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矿物岩石》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2560被引量16888H指数44
《矿物岩石》创刊于1980年,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成都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质学类学术杂志。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学术自由,...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都理工大学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6872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51-1143/TD
  • 出版周期季刊
共找到2,560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地层裂缝层控性发育特征研究——以柯坪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例
1
作者 陈兰朴 张恒 蔡忠贤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5,共11页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而裂缝系统是影响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裂缝的空间发育分布不仅影响着储层的岩溶改造,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聚集。近年来,随着在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的走滑...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而裂缝系统是影响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裂缝的空间发育分布不仅影响着储层的岩溶改造,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聚集。近年来,随着在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的走滑断裂带取得一系列重大油气勘探发现,断裂的控储、控藏作用逐渐得到重视。为研究碳酸盐岩地层中裂缝的空间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柯坪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野外露头剖面进行了详细解剖。结果表明,裂缝在垂向地层中具有层控性发育的特征,层序边界、岩性界面、岩层界面等沉积界面控制了碳酸盐岩地层裂缝的发育,裂缝的终止端多位于该类界面处或附近;同时,裂缝的发育还受岩层厚度的影响,当岩层厚度较小时,裂缝密度总体上随岩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当岩层厚度超过一定值1.0~1.5 m时,裂缝密度趋于恒定。碳酸盐岩地层裂缝的层控性发育对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具有重要影响,力学界面处裂缝的大量终止促使裂缝系统内流体的主要流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岩溶作用的发育和分布,力学界面附近是形成区域性岩溶孔洞、洞穴系统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碳酸盐岩 裂缝 层控 力学界面 岩溶
原文传递
四川沐川地区峨眉山玄武岩的岩石特征及其纤维用的初步评价
2
作者 张航飞 钟强生 +1 位作者 韩晓影 赵凱莉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99,共10页
四川沐川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出露广泛,开采技术条件好。采集11件玄武岩岩芯样品进行地球化学、薄片鉴定和拉丝试验等测试分析,从化学成分、岩石组构和拉丝工艺等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纤维用玄武岩原矿的初步评价。结果显示,玄武岩样品w(SiO_(... 四川沐川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出露广泛,开采技术条件好。采集11件玄武岩岩芯样品进行地球化学、薄片鉴定和拉丝试验等测试分析,从化学成分、岩石组构和拉丝工艺等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纤维用玄武岩原矿的初步评价。结果显示,玄武岩样品w(SiO_(2))为47.15%~51.35%,w(Al_(2)O_(3))为10.52%~14.30%,w(Fe_(2)O_(3))为2.42%~7.56%,w(FeO)为6.02%~9.26%,w(CaO)为4.20%~8.88%,w(MgO)为3.26%~5.25%,全碱w(K_(2)O+Na_(2)O)为3.29%~5.66%,w(TiO_(2))为2.78%~4.94%。玄武岩类型包括致密块状玄武岩、含杏仁状玄武岩和杏仁状玄武岩,均属碱性—亚碱性过渡系列岩石,岩石结构主要为拉斑玄武结构和粗玄结构。6件致密块状玄武岩均能连续拉丝成功,其化学成分稳定和析晶上限温度为1270℃,应优考虑其作为连续纤维用玄武岩原矿;2件含杏仁玄武岩均能连续拉丝成功,其析晶上限温度为1300~1310℃,不满足连续玄武岩纤维的实际生产要求且能耗较大;3件杏仁状玄武岩有1件连续拉丝失败,因其杏仁体中含有石英、方解石和火山玻璃等不利于玄武岩纤维生产的成分、CaO含量过低、酸度系数过大和析晶上限温度过高(1310~1320℃)等,不宜作为纤维用玄武岩的生产原料。研究成果对周边地区纤维用玄武岩的评价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用玄武岩 岩石特征 评价 四川沐川
