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5740被引量20136H指数45
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期刊,本刊被国内两个最权威的检索系统收录。本刊是国内唯一有关矿物学及与矿物学相关的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研究成果最具权威的核心期刊。本刊面向国内外矿物学界,地学界科研...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0-4734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52-1045/P
  • 出版周期双月刊
共找到5,7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黑双色火山玻璃的宝石矿物学特征与显微包裹体研究
1
作者 张咪 宋彦军 +3 位作者 徐子维 郝森 周蕊恬 许颖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7-554,共8页
红、黑双色火山玻璃作为天然玻璃中的少见品种,本文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晶衍射(XRD)、拉曼光谱(LSR)及电子探针(EPMA)对该种火山玻璃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显微包裹体进行研究。结果显... 红、黑双色火山玻璃作为天然玻璃中的少见品种,本文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晶衍射(XRD)、拉曼光谱(LSR)及电子探针(EPMA)对该种火山玻璃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显微包裹体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红、黑双色火山玻璃点测折射率为1.47,相对密度约2.36,摩氏硬度6~7,具有明显的流动纹理结构并广泛分布有孔径1~2μm的微气孔及因岩浆冷凝收缩所致的纳米级龟裂纹状结构缝隙。样品主体为玻璃态,红色部分含有大量点状及直径约1μm,长度5~25μm的赤铁矿针状包体,黑色部分则含有大量同尺寸的点状及针状磁铁矿包体并使其具明显磁性。此外,样品中还含有约5%斜长石微晶,晶粒尺寸约50~300μm,An约为28.4,另含有极少量尺寸约100μm的锆石包裹体。电子探针测试结果表明,红色及黑色区域玻璃态基质w(SiO_(2))均在75%以上,为典型的黑曜岩类火山玻璃。其中红色区域玻璃基质的w(SiO_(2))平均值为75.517%,黑色区域为77.621%,此外红区在FeO、K_(2)O及Na_(2)O的含量上略高于黑色区域。结合包体形态及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我们认为该种黑曜岩的黑色部分为早期酸性程度较高的岩浆冷却析出磁铁矿微晶所致,而红色部分则是磁铁矿在地表或浅层氧化环境下受到后期碱性较高的岩浆接触加热进一步氧化产生赤铁矿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玻璃 黑曜岩 红色 黑色 显微包裹体
原文传递
滇东南老君山矿集区马卡钨铍稀有金属矿床花岗岩年代学归属 被引量:4
2
作者 杜胜江 温汉捷 +2 位作者 张锦让 秦朝建 罗重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7-269,共13页
滇东南地区处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交汇处,该区地质活动频繁、成矿条件优越,分布有个旧岩体、薄竹山岩体、老君山岩体,并伴随形成了以个旧锡矿床、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都龙锡锌矿床为代表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构成了我国重要的滇东南钨... 滇东南地区处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交汇处,该区地质活动频繁、成矿条件优越,分布有个旧岩体、薄竹山岩体、老君山岩体,并伴随形成了以个旧锡矿床、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都龙锡锌矿床为代表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构成了我国重要的滇东南钨锡多金属成矿带。马卡钨铍多金属矿床分布于老君山岩体北缘,位于重要的滇东南成矿带上,该矿床与区内的马卡花岗岩成因上具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马卡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开展了系统研究,探讨了该花岗岩的形成年龄、物质来源等。结果显示,马卡花岗岩年龄位于400~415 Ma之间,表明其形成于加里东期,应归属于加里东期的南温河系列花岗岩系列,而不是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的组成部分。马卡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_(2))=72.47%~74.63%)、高碱(w(NaO_(2)O+KO_(2)O)=7.02%~7.79%)、高钾(w(KO_(2)O)>w(NaO_(2)O))、强过铝质(I_(A)/I_(CNK)>1.11)等特征,Y、Th与Rb演化趋势表明其应为S型花岗岩,综合分析,其原岩可能主要为富粘土的泥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马卡花岗岩 南温河系列花岗岩 老君山矿集区
