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8241被引量35328H指数54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范围包括肝、胆、胰、脾外科、门脉高压、外科营养等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和伤病防治。办刊宗旨是:依托基础研究,瞄准技术进步,发展与交流学术,提高我国...查看详情>>
  • 曾用名 肝胆胰脾外科杂志;肝胆胰脾外科杂志(95-97年)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7-8118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1-3884/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8,2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基质蛋白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对预后的意义
1
作者 李金海 翟华伟 +5 位作者 孙广正 张海峰 朱明辉 蔡宇 潘升华 李淑群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探讨核基质蛋白4(NMP4)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100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 目的探讨核基质蛋白4(NMP4)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100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58.5±10.4)岁。免疫组化法检测NMP4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根据NMP4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NMP4阳性组(n=62)和NMP4阴性组(n=32)。单因素分析NMP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的关系;Cox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因素。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MP4主要位于细胞核,NMP4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62.0%(62/100)比8.0%(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P=0.003)。NMP4是否阳性表达与HCC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长径、BCLC分期、子灶数目以及是否合并脉管癌栓相关(均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证实,影响HC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低分化、BCLC分期C期、子灶数目≥3个、NMP4阳性表达;影响HCC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低分化、BCLC分期C期、子灶数目≥3个、NMP4阳性表达。NMP4阳性组HC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和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22.3和11.5个月,NMP4阴性组HC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和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40.6和19.4个月,NMP4阳性组HCC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低于NMP4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MP4阳性表达可能是影响HCC恶性生物学进展以及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核基质蛋白4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原文传递
伴血小板增多症对肝细胞癌TACE治疗后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应廷嵩 徐浩 +2 位作者 吴子臣 范志祥 刘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伴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350×10^(9)/L)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的预后,以及伴血小板增多症对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伴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350×10^(9)/L)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的预后,以及伴血小板增多症对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867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纳入99例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29例,年龄(60.1±12.1)岁。99例患者依据治疗前血小板水平分为伴血小板增多症组( n=33)和无血小板增多症组( n=66)。比较两组性别、肿瘤最大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总胆红素等临床资料以及预后,比较伴血小板增多症组TACE治疗前后血小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伴血小板增多症与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预后的关系。 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男性比例、肿瘤最大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总胆红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可比性。TACE治疗前,伴血小板增多症组肝细胞癌患者血小板计数为(394.4±54.5)×10^(9)/L,高于TACE治疗后的(278.2±86.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63, P<0.001)。无血小板增多症组术后3、6、9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3.3%、24.2%、7.6%,优于伴血小板增多症组的51.5%、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1.24, P<0.001)。无血小板增多症组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8%、30.3%、4.5%,优于伴血小板增多症组的15.2%、9.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7.89,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伴血小板增多症的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肿瘤进展风险增加( HR=5.785,95% CI:3.291~10.168, P<0.001),死亡风险也增加( HR=4.090,95% CI:2.482~6.740, P<0.001)。 结论:肝细胞癌伴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行TACE治疗后的预后差,伴血小板增多症是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总体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预后 伴癌综合征
