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功能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作品数16766被引量51262H指数43
《功能材料》办刊宗旨:反映我国功能材料各领域中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报道功能材料研究论文与综合论述,推动材料科技进步与推广应用,增进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为发展国民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培养人...查看详情>>
  • 曾用名 仪表材料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001-9731
  •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50-1099/TH
  • 出版周期月刊
共找到16,7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O/TiO_(2)核-壳纳米结构的低温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丽华 王贺 +1 位作者 王航 黄金亮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1222,共6页
ZnO因其自身的高电荷复合、化学性质活泼,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通过表面修饰进行复合可实现电子-空穴的分离并提高其化学稳定性。以二水合醋酸锌、六水合硝酸锌、六氟钛酸铵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水热和液相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在低温条... ZnO因其自身的高电荷复合、化学性质活泼,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通过表面修饰进行复合可实现电子-空穴的分离并提高其化学稳定性。以二水合醋酸锌、六水合硝酸锌、六氟钛酸铵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水热和液相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出ZnO/TiO_(2)单异质结。采用XRD、SEM、EDS、TEM、PL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其光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沉积时间为20 min时,ZnO/TiO_(2)核-壳结构形貌最规整,其中ZnO直径约115 nm,TiO_(2)薄膜厚度约7.6 nm;TiO_(2)的负载,降低了电极中光生电荷的复合,提高了ZnO对光子的收集能力,光电流密度提升大约10倍,达到0.21μA/cm^(2),表现出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TiO_(2) 核-壳结构 异质结 光电极材料 液相沉积
下载PDF
生物质复合材料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青 庞少峰 +5 位作者 王彦斌 卢新宇 陈奇 聂宏杰 朱星臣 苏琼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9-2040,共12页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重金属水污染已成为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重金属离子毒性强、难降解,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类、水生动物和植物有害,破坏生态系统。吸附法低成本、去除效率高、可循环利用等优点使其成为废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生物质...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重金属水污染已成为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重金属离子毒性强、难降解,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类、水生动物和植物有害,破坏生态系统。吸附法低成本、去除效率高、可循环利用等优点使其成为废水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生物质材料资源丰富、成本低、绿色环保,以其为新型吸附剂原料被广泛研究。基于此,该文以金属有机骨架、沸石、生物炭类为例,首先综述了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改性方法,总结了吸附剂的性能对金属离子吸附的影响,其次阐述其与金属离子之间的吸附机理,最后对生物质复合材料在水污染治理发展方面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吸附剂 活性位点 改性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早强型水下不分散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化设计
