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内燃机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3421被引量12720H指数31
《内燃机工程》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内燃机学会主办,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内燃机工程》是国家级核心期刊,采用双盲同行评议,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为双月期刊。《内燃机工程》的办刊宗旨是解决当前...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内燃机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0925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31-1255/TK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3,421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机活塞环组动力学特性分析及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唐佳桃 雷基林 +3 位作者 雷启铭 邓晰文 文均 蒋相森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80,共8页
以一款非道路柴油机为研究对象,结合实测活塞温度场建立了活塞环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通过漏气量和机油耗试验研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析因分析,选定顶环开口间隙、二环侧隙、顶环和二环切向弹力作为决策变量,引入... 以一款非道路柴油机为研究对象,结合实测活塞温度场建立了活塞环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通过漏气量和机油耗试验研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析因分析,选定顶环开口间隙、二环侧隙、顶环和二环切向弹力作为决策变量,引入支持向量机的帕累托多目标优化算法,以降低柴油机漏气量和机油耗为优化目标,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得到3种优化方案。与原机相比,方案A的漏气量降低了3.69 L/min,降幅达23.50%,而机油耗只减少了0.27 g/h;方案B的漏气量和机油耗分别降低了2.55 L/min和0.49 g/h;方案C的漏气量只减小了1.39 L/min,但机油耗降低了0.44 g/h,降幅达12.05%。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减小顶环开口间隙和二环侧隙和合理的切向弹力可以有效减小漏气量和机油耗,优化结果可为高效清洁的柴油机活塞环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漏气量 机油耗 活塞环组参数 正交试验设计 支持向量机 帕累托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销孔铜套结构参数对活塞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邹梁楠 雷基林 +3 位作者 穆艳丽 邓伟 文均 蒋相森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100,共9页
为了减小热机载荷对活塞疲劳寿命的影响,以一款非道路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活塞疲劳寿命模型,并通过活塞温度场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不同因素的取值范围,并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分析了各个因素对活... 为了减小热机载荷对活塞疲劳寿命的影响,以一款非道路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活塞疲劳寿命模型,并通过活塞温度场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不同因素的取值范围,并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分析了各个因素对活塞热–机耦合应力的影响权重及分布规律。将影响权重较大的因素引入Box-Behnken多因素优化算法,以提高活塞疲劳寿命为优化目标,得到销孔铜套最优结构参数。综合研究表明,优化后的方案与原方案相比,热–机耦合应力降低了56.86 MPa,降幅达28.75%;活塞疲劳寿命提高了6.46×109次,提高幅值为448.61%。合理增加铜套水平椭圆度、内侧直径增量、摩擦副之间的摩擦系数和铜套–销间隙,可以有效减少活塞热–机耦合应力,提高活塞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销孔铜套参数 Plackett-Burman试验 Box-Behnken多因素优化算法 疲劳寿命
下载PDF
柴油微尺度燃烧模型构建及燃烧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3
作者 韩恺 刘超凡 +1 位作者 魏石磊 梁永森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5,共8页
