的研究更是罕见。因此,本研究比较DCB与普通球囊(CB)用于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近期疗效与远期预后,探讨DCB在该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20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行介入球囊扩张治疗的65例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DCB治疗(DCB组),36例行CB治疗(CB组)。采用1∶1倾向性匹配(PSM)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的腘动脉通畅率、踝肱指数(ABI)指标、Rutherford分级情况及截肢、血栓形成、血管内再狭窄等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共21对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均衡可比(均P>0.05)。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腘动脉通畅率及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DCB组腘动脉通畅率、ABI明显高于CB组(65.71%vs.49.55%;0.71 vs.0.55,均P<0.05),而Rutherford分级明显优于CB组(P<0.05);DCB组患者术后1年截肢、血栓形成、血管内再狭窄等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CB组(23.81%vs.57.14%,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4,P<0.05)。结论:DCB与CB治疗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相当,但远期DCB能够明显提高术后腘动脉通畅率、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腘动脉 药物洗脱支架 倾向性评分
原文传递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彦收 刘运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0-647,共8页
背景与目的: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是富亮氨酸重复序列(LRR)家族蛋白成员,近些年研究显示LRG1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侵袭转移、异常血管生成、预后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LR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预后、功能和潜在机制... 背景与目的: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是富亮氨酸重复序列(LRR)家族蛋白成员,近些年研究显示LRG1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侵袭转移、异常血管生成、预后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LR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预后、功能和潜在机制方面尚待阐明。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LR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使用TCGA、Breast Cancer Gene-Expression Miner、UALCAN、Kaplan-Meier Plotter、Gene MANIA、DAVID等多个数据库对LR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预后价值、相互蛋白作用网络及功能富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LRG1 m RNA在乳腺浸润癌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23.461 vs.8.357,P<0.001)。在不同分子亚型中,luminal型乳腺癌中LRG1 m RNA表达量为37.462(9.930~74.197),高于HER-2阳性型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均P<0.01);Ⅰ、Ⅱ、Ⅲ期乳腺癌中LRG1 m 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均P<0.05)。Breast Cancer Gene-Expression Miner数据库分析显示,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乳腺癌中LRG1 m RNA的表达水平高于ER和(或)PR阴性乳腺癌,HER-2阴性乳腺癌中LRG1 mRNA表达高于HER-2阳性型乳腺癌(均P<0.05);淋巴结阳性乳腺癌LRG1 m RNA表达量高于淋巴结阴性乳腺癌(P<0.0001)。用GEPIA在线平台对TCGA数据库中乳腺癌数据进行生存分析发现,LRG1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OS)及无复发生存率(RFS)均低于低表达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1,P=0.200;HR=0.70,P=0.064);用Kaplan-Meier plotter对TCGA中乳腺癌数据进行生存分析发现,LRG1的表达与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乳腺癌的OS无明显关系(均P>0.05),但在basal-like亚型中,LRG1低表达患者OS明显优于LRG1高表达患者(HR=3.12,95%CI=1.54~6.29,P<0.001)。使用Gene MANIA数据库进行分析,共筛选出20个与LRG1相互作用蛋白质,GO富集分析显示,LRG1及与其共表达相关的20个蛋白富集于细胞胞外区,外泌体,血液微粒,受体复合物等结构中,参与细胞的血管生成调控、上皮间充质的转化、缺氧反应等相关生物学过程。结论:LRG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可预测部分不良乳腺癌亚型的预后,LRG1可能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 预后 计算生物学
原文传递
侵犯气管的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外科诊疗经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俊斌 张玉莲 +2 位作者 汤喜 龚靖淋 张成瑶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53-1461,共9页
背景与目的:手术是治疗侵犯气管的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首选方法。根据侵犯气管位置和程度的不同,其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尤为重要。通常甲状腺癌气管侵犯时已伴有颈淋巴结转移、颈部大血管粘连... 背景与目的:手术是治疗侵犯气管的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首选方法。根据侵犯气管位置和程度的不同,其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尤为重要。通常甲状腺癌气管侵犯时已伴有颈淋巴结转移、颈部大血管粘连,甚至食管和喉的侵犯,因其解剖结构复杂多变,目前仍没有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治疗。本文旨在探讨侵犯气管的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019年7月—2021年7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中心诊治的20例侵犯气管的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3~78岁,中位年龄53.5岁;甲状腺滤泡癌2例,髓样癌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6例;3例锐性削除受侵气管外壁,5例行局部气管窗式切除术,10例行气管袖式切除+端端吻合术,1例行全喉切除+气管永久造瘘,1例行全喉切除+永久气管造瘘+胸大肌皮瓣修复,术后均接受131I治疗或分子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结果:患者随访时间4个月至2年不等。3例锐性削除受侵气管外壁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无气管瘘;5例行气管窗式切除患者均Ⅰ期缝合气管创面;10例气管袖式切除+端端吻合患者均未出现气道狭窄和双侧声带麻痹,其中1例出现术后局部感染和局部气管瘘口,换药后愈合;1例同时侵犯喉行全喉切除+气管永久造瘘,1例同时侵犯喉和颈部皮肤行全喉切除+永久气管造瘘+胸大肌皮瓣修复,后2例患者带管生存。截止投稿时本文纳入患者未出现肿瘤进展情况。结论:颈段气管的切除和修复是外科医生常常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难题,笔者的治疗原则是在病灶可完整切除和患者能耐受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侵犯气管及其邻近器官的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应在MDT讨论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术前进行充分的方案准备和应对并发症的措施。根据侵犯程度不同选择合适的气管切除范围和修复重建方式,首选Ⅰ期修复和重建的方案,其次选择Ⅱ期或多期方案。但无论选择手术治疗还是综合治疗,治疗宗旨都是延长甲状腺癌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头颈部肿瘤 肿瘤浸润 气管