3
作者 王杨凯 柴丽娟 +2 位作者 刘占超 张玉 任镖锟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206-12213,12224,共9页
针对严酷服役环境条件中水下混凝土抗拉变形能力差、开裂引发的一系列病害,在水泥浆体中掺入抗分散剂UWB-Ⅲ、粉煤灰、减水剂、速凝剂、聚乙烯醇纤维、煤矸石等物质,研究各物质不同掺量对水泥基材料的抗分散性能、水陆强度、微观形貌的... 针对严酷服役环境条件中水下混凝土抗拉变形能力差、开裂引发的一系列病害,在水泥浆体中掺入抗分散剂UWB-Ⅲ、粉煤灰、减水剂、速凝剂、聚乙烯醇纤维、煤矸石等物质,研究各物质不同掺量对水泥基材料的抗分散性能、水陆强度、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UWB-Ⅲ可以显著改善浆体的抗分散性能,但过量使用UWB-Ⅲ会降低砂浆的流动性。当UWB-Ⅲ掺量为6.5%时,能够较好的兼顾抗分散性能和流动性。随着粉煤灰或煤矸石替代率的增加,材料抗压强度降低,悬浊物含量增大。随着减水剂、速凝剂、聚乙烯醇纤维等掺量的增加,材料抗压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分析可知UWB-Ⅲ掺量6.5%,粉煤灰替代率20%,水胶比0.24,减水剂0.5%,速凝剂2%,纤维掺量2%,煤矸石替代率60%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具备早强、水下不分散等特点。研究可为水下混凝土开裂提供一种快速修补方法,也可对煤研石进行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强 水下不分散 煤矸石 水陆强度比
下载PDF
《功能材料》征稿启事
4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功能材料》197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以研究论文为主,科学综述为辅。主要报道功能材料科学与工程各领域最新成果的原始论文和研究报告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最新进展的综合论述。《功能材料》学术作风严谨,科技视野开阔,在国内外材料... 《功能材料》197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以研究论文为主,科学综述为辅。主要报道功能材料科学与工程各领域最新成果的原始论文和研究报告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最新进展的综合论述。《功能材料》学术作风严谨,科技视野开阔,在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界具有重要影响。被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 材料科学与工程 《功能材料》 视野开阔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征稿启事 综合论述 公开发行
下载PDF
基于固废微波快速制备泡沫碳负载CoO_(x)纳米片及电催化析氧性能
5
作者 张青原 龙威宇 +3 位作者 崔玉琛 徐磊 孟祥康 唐少春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148-8156,共9页
开发性能稳定、成本低廉的电催化剂对于电催化水分解实现大规模制氢至关重要。以固体废弃物三聚氰胺泡沫为原料,采用微波选择性加热的方法在碳化后的三维氮掺杂碳骨架上快速生长均匀分布的CoO_(x)纳米片多孔包覆层(CoO_(x)/N-C)。微波... 开发性能稳定、成本低廉的电催化剂对于电催化水分解实现大规模制氢至关重要。以固体废弃物三聚氰胺泡沫为原料,采用微波选择性加热的方法在碳化后的三维氮掺杂碳骨架上快速生长均匀分布的CoO_(x)纳米片多孔包覆层(CoO_(x)/N-C)。微波反应过程仅需45 s,反应速率比传统化学沉淀—热解法(制备时间6-8 h)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0 mA cm^(-2)时,CoO_(x)/N-C电极在1M KOH电解液中过电位仅为340 mV;经过10 h循环测试,其电催化性能保持率高达97%。这主要归因于三维氮掺杂碳作为电子传输通道有效地提高了CoO_(x)的导电性,且CoO_(x)纳米片多孔层为电催化析氧反应(OER)提供了足够多的活性位点。研究为快速制备高性能OER电催化材料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固体废弃物高价值再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泡沫碳 CoO_(x)纳米片 微波加热 析氧反应 电催化
下载PDF
碳化硅掺杂改善二元糖醇纳米胶囊的性能
6
作者 单少飞 张广平 +2 位作者 莫松平 贾莉斯 陈颖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94-3200,共7页
