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作品数27998被引量148103H指数74
《中国药房》读者对象主要为在医院药学部(药剂科)工作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人员。自1990年1月创刊以来,《中国药房》杂志始终秉承“创中国刊业名牌,为医药...查看详情>>
  •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0408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50-1055/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共找到27,9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虎杖苷对AML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肿瘤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华敏 张伟丽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1-706,共6页
目的探讨虎杖苷(PD)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人AML细胞KG-1分为正常组,低、中、高浓度PD组(10、30、60μmol/L的PD),SQ22536组[环磷酸腺苷(cAMP)抑制剂,100μmol/L],高浓度PD和SQ22536联用组... 目的探讨虎杖苷(PD)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人AML细胞KG-1分为正常组,低、中、高浓度PD组(10、30、60μmol/L的PD),SQ22536组[环磷酸腺苷(cAMP)抑制剂,100μmol/L],高浓度PD和SQ22536联用组(60μmol/L的PD+100μmol/L的SQ22536),考察PD对细胞活力、凋亡率、侵袭和迁移能力、cAMP水平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蛋白激酶A(PKA)蛋白表达的影响。以BALB/c裸鼠为对象,通过皮下接种KG-1细胞悬液建立AML裸鼠移植瘤模型,并分为对照组、PD组、SQ22536组、PD+SQ22536组(每组6只),考察PD对其瘤体体积及质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细胞或对照组裸鼠比较,PD各浓度组的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和波形蛋白、锌指转录因子Snail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以及PD组裸鼠的瘤体体积及质量均显著降低,而细胞凋亡率、cAMP水平、PKA和上皮钙黏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SQ22536对细胞和裸鼠的作用效果与PD相反,并可显著逆转PD的抗肿瘤活性(P<0.05)。结论PD可能通过激活cAMP/PKA信号通路来抑制AML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诱导细胞凋亡,抑制EMT进程及肿瘤生长,从而发挥抗AML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急性髓系白血病 增殖 迁移 侵袭 上皮-间充质转化 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
下载PDF
碘对比剂全程化药学服务共识
2
作者 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药学会用药评价与临床科研专家委员会 +9 位作者 王勇 喻珊珊 刘韬 谢守霞 黎小妍 刘晶 邓俊丽 余柱立 肖琰 覃利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碘对比剂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促进碘对比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方法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药学会用药评价与临床科研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成立《碘对比剂全程化药学服务共识》工作组,针对碘对比剂的... 目的探讨碘对比剂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促进碘对比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方法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药学会用药评价与临床科研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成立《碘对比剂全程化药学服务共识》工作组,针对碘对比剂的发展历程、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药学服务等进行文献检索、循证分析和研讨,梳理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内容与流程,最终形成共识。结果制定的碘对比剂全程化药学服务共识包括检查前对患者、肾功能、合并用药和水化方案的评估,检查中有无发生对比剂外渗或发生(可疑)急性不良反应,检查后的观察时间点和随访等内容,以药学服务流程图展示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并形成用药监护记录表用以记录工作情况。结论本共识构建了碘对比剂全程化药学服务体系,为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合理使用该类特殊药品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药师进行相关药学服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对比剂 合理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 药学服务 全流程 共识
下载PDF