基于CONVERGE三维计算平台构建了耦合柴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微尺度燃烧模型,分别研究了初始环境压力、初始环境温度和狭缝间距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环境压力越大,初始环境温度越小,狭缝间距越大,瞬时放热率峰值越高且对应时... 基于CONVERGE三维计算平台构建了耦合柴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微尺度燃烧模型,分别研究了初始环境压力、初始环境温度和狭缝间距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环境压力越大,初始环境温度越小,狭缝间距越大,瞬时放热率峰值越高且对应时刻越早,最高燃烧温度越高。燃烧前近稳态压力决定是否可以实现微尺度燃烧,燃烧前近稳态压力高于0.69 MPa时方可实现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正庚烷 化学反应机理 参数影响规律
下载PDF
集成式后处理装置对农用柴油机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杰 钟静 +2 位作者 廖健雄 颜伏伍 蔡之洲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8,共11页
基于发动机试验台架,进行了负荷特性和外特性试验,研究了加装柴油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催化型柴油机颗粒过滤器(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基于发动机试验台架,进行了负荷特性和外特性试验,研究了加装柴油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催化型柴油机颗粒过滤器(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集成式后处理系统前后对农用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测试工况下,集成式后处理系统加装后对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无明显影响。DOC对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HC)和CO排放起主导作用且使二者平均降低80% 以上,其转化效率随负荷增加而增加。DOC 前后NO_(x) 无明显变化但DOC 提高了NO_(2)/NO_(x) 比例,有利于被动再生和SCR 的NO_(x) 转化。DOC+CDPF 使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质量和颗粒数量(particle number,PN)排放减少达95% 以上,同时改变了PM 粒径的分布,使CDPF 出口核模态颗粒物比例增加而积聚态比例降低。SCR 后NO_(x) 排放平均降幅为90% 且氨泄漏量均维持在20×10^(-6)以下。相比于原机,加装DOC+CDPF+SCR 后CO、HC、NO_(x)、PN 和PM 比排放均大幅下降,在所有测试工况下除10% 负荷HC 比排放外,其余排放均低于非道路国四排放法规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柴油机 集成式后处理装置 排放 气体污染物排放 颗粒物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歧管热机疲劳失效仿真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袁泉 王晓艳 +1 位作者 纪宏波 陈晓平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7-92,共6页
针对某6缸重型柴油机排气歧管热机疲劳裂纹故障,采用仿真分析的手段对其失效机理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表明:排气歧管在热机工况下,管身主要承受压应力作用,部分区域由于压应力过大发生塑性变形,在冷机工况时由于发生塑性变形的区域不能... 针对某6缸重型柴油机排气歧管热机疲劳裂纹故障,采用仿真分析的手段对其失效机理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表明:排气歧管在热机工况下,管身主要承受压应力作用,部分区域由于压应力过大发生塑性变形,在冷机工况时由于发生塑性变形的区域不能自由恢复至原状态,应力状态由压应力转化为拉应力,在这种反复拉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疲劳失效。排气歧管的热机疲劳寿命采用基于Sehitoglu的热机疲劳理论进行了预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歧管 热机疲劳 仿真分析 柴油机
下载PDF
颗粒杂质对柴油机油水分离器使用寿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晓明 刘圣华 +1 位作者 陈卫 王玉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95,共5页
基于SAEJ1839—1997标准,采用向油液中添加ISO 12103-A3粉尘的方式来模拟实际工况下油液的颗粒污染状态,开展颗粒物对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效果和使用寿命影响的试验研究。在测试流量为5L/min、上游基准质量浓度为30mg/L、水流量为燃油流... 基于SAEJ1839—1997标准,采用向油液中添加ISO 12103-A3粉尘的方式来模拟实际工况下油液的颗粒污染状态,开展颗粒物对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效果和使用寿命影响的试验研究。在测试流量为5L/min、上游基准质量浓度为30mg/L、水流量为燃油流量的0.25%时,油水分离器工作125min后,压差值升高1.5kPa,水分离效率下降到88%以下。试验结果表明:油水分离器工作不到建议行驶里程的一半时,水分离效率就已无法达到技术指标要求。为切实保护共轨系统要求,应采取缩短油水分离器的更换周期,或在油水分离器的上游添加颗粒过滤器,对颗粒进行初步过滤,以延长油水分离器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油水分离器 颗粒 使用寿命
下载PDF
