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核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7404被引量14019H指数27
《核动力工程》于1980年创刊,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主管主办,是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会刊。入选中国核学会核领域T1级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报告期刊,影响力指数...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0258-0926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51-1158/TL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7,4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水堆燃料组件附加质量仿真研究
1
作者 郭严 张国梁 +1 位作者 刘欢 李伟才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5,共7页
为了准确探究反应堆冷却剂与燃料组件间存在流固耦合行为对燃料组件振动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平台,运用其中的动态网格技术,以压水堆燃料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燃料组件模拟棒束、堆芯围板以及冷却剂模型... 为了准确探究反应堆冷却剂与燃料组件间存在流固耦合行为对燃料组件振动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平台,运用其中的动态网格技术,以压水堆燃料组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燃料组件模拟棒束、堆芯围板以及冷却剂模型,实现燃料组件与堆芯围板分别单独运动工况的燃料组件附加质量计算。结果显示:燃料组件运动工况下,燃料组件附加质量系数均值为2.4712;围板运动工况下,燃料组件附加质量系数均值为–3.4713,均与文献值偏差小于5%。叠加附加质量后,燃料组件振动频率计算值与水中振动试验测试结果偏差小于5%,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合理性。本研究建立的仿真计算方法能够用于压水堆燃料组件附加质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PWR) 燃料组件 附加质量 流固耦合
原文传递
新型锆合金包壳蠕变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2
作者 邢硕 蒲曾坪 +3 位作者 张坤 焦拥军 戴训 何梁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4-239,共6页
为建立可用于新型锆合金的蠕变模型,本文根据新型锆合金的蠕变试验数据,研究了新型锆合金包壳管在温度为593~673 K、应力在60~160 MPa条件下的堆内外蠕变行为,采用锆合金经典蠕变模型对新型锆合金包壳蠕变性能进行了预测研究,从蠕变行... 为建立可用于新型锆合金的蠕变模型,本文根据新型锆合金的蠕变试验数据,研究了新型锆合金包壳管在温度为593~673 K、应力在60~160 MPa条件下的堆内外蠕变行为,采用锆合金经典蠕变模型对新型锆合金包壳蠕变性能进行了预测研究,从蠕变行为本构方程出发,研究并建立了新型锆合金包壳蠕变的初步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初步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预测值和测量值符合较好,最大相对偏差在25%以内,模型符合锆合金堆内蠕变行为的变化。本研究建立了新型锆合金包壳蠕变模型,表达了其堆内蠕变规律,为新型锆合金的堆内行为的预测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锆合金 蠕变 评价方法 验证
原文传递
棒束通道防腐蚀特性数值研究
3
作者 王苏豪 李莹 +4 位作者 岳倪娜 郭靓 肖辉 娄芮凡 卓文彬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88-94,共7页
为获得先进反应堆中燃料组件通道表面防腐蚀层的生成情况,以对反应堆运行策略分析提供支撑,本文提出了一套棒束通道中氧输运分析计算模型,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燃料组件典型19棒束通道内的防腐蚀层生成情况进行了分析。获得了棒束... 为获得先进反应堆中燃料组件通道表面防腐蚀层的生成情况,以对反应堆运行策略分析提供支撑,本文提出了一套棒束通道中氧输运分析计算模型,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燃料组件典型19棒束通道内的防腐蚀层生成情况进行了分析。获得了棒束通道内的流场、温度场以及两种入口氧浓度、三种运行时间下的棒束氧浓度分布情况以及棒束表面防腐蚀层的生成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棒束通道中防腐蚀层的生成主要与温度、初始氧浓度以及运行时间有关,对于现有模型来说,定距条与棒接触点附近是防腐蚀层难以形成的主要区域,需要重点关注。本文的计算方法及结果将对反应堆运行策略评价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堆芯 防腐蚀 传热传质