关黄柏多糖对大鼠痛风性肾病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马永哲 王宇亮 +8 位作者 张凯 赵宏 沈宇 邱洪斌 王朝兴 孙诗晴 姜振旭 宋明明 张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研究关黄柏多糖(PAP)对大鼠痛风性肾病(GN)的改善作用,并通过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p38 MAPK)/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水)、模型组(水)... 目的研究关黄柏多糖(PAP)对大鼠痛风性肾病(GN)的改善作用,并通过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p38 MAPK)/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水)、模型组(水)、别嘌醇组(阳性对照,20 mg/kg)和PAP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mg/kg,以生药量计),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取1500 mg/kg氧嗪酸钾和100 mg/kg腺嘌呤联合灌胃14 d构建GN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水,每天1次,连续28 d。末次给药后,检测大鼠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尿酸、肌酐(Cr)、血尿素氮(BUN)、黄嘌呤氧化酶(XOD)],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大鼠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表达水平和p38MAPK、NF-κB 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管扩张,肾小球结构损坏,并伴有炎症浸润与纤维化;尿酸、Cr、BUN、XOD含量以及MCP-1、TNF-α、IL-6蛋白表达水平和p38 MAPK、NF-κB 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PAP各剂量组大鼠的肾组织病理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AP高、中剂量组大鼠尿酸、Cr、BUN、XOD含量以及MCP-1、TNF-α、IL-6蛋白表达水平和p38 MAPK、NF-κB 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PAP具有抗GN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NF-κB/TNF-α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黄柏多糖 痛风性肾病 炎症因子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成人凝血功能异常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4
作者 脱鸣富 唐彩娥 +3 位作者 杨鲲 沈亚兵 雷世鑫 杨亮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8-493,共6页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致成人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收集头孢哌酮舒巴坦致成人凝血功能异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致成人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收集头孢哌酮舒巴坦致成人凝血功能异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4月30日。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及评价其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病例对照研究11篇,队列研究2篇,共计183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高龄[OR=2.04,95%CI(1.14,3.64),P=0.02]、肝功能不全[OR=5.95,95%CI(4.21,8.40),P<0.00001]、肾功能不全[OR=3.51,95%CI(3.04,4.05),P<0.001]、低蛋白血症[OR=1.90,95%CI(1.37,2.62),P<0.001]、进食欠佳[OR=7.25,95%CI(5.13,10.24),P<0.00001]、头孢哌酮舒巴坦日剂量≥9 g[OR=3.95,95%CI(2.45,6.37),P<0.001]、头孢哌酮舒巴坦用药疗程≥10 d[OR=2.43,95%CI(1.81,3.28),P<0.001]、联用抗凝药物[OR=2.84,95%CI(2.03,3.97),P<0.001]、合并恶性肿瘤[OR=1.60,95%CI(1.20,2.15),P<0.001]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凝血功能正常患者。结论高龄、肝肾功能不全、合并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联用抗凝药物、进食欠佳、日剂量≥9 g和用药疗程≥10 d是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 凝血功能异常 危险因素 系统评价
下载PDF
拉考沙胺的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5
作者 尹悦勤 周朱珺 +2 位作者 李成敏 徐妮 娄月芬 《中国药房》 CAS 2024年第10期1249-1253,共5页
目的挖掘拉考沙胺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200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上报的拉考沙胺ADE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国际医... 目的挖掘拉考沙胺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200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上报的拉考沙胺ADE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5.0版)ADE术语集中的系统器官分类(SOC)、首选术语(PT)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得到拉考沙胺ADE报告21360份,包含203个ADE信号,涉及24个SOC,其中19个信号未被其药品说明书记录。发生频次排名前5位的PT分别为用药过量、装置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性错误、产品使用问题、有意误用产品、治疗中断;信号强度排名前5位的PT分别为癫痫表现类型变化、先天性口角降肌发育不全、多重耐药性、脑手术、迷走神经刺激器植入。其药品说明书未记录的ADE包括先天性口角降肌发育不全、多重耐药性、线粒体DNA突变、分裂性身份识别障碍、先天性外耳异常等。结论对于拉考沙胺发生频次多且药品说明书已记录的ADE,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临床在治疗期间应根据患者情况适时调整剂量,避免出现严重的ADE;对于新的可疑的ADE(如先天性口角降肌发育不全、线粒体DNA突变、过熟儿、分裂性身份识别障碍、色素尿、行为障碍、分离性障碍等)应警惕和识别,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考沙胺 药物不良事件 药物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
下载PDF
胆红素纳米颗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乔婷婷 张志宏 +3 位作者 周俊发 叶仕高 曾元宁 王秋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1-635,共5页
