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作品数8819被引量34627H指数47
本刊办刊宗旨是面向临床,突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提高与普及兼顾,为提高广大普外专业医生的疾病诊治水平服务,主要刊登普外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临床研究成果,以及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基础研究,...查看详情>>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7-9424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51-1505/R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8,8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袖状胃切除术联合双通道术的前景与思考
1
作者 姚立彬 王键 朱孝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98-402,共5页
袖状胃切除术联合双通道术(sleeve gastrectomy with transit bipartition,SG-TB)作为一种新型的减重代谢手术,在减轻体重、改善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初步认可,并且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前景。然而SG... 袖状胃切除术联合双通道术(sleeve gastrectomy with transit bipartition,SG-TB)作为一种新型的减重代谢手术,在减轻体重、改善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初步认可,并且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前景。然而SG-TB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总病例数少、临床循证证据不足、吻合口及共同通道设计、胆汁反流、胃食管反流病、营养不良等。目前,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研究工作,从而完善SG-TB的标准化操作,以期为进一步推广该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2型糖尿病 减重代谢手术 袖状胃切除术 双通道术
原文传递
尾型同源盒基因2、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及肿瘤芽孢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郑见宝 韩阳 +2 位作者 董泽鹏 余钧辉 孙学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尾型同源盒基因2(cadual homeobox gene 2,CDX2)、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蛋白表达情况及肿瘤芽孢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符合本...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尾型同源盒基因2(cadual homeobox gene 2,CDX2)、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蛋白表达情况及肿瘤芽孢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符合本研究纳入条件的63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两步法检测CDX2和HIF-1α蛋白表达,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情况及肿瘤芽孢并对肿瘤芽孢分级,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DX2和HIF-1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蛋白阳性表达者分别为35例(55.6%)和47例(74.6%),二者的蛋白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_(s)=–0.302,P=0.017);CDX2和HIF-1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芽孢部位的蛋白阳性表达者分别为21例(51.2%)和26例(63.4%),二者的蛋白阳性表达亦呈负相关(r_(s)=–0.336,P=0.031),但未发现肿瘤芽孢分级与结直肠癌组织中CDX2或HIF-1α蛋白阳性表达之间有相关性(r_(s)=0.113,P=0.370;r_(s)=–0.026,P=0.838)。结论从本研究结果看,同一结直肠癌标本及其内芽孢部位中CDX2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未发现肿瘤芽孢分级与结直肠癌组织中CDX2、HIF-1α蛋白阳性表达之间有关,提示在结直肠癌恶性进展过程中缺氧环境可能参与了CDX2水平的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型同源盒基因2 缺氧诱导因子-1Α 肿瘤芽孢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不同灌注方式和吻合方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姣姣 莽源祎 +2 位作者 李立 张升宁 高杨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49-553,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灌注方式和不同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方法对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供肝获取组和受体肝移植组,每组40只。供肝获取组10只大鼠采用腹主动脉输液器滴灌法(1滴/s),10只大鼠采用腹主动脉微量泵灌注... 目的分析不同灌注方式和不同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方法对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供肝获取组和受体肝移植组,每组40只。供肝获取组10只大鼠采用腹主动脉输液器滴灌法(1滴/s),10只大鼠采用腹主动脉微量泵灌注法(6 mL/min),之后分别进行受体肝移植(每组对应10只大鼠肝移植),收集2组大鼠的供肝灌注时间和供肝获取时间,并于灌注后、肝移植24 h取肝脏组织行HE染色。受体肝移植组10只大鼠肝移植时采用连续吻合法,10只采用减张力半针吻合法(2组均在成功完成10只肝移植后截止),收集2组大鼠的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无肝期时间和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腹主动脉输液器滴灌组比较,腹主动脉微量泵灌注组的供肝灌注时间和供肝获取时间较短(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腹主动脉微量泵灌注组的肝细胞、门静脉及胆管形态学无明显改变,仅个别淋巴细胞浸润。与连续吻合组比较,减张力半针吻合组大鼠的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和无肝期时间较短(P<0.05),术后吻合口出血和供肝灌注不全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相对于腹主动脉输液器滴灌法,腹主动脉微量泵灌注法能提高供肝质量;与连续吻合法比较,减张力半针吻合方法能缩短无肝期与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同时降低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原位肝移植模型 灌注方式 吻合方法
原文传递
毒死蜱中毒致胃瘢痕挛缩行全胃切除术1例报道
4
作者 柴乃俊 马炳强 +3 位作者 蒋泽斌 李靖 杨晓军 司若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78-480,共3页