原文传递
藏南拉康温泉地质特征及雄曲河谷两岸地热分布不均成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石圣 赵德军 +2 位作者 蒋祥 翁新海 陈伟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雄曲河拉康段在600 m距离内出露温泉4处,仅1处位于河谷右岸;平硐勘查显示两岸岩性、产状、构造一致,地热异常却仅在左岸平硐内部显著,右岸平硐地热异常不明显。本次研究以此异常为出发点,通过片麻状花岗岩不同切面导... 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雄曲河拉康段在600 m距离内出露温泉4处,仅1处位于河谷右岸;平硐勘查显示两岸岩性、产状、构造一致,地热异常却仅在左岸平硐内部显著,右岸平硐地热异常不明显。本次研究以此异常为出发点,通过片麻状花岗岩不同切面导热实验、片麻状花岗岩与板岩相同切面导热实验,温泉水δ~2H,δ~(18)O同位素测试分析等方法,探究该处河谷两侧地热异常的成因,得出以下结论:1、该处地热资源为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热源是深部岩浆,氢氧同位素显示温泉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2、片麻状花岗岩平行和垂直片麻理方向存在导热各向异性,当温度恒定时平行于片麻理方向比垂直于片麻理方向温度高5.5%~6.0%;3、河流的下切作用使得两岸岩体覆盖程度存在差异,导致两岸地热异常不均。本次研究成果可以为深切峡谷地区寻找浅层干热岩、干热岩发电与水力发电共同开发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片麻状花岗岩 导热各向异性 干热岩发电 雄曲河
原文传递
石英质玉石——秦紫玉的矿物学特征及颜色成因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启秀 邱志惠 +4 位作者 阮青锋 张榕 雷蓉 桂鑫 徐守成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借助于常规宝石学仪器和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对洛南秦紫玉的玉石学特征、显微结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以及谱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秦紫玉主要有红色、紫色、... 借助于常规宝石学仪器和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对洛南秦紫玉的玉石学特征、显微结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以及谱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秦紫玉主要有红色、紫色、绿色及浅黄绿色四种颜色,微透明—半透明,玻璃光泽,折射率1.53~1.55,相对密度2.64~2.66。隐晶质结构,主要组成矿物为粒径5~20μm的他形粒状石英,含量大于90%,次要矿物包括赤铁矿、针铁矿、绿泥石、云母、埃洛石等,还有少量的无定形水合氧化铁等铁质化合物。粒径1~10μm的赤铁矿、针铁矿及无定形水合氧化铁等红褐色铁质化合物呈点状、浸染状无规则分布在石英颗粒之间,其w(FeO)约84.39%~87.08%,含有10%左右的水,是引起玉石红色的主要原因;不同色调的绿色是由玉石中均匀分布的大小约10μm的片状绿泥石和细小鳞片状绢云母(约2~10μm)所引起,云母、埃洛石等黏土矿物会导致绿色玉石呈现浅黄色调;紫色则是由质量分数0.15%~0.23%的钛和铁取代石英晶体中的硅形成空穴色心而呈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紫玉 石英质玉 隐晶质结构 铁质化合物 颜色成因
原文传递
高岭石对稠油氧化影响的DTA-TG分析
5
作者 李洪奎 王如燕 +3 位作者 侯向阳 张湘辉 李忠权 李嘉宁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运用NETZSCH STA 409PC同步热分析仪针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红浅扩大试验区中的稠油样品在氧化过程中高岭石的影响,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高岭石的加入影响了稠油的低温及高温氧化反应,使稠油的低温氧化DTA峰值温度从437.6℃增加为455.4... 运用NETZSCH STA 409PC同步热分析仪针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红浅扩大试验区中的稠油样品在氧化过程中高岭石的影响,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高岭石的加入影响了稠油的低温及高温氧化反应,使稠油的低温氧化DTA峰值温度从437.6℃增加为455.4℃;高温氧化DTA峰面积显著减小,峰值从607.8℃减小为597.8℃;高岭石含量的增加,有利于降低稠油的低温,高温氧化的DTA峰值温度。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混合样品中稠油的低温,高温氧化及高岭石脱羟基反应呈现为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原油的氧化过程,对提高采收率和推动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稠油 氧化 脱羟基 DTA-TG分析