胆红素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但由于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极大地限制了临床应用。研究人员将胆红素开发成各种纳米颗粒,借助剂型优势有效消除了胆红素溶解性低的限制,使其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 胆红素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但由于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极大地限制了临床应用。研究人员将胆红素开发成各种纳米颗粒,借助剂型优势有效消除了胆红素溶解性低的限制,使其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药理活性。胆红素纳米颗粒在多种胃肠道疾病、肝肾疾病、皮肤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移植以及肿瘤的靶向治疗(既可直接抗肿瘤,又可作为药物递送系统)中均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对胆红素纳米制剂的研究将推动胆红素的临床应用和相关的新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纳米颗粒 抗炎 抗氧化 免疫调节 抗肿瘤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用药方案现状及潜在靶点药物治疗方案新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章欢琪 林旭 +1 位作者 沈姝颖 李杨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39-2043,共5页
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的15%,恶性程度高,异质性和侵袭性均较强。依托泊苷联合铂类是广泛期SCLC标准一线治疗的基础,但存在易耐药、易复发的问题。近年来,新型免疫药物和新型细胞毒性药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SCLC患者的生存率,... 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的15%,恶性程度高,异质性和侵袭性均较强。依托泊苷联合铂类是广泛期SCLC标准一线治疗的基础,但存在易耐药、易复发的问题。近年来,新型免疫药物和新型细胞毒性药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SCLC患者的生存率,为复发/难治型SCLC患者带来了治疗希望。本文通过综述SCLC临床用药方案的现状和潜在靶点药物治疗方案的新进展发现,目前SCLC一、二、三线方案包括依托泊苷+卡铂、阿替利珠单抗+依托泊苷+铂类药物、阿得贝利单抗、拓扑替康、多西他赛等,作用靶点主要集中在拓扑异构酶Ⅱ/Ⅰ、DNA、免疫检查点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微管蛋白等;潜在靶点药物治疗方案包括阿立塞替+紫杉醇、洛伐妥珠单抗、APG-1252等,作用靶点主要集中在DNA损伤应答通路和免疫通路,可通过极光激酶A等多种潜在靶点来发挥抗肿瘤作用,实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治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化疗 免疫治疗 作用靶点 潜在靶点药物治疗方案
下载PDF
重庆市2015-2022年药物过敏性休克救治使用肾上腺素情况的回顾性研究
8
作者 陈诚 王彦 +3 位作者 邓莉 杜倩 刘松青 奚鑫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238-2242,共5页
目的评价肾上腺素在药物过敏性休克救治中使用的合理性,为进一步规范过敏性休克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依据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提供的2015-2022年药物过敏性休克严重ADR报告的相关数据,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救治药物选择及肾上... 目的评价肾上腺素在药物过敏性休克救治中使用的合理性,为进一步规范过敏性休克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依据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提供的2015-2022年药物过敏性休克严重ADR报告的相关数据,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救治药物选择及肾上腺素使用情况,探讨不同肾上腺素救治方案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1415份药物过敏性休克严重ADR报告,所涉患者男女比例为1.04∶1;引发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47.92%)、中药注射剂(9.12%);43.96%患者的ADR发生于用药后10 min内;97.24%的患者治愈或好转,2.76%的患者死亡或未好转。1415例患者中,使用肾上腺素救治的占63.39%,首选肾上腺素救治的占53.14%;肌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分别占33.78%、30.32%、25.75%和1.23%;肾上腺素的初始剂量范围为0.01~10 mg,单次剂量以1 mg居多(44.70%);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单次剂量过量的分别有148例(51.03%)、136例(53.13%)和193例(91.47%),静脉注射给药更有可能出现单次剂量过量(P<0.05)。初始救治使用肾上腺素者的好转/痊愈率显著高于非肾上腺素使用者(98.14%vs.96.23%,P=0.029),首选肾上腺素者的好转/痊愈率显著高于非首选肾上腺素者(98.14%vs.95.17%,P=0.031),肌内注射者的好转/痊愈率显著高于非肌内注射者(99.01%vs.96.69%,P=0.038)。结论在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救治中,存在救治药物选择不适宜和肾上腺素使用不足、给药延迟、给药途径不适宜及单次剂量过高等不合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 药物过敏性休克 用药分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规范 被引量:3
9
作者 边原 陈岷 +19 位作者 杜姗 李文渊 韩丽珠 尹琪楠 崔小娇 黄雪飞 陈祝君 雷洋 侯盈盈 易小清 王玥媛 郑兮 刘心霞 吕子彦 吴越 李炼 郑星月 武刘芸 闫峻峰 童荣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433-2453,共21页