甘露醇和肌醇作为具有较高潜热的糖醇相变材料,在中温储热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二元糖醇的相变温度可以通过改变糖醇各组分的比例来调节,因而其应用温度范围与单糖醇相比较宽。糖醇在热循环中存在泄漏、氧化和过冷等问题,对糖醇进... 甘露醇和肌醇作为具有较高潜热的糖醇相变材料,在中温储热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二元糖醇的相变温度可以通过改变糖醇各组分的比例来调节,因而其应用温度范围与单糖醇相比较宽。糖醇在热循环中存在泄漏、氧化和过冷等问题,对糖醇进行微纳胶囊化和添加成核剂是有效解决措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糖醇胶囊制备了碳化硅掺杂甘露醇和肌醇二元糖醇纳米胶囊,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热循环试验研究了纳米胶囊的相变特性和热稳定性,探讨了碳化硅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胶囊具有较高的相变焓值、包封率和储能效率,热分解温度相比二元糖醇提高了,经过热循环后胶囊的过冷度相对于二元糖醇降低了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糖醇 纳米胶囊 热能存储 过冷度
下载PDF
拥有双金属位点的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应用进展
7
作者 汪瑞宇 周勇 +1 位作者 曾颖敏 章家立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30-11037,共8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种新兴的多孔材料。双金属MOFs在无机节点中含有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与单金属MOFs相比,有着更高的孔隙率与更多的活性位点,在气体吸附、催化、能量存储与转换、发光传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双金属M...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种新兴的多孔材料。双金属MOFs在无机节点中含有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与单金属MOFs相比,有着更高的孔隙率与更多的活性位点,在气体吸附、催化、能量存储与转换、发光传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双金属MOFs的研究进展,然后重点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最后对双金属MOF材料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双金属 合成方法 应用
下载PDF
偏压梯度TiAlN涂层高温氧化与抗高温粒子冲蚀性能
8
作者 曹鑫 熊能 +3 位作者 李聪健 王静静 张鑫 孙小川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63-12168,共6页
采用连续偏压的沉积工艺与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成功制备偏压梯度TiAlN涂层,对涂层的高温氧化性能与抗高温粒子冲蚀性能分别进行了考核,并对考核前后涂层的表面形貌、成分、相结构变化,以及冲蚀损伤特征进行了测试与表... 采用连续偏压的沉积工艺与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成功制备偏压梯度TiAlN涂层,对涂层的高温氧化性能与抗高温粒子冲蚀性能分别进行了考核,并对考核前后涂层的表面形貌、成分、相结构变化,以及冲蚀损伤特征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400℃高温氧化后偏压梯度TiAlN涂层表面颜色加深,且保持完整平滑,无明显损伤;偏压涂层表面氧原子分数为20.9%,质量增加为0.81μg/mm^(2),偏压涂层结构更加致密,抑制氧元素向内扩展,抗氧化性能较bias-50 TiAlN涂层更佳。400℃下高温粒子冲蚀条件下,偏压梯度TiAlN涂层在30°与90°冲蚀角度下的冲蚀率分别为0.26 mg/g、0.24 mg/g,低于bias-50 TiAlN涂层,表现出更加优异的抗高温粒子冲蚀性能;在400℃条件下,钛合金基体与TiAlN涂层未发生明显的氧化损伤,高温粒子冲蚀损伤均为冲蚀主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N涂层 偏压梯度结构 TI-6AL-4V合金 高温氧化性能 高温粒子冲蚀性能
下载PDF
用作空耦超声换能器的聚丙烯多孔膜驻极体的压电性能
9
作者 刘佳雯 邱勋林 +2 位作者 边裕清 朱武军 项延训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33-9137,共5页
以初始厚度为50μm的国产聚丙烯(PP)多孔膜(PQ50)为原材料,通过微结构调控制备了不同厚度的压电驻极体膜,并对比研究了其与芬兰VTT开发的商用PP多孔压电驻极体膜HS70的压电和声学性能。结果表明薄膜的杨氏模量与厚度呈U型依赖关系,杨氏... 以初始厚度为50μm的国产聚丙烯(PP)多孔膜(PQ50)为原材料,通过微结构调控制备了不同厚度的压电驻极体膜,并对比研究了其与芬兰VTT开发的商用PP多孔压电驻极体膜HS70的压电和声学性能。结果表明薄膜的杨氏模量与厚度呈U型依赖关系,杨氏模量在厚度为60~65μm时出现谷值。PP压电驻极体膜的极化呈现阈值行为,在阈值电压以上,压电d_(33)系数随着极化电压的上升而显著增加。当极化电压为6kV时,厚度为60μm的PQ50多孔膜d_(33)达355pC/N,而HS70的d_(33)系数为179 pC/N。在1~10N的静态力范围内,两类PP多孔膜驻极体的压电d_(33)系数先下降后趋于平稳。以PQ50(厚度60μm)和HS70为振膜制作的超声换能器,其振幅分别为170和26 mV,带宽分别为320和180 kHz,因此,国产PQ50薄膜经微结构调控处理后表现出优于商售VTT薄膜的压电与声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驻极体 聚丙烯多孔膜 空气耦合超声换能器 压电d 33系数 中心频率 带宽