原文传递
《矿物学报》第六届编委会委员名单
3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原文传递
地质因素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勘查类型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彭琳琳 陈斌锋 +2 位作者 邹新勇 朱宏新 张青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463,共9页
现行《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采用矿体延展规模、矿体的矿化连续性、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厚度稳定程度、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5个地质因素来确定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勘查类型。随着实践的积累,发现了其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矿体延展规模... 现行《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采用矿体延展规模、矿体的矿化连续性、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厚度稳定程度、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5个地质因素来确定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勘查类型。随着实践的积累,发现了其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矿体延展规模、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基本上也反映了矿体的矿化连续性特征。风化壳中往往含有未风化彻底的夹层或风化球,进而提高矿床勘查的难度,在现行的勘查规范的地质因素中未能体现。本文提出将五大地质因素中的'矿体的矿化连续性'调整为'矿体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调整后勘查类型划分的标准不变,将有利于更好指导稀土矿产的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勘查规范 地质因素 勘查类型
原文传递
古气候转换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影响——以内蒙古二连盆地2081砂岩型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彭云彪 李华明 +1 位作者 李玲 康世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0-498,共9页
对二连盆地2081铀矿床进行系统采样和分析,以探讨古气候转换对砂岩型铀矿成矿过程的重要意义。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分析了赛汉组沉积矿物中矿物含量及其他记录古气候变化的地球化学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2081铀... 对二连盆地2081铀矿床进行系统采样和分析,以探讨古气候转换对砂岩型铀矿成矿过程的重要意义。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分析了赛汉组沉积矿物中矿物含量及其他记录古气候变化的地球化学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2081铀矿床成矿期古气候演化可划分为5个主要阶段,先后经历了温暖潮湿(Ⅰ)—干冷(Ⅱ)—温暖半湿润(Ⅲ、Ⅳ)—干热(Ⅴ)的演化系列,相应地出现了3个重要的气候转换时期。2081铀矿床的2个重要成矿期与其中2次重要的气候转换期在时间、空间上高度吻合,其中二号矿体的成矿期与Ⅱ—Ⅲ、Ⅳ气候转变期一致,一号主矿体的成矿期与Ⅲ、Ⅳ—Ⅴ气候转变期一致,这些特征表明区域性的气候转换期是形成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古气候 铀矿床 黏土矿物 气候转换期
原文传递
攀西白马岩体的矿物结晶顺序与钒钛磁铁矿成因 被引量:10
6
作者 钟祥 郗爱华 +1 位作者 葛玉辉 郑常云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9-461,共13页