原文传递
论文作者署名与志谢的要求
3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8-198,共1页
一、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的书面证明。作者单位名称(具体到科室)及邮政编码列于作者姓名下方,并... 一、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的书面证明。作者单位名称(具体到科室)及邮政编码列于作者姓名下方,并注明通信作者的Email地址。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笔签名 书面证明 作者署名 作者姓名 通信作者 单位名称 投稿 邮政编码
原文传递
改良的开腹手术与小切口联合肾镜手术在"一步法"治疗胰腺坏死组织感染中的应用
4
作者 黄鹂 刘星 +3 位作者 范雄涛 刘喜武 李国光 李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1-915,共5页
目的评估改良的开腹手术(MON)和小切口联合肾镜手术(SINO)在"一步法"治疗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PN)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一步法"手术治疗的28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评估改良的开腹手术(MON)和小切口联合肾镜手术(SINO)在"一步法"治疗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PN)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一步法"手术治疗的28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53.2±13.0)岁。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胰腺炎特征等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第7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以门诊复查和电话提问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接受"一步法"治疗的28例IPN患者中,采用MON治疗的患者16例,采用SINO治疗的患者12例,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一步法"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前相比,28例患者术后的白细胞计数[9.6(6.7,12.6)×10^(9)/L比12.7(8.2,16.6)×10^(9)/L]和C-反应蛋白[48.0(25.5,86.4)mg/L比60.0(23.6,86.8)mg/L]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6例采用MON治疗的患者术后可耐受脂餐者3例、可生活自理者9例、可胜任工作者9例。12例采用SINO治疗的患者术后可耐受脂餐者3例、可生活自理者6例、可胜任工作者3例。28例患者总死亡率为10.7%(3/28)。28例患者均未发生切口疝,采用MON治疗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采用SINO治疗的患者新发器官功能衰竭1例、需干预的出血2例、新发空腔脏器穿孔或胃肠瘘4例。结论针对有"一步法"治疗指征的IPN患者,MON和SINO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胰腺坏死组织感染 改良的开腹手术 小切口联合肾镜手术 一步法
原文传递
胆囊胃瘘伴胆石性肠梗阻1例
5
作者 王健 刘子鑫 +3 位作者 陈高齐 唐文强 胡先贵 宋彬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6-468,共3页
胆囊内瘘是胆囊与周围脏器出现窦道,其中,胆囊胃瘘同时并发肠梗阻非常罕见。目前对于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策略仍有争议,需要根据瘘口的位置、大小及全身情况等综合判断决策,并根据术中具体情况调整手术策略。现报告海军军医大学第一... 胆囊内瘘是胆囊与周围脏器出现窦道,其中,胆囊胃瘘同时并发肠梗阻非常罕见。目前对于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策略仍有争议,需要根据瘘口的位置、大小及全身情况等综合判断决策,并根据术中具体情况调整手术策略。现报告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收治的1例胆囊胃瘘伴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性肠梗阻 胰腺外科 军医大学 胆囊胃瘘 手术策略 胆囊内瘘 临床资料 第一附属医院
原文传递
"隔膜"切开技术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张志 李晓松 +1 位作者 屠政斌 袁建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隔膜"切开技术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22例应用"隔膜"(胆囊管与肝总管并行的一段膜状管壁)切开技术行LTCBDE的胆总管结... 目的探讨"隔膜"切开技术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22例应用"隔膜"(胆囊管与肝总管并行的一段膜状管壁)切开技术行LTCBDE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54.4±20.3)岁。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胆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等)及随访情况等。结果2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LTCBDE手术中(其中经残余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2例)均成功施行"隔膜"切开,均成功探查肝总管以及左右肝管开口、二级胆管开口等肝内胆管,且证实肝总管及肝内胆管通畅、无结石残留。手术时间(79.6±23.2)min,术后住院时间(6.3±1.7)d,术后无胆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未出现胆道狭窄、结石残留及复发。结论"隔膜"切开技术增强了LTCBDE中肝门部胆管可视化程度,安全有效,增加了LTCBDE的适用范围及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病 腹腔镜 胆囊管 胆道探查
原文传递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在血管钠肽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7
作者 张馨 朱宇麟 +4 位作者 刘畅 朱皓阳 于军 吕毅 赵鸽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评价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血管钠肽(VNP)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体重200~250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VNP组(V组)、PD98059+VNP组(P+V组),每组5只。大... 目的评价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血管钠肽(VNP)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体重200~250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VNP组(V组)、PD98059+VNP组(P+V组),每组5只。大鼠肝热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动脉夹夹闭肝左叶和肝中叶的肝动脉和门静脉45 min,然后再灌注120 min。V组于缺血前10 min注射VNP,P+V组在给予VNP前20 min注射PD98059,再行VNP给药和缺血再灌注处理。