毒死蜱属中毒农药。误服毒死蜱中毒不仅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及诱发胆碱能危象,而且造成上消化道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包括急性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及进展性上消化道瘢痕挛缩。笔者现报道1例毒死蜱中毒致胃瘢痕挛缩行全胃切除术... 毒死蜱属中毒农药。误服毒死蜱中毒不仅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及诱发胆碱能危象,而且造成上消化道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包括急性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及进展性上消化道瘢痕挛缩。笔者现报道1例毒死蜱中毒致胃瘢痕挛缩行全胃切除术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有机磷中毒 胃切除
原文传递
新辅助化疗后行微创根治性手术胃癌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袁震 崔昊 +8 位作者 梁文全 曹博 黄俊 宋立强 刘贵宾 杜家俊 卫勃 陈凛 张珂诚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788-794,共7页
目的分析影响新辅助化学药物治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行微创根治性手术胃癌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以期较为准确地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2月至2... 目的分析影响新辅助化学药物治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行微创根治性手术胃癌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以期较为准确地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接受微创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条件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模型。其中主要并发症定义为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及以上者。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和校准曲线分别评价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2例患者,其中65例(18.0%)发生了主要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8岁、体质量指数≥25 kg/m^(2)、肿瘤长径≥30 mm、手术时间≥300 min及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率≥3.7是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以这些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风险的AUC(95%CI)为0.731(0.662,0.801),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观察结果一致性良好(Hosmer-Lemeshow检验:χ^(2)=9.293,P=0.056)。结论从本研究结果看,结合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长径、手术时间及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率这几个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将胃癌患者NACT后行微创根治性手术后发生和不发生主要并发症患者区分,并且准确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新辅助化学药物治疗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原文传递
神经源性炎症与急性胰腺炎疼痛
6
作者 吴咏姿 韩晨霞 +2 位作者 蔡文浩 刘婷婷 黄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165-1168,共4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以胰腺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急腹症。急性上腹部剧烈疼痛是AP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和急诊入院的首要原因。关于AP疼痛的机制研究越来越多地关注胰腺与神经的交互作用—神经源性炎症。探索神经源性炎症...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以胰腺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急腹症。急性上腹部剧烈疼痛是AP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和急诊入院的首要原因。关于AP疼痛的机制研究越来越多地关注胰腺与神经的交互作用—神经源性炎症。探索神经源性炎症在AP疼痛中的作用机制,将为其靶向性镇痛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疼痛 神经源性炎症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入路在外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海彬 贺新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66-569,共4页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已逐渐成为介入治疗的主要入路途径。较之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ccess,TFA),TRA的优势明显,可以缩短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桡动脉相对股动脉较细...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TRA)已逐渐成为介入治疗的主要入路途径。较之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ccess,TFA),TRA的优势明显,可以缩短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桡动脉相对股动脉较细,痉挛发生率高,穿刺成功率低,故操作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如今TRA已经逐渐应用于肺癌、主动脉疾病、肝细胞癌、脾脏疾病、肾动脉疾病和其他外周血管疾病中。随着TRA在不同领域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的证实,TRA在不同介入领域的普及将得到有利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路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外周干预
原文传递
