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作品数6407被引量13582H指数36
《道德与文明》创刊于1982年,是国内最早的伦理学专业期刊。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致力于追踪伦理学学术前沿信息,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力求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问题、...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会科学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7-1539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12-1029/B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6,4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仁义与德法之间
1
作者 向世陵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0,共7页
“道德”与“仁义”密切关联,德与法相互呼应,儒法对立主要体现在治国方案的分歧上,而不是对仁义本身的认识上。“贵仁”不妨碍“贵法”,“为政以德”需要建立在有仁德之人的基础之上。诸子各家一般不否认“王道”政治的美好,但认为王... “道德”与“仁义”密切关联,德与法相互呼应,儒法对立主要体现在治国方案的分歧上,而不是对仁义本身的认识上。“贵仁”不妨碍“贵法”,“为政以德”需要建立在有仁德之人的基础之上。诸子各家一般不否认“王道”政治的美好,但认为王道政治需受到社会物质条件和人的道德水准的制约。“行仁义”有不同的内涵,亲亲、敬长而爱人,是儒家“仁义道德”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仁义
原文传递
中国美丽是共同价值的象征
2
作者 韩东晖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9,共15页
百年来中华文明的价值构建始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伟大复兴以中国美丽为价值象征,中国美丽蕴含的旨趣与人类共同价值相契合,倡导人类共同价值必将引领推动世界美好。中国美丽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悠远... 百年来中华文明的价值构建始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伟大复兴以中国美丽为价值象征,中国美丽蕴含的旨趣与人类共同价值相契合,倡导人类共同价值必将引领推动世界美好。中国美丽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悠远博厚的中国价值和美美与共的人类共同价值的反思性象征。我们可以从生态文明价值、社会文明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这三个方面出发,基于自主、和谐、共生的价值原则,探究中国美丽的哲学意蕴,彰显中国价值和人类共同价值的时代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丽 中华文化价值 人类共同价值
原文传递
试论科技伦理治理的相称原则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伦 凌昀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3,共9页
伦理治理与科技创新的关系问题是科技伦理治理框架的制定和实施中的重要议题,相称原则为应对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平衡之道。相称原则要求在科技创新中关注目的与手段的平衡,要求在避免极端负面后果出现的同时,鼓励科技创新,并确保科技创... 伦理治理与科技创新的关系问题是科技伦理治理框架的制定和实施中的重要议题,相称原则为应对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平衡之道。相称原则要求在科技创新中关注目的与手段的平衡,要求在避免极端负面后果出现的同时,鼓励科技创新,并确保科技创新造福于人。在科技伦理治理的语境中,相称原则可以细化为四个基本要求:伦理治理与科技创新相称,治理力度与风险程度相称,治理方式与风险类别相称,国家治理与国际治理相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伦理 科技伦理治理 相称原则
原文传递
“人为天生”视野下的仁与孝、公与私 被引量:1
4
作者 宫志翀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88,共10页
近代以来,儒家传统一直受到私而无公的质疑,并往往归因于其对家的珍重。延伸至21世纪的“亲亲相隐”之争,使儒家伦理体系的内涵和价值得到了一定的澄清和辩护,但对儒家政治哲学的公共性维度论证仍嫌薄弱。为此,可依据儒家传统政治哲学... 近代以来,儒家传统一直受到私而无公的质疑,并往往归因于其对家的珍重。延伸至21世纪的“亲亲相隐”之争,使儒家伦理体系的内涵和价值得到了一定的澄清和辩护,但对儒家政治哲学的公共性维度论证仍嫌薄弱。为此,可依据儒家传统政治哲学的思想资源提供三点论证。首先,早期儒家理解人的存在方式有人为父母生与“人为天生”两种维度,这表明孝与仁两类道德有不同的存在纽带。其次,这就决定了孝与仁在适用空间和能力要求上各具特质,又在道德修养的意义上形成“孝弟为仁之本”的联系。最后,根据这些特质,儒家构想了一种君子行仁义忠信、民庶尽孝慈弟友的秩序理想,反映出一种明确且恰切的公私分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天生
原文传递
从“情本伦理学”观当代道德情感主义——论李泽厚对迈克尔·斯洛特的批判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悦笛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4-193,共10页
李泽厚的伦理学可被定为“情本伦理学”,但却并不是唯“情”是举的,这从他对当代道德情感主义的批判中即可得见。迈克尔·斯洛特通过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中介,独拈出“移情”概念并以此为道德世界奠基,从而建构起一种“移情主义”的... 李泽厚的伦理学可被定为“情本伦理学”,但却并不是唯“情”是举的,这从他对当代道德情感主义的批判中即可得见。迈克尔·斯洛特通过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中介,独拈出“移情”概念并以此为道德世界奠基,从而建构起一种“移情主义”的当代伦理学。李泽厚对这种以移情为内核的当代情感主义进行了批驳,认为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来说,某人身体并不能感受到他人的痛,他人的痛也不可能变为此人的痛,从而反对以移情作为伦理学的基础,这也彰显出李泽厚的情本伦理学以理性为主力、以情感为助力的基本取向。当斯洛特就此以中国之阴反西方之阳时,也忽视了李泽厚所强调的阴阳互动的中国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本伦理学 李泽厚 当代道德情感主义 斯洛特 移情主义