下载PDF
硅烷化SiO_(2)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洪兴 赵磊 +3 位作者 韩春 史纪村 崔朋勃 朱向辉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85-1189,共5页
采用KH-570偶联剂接枝改性SiO_(2)颗粒表面,通过调节KH-570偶联剂的接枝密度定量控制硅烷化SiO_(2)颗粒界面上的接触角,接着利用界面自组装方法制备可控层的硅烷化SiO_(2)涂层。结果表明,硅烷化SiO_(2)颗粒界面上的接触角随着KH-570偶... 采用KH-570偶联剂接枝改性SiO_(2)颗粒表面,通过调节KH-570偶联剂的接枝密度定量控制硅烷化SiO_(2)颗粒界面上的接触角,接着利用界面自组装方法制备可控层的硅烷化SiO_(2)涂层。结果表明,硅烷化SiO_(2)颗粒界面上的接触角随着KH-570偶联剂接枝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KH-570偶联剂为1.5 mL、pH值=10时,接触角最大,约为147°;硅烷化SiO_(2)涂层为3层时,整个衬底被硅烷化SiO_(2)涂层完全覆盖,接触角达到156°,属于超疏水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颗粒 KH-570偶联剂 硅烷化 涂层 接触角
下载PDF
中空金属-有机框架促进稳定和快速的锂硫电池
11
作者 刘浩锐 赵磊 +4 位作者 杨娜娜 贺立群 刘馨 杨来东 王建吉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88-7095,共8页
锂硫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而成为最有前途的储能系统之一。然而,锂硫电池的商业化仍然受到几个技术问题的阻碍,即严重的多硫化物穿梭和缓慢的硫转化动力学。报道了一种独特的中空MOFs来捕获和催化多硫化物,以实现高效锂硫电池。... 锂硫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而成为最有前途的储能系统之一。然而,锂硫电池的商业化仍然受到几个技术问题的阻碍,即严重的多硫化物穿梭和缓慢的硫转化动力学。报道了一种独特的中空MOFs来捕获和催化多硫化物,以实现高效锂硫电池。多孔中空结构不仅可以适应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而且还暴露了大量的活性位点,促进了硫氧化还原反应。由于这些结构上的优势,所制备的硫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即在3 C时,800次循环后每圈的平均容量衰率为0.06%。当处于更高的4 C充放电电流时,仍然具有598 mAh/g的初始容量,循环1000圈后,每圈的平均容量衰率仅为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中空MOFs 吸附 催化 活性位点
下载PDF
插入NiCr合金层对SnO_(2)/Ag/SnO_(2)多层结构透明导电薄膜热稳定性的影响
12
作者 郑思龙 祝柏林 +2 位作者 易昌鸿 王崇杰 吴隽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67-2173,共7页
室温下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SnO_(2)/Ag/SnO_(2)(SAS)、SnO_(2)/Ag/NiCr/SnO_(2)(SANS)和SnO_(2)/NiCr/Ag/NiCr/SnO_(2)(SNANS)三类多层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霍尔效应测量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大气... 室温下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SnO_(2)/Ag/SnO_(2)(SAS)、SnO_(2)/Ag/NiCr/SnO_(2)(SANS)和SnO_(2)/NiCr/Ag/NiCr/SnO_(2)(SNANS)三类多层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霍尔效应测量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大气和真空退火温度与薄膜结构、形貌和透明导电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薄膜的结晶程度及透明导电性能先增强后下降,薄膜的粗糙度先下降后上升。插入NiCr合金层提高了薄膜的热稳定性,且在Ag层两侧插入厚的NiCr合金层时薄膜热稳定性最优。而薄膜在真空环境下比在大气环境下的热稳定性更优。450℃真空退火后,SNANS(1 nm NiCr)薄膜平均透光率(400~800 nm)为90.31%,电阻率为8.21×10^(-5)Ω·cm,品质因子为3.87×10^(-2)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多层膜 透明导电性 退火处理 热稳定性 品质因子
下载PDF
花生壳纳米纤维素超疏水气凝胶的制备及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扣琴 王黎明 +2 位作者 郝慧敏 凌杭丽 徐伟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07-2113,共7页