改良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治疗肥胖合并糖尿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陆省 侯栋升 +3 位作者 朱孝成 姚立彬 洪健 邵永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181-1188,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胃肠吻合口位置的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BPD/DS)治疗肥胖合并糖尿病大鼠的效果。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1个月联合低剂量(35 mg/kg)链脲佐菌素腹腔内注射诱导肥胖合并糖... 目的比较不同胃肠吻合口位置的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BPD/DS)治疗肥胖合并糖尿病大鼠的效果。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1个月联合低剂量(35 mg/kg)链脲佐菌素腹腔内注射诱导肥胖合并糖尿病大鼠模型。根据实施的手术分为改良BPD/DS(modified BPD/DS,M-BPD/DS)、BPD/DS、袖状胃切除术(sleeve gastrectomy,SG)及假手术(sham operation,SO)组,采用抽签的方式每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进行后续实验观察,重点比较M-BPD/DS与BPD/DS组术后的减重、降糖、营养及食管炎情况。结果①M-BPD/DS组和BPD/DS组术后1~4个月大鼠体质量和进食量(除外第4个月)均明显低于SO组(P<0.05),但M-BPD/DS组在术后第1个月时进食量高于BPD/DS组(P<0.05)。②M-BPD/DS组和BPD/DS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SO组(P<0.05)且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耐量试验血糖水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值及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在术后第1和第4个月时M-BPD/DS组和BPD/DS组均明显低于SO组(P<0.05)且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M-BPD/DS组和BPD/D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D/DS组和BPD/DS组的胰岛素耐量试验血糖水平的AUC值在术后第4个月时高于术后第1个月(P<0.05)。④M-BPD/DS组和BPD/DS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的AUC值在术后第1和第4个月时均明显高于SO组(P<0.05)而胰岛素平的AUC值均明显低于SO组(P<0.05),且术后第1和第4个月时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的AUC值较术前明显升高而胰岛素水平的AUC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这2个指标在M-BPD/DS组和BPD/D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M-BPD/DS组和BPD/DS组术后第1和第4个月时铁、钙和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SO组(P<0.05)且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⑥M-BPD/DS组食管鳞状上皮厚度和乳头伸长率明显低于BPD/DS组(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胃肠吻合口移至幽门以上在简化了手术操作的同时不影响BPD/DS的减重及降糖效果,且可能对食管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 吻合口位置 食管反流
原文传递
异硫氰酸苯乙酯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及增殖的研究
9
作者 郭晨明 李慧芳 +3 位作者 欧提库尔·艾尼 罗志文 热艳娜·莫合塔尔 地力木拉提·艾斯木吐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索异硫氰酸苯乙酯(PEITC)对乳腺癌SK-BR-3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0、10、30、50μmol/L)的PEITC处理SK-BR-3细胞,然后采用MTT法和BrdU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TUNEL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 目的探索异硫氰酸苯乙酯(PEITC)对乳腺癌SK-BR-3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0、10、30、50μmol/L)的PEITC处理SK-BR-3细胞,然后采用MTT法和BrdU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TUNEL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指标如Bcl-2、Bax、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CL-1)和内质网应激(ERS)相关指标如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肌醇依赖内质网调节细胞核信号激酶1α(IRE1α)、活化转录因子6α(ATF6α)、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亚基(eIF2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0μmol/L PEITC处理组)细胞比较,MTT法和BrdU染色法检测结果均显示10、30、50μmol/L PEITC处理组SK-BR-3细胞增殖能力降低且随浓度升高呈依次降低的趋势;TUNEL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均显示10、30、50μmol/L PEITC处理组SK-BR-3细胞的凋亡率升高且随浓度升高呈依次升高的趋势;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抗凋亡指标(Bcl-2、MCL-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且随浓度升高呈依次降低的趋势,而促凋亡指标Bax和ERS相关指标(PERK、CHOP、IRE1α、ATF6α、eIF2α)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且随浓度升高呈依次升高的趋势。结论从本研究初步研究结果看,PEITC能促进乳腺癌SK-BR-3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其可能通过调控凋亡相关指标和ERS相关指标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苯乙酯 内质网应激 乳腺癌细胞 凋亡
原文传递
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国松 邱桂刚 +4 位作者 陈杰 杨森 卿小松 刘向东 王学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肝胆胰脾诊疗中心收治的32例行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均顺利完成,...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肝胆胰脾诊疗中心收治的32例行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15.5±36.7)min,术中出血量(340.8±105.4)mL,术后住院时间(8.9±1.7)d。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腹腔积液1例、腹腔感染1例、胆汁漏2例、胸腔积液合并肺部感染2例,均经对症保守治疗后顺利出院。术后病理结果:肝细胞癌1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6例,肝血管平滑肌瘤7例,肝内胆管结石6例。32例患者随访1~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期内,7例肝血管平滑肌瘤、6例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均健康生存,1例肝细胞癌患者在12个月发现肝内转移,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分别于9个月、11个月发生肝内转移,其余恶性肿瘤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肝切除 前入路
原文传递
基于临床特征与基因组学构建胃癌总体生存率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仁旺 龚建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65-471,共7页