原文传递
基于科技发展的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的演变历程
6
作者 王晓丽 徐鑫钰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75,共9页
科学技术与公民道德建设模式间的交往表征为间接性交往、直接性交往和深度交往三种类型,且呈现出依次递进的发展态势。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是道德建设主体基于一定的道德理念,运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建构符合时代发展的道德体系的方式。基于... 科学技术与公民道德建设模式间的交往表征为间接性交往、直接性交往和深度交往三种类型,且呈现出依次递进的发展态势。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是道德建设主体基于一定的道德理念,运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建构符合时代发展的道德体系的方式。基于科技发展与公民道德建设模式间的“关系态”以及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本体态”的共同作用,从生成逻辑、关系逻辑、现实逻辑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挖掘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的“管制型”“管理型”“治理型”三种历时形态,尤其是智能时代的来临,呼唤着道德建设模式的“治理”转向,以强化新的科技时代背景下公民道德建设的因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公民道德建设 道德建设模式 演变历程
原文传递
道德自由概念探原 被引量:2
7
作者 易小明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1,共10页
自由可划分为观念自由和实在自由,观念自由因仅在主体意识中产生,总是表现为对各种限制的力图超越,而实在自由因需在主体与对象的共在关系中形成,则必须正视和承认各种限制。道德作为一种利益关系的调节者,必然具有基于各种关系限制的... 自由可划分为观念自由和实在自由,观念自由因仅在主体意识中产生,总是表现为对各种限制的力图超越,而实在自由因需在主体与对象的共在关系中形成,则必须正视和承认各种限制。道德作为一种利益关系的调节者,必然具有基于各种关系限制的约束性,但由于道德是人的内在需要,因而其约束性也会表现出一种自觉自愿的主动特征。道德自由作为自由与道德的概念组合,既是自由的道德与道德的自由之内在统一,也是约束与任性的统一,当主体成为纯粹的道德主体、主体之性完全成为道德之性时,约束即为任性,任性即为约束。此时,主体便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道德自由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自由 实在自由 道德自由 道德境界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领导道德建设途径的基本经验
8
作者 申文杰 武雨欣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5,共11页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道德建设途径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善于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为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和社会氛围,重视发挥舆论宣传的激励、引导作用;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推进道德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发挥规章制度的...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道德建设途径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善于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为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和社会氛围,重视发挥舆论宣传的激励、引导作用;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推进道德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发挥规章制度的保障作用;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推动道德建设,切实发挥实践的养成作用;大力宣传、学习模范人物,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运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增强道德建设的感染力,积极发挥文化的熏陶、涵育作用;重视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充分发挥利益的基础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道德建设 基本经验
原文传递
恕与推:孔孟仁爱情感养成理论及其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贾新奇 孙俊妮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88,共12页
仁德是人类最重要的道德德性,而仁爱情感如何从无到有地出现,以及如何突破所指向对象的狭隘性,扩展到足够广大的对象,则是人类道德生活中的大问题。恕与推是孔孟对此问题的回应。恕由孔子率先阐发,孟子继承了孔子恕的思想,又提出并重点... 仁德是人类最重要的道德德性,而仁爱情感如何从无到有地出现,以及如何突破所指向对象的狭隘性,扩展到足够广大的对象,则是人类道德生活中的大问题。恕与推是孔孟对此问题的回应。恕由孔子率先阐发,孟子继承了孔子恕的思想,又提出并重点阐发了推的思想。孔孟恕与推的理论,具有重要的道德哲学与道德心理学的意义,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仁爱 情感
原文传递
抗疫应彰显中华传统“天人合一”的道德信念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永智 王牡丹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27,共5页