原文传递
本刊常用词汇英文缩写表
18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92-1292,共1页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 FoxP4-AS1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惠芳 汤蕊 +3 位作者 罗雪 高庆军 陈星宏 赵代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9-630,共12页
背景与目的:笔者前期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Fox P4-AS1 (lnc RNA Fox P4-AS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异常表达,其低表达是PT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功能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lnc RNA Fox P4-AS1在PT... 背景与目的:笔者前期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Fox P4-AS1 (lnc RNA Fox P4-AS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异常表达,其低表达是PT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功能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lnc RNA Fox P4-AS1在PTC细胞中的表达,初步分析其对PT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q RT-PCR检测PTC细胞系(TPC-1、K1细胞)和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Nthy-ori3-1细胞)中lnc RNA Fox P4-AS1的表达;将TPC-1、K1细胞分别转染Fox P4-AS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和空载病毒载体(阴性对照)后,并分别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Ed U、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变化;通过GEPIA数据库和Lnc Tar网站预测Fox P4-AS1的靶基因,并用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用以上转染后的细胞构建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瘤组织Ki-67的表达。通过KEGG数据库初步分析Fox P4-AS1可能影响的信号通路。结果:q 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比较,lnc RNA Fox P4-AS1在两种PT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细胞功能实验显示,转染Fox P4-AS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TPC-1、K1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减弱、侵袭和迁移能力均较阴性对照组细胞明显降低,且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均P<0.01)。GEPIA数据库和Lnc Tar网站预测Fox P4-AS1与CDK4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靶点,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Fox P4-AS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两种细胞的CDK4/cyclin D1表达水平较各自阴性对照组细胞明显降低(均P<0.05)。皮下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转染Fox P4-AS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PTC细胞较转染空载病毒载体的PTC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慢,形成的瘤体小,且瘤组织中Ki-67表达减少。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Fox P4-AS1低表达主要富集于PI3K-Akt-m TOR通路、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免疫调节相互作用,Fox P4-AS1高表达主要富集于DNA甲基化、氧化应激通路等。结论:lnc RNA Fox P4-AS1在PTC细胞中表达下调,且与PTC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Fox P4-AS1可能通过抑制CDK4/cyclin D1表达抑制PTC细胞增殖,作为保护性因素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RNA 长链非编码 细胞增殖 肿瘤浸润
原文传递
保留十二指肠胆总管的胰头切除术治疗胰管多发结石1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雷彩宁 田宏伟 +3 位作者 苗长丰 杨雯雯 马世勋 郭天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0-286,共7页
背景与目的:胰管多发结石临床少见,其治疗比单发结石棘手且方案尚未统一。本文旨在探讨保留十二指肠胆总管的胰头切除术治疗胰管多发结石的可行性与优势,同时结合文献总结不同治疗方案在胰管结石中的适应证与优缺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 背景与目的:胰管多发结石临床少见,其治疗比单发结石棘手且方案尚未统一。本文旨在探讨保留十二指肠胆总管的胰头切除术治疗胰管多发结石的可行性与优势,同时结合文献总结不同治疗方案在胰管结石中的适应证与优缺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优化对该病的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多发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诊治特点与保留十二指肠胆总管的胰头切除术的手术原理和操作要点,并对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保留十二指肠胆总管的胰头切除术虽然操作难度高,但创伤较小,最大程度保留了消化道完整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同时达到解除梗阻、缓解症状的治疗效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胰瘘、胆汁漏等并发症发生,于术后第10天带管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腹痛等症状明显好转,无特殊不适。结论:保留十二指肠胆总管的胰头切除术属于器官保留手术,其操作难度大但在胰管结石这类良性疾病中患者受益明显,近期疗效得到肯定,但尚需大样本病例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管 结石 胰腺炎 慢性 胰头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