为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简称“《目录》”),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牵头与多个医疗单位的多位专家共同编写了《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规... 为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简称“《目录》”),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牵头与多个医疗单位的多位专家共同编写了《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规范》。编写组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方法,通过大量阅读和总结相关药物的国内外文献证据,采用改良德尔菲法统一专家意见,并应用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GRADE)方法对形成的证据进行证据质量评价,重点对《目录》中30余种药物的超说明书适应证的评估、合理用药要点和药学监护要点进行了概括,旨在推进临床用药的科学规范和有效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不良药物反应和药物滥用的风险,促进合理用药,改善公众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监控药品 合理用药 规范 医疗机构
下载PDF
苦参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新雨 楚尧娟 +3 位作者 豆萌萌 马睿 黎思露 朱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探讨苦参素能否通过调控铁死亡途径发挥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苦参素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苦参素组小鼠以含灭活结核分枝杆菌和MOG35-55的抗原乳剂... 目的探讨苦参素能否通过调控铁死亡途径发挥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苦参素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苦参素组小鼠以含灭活结核分枝杆菌和MOG35-55的抗原乳剂诱导复制EAE模型。苦参素组小鼠自免疫后第7天开始腹腔注射苦参素注射液(50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至免疫后第18天。记录各组小鼠的神经功能学评分,以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和勒克斯光蓝染色法分别观察脊髓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情况,以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其转铁蛋白受体1(TFR1)、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COA4)、膜铁转运辅助蛋白(Heph)m RNA和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xC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累计神经功能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脊髓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现象明显,相关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髓鞘组织中TFR1、NCOA4 mRNA的表达均显著上调,Heph mRNA和xCT、GPx4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素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苦参素对EAE小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与调节铁死亡中的铁代谢途径和xCT/GPx4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铁代谢 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通路 小鼠
下载PDF
FAERS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数据挖掘
11
作者 龙霞 黄孟文 +3 位作者 蒲诗云 王利辰 唐梦蛟 周后凤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760-2765,共6页
目的 挖掘并分析5种常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严重皮肤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收集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自美国上... 目的 挖掘并分析5种常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严重皮肤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收集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自美国上市至2022年第4季度相关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药物不良事件(ADEs)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对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报告5 726份,其中纳武利尤单抗3 037份、帕博利珠单抗1 465份、度伐利尤单抗130份、阿替利珠单抗429份、伊匹木单抗665份。5种ICIs均生成了阳性信号,其关联度由强到弱依次是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度伐利尤单抗。5种ICIs均有报告史-约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发生,关联度均以帕博利珠单抗最强。结论 5种ICIs均有导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临床在使用时应密切关注,尤其在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时应特别谨慎;同时,应尽量避免ICIs之间的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严重皮肤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事件 信号检测