原文传递
昌宁-孟连构造带牛井山地区大勐龙岩群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冬兵 尹福光 +4 位作者 罗亮 唐渊 廖世勇 孙洁 任飞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80,共9页
西南"三江"大勐龙岩群一直被认为是元古宙的基底岩石,但迄今无可靠的年代学数据约束。针对昌宁-孟连构造带牛井山地区大勐龙岩群云母石英片岩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为其增添年代学证据。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碎屑锆石有... 西南"三江"大勐龙岩群一直被认为是元古宙的基底岩石,但迄今无可靠的年代学数据约束。针对昌宁-孟连构造带牛井山地区大勐龙岩群云母石英片岩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为其增添年代学证据。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碎屑锆石有明显的生长振荡环带,指示它们为岩浆成因。D0003-4样品81颗碎屑锆石年龄谐和度高,分布在342Ma^2 928 Ma的宽广范围,形成多个群组,最年轻一组加权平均年龄为349 Ma±3 Ma(MSWD=1.1,n=8)。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表明,牛井山地区原定"大勐龙岩群"最大沉积时限不早于349 Ma±3 Ma。野外地质特征和年代学数据共同表明牛井山地区大勐龙岩群很可能是由泥盆-石炭系南段组(349 Ma±3 Ma)或更年轻的二叠系拉巴组受后期变质形成。根据已有可靠同位素数据与综合分析,认为三江地区现今所定义的大勐龙岩群是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地层/岩体经后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杂岩,不全是古老基底岩石出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勐龙岩群 锆石U-PB定年 牛井山 昌宁-孟连构造带
原文传递
黑龙江金厂铜金矿床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玉锁 闫家盼 +2 位作者 杨立强 陈永福 王景瑞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58,共9页
金厂铜金矿床东部及外围广泛出露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系,岩性为流纹质、英安质凝灰岩及晶屑凝灰岩。作为火山岩主体的流纹质凝灰岩,其w(SiO2)为66.32%~75.56%,w(Al2O3)为12.09%~15.64%,总碱量w(Na2O+K2O)为6.40%~7.91%,且CaO>MgO,Na2... 金厂铜金矿床东部及外围广泛出露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系,岩性为流纹质、英安质凝灰岩及晶屑凝灰岩。作为火山岩主体的流纹质凝灰岩,其w(SiO2)为66.32%~75.56%,w(Al2O3)为12.09%~15.64%,总碱量w(Na2O+K2O)为6.40%~7.91%,且CaO>MgO,Na2O>K2O,Al2O3/(CaO+K2O+Na2O)<1.1,属中酸性准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火山岩样品TY-6的锆石谐和年龄为(210.4±1.6)Ma;TY-7的锆石谐和年龄为(210.0±1.9)Ma,显示火山岩成岩时代为印支晚期。结合岩性特征,说明研究区火山岩应归属于三叠世罗圈站组(T3l)。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火山岩为地壳部分熔融产物。罗圈站组火山岩可能标志着区域构造由兴蒙造山结束并向环太平构造转换。而金厂铜金矿床成矿时代为118.6Ma,说明金丰度较高的罗圈站组火山岩(210Ma左右)其原始岩浆可能存在着金的预富集,且可能为金厂铜金矿床成矿提供部分物质。但二者不具有直接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厂 铜金矿床 火山岩 U-PB
原文传递
元坝地区长兴组典型沉积相及各相带物性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正和 邓剑 +2 位作者 谭钦银 王瑞华 程锦翔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96,共11页
元坝气田是四川盆地继普光气田之后所发现的又一大型海相气田,其中,晚二叠世长兴组是元坝气田的主力产层。研究以不同相带钻井为代表,经过岩芯观察、地震资料、测井解释及样品的孔渗数据分析,对元坝地区长兴组所发育的各种沉积相带特征... 元坝气田是四川盆地继普光气田之后所发现的又一大型海相气田,其中,晚二叠世长兴组是元坝气田的主力产层。研究以不同相带钻井为代表,经过岩芯观察、地震资料、测井解释及样品的孔渗数据分析,对元坝地区长兴组所发育的各种沉积相带特征及各沉积相带的物性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台地边缘生物礁、台地边缘斜坡及陆棚相在元坝地区长兴期均有发育;(2)在元坝西北部,越靠近台地边缘,其生物礁建隆越明显;(3)长兴组主要可划分出两期成礁旋回,则均发育于长二段;(4)东南部台地边缘斜坡相带窄,坡度陡,西北部则相反;(5)台地边缘暴露浅滩相物性最好,通常形成良好的孔隙型储层;台地边缘生物礁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及开阔台地相物性次之,通常形成孔隙-裂缝复合型储层;而斜坡-陆棚相只形成裂缝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东北 元坝 长兴组 沉积相