距今约260 Ma的白马岩体位于上扬子板块西缘的攀西裂谷中,是一个大型的含钒钛磁铁矿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含矿岩体主要由磁铁橄长岩和橄榄辉长岩组成,主要工业矿体赋存在下部的橄长岩岩相带中。显... 距今约260 Ma的白马岩体位于上扬子板块西缘的攀西裂谷中,是一个大型的含钒钛磁铁矿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含矿岩体主要由磁铁橄长岩和橄榄辉长岩组成,主要工业矿体赋存在下部的橄长岩岩相带中。显微镜下显示橄榄石和角闪石均存在2种不同的结构状态,岩浆具有多次脉动的侵位特点。矿物结构特点及磁铁矿、钛铁矿、橄榄石、角闪石及斜长石等矿物电子探针成分测定显示,矿物的结晶顺序大致为斜长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磁铁矿+钛铁矿→角闪石。根据角闪石和斜长石成分计算角闪石最低结晶温度为1090℃,斜长石的最高结晶温度是1120℃,推测磁铁矿的结晶温度介于1090~1120℃之间。橄榄石的Fo值由下部的磁铁橄长岩向上部的橄榄辉长岩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表明随着岩浆的结晶分异进程,系统的氧逸度是逐步变化的,暗示整个结晶分异过程系统处于封闭状态。磁铁矿中w(V2O3)变化于0.72%~1.37%之间,可近似看成是岩浆演化过程氧逸度较低的量化标志(<FMQ+0.5),这种低氧逸度条件下硅酸盐矿物的结晶,会导致粒间熔体氧逸度逐步升高且成分向着富Fe的方向演化。岩浆的这种成分演化特点,是晚期形成不混溶熔浆及富Fe-Ti矿浆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成矿 白马岩体 四川攀西地区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原文传递
八尺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凝灰岩风化壳中的细粒矿物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军明 袁鹏 +4 位作者 余亮 刘小永 张佰发 樊文枭 刘冬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0-428,共9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研究了粤北八尺凝灰岩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中细粒矿物组分(<2μm部分)的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特征。发现凝灰岩风化壳全风化层中...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研究了粤北八尺凝灰岩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中细粒矿物组分(<2μm部分)的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特征。发现凝灰岩风化壳全风化层中细粒矿物组分中稀土元素(REE)的相对含量约为全风化层总体REE相对含量的2倍,细粒矿物组分主要以管状埃洛石和高岭石等粘土矿物为主。它们对REE的赋存尤其是铈(Ce)的赋存状态起着重要作用。方铈石纳米矿物颗粒或通过库仑力吸附于粘土矿物表面。所获凝灰岩风化壳全风化层中REE特征及细粒组分的矿物组成、微观形貌和结构的信息对理解凝灰岩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的成矿特征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凝灰岩风化壳 高岭石 埃洛石 方铈石
原文传递
蒙脱石对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舒增年 黄健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60,共8页
污泥中重金属污染是影响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因素,而重金属的迁移性直接决定了堆肥产品的生物安全性。为研究蒙脱石对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效果及腐熟度的影响,实验以菌菇渣和猪粪为调理剂,蒙脱石为钝化剂,进行脱水污泥高温好氧堆肥。... 污泥中重金属污染是影响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因素,而重金属的迁移性直接决定了堆肥产品的生物安全性。为研究蒙脱石对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效果及腐熟度的影响,实验以菌菇渣和猪粪为调理剂,蒙脱石为钝化剂,进行脱水污泥高温好氧堆肥。结果表明,不含钝化剂的堆肥过程中,Cu和Pb的可交换态含量增加,迁移性增强;而添加蒙脱石的堆肥化能有效抑制重金属的活化,当钝化剂的添加量为7.5%时钝化效果最好,对Cu、Pb和Zn的钝化效果分别为30.6%、38.3%和19.6%。同时,添加蒙脱石可使堆体的高温期(>50℃)维持6 d,最高温度达65℃,种子发芽指数达90%以上,堆体完全腐熟,达到堆肥无害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重金属 蒙脱石 钝化
原文传递
云南西双版纳埃洛石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小帆 管俊芳 +2 位作者 程飞飞 张帆 殷科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8-142,共5页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X荧光光谱分析(XRF)、电子探针,等现代测试手段,对西双版纳-2μm粒级埃洛石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同时存在10A-埃洛石和...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X荧光光谱分析(XRF)、电子探针,等现代测试手段,对西双版纳-2μm粒级埃洛石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同时存在10A-埃洛石和7A-埃洛石,以10A-埃洛石为主。埃洛石管的平均长度为约1.25μm,平均外径约0.16μm,内径为15-40 nm,管状结构形态较好,具有天然纳米多孔晶体材料性质。加热后10A-埃洛石中结构水较容易脱除,导致10A-埃洛石转变为7A-埃洛石,但7A-埃洛石的结构水较难脱除,在400℃仍有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洛石 特征 应用