下载PDF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相关肺毒性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俊 刘广伟 +2 位作者 林玉燕 张小蕾 倪倍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5-360,共6页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与维普网等数据库中CDK4/6抑制剂相关肺毒性文献,采用Excel 20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与维普网等数据库中CDK4/6抑制剂相关肺毒性文献,采用Excel 20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文献,涉及13例患者,包括美国3例,日本3例,印度2例,以色列、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各1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在43~89岁之间;所使用的CDK4/6抑制剂类药物包括哌柏西利(8例)、阿贝西利(3例)、瑞博西利(2例)。患者用药后发生肺毒性的时间在1周~15个月不等,多数患者均以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干咳等症状为主诉入院,其肺毒性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病、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纵隔和肺门结节样反应、药物性肺炎、弥漫性肺泡损伤、组织性肺炎等。其治疗时长最短为3周,最长为6个月,治疗措施包括停药、静脉使用抗菌药物、静脉使用全身类固醇、吸氧等;治疗后8例患者好转或康复,5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死亡。1例患者再次使用该类药物后又出现肺毒性,须永久停止使用该类药物。结论CDK4/6抑制剂相关肺毒性有导致死亡的可能,临床须早期判断、及时停药,并尽早采用给予患者全身类固醇、吸氧等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 肺毒性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下载PDF
多酚化合物LM49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梦如 高燕 +3 位作者 杨彩红 赵承孝 冯秀娥 李青山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588-1593,1599,共7页
目的研究多酚化合物2,4′,5′-三羟基-5,2′-二溴二苯甲酮(LM49)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以舒张血管百分比为指标,考察不同浓度LM49对去甲肾上腺素(1×10^(-6)mol/L)及KCl(60 mmol/L)预收缩... 目的研究多酚化合物2,4′,5′-三羟基-5,2′-二溴二苯甲酮(LM49)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以舒张血管百分比为指标,考察不同浓度LM49对去甲肾上腺素(1×10^(-6)mol/L)及KCl(60 m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或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分别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0.1 mmol/L)、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美辛(1×10^(-5)mol/L)和4种钾通道阻滞剂[BaCl_(2)(0.1 mmol/L)、四乙基胺(5 mmol/L)、4-氨基吡啶(0.1 mmol/L)、格列苯脲(1×10^(-5)mol/L)]预孵育血管环,考察不同浓度LM49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以血管收缩百分率为指标,在无钙条件下,分别以KCl(60 mmol/L)、去甲肾上腺素(1×10^(-6)mol/L)和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1×10^(-6)mol/L)、肌浆网Ca^(2+)-腺苷三磷酸(ATP)酶泵抑制剂毒胡萝卜素(1×10^(-6)mol/L)诱发血管环内钙释放后,再分别累积加入CaCl_(2),考察LM49对CaCl_(2)导致外钙内流引起的血管收缩的影响。结果3×10^(-6)、5×10^(-6)、1×10^(-5)mol/L LM49对去甲肾上腺素和KCl预收缩的血管环具有显著舒张作用(P<0.01),且是否去除内皮对LM49舒张血管的作用无显著影响(P>0.05)。经L-NAME、吲哚美辛、四乙基胺和4-氨基吡啶预孵育后,不同浓度的LM49对经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的血管环无显著影响(P>0.05),格列苯脲和BaCl_(2)均可抑制LM49对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血管环的舒张作用(P<0.01)。在无钙条件下,血管环经KCl、去甲肾上腺素、维拉帕米及毒胡萝卜素预孵育后,LM49能抑制CaCl_(2)导致外钙内流引起的收缩(P<0.01)。结论LM49具有显著的血管舒张作用,且无内皮依赖性;其具体机制可能为诱导ATP敏感型钾通道、内向整流型钾通道开放,及抑制细胞外Ca^(2+)通过电压门控钙通道、受体操控钙通道、钙库操纵性钙通道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化合物 2 4′ 5′-三羟基-5 2′-二溴二苯甲酮 血管环 舒张作用 钾通道 钙通道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司美格鲁肽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伟涛 何家汝 陈文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865-1869,1875,共6页
目的挖掘司美格鲁肽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比例失衡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自建库起至2021年9月所有的司美格鲁肽ADE报告进行信号挖掘。分析报告病例的基本情况;映射得到对应的系统器... 目的挖掘司美格鲁肽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比例失衡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自建库起至2021年9月所有的司美格鲁肽ADE报告进行信号挖掘。分析报告病例的基本情况;映射得到对应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并与药品说明书记录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对不同适应证患者的首选语(PT)进行分析。结果共提取到6661例司美格鲁肽ADE报告,挖掘到194个有效信号。6661例ADE报告中男性(43.40%)所占比例低于女性(52.65%);年龄主要分布于>40~65岁(29.00%)和>65岁(22.61%);上报国家以美国为主(83.88%);报告年份主要集中在2021年(40.88%),并呈逐年递增趋势;结局以严重ADE报告中的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17.78%)为主。司美格鲁肽ADE信号映射到主SOC上主要为胃肠系统疾病,各类损伤、中毒和操作并发症,代谢与营养类疾病,各类检查。以报告优势比>10或ADE报告例数>50例进行筛选,在药品说明书的基础上增添了48个新的潜在不良反应。在报告例数排在前2位的适应证(即2型糖尿病和肥胖、超重、体质量控制)中,以恶心、呕吐、腹泻为代表的胃肠系统相关ADE报告频次均较高,与药品说明书相似。结论本研究在司美格鲁肽药品说明书的基础上补充了48个新的潜在不良反应,目前可认为司美格鲁肽的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美格鲁肽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药品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比例失衡法