原文传递
Sn-Ni化学镀硅酸钙镁矿物晶须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管登高 孙传敏 +4 位作者 林金辉 陈善华 龙剑平 王自友 卢长寿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1,共5页
以硅酸钙镁晶须为原料,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一种镀Sn-Ni硅酸钙镁晶须,并用SEM,XRD,EDS和FT-IR对镀Sn-Ni硅酸钙镁晶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镀Sn-Ni硅酸钙镁晶须是一种针状结构的硅酸盐晶须材料,除有部分聚集增粗外,其形貌几乎没有变化;镀Sn... 以硅酸钙镁晶须为原料,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一种镀Sn-Ni硅酸钙镁晶须,并用SEM,XRD,EDS和FT-IR对镀Sn-Ni硅酸钙镁晶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镀Sn-Ni硅酸钙镁晶须是一种针状结构的硅酸盐晶须材料,除有部分聚集增粗外,其形貌几乎没有变化;镀Sn-Ni硅酸钙镁晶须的主要化学组成为:w(O)48.24%,w(Si)10.78%,w(Mg)5.44%,w(Ca)2.26%,w(Sn)22.45%,w(Ni)2.19%,w(Na)4.38%,w(P)2.46%和w(S)1.80%;镀Sn-Ni硅酸钙镁晶须在1100cm-1~850cm-1强吸收区的振动频率的增加值与在750cm-1~600cm-1弱吸收区的振动频率的降低值均为4.98cm-1;镀Sn-Ni硅酸钙镁晶须的主体结构和化学键没有发生根本上改变,Sn-Ni化学镀在本质上是一种物理包覆过程。该研究为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须 硅酸钙镁 化学镀 导电材料 矿产资源
下载PDF
长岭凹陷白垩系火山岩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群 蒲仁海 +2 位作者 韩敏强 曹海虹 李强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119,共9页
对长岭凹陷营城组流纹岩和泉头组火山角砾岩中的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分析,并利用阴极发光和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微区定年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锆石颗粒不同程度保留了原始岩浆振荡环带结构,测年共获得3期年龄,分别是102.23Ma... 对长岭凹陷营城组流纹岩和泉头组火山角砾岩中的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分析,并利用阴极发光和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微区定年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锆石颗粒不同程度保留了原始岩浆振荡环带结构,测年共获得3期年龄,分别是102.23Ma±0.55 Ma(等时线拟合品质参数MSWD=1.7)、104.97 Ma±0.74 Ma(MSWD=1.15)和156.5 Ma±2.4 Ma(MSWD=0.42),置信度95%。经与松南区域地层和徐家围子火山岩年龄对比认为,102 Ma和105 Ma分别代表长岭凹陷泉头组和营城组火山活动的时间,156 Ma则为火石岭组早期岩浆冷凝时形成的锆石在营城组岩浆活动时混入所致。与他周边地区营城组年龄(125 Ma^131 Ma)相比,时间偏新。徐家围子升平、兴城区块营城组锆石年龄则为113 Ma至111 Ma,长岭凹陷的营城组火山岩与徐家围子营城组火山岩岩石类型和化学成分大致相同,但年龄前者却比后者小6 Ma。本次年龄测试结果还表明,长岭凹陷0~800 m登娄库组碎屑岩沉积只持续了3百万年,沉积速度高达0.27m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凹陷 火山岩 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宜昌磷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模式探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杨刚忠 宋银桥 +3 位作者 聂开红 李福喜 罗洪 廖宗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9,共10页