原文传递
地质流体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子燕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06-,共1页
矿床的形成过程与特定地质构造背景下地质流体的产生、运移和聚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在许多的专家学者都致力于研究流体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找矿有着指导性意义。1流体类型根据不同地质过程中形成的流体溶质类型、温度特... 矿床的形成过程与特定地质构造背景下地质流体的产生、运移和聚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在许多的专家学者都致力于研究流体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找矿有着指导性意义。1流体类型根据不同地质过程中形成的流体溶质类型、温度特点分类:高温硅钾型、中温碳酸盐型、低温硫酸盐型等。根据流体成因划分:岩浆热液、沉积盆地流体、现代大洋海底热液、变质流体、超临界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热液 硫酸盐型 沉积盆地 指导性意义 成矿理论 成矿物质 矿床系列 火山活动 盆地演化 成矿区带
原文传递
川南滇北地区杏仁状玄武岩中自然铜研究
11
作者 何利 朱笑青 +1 位作者 王富东 王中刚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09-,共1页
在川南滇北地区广泛分布着二叠纪时期地幔柱活动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属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并且在这大范围的峨眉山玄武岩中出现了大面积的铜矿化分布,由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铜矿类型——玄武岩铜矿,即与玄武岩喷溢—沉积作用有关的铜矿,... 在川南滇北地区广泛分布着二叠纪时期地幔柱活动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属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并且在这大范围的峨眉山玄武岩中出现了大面积的铜矿化分布,由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铜矿类型——玄武岩铜矿,即与玄武岩喷溢—沉积作用有关的铜矿,与国外基韦诺铜矿具有相似性。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具有较高的铜背景值,是一个罕见的铜地球化学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北 铜矿床 玄武岩层 铜矿化 峨眉山玄武岩 地幔柱 喷溢 背景值 白云质灰岩 热液型
原文传递
水的加入对红格岩体下部岩相带钒钛磁铁矿成矿的影响
12
作者 栾燕 宋谢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38-,共1页
<正>红格岩体下部岩相带以含量高达5%~15%的角闪石为特征,局部金云母的含量可达8%,而且这些角闪石和金云母的结构构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都表明其是直接从幔源基性岩浆中结晶形成的原生矿物(栾燕等,2014)。含水矿物角闪石和金云母... <正>红格岩体下部岩相带以含量高达5%~15%的角闪石为特征,局部金云母的含量可达8%,而且这些角闪石和金云母的结构构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都表明其是直接从幔源基性岩浆中结晶形成的原生矿物(栾燕等,2014)。含水矿物角闪石和金云母的大量出现,表明红格岩体下部岩相带母岩浆富含水分,Sr-Nd同位素特征指示这些水是母岩浆在混染底板变质砂岩的过程中加入的(Luan et al.,2014)。实验研究表明,玄武质岩浆中水的加入会降低液相线和固相线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格 岩相 母岩浆 金云母 钒钛磁铁矿 同位素特征 玄武质岩浆 地球化学特征 基性 幔源
原文传递
胶西北上庄金矿深部矿体定位预测与找矿突破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斌 阎复传 +1 位作者 席振铢 薛军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0-91,共2页
1上庄金矿勘探现状与找矿策略上庄矿区地处焦家断裂带北段。矿区内发育北东向断裂,包括焦家断裂、东庄子断裂、侯家断裂、望儿山断裂等(如图1)。矿区范围内以望儿山断裂为界,西侧出露玲珑型花岗岩,东侧出露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区内主... 1上庄金矿勘探现状与找矿策略上庄矿区地处焦家断裂带北段。矿区内发育北东向断裂,包括焦家断裂、东庄子断裂、侯家断裂、望儿山断裂等(如图1)。矿区范围内以望儿山断裂为界,西侧出露玲珑型花岗岩,东侧出露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区内主要容矿断裂为望儿山断裂,次为东庄子断裂。上庄金矿目前勘探深度已超过1000 m,本次找矿目标是1000 m深度以下的隐伏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儿山 深部矿体 矿区范围 花岗闪长岩 胶西 隐伏矿体 勘探深度 勘探现状 构造地球化学 东庄