下载PDF
没食子乙醇提取物对结肠癌细胞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阿丽亚·依拉木 阿布都艾则孜·艾尔肯 +2 位作者 闫波 艾尔菲丁·阿尼娃尔 木巴拉克·伊明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6-331,共6页
目的基于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研究没食子乙醇提取物对结肠癌细胞HCT-116、Caco-2增殖、迁移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0.05、0.1、0.2、0.3、0.4、0.5 mg/mL没食子乙醇提取物作用12、24... 目的基于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研究没食子乙醇提取物对结肠癌细胞HCT-116、Caco-2增殖、迁移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0.05、0.1、0.2、0.3、0.4、0.5 mg/mL没食子乙醇提取物作用12、24、48、72 h后对HCT-116、Caco-2细胞增殖的影响。以0.1、0.3、0.5 mg/mL没食子乙醇提取物作用于HCT-116、Caco-2细胞24 h后,采用划痕实验测定细胞的迁移情况,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JAK2、STAT3磷酸化水平和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0.05、0.1、0.2、0.3、0.4、0.5 mg/mL没食子乙醇提取物作用12、24、48、72 h后均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0.1、0.3、0.5 mg/mL没食子乙醇提物作用24 h后,2种细胞的划痕愈合率和细胞上清液中IL-6、TNF-α水平,以及细胞中JAK2、STAT3磷酸化水平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内ROS水平、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没食子乙醇提取物可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Caco-2的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内ROS的积累,下调肿瘤微环境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和JAK2/STAT3信号通路中JAK2、STAT3的磷酸化水平,进而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乙醇提取物 结肠癌细胞 炎症因子 活性氧 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信号通路
下载PDF
龙胆环烯醚萜类成分对NAFLD细胞模型脂质积累及炎症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丽娟 翁丽丽 +2 位作者 肖春萍 于前 寇柏鑫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354-2358,共5页
目的研究龙胆环烯醚萜类成分(gentian iridoids,GI)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脂质积累及炎症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游离脂肪酸(0.5 mmol/L)诱导的人肝癌HepG2细胞为NAFLD细胞模型。考察不同浓度(0.125、0.25、0.5、1、2、... 目的研究龙胆环烯醚萜类成分(gentian iridoids,GI)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脂质积累及炎症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游离脂肪酸(0.5 mmol/L)诱导的人肝癌HepG2细胞为NAFLD细胞模型。考察不同浓度(0.125、0.25、0.5、1、2、4 mg/mL)GI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GI低、中、高浓度组(0.25、0.5、1 mg/mL),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加入0.5 mmol/L游离脂肪酸进行造模。培养24 h后,考察HepG2细胞内脂滴形成的情况,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检测细胞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的表达。结果HepG2细胞经不同浓度GI作用后,细胞活力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GI各浓度组细胞内红色脂滴明显减少,细胞核萎缩不明显、体积大小正常;细胞内TG含量(低浓度组除外),细胞上清液中AST、ALT、IL-1β、IL-6(低剂量组除外)、TNF-α水平,细胞中SREBP-1c、FAS mRNA表达水平以及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GI可减少NAFLD细胞模型的脂质积累,减轻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REBP-1c/FAS及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 环烯醚萜类成分 脂质积累 炎症反应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木瓜中5种五环三萜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亭亭 胡浩宁 +4 位作者 李平媛 黄永梅 汪鋆植 唐海明 尹永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477-2480,2486,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木瓜中3-O-乙酰坡模醇酸等5种五环三萜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分析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工艺木瓜的含量差异。