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8152被引量53966H指数57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为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国内外正式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月刊,是我国最早报道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的刊物。 刊物旨在报道天然产物研究的最新成果,开发天然产物研究的广泛用途,促进国内...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6880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51-1335/Q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8,1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卷柏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1
作者 姜红宇 吕敬崑 +1 位作者 邵金华 陈小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研究地卷柏(Selaginella prostrata H.S.Kung)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综合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地卷柏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为se... 研究地卷柏(Selaginella prostrata H.S.Kung)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综合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地卷柏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为seprostrataoid A(1)、(3 S,5 R,8 S)-5,8-epoxy-6-megastigmadien-3,9-diol(2)、(-)-黑麦草内酯(3)、(3 S,5 R,6 R,7 E)-3,5,6-三羟基-7-巨豆烯-9-酮(4)、(7 R,8 S)-ceplignan(5)、(2 R,3 S)-二氢-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5-乙酰基苯骈呋喃(6)、5,5′-二甲氧基木香酚A(7)、穗花衫双黄酮(8)、异柳杉双黄酮(9)、扁柏双黄酮(10)。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10为首次从地卷柏中分离得到。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7~10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 50值分别为72.14±2.67、42.68±1.54、61.26±4.32、55.43±2.17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卷柏 化学成分 倍半萜 双黄酮 Α-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光甘草定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谭武宾 周松 +4 位作者 康海 蒋湘勇 毛正 杨科 李铁求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10-318,259,共10页
本研究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细胞实验探讨光甘草定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数据库HERB、TCMIO、TCMSP、PharmMapper和BATMAN-TC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共筛选出248个药物靶点,利用DisGeNET数据... 本研究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细胞实验探讨光甘草定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数据库HERB、TCMIO、TCMSP、PharmMapper和BATMAN-TC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共筛选出248个药物靶点,利用DisGeNET数据库收集到683个疾病靶点,通过韦恩图工具获取药物-疾病靶点55个。通过PPI分析以及拓扑学分析得到AKT1、TP53、ESR1、EGFR等10个核心靶点蛋白。使用R studio软件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GO富集分析分析得到847个条目(P<0.01),涉及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蛋白激酶B信号、对营养水平的反应等,KEGG富集分析得到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聚糖在癌症中的作用、前列腺癌等105个相关信号通路(P<0.01)。运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光甘草定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性。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发现光甘草定可抑制PC-3细胞增殖(P<0.05),流式细胞术和DAPI染色镜下观察发现光甘草定可促进细胞凋亡(P<0.05),Western blot实验发现光甘草定可抑制AKT的磷酸化(P<0.05)。综上,初步研究发现光甘草定可能通过调控AKT1、TP53、ESR1、EGFR等核心蛋白以及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甘草定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木犀草素调节SIRT3/AMPK/mTOR信号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
3
作者 袁力 纪建华 李敏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144-1153,共10页