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以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蛋白印迹法测定磷酸化的ERK (p-ERK)1/2蛋白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和P+V组血清ALT[(489.65±11.22)、(333.05±24.77)比(33.78±4.88)U/L]、AST[(651.43±14.99)、(503.18±21.48)比(154.84±12.32)U/L]、TNF-α[(12.83±1.09)、(9.64±0.57)比(2.11±0.11)ng/L]、IL-1β[(7.19±0.62)、(5.12±0.22) 比(1.10±0.49)ng/L]、肝组织匀浆MDA[(8.00±0.88)、(5.60±1.01)比(2.76±1.29)μmol/mg]升高,而SOD [(54.89±10.60)、(68.85±8.33)比(126.10±15.63)nmol/mg]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R组相比,V组大鼠血清ALT、AST、TNF-α及IL-1β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病理学显示,I/R组与P+V组肝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加重。与I/R组相比,V组p-ERK1/2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NP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ERK1/2信号通路减轻肝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缺血 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血管钠肽 大鼠
原文传递
胆管端端吻合、经肝经皮胆道引流术在修复医源性胆管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贾长库 徐孙兵 +4 位作者 陈宏伟 陈卫 陈鑫宇 朱含章 刘凌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采用胆管端端吻合、经肝经皮胆道引流术修复医源性胆管损伤,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21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因不同手术导致胆管损伤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4例,男性7例,年... 目的采用胆管端端吻合、经肝经皮胆道引流术修复医源性胆管损伤,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21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因不同手术导致胆管损伤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4例,男性7例,年龄(47.5±15.3)岁。1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中Ⅱ1型损伤7例,Ⅱ2型损伤1例,Ⅱ3型损伤1例,Ⅱ1型同时合并Ⅱ2型1例,Ⅱ4型1例。8例为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并给予修复,另外3例修复手术距离初次手术的时间分别为2 d、9 d和5个月。所有患者均利用胆管端端吻合、经肝经皮胆道引流的手术方式进行胆管修复,不放置T型管。结果本组所有胆管损伤的修复手术均1次成功,无死亡病例。2例肝总管端端吻合的患者术后吻合口有胆漏发生,量少:其中1例术后3 d胆漏即消失;另1例经腹腔引流2周后痊愈。其他病例围手术期无胆漏、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无胆管炎表现。所有病例术后经肝经皮胆道引流通畅,肝表面胆道引流管穿出的部位无胆漏发生,1例在术后6个月拔除胆道引流管,其余病例均是在术后3个月拔除胆道引流管。所有患者术后无腹胀、腹痛、寒战发热、黄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影像学检查肝内胆管无狭窄、扩张,工作生活正常,治愈率100%(11/11)。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手术方式应尽量选择胆管端端吻合术,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维持胆汁排泄的正常生理通路;经肝经皮胆道引流能够保障胆管端端吻合修复,能够减低患者的致残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 创伤和损伤 引流术
原文传递
青年肝母细胞瘤对顺铂联合表柔比星化疗方案的耐受性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光 袁振刚 曾添美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3例青年肝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1例,男性2例,年龄分别为23、19、19岁。3例患者均接受顺铂联合表柔比星(PE)方案化疗,本文对患者的耐受性...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3例青年肝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1例,男性2例,年龄分别为23、19、19岁。3例患者均接受顺铂联合表柔比星(PE)方案化疗,本文对患者的耐受性及疗效进行评价。3例患者中:1例女性患者接受姑息性手术联合介入、放射治疗;1例男性患者行根治性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另1例男性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3例患者均接受8周期PE方案化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化疗后均达完全缓解。随访3例患者至2021年10月均未见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表柔比星 顺铂联合 附属医院 姑息性手术 根治性手术 肿瘤复发 肝胆外科
原文传递
影响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功能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明 刘可欣 +1 位作者 杨程凯 江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47-950,共4页
肝移植术后肝功能不全是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的常见并发症。移植术后造成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众多, 预防其发生成为肝移植研究方向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公民逝世后捐献肝脏的质量、保存以及肝移植术中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为应对肝... 肝移植术后肝功能不全是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的常见并发症。移植术后造成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众多, 预防其发生成为肝移植研究方向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公民逝世后捐献肝脏的质量、保存以及肝移植术中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为应对肝移植术后肝功能不全提供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器官保存 供肝质量 术中因素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与现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建华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1-244,共4页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于1898年由Codivila首创,因其脏器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困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起初并不被认可。