甲醇-汽油双燃料火花点火发动机试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向守智 刘辉 +2 位作者 王志 龙岩 王建昕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75,共5页
基于一台由缸内直喷汽油机改装而成的高压缩比双燃料汽油机,研究了甲醇-汽油双燃料喷射方式(M-G,是指进气道喷射甲醇,缸内直喷汽油)和汽油-甲醇双燃料喷射方式(G-M,是指进气道喷汽油,缸内直接喷甲醇)两种双燃料双喷方式对火花点火发动... 基于一台由缸内直喷汽油机改装而成的高压缩比双燃料汽油机,研究了甲醇-汽油双燃料喷射方式(M-G,是指进气道喷射甲醇,缸内直喷汽油)和汽油-甲醇双燃料喷射方式(G-M,是指进气道喷汽油,缸内直接喷甲醇)两种双燃料双喷方式对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烧排放特性、热效率和爆震抑制的影响。在试验过程中甲醇的喷射比例范围为0~100%。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汽油单燃料发动机,两种双燃料喷射方式(M-G和G-M)都能够显著提高经济性、抑制爆震同时降低微粒排放;G-M双燃料喷射方式相比M-G双燃料喷射方式在抑制爆震、降低微粒排放上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甲醇 汽油 火花点火 爆震 微粒
下载PDF
可变滚流对缸内流动循环变动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宪会 王天友 +2 位作者 刘大明 李卫 赵鹏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9-125,共7页
利用PIV技术在一台基于直喷汽油机(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改造的光学发动机上测量了缸内滚流运动,通过进气道入口处翻板和进气道内挡板改变缸内滚流比,并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将流场分解为平均流场、拟序流场、过渡流场... 利用PIV技术在一台基于直喷汽油机(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改造的光学发动机上测量了缸内滚流运动,通过进气道入口处翻板和进气道内挡板改变缸内滚流比,并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将流场分解为平均流场、拟序流场、过渡流场和湍流流场,分析滚流运动对气流循环变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翻板和挡板的组合能有效改变流场结构,使GDI汽油机缸内形成大尺度的单一滚流,滚流比提高近三倍。通过本征正交分解分析发现,拟序流场中拟序结构涡团的变动是缸内气流循环变动的主要来源。大尺度强滚流使平均流场占能比例大幅提升达30%,减少了能量向拟序流场的传递,使拟序流场循环变动降低近50%,从而抑制了缸内气流运动整体的循环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直喷汽油机 滚流 循环变动 本征正交分解
下载PDF
点火定时对增压直喷汽油机燃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微粒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左子农 曾东建 +3 位作者 裴毅强 秦静 韩志强 李翔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92,共6页
在一台增压直喷(T-GDI)汽油机上,燃用甲醇体积分数分别为0%、10%、25%、100%的甲醇汽油混合燃料(依次记为M0、M10、M25、M100),进行其微粒排放特性研究,分析了点火定时对微粒排放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燃用M10、M25燃料时,增压直喷... 在一台增压直喷(T-GDI)汽油机上,燃用甲醇体积分数分别为0%、10%、25%、100%的甲醇汽油混合燃料(依次记为M0、M10、M25、M100),进行其微粒排放特性研究,分析了点火定时对微粒排放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燃用M10、M25燃料时,增压直喷汽油机微粒数浓度主要集中在核态区域,微粒质量浓度主要集中在积聚态微粒区域;相同点火定时下,随着甲醇掺混比的增大,微粒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点火定时(以上止点前曲轴转角计)为38°时,M0燃料微粒总数浓度是M100燃料的68倍,总质量浓度为49倍;对于相同燃料,随着点火定时的推迟,微粒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燃用M25燃料时,点火定时为38°时的微粒总数浓度是18°时的5倍,燃用M0燃料时,点火定时为38°时的微粒总质量浓度是18°时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增压直喷汽油机 甲醇汽油混合燃料 微粒排放
下载PDF
考虑非线性因素的燃烧室密封特性分析
10
作者 董洪全 冯慧华 刘涛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22,共7页
以某V型高强化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考虑气缸垫中基材的弹塑性变形特性、密封橡胶的超弹性特性及燃烧室各部件间的接触非线性因素,建立了燃烧室气缸垫密封特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借助有限元非线性求解方法,计算气缸垫密封凸纹和橡胶密封... 以某V型高强化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考虑气缸垫中基材的弹塑性变形特性、密封橡胶的超弹性特性及燃烧室各部件间的接触非线性因素,建立了燃烧室气缸垫密封特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借助有限元非线性求解方法,计算气缸垫密封凸纹和橡胶密封圈表面的接触压力,以此评价发动机动力强化后燃烧室的密封效果,同时探讨了气缸盖螺栓顸紧力与燃烧室密封特性的关联性,确定发动机动力强化后缸盖螺栓预紧力的优选范围。分析结果表明:强化后热一机耦合工况下,气缸垫密封凸纹上最小接触压力比强化前下降了13%,燃烧室密封效果降低;将缸盖螺栓预紧力控制在88~92kN范围内,可使燃烧室的密封性能达到强化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非线性因素 燃烧室 气缸垫 密封特性