探究木犀草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木犀草素组、木犀草素+3-TYP组,每组1... 探究木犀草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木犀草素组、木犀草素+3-TYP组,每组12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建立UC模型,观察并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大便稠度和大便潜血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h17、Treg细胞比例,计算Th17/Treg比值;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IL-6、IL-10、IL-17和IL-23含量;RT-qPCR检测结肠组织RORγt和Foxp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SIRT3、AMPK、p-AMPK、mTOR、p-mTOR蛋白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脾脏Th17/Treg比值、结肠组织IL-6、IL-17、IL-23、RORγt mRNA水平和p-mTOR/mTOR比值升高,IL-10、Foxp3 mRNA和SIRT3蛋白水平以及p-AMPK/AMPK比值降低(P<0.05)。经药物干预后,小鼠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脾脏Th17/Treg比值、结肠组织IL-6、IL-17、IL-23、RORγt mRNA水平和p-mTOR/mTOR比值降低,IL-10、Foxp3 mRNA和SIRT3蛋白水平以及p-AMPK/AMPK比值升高(P<0.05);3-TYP可减弱木犀草素对UC小鼠Th17/Treg细胞分化平衡的影响(P<0.05)。木犀草素可改善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中Th17/Treg失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3/AMPK/mTOR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木犀草素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
下载PDF
极地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代影 杨帆 林厚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5期901-913,共13页
极地微生物处在南北极严峻、极端的自然环境下,体内的一些“沉默基因”可能会被激活,形成了独特的生存机制和生物合成途径,能够产生化学结构多样、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从极地放线菌中分离鉴定出一系列结构新颖、活性突出的... 极地微生物处在南北极严峻、极端的自然环境下,体内的一些“沉默基因”可能会被激活,形成了独特的生存机制和生物合成途径,能够产生化学结构多样、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从极地放线菌中分离鉴定出一系列结构新颖、活性突出的次级代谢产物。本文综述了1999至2021年间的极地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将极地放线菌来源的104个次级代谢产物按肽类、生物碱类、萜类、大环内酯类、聚酮类、大环内酰胺类等化学类别,着重介绍结构新颖和活性突出的次级代谢产物,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极地放线菌、研发创新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 放线菌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代茶冬青不同季节叶片营养成分分析
5
作者 邹薛 扈嘉鑫 +3 位作者 袁虎威 章建红 郑炳松 闫道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747-1754,共8页
为了解代茶冬青(Ilex vomitoria)叶片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开展代茶冬青的多元化利用,本研究以代茶冬青春季嫩叶、夏季成熟叶和秋季老叶为材料,对不同季节新鲜叶片采用冷冻干燥法,测定和分析评价了叶片中的矿质元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 为了解代茶冬青(Ilex vomitoria)叶片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开展代茶冬青的多元化利用,本研究以代茶冬青春季嫩叶、夏季成熟叶和秋季老叶为材料,对不同季节新鲜叶片采用冷冻干燥法,测定和分析评价了叶片中的矿质元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粗脂肪、维生素C和氨基酸含量,以期为开发利用代茶冬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代茶冬青叶片含有丰富的矿质营养元素。春季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最高,其中N、P、Fe、Mn含量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P<0.05)。春季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粗脂肪最高,同样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代茶冬青叶片总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春季,为1645.139μg/g,其次是夏季,为1425.104μg/g,最低的是秋季,为554.806μg/g。叶片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春季,为571.620μg/g,其次是夏季,为394.809μg/g,最低的是秋季,为225.185μg/g。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季节代茶冬青叶片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2个主成分,依据各主成分得分值与方差贡献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得到3个季节代茶冬青叶片氨基酸含量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综上所述,代茶冬青春季嫩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矿质元素和可溶性糖等有机营养物质,是采摘加工利用的适宜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茶冬青 营养成分 差异比较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的半边莲饮片与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研究
6
作者 李振雨 刘晓霞 +5 位作者 冯涌微 位翠杰 何民友 夏天睿 陈向东 孙冬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864-1876,共13页