原文传递
基于全局因子修正首次碰撞源的射线效应方法研究
4
作者 杨超 李志鹏 +1 位作者 于涛 陈珍平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58,共5页
计算孤立源、大空腔中子输运问题时,离散纵标方法(SN)存在射线效应,计算结果失真,常用首次碰撞源方法进行缓解以提高结果可靠性。但在首次碰撞源方法中,需要求解未碰撞中子注量率,通常采用基于网格中心法或网格角点平均值法的射线追踪技... 计算孤立源、大空腔中子输运问题时,离散纵标方法(SN)存在射线效应,计算结果失真,常用首次碰撞源方法进行缓解以提高结果可靠性。但在首次碰撞源方法中,需要求解未碰撞中子注量率,通常采用基于网格中心法或网格角点平均值法的射线追踪技术,破坏了未碰撞中子数守恒原则。本文提出采用全局因子修正法对未碰撞中子注量率进行修正,使其满足中子数守恒原则;经过Kobayashi屏蔽计算基准题的检验,计算结果最大误差从6.15%降到3.71%,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计算精度,可为屏蔽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因子 离散纵标方法(SN) 首次碰撞源 射线效应
原文传递
序 反应堆燃料及材料重点实验室专栏
5
作者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F0002-F0002,共1页
核能是未来清洁能源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未来能源安全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战略途径。反应堆燃料与材料是反应堆的核心技术,是先进核能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也是核动力领域研究的前沿与热点。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能源安全 碳中和 战略途径 清洁能源 核能发展 技术先导 核心技术
原文传递
某核电厂RPV辐照脆化性能预测与延续运行评估
6
作者 房永刚 佟振峰 +2 位作者 初起宝 曾珍 慎英才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197,共6页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某核电厂已进入延续运行阶段,作为反应堆核心部分的压力容器辐照脆化性能评价采用了国外的辐照脆化预测模型,但该模型基于的辐照数据不能有效代表我国反应堆压力容器(RPV)材料的辐照脆化性能,尤其是针对延续运行阶段...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某核电厂已进入延续运行阶段,作为反应堆核心部分的压力容器辐照脆化性能评价采用了国外的辐照脆化预测模型,但该模型基于的辐照数据不能有效代表我国反应堆压力容器(RPV)材料的辐照脆化性能,尤其是针对延续运行阶段。本文基于国内外RPV辐照脆化预测模型及其开发机理,构建了适用于我国工程应用的自主低Cu RPV辐照脆化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稳定基体缺陷和合金元素析出沉淀等辐照脆化关键因素,同时根据国产低Cu RPV材料的辐照脆化数据,开展了自主模型的标准偏差和裕量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置信度较高。最后依据自主模型评估该核电厂RPV的辐照脆化性能,证明其延续运行至60等效满功率年(EFPY)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辐照脆化 预测模型 延续运行
原文传递
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310奥氏体钢的显微结构与拉伸性能
7
作者 尹晨欣 贾皓东 +1 位作者 周张健 郑文跃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9-266,共8页
为向超临界水冷堆提供可靠的核燃料包壳材料,通过机械合金化(MA)和热等静压法(HIP)制备了具有超细晶粒且弥散大量纳米氧化物颗粒的ODS-310奥氏体钢,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经过不同热处理条件后材料的显... 为向超临界水冷堆提供可靠的核燃料包壳材料,通过机械合金化(MA)和热等静压法(HIP)制备了具有超细晶粒且弥散大量纳米氧化物颗粒的ODS-310奥氏体钢,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经过不同热处理条件后材料的显微形貌,并测试了其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材料中的弥散强化粒子呈球形,主要分布在晶粒内部及晶界处,其平均尺寸在10 nm以下,经成分分析及高分辨标定可确定为Y_(2)Al_(5)O_(12)。热轧塑性变形加工配合热处理可明显调控样品的晶粒组织,经1100℃/120 h热处理后,弥散颗粒尺寸和成分仍保持稳定,粒子对位错有明显的钉扎作用。所制备ODS-310奥氏体钢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且其热稳定性良好,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前后样品的抗拉强度均在850 MPa左右,且经1100℃/120 h热处理后样品的塑性明显提高。本研究表明ODS-310奥氏体钢的拉伸性能良好,通过热处理可以调控晶粒组织,为ODS奥氏体钢的性能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物弥散强化 ODS-310奥氏体钢 显微结构 拉伸性能