下载PDF
高环境压力下燃油连续多段喷射喷雾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晟龙 沈颖刚 +1 位作者 高东志 卫海桥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6,共5页
在定容弹中,基于相同的喷油压力、喷油量和环境温度,利用纹影法研究了不同的环境背压和喷油规律下的汽油直喷多孔喷油器的喷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边界条件相同时,改变环境背压会影响喷油贯穿距,随环境背压上升,喷油贯穿距先减小后趋于... 在定容弹中,基于相同的喷油压力、喷油量和环境温度,利用纹影法研究了不同的环境背压和喷油规律下的汽油直喷多孔喷油器的喷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边界条件相同时,改变环境背压会影响喷油贯穿距,随环境背压上升,喷油贯穿距先减小后趋于平缓,环境背压由1MPa上升至2MPa时喷油贯穿距减小约12mm,而由2MPa上升至3MPa时基本无变化;喷油规律对喷油贯穿距和雾滴群形态均会产生影响,且在环境背压的影响协同作用下,喷油贯穿距最多可以减小约22mm;多段喷射对雾滴群燃油浓度分布调节作用显著,单段喷射的雾滴群前端密度较高,两段喷射较为均匀,三段喷射后端密度较高,连续多段喷射技术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混合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定容弹 高压 连续多段喷射 纹影法 喷雾特性
下载PDF
甲醇/生物柴油/F-T柴油煤基多元燃料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贻森 王铁 +3 位作者 杨甜甜 武志斐 杨龙杰 江全军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26,共6页
为寻找柴油清洁替代燃料,选用F-T柴油、甲醇两种煤基燃料,并结合生物柴油,配制成甲醇(methanol)/生物柴油(biodiesel)/F-T柴油(F-T)煤基多元燃料(简称MBFT燃料)。在未经改动的增压直喷式发动机上,通过试验分析了MBFT燃料的... 为寻找柴油清洁替代燃料,选用F-T柴油、甲醇两种煤基燃料,并结合生物柴油,配制成甲醇(methanol)/生物柴油(biodiesel)/F-T柴油(F-T)煤基多元燃料(简称MBFT燃料)。在未经改动的增压直喷式发动机上,通过试验分析了MBFT燃料的性能,研究了甲醇比例对MBFT燃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MBFT燃料的燃烧特性介于0#柴油与F-T/油之间,甲醇比例对MBFT燃料的燃烧特性产生直接的影响,随着甲醇比例增大,预混燃烧量与扩散燃烧量比值增大;在动力经济性方面,相比于0#柴油,MBFT燃料的动力性降低了7.5%~9.5%,但燃油经济性提升了6.6%~11.3%,随着甲醇比例增大,MBFT燃料在动力性下降的同时,燃油经济性也变差,因此甲醇的体积比例不宜超过10%;关于排放性能,MBFT燃料可以在F-T柴油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排放中氮氧化物(NOx)与碳烟之间的折中关系,不同甲醇比例的MBFT燃料对排放的改善效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煤基燃料 F—T柴油 甲醇 生物柴油 燃烧 排放
下载PDF
质心位置偏移对隔振系统解耦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玉华 董大伟 +2 位作者 闫兵 孙梅云 高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45,共8页
隔振系统质心位置的偏移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解耦,为了定量确定偏移量对解耦度的影响,根据隔振理论,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在以垂向解耦度为目标的情况下,分别计算系统质心沿水平x方向、水平y方向和同时沿水平x、y方向偏移三种情况下,偏移量和... 隔振系统质心位置的偏移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解耦,为了定量确定偏移量对解耦度的影响,根据隔振理论,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在以垂向解耦度为目标的情况下,分别计算系统质心沿水平x方向、水平y方向和同时沿水平x、y方向偏移三种情况下,偏移量和解耦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在隔振器动刚度变化15%以内,质心位置尽量靠近弹性中心有利于系统解耦;质心位置偏移量控制在两个跨距最短隔振器距离的5%以内,可以保证系统有80%以上的解耦度。并结合试验验证理论推导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隔振系统 数值计算方法 偏移量 解耦度 弹性中心
下载PDF
车用内燃机变工况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的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启顺 杨凯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2-97,共6页