以花生壳粉为原料,通过化学机械法从中提取纳米纤维素,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花生壳纳米纤维素悬浮液中加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对其进行改性,并采用冷冻干燥法最终制备了纳米纤维素超疏水气凝胶。将通过喷涂的方法使纳米纤维素超疏水气凝... 以花生壳粉为原料,通过化学机械法从中提取纳米纤维素,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花生壳纳米纤维素悬浮液中加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对其进行改性,并采用冷冻干燥法最终制备了纳米纤维素超疏水气凝胶。将通过喷涂的方法使纳米纤维素超疏水气凝胶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整理到棉织物上,分别对超疏水气凝胶和超疏水棉织物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所得的纳米纤维素气凝胶具有三维片状结构,具备超疏水性能;在对超疏水棉织物进行整理后,其超疏水性能显著提升,同时水接触角(WCA)能达到160°,并且也具有较好的抗污性能和自清洁性能,同时油水分离的效率达到8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超疏水 气凝胶 棉织物 油水分离
下载PDF
Co_(3)O_(4)/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Pb2+和Cd2+的电化学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郝亚超 张崇 +3 位作者 王文涛 王晶 陈书航 徐宏妍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0-1195,共6页
通过简单的水热-热分解法制备了Co_(3)O_(4)/GO复合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对样品进行结构形貌表征。将制备的Co_(3)O_(4)/GO复合材料作为电极修饰材料构建电... 通过简单的水热-热分解法制备了Co_(3)O_(4)/GO复合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对样品进行结构形貌表征。将制备的Co_(3)O_(4)/GO复合材料作为电极修饰材料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对溶液中的Pb^(2+)和Cd^(2+)进行检测,测试采用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DPASV)的电化学检测方法。结果表明,Co_(3)O_(4)/GO复合材料中的Co_(3)O_(4)颗粒沿着GO平面生长并延伸成表面多孔的复合纳米片,这种多孔的复合纳米片结构可以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对Pb^(2+)和Cd^(2+)的检测限分别为38和48 nmol/L。同时基于Co_(3)O_(4)/G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抗干扰性,在重金属电化学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电化学检测 Co_(3)O_(4)/GO
下载PDF
Ti_(2)SnC纳米片增强PTFE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海江 朱家乐 +1 位作者 杨丹 许剑光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1146,共6页
为探讨Ti_(2)SnC纳米片含量对聚四氟乙烯(PTFE)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超声剥离Ti_(2)SnC块体材料的方法获得了Ti_(2)SnC纳米片,并以此为原料通过冷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Ti_(2)SnC纳米片/PTFE复合材料。研究了Ti_(2)SnC纳米... 为探讨Ti_(2)SnC纳米片含量对聚四氟乙烯(PTFE)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超声剥离Ti_(2)SnC块体材料的方法获得了Ti_(2)SnC纳米片,并以此为原料通过冷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Ti_(2)SnC纳米片/PTFE复合材料。研究了Ti_(2)SnC纳米片含量对复合材料硬度和相同载荷下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载荷对纯PTFE和10%(质量分数)Ti_(2)SnC纳米片/PTFE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纯PTFE材料,复合材料的硬度随Ti_(2)SnC纳米片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10%(质量分数)Ti_(2)SnC纳米片/PTFE复合材料维氏硬度达到了12.5,增长了17.9%。