原文传递
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构造校正测算的新数据
14
作者 吕古贤 罗毅甜 +2 位作者 李晓波 刘瑞珣 任剑成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026-1027,共2页
对地壳岩石形成深度的研究是近20年来固体地球科学的前沿课题之一。自格鲁宾曼和尼格里设想地壳内温度和压力是深度的正比例函数以来,人们常把地下岩石应力状态设想为静止流体内的应力状态,即认为地下某处的静水压力值等于上覆岩层的总... 对地壳岩石形成深度的研究是近20年来固体地球科学的前沿课题之一。自格鲁宾曼和尼格里设想地壳内温度和压力是深度的正比例函数以来,人们常把地下岩石应力状态设想为静止流体内的应力状态,即认为地下某处的静水压力值等于上覆岩层的总质量,因此,目前主要是用所估测的压力值(即各向等正应力,泛称静水压力状态)直接换算。该法是建立在压力与深度呈线性关系上,实际上是质量/密度(W/SW)的方法。它忽略了构造作用力对静水压力的影响,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构造作用力 岩石应力状态 正比例函数 地壳岩石 柯石英 固体地球 上覆岩层 成岩成矿 深度值
原文传递
安徽省黟县胡家门地区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15
作者 王西荣 潘家永 +2 位作者 李绍侠 吴德海 邹德纬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66-,共1页
<正>安徽省黟县胡家门地区位于安徽省南部,矿区在区域上位于'江南古陆'北东段的北缘(桂长杰等,2011)。矿区出露主要为新元古代青白口系与震旦系地层组成,一套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组成了完整的沉积旋回;褶皱构造为柯村~刘... <正>安徽省黟县胡家门地区位于安徽省南部,矿区在区域上位于'江南古陆'北东段的北缘(桂长杰等,2011)。矿区出露主要为新元古代青白口系与震旦系地层组成,一套陆源碎屑岩沉积建造组成了完整的沉积旋回;褶皱构造为柯村~刘家坦背斜,北东向断裂构成区内的主要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古陆 陆源碎屑岩 新元古代 成矿条件 地质特征 震旦系 沉积旋回 褶皱构造 青白口系 格架
原文传递
稀有气体及其同位素组成对南海深海铁锰矿床成因意义的指示
16
作者 关瑶 孙晓明 +2 位作者 蒋晓东 周莉 任颖芝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59-760,共2页
稀有气体被广泛应用于各自然系统的基本性质和动力学机制研究,并且在海洋科学研究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因其在不同来源的地质体中同位素体系的差异,对现代大洋循环、古海洋学、海底热液和冷盐水系统以及海洋/大气气体交换等研究提供了重... 稀有气体被广泛应用于各自然系统的基本性质和动力学机制研究,并且在海洋科学研究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因其在不同来源的地质体中同位素体系的差异,对现代大洋循环、古海洋学、海底热液和冷盐水系统以及海洋/大气气体交换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信息。Merrihue(1964)率先关注到深海沉积物中的3He/4He比值比大气值高出了约2个数量级,并归因于宇宙物质的加入。随后,人们对深海沉积物中的He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Ozima et al.,1984;Takayanagi and Ozima,1987;Farle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沉积物 锰矿床 古海洋学 海洋科学研究 动力学机制 宇宙物质 气体交换 海底热液 比值比 冷盐水
原文传递
自然燃烧对增强土壤磁赤铁矿含量的影响实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勋 周跃飞 +2 位作者 谢巧勤 庆承松 陈天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350,共7页
根据前人关于自然燃烧作用生成磁赤铁矿的两阶段模式,模拟自然燃烧作用形成磁赤铁矿的过程和条件。实验分2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氢气氛围300℃煅烧针铁矿2 h,煅烧产物为纳米磁铁矿;第二阶段70℃空气条件下氧化煅烧成因的纳米磁铁矿70 d。... 根据前人关于自然燃烧作用生成磁赤铁矿的两阶段模式,模拟自然燃烧作用形成磁赤铁矿的过程和条件。实验分2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氢气氛围300℃煅烧针铁矿2 h,煅烧产物为纳米磁铁矿;第二阶段70℃空气条件下氧化煅烧成因的纳米磁铁矿70 d。