原文传递
二维MOC Krylov子空间迭代的CMFD预条件子研究
8
作者 张广春 张昊春 《核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20-125,共6页
为了提高二维特征线(MOC)Krylov子空间迭代的效率,提出了基于粗网有限差分(CMFD)矩阵的预条件子。研究首先将CMFD加速方法进行线性化,推导出线性CMFD预条件子;其次将线性CMFD预处理Krylov子空间方法用于求解二维MOC方程;最后利用IAEA LW... 为了提高二维特征线(MOC)Krylov子空间迭代的效率,提出了基于粗网有限差分(CMFD)矩阵的预条件子。研究首先将CMFD加速方法进行线性化,推导出线性CMFD预条件子;其次将线性CMFD预处理Krylov子空间方法用于求解二维MOC方程;最后利用IAEA LWR和2D C5G7基准题对线性CMFD预条件子的加速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应用CMFD预条件子后,IAEA LWR基准题的迭代次数减少了52.7%,计算时间减少了41.8%;2-D C5G7基准题的迭代次数减少了20.3%,计算时间减少了13.2%;研究还发现CMFD预条件子对于局部非均匀性不强的问题效果很好,对于局部非均匀性较强的问题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线方法(MOC) Krylov子空间迭代 粗网有限差分(CMFD) 预条件子
原文传递
考虑自诊断的反应堆保护系统停堆功能可靠度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明洋 张蔚 +2 位作者 徐冬苓 程玉玉 郑明光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在线自诊断”作为数字化仪控系统的重要特征,对核电厂反应堆保护系统(RPS)停堆功能的可靠性分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自诊断对人因、定期试验等因素的影响,建立设备级误动模型;以典型RPS TX为例,通过马尔科夫方法建立动态的TX序列... “在线自诊断”作为数字化仪控系统的重要特征,对核电厂反应堆保护系统(RPS)停堆功能的可靠性分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自诊断对人因、定期试验等因素的影响,建立设备级误动模型;以典型RPS TX为例,通过马尔科夫方法建立动态的TX序列级和系统级模块误动模型;利用系统级模块误动模型定量计算TX停堆功能可靠度与自诊断的关系。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论证了综合考虑自诊断对RPS停堆功能可靠性分析的必要性,为后续国内RPS停堆功能的可靠性评价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保护系统(RPS) 自诊断 系统可靠度 误动作 可靠度模型 马尔科夫方法 失效率
原文传递
核电厂CRDM耐压壳焊缝超声检验工艺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建帮 余哲 +2 位作者 王韦强 孙加伟 吕天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4-258,共5页
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耐压壳属于核电厂主回路,其连接焊缝是整个放射性回路压力边界的薄弱环节,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反应堆的安全运行状态。针对CRDM耐压壳焊缝附近空间狭小、壁厚薄、可达性差等特点,本文采用仿真技术设计了一套... 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耐压壳属于核电厂主回路,其连接焊缝是整个放射性回路压力边界的薄弱环节,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反应堆的安全运行状态。针对CRDM耐压壳焊缝附近空间狭小、壁厚薄、可达性差等特点,本文采用仿真技术设计了一套专用的扁平型双晶聚焦超声探头和检验工艺,试验验证结果满足规程要求,解决了核电厂在役检查的监督难点,并获得了核电厂主回路Ⅰ级部件类似焊缝检验的工艺设计和验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DM 超声检验 探头设计
原文传递
逆流式直通道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流动传热特性CFD研究
11