研究半边莲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为半边莲配方颗粒及其相关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将21批半边莲饮片制成标准汤剂,测定标准汤剂的出膏率和浸出物,建立半边莲饮片和标准汤剂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和化学计量学分析,研究共有峰... 研究半边莲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为半边莲配方颗粒及其相关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将21批半边莲饮片制成标准汤剂,测定标准汤剂的出膏率和浸出物,建立半边莲饮片和标准汤剂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和化学计量学分析,研究共有峰从饮片到标准汤剂的变化规律;测定半边莲饮片和标准汤剂中地奥司明和蒙花苷的含量,并计算转移率。结果显示,21批半边莲标准汤剂出膏率在29.91%~47.94%,浸出物在22.19%~36.36%;饮片和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均标定出11个相同的共有峰,说明共有峰均能从饮片传递到标准汤剂中,饮片指纹图谱的整体相似度较高,而标准汤剂的相似度变化较大,主成分分析(PCA)显示,21批饮片和标准汤剂各自归为一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式分析(OPLS-DA)共找到5个相对峰面积变化较为显著的色谱峰。21批标准汤剂地奥司明的含量在0.15~0.54 mg/g,转移率在1.53%~4.99%;蒙花苷的含量在0.06~0.15 mg/g,转移率在4.27%~8.98%。该研究能够为半边莲配方颗粒及其相关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莲 饮片 标准汤剂 量值传递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和成分敲除探讨独一味总黄酮抗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成分
7
作者 陈瑞鑫 康点点 +2 位作者 詹琥珀 蒋桂华 蒋运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833-1841,共9页
为探讨独一味总黄酮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关键成分,阐明独一味治疗RA的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建立了独一味总黄酮的指纹图谱,13批独一味总黄酮指纹图谱共标示了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3个共有峰。同时基于13批独一味... 为探讨独一味总黄酮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关键成分,阐明独一味治疗RA的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建立了独一味总黄酮的指纹图谱,13批独一味总黄酮指纹图谱共标示了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3个共有峰。同时基于13批独一味总黄酮样品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活力的影响,建立了独一味总黄酮抗RA的谱效关系,结果表明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为独一味总黄酮抗RA的关键成分。采用成分敲除技术探讨独一味总黄酮中木犀草苷成分抗RA的药效,并比较了等摩尔量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对照品分别对FLS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成分均能显著抑制FLS细胞活力(P<0.01),且二者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结合独一味总黄酮HPLC图谱中木犀草苷含量明显高于木犀草素,表明木犀草苷为独一味总黄酮抗RA的关键成分之一,可为临床运用独一味治疗RA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 总黄酮 类风湿关节炎 药效物质基础
下载PDF
杜香精油的酶辅助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康荷笛 赵修华 +3 位作者 张晓雪 张茜 耿宇婷 赵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678-1689,1726,共13页
为探索一种绿色、高效、低能耗的方法来提取杜香(Ledum palustre L.)精油,采用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杜香精油,利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比较其化学成分与常规水蒸气蒸馏法的区别,... 为探索一种绿色、高效、低能耗的方法来提取杜香(Ledum palustre L.)精油,采用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杜香精油,利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比较其化学成分与常规水蒸气蒸馏法的区别,并研究杜香精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20 g/mL、酶的pH 5.5、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55℃、酶浓度1.5%、提取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杜香精油提取率为1.71%,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杜香精油的提取率提高了67.65%;酶辅助提取所得的杜香精油化学成分有53种,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所得精油化学成分有44种,表明酶解可以使精油更好地释放出来,使酶辅助提取的杜香精油化学成分更丰富。在抗氧化实验中,酶辅助提取的杜香精油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杜香精油强,总体上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并有良好的量效关系。本研究将为杜香精油的大规模生产提供可靠的工艺参数,并为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香精油 酶辅助提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抗氧化
下载PDF
鸡血藤木质部与韧皮部中代谢产物的差异性分析
9
作者 陈菲 梅余琪 刘训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本研究基于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FLC-Triple TOF-MS/MS)技术,对鸡血藤木质部与韧皮部中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处理数据,筛选并鉴定潜在的差异化合物;结合... 本研究基于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FLC-Triple TOF-MS/MS)技术,对鸡血藤木质部与韧皮部中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处理数据,筛选并鉴定潜在的差异化合物;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挖掘鸡血藤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差异化合物所对应的潜在靶点及通路,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鸡血藤木质部与韧皮部样品在统计学模型中可有效区分,初步筛选并鉴定出13个差异成分,且13个差异成分在木质部中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韧皮部;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化合物维斯体素可能是鸡血藤的关键活性成分,PIK3R1、PIK3CA、MAP2K1、PIK3CB这4个靶点发挥的作用可能较为关键,鸡血藤中的差异标志物主要对蛋白聚糖作用癌症、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本研究为揭示不同组织部位对鸡血藤代谢产物合成积累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也为进一步明确鸡血藤的功效物质基础和主要调控靶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组织部位 代谢产物 多元统计分析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四川小金县野生羊肚菌多糖的结构解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丽倩 黄瑶 +4 位作者 鲁艳 叶姿妤 刘欣岚 丁祥 侯怡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2077-2088,共12页