通过试验和理论研究,得出了一台车用柴油机在全工况范围内可用排气能量的变化规律,据此设计了一套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分别采用纯工质R245fa和非共沸混合工质R416A作为系统的工作介质。针对车用柴油机有机朗肯循环联合系统,提出... 通过试验和理论研究,得出了一台车用柴油机在全工况范围内可用排气能量的变化规律,据此设计了一套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分别采用纯工质R245fa和非共沸混合工质R416A作为系统的工作介质。针对车用柴油机有机朗肯循环联合系统,提出了有用功提升率评价指标。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柴油机工况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联合系统工作性能的变化规律,得出了有机工质质量流量与柴油机可用排气能量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柴油机转速和转矩的增加,两种工质(纯工质R245fa和非共沸混合工质R416A)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净输出功率均逐渐增加,最大值分别为30.39kW和28.03kW;两种工质的车用柴油机有机朗肯循环联合系统的有用功提升率最大分别为9.00%(纯工质R245fa)和9.70%(非共沸混合工质R416A);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R416A的性能优于采用纯工质R245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车用柴油机 变工况 有机朗肯循环 余热回收 非共沸混合工质
下载PDF
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气道流量系数与涡流比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子玉 李玉峰 +3 位作者 姜莉 李耀宗 尹艳君 王雷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93,99,共6页
通过对14组功率密度为40~60kW/L的柴油机进气道进行稳流气道试验,并采用数据统计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了适用于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气道的涡流比与流量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给定的涡流比,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气道的流量... 通过对14组功率密度为40~60kW/L的柴油机进气道进行稳流气道试验,并采用数据统计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了适用于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气道的涡流比与流量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给定的涡流比,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进气道的流量系数比常规柴油机的明显偏低,而且偏差会随着涡流强度的变化而改变。在中低涡流情况下(涡流比〈1.5),降低的幅度大于3%;而当涡流比增加到2.0以上时,差距减小到1.8%以内。并通过对最大气门升程下的气道性能参数进行修正,获得了计算气道性能评价参数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高功率密度柴油机 进气道 涡流比 流量系数
下载PDF
气缸盖鼻梁区水腔结构及两相流动参数对沸腾传热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联格 左正兴 向建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68,共7页
针对高强化柴油机气缸盖鼻梁区严重的热负荷问题,将鼻梁区结构简化为一个矩形加V形截面形状,建立了参数化模型。采用气液两相流沸腾传热计算模型,对其简化模型进行了流固耦合传热仿真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冷却水进... 针对高强化柴油机气缸盖鼻梁区严重的热负荷问题,将鼻梁区结构简化为一个矩形加V形截面形状,建立了参数化模型。采用气液两相流沸腾传热计算模型,对其简化模型进行了流固耦合传热仿真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冷却水进口速度、温度和沸腾时所产生的气泡尺寸等两相流动参数及在矩形尺寸不变的条件下,V形高度和下部宽度的变化对鼻梁区最高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鼻梁区最高温度随冷却水进口速度、气泡尺寸、V形高度及下部宽度的增大而降低,随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升高而升高;V形高度方向的变化对沸腾传热产生的影响比下部宽度方向的变化更明显,冷却水进口速度的变化对沸腾传热产生的影响比进口温度的变化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气缸盖鼻梁区 冷却水腔 沸腾传热 气液两相流 流固耦合传热
下载PDF
增压式高压共轨系统性能试验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海龙 欧阳光耀 +1 位作者 邓志明 高浩鹏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6,共5页