作者 毛俊俊 杨小勇 +1 位作者 赵钢 彭威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50-157,共8页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凭借高紧凑性、耐高温高压、高换热效率等优势,在高温气冷堆氦气闭式布雷顿循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研究了逆流式直通道PCHE型氦气回热器的流动与换热性能。通过改变通道...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凭借高紧凑性、耐高温高压、高换热效率等优势,在高温气冷堆氦气闭式布雷顿循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研究了逆流式直通道PCHE型氦气回热器的流动与换热性能。通过改变通道水平间距、垂直间距以及流道半径,分析了层流条件下,几何参数对直通道PCHE内氦气流动换热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垂直间距仅对换热性能有影响,水平间距无明显影响,流道半径对PCHE流动换热性能均有影响。减小通道垂直间距,PCHE的换热性能提高;保持入口质量流量不变时,缩小通道半径,对流换热系数提高,换热性能增强,但沿程压降增大。此外,使用垂直或水平方向多通道PCHE模型进行模拟,通过比较不同通道的沿程温度和压降分布,以确定垂直和水平位置对PCHE热工水力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多通道模型与单个换热单元的计算结果,表明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单个换热单元能够较为准确模拟完整PCHE模型的大多数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 数值模拟 几何参数
原文传递
基于SCADE的反应堆中子倍增时间算法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喻恒 王银丽 +5 位作者 何正熙 黄有骏 蒋天植 林超 杨振雷 张宓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9-193,共5页
为实现反应堆装料至升功率期间对核裂变反应速率的密切监视,需对反应堆中子倍增时间进行正确稳定的测量。本文基于对中子注量率测量的统计特性分析,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压水堆核仪表系统的倍增时间算法,并利用SCADE软件对实现了算法,同时... 为实现反应堆装料至升功率期间对核裂变反应速率的密切监视,需对反应堆中子倍增时间进行正确稳定的测量。本文基于对中子注量率测量的统计特性分析,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压水堆核仪表系统的倍增时间算法,并利用SCADE软件对实现了算法,同时在方家山核电工程2号机组上进行了堆上试验,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稳定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因此,本研究设计的反应堆中子倍增时间算法能够应用于压水堆核仪表系统中子注量率测量信号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DE 倍增时间 统计特性 信号处理
原文传递
跨嵌入式平台的Modbus/TCP协议库函数实现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阳洁 秦帆 +4 位作者 徐永红 何小鹏 代锴垒 李璐 郑晓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6-142,共7页
为了在不同的国产化中央处理器(CPU)上应用Modbus/TCP协议,需设计并实现跨平台协议库函数。根据Modbus应用协议规格说明书,在不依赖操作系统调用的前提下,对Modbus/TCP协议需支持的十大功能码进行跨平台库函数开发。库函数可被通讯应用... 为了在不同的国产化中央处理器(CPU)上应用Modbus/TCP协议,需设计并实现跨平台协议库函数。根据Modbus应用协议规格说明书,在不依赖操作系统调用的前提下,对Modbus/TCP协议需支持的十大功能码进行跨平台库函数开发。库函数可被通讯应用层根据自身需求用于Modbus/TCP协议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设计和开发。经过在国产化CPU和嵌入式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开发者调用本研究中的库函数能有效实现通过Modbus/TCP协议对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稳压器压力水位及棒控棒位系统的功率调节进行数据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化 跨平台 MODBUS/TCP协议 嵌入式开发
原文传递
阀门密封结构的渗漏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孝帅 张冬林 +3 位作者 杨勇 唐月明 谭曙时 谢童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157,共7页