本研究通过热水浸提法从四川小金县的野生羊肚菌中提取多糖(Morchella esculenta polysaccharide,ME-P),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质谱连用(GC-MS)和核磁共振(NMR)波谱等技术鉴定ME-P的结构,采用CCK-8法检验... 本研究通过热水浸提法从四川小金县的野生羊肚菌中提取多糖(Morchella esculenta polysaccharide,ME-P),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质谱连用(GC-MS)和核磁共振(NMR)波谱等技术鉴定ME-P的结构,采用CCK-8法检验ME-P的药物毒性并探寻ME-P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ME-P中含有吡喃糖环,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比例为4∶4∶1;具有1,2,3,4,6-D-甘露糖、2,3,4,6-D-甘露糖交替连接为主链,1,6-D-葡萄糖和1,2,6-D-半乳糖作为支链,4-D-葡萄糖与1,2,6-D-半乳糖连接作为末端糖的重复单位的结构新颖的多糖。ME-P对巨噬细胞(RAW 264.7)无毒害,且有极显著(P<0.01)增殖作用,在质量浓度为1.25μg/mL时对RAW 264.7的增殖率可高达79.5%。同时,对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WT)和胃癌细胞(MFC)均有抑制作用,且均为低浓度时抑制效果较好,在ME-P为1.25μg/mL时,ME-P对CT26.WT和MFC的抑制率分别为28.20%和34.23%。本研究解析出四川小金县羊肚菌多糖(ME-P)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的结构新颖的多糖,无毒且对肿瘤细胞显示出显著的抑制作用,该结果为羊肚菌多糖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多糖 结构解析 体外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短周期叶用林模式下不同杜仲无性系枝皮化学成分分析
11
作者 孟益德 王琦 +2 位作者 刘攀峰 杜红岩 杜庆鑫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871-1882,共12页
探究短周期叶用林模式下不同杜仲无性系枝皮的化学成分及含量特征,为叶用林杜仲枝皮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利用提供基础依据。采用HPLC、HS-SPME-GC-MS分析技术分别对8个杜仲无性系枝皮的主要活性成分、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利用傅里叶变换红... 探究短周期叶用林模式下不同杜仲无性系枝皮的化学成分及含量特征,为叶用林杜仲枝皮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利用提供基础依据。采用HPLC、HS-SPME-GC-MS分析技术分别对8个杜仲无性系枝皮的主要活性成分、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其指纹图谱。结果显示,环烯醚萜类物质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和京尼平苷在杜仲枝皮中含量较高,各活性成分含量在8个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在8个杜仲无性系枝皮中分离鉴定出酯类、醇类、醛类、萜类、酮类、内酯、烯类7大类70种挥发物质成分,其中,醇、醛、酯类是杜仲枝皮的主要挥发物质成分。萜类物质异植物醇在无性系EU2、EU5以及EU8中相对含量均最高,分别占7.24%、9.40%、6.35%。主成分分析表明在PC1上对无性系EU1、EU4、EU5有贡献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环烯醚萜类物质。将8个杜仲无性系划分为3组,其中I组包含无性系EU1、EU4、EU5,II组包含EU3、EU4,III组包含EU2、EU6、EU8,并通过PLS-DA筛选出22种差异挥发物质成分,其主要为酯类挥发性成分。EU1、EU4和EU5无性系在1 053 cm^(-1)处具有较强的红外吸收峰。本研究为今后杜仲叶用林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叶用林 无性系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芸香化学成分及其促黑色素生成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帕孜莱提·艾尼瓦尔 李作鹏 +3 位作者 玛伊热·努尔艾合麦提 臧登 蒋岚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718-1726,共9页
为研究芸香(Ruta graveolens L.)化学成分其促进黑色素生成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芸香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为布卢门... 为研究芸香(Ruta graveolens L.)化学成分其促进黑色素生成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芸香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为布卢门醇C葡糖苷(1)、玫瑰花糖苷(2)、8-hydroxysmyrindiol(3)、cidioside B(4)、繸状芸香苷酯(5)、异芸香呋喃香豆醇葡萄糖苷(6)、芸香扔(7)、没食子酸(8)、对羟基苯甲酸(9)、cis-p-coumaric acid 4-O-β-D-glucopyranoside(10)、2-苯乙基6-O-没食子酸基-β-D-葡萄糖苷(11)、原儿茶酸(12)、6-羧乙基-5-羟基-苯并呋喃-5-O-β-D-吡喃葡萄糖苷(13)、picraquassioside A(14)、桑色素-3-O-α-L-鼠李糖苷(15)、山奈酚-3-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16)、山奈酚(17)、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18)、槲皮素(19)、槲皮素-3-O-β-D-木糖苷(20)、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21)、槲皮素-3-O-(6″-O-反式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22)、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23)。其中1~5、10、11、13、15、16、18、19、21~23首次从芸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处理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以细胞内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为评价指标,筛选其促进黑色素生成活性,经过结果分析: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化合物处理组并未表现出显著促进黑色素生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香 化学成分 B16黑色素瘤细胞 酪氨酸酶活性