宜昌磷矿田属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特大型磷块岩矿床,其含磷岩系陡山沱组为硅质、泥(页)质岩-磷块岩及硅质云岩-磷块岩共生岩石组合,具工业价值的矿层为下磷层(Ph13)及中磷层(Ph22,Ph21),矿床共生含钾页岩,伴生I、F元素。矿床形成受大陆边... 宜昌磷矿田属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特大型磷块岩矿床,其含磷岩系陡山沱组为硅质、泥(页)质岩-磷块岩及硅质云岩-磷块岩共生岩石组合,具工业价值的矿层为下磷层(Ph13)及中磷层(Ph22,Ph21),矿床共生含钾页岩,伴生I、F元素。矿床形成受大陆边缘隆起带及"水下高地"浅水沉积体系控制,矿层中出现胶状、壳粒状、团粒状等原生结构的磷块岩,并伴有内碎屑磷块岩。磷质来源于上升洋流,经过生物化学及机械化学方式沉淀,工业矿层形成于浅海台地边缘泻湖-潮坪及台地滩间-泻湖-潮间相带,含磷岩系具有多旋回、多期次沉积成磷特征,Ph13及Ph22矿层聚磷沉积中心,由南向北迂移富集;认为宜昌磷矿田与兴神矿田相连,因此保康-宜昌磷矿带得以重新划分。从成矿模式分析,在黄陵地块隆起带北缘,浅海台地沉积区是形成大型矿床的有利部位,含磷岩系沉积旋回发育完整,标志层明显,次级旋回分布稳定,工业矿层产于次级旋回上部,矿层具有三端元结构类型(A-B-C),区域磷矿带及富矿带均呈NW向分布样式。诸多因素共同组合的磷矿沉积富集规律的探索,对指导鄂西晚震旦世陡山沱期深部找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昌磷矿田 成矿地质特征 成矿单元 找矿模式 陡山沱期磷块岩
下载PDF
离心分层距离法——一种定量表征聚合物液体中矿物填料沉降性能的方法
12
作者 汪灵 关淞云 +2 位作者 赵熠 张瑜 付海英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3,共5页
研究聚合物等高粘度液体中矿物填料的沉降性能,可以为新型绝缘灌注胶以及矿物材料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斯托克斯公式和离心沉降速度公式以及高速旋转离心实验特点,对自然沉降时间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并根据绝缘灌注胶特点以及... 研究聚合物等高粘度液体中矿物填料的沉降性能,可以为新型绝缘灌注胶以及矿物材料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斯托克斯公式和离心沉降速度公式以及高速旋转离心实验特点,对自然沉降时间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并根据绝缘灌注胶特点以及不同粒度微晶白云母在环氧树脂中高速离心沉降实验,总结出一种能够对聚合物等高粘度液体中矿物填料的沉降性能进行快速定量表征的离心分层距离法;实验结果表明:微晶白云母在E-51环氧树脂中的沉降速度和分层比例都分别与其粒度大小呈正比关系,1000目完全沉降(分层比例100%)需要7068.7d,其自然沉降速度为0.7×10^-7mm·s^-1,若要保持3个月内不发生明显的分层现象,应当采用1000目或更细小的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填料 沉降性能 微晶白云母 绝缘灌注胶 离心分层距离
下载PDF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13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下载PDF
Li^+/Cl-,CO_3^(2-),B_4O_7^(2-)-H_2O四元体系298K介稳相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阎书一 陈婷 +3 位作者 殷辉安 唐明林 陈康生 曾英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5-97,共3页
根据对西藏扎布耶盐湖四元子体系L i+/C l-,CO32-,B4O72--H2O 298 K介稳平衡实验数据,绘制出的介稳平衡相图及物化性质(密度、pH值、电导率、折光率)组成图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四元体系属简单共饱型,无复盐或固溶体形成;其溶解度等温图含... 根据对西藏扎布耶盐湖四元子体系L i+/C l-,CO32-,B4O72--H2O 298 K介稳平衡实验数据,绘制出的介稳平衡相图及物化性质(密度、pH值、电导率、折光率)组成图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四元体系属简单共饱型,无复盐或固溶体形成;其溶解度等温图含有一个共饱点、3条单变量曲线和3个结晶相区;3个结晶相区分别对应为L i2B4O7.3H2O,L i2CO3和L iC l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稳平衡 物化性质 扎布耶盐湖
下载PDF
微晶白云母活性填料的铝酸酯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叶巧明 汪灵 +2 位作者 刘菁 林金辉 邓苗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3-87,共5页
以微晶白云母为研究对象,铝酸酯DL-411-D为改性剂,研究探讨微晶白云母铝酸酯表面改性工艺条件及其表征方法。经粘度和红外光谱研究证实粘度测试法是确定铝酸酯改性微晶白云母偶联剂用量的有效方法;铝酸酯偶联剂改性微晶白云母工艺简单,... 以微晶白云母为研究对象,铝酸酯DL-411-D为改性剂,研究探讨微晶白云母铝酸酯表面改性工艺条件及其表征方法。经粘度和红外光谱研究证实粘度测试法是确定铝酸酯改性微晶白云母偶联剂用量的有效方法;铝酸酯偶联剂改性微晶白云母工艺简单,偶联剂用量低,不需使用稀释剂,成本低,效果好;改性后的微晶白云母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得到显著提高,因而可大幅度提高其在高聚物中的填充量,降低复合材料的成本。实验结果还表明,铝酸酯改性微晶白云母后,没有发现化学结合的新证据,而更多地显示出物理包覆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白云母 铝酸酯偶联剂 表面改性 矿物填料
下载PDF
19thIMA国际会议简讯