手术疗效的落差和患者治疗的渴求,促使医疗技术人员对手术不断改进。如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已成为治疗胰头部及...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于1898年由Codivila首创,因其脏器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困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起初并不被认可。手术疗效的落差和患者治疗的渴求,促使医疗技术人员对手术不断改进。如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已成为治疗胰头部及壶腹周围肿瘤的常规术式,近远期疗效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回顾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过程,并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前景作一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改善胰腺炎不耐受经口进食患者营养水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琼 张超 +4 位作者 郑亚民 曹锋 李昂 李缨 李非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9-443,共5页
目的比较经鼻胃管、经鼻空肠管以及经肠外营养支持在胰腺炎不耐受经口进食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不能耐受经口进食的胰腺炎患者的临床... 目的比较经鼻胃管、经鼻空肠管以及经肠外营养支持在胰腺炎不耐受经口进食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不能耐受经口进食的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57.4±15.9)岁。依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3组:鼻肠管组(n=34)、鼻胃管组(n=33)和肠外营养组(n=33)。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NRS2002)、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临床资料。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Ⅱ、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鼻肠管组(Z=2.28)和鼻胃管组(Z=1.99)治疗后的NRS2002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肠外营养组相比,鼻肠管组与鼻胃管组治疗后的NRS2002、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改善,鼻肠管组治疗后的APACHEⅡ(t=2.18)和血红蛋白水平(t=2.04)也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肠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鼻胃管组[41.2%(14/34)比78.8%(26/33),χ2=5.41]和肠外营养组[41.2%(14/34)比66.7%(22/33),χ2=4.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炎不耐受经口进食患者采用经鼻胃管和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鼻肠管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立帜 徐迪 +3 位作者 林扬 曾少龙 李康 廖晓琴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98-901,共4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收治的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共纳入42例胆总管囊肿患儿, 其中男性16例, 女性26例, 年龄25(15.0, 45.0)个...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收治的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共纳入42例胆总管囊肿患儿, 其中男性16例, 女性26例, 年龄25(15.0, 45.0)个月。手术均为同一团队完成, 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的20例患儿为机器人组, 行单孔(经脐)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2例患儿为腹腔镜组。收集患儿一般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医疗总费用及并发症等。以门诊复诊方式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 无中转开腹发生。与腹腔镜组比较, 机器人组患儿的术中失血量[(10.65±3.75)比(14.86±3.75)ml]、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5.45±2.21)比(7.05±1.94)d]、禁食时间[(4.00±1.49)比(6.05±1.43)d]均减少, 而手术时长[394(299, 422)比351(269, 380)min]及住院费用[(7.92±0.40)比(3.11±0.30)万元]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截至随访结束时, 除腹腔镜组1例术后发生胆管炎的患儿外, 其他患儿暂未发现胆管炎、黄疸、肠梗阻及胆管癌等并发症。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疗效确切, 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机器人 胆总管囊肿 小儿
原文传递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词的常用词汇
14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6-726,共1页
本刊将允许作者对下列比较常用同汇直接使用英文缩写词,即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不标注中文全称。
关键词 英文缩写词 常用词汇 全称
原文传递
腹腔镜再次肝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十例报道
15
作者 王勇 刘会春 +7 位作者 金浩 谈燚 周磊 庞青 满忠然 胡小四 朱超 刘双池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38-540,共3页
探讨腹腔镜再次肝切除(LRH)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的效果。回顾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LRH的rHCC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患者10例,男性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2岁。同侧复发7例,对侧复发2例,双侧复发1例。再... 探讨腹腔镜再次肝切除(LRH)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的效果。回顾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LRH的rHCC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患者10例,男性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2岁。同侧复发7例,对侧复发2例,双侧复发1例。再次切除解剖性肝切除5例,非解剖性肝切除5例。再次切除术中应用荧光腹腔镜显影4例。手术时间(163.3±86.7)min,术中出血量(288.0±229.3)ml,术后住院时间2~32 d,中位数为7 d。肛门排气时间为(3.1±1.4)d。1例术后出现结肠瘘,经积极处理后治愈出院。初步研究显示LRH治疗rHCC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医学院 解剖性肝切除 临床推广 肛门排气时间 结肠瘘 术中应用 腹腔镜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胆囊黏液性囊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一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张智桦 宋颖辉 +5 位作者 刘苏来 郭超 余张涛 周佳 彭创 蒋波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2-303,共2页