目的建立预测胃癌总体生存率的新模型,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和基因组测序信息,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和Lasson回归筛选出影响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临床病理特征信息和基因表达谱信息... 目的建立预测胃癌总体生存率的新模型,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和基因组测序信息,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和Lasson回归筛选出影响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临床病理特征信息和基因表达谱信息,采用多元COX回归模型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法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检验,探讨纳入预测模型的基因对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影响,并绘制预测模型列线图。结果通过反复筛选模型,最终将患者年龄、T分期、N分期、M分期和12个基因(INCENP、IGHD3-16、ITFG1-AS1、NEK5、MATN3、YWHABP2、SYT12、LINC01210、ZNF385C、LINC01980、CYMP-AS1及FAT3)纳入预测模型。该模型的预测能力接近或超过80%,较传统TNM分期预测系统的预测能力明显提高。纳入模型的各个指标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纳入的12个基因均是影响胃癌总体生存率的风险因素。结论结合临床特征和基因组学构建的胃癌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预测模型 总体生存率
原文传递
TRIM21在胃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健力 俞泽元 +3 位作者 苏阿德 陈志涛 聂军声 焦作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家族成员21(TRIM2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公共数据库分析TRIM2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预后的关系;通过基因富集分析(GSEA)TRIM21可能参与的信号...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家族成员21(TRIM2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公共数据库分析TRIM2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预后的关系;通过基因富集分析(GSEA)TRIM21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TRIM21在80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RIM21在胃癌组织中呈显著低表达且TRIM21低表达的胃癌患者临床预后明显较差(均P<0.05);GSEA分析证明TRIM21参与胃癌患者辅助性T细胞分化的调控[P<0.0001,矫正后的P值(FDR)<0.0001]。结论TRIM21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标志着更差的临床预后;TRIM21参与辅助性T细胞分化的调控并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具有负性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结构域蛋白家族成员21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晗 李畅 +2 位作者 苏妍卓 崔明福 孙立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在非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EPISBO)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符合诊断标准的68例EPISB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应用鼻胃管的常规治疗组(简称鼻胃管组)37例和...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在非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EPISBO)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符合诊断标准的68例EPISB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应用鼻胃管的常规治疗组(简称鼻胃管组)37例和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组(简称导管组)31例,观察2组患者的日均胃肠减压量、总胃肠减压量以及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2组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手术后梗阻发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的日均胃肠减压量和总胃肠减压量均多于鼻胃管组(P<0.001);导管组的恢复肛门排气时间(P<0.001)和恢复排便时间(P=0.001)均短于鼻胃管组。结论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手术后EPISBO,可以提高肠管减压效果,加快肠功能恢复,进而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导管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腔静脉滤器的规范性应用与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福先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96-399,共4页
腔静脉滤器作为肺动脉栓塞(PE)的预防手段,现已在全世界广泛被应用。Stein等[1]统计的美国国家医疗中心数据库内50个洲医院的资料表明:全美滤器应用量在1979年为2 000个,1999年为49 000个,增长了20倍。2003年全世界滤器的应用总量为140 ... 腔静脉滤器作为肺动脉栓塞(PE)的预防手段,现已在全世界广泛被应用。Stein等[1]统计的美国国家医疗中心数据库内50个洲医院的资料表明:全美滤器应用量在1979年为2 000个,1999年为49 000个,增长了20倍。2003年全世界滤器的应用总量为140 000个,而2007年仅美国就用了213 000个,年增长率为16%[2-4]。我国自1995年翟仁友教授第一次报道3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5]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在全国广泛被应用,年用量在4~5万个以上。然而伴随着临床应用数量的增加,各种相应问题不断出现。更可怕的是一些相应的并发症相继发生,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如何正确规范地把握滤器临床应用的适应证,系统地了解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静脉滤器 肺动脉栓塞 中心数据库 临床应用 预防手段 年增长率 规范性