下载PDF
亚高山绣球菌多糖的提取优化、结构表征和抗炎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巅辉 张泽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110-1118,共9页
研究亚高山绣球菌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及抗炎作用。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柱层析等方法纯化亚高山绣球菌多糖(Sparassis subalpina polysaccharide,SSP);采用气相色谱、核磁共振谱和电子显微镜等表征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等... 研究亚高山绣球菌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及抗炎作用。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柱层析等方法纯化亚高山绣球菌多糖(Sparassis subalpina polysaccharide,SSP);采用气相色谱、核磁共振谱和电子显微镜等表征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分析抗炎活性。结果显示,在最佳提取条件(液料比80 mL/g,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70℃)下,总糖提取率为(18.21±0.68)%。SSP重均分子质量是50 kDa,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6.5∶1.3∶1∶1),重复结构单位是→3)-α-D-Galp-(1→2)-β-D-Glup-(1→3)-β-L-Araf-(1→3)-α-D-Manp-(1→,呈无分支的网状结构。SSP对炎症细胞中TNF-α、COX-2和iNOS的表达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果表明无分支网状结构SSP具有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绣球菌 微观结构 抗炎作用
下载PDF
生姜中6个姜辣素类成分的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黎晓菊 庹呈杰 +2 位作者 黄之镨 张晓梅 赵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20-225,共6页
为了探究生姜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及初步构效关系,采用色谱法从生姜中分离得到6个姜辣素类化合物,采用波谱法对这6个成分进行鉴定,分别为5-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4-decen-3-one(1)、5-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 为了探究生姜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及初步构效关系,采用色谱法从生姜中分离得到6个姜辣素类化合物,采用波谱法对这6个成分进行鉴定,分别为5-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4-decen-3-one(1)、5-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4-dodecen-3-one(2)、5-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4-tetradecane-3-one(3)、[6]-姜酚(4)、[8]-姜酚(5)和[10]-姜酚(6)。采用抗菌纸片扩散法测定6个化合物对15株病原菌株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4抗菌活性最好,而6对所有菌株均无活性。初步构效关系分析表明:烯醇型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姜酚型化合物;而姜酚型化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优于烯醇型化合物。此外,姜辣素类成分脂肪链的长度增加,可能导致抗菌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姜辣素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藏麻黄挥发性成分对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常子惠 何文佳 +3 位作者 多杰仁青 崔小梅 卫波宁 德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麻黄(Ephedrae Herba)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麻黄对治疗支气管、哮喘有疗效。藏麻黄(Ephedra saxatilis)为西藏特有的麻黄属植物,其根、茎具有特殊香气,且目前其挥发性成分未有报道。为评价挥发性成分... 麻黄(Ephedrae Herba)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麻黄对治疗支气管、哮喘有疗效。藏麻黄(Ephedra saxatilis)为西藏特有的麻黄属植物,其根、茎具有特殊香气,且目前其挥发性成分未有报道。为评价挥发性成分对支气管炎作用,用气质联用仪测定分析藏麻黄根、茎挥发性成分,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分析挥发性成分治疗支气管炎的关键靶点。分析检测到67个挥发性化合物,茎中含有挥发性主要成分为2,3,5,6-四甲基吡嗪(10.92%)、Z-9-十五烯醇(9.15%)、二羟基苯乙酮(7.92%);根含有的挥发性主要成分为亚油酸(7.81%)、红没药醇(7.1%)、Z-9-十五烯醇(5.98%)。有34个挥发性成分能够作用32个支气管炎疾病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分析预测IL6、TNF、PTGS2、CXCL8为藏麻黄挥发性成分治疗支气管可能的潜在靶点。这些靶点与挥发性成分丁子香酚、月桂酸、反式法尼醇、α-萜品醇、榄香醇和棕榈酸6种化合物靶点相互结合程度高,且分子对接效果好。本研究推测藏麻黄挥发性成分对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菌作用参与炎症反应,并通过抑制TNF、IL-17、Toll样受体等炎症与免疫信号通路中IL6、TNF、PTGS2、CXCL8的表达,从而起到治疗支气管炎的作用。研究结果为挖掘藏麻黄挥发性成分中治疗支气管炎靶标分子及其产品开发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麻黄 挥发性成分 支气管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青年编委会