为研究增压式高压共轨系统的增压性能、喷油率的可调性等性能的影响,在系统仿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Peak&Hold控制式驱动电路和单片机硬件系统,并在Keil-C环境下编写了单片机程序和LabVIEW上位机程序。实现了双电磁阀可调时序控制,... 为研究增压式高压共轨系统的增压性能、喷油率的可调性等性能的影响,在系统仿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Peak&Hold控制式驱动电路和单片机硬件系统,并在Keil-C环境下编写了单片机程序和LabVIEW上位机程序。实现了双电磁阀可调时序控制,制订了匹配柴油机不同工况的增压与喷射策略,并搭建了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eak&Hold控制式驱动电路不但能够实现电磁阀运动所需的理想电流波形,且电流波形的实现不需要软件参与,极大节省了控制器资源和降低了编程难度;控制电路与程序能够实现信号的独立调节与匹配,进而使得增压式高压共轨系统实现二级喷射压力及可调喷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增压式高压共轨系统 电控增压泵 单片机 LABVIEW 驱动电路
下载PDF
基于Curvelet变换的发动机磨粒图像多重分形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云强 张培林 +1 位作者 王国德 杨宁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47,共6页
基于Curvelet变换理论,提出了利用多尺度多重分形谱参数表征发动机典型磨粒图像特征的新方法。利用Curvelet变换对磨粒图像进行分解与单尺度重构,获得不同尺度的磨粒子图像。运用多重分形理论对磨粒子图像进行研究,首先计算子图像的多... 基于Curvelet变换理论,提出了利用多尺度多重分形谱参数表征发动机典型磨粒图像特征的新方法。利用Curvelet变换对磨粒图像进行分解与单尺度重构,获得不同尺度的磨粒子图像。运用多重分形理论对磨粒子图像进行研究,首先计算子图像的多重分形谱,得到磨粒的多尺度多重分形谱;然后提取磨粒的多尺度多重分形谱参数,并探讨多尺度多重分形谱参数与磨粒形态特征的内在联系。将多尺度多重分形谱参数用于典型磨粒识别,识别成功率达到90%。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多重分形谱能全面反映发动机磨粒的形态特征,不同类型磨粒的多尺度多重分形谱参数有较大差异,可以作为磨粒的新的有效特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多尺度几何分析 磨粒图像 CURVELET变换 多重分形谱参数 特征提取
下载PDF
气动发动机进气过程流动损失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方奕栋 李道飞 +1 位作者 杨阳 俞小莉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8-92,共5页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动力装置,气动发动机以高压空气为储能介质,进入气缸膨胀做功,其进气过程流动特性对整机效率影响显著。针对气动发动机旋转阀进气机构的流动损失,根据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气动发动机进气过程数学模型,利用动网格技...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动力装置,气动发动机以高压空气为储能介质,进入气缸膨胀做功,其进气过程流动特性对整机效率影响显著。针对气动发动机旋转阀进气机构的流动损失,根据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气动发动机进气过程数学模型,利用动网格技术分析了进气过程不同时刻进气道速度场及瞬态流动特性,并计算了压力损失及其随气动发动机工况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进气阀开度较小时,流体局部湍流较强,压力损失严重,而随着进气阀开度增加,压力损失逐渐减少;在进气过程初期,压缩空气压力损失下降较快,而随着进气过程持续,压力损失趋于平稳;当运行工况改变时,气动发动机进气过程压力损失比例随转速上升而上升,随进气压力变化趋势则不明显。对进气机构及进气流动方式进行优化,是降低气动发动机进气损失的首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气动发动机 进气阀 进气过程 压力损失
下载PDF
基于形状变量和全局响应面法的增压器涡轮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孟祥 胡辽平 谢辉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6,共6页
应用HyperMesh软件中HyperMorph模块的网格变形功能创建了增压器涡轮8个形状变量。为减少计算量,运用试验设计(DoE)分析方法对形状变量进行筛选,去掉1个对体积、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影响都不显著的因子。针对筛剩的7个变量,利用HyperStud... 应用HyperMesh软件中HyperMorph模块的网格变形功能创建了增压器涡轮8个形状变量。为减少计算量,运用试验设计(DoE)分析方法对形状变量进行筛选,去掉1个对体积、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影响都不显著的因子。针对筛剩的7个变量,利用HyperStudy中的全局响应面法(GRSM)对涡轮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得到了涡轮体积和最大形变量之间的帕雷托边界。帕雷托边界表明:当体积属于[5 400,5 700]mm3区间时,增加涡轮体积与减少最大形变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当体积大于5 700mm3时,继续增加体积对减小最大形变量无明显作用。形状变量、涡轮体积与形变量的蛇形关系图表明:体积为较小值时,形变量均较大;最大形变量为较小值时,体积依然有可能取较小值。研究方法与结论为增压器涡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指导,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增压器 涡轮 全局响应面法 多目标优化 形状变量 试验设计(DoE) HYPERMES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