对实验两阶段样品的矿物学和磁学特性进行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本研究的煅烧条件可获得接近理想成分的多孔纳米磁铁矿,晶粒及聚集体的粒径分别在30 nm和57 nm左右;在70℃空气氛围下磁铁矿快速向磁赤铁矿转化,70 d的实验时间里2价铁/全铁比值(Fe2+/TFe)由初始31.4%降至5.4%;纳米磁铁矿向磁赤铁矿转化伴随着矿物结晶颗粒的减少和样品总体积的增大,磁铁矿结晶学粒径缩小约17%~19%;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随氧化时间逐渐降低,前者主要受制于矿物物相变化,而后者与矿物粒径变化相关。模拟结果表明,第一阶段的关键是具有生成晶粒尺寸为亚微米-纳米量级的磁铁矿煅烧条件,第二阶段的关键为具备一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以能够快速、高效氧化磁铁矿为磁赤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燃烧 磁铁矿 磁赤铁矿 煅烧 氧化 转化
原文传递
成岩成矿深度的理论基础和构造校正测算的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古贤 刘瑞珣 +3 位作者 王方正 丁悌平 李晓波 陈晶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025-,共1页
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是从测算压力中先消除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之后再计算上覆岩石厚度,即成岩成矿深度的方法(吕古贤和刘瑞珣,1999)。该方法建筑在对地壳岩石处于固体应力状态的认识之上,采用弹性固体模型代替静止流体模型,... 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是从测算压力中先消除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之后再计算上覆岩石厚度,即成岩成矿深度的方法(吕古贤和刘瑞珣,1999)。该方法建筑在对地壳岩石处于固体应力状态的认识之上,采用弹性固体模型代替静止流体模型,比沿袭至今单纯用压力/密度方法得出的深度更符合于实际情况。该文以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床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野外地质研究方法——开展变形岩相形迹填图,在室内利用三维变形和古差应力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 地壳岩石 流体模型 应力测量 弹性固体 野外地质 应力状态 岩相 三维变形 填图
原文传递
四川甘孜海子山地区1∶5万地球化学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兴兵 张成江 +1 位作者 李俊国 黄君华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67-,共1页
1矿区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三江北段义敦岛弧带有色、贵金属矿成矿集中区南部,成矿条件优越。而西南三江又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铜、铅、锌、银、金、锡等优势资源潜力巨大(侯增谦等,2004)。研究区地层构造线呈南北向,德格—乡城... 1矿区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三江北段义敦岛弧带有色、贵金属矿成矿集中区南部,成矿条件优越。而西南三江又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铜、铅、锌、银、金、锡等优势资源潜力巨大(侯增谦等,2004)。研究区地层构造线呈南北向,德格—乡城大断裂近南北向纵贯全区。区内主要出露玉树—中甸分区稻城小区的上三叠统地层,由曲嘎寺组、图姆沟组、喇嘛垭组3个岩石地层单位组成。区内岩浆岩出露比较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异常 喇嘛垭组 岩石地层单位 海子山 露比 地层构造 曲嘎寺组 图姆沟组 研究区位 矿区地质
原文传递
康滇地轴基底IOCG铜铁矿床中岩浆岩的成矿及找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昊 倪师军 +3 位作者 张成江 徐争启 宋世伟 汪德文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6-157,共2页
研究区属于传统的扬子西南缘"康滇地轴"铜矿带,是我国著名铜多金属矿床集中区和铜产区之一,其中拉拉铜矿床、大红山、迤纳厂、岔河铁铜多金属矿床可以作为一类,而且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下元古界铜铁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对该类... 研究区属于传统的扬子西南缘"康滇地轴"铜矿带,是我国著名铜多金属矿床集中区和铜产区之一,其中拉拉铜矿床、大红山、迤纳厂、岔河铁铜多金属矿床可以作为一类,而且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下元古界铜铁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对该类型矿床进行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滇地轴 IOCG 铜多金属矿床 下元古界 铜铁矿 铜矿床 综合研究 热液流体 大红山 扬子地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