在新冠肺炎肆虐,人类面临生存危机之时,应深入研究中华传统“天人合一”道德信念观的内涵及本质,汲取其精华:弘扬其中的人与自然共生存的生命共同体道德信念观;人与环境共发展的伦理信念观;人与自然“合其德”的德性信念观。在新时代,... 在新冠肺炎肆虐,人类面临生存危机之时,应深入研究中华传统“天人合一”道德信念观的内涵及本质,汲取其精华:弘扬其中的人与自然共生存的生命共同体道德信念观;人与环境共发展的伦理信念观;人与自然“合其德”的德性信念观。在新时代,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构建起有中华文明价值传承创新的人与自然“合一”的道德信念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道德 信念观
原文传递
共同体感与道德赋能——论共同善的情感基础与实践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俊豪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3-140,共8页
共同善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公共与私人、共同体与自我之间的冲突常常会导致现实中面对"共同善"时难以回避的道德两难困境。对共同体与个人何者优先的不同回答,会导致对"共同善"概念的不同理解。若把共同善建... 共同善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公共与私人、共同体与自我之间的冲突常常会导致现实中面对"共同善"时难以回避的道德两难困境。对共同体与个人何者优先的不同回答,会导致对"共同善"概念的不同理解。若把共同善建基于个体自我关切的互惠互利,则容易陷入"单元论"的谬误;而在交互主体性的视角中强调共同体之优先性,虽在概念上更为完备,但同样难以回应多元文化"不可通约性"的诘难。因此,要回应这一诘难并为共同善进行辩护,其中一个方案是论证"共同体感"的先天价值,为共同善建构稳固的道德情感基础。而在实践中,共同体感的先天存在无法避免共同善所遭受的冷遇及不同个体在实践中所呈现的特殊性,这一难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共同善的道德实践机制,这为激发道德感知与规范情感的道德赋能概念创造了理论和实践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善 共同体感 先天价值 移情 道德赋能
原文传递
未能安仁 须学利仁——以朱子对“知者利仁”的诠释为中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根东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3-160,共8页
历来对"知者利仁"诠释的分歧都比较大,主要有"借仁济私"和"以仁为利"两种诠释。朱子认为"利仁"是指:真知仁之可好而必能行之。针对自以为达到"安仁"境界的狂妄者以及为一己之私而放... 历来对"知者利仁"诠释的分歧都比较大,主要有"借仁济私"和"以仁为利"两种诠释。朱子认为"利仁"是指:真知仁之可好而必能行之。针对自以为达到"安仁"境界的狂妄者以及为一己之私而放弃仁义的假儒者,朱子认为只有做到"利仁",坚持做克己复礼工夫,才能有望达到安仁境界。朱子主张"未能安仁,须学利仁",对当今志于儒学的人来说应当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利仁 安仁 智者 仁者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精神特质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泽应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0,共6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一个内容博大精深且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和任务而不断创新发展的伦理思想,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一个内容博大精深且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和任务而不断创新发展的伦理思想,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生活实践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面向世界借鉴吸收人类伦理文明成果而朝向未来不断求索伦理文明真谛和奥义的结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具有遵循道德生活规律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弘扬民族伦理精神与荟萃时代伦理精华的辩证结合,立足中国的本土意识与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相互兼容,扎根传统的继承性与面向未来的创新性相互涵容等基本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精神特质 理论创新
原文传递
伦理之隐匿——海德格尔的伦理学问题探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宏健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8-145,共8页
海德格尔与伦理学的关系十分重要又颇为难解。在《存在与时间》时期,海德格尔将伦理学定位于与基础存在论不同、但又奠基于基础存在论的"后存在论"之中,在伦理学与此在分析之间划清了界限,从而贬低了伦理学的位置。二战后,海... 海德格尔与伦理学的关系十分重要又颇为难解。在《存在与时间》时期,海德格尔将伦理学定位于与基础存在论不同、但又奠基于基础存在论的"后存在论"之中,在伦理学与此在分析之间划清了界限,从而贬低了伦理学的位置。二战后,海德格尔通过提出"原初的伦理学",彻底否认了传统意义上的伦理学,而将伦理阐释为更具有原初意味的"居留之所"。无论是将伦理学安置于后存在论中,还是追溯和挖掘出"伦理"的原初含义,海德格尔走的是一条逐渐远离传统伦理学和伦理概念亦即"前伦理"的思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后存在论 原初的伦理学 伦理
原文传递
中国伦理学会2015年会在京召开
15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15年12月5-6日,以“伦理学与中国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伦理学会2015年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世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各省市伦理学会... 2015年12月5-6日,以“伦理学与中国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伦理学会2015年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世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各省市伦理学会、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媒体的五百余名嘉宾和代表出席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伦理 学会 年会 中共中央宣传部 非政府组织 企事业单位 京西宾馆 科研机构