以核反应堆系统中的安全阀密封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密封结构粗糙表面三维模型,采用Darcy定律推导了密封结构泄漏率的计算公式,研究了粗糙度、自相关长度、密封比压对表面特征的影响,以及粗糙度、密封面接触宽度对... 以核反应堆系统中的安全阀密封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密封结构粗糙表面三维模型,采用Darcy定律推导了密封结构泄漏率的计算公式,研究了粗糙度、自相关长度、密封比压对表面特征的影响,以及粗糙度、密封面接触宽度对泄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糙度与密封性能并非是线性关系,仅以粗糙度作为密封性能的评价指标是有局限性的;在粗糙度一定的情况下,自相关长度也会对密封界面孔隙率、渗透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安全阀的密封性能;密封比压减小导致接触高度增大,使得阀座阀瓣间的孔隙率迅速增大,造成密封结构的渗漏特性增强;粗糙度的增大使得泄漏率呈非线性增大趋势,密封面接触宽度的增加使泄漏率线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 阀门 粗糙表面 泄漏率
原文传递
基于高抗震性能的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上部支承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臣杭 黄燕 +3 位作者 沈平川 何戈宁 余平 苏桐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196,共5页
为提高华龙一号核电机组ZH-65型蒸汽发生器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蒸汽发生器支承方案,即对蒸汽发生器上部支承采用连接拉杆与液压阻尼器结合的结构形式,并针对总体设计方案和连接拉杆的热膨胀相容性进行了设计研究。相比原有二代加... 为提高华龙一号核电机组ZH-65型蒸汽发生器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蒸汽发生器支承方案,即对蒸汽发生器上部支承采用连接拉杆与液压阻尼器结合的结构形式,并针对总体设计方案和连接拉杆的热膨胀相容性进行了设计研究。相比原有二代加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上部支承,本文所设计研究的上部支承在设备重量、焊缝数量、安装调试难度等方面,均有大幅优化;可有效减少支承载荷,最大减少幅度约为24%;可降低蒸汽发生器接管焊缝载荷,最大降低幅度约为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支承 连接拉杆 热膨胀相容性
原文传递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空间核反应堆在线截面处理与燃耗计算研究
16
作者 李锐 刘仕倡 +4 位作者 车锐 卢迪 王连杰 王振宇 陈义学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11-117,共7页
为解决蒙特卡罗(简称“蒙卡”)程序计算时的截面在线处理问题,针对可分辨共振能区,采用靶核运动抽样方法和改进高斯-厄米特方法计算不同燃料温度下的有效增殖系数(k_(eff)),将2种截面处理方法应用于千瓦级热管式空间核反应堆模型,并与... 为解决蒙特卡罗(简称“蒙卡”)程序计算时的截面在线处理问题,针对可分辨共振能区,采用靶核运动抽样方法和改进高斯-厄米特方法计算不同燃料温度下的有效增殖系数(k_(eff)),将2种截面处理方法应用于千瓦级热管式空间核反应堆模型,并与使用精确温度截面库的k_(eff)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温度下的k_(eff),2个方法的绝对误差都在±3倍的相对组合统计误差之内,靶核运动抽样方法和改进高斯-厄米特方法的计算时间分别增加了45%和9%。为解决空间堆中的蒙卡燃耗计算问题,将堆用蒙卡分析程序(RMC)的内耦合燃耗计算功能应用于兆瓦级热管式空间核反应堆模型和棱柱式高温气冷堆模型,并与典型蒙卡程序Serpent和MCNP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每一个燃耗步下,k_(eff)的最大误差不超过0.2%和0.3%。2个研究初步验证了RMC对空间核反应堆在线截面处理和燃耗计算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截面处理 燃耗计算 空间核反应堆 蒙特卡罗(简称“蒙卡”)
原文传递
摇摆条件下稳压器喷淋冷凝过程中相分布和压力变化数值研究
17
作者 彭黄金 步珊珊 +3 位作者 王宁波 董泓成 李勇 陈德奇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83-87,共5页
针对摇摆条件下稳压器喷淋冷凝过程开展了数值研究,建立运动条件下附加作用力模型,并添加到两相流控制方程源项中实现稳压器摇摆运动的模拟。采用MIXTURE模型计算汽-液两相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喷淋冷凝过程中不同摇摆周期和摇摆角度下... 针对摇摆条件下稳压器喷淋冷凝过程开展了数值研究,建立运动条件下附加作用力模型,并添加到两相流控制方程源项中实现稳压器摇摆运动的模拟。采用MIXTURE模型计算汽-液两相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喷淋冷凝过程中不同摇摆周期和摇摆角度下稳压器内部的相分布和压力瞬态变化特性。结果发现,喷淋冷凝过程能够有效减弱摇摆条件下的汽-液界面的流动失稳现象;同时发现摇摆角度越大,稳压器内压力随时间的周期性波动越大,喷淋冷凝过程能够减弱压力随着时间的周期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压器 摇摆条件 汽-液界面 喷淋冷凝