16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013-1013,共1页
下载PDF
冬虫夏草内生菌Penicillium crustosum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巨凤 罗凡 +3 位作者 冯丹 郭大乐 任波 邓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147-1155,共9页
对来源于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Penicillium crustosum的次级代谢产物和抑菌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结合质谱进行化学成分鉴定。分离并鉴定16个化合物,分别为:Ac-... 对来源于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Penicillium crustosum的次级代谢产物和抑菌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结合质谱进行化学成分鉴定。分离并鉴定16个化合物,分别为:Ac-L-Leu-L-Pro-OCH3(1)、(E)-3-benzylidene-4-methyl-3,4-dihydro-1H-benzo[e][1,4]diazepine-2,5-dione(2)、(Z)-3-benzylidene-4-methyl-3,4-dihydro-1H-benzo[e][1,4]diazepine-2,5-dione(3)、cyclopenin(4)、(3S)-1,4-benzodiazepine-2,5-diones(5)、O-acetyl-β-paxitriol(6)、roquefortine C(7)、isoroquefortine C(8)、aflaquinolone G(9)、3-hydroxy-4-phenylquinolin-2(1H)-one(10)、viridicatol(11)、cyclo(Pro-Leu)(12)、N-苯甲基氨基甲酸(13)、(5S,6R,7S,8R)-5-amino-(2Z,4Z)-1,2,3-trihydroxybuta-2,4-dienyloxy-pentane-6,7,8,9-tetraol(14)、2′,4′-二羟基-3′,5′-二甲基苯乙酮(15)、conidiogenone B(16)。分离得到化合物主要为苯二氮卓类、吲哚二萜类和喹诺酮类生物碱。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4、6、9、12~14和16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icillium crustosum 化学成分 冬虫夏草 内生菌
下载PDF
食淀粉乳杆菌可促进酵母乙醇产量
18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4期656-656,共1页
微生物生长在复杂的菌群环境中,人工合成菌群进行蔗糖乙醇发酵就是模拟真实的菌群环境。蔗糖乙醇发酵过程容易被乳酸菌污染,长时间发酵便形成稳定的菌群,一般认为乳酸菌可能与酵母竞争营养物质,其代谢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抑制作用,因此对... 微生物生长在复杂的菌群环境中,人工合成菌群进行蔗糖乙醇发酵就是模拟真实的菌群环境。蔗糖乙醇发酵过程容易被乳酸菌污染,长时间发酵便形成稳定的菌群,一般认为乳酸菌可能与酵母竞争营养物质,其代谢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抑制作用,因此对生产过程不利。2021年3月8日Natur Communications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发酵 人工合成 乳酸菌 酵母细胞 营养物质 微生物生长 乙醇产量 菌群
下载PDF
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快速鉴定木芙蓉花化学成分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艺 冯丽萍 +5 位作者 黄李璐 胡攀 严鑫 王希 郑雨 夏厚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2042-2052,共11页
利用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木芙蓉花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与鉴定。色谱分离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4 min,95%→90%A;4~10 min,90%→55%A;10... 利用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木芙蓉花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与鉴定。色谱分离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4 min,95%→90%A;4~10 min,90%→55%A;10~18 min,55%→5%A;18~20 min,5%A),流速0.3 mL/min,柱温25℃;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两种方式采集数据,扫描模式为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扫描(Full MS/dd-MS2)。通过高分辨质谱分析、文献信息以及对照品指认,从木芙蓉花中共鉴定出54个化合物,包括黄酮及其苷类成分25个,有机酸类14个,香豆素类成分4个,氨基酸类2个,核苷类2个,生物碱类2个,其他类5个。该方法可快速、高效的对木芙蓉花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33个成分首次在木芙蓉中发现,11个成分首次在木槿属中发现,对木芙蓉花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芙蓉花 UPLC-Q-Orbitrap HRMS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石蒜碱药理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炳麟 赵茹 潘显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42-351,341,共11页
石蒜碱是药用石蒜科植物的有效成分之一,是重要的异喹啉类生物碱。石蒜碱拥有刚性的环系骨架、连续的手性中心、三级胺等独特的化学结构特征。同时其药理活性丰富多样,近年来,针对其抗癌、抗病毒、抗炎、抗寄生虫、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 石蒜碱是药用石蒜科植物的有效成分之一,是重要的异喹啉类生物碱。石蒜碱拥有刚性的环系骨架、连续的手性中心、三级胺等独特的化学结构特征。同时其药理活性丰富多样,近年来,针对其抗癌、抗病毒、抗炎、抗寄生虫、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在抗癌、抗病毒方面石蒜碱表现出较大潜力,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研究。石蒜碱各种药理活性的作用机制复杂且新颖,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更好地梳理有关石蒜碱的研究进展,为其机制探讨和结构修饰提供思路,本文着眼于石蒜碱的药理活性和构效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蒜碱 药理活性 作用机制 构效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