原文传递
论道家人生智慧与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宁 张彦通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现如今许多大学生热衷于功利和实用,大学教育又缺乏人文素质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品格的陶冶和"精神成人"。由于缺乏处理学生本我与天、与物、与人、与己关系的智慧,大学生找不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影响着大学生顺利成... 现如今许多大学生热衷于功利和实用,大学教育又缺乏人文素质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品格的陶冶和"精神成人"。由于缺乏处理学生本我与天、与物、与人、与己关系的智慧,大学生找不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影响着大学生顺利成人和成才。道家人生智慧尊崇的超越功利、返璞归真和精神自由等原则,可以为大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人生智慧 大学生 精神家园
原文传递
自愿、决定与品格——《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三卷论道德责任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玮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60,共7页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三卷中,亚里士多德对"不自愿"行动的两个条件——受强迫和无知——重新加以了界定,由此推进了古代哲学对于道德责任问题的认识与探讨。一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少数极端情况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三卷中,亚里士多德对"不自愿"行动的两个条件——受强迫和无知——重新加以了界定,由此推进了古代哲学对于道德责任问题的认识与探讨。一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少数极端情况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受强迫"而做出的不自愿行动,多数混合性的行动尽管也受到外部压力,但是仍然可以归于自愿行动的范畴,行动者需要为此类行动负责。另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区分不自愿的行动与非自愿的行动、出于无知的行动和处于无知的行动,亚里士多德将自愿性的焦点从柏拉图所强调的"真知识"转向行动者对于具体环境的把握与判断,并进一步转向行动者的品格。亚里士多德的讨论成功地避免了柏拉图理论中存在的不对称问题,在继续捍卫知识对于行动具有根本重要性的前提下,也要求行动者同样为自己的美德与恶行以及品格的形成负责。这一观点不仅更加符合日常道德直观,同时也为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道德责任 自愿 无知 决定 品格
原文传递
儒学之真精神探讨——记上海文庙第七届“与孔子对话”学术研讨会
18
作者 徐学莲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0,共2页
何为儒学之真精神?或日何为孔子之真精神?这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梁漱溟就提出了这一问题。他认为人们所批判的孔子只是“假孔子”,而“真孔子”的面目已被历史所遮蔽。
关键词 真精神 学术研讨会 孔子 儒学 新文化运动时期 对话 文庙 上海
原文传递
从合作生殖的视角对代孕生殖含义的伦理辨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立智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100,共7页
代孕生殖技术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一直备受争议。代孕生殖的技术概念包括完全代孕和部分代孕两类。基于遗传学联系、情感联系和伤害风险的考量,只有不孕夫妻提供精卵、代孕女性孕育分娩的完全代孕在实践中可行。同时,基于合作生殖的视角... 代孕生殖技术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一直备受争议。代孕生殖的技术概念包括完全代孕和部分代孕两类。基于遗传学联系、情感联系和伤害风险的考量,只有不孕夫妻提供精卵、代孕女性孕育分娩的完全代孕在实践中可行。同时,基于合作生殖的视角,虽然代孕生殖可能引发人们对传统婚姻伦理和亲情伦理的种种论争,但是通过完全代孕技术帮助不孕夫妻的代孕女性不是破坏婚姻关系的所谓"第三者",代孕女性"生而不养"的事实亦不应被斥责为不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孕 合作生殖 第三者
原文传递
应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智慧追问——钱广荣关于道德悖论现象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20
作者 路丙辉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8-160,共3页
钱广荣教授的《道德悖论现象研究》一书(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以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道德悖论现象为研究的切入点和主要对象,涵盖道德教育与道德评价领域,并关联道德哲学和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些“理论困惑”,探讨了道德... 钱广荣教授的《道德悖论现象研究》一书(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以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道德悖论现象为研究的切入点和主要对象,涵盖道德教育与道德评价领域,并关联道德哲学和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些“理论困惑”,探讨了道德悖论现象的内涵、本质、模态、成因以及研究的方法与意义等问题,共5卷、33节、110目、34万余言,是一部体例新颖、内容厚重的原创性著述,相。信会引起学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悖论 现象研究 路径 追问 智慧 悖论现象 大学出版社 伦理思想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