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检测手段,色谱柱为COSMOSIL 5 C18-MS-Ⅱ,流动相为乙腈-0.005 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用磷酸...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木瓜中3-O-乙酰坡模醇酸等5种五环三萜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分析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工艺木瓜的含量差异。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检测手段,色谱柱为COSMOSIL 5 C18-MS-Ⅱ,流动相为乙腈-0.005 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用磷酸调pH至6.5)(70︰30,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20μL。以齐墩果酸为内参物,结合一测多评法,对3-O-乙酰坡模醇酸等4种五环三萜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外标法进行比较;同时,对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加工工艺木瓜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总含量和5种成分的总含量进行比较。结果3-O-乙酰坡模醇酸、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3-O-乙酰熊果酸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6~81.2、2.12~42.4、9.62~192.3、7.77~155.4、4.21~84.1μg/mL(R^(2)>0.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9%~101.38%(RSD<3%,n=6)。一测多评法测得3-O-乙酰坡模醇酸、白桦脂酸、熊果酸、3-O-乙酰熊果酸的含量分别为0.023%~0.060%、0.044%~0.528%、0.101%~0.368%、0.067%~0.221%,与外标法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小于8%。同一产地鲜切工艺加工木瓜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总含量和5种成分的总含量均高于传统工艺加工木瓜,且重庆黔江产木瓜中5种成分的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P<0.05)。结论建立了同时测定木瓜中3-O-乙酰坡模醇酸、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3-O-乙酰熊果酸含量的一测多评法,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庆黔江产木瓜中5种成分的总含量较高,且同一产地鲜切工艺加工木瓜总含量高于传统工艺加工木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 五环三萜类成分 一测多评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熵值-聚类法的我国药品综合控费效果评价
18
作者 沈月月 柳鹏程 +2 位作者 罗雪燕 齐敏友 袁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53-1157,1164,共6页
目的 全面评价我国药品综合控费的效果,为进一步提升控费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熵值法从药价控制能力、药费控制能力、患者负担能力3个维度建立药品控费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16-202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品控费效果... 目的 全面评价我国药品综合控费的效果,为进一步提升控费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熵值法从药价控制能力、药费控制能力、患者负担能力3个维度建立药品控费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16-202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品控费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k均值聚类法对我国各省份的综合控费效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与结论 2016-2020年,我国31个省份药品综合控费效果的综合得分合计值分别为14.64、16.71、17.58、17.57、17.88。聚类分析结果与熵值法排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在取得阶段性成效之后进入平稳期;31个省份的药品综合控费效果呈现阶梯式特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西部地区省份的综合控费效果较好,中部地区省份紧随其后,而东北三省效果较差;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的控费效果提升显著。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综合医改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药品带量采购、医保药品价格谈判及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按病种分值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综合控费 效果评价 熵值法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TLR4/MyD88/NF-кB信号通路研究十一方药酒对兔膝骨关节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文涛 周玲梅 +4 位作者 黄宏海 鲍慧慧 毛德文 田慧 刘舒凌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24-2229,共6页