16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6-106,共1页
下载PDF
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金辉 伊海生 +3 位作者 时志强 赵兵 李葆华 黄继钧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9-64,共6页
 通过对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Sr,Nd,Pb同位素成分的系统测试分析表明,火山岩具有相对高的87Sr/86Sr和低的143Nd/144Nd值及高的Pb同位素组成特点,且Sr,Nd,Pb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很窄,反映了其具有同源岩浆的特点...  通过对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Sr,Nd,Pb同位素成分的系统测试分析表明,火山岩具有相对高的87Sr/86Sr和低的143Nd/144Nd值及高的Pb同位素组成特点,且Sr,Nd,Pb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很窄,反映了其具有同源岩浆的特点,并且经历了类似的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Sr,Nd,Pb同位素组成及相关图解判别表明,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来源于被大洋沉积物和地壳物质所混合的不均一富集地幔源区,显示源区具有壳幔混源性质,与EM 型富集地幔源特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同位素 火山岩 新生代 藏北 同位素地球化学 富集地幔 源区 山地 EM 组成特点
下载PDF
江陵凹陷新老第三纪间断面地层剥蚀厚度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卢明国 童小兰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96,共4页
 在运用声波时差法计算76口钻井的地层剥蚀量的基础上,利用地层对比法以钻井的地层剥蚀量为起算点和约束点,以相交剖面在交点处的剥蚀厚度相等为原则,计算全区的地层剥蚀量,恢复江陵凹陷N/E间断面地层剥蚀厚度,为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史、...  在运用声波时差法计算76口钻井的地层剥蚀量的基础上,利用地层对比法以钻井的地层剥蚀量为起算点和约束点,以相交剖面在交点处的剥蚀厚度相等为原则,计算全区的地层剥蚀量,恢复江陵凹陷N/E间断面地层剥蚀厚度,为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史、沉积发育史和生排烃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剥蚀厚度 计算方法 江陵凹陷 N/E间断面
下载PDF
甘肃小西弓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奋其 王成善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69,共5页
小西弓金矿产于敦煌岩群的低绿片岩相变质岩层中 ,受 NWW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二云母片岩不仅是矿源层 ,而且还是赋矿围岩。成矿流体主要是印支期岩浆期后含金热液 ,还包括少量变质水和大气降水 ,淋滤韧性剪切带内岩石中的
关键词 小西弓 脆韧性剪切带 金矿
下载PDF
三江地区古特提斯火山岩源区物质的Nd-Sr-Pb同位素体系特征 被引量:14
20
作者 魏启荣 沈上越 +1 位作者 莫宣学 路凤香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60,共6页
Nd- Sr- Pb同位素体系对三江地区古特提斯火山岩的示踪结果表明 ,古特提斯时期三江地区存在亏损和近原始两种地幔储库。亏损地幔的 ISr=0 .70 4 1~ 0 .70 77,εNd(t)=+2 .87~ +7.2 4 ;近原始地幔的 ISr=0 .70 39~ 0 .70 79,εNd(t) =... Nd- Sr- Pb同位素体系对三江地区古特提斯火山岩的示踪结果表明 ,古特提斯时期三江地区存在亏损和近原始两种地幔储库。亏损地幔的 ISr=0 .70 4 1~ 0 .70 77,εNd(t)=+2 .87~ +7.2 4 ;近原始地幔的 ISr=0 .70 39~ 0 .70 79,εNd(t) =- 0 .96~ +5 .4 1。它们均属南半球地幔域。亏损地幔和近原始地幔分别是三江地区 MORB和 OIB的源区物质。金沙江洋内弧火山岩继承了 MORB的源区物质 ,ISr=0 .70 6 0~ 0 .70 6 6 ,εNd(t) =+6 .2 4~ +7.5 4 ;碰撞弧火山岩的源区物质是陆壳重融物 ,ISr=0 .72 0 3~ 0 .72 35 ,εNd(t) =- 8.80~ - 10 .76 ;滞后弧火山岩的源区物质是陆壳重融物与少量地幔柱熔融物的混合物 ,ISr=0 .70 77~ 0 .70 99,εNd(t) =- 2 .5 6~ - 9.93。澜沧江陆缘弧火山岩的源区物质是洋壳、大洋沉积物和陆壳物质的混合物 ,ISr=0 .70 5 2~ 0 .7111,εNd(t) =+0 .6 1~ - 7.2 6。Sr- Pb同位素联合示踪还表明 ,三江地区存在 Dupal异常 ,其ΔSr>4 0 ,Δ 8/ 4 >6 0和Δ7/ 4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源区地质 Nd-Sr-Pb同位素 古特提斯 三江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