在载荷为20 N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Ti_(2)SnC纳米片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相比于纯PTFE材料,10%(质量分数)Ti_(2)SnC纳米片/PTFE复合材料摩擦系数降低了34.7%,磨损率降低了80.6%;载荷增加后,与纯PTFE相反,10%(质量分数)Ti_(2)SnC纳米片/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随载荷增加而减小;当载荷增加到80 N时,相比于纯PTFE材料,10%(质量分数)Ti_(2)SnC纳米片/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降低了69.4%,磨损率降低了99.4%。Ti_(2)SnC纳米片表现出优秀的润滑性,加入PTFE后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以氧化磨损和粘着磨损为主,纯PTFE材料则以粘着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2)SnC纳米片 聚四氟乙烯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硬度
下载PDF
温度和加载率对Sn-58Bi合金力学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斌 胡鹏 +6 位作者 聂源 冯高鹏 周婕群 拜云山 牛公杰 牛伟 周燕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5-1155,共11页
通过不同温度和加载率下拉伸试验,获得了Sn-58%(质量分数)Bi共晶合金的弹性模量、拉伸强度、断裂应变等主要力学参数;结合断口微观组织的观测,对Sn-58%Bi共晶合金拉伸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加载率和温度对Sn-Bi合金变形行为的影响... 通过不同温度和加载率下拉伸试验,获得了Sn-58%(质量分数)Bi共晶合金的弹性模量、拉伸强度、断裂应变等主要力学参数;结合断口微观组织的观测,对Sn-58%Bi共晶合金拉伸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加载率和温度对Sn-Bi合金变形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合金延展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加载率增大而显著减小。断口微观组织观测分析表明,Sn-Bi合金在不同温度和加载率下,存在不同的变形机制。合金在低温和高加载速率下主要以断解理断裂为主。随温度增加,逐渐转变为韧窝、撕裂棱、解理面为主的准解理断裂,高加载率下以沿晶韧窝断裂和解理断裂为主的综合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Bi共晶合金 应变率效应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断裂和断裂
下载PDF
CH_(3)NH_(3)PbI_(3)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瑾 向成密 张媛媛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05-7109,7118,共6页
在旋涂过程中以乙醚作为反溶剂,采用一步旋涂法制备了不同比例二甲基甲酰胺(DMF)掺杂下的CH_(3)NH_(3)PbI_(3)型钙钛矿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DMF掺量分别... 在旋涂过程中以乙醚作为反溶剂,采用一步旋涂法制备了不同比例二甲基甲酰胺(DMF)掺杂下的CH_(3)NH_(3)PbI_(3)型钙钛矿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DMF掺量分别为0(纯DMSO),10%,30%,50%,70%和100%(质量分数)的CH_(3)NH_(3)PbI_(3)薄膜的晶体结构、形貌、晶粒尺寸和吸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比例DMF制备的CH_(3)NH_(3)PbI_(3)薄膜样品均得到了钙钛矿主相结构,随着DMF掺量的增大,钙钛矿主峰的强度出现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且在DMF掺量为70%(质量分数)时,强度达到最大;当DMF掺量为50%(质量分数)时,即m(DMF)∶m(DMSO)=1∶1时,薄膜样品表面较为致密,薄膜覆盖率高,薄膜表面为细小的等轴晶,晶粒尺寸在100~200 nm之间;所有薄膜样品的吸收边都在780 nm左右,随着DMF掺量的增大,薄膜样品的吸光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DMF掺量为50%(质量分数)时,即m(DMF)∶m(DMSO)=1∶1时,薄膜的吸光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3)NH_(3)PbI_(3)薄膜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DMF掺量 吸光性能
下载PDF
光激发氧敏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18
作者 陈美萍 姚纪文 +2 位作者 李蓉 卢雪峰 郭亚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27-11131,11154,共6页