目的研究十一方药酒(以下简称“SYF”)对木瓜蛋白酶诱导的兔膝骨关节炎(KOA)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5只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200 mg/kg)、SYF高剂量组(386 mg/kg)、SYF低剂量组(97 mg/kg),每组7只... 目的研究十一方药酒(以下简称“SYF”)对木瓜蛋白酶诱导的兔膝骨关节炎(KOA)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5只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200 mg/kg)、SYF高剂量组(386 mg/kg)、SYF低剂量组(97 mg/kg),每组7只(均为雄性4只、雌性3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兔于第1、4、7天从右后肢膝关节腔注入木瓜蛋白酶混合液(含2%木瓜蛋白酶与0.03 mol/L L-半胱氨酸)0.5 mL复制KOA模型,空白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从第15天开始于各组兔右后肢膝关节涂抹药物,每天给药2次,连续20 d,同时在第0、8、14、35天,用游标卡尺测量兔右后肢膝关节直径计算其肿胀度。实验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滑膜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 PGE2)的水平;制作滑膜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观测病理学形态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滑膜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细胞核因子(NF-кB)信号通路中TLR4、MyD88、NF-кB p65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TLR4、MyD88、NF-кB p65、磷酸化NF-кB p65(p-NF-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兔膝关节肿胀度升高,滑膜组织病理性损伤严重,滑膜组织中IL-1β、TNF-α、PGE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LR4、MyD88、NF-кB p65 mRNA和TLR4、MyD88、p-NF-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兔右后肢膝关节肿胀度与滑膜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均有显著改善,滑膜组织中IL-1β、TNF-α、PGE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LR4、MyD88、NF-кB p65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TLR4、MyD88(SYF低剂量组除外)、p-NF-кB p6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SYF对木瓜蛋白酶诱导的兔KOA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炎症因子IL-1β、TNF-α、PGE2水平及下调TLR4/MyD88/NF-кB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方药酒 膝骨关节炎 炎症因子 TLR4/MyD88/NF-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栀子饮片及栀子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建立、含量测定及化学模式识别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朝锋 韩晓珂 +3 位作者 秦亚东 徐斌 祁俊 周娟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718-1723,共6页
目的建立栀子饮片及栀子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测定其中6个成分的含量,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栀子苷为参照,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绘制20批栀子饮片及10批栀子配方颗粒... 目的建立栀子饮片及栀子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测定其中6个成分的含量,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栀子苷为参照,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绘制20批栀子饮片及10批栀子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同法测定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栀子苷、苦番红花素、芦丁、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采用ORIGIN 9.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IMCA 1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大于1为标准筛选影响栀子饮片及栀子配方颗粒质量的差异性成分。结果20批栀子饮片及10批栀子配方颗粒均有24个共有峰,30批样品共有22个共有峰,相似度均不低于0.96;共指认了6个共有峰,分别为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2号峰)、栀子苷(6号峰)、苦番红花素(9号峰)、芦丁(11号峰)、西红花苷Ⅰ(15号峰)、西红花苷Ⅱ(17号峰)。栀子饮片中上述6个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4、57.00、1.30、1.03、9.63、0.99 mg/g,栀子配方颗粒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96、17.04、0.37、0.27、0.73、0.04 mg/g。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栀子饮片和栀子配方颗粒各分为一类,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有9个共有峰的VIP值>1,分别为16号峰、14号峰、3号峰、17号峰(西红花苷Ⅱ)、15号峰(西红花苷Ⅰ)、18号峰、22号峰、2号峰(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21号峰。结论所建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重复性较好,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用于评价栀子饮片及栀子配方颗粒的质量;16号峰等色谱峰对应的9个成分可能是影响两者质量的差异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栀子配方颗粒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模式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