原文传递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状态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影响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想 黄韬 +1 位作者 刁畅 程若川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392-1396,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状态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6例来自9所参研单位收治的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且术后病理证实为DTC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状态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6例来自9所参研单位收治的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且术后病理证实为D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TgAb及TPOAb状态D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分析TgAb及TPOAb状态是否是影响D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526例DTC患者中男152例,女374例;年龄(44±11)岁。TgAb+TPOAb+者63例,TgAb+TPOAb-者60例,TgAb-TPOAb+者30例,TgAb-TPOAb-者373例,仅发现这4种不同抗体状态DTC患者在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抗体异常的患者女性更为多见(P<0.001),未发现它们在肿瘤大小、血管侵犯、神经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肿瘤多灶性、肿瘤是否双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本研究中央区淋巴结有转移389例,无转移137例,多因素分析结果仅发现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是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但未发现TgAb及TPOAb状态及其他因素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0)。结论TgAb和TPOAb状态对于DTC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并无明显影响,这与其他研究结论不太一致,希望在扩大现有样本量、确定新型预测因子后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胃肠间质瘤肝转移的治疗
16
作者 易鑫 罗诗樵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774-780,共7页
目的总结现阶段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肝转移的治疗方式及研究进展。方法收集GIST肝转移外科治疗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GIST常发生肝脏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在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 目的总结现阶段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肝转移的治疗方式及研究进展。方法收集GIST肝转移外科治疗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GIST常发生肝脏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在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治疗时代,治疗方法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联合TKI治疗,此外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射频消融、介入治疗等辅助方法。结论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和TKI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存活率,是GIST肝转移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方式。GIST肝转移患者需要多学科及多模式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肝转移 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预测及评估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应答的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传德 印隆林 +3 位作者 杨李 孙菊 王益双 王康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157-1162,共6页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预测与评估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NCRT)疗效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由临床综合确诊为LARC且拟行NCRT及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患者...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预测与评估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新辅助放化疗(NCRT)疗效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由临床综合确诊为LARC且拟行NCRT及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患者。在行NCRT前、后分别行1次常规MRI及DCEMRI检查后实施TME。将术后病理结果肿瘤消退分级评分为0、1、2分者归入NCRT有应答组,3分者则归入NCRT无应答组;另外,其评分0、1分则视为NCRT应答良好组,2、3分者则视为NCRT应答不良组。比较各组间DCE-MRI定量灌注参数包括对比剂容量转换常数(Ktrans)、对比剂回流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及其参数变化率(ΔKtrans、ΔKep、ΔVe)的差异性,同时绘制定量灌注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最佳阈值及其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41例,其中有应答组27例,无应答组14例;应答良好组11例,应答不良组30例。①有应答组和无应答组间各参数比较:NCRT前Ktrans值及ΔKtrans在有应答组高于无应答组(P<0.05),而其他指标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NCRT前Ktrans值行ROC分析的AUC为0.954,在Ktrans以0.122/min为最佳阈值时其对应的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85.7%、96.3%;对ΔKtrans值进行ROC分析的AUC为0.709,当ΔKtrans以–24.2%为最佳阈值时其对应的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100%、51.7%。②应答良好组和应答不良组间各参数比较:Ktrans值在NCRT前的应答良好组高于应答不良组(P<0.05)而其在NCRT后的应答良好组低于应答不良组(P<0.05),ΔKtrans和ΔKe绝对值在应答良好组高于应答不良组(P<0.05),而其他指标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CRT前Ktrans值进行ROC分析的AUC为0.953,当Ktrans以0.158/min为最佳阈值时其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88.7%、90.9%;对ΔKtrans、ΔKep进行ROC分析显示,ΔKtrans的AUC大于ΔKep(0.952比0.764,Z=2.063,P=0.039),ΔKtrans以–38.8%为最佳阈值时其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76.7%、100%。结论DCE-MRI检查在预测与评估NCRT用于中低位LAR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定量参数Ktrans及其治疗前后变化率(ΔKtrans)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新辅助放化疗