原文传递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安全壳泄漏率测量阶段的气体弛豫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沈东明 何锐 张骥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8-181,共4页
安全壳试验期间安全壳内气体在泄漏率测量平台经历了温度、蒸汽分压等参数波动并再次进入平稳的弛豫过程,本文针对判断新稳态建立的标准、气体弛豫时间、影响弛豫过程的因素等内容进行分析,以期通过计算检验统计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的方法... 安全壳试验期间安全壳内气体在泄漏率测量平台经历了温度、蒸汽分压等参数波动并再次进入平稳的弛豫过程,本文针对判断新稳态建立的标准、气体弛豫时间、影响弛豫过程的因素等内容进行分析,以期通过计算检验统计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的方法给出判断平稳的标准,并对弛豫过程中各项参数的时间序列进行序列分解,对各参数的弛豫过程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壳内气体因安全壳加压造成的蒸汽分压不均匀是影响弛豫时间的主要因素。因此,进一步提出控制蒸汽分压不平衡势,以缩短泄漏率结果的弛豫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壳 弛豫过程 时间序列分析 单位根检验 泄漏率
原文传递
核电厂事故后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碎片传输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侯建飞 王庆礼 司恒远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80,共5页
为避免事故后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IRWST)内滤网堵塞,保证IRWST下游泵的安全运行,需对IRWST内碎片传输效果进行精细评估。针对某核电厂双环池型IRWST,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其流场进行了模拟,通过高速区和高湍动能区体积比定量... 为避免事故后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IRWST)内滤网堵塞,保证IRWST下游泵的安全运行,需对IRWST内碎片传输效果进行精细评估。针对某核电厂双环池型IRWST,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其流场进行了模拟,通过高速区和高湍动能区体积比定量评价事故后碎片传输效果。结果表明,事故后各工况下IRWST内碎片传输比均未超过滤网的设计值,保证了事故后滤网及相连系统的安全性;只有内环滤网A投运时,滤网的负载最大;影响事故后碎片传输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流场的高速区。针对IRWST的现有布置空间,提出了增大外环搅混管线管径的优化方案,可以显著降低事故后IRWST内碎片传输比,提升事故后核电厂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IRWST) 碎片传输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原文传递
基于OpenFOAM的四方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兴康 顾龙 +3 位作者 彭天骥 刘佳泰 李显文 王冠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6-32,共7页
为建立适用液态铅-铋(LBE)湍流换热的辅助手段,基于雷诺时均方法和开源计算流体力学程序OpenFOAM,植入封闭动量方程的一阶两方程湍流模型和封闭能量方程的一阶两方程换热模型,开发了四方程求解器。通过数值计算得到LBE在平板与圆管内不... 为建立适用液态铅-铋(LBE)湍流换热的辅助手段,基于雷诺时均方法和开源计算流体力学程序OpenFOAM,植入封闭动量方程的一阶两方程湍流模型和封闭能量方程的一阶两方程换热模型,开发了四方程求解器。通过数值计算得到LBE在平板与圆管内不同雷诺数(Re)下的速度、温度、温度脉动均方根、雷诺应力与热流等分布。结果表明,预测得到的各时均统计量、努塞尔数(Nu)分别与直接数值模拟数据、实验关系式符合较好;随Re的增加,平均湍流普朗特数(Prt)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换热 四方程 液态铅-铋(LBE) OPENFOA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