溶解氧的检测在医学、水产养殖及日常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制备了一种蓝光激发氧敏纳米纤维材料,可用于溶解氧的检测。首先采用改进Stober法将氧敏指示剂三(4,7-联苯-1,10-邻菲啰啉)二氯化钌(Ru(dpp)_(3)Cl_(2))掺杂到二氧化硅纳... 溶解氧的检测在医学、水产养殖及日常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制备了一种蓝光激发氧敏纳米纤维材料,可用于溶解氧的检测。首先采用改进Stober法将氧敏指示剂三(4,7-联苯-1,10-邻菲啰啉)二氯化钌(Ru(dpp)_(3)Cl_(2))掺杂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SiO_(2))中,再将掺杂氧敏指示剂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醋酸纤维素(CA)共混,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蓝光激发氧敏纳米纤维。对掺杂Ru(dpp)_(3)Cl_(2)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进行了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表征,并对其进行了表面元素分析。对纳米纤维进行了扫描电镜表征,测定了纳米纤维在不同溶解氧含量下的荧光强度,结果显示该纤维材料可被蓝光有效激发,并且荧光强度随溶解氧浓度变化呈线性相关,其线性相关系数较高,说明该纳米纤维可用于对溶解氧的测定,且结果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溶解氧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三(4 7-联苯-1 10-邻菲啰啉)二氯化钌 纳米纤维
下载PDF
PSf-b-PEG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调控
19
作者 许兴民 刘韬 +2 位作者 刘亚品 李基兵 胡云霞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194-10199,共6页
通过一锅法亲核取代共缩聚反应合成系列聚砜-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首先研究聚砜的合成动力学,揭示双酚A和4,4′-二氯二苯砜的投料比与聚合时间对聚砜分子量的影响规律。其次,在聚砜聚合反应9 h时,选用不同链段长度的聚乙二醇作为封端... 通过一锅法亲核取代共缩聚反应合成系列聚砜-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首先研究聚砜的合成动力学,揭示双酚A和4,4′-二氯二苯砜的投料比与聚合时间对聚砜分子量的影响规律。其次,在聚砜聚合反应9 h时,选用不同链段长度的聚乙二醇作为封端剂,合成系列聚砜-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重分析(TGA)、差式扫描量热(DSC)表征聚砜-b-聚乙二醇的分子结构与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当采用分子量分别为400、2000、6000 Da的聚乙二醇封端剂时,所制得的聚砜-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分别为3.9×10^(4)、3.9×10^(4)、4.4×10^(4) Da,PEG含量从1.3%(质量分数)增加到12.8%,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从170.7℃降低到1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b-聚乙二醇 嵌段共聚物 聚合动力学 分子量 玻璃化转变温度
下载PDF
纤维素/琼脂糖复合膜的制备、表征及其形状记忆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亚男 吴建美 +2 位作者 宋登鹏 徐卫林 朱坤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86-3091,3097,共7页
近年来,形状记忆材料因其刺激响应性在纺织、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备受关注。在此,采用碱/尿素水溶液作为共溶剂,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制备出具有水、热刺激形状记忆性能的纤维素/琼脂糖复合膜。该膜显示出良好的透明度和力学性能... 近年来,形状记忆材料因其刺激响应性在纺织、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备受关注。在此,采用碱/尿素水溶液作为共溶剂,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制备出具有水、热刺激形状记忆性能的纤维素/琼脂糖复合膜。该膜显示出良好的透明度和力学性能,透光率超过90%,干强和湿强可达132和5.4 MPa。同时,该膜在水刺激下的固定率(R_(f))和回复率(R_(r))分别达95%和84%以上,热刺激下的R_(f)和R_(r)分别达58%和85%以上,表现出较好的形状记忆效果。机理分析表明:氢键的断裂和形成导致复合膜具有水刺激形状记忆行为,琼脂糖结晶的破坏与形成是复合膜具有热刺激形状记忆行为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琼脂糖 复合 水刺激 热刺激 形状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