原文传递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功能学结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庆 任明扬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后的功能学结果。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TaTME后功能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对TaTME后功能学结果如生活质量、泌尿功能、性功能及排便功能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结果生活质量方面,TaTME与腹腔... 目的探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后的功能学结果。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TaTME后功能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对TaTME后功能学结果如生活质量、泌尿功能、性功能及排便功能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结果生活质量方面,TaTME与腹腔镜TME的结果相似,均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性功能方面,目前仅有少量的研究涉及到术后性功能,尚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仅从目前的资料来看,TaTME不会对性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与腹腔镜TME相比目前并未展现出优势;在泌尿功能与排便功能方面,与腹腔镜TME相比无明显差别,TaTME后患者泌尿功能与排便功能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排便功能障碍主要集中在术后1~6个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虽然TaTME在保护盆腔自主神经方面更有优势,但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术后器官功能与腹腔镜TME手术相比并未有明显的差异,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和长期的随访研究来验证远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 肛门功能 器官功能
原文传递
PIK3CA和TP53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组织学分级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波 张晓燕 +3 位作者 曾鸿 刘海量 刘彦慧 韩淑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73-578,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突变基因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和东莞市厚街医院诊治的46例未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切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分析乳腺癌突变基因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和东莞市厚街医院诊治的46例未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切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并对病理切片组织进行分级。使用多重PCR技术,扩增所选择的50个肿瘤相关基因的207个热点突变区域,然后采取高通量的半导体测序平台(SSP)进行检测。结果 46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Ⅰ级8例,Ⅱ级18例,Ⅲ级20例;ER/PR/HER-2状态分型:Luminal A型9例,Luminal B型23例,HER-2过表达型9例,besal-like型5例。所有样本共检测到8种基因的33个位点突变,包括AKT1、APC、BRAF、CDKN2A、KRAS、PTEN、PIK3CA和TP53基因,其中PIK3CA基因突变24例,TP53基因突变18例,CDKN2A基因突变2例,其余突变基因各检出1例。乳腺癌的总基因突变情况与组织学分级和分子分型均无关(P>0.05);PIK3CA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组织学分级越低PIK3CA基因的突变频率越高(P<0.05)。结论 PIK3CA基因在组织学分级Ⅰ级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突变谱 基因筛查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胆固醇结石差异lncRNA表达基因的分析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钱昌林 沈志勇 +2 位作者 张捷 邱伟箐 刘骅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54-661,共8页
目的探索胆固醇结石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lncRNA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lncRNA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胆固醇结石组16只和空白对照组8只。胆固醇结石组小鼠饲喂致石饲料5周,空白对照组饲喂常规饲料。... 目的探索胆固醇结石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lncRNA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lncRNA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胆固醇结石组16只和空白对照组8只。胆固醇结石组小鼠饲喂致石饲料5周,空白对照组饲喂常规饲料。5周后,将胆固醇结石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8只和熊去氧胆酸组8只。之后空白对照组饲喂常规饲料,模型对照组饲喂致石饲料,熊去氧胆酸组饲喂致石饲料并给予熊去氧胆酸灌胃。2周后处死小鼠,收集3组小鼠的肝脏组织及胆汁样本,观察胆囊大体样本并对小鼠胆汁进行脂质分析。同时对3组小鼠的肝脏组织进行lncRNA表达谱测定,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包括Cis-/Trans-靶基因的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Pathway分析。结果16只胆固醇成石小鼠模型构建成功。模型对照组、熊脱氧胆酸组及空白对照组胆囊胆汁总胆固醇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和熊脱氧胆酸组明显升高(P<0.05),但熊脱氧胆酸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而3组的胆囊胆汁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小鼠肝脏组织的差异lncRN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与熊脱氧胆酸组共有49种差异lncRNA基因。将差异基因分别进行GO和KEGG pathway分析后发现,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基因富集得到88个GO term和18条pathway,熊脱氧胆酸组与空白组的差异基因富集得到205个GO term和20条pathway。结论熊脱氧胆酸对胆囊结石有治疗作用;差异表达lncRNA基因在胆固醇结石形成及熊脱氧胆酸的预防结石形成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探讨lncRNA的具体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结石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本体分析 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