胆囊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MCN)是一种罕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具有潜在恶变性,目前国外仅有10余例,国内尚无报道。该病缺乏诊治的相关指南。本文报道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一例胆囊MC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 胆囊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MCN)是一种罕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具有潜在恶变性,目前国外仅有10余例,国内尚无报道。该病缺乏诊治的相关指南。本文报道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一例胆囊MC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了该病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黏液性囊性肿瘤 NEOPLASMS 消化系统肿瘤 文献复习 临床资料 胆囊 MCN
原文传递
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被引量:6
17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围手术期管理学组 郭文治 +3 位作者 张水军 何玉婷 王智慧 胡博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01-805,共5页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加强肝移植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气道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气道并发症,降低死亡发生风险,改善受者预后。基于肝移植围手术期气道损伤引起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的评估以及临床具体...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加强肝移植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气道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气道并发症,降低死亡发生风险,改善受者预后。基于肝移植围手术期气道损伤引起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的评估以及临床具体防治措施,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围手术期管理学组特制定《成人肝移植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旨在规范与优化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相关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气道管理 围手术期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本刊对人名汉语拼音书写规范的要求
18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8-348,共1页
根据中华医学会编排规范,在英文摘要中人名汉语拼音书写规范如下:(1)少数民族语姓名按民族语读音拼写。如:Ulanhu(乌兰夫)。(2)姓仅首字母大写,名字间不加分隔“-”。如:Wang Minde(王敏德)。(3)双姓组合,双姓间加分隔“-”。
关键词 编排规范 中华医学会 英文摘要 乌兰夫 少数民族语 书写规范 人名汉语拼音
原文传递
脂肪变性供肝保存技术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林 高芳 +3 位作者 付贞 熊艳 兰佳男 叶啟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10-713,共4页
为缓解供肝短缺、降低肝移植等待患者名单的死亡率,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边缘供肝,如脂肪变性供肝。脂肪供肝耐受力差,常导致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早期功能不良、移植后血管和胆道并发症。部分研究表明,在严格筛选受者的前提下,中度和... 为缓解供肝短缺、降低肝移植等待患者名单的死亡率,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边缘供肝,如脂肪变性供肝。脂肪供肝耐受力差,常导致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早期功能不良、移植后血管和胆道并发症。部分研究表明,在严格筛选受者的前提下,中度和重度大泡型脂肪供肝可用于移植。本文主要总结各项技术,如静脉系统氧合、低温携氧灌注、亚常温机械灌注、常温机械灌注脂肪供肝保存效果,提升供肝质量以及脂肪变性供肝移植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脂肪供肝 保存方式 机械灌注
原文传递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内胆管结石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传鑫 顾思捷 +3 位作者 袁凡 李太锡 闫加艳 王坚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2-395,共4页
肝内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的顽疾,是良性胆道疾病患者的重要死因之一。传统的肝内胆管结石诊治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兴起为医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三维可视化技术能精确评估肝脏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情况,对肝... 肝内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的顽疾,是良性胆道疾病患者的重要死因之一。传统的肝内胆管结石诊治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兴起为医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三维可视化技术能精确评估肝脏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情况,对肝切除术、胆道镜取石术和胆道引流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以三维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3D打印和术中导航技术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内胆管结石诊治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以期对之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 肝内胆管